财务考试总结范例

财务考试总结

财务考试总结范文1

关键词: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培养困境;解决措施

一、管理会计的定义

管理会计,跟管理学有关,又称为“企业内部报告会计”。管理会计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适当的方法,会计人员利用财务会计所提供的资料和企业内部的其他资料进行合并整理、分类归纳、总结报告,使企业管理人员能够对企业日常的各项活动、资金进出有相应的了解,对一些重要事项进行规划,对突发事件进行控制。管理会计还要帮助上层高管对项目做出相应的决定或者对策,是企业内部的一个会计分支。

二、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

管理会计是根据企业上层高管的需求对项目进行成本效益分析,采用一系列专业办法,对企业内部的当下经济效益、未来的一些项目活动提供有效、合理的规划、分析、控制与措施,对企业的上层高管提供企业经营方面的规划、管理、决策以及措施,简单来说就是对项目的初期跟进的会计。管理会计更加注重企业的未来发展。财务会计则是按照传统会计的准则和相关制度,对企业过去发生的一些经济支出进行记账、算账、报账等,向企业高层提供企业的财务情况、经济效益、资金变动等信息。财务会计更加注重企业过去的财务信息,为企业上层管理人员提供相应的财务数据。管理会计同财务会计最本质的区别是,管理会计是针对企业内部而设置的部门,其目的是为企业内部提供相应的服务,财务会计则是针对企业外部,对企业过往的经济效益服务。

三、我国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困境

我国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由于管理会计理论体制的不完善,造成人们对管理会计认知不足,对于会计的思想和认知还停留于财务会计。我国对于会计人才培养一般都是在高校培养和以社会辅导班授课的方式进行会计方面的人才培养,对会计专业认知不足,人才培养途径单一,我国会计人才培养还面临着巨大的困难。笔者结合我国会计现状,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困境进行总结,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不健全

我国现有的管理理论基本都是从西方国家引进来的,对于管理理论都只是效仿,照搬西方国家已经成形的管理理论,运用到我国的企业当中,虽然在使用初期确实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并没有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改善和总结,导致至今我国都没有一套适合我国企业经济发展的管理理论体系。我国对于管理会计的研究比较晚,自然起步比较晚。由于缺乏专业领域的人才,理论研究队伍相对比较薄弱。缺乏专业人才,缺乏管理会计著作,导致管理会计研究领域狭窄,相应信息停滞不前,专业技术较差,操作性差。总之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致使管理会计无法适应我国企业经济发展的需求,自然导致人才培养的停滞不前。

(二)管理会计缺乏专业队伍

管理会计在企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系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我国现阶段的管理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以及专业操作水平普遍偏低。造成这种现象有两点原因,一是因为我国一些企业的管理者对于管理会计认知不足,不能够合理应用管理会计人才,造成人才流失;另一方面就是在管理会计队伍中,存在一些专业知识水平低、职业道德差的人员,例如,台儿庄区农业银行储蓄所原会计陈某某挪用公款案,陈某某在担任储蓄所会计期间,通过吸收客户存款,采取“大头小尾”的方式入账,截留客户资金90余万元。正是因为这些徇私舞弊、贪赃枉法的会计存在,才导致企业对于管理会计的望而却步。

(三)管理会计制度不完善

管理会计系统的一大优点是能够提供企业的全面信息,帮助企业管理者作出正确的决定。然而,管理会计制度在企业中不具有完善的制度,工作呈现出大量资金重复核算的现象,将管理会计当做财务会计使用。管理会计只针对企业财务进行核算、信息收集、提供产品成本、产品销售额、产品利润额,没有同企业其他部门进行有效的配合,导致管理会计无法发挥有效的管理功效,无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四、我国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困境的解决措施

(一)借鉴国外的管理会计培养方式

英、美等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注重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对于管理会计具备一套完善的模式和证书体系。英国在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上算是比较成功的国家之一,管理会计专业人只要在专业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考试通过后才能取得证书,并且英国管理会计的考试试题都是随着经济发展不断进行试题更新,让专业知识同实际作用结合在一起。因此,我国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可以借鉴英国的培养方式。

(二)提高管理会计师资力量水平

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困境想要得到有效的解决,首先必须提高的是管理会计师资力量水平,实现专业知识教育和职业资格教育相互结合的教育方式,端正学生的学习思想。目前,很多的会计专业学生注重的不是专业知识而是同会计相关各种证书考试。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报考注册会计师,这是同管理会计最相关的一个证书考试。管理会计教师应该定期进行学术交流,学校也要定期邀请相关专业人士进行知识讲座,完善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三)丰富管理会计教学内容

据统计,我国目前开设会计学专业的学校有500多所,大力推进了会计人才的培养。但是,我国高校的会计专业知识核心都是以财务会计为主,不利于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应该丰富高校会计专业教材,利用会计的分类,将管理会计分为初级管理会计、中级管理会计、高级管理会计,并且按照不同等级发放不同的管理会计教材,进行不同的讲解。

(四)将管理会计纳入资格考试

我国比较权威的会计考试有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主要服务于企业内部会计管理,注册会计师则服务于账目审核,为企业提供可靠的、真实的财务信息。在会计资格考试中加入管理会计相关知识,有利于管理会计人才培养。

(五)企业重视管理会计人才

由于管理会计体系的不足,很多企业对于管理会计人才做不到因才适用,浪费了管理会计人才。学校的职责是培养管理会计人才,企业的职责就是深造管理会计人才。企业应该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促进管理会计人员同其他部门的交流,让会计人员到企业生产一线,更加深入地了解企业的内部信息和产品的实际生产情况,对于人才企业应该做到一才多用。

(六)政府加强完善管理会计政策

要做好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政府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政府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提供相关政策理论指导,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理论体系。政府还应该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学校给予一些优惠政策,例如,给学生发放专业补助金,促进学校企业之间的人才输送,保证管理会计专业学生就业。

五、结语

在现代会计管理中,管理会计是其中的重要分支之一,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管理会计方面人才缺乏现象严重,管理会计人才市场供不应求。对于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既不能纸上谈兵、凭空想想,又不能盲目效仿,必须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根据我国的市场现状、经济情况制定一套适合我国企业发展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理论体系。在此之前,还必须完善管理会计相关体制,让社会认识管理会计这一专业,能够明确认识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我国在大力培养管理会计人才的同时还应该加强管理会计理论的完善,在一次又一次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归纳要点,采取更加合理有效的方法进行管理会计推广。各行业要共同努力探索出一条既符合我国当下国情,又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管理会计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罗杨.“教体结合”模式培养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的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4,.

[2]周慧.基于企业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会计教学模式改革[J].商场现代化,2015,(18):218-219.

[3]唐婧妮.高职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的三个核心问题及解决措施[J].高教论坛,2013,(6):109-111+114.

[4]崔淑芬.新经济下产教融合的高校会计智慧教育研究[C]//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分会.中国会计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财务考试总结范文2

关键词:财务共享模式;企业;管理会计

引言

管理会计工作是影响企业发展质量的重要工作,在当前财务共享模式得到创新性构建的情况下,实现对企业管理会计工作的调整创新,是保证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很多企业的工作人员都将深化管理会计应用作为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深化管理会计应用存在的不足

(一)管理会计系统的建设存在不足。管理会计工作的处理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会计系统的构建成熟度,但是,从当前管理会计相关工作的运行情况来看,财务共享模式的突出价值无法得到有效认知,管理会计系统的建设难以在运行方式设计方面取得进展,无法为管理工作组织群体满足信息披露形式创新需要提供帮助。部分管理会计专业人士对于财务共享模式构建的具体影响重视程度较低,缺乏对预算管理和企业管理工作衔接情况的研究,导致管理会计与预算管理工作的衔接存在不足,无法为管理会计系统的构建提供经验支持。部分管理会计系统的建设者对于预算管理工作实际成果的重视程度较低,缺乏对预算执行工作各环节构成情况的有效研究,导致管理会计相关工作的开展无法与企业增值目标保持一致,不利于管理会计系统的创新性构建。

(二)管理会计组织体系建设不够成熟。部分管理会计专业人员对于管理会计工作成果的变现条件总结存在不足,没有将会计组织体系建设的突出价值进行有效分析,导致管理会计相关工作的实施难以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得到有效构建的基础上,充分满足会计组织体系建设的实际需要,难以为财务共享背景下会计工作的全面调整创新提供必要支持。一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人员对于现有的会计工作组织架构重视程度不足,缺乏对现有会计工作流程构建情况的研究,导致管理会计组织体系的突出建设价值难以得到体现,无法在管控管理会计业务运行复杂性方面取得进展。部分管理会计专业人员虽然对管理会计组织体系建设的需求重视度较高,但缺乏对管理会计岗位设置合理性的分析,尤其对于现有管理会计工作各机构的组建情况缺乏必要重视,难以在会计分析报表等重要文件制定方面取得进展,也使得企业管理层难以在决策制定方面满足管理会计组织工作的处置需要。

(三)管理会计团队培训方案缺乏有效创新。从当前管理会计工作的运行情况来看,很大一部分管理会计团队培训方案的建设工作缺乏有效的创新,管理会计团队在进行人才队伍建设的过程中,无法实现对管理会计人才框架建设情况的研究,难以在人才激励机制调整创新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不利于管理会计团队培训策略的调整创新。部分管理会计团队的培训策略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对于现有的人才框架设置情况重视度较低,缺乏对人才激励机制应用效果的总结,导致管理会计岗位成员无法在明确综合能力的基础上实现对培训方案创新策略的有效构建,也使得财务共享模式的优势无法得到会计专业人士的有力支持。部分人才培训方案的设计缺乏对管理会计团队成员资格考试情况的关注,尤其对于注册会计师考试等重要培训资源缺乏灵活应用,导致培训活动只能局限于管理团队内部,无法凭借对社会资源和市场资源的调用提升管理会计团队成员的专业素质。

(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质量较差。从当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服务中心缺乏对管理会计工作信息资源需求的有效研究,在处理原始数据供给等工作的过程中,未能对信息资源进行精细化管理,导致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信息服务效率难以得到改进,无法在多元化原始数据的帮助之下实现对管理会计工作的支持。部分管理会计人员对于信息资源的需求缺乏有效反馈,未能将多维立体数据供给作为管理会计的主体工作,导致数据录入等工作的处理无法具备足够的规范性,难以凭借原始数据的分解提升管理会计工作科学性,也使得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重要作用难以得到体现。

(五)管理会计工作相关目标的设置存在不足。在管理会计相关工作进行目标设计过程中,虽然对于财务共享模式的建设工作具备一定的重视,但在进行财务共享相关服务创新设计的过程中,缺乏对管理会计体系主要构成因素的重视,没有从企业价值开发的角度制定管理会计相关工作的调整创新方案,无法为内部管理相关工作决策的制定提供必要支持。

二、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深化管理会计工作的优化策略

(一)提升管理会计系统的建设水平。在管理会计人员制定系统建设的具体方案过程中,一定要对财务共享模式的构建价值进行总结,尤其要对管理会计系统构建之后的具体作用加以分析,使新型管理会计系统能够更加充分的适应财务共享模式建设的具体需要,并保证管理者所需的决策资源可以借此得到满足。在财务共享模式构建过程中,要对管理会计体系的组成情况具备足够的关注,尤其要对预算管理和企业管理等基础性工作的构成特点加以分析,使财务共享模式之下的基础性业务可以实现有效融合,以便能够为管理会计工作的创新提供帮助。在管理会计系统建设工作实施过程中,一定要对企业管理活动的运行情况进行考察,使预算管理工作可以与财务共享模式实现更加完整的结合,充分满足预算执行效果的管控需要,为规避预算差异现象提供支持。一定要加强对预算管理工作各环节构成情况的研究,并保证企业管理活动可以借此满足增值目的设计需要,为管理会计系统的高质量应用提供更加完整的支持。

(二)提升管理会计组织体系构建质量。在制定管理会计组织体系的具体建设方案过程中,务必要加强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现状的分析,使财务共享性质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能够更加充分的适应扁平化会计组织体系建设的实际需要,为组织架构的创新提供较为具体的支持。在探索管理会计组织体系建设工作过程中,要对当前组织体系建设难度加以总结,并对不相容职务分离特征加以总结,使符合管理会计岗位设置需要的举措能够得到调整创新,更加有效地满足管理会计相关工作的实施需要,并保证管理会计的相关组织工作可以更好地符合财务共享模式的构建及应用需要。管理会计组织体系的建设还需要将会计报表的设置和应用作为主体工作内容,按照月度和季度两种方式实现对会计报表的创新,使管理会计组织体系的建设可以具备更高的规范性。

(三)提升管理会计团队培训方案的创新质量。在管理会计团队探索新型培训方案过程中,要加强对人才框架构建需求的研究,尤其要对现有的管理会计团队激励机制构建有效性进行评估分析,使符合财务共享模式建设需求的举措能够得到合理设置,充分满足财务共享模式的普及需要。管理会计团队要加强对财务工作者管理水平的重视,并对财务团队成员综合能力建设的各方面需求加以研究,使符合财务共享模式构建及应用要求的举措可以得到创新优化,更好地适应人才激励机制建设的具体需求。在进行财务人员管理水平影响因素分析过程中,必须加强对财务工作者综合能力构建情况的研究,并对管理会计行业的各类有利条件进行借鉴应用,使满足会计资格考试等举措运行需求的策略得到合理设定,更加充分的满足会计专业资格考试方案的构建需要,使注册会计师考试等措施能够在管理会计团队培训举措设计方面发挥更加有利的作用。

(四)提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质量。在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过程中,务必要结合管理会计工作的需求,对财务共享模式的构建细节进行探索创新,使符合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和使用的各类资源可以得到有效的调整应用,充分满足财务共享服务体系建设的实际需要。在处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信息供给相关工作过程中,务必要对信息数据的应用价值进行完整的分析,尤其要对信息资源的供给价值进行全面总结,使原始性信息数据可以得到全面有效的供给处理,并保证财务贡献服务中心的具体建设工作可以与管理会计工作的实际需求相符合。

(五)提升管理会计工作相关目标的设置合理性。在管理会计团队成员进行工作目标探索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当前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成效的分析,尤其要对管理会计相关工作的运行原理进行研究,使目标的制定可以与决策设计需求相符合,为管理会计工作充分满足发展需要提供帮助。管理会计工作目标的制定还必须实现对信息资源深加工管理需求的研究,尤其要对财务共享中心的应用效果加以分析,为管理会计工作满足财务共享模式运行需要提供精准支持。

三、结语

财务共享模式的构建可以为企业提升财务工作水平提供有力支持。加强对企业管理会计工作运行现状的研究,并制定符合财务管理模式特征的管理会计工作改进策略,对确保管理会计工作在新时期的优化处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斌.企业财务共享模式下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路径探究[J].产业创新研究,2019(11):67–68.

[2]张衍斌.财务共享模式下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探讨[J].财经界,2020(04):181.

[3]刘宗富.新形势下财务共享模式与财务人员转型研究[J].会计师,2017(04):3–4.

财务考试总结范文3

关键词:“互联网+会计”;《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

0引言

2015年3月5日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是指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形态,增强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各行各业对会计岗位也开始了“互联网+会计”的改造,电子发票、金税三期、网上财务咨询等都是典型的实践,不仅提高了财务工作的效率,也提升了企业内部控制能力。教育不能脱离实践,要紧跟形势,适应社会发展,所以,将互联网信息技术与高职教学深入融合和创新发展,培养高质量复合型会计人才,成为教育模式变革的方向。《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专业财务软件方面的必修课,与互联网信息技术联系最为紧密,本课程培养对象从小生活在数字化的环境下,对网络比较感兴趣,同时又乐于自己动手操作,因此,教师可以更新教学理念通过互联网寓教于乐的进行教学。但是目前该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一些不足。

1《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现状

《会计信息化》课程是完整的掌握会计知识基础上,融合计算机操作技术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能够熟练运用财务软件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处理一系列会计问题。然而在“互联网+”背景下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过程中依然面临着如下问题。

1.1教材内容滞后。教学过程离不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这一过程的链接纽带之一就是教材。“互联网+”的背景下,会计信息化课程应向会计数据分析,管理决策等方向发展,但是由于教材内容的滞后性,不少教材中对内容的介绍不是很详细,有的理论部分涉及较多,有的还仅仅停留在软件的操作技能上,并没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做到有效的结合互联网信息技术对后续数据进行分析和决策。再者教材中的相关法规政策跟不上税务、会计法规制度的改变。

1.2教学手段落后。在会计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教师还是沿用传统教学方式填鸭式教学。虽然该课程的授课地点多数已经在机房,但是还是存在老师未充分利用机房便利条件和互联网技术,除此之外缺乏实用教学手段等。学生在运用财务软件处理业务时虽一人分饰多角色练习,但并不理解业务流程和单据传递过程,也不理解原始单据和财务软件的对应关系,更不会理解财务软件前后设置之间的关系。从而造成财务与业务脱节,财务软件操作错误也不知道如何修改。学生跟着老师的演练和课本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实现了会计的信息化,但并没有把会计数据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分析从而应用到管理决策上,更没有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信息的共享。

1.3考核方式单一。目前会计信息化课程的考核方式为平时成绩30%和期末考试70%,且期末考试为纸质开卷考试,这种考核方式比较单一,并不能真实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不能展示学生的真实能力、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财务软件、理解业务流程的原理、掌握单据的传递关系、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毕业后的会计信息化工作,这种考核方式亟需改革。

1.4教学水平有待提高。本门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不仅要具有完整的会计、税务和财务管理知识,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技能和财务软件操作原理及流程、协同运用各种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的师资队伍。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会计税务法律法规等变化发展迅速,教师的知识更新很难跟不上。另外,高校教师与企业联系比较少,对软件操作原理和实践应用了解较少,很少知道高校版财务软件和商业版的差别在哪里,这就会对理论和实践教学产生较大的影响。高校青年教师从学校到学校,虽然理论知识扎实,计算机技能本领过硬,但是缺少教学组织经验、教学手段运用经验、实践实战经验,老教师虽然有丰富的教学组织和教学手段经验,甚至有些教师还有实战经验,但是他们缺少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也不愿意去学习新技术知识。所以从整个师资团队来看,教学水平有待提高,教学效果欠佳。

2“互联网+”背景下《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改进措施

针对会计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互联网+”技术及其学生的基本情况和会计岗位能力分析,提出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和教学水平等方面的改进意见。

2.1完善教学内容。依据会计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信息化的要求及其我院机房使用的财务软件设备,重新构架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整合为四个部分:第一块是企业第一次使用财务信息化软件的设置工作;第二块是教学使用软件各个业务子系统的初始设置;第三块是使用教学软件各个业务子系统的日常业务处理;第四块是使用教学软件融合“互联网+”技术进行期末业务和数据的处理。本课程的内容主要针对会计基本账务处理流程所涉及的岗位开设,集理论性、技术性和实践性为一体,在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原有的财务链与供应链相融合,将单项实训、综合实训相结合,仿真企业原始单据,将企业搬进校园,让学生身临其境感知财务业务一体化。为了弥补教材内容更新滞后,教师知识更新速度慢的缺点,理论部分和操作演练可以由学校教师完成授课讲解,所使用的软件各个模块的构建及其实训部分可以由企业的技术人员完成教学工作。

2.2丰富教学手段。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在会计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制作微课、小视频,利用互联网和学生进行交流,利用QQ群课堂、腾讯课堂、腾讯会议及其学习通线上线下结合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课堂,学生可以在课前通过互联网搜集视频资料、文字信息,结合企业案例分组分角色进行操作练习,以组为单位进行操作演练,总结业务流程及其每个流程之间的关系,教师进行总结关键知识点和操作步骤及其易错点和出现错误之后在财务软件中的修改方法。最终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展示,老师为组织的会计信息化教学体系。

2.3改革考核方式。为了全方位的考核学生对会计信息化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核方式不能仅仅的采用平时成绩30%和期末考试成绩70%,且期末考试为纸质开卷考试,要从全方位多角度进行课程成绩考核。考试成绩修改为平时成绩20%,技能成绩也即是实训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50%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的评定方式包括出勤、作业、上课表现、以组为单位的任务完成及展示情况、学习通软件测试成绩等;实训成绩根据财务软件各个子系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定;期末考试考核内容包括理论部分和操作两部分,期末考试形式改为上机考试。考核方式改革之后,本门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专业技能和职业习惯的考核。这样的考核方式能够更加真实的反映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4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身为一线教师,为了在“互联网+”背景下实现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首先,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教师从思想上应当转变观念,《会计信息化》课程是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借助互联网充分利用机房设备优势翻转课堂,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摆脱传统理论课程的课堂教学方法。其次,积极参加会计信息化课程的培训,更新自己的知识。通过参加各种相关培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最后,积极到企业进行锻炼。下企业锻炼可以帮助教师真实的掌握财务软件高校版和商贸版之间的差异,同时还可以提高老师的会计实务水平。

3结论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背景下,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迫在眉睫,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会计信息化课后才能中,将有助于教师完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同时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团队协作能力,帮助学生毕业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任春茹.“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财会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J].财会学习,2018,(04):164-165+171.

[2]米雯静.“互联网+”时代高职会计信息化教学研究[J].教育经济,2018,(10):95.

[3]杜希杰.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在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8,(3):319-340.

财务考试总结范文4

【关键词】高职;财务会计;信息化教学;库存现金清查

一、前言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提到:要依托信息技术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促进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改革,推进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深入、广泛应用,适应信息时代对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为了推进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从2015年开始举办信息化教学竞赛,截止目前,已举办四届。通过以赛促教,目前长工院的部分课程已实现信息化教学。本文以财务会计课程中库存现金清查为例,探究信息化教学设计。

二、会计信息化教学概念

通过对国内近10年相关文献的查阅,笔者发现会计信息化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候玉凤认为,会计信息化是IT与会计融合的过程,通过信息技术,充分开发和利用会计信息资源。[1]这是早期对会计信息化的一种解释,是一种狭义的信息化。在教学过程中,各大高校也以培养会使用财务软件的应届毕业生为目标,引入金蝶、用友等财务软件。教师利用财务软件为学生创造一个包括会计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和传送的体验式财务业务一体化会计环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模拟互联网会计信息化环境进行会计业务处理。[2]这种早期的信息化教学与时代接轨,并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近几年来,翻转课堂、慕课、私播课、微课等大量面世,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的应用又将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推上一个新台阶。”[3]朱鹏华认为,信息化教学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活动。其主要特点为:强调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时代性和更造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特点。[4]根据信息化教学的相关定义,广义的会计信息化教学教学可以理解为,除了使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信息化教学之外,更多的是改革教学方法,引入混合式教学模式,让互联网信息化技术充分融合到会计信息化教学的全过程中来。

三、会计课程教学现状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主要就业面向是中小企业、金融企业、非营利组织等单位的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工作管理、涉税业务办理、财务管理等工作岗位。这些工作岗位对会计毕业生职业能力的基本要求是能够进行账务处理或能够看懂企业的账务处理。根据相关职业能力要求,会计专业开设的财务会计课程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相关岗位工作中必需的知识,熟练财务会计软件,会进行账务处理,具备实践操作和分析的能力。本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今后的基本职业能力。以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为例,目前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课堂不活跃

课堂不活跃主要表现在,教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学生在下面低头玩手机;教师想与学生进行互动,但是只有个别学生配合。经过对学生进行调查,课堂不活跃的原因在于,第一,由于学生都是没有任何实务经验的,所以财务会计课程的一些概念对于他们来说是很抽象的,导致听不懂、不想听。第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很难使抽象问题变得具体,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基于此,财务会计课程教师急需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变抽象问题为具体,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实践少、理论多

财务会计课程是初级职称考试的必考课程之一,也是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职称考试和后续专业课程学习。财务会计课程内容非常多,课时又比较有限。教师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尽量把考试大纲涉及的知识都讲遍,所以只能一个劲地多讲,学生练习的时间就相对很少了。这样的以讲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很难真正使学生消化吸收知识。所以,教师有必要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改变教学方法,变学生为课堂主体,多做多思考,这样才能够真正掌握相关知识。下面,笔者以财务会计课程中库存现金清查的教学设计为例,分别从教学分析、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四个方面阐述如何在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手段。

四、库存现金清查信息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课程性质。本课例“库存现金清查”选择高职会计专业初级会计实务。初级会计实务课程为会计专业核心课程,是后续中级会计实务、审计等课程的基础,同时也是初级职称考试科目之一。综合考虑,选取高丽萍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财务会计实务第二版作为授课教材,本教材的优点在于是资源共享课程,同学们除了可以听老师讲课之外,还可以在共享课程网站自学相关内容。教学内容。在初级会计实务课程中,资产部分占用的篇幅最大。在所有的资产中,货币资金的流动性最强,最容易丢失。所以,笔者选取初级会计实务课程第二章货币资金第二节库存现金的一个知识点来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探究。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通过本次课程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库存现金清查的概念和要求;掌握库存现金清查的账务处理。②技能目标:通过课堂练习,希望学生能够编制清查报告表,能够对库存现金清查进行正确的账务处理。③职业素养目标:本次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规范的实际操作技能;培养遵纪守法的观念。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库存现金清查结果(盘盈、盘亏)的账务处理。教学难点,明确过渡性账户“待处理财产损溢”的登记方法。学情分析。本课程教学对象为会计专业大一第二学期学生。他们已学习了基础会计和财经法规,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和财经法规知识;并且大一学生拥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大一学生缺乏实务经验,对账务处理和会计科目的理解存在困难。本课程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从而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信息化手段也使得学生的自学和复习变得更加方便;与此同时,如何运用好电子媒介成了信息化教学过程中的挑战。

(二)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本课例主要用到四种教学方法:视频、模拟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通过播放小视频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创设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情景,化抽象问题为具体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正式讲解过程中,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来解决案例中的问题;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并且给学生时间来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用课堂互动代替从头到尾的理论灌输。[5]信息化教学手段。信息化手段包括课程共享平台、课堂派APP、聊天工具等。第一,通过课程共享平台,学生可以自主进行在线学习和课后练习。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教师在课堂上把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是被动接受的状态。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学生是主体,学生通过课前自学,已经掌握了一部分新知识,课堂上主要是进行互动应用相关知识。学生成了课堂主人,学习积极性有了大幅度提升。第二,教师运用课堂派,共享学习资料,在线作业和批阅作业,并且进行课堂互动。实践证明,使用课堂派进行课堂互动,学生参与率显著提高。第三,通过QQ聊天工具,教师和学生可以实时交流学习问题。传统教学中,教师下课就走人。在信息化条件上,学生可以实时与教师联系,教师实时给学生解答疑难问题。第四,建立微信公众平台,教师通过该平台推送行业最新消息,拓展知识面。环节设置和时间分配。新课引入,5分钟;认识库存现金清查,20分钟;盘点报告表的编制,20分钟;盘点结果(盘盈)的账务处理,20分钟;课堂练习(盘亏),15分钟;点评、总结,10分钟。

(三)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教师在课堂派平台预习任务,学生登录课堂派领取课程预习任务。预习任务为:盛达公司的出纳丁宁每天在营业终了之后都要对库存现金进行清点,现金的实存数和账存数没有出现过问题。一天,下班时财务主管带着会计一起找到丁宁,说要一起清点一下现金。如果你是丁宁,你会有什么看法呢?你该怎样做呢?学生登录爱课程共享平台,观看库存现金清查的视频,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预习任务,并提交。教师通过在线评阅,发现本次课程有30位同学预习并完成了预习任务。

2.课堂实施

新课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人民的名义》中清点现金的视频引发学生讨论,调动他们对现金清查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班费这个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提问学生如何监督班费的使用,引出新课现金的清查。认识库存现金清查(20分钟):根据课前的任务,即盛达公司财务主管和会计要求出纳丁宁一起清点现金的事项,要求同学分组讨论如果自己是丁宁该怎么做。讨论完成后,随机抽取学生回答,总结以下几点:为什么需要清查现金;现金清查的概念;清查人员;清查方法;清查要求及过程。盘点报告单的编制(20分钟):给出一张由出纳丁宁编制的现金盘点清单,上面显示现金实有数为2625.5元,但是日记账的余额为2659.8元。提问:为什么实有数与日记账余额不一致。根据同学回答,总结两个方面原因,其一是账的问题,其二是实物的问题。针对账的问题,检查如果存在没有及时入账的情况,可以调整账面记录。调整之后,发现账面数为2434.8,与实际还是不相符合。那么就是实物方面的问题了。这也是我们这次课希望通过账务处理解决的问题。根据盘点结果编制盘点报告单。盘点结果(盘盈)的账务处理(20分钟):根据同学们编制出来的盘点报告单,编制会计分录。首先,需要把账调成和实际一致:借:库存现金190.7贷:待处理财产损溢190.7。然后查明原因,明确责任。如果是属于其他人的钱,那就计入其他应付款;如果是无法查明原因的钱,那就计入营业外收入,作为企业的偶然所得。本案例中,是无法查明的原因,从而需要从待处理财产损溢结转入营业外收入。另外,提示同学们注意待处理财产损溢这个科目。这是一个资产性质的过渡科目,但是使用时像损益类科目,很特殊。课堂练习(15分钟):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了案例分析之后,老师在课堂派再一个任务,即某企业盘亏50元现金。由同学们自己独立完成,以此来检查同学们的掌握情况。这是一个盘亏的业务,不同于盘盈,账务处理刚好相反,但是也同样分成两步来完成。点评、总结(10分钟):根据学生提交上来的账务处理,点评练习情况。然后,总结出,如果是盘亏该如何处理,尤其是无法查明原因的盘亏,应当计入管理费用。同时,再次总结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的用法,即查明原因之前,盘盈记入该科目贷方,盘亏记入借方;查明原因之后,盘盈从借方转销,盘亏从贷方转销,转销之后该科目余额应为0。通过课堂派关于待处理财产损溢的一个选择题,评价学生对难点问题的掌握情况。课后提升。通过多种媒介作业、与学生交流。课后,教师将课件共享到课堂派资料中,同学们随时可以查阅课件。同样的,作业也可以在课堂派中。针对于重难点以及课堂上没有听懂的知识点,同学们可以登录爱课程资源共享平台,自学相关知识点。还有一些疑问需要跟老师交流的,可以通过QQ或微信进行联系。

(四)教学反思

本次课程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多种信息化手段,让学生有更多的途径学习新知,并且可以更频繁的与老师互动,课堂派教学软件的运用,使得课堂教学互动性增强,教师可以更方便地监督学生学习。

五、信息化教学带来的效果

笔者将以上信息化教学手段运用到初级会计实务课程的教学中,经过一个学期的试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参与课堂互动的人数显著提升

通过课堂派数据显示,每次课堂互动都有80%以上的学生参与。学生对课堂派这样一种现代化的APP普遍比较接受,而且他们在课堂派做过的作业、参与过的讨论都会留下痕迹,这也成了我们计算平时成绩的依据,学生也可反复翻看以前做过的题目来进行复习。

(二)挂科的人数明显减少

对比前两届学生,这届学生期末考试及格率明显提高,每个班均只有5个人挂科。高职的学生普遍不喜欢做笔记,在传统教学手段下,虽然考的都是做过的题,但由于没有做笔记,很多人最后什么都记不起来了,每个班都有近20个人挂科。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只要是课堂上讲过的,学生的APP上都有记载,这种记载可以供学生实时看、反复看,考试就变得简单了。

(三)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学生是主体,老师主要是导学。通过角色的重新定位,学生不仅要自学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动手操作,一方面提高了业务处理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自学能力。能力和素养的同步提升正是我们高职教育的目标所在。

【参考文献】

[1]侯玉凤,曾敬.基于“三论”解析会计信息化相关概念[J].财会月刊,2012(24).

[2]何定洲,董蓉.“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会计教学的新思路[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2).

[3]杜静.高职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安徽省高职院校为例[J].当代会计,2017(07).

[4]朱鹏华.高职数学信息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4(32).

财务考试总结范文5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英语;考核

1前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及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日益显著,财务人员不仅要精通专业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外语水平。作为培养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的主力,地方本科院校普遍在财务管理基础课程之后单独或采用双语教学方式将财务管理专业英语列入培养计划。专业英语的教学应当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上,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实践应用能力,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注重全面综合评价。其中,专业英语课程的考核方式是检验和评价学生学习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标准,并且可以有效引导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和学习。本文以青岛某地方高校为例,总结分析了财务管理专业英语课程传统考核方式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多样化全过程考核方案。

2传统财务管理专业英语教学考核方式存在的不足

以青岛某地方院校为例,财务管理专业英语课程已经开设十余年,考核方式大多由考勤(10%),平日成绩(20%)和期末考试(70%)三块组成。考试采用闭卷方式,题型多数围绕专业词汇,翻译,阅读理解。虽然近几年也对平日成绩的考核范围以及期末成绩占总成绩比重进行了相应调整,但教学观念和方式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2.1不利于学生全面地掌握知识体系

目前多数学习专业英语类课程的成绩评定的取决于学期终结时的一次性考试。该考核体系往往更加注重考查和评价学生理论知识点的学习效果,多是围绕专业词汇(语)、重点、难点句型、文献资料等的理解,这种对知识记忆的考查方式,常常局限于参考教材、课堂笔记,容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注重与考试相关的知识点,不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知识体系。

2.2不利于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形成

“一带一路”国家发展背景下,涉外企业越来越多,学生进入社会后会多方面接触采购材料,业务订单,外汇结算及海外并购等国际业务。在这一情况下,地方本科院校应以此为契机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传统单一的考核方式虽然可以考查专业词汇的记忆、英文阅读和翻译能力,但却无法有效地评价学生专业英语的实践及应用能力,尤其是英语听力和表达能力方面,更谈不上专业英文素养与实际运用能力的均衡培养。

2.3没有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另外,期末考试属于事后教学控制方法,只能检验学生特定时间段的学习成果,不能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对教学目标的实现作用有限。这种不注重理解和消化吸收的学习方法,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会养成学生死记硬背、猜题目等不好的学习态度,对学生学习过程缺乏引导和激励。

3财务管理专业英语多样化全过程考核方式探索

学生通过学习财务管理专业英语应具备以下能力:①掌握及积累财务专业英语词汇,具备阅读与财务管理专业相关的外文资料的能力;②能够理解并运用西方财务学原理以及国内外会计业务处理方式的差异;③及时获取行业相关发展最新动态;④能运用专业英语互动交流。笔者认为财务管理专业英语课程可以采用多样化的全过程考核方式,对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相应的考核方式。全过程评价体系的初探及实践,既可一方面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过程;另一方面又可关注学习结果,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全面考察的综合考核制度。

3.1加强基础知识考核

专业词汇和语法是英语学习的基础,也是专业英语学习内容提升的前提。平日教学考核可以将知识点巩固与联系。该环节主要考查学生对关键词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可根据教学内容分五个模块进行考核。能力模块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营运资金管理、股利政策及财务综合分析五大模块。教师通过课堂提问及单元检测方式针对学生的表达流利程度、专业词汇应用情况给出分数。

3.2提高读、译质量

实际阅读能力是专业英语教学和考核最基本的要求。阅读能力的提高,要求学生能准确地翻译英文文献,同时也要求能将中文准确地翻译成英文。仅仅依靠课堂上几节课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在这个方面的能力培养需要投入大量精力。教师可以每周给学生一到两篇文献,可以是报纸新闻,上市公司财报或者公告。学生阅读完后简述文献基本内容,并不需要逐字逐句,教师根据学生描述情况进行评估给出一定分数。翻译的考核主要分成两块:一个是随堂表现;另一个是期末考试。课堂上可选择使用率较高的专业词语、常用句式、经典范文进行,使学生逐步加深理解。期末考试可以将平日课堂和课后作业有机结合评定。

3.3提高写作水平

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如果进入外向型企业,会接触英文报表或提供英文分析报告。因此,学生既要掌握一定量的专业词汇还要熟悉专业报告的英文范式。这方面不能仅仅要求学生强化记忆,而应把考核成绩细化到平日练习之中,通过每周布置一个主题写作作业,期末统计出该项目平均成绩。这样一方面避免了学生应试学习;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升写作能力,成绩也更加客观。

3.4适当采取小组考核

我们可以借鉴国内外专业教学模式,可适当开展小组考核方式。小组可由学生自由组合,成员数量6~8人比较合适。教师提前将按照不同专业主题收集相关视频和音频资料传到网络教学平台展示给学生。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完毕后,分小组进行讨论观看(听)心得及思考,要求对小组成员每人的发言进行记录,待小组讨论结束后,整理出小组发言总结。每个小组可派代表成员在课堂上进行陈述,其他同学可针对陈述内容进行提问,由该小组成员负责进行解答,老师可以适当补充说明。在小组学习及讨论的整个过程中,教师主要担当引导、协调和鼓励的角色,不过多干预小组内部的学习运行和协调情况。通过这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听”、“说”主观能动性以及团队合作精神,调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进一步提高学生专业英语实践应用能力。不过,小组学习和考核方式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①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个人性格迥异,无法完全做到兼顾每个同学,可能会出现评分误差情况。②尚无具体的、系统的、科学的评判依据。这种非标准化的考核方式下,考核评判结果往往大多取决于任课老师本人,有时候可能难以做到客观评判。

4结束语

在经济全球化、国际化发展的背景下,地方院校在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方面需要更加重视学生专业英语能力的培养。在经过多年的不断总结、努力和探索后,财务专业英语教学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成效,但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培养出高层次、实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人才,还必须要不断发展创新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手段和考核方式。

参考文献

[1]张哲,阮乐.专业英语教学考核模式改革探索[J].轻工科技,2017,(02).

[2]田欣欣.完善财务管理专业英语教学的思考———以青岛理工大学为例[J].商业会计,2014,(06).

财务考试总结范文6

关键词:中级财务会计;会计课程教学;财务会计教学方式

一、高校中级财务教学的作用

中级财务会计作为会计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在学习中级财务会计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深层次地掌握财务会计相关的理论知识,从而提高财务会计所需的知识能力。高校中级财务会计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理解中级财务会计的知识,更系统全面地学习其内容。所以,高校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反思,得出教学中存在的缺陷,进一步完善教学工作,提高学生对中级财务会计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是目前的重点工作。

二、高校中级财务会计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在教学中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实践教学。课程设立缺乏实践教学课程。财务会计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课程,想要学得好就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现阶段高校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方面理论教学占据绝大部分,高校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设立中,为减少资源的投入只是设立了理论教学的课程,缺乏实际操作相关课程。部分高校在期末会设立一到两周的校内实验课程,在实验课的实施过程中由一到两个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践。学生在时间操作前缺乏系统的实际操作技能的学习,仅靠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实验,实验效果不佳,且实验资料是由校内统一提供的,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的差距,学生无法与时俱进的学习最新的财务实际操作技能。课堂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高校中级财务会计课堂教学中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师根据课本的内容以及教学要求设计教案,在授课过程中以教案为参考进行教学。且高校为设立更多公共课程不断减少中级财务会计的学习课时,学习课时减少但教学任务并未随之减少,致使中级财务会计的课堂教学时间不足。为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只能尽可能快地讲解课本知识,课本中呈现的案例只是简单讲解,无法详细分析案例涉及的知识点和相关解决措施。紧凑的教学时间使得学生无法在课堂上进行思考,仅是被动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点,无法及时理解与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2.教学方式单一,局限于校内教学。授课方式以教授法为主。上文提高,我国高校在中级财务会计的课堂教学中大部分的教师使用的教学方式为讲授法,即教师讲,学生记。以教师为主的讲授法在实施过程无法达到其预期的效果。在中级财务会计教学的过程中,缺乏启发式小组合作学习和课堂讨论教学式等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会计工作方式的变革,基础性的会计工作都可以由软件、系统、机器人等操作完成,如许多的财务软件都实现了凭证自动生成以及财务报表的自动生成与分析等。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要更倾向于管理分析型会计人才,讲授法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中级财务会计的知识点,缺乏对知识的思考以及对问题的质疑能力。学生缺乏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无法达到社会对会计工作岗位的需求。教学环境以校内教学为主。我国大部分的高级院校对于中级财务会计教学课程的设计基本是以校内教学为主,主要分为课堂理论教学、校内实验课。这两个方面上文有详细分析就不再进一步分析。由于教学课本与实验资料的设置与社会实际情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以及实验过程中接触到部分知识与技能就会存在滞后性。如成本的核算方面,在实际的成本核算中会遇到损耗、领料金额与实际金额不一致等问题,而课本的理论知识以及实验资料等过于理论化,与现实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使得学生无法及时了解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而无法按照社会实际需求去发展自身能力。

3.教学成果的考核方式单一。高校基本以期末考试和平时分两个指标考核教师对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成果以及学生对中级财务会计知识点的接受程度。作为会计学专业的必修课程,期末考试是必不可少,现阶段高校对中级财务会计期末考试试题主要是选择题、判断题和计算题,这类型的考试仅是呈现出学生的理论能力的接收程度,无法反映学生解决问题以及中级财务会计知识的运用能力。且考核仅设置期末考试得分与平时分两个指标,无法综合性判断学生能力水平。考核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无法准确了解学生对中级财务会计知识的掌握及运用程度。平时考核课堂考核,只是看学生有无到达教室听课,学生有无认真听讲,有无参与到课堂中接收教师讲授的知识,课后作业是否为学生自行完成等无法保证;期末考试试题基本为课本案例原题,学生为了考试通过,可以在短时间内背诵课本知识点,无法很好运用。企业对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用人需求看重的不是对于财务会计理论知识的记忆,而是在遇到财务问题时能否快速高效利用自身理论知识解决和分析实际问题。单一的考核方式无法呈现学生的能力标准,无法判断出学生是否达到企业所需人才要求。

三、针对中级财务会计传统教学存在问题的反思

1.教学过程中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随着社会的发展,会计工作由单纯的记账转变为管理型工作,仅仅是理论性的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只有同时具备扎实的财务会计知识以及熟练的操作技能才能立足社会。高校仅设立中级财务会计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的教学,致使学生只是掌握理论知识,缺乏实际操作技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中级财务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必修课程,高校应设立合理的中级财务会计教学课时,设立理论教学与实际教学两门课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学内容多元化。课本中的内容是有限的,但互联网资源是无限的,教师在施教时通过互联网资源寻找实际案例,以实际案例为依据,结合所讲授的知识内容,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在分析过程中讲解案例所涉及的知识点。同时,通过互联网讲解课本中缺乏的政策以及法律法规,向学生传达新的政策知识。

2.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丰富教学方式。现阶段,高校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以讲授法为主,单一的教学方式降低学生课堂参与率,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与理解程度不大,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所以高校教师在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施教时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校内校外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促进学生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教学方式多样化。针对中级财务会计教学,高校教师在施教时不应仅限于讲授法,可以根据课堂的情况,使用小组合作学习和课堂讨论法发现法探究法等不同的教学方式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出同时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高效解决问题能力的会计人才。教学设计与互联网相结合。随着互联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教学的方式随之出现,高校设立互联网教学课程,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途径。引入MOOC(慕课)等网课资料,更新速度快,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及时了解最新的财务法律法规以及政策要求。校内校外教学相结合。高校使用的教科书以及实验资料与社会实际发展存在较大的时间差距,单纯的校内教学无法培育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会计人才。所以,在中级财务会计教学过程中应设立校外教学的课程,让学生亲身实践,经历会计行业实时发展状态,了解会计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方向,以更好地发展自身。同时在校外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实时为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提供解决参考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考核教学成果多样化,设置具备综合性的考核制度。高校期末考试仅考核学生对中级财务会计知识点的理解,而无法考核学生对于中级财务会计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高校应设立综合性强的考核方式。期末考核试题综合化。我国高校中级财务会计期末考试试题一般由任课老师出题,同时为了保证考试的通过率试题难度较低。出题教师在设计考试试题时应多方面考虑,试题既包括中级财务知识部分还应包括解决问题部分,考试试题含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以及案例分析题。案例分析题分数应占据比较高的比重,且案例不可直接从课本中摘抄作为试题使用,防止学生背诵课本案例分析,影响考试结果。考核指标多样化。高校的期末课程考核只是平时分与期末考试得分,仅从这两个考核项目无法准确了解学生对中级财务会计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所以高校在考核教学成果时应设立多个考核指标。期末考核成绩应由平时出勤、教师评价、期末考试得分、实践能力、实际操作熟练度组成,通过从课堂参与度、理论知识掌握度、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等各方面的考核,准确判断会计人员的能力程度。同时在各方面考核的压力下,学生会进一步督促自己学习,提高自身能力水平达到社会会计人才需求标准。

4.增强师资力量。充足的教学资源以及雄厚的教学能力是教学有效实施的保证,高校应引入高能力的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人才,提高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力量;加大对中级财务课程教师的培养投入,举办中级财务会计相关的学术会议,使教师能够及时有效地向学生传达最新的领域信息。高校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建立校企合作,了解企业所需要的会计人才方向,及时调整人才培育方向,制定严谨的人才培育计划。增加会计相关书籍的投入,校图书馆及时购进与中级财务会计相关的最新政策书籍,为学生提供学籍资料,促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政策的革新。

四、总结

财务考试总结范文7

(1)有助于优化该课程的教学组织。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强化考核的灵活性与实用性,增强教学的实践性。(2)有助于全方位提升专业教师能力。(3)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4)能促进我校培养符合市场要求、满足社会需要的、具有后续学习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整体提高我校高职会计类人才培养水平。(5)还可以为会计专业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经验,为推进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

2现状分析

“财务会计”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既是“会计基础”课程的拓展,又是后续课程如“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审计”“会计电算化”“会计报表分析”“税务会计”等课程学习的基础。同时财务会计还是会计从业资格、助理会计师、会计师、经济师、注册税务师及注册会计师等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也是这些资格考试中难度最大的考试科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掌握从事财务各岗位工作应具备的会计理论知识、会计操作技能。对学生会计职业能力培养、专业素养形成起支撑和促进作用。但是,目前我国财务会计教学仍存在很多问题。

2.1教学内容多且难度大

目前,“财务会计”课程知识点相对孤立,内容详尽琐碎,注重介绍理论方面的条款,内容设计也相对枯燥。这就要求授课对象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而高职学生多喜欢形象、具体思维,在学习财务会计课程之前缺少会计行业实践认知,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不熟悉,很难掌握好财务会计知识。尤其是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如金融资产和减值准备等,对学生来说就是天方夜谭。

2.2知识更新快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正处于与国际会计准则全面趋同的阶段,是变革时期,修改很频繁。2014年上半年刚讲过利润变和长期股权投资,结果2014年7月份这两项准则就变动了,这些实际的变革都要求“财务会计”课程内容要与时俱进,体现了知识更新的特点。

2.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

目前我国理论教学是文字性的,看着课本和文字来练习业务的处理,而实践教学也好,实际工作也好,每笔业务都没有文字,都是看着原始凭证对业务进行会计处理,而如何看懂原始凭证,学生在课堂上并没有学会。

2.4教学方法、手段单一

大多学校财务会计的教学一般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并认真记笔记,然后课下做大量的练习题来巩固已学知识。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单一。

2.5能力考核上的不足

大多数财务会计课程理论教学采用传统的书面闭卷考试方法,考试内容也是理论知识及会计的账务处理。大多数学生平时不学习,到考试前两周,通宵达旦地复习书中的知识,翻着上课的笔记。这种考核方式不利于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更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可持续学习能力。

3改革内容

(1)立足高职教育的特点,正确定位“财务会计”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2)转变教学理念,进行开放式教学,定期把学生带到校外实训基地,如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由实训指导教师或企业师傅进行现场教学。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在会计教育中的应用。(3)为了锻炼学生的思考表达及创新能力,将财务会计课程按工作技能要求,分解成一个一个的知识点,目的性强地进行讲解,要求学生课堂随身携带笔记本,每一个知识点开始前,教师会提问,让学生先想出自己所知道的与该知识点有关的实际案例,然后教师再列举情景,教师不再板书。因为教师板书学生只听的话,印象不深刻,所以教师讲,让学生自己写下来,这样学生可以边写边消化、边理解。有些知识点教师认为学生预习能看懂的,教师让学生自愿上来讲,然后教师补充说明。课内实训中,教师会在课堂中留有时间让他们练习,然后让他们上讲台说答案并讲出原因,教师再纠正补充。(4)把教学内容中的难点、不常见的业务从必修课中剔除,转变为选修课。由于该门课程是初级会计师考试必考科目之一,为了响应“岗、证、课、赛融通”课程体系的总体要求,备课时还要参考初级会计实务考证大纲的要求。(5)教材与岗位、业务一体化。(6)教学方法、手段多元化。采用比较分析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知识串联法、教学岗位化流程化等方法;建立企业仿真模拟实训室,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场所一体化。(7)加强实践教学,深度校介企合作,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争取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进行,并且实训环节要组团队、分岗位进行。(8)改变考核方式,以考核理论为主变考核职业能力为主。(9)全方位提升教师能够为社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能力。

4改革目标

本文以国务院、国家教育部出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市场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通过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变考核方式,加强实践教学,创新校介企合作模式,深化校介企合作,形成校介企3方共同育人这种新的卓越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强化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形成“岗、证、课、赛融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既满足学生的就业要求,又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和持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满足中小企业快速发展所需的大批量会计专业人才,还可以为学校知名度的远播和未来发展做出贡献。

5可行性分析

(1)国务院、国家教育部及学校未来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对教学改革的支持。(2)项目组成员、教学团队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项目组成员中有2名副教授,6名硕士,已经完成多项省、厅级教研、科研课题,发表多篇教育教学改革论文。已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精品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的研究,并积极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教师敬业负责,在研究能力、时间上以及实施上能够保证本项目的顺利开展。(3)12年以来对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多方位的探索,逐渐总结出了适合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4)理实一体化教材开始出现。(5)多年的教学使课题组成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项目的研究奠定了基础。(6)从2007年开始,我们重点加强了学生实习实训条件建设,建立了ERP和会计分岗实验室,为本项目提供了实验条件。(7)有校企合作的基础,能够实现“行业与专业对接”“职业标准与课程内容对接”。

6实施方案

财务考试总结范文8

[关键词]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转型;路径分析

0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紧跟时展的步伐。传统财务会计的存在,已经无法满足数据时代的要求。因此,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于企业设置管理会计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管理型会计能够具备财务会计最基本的会计技能,方便处理财务数据;另一方面,管理型会计能够具有一定的企业管理能力,可以实现相应的管理,另外管理型会计的存在还能够对数据进行预测分析,能够避免投资风险,降低企业运行的成本[1]。

1探究财务会计面临的现状分析

1.1财务会计专业性技能不足,浪费核算时间

企业存在的意义,就是获益。如果一个企业无法正常获利,那必然无法经营,面临着破产倒闭的风险。换句话说,企业要想继续经营,必须使企业在经营时获得相关利益,来维持企业的运转。在企业的发展中,财务会计的存在是整个企业财务正常运行的前提。这就要求财务会计利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准确掌握财务支出的程度。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电算化已经逐步应用到大多数企业的财务计算中。企业日常的资金流动(如月度或年度结算),通常由财务人员进行汇总统计。财务会计核算工作日通常允许财务会计计算[2]。在正常的企业运行中,财务会计大部分的时间浪费在做数据的计算统计中,会显得毫无意义。其他的一些比较重要的财务案件就会没有时间去完成,造成资源不合理利用。虽然企业财务管理的根本任务是为企业的发展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以及增加企业投资者的财务值,但是财务会计部门一般被认为是企业最为重要的部分。传统企业的发展流程中,对财务会计的需求仅仅停留在数据的处理上,不涉及管理方面的工作。

1.2财务会计不重视事情的处理过程,只看中处理结果

目前,企业的财务会计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就是在事情的处理上只注重事情的结果,从而忽略了事情的发展前提和过程,从而导致一些不必要的企业资金损失。比如企业在生产一件产品时,需要依靠市场的需求,如果财务部门在处理这件事情时只看重结果,导致产品面世以后销量脱节,对企业本身造成一定的经济影响。因为良好的预测可以使公司开发的新产品更加满足市场的需求,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虽然产品后期还可以进行大整改总结,但是已经错过最佳的时间,失去了原创性意义。总之,从长远的财务发展状况来看,公司财务相关部门的工作重点包括数据的核算,企业季度报表,强调事情发展的结果,忽略事情发展的过程。通过这种类型的重新计算,财务失去了预测风险、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初始财务软件主要用于满足会计要求,涉及会计子系统预测,它没有得到管理。因此,需要财务会计专员侧重于关注财务事件的分析和决策上,而不是一味地重视事情发生的结果。目前,在信息化时代的冲击下,企业的发展受到来自于不同角度的限制。如果面对金融领域的压倒性数据信息,企业财务会计不改变现状,那么仅仅重视结果得到的数据信息也会失去信息的价值。要想企业具有预测风险的作用,财务会计必须改变目前的这种形势[3]。

1.3财务会计中“显性”和“隐性”的成本的不可控因素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企业财务会计普遍使用电算化,解决目前企业资金的信息数据化问题。虽然科技信息化会计的发展,确实促进了企业的财务化信息处理进程,但是,就企业的会计工作性质而言,会计工作内容仍然是一项较为浪费时间的工作。基于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基本性质,为企业的资金运转提供便利,尤其是减少企业的日常运行消耗。同时,企业财务会计的发展需要更好地保证企业运行效率,它们是密不可分的。企业的财务设立的根本要求是解决企业的运行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企业财务的工作重心是为了企业未来的健康发展。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任务的时候,出现显性和隐性的成本。在计算成本时,显性成本是企业中所有员工的工资以及企业日常运营时需要的流动型资金所需。隐性成本就是财务部门进行数据统计时,造成的误差。如果企业财务核算造成的这些误差,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那将会严重影响公司的资金流动,限制企业的正常发展[4]。

1.4财务会计与其他部门的合作不匹配,难以开展工作

由于企业财务的数据核算不合理,产生隐性成本,增加了企业的发展成本。隐性成本的存在原因,是财务部门的财务会计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合作不匹配,无法进行数据汇总,导致数据不一致,增加隐性成本。人们认为,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已经导致财务会计行业逐渐脱离业务,这意味着财务会计行业渐渐失去了对数据分析、预测的基本作用。也就是说,财务会计和其他部门的联系已经失去了原有的作用。财务会计的职能已经不满足时展的需要,因此,财务型会计的转型对于企业的改革首当其冲。总之,在这个问题的研究层次上,可以通过两点进行说明:第一点,因为社会发展的阶层程度不同,首先要考虑到社会区域发展水平,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差异,以及企业财务员工综合素质和能力之间存在差异。这些不同的差异观念,就会造成企业财务数据汇总结果不一致,最终缺乏共享数据和服务能力。第二点,现有的会计工作者仅仅记住自己的数据核算工作,从而忽视自己在企业管理中的角色,就无法做到为其他部门进行协同合作。

2分析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过程的研究方案

2.1正确认识管理会计的管理范围

由于管理型会计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财务会计的转型,所以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在大多数方面都具有相似性的特点。另外,管理型会计工作管理中所采用的一些管理的方案都可以借鉴到财务会计的日常工作过程中。企业管理型会计的存在,促进企业的管理职能。但过度关注管理会计,也会对公司的正常业绩产生一定的限制因素。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之间是存在一定的界限,在字面意思上似乎比较区分。但是,在企业工作中,这种字面上的界限是不起作用的。因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相互渗透,只是财务会计不具备管理执行的作用,而被企业的发展所抛弃。两者之间的工作性质相互影响。具体的区别并不像教科书中所描述的那样明显。管理会计是企业财务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但管理会计的范围目前有一个明显发展趋势,甚至很多公司都将所有会计领域归类为在此基础上,进行财务会计的转型,使得管理会计在未来的发展中不仅可以提供财务报告作为目标,还可以为内部管理提供信息支持[5]。

2.2财务会计人员转型路径始于共享服务

针对目前的财务会计人员的发展,主要存在的弊端是面对大量复杂的数据信息计算,无法脱身。会计转型的实现主要是实现和管理会计的共享。在传统的会计工作中,不仅人力资源将大大浪费,而且工作效率相对较低,信息化程度也不够高。因此,在企业财务会计中,需要进行转型与变革,从而促进企业对会计的需求。会计部门的职能,使会计从会计变为决策。在大数据时代的发展下,数据信息的产生较为繁杂,如果继续引用传统的财务会计工作者,将会造成劳动力资源的不合理使用,造成人员的浪费。另外传统会计也会计工作效率较低,信息专业技能水平程度低。因此,有必要推动创新,即促进会计部门职能转变,从传统会计到决策型会计转变,并且将企业的传统财务会计与会计部门分开。同时,企业可以将财务会计以外的职能转移到外部金融共享中心。在释放财务会计人员的压力的同时,他们还支持财务会计人员的管理会计[6]。

2.3提高管理会计队伍的合理化构建

管理会计对会计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促进管理会计的应用,有必要加强会计人员的素质教育和培训。目前,我国现行的会计人才评价体系仍局限于财务会计领域。向管理会计过渡需要管理会计专业人员,这要求我们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推动建立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会计的作用需要通过管理和运作来实现。管理会计发挥作用的程度必须根据其是否满足管理和运营的需要来判断。首先需要做的是对高等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的改革。教师在当前课堂教学中教授的许多课程与实践不相容。因此,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在各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现在中国的职称考试面临着没有完善的管理会计师考试,很多从国外进口的管理会计考试都不符合中国的国情,所以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国家管理会计师考试。

3总结

综上所述,很多中国公司要想在未来社会的发展中不被时代所抛弃,从而在发展中更好地提高公司的经济利益,以及扩大公司规模,公司的财务会计部门需要开始对管理会计部门进行改革。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通过获取这些资金风险数据的深层信息,以及公司的信息管理水平也是公司未来发展的关键。时代在进步,传统企业财务会计的发展势必会被管理型会计所取代。因此,企业的财务型会计必须通过相应的转型,向管理型会计发展。毕竟企业未来的发展,不仅仅只体现在数据信息的处理层次,还需要通过财务信息对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安全预测,尽量避免企业危机。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振军.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路径分析[J].财会学习,2014(7):17-19.

[2]欧阳真.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路径分析[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7(4):113-114.

[3]管欣.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路径分析[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8):219.

[4]杨登金.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路径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z1).

[5]陈磊.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路径分析[J].经贸实践,2017(23):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