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管理体系范例

采购管理体系

采购管理体系范文1

采购管理是指对采购业务流程进行策划、实施、监控和改进的全要素管理。采购管理在科研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管理水平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本单位整体运营管理水平,并呈现出资金来源分散、采购方式多样和采购对象复杂的特点。

1.资金来源分散

科研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大致可分为:(1)国家财政预算拨款(包括基本建设费拨款、科研费拨款)、(2)地方财政专项拨款、(3)自筹资金,不同资金来源的采购活动在经费支出、会计核算和日常管理上有不同的规则要求。

2.采购方式多样

根据采购管理的资金渠道、金额和具体情形的不同,采购方式可分为:(1)招标采购(包括公开招标、邀请招标)、(2)竞争性磋商、(3)竞争性谈判、(4)询价比价采购、(5)直接采购、(6)单一来源采购。

3.采购对象复杂

科研事业单位的采购对象与其营业活动息息相关,根据功能定位,采购对象一般包括:(1)工程项目出包(包括基建项目、科研项目)、(2)设备(包括通用类设备、科研专用设备)、(3)物资(包括通用类一般物资、科研类专用物资)、(4)服务(包括试验、加工、咨询、运营保障等各类服务)。

二、体系构建的主要原则

1.流程合规

在采购管理体系构建过程中,流程合规是首要前提。采购管理是一项关键敏感业务,其业务流程的策划和实施都需要长期接受内外部的审计监督,尤其是供应商选择环节和价格条款谈判环节,更要充分保证流程的规范性。

2.效率提升

在流程合规的前提下,应重点突出效率原则。效率原则体现在采购需求的准确性、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流程执行的时效性:采购需求是整个采购流程的输入,首先应确保采购需求的准确和完整,并据此编制采购预算;预算编制应突出目标绩效理念,即在满足采购目标的前提下实现最优化的预算配置,并严格按预算执行采购流程;流程执行要注重时间效率,各个环节要紧密连接,避免过程中出现脱节现象。

3.成本控制

在流程合规和效率提升以外,还必须加强采购成本的控制。通过细分采购品类、优化库存管理、创新采购模式等多措并举降低采购成本:细分采购品类,针对不同的采购对象品类研究确定不同的采购方式;优化库存管理,提高存货周转率和资产使用率,提高采购物资的产出效益;创新采购模式,通过集中批量采购、开发替代供应商、调整物流模式等多方式降低采购成本。

三、体系构建的主要内容

1.采购流程梳理

根据采购活动的具体工作内容,可将采购管理流程大致分为六个阶段,即:(1)制定采购战略->(2)编制计划和预算->(3)开发和选择供应商->(4)签订合同和履约->(5)验收和付款->(6)项目后评价。其中,采购战略是采购业务的顶层规划,采购战略的制定应综合考虑本单位整体发展战略和外部行业市场态势,并建立相应的咨询、评审机制;计划和预算是采购战略细化到操作层面的具体体现,计划和预算应相互匹配,是采购活动的总抓手;开发和选择供应商是采购活动的关键核心环节,不同采购方式下对供应商的选择方式有所不同,应建立供应商开发、选择、合作、反馈的工作机制,如此可有效促进采购效率的提升;合同签订和履约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双方权责的确认、合同节点的考核、合同变更的控制等具体管理要求;验收和付款时,应严格按照合同要求核对交付物的数量或质量等,做好表单记录,加强内部控制;后评价活动应总结采购项目实施的经验教训,反馈后续管理建议,以此形成整个业务流程的闭环。

2.权责分工界定

在对采购流程进行梳理后,要将各个流程的工作落实到各部门,建立业务流程与组织机构的对应关系。例如,采购战略的制定应由采购管理部门负责,单位规划部门、市场部门配合完成,其中,采购管理部门具有总控战略制定的权力,包括查阅单位历年发展沿革资料、单位收集到的历年市场信息等,但需要承担因战略制定不当导致相应后果的主要责任;规划部门具有战略制定的建议权,对与单位总发展战略不匹配的内容具有一票否决权,同时承担相应的把关责任;市场部门具有战略制定的建议权,对与外部行业态势发展不匹配的内容具有一票否决权,同时承担相应的把关责任。

3.流程固化与信息系统开发

在流程分解和权责分工明确后,单位应建立相应的制度文件体系、制定业务活动表单,通过表单承载业务活动执行和审批权责、固化业务流程和职责,并在表单试运行一段时间后研究信息化工具的应用,通过表单信息化提高业务执行效率。在进行信息系统开发流程中,应特别注意业务流、信息流、价值流的一致性,采购部门、信息化部门、财务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确保信息系统满足各方需求、系统运转切实有效。

4.运行监控与持续改进

采购业务流程持续运转期间,应通过相应的管理工具对流程运行情况进行监控、诊断,发现运行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常见的管理工具包括KPI、全面预算、专项审计、内部控制评价等,其中,KPI主要侧重于对流程产出效率的评价;全面预算主要侧重于对采购资金使用有效性(包括成本控制)的评价;专项审计主要侧重于对流程合规性的评价;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相对全面,从整体到局部都能提供改进建议。

四、结束语

采购管理体系范文2

为了保证在设备采购招标过程的公开性和透明性,使内部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分标打包是必要的。合理的打包为将来的运行以及维护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能够更好的满足建设的进度要求,能够激发良性竞争,提高效率和经济效益,得到综合的效果。因为工程设备的技术规格和门类种类繁多,想要对此进行合理的打包的挑战性极高,这是提高客户满意度的关键性因素。从公司的角度考虑,进行整体的统一采购不但可以减少费用的花销还可以减轻工作的强度,因此应该进行合理的打包。由于繁杂的设备的技术要求不同,按照其自然属性进行合理的分类打包对于现场的施工和日后的维修保养等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例如在合同签订时对于在设备的质保期满之后的若干年之内提供报价。这样在公司需要的情况下,受市场行情的影响就比较小,还能以相对低廉的价钱拿到相应的配件,从而降低成本减少维修风险。

2增加供应商的竞争性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其基本的特征就是竞争,只有进行竞争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所谓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竞争可以提高经济的运行效率优化经济效益,对整个社会的供需平衡进行调节。而我们所采用的招标采购就是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体现,招标能够促进资本的流动,技术在各个区域间的平衡。建立资格审查是必要的,对于不满足条件的供应商应该提前进行筛选。尤其是针对工程设备,其工艺一般比较复杂价值也比较高,因此必须对能力不足或者无法正常履行合同的竞标人进行剔除。如果不先进行资质审查,不但耗用人力物力财力,还可能有的公司弄虚作假,虚张声势,在得标之后无法在规定时间内提供相应质量的设备,从而导致工期延误等问题,给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进行资格审查可以有效地减少竞标文件的数量以及对招标人的评审人员进行缩减。越是有较高的能力和良好的资质的供应商越注重面子,不愿意与资质不良的承包商进行竞争。因此进行资质审查,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更能够选择良好的供应商,提高设备的质量。

对于建筑企业来说一个大的工程需要牵涉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同时开展的多个项目不可能全部都是自己进行,所以一般与多个供应商承包商以及外包公司进行合作,而总公司则充当组织者的角色。由于行业的特点就决定了这些合作大多都是临时的,很难形成长久固定的合作。因此量入为出的标准既能够对社会资源充分的利用,又能够与生产力强信誉较好的供应商进行合作,防止不合格的供应商的参与。很多国外的供应商对于很多大型的工程设备也有很大的兴趣,整个社会的关注度也比较高。对于供应商的资质进行控制,既能保证质量又能吸引更好的对手参与,从而更好地比较得到保质保量的工程设备。对于整个工程设备系统供应商的选择,不单要看这个供应商的资质,对于为其提供配件的厂商的能力等也要进行量化的要求。对于源头供应商的控制能够在全程的角度对客户的维修和使用进行调控,能够根据需要针对相应技术及扩展能力、售后条件等要求进行选择,以防万一应该选择备用的供应商。

3对于设备的标准以及功能进行定位

根据签订的合同首先就要确定对于工程设备的技术标准以及功能的定位,清楚的知道目标很重要。为了更好的满足用户的要求应该以贯彻功能为主,需要将指标逐层分解。因为身边的技术参数的途径不大相同,造成了成本的千差万别,如果我们只是提出几个常规的参数,那么大多供应商都能够达到该要求。此时我们不能进行直观的对比,如果仅以价格为参照,最低的设备买回来安装调试过程中可能需要浪费大量的人力财力,严重者甚至会延误工期,得不偿失。针对工程设备采购招标一般采用的是最低价中标的原则,即技术水平合格的基础上对价格进行排序,价格低廉者中标。因此对于质量监管来讲就尤为重要了,否则很容易买进劣质产品。为此我们可以将技术指标进行分解,这样操作便捷,而且对于工作人员的质量检查也提供了便利,对于工程设备系统的可行性分析也比较便利。想要选择最优供应商一般采用综合评估法。综合评估法一般是用于对性能、工艺要求严格,技术复杂的设备,对于设备的性能、价格、售后服务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4仔细推敲合同的细节

工程设备不同于其他的产品,它具有技术复杂、专业性强的特点,因此在招投标的文件中出现纰漏属于正常的现象。对于不清楚的地方投标人可以在截止日之前向招标人进行提问;招标人在进行评标时针对不清楚的地方应该给与澄清。澄清其实是承包人与发包人之间的一次沟通,为合同的继续谈判进行了铺垫,一旦签订了合同,那么一些细枝末节都可能产生巨大的后果,从而产生经济损失。发标人在招标过程的澄清有利于进一步的对产品的性能和标准进行阐述,将双方的义务以及权力进行明确,从而减少质量纠纷。在进行评标的初审时发现的问题可以分别约请投标人进行澄清,同时承包商提出的问题也不应该超出招标文件的范围。其实在对招标书进行澄清的过程,也就是合同谈判的前身。

在进行澄清的过程中不能对投标的单位进行暗示或者诱导,导致不公,投标问题中的错误以及漏项都不得作为问题。为了保证公平、公正、公开的进行投标,对于澄清后的补充材料不能够作为评标考虑的依据,但如果没有考虑此因素中标之后,这将作为承诺文件的一部分。工程设备的招投标过程都很注重澄清的过程,每一个小的细节也要进行反复的商议,直到双方彻底地了解,问题都解决,才能确切地签订合同。澄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澄清的主体。一般来讲都是评审专家进行提问,投标人进行回答。但是不能涉及更改投标价格或者是主体部分。②澄清的内容。不能够超出原先的投标书或者是更改投标的价格以及实质性的东西,要坚持自己的初衷。③澄清的形式。不论进行询问或者是澄清的一方,都需要进行书面澄清。对于口头的澄清或者是没有记录的均无效。④对澄清进行保密。因为澄清的过程很可能涉及商业秘密,因此双方都必须遵循保秘的原则。

5结语

采购管理体系范文3

关键词:高校;物资采购;精细化管理;经济效益

物资采购业务是高校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体现了高校的财政支出状况,由于我国大部分高校物资采购管理机制还不健全,管理水平不高,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导致物资采购管理达不到预期的目标。为了提高管理水平,需要高校管理者结合教育行业物资采购的特点和工作实际,研究并制订出针对性的策略,实现物资采购精细化管理,从而达到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实现科学化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一、我国高校物资采购的特点

(一)资金来源非营利性,采购量大

高校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和事业性收费,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高等教育资金的投入,高校每年纳入财政预算的物资采购经费金额非常大,物资采购支出在高校支出性费用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高校和企业不一样,企业采购物资是为了生产,最终要赢得利润,高校进行物资采购不是为了赢利,而是为了学校教学、科研需要,即高校具有非营利性的特征。

(二)品种多样化,专业性较强

高校物资采购是为了满足日常行政办公、教学和科研需要,所以物资采购品种多样化、专业性强是高校物资采购的又一个特征,既有大批量采购,又有小批单件采购,涉及货物、服务、工程,科研各个领域,这些都是高校长期赖以生存和稳定发展的必需品。

二、目前高校物资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精细化管理的理念

高校的主要特点是不以赢利为目的,且预算收入以支出进度作为绩效评价标准,这一特殊性会使高校在管理活动中把重点放在花钱上,而忽略了管理的经济化、精细化、标准化和效率化。这种缺乏精细化标准的粗放型管理模式,必将带来很多管理上的问题,如因人设岗、责任心不强、岗位职责不明确、运行成本高、工作效率低、监督不到位等,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以及其他经济活动,最终会影响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缺乏相适应的采购管理

制度和资产使用效益考核体系管理活动需要制度来进行规范,目前大部分高校物资采购的规章制度还不够完善,没有根据采购的各项业务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或是制度没有根据国家采购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而及时进行修订,根本无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另外,高校每年都会投入大量资金采购资产,因缺乏资产使用效益考核体系,没有定期对资产执行盘点盘查,给每年采购计划和预算的编制增加了难度,从而导致出现资产利用率低、重复购置等现象。

(三)关键采购活动管理不够规范

由于高校采购规章制度的不完善、资产考核考评体系的不健全,市场价格信息难以把握、采购人员缺乏责任心等原因,使大部分高校的采购管理活动从立项、计划编制、预算价格、招标、合同管理、到验收、付款这几项关键活动运作过程不够规范,透明度不高,可能导致采购成本增加、采购质量存在隐患、资金使用不合理、业务管控难度大,给学校带来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利益上的损失。

(四)高校物资采购人员专业素质不强

人员专业素质欠缺,知识结构单一或专业不对口,物资采购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物资采购部门是高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门,采购人员不仅要具备和掌握相当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然而目前高校采购部门配置的人员,大部分是从各个部门调动过来的,普遍存在上岗时间短、缺乏采购管理经验、专业知识欠缺、责任心不强等问题,不仅限制了资金效用的最大限度发挥,而且会影响高校正常的教学、科研和其他经济活动。

三、高校物资采购精细化管理的对策

(一)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提升科学化管理水平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是分工以及服务质量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精细化管理旨在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要求每一个管理者都要到位、尽职。高校物资采购只有实现精细化管理,提升科学化管理水平,发挥员工工作热情和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各司其职,在管理中想办法降低采购成本,减少各种不良的消耗,确保采购质量,才能促进资金使用的高效化,更好地提高学校的经济效益。

(二)完善物资采购管理制度,推进资产使用效益考核

为确保高校物资采购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使物资采购管理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必须建立完善的物资采购管理相关制度,高校要以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为根据,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制度、流程及实施细则,建立一套完善的资产使用效益考核制度,用以解决协调好采购计划执行、预算审批与资产使用效益评估之间的关系。要做好所有物资,特别是大型设备和精密仪器的效益评估,用以指导采购计划的执行。采购经费要落实到位,从而更有效地指导采购预算的编制,促进资金使用的高效化与高质化。

(三)建立高效的管理机构和绩效考核制度,完善激励机制

高效的管理机构,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精细化管理体系的必然要求。高校应建立高效的采购管理部门,将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科室和个人,明确每个人的工作职责,逐步消除界限不清、责任不明、工作推诿的现象;要建立绩效考核制度来提高管理人员的执行力,设计一套关键绩效指标和总体目标,着重对履行采购相关岗位职责与工作流程情况、遵守考勤制度情况、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情况、投诉率等方面进行考核。既营造一种员工之间机会平等的氛围,又体现员工与部门之间的平衡关系。同时,要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加强对考核结果的运用。考核结果与个人年度考核、职务晋升、评优评奖、绩效工资发放挂钩,通过激励机制的完善,营造有为才有位、奖惩分明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物资采购管理队伍建设

人是管理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采购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是物资采购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保证。高校物资采购品种多样、专业性强,涉及各个领域,因此加强物资采购管理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对采购人员的招聘要严格把关,要秉承“有为才有位”的选人原则,要配备学历、专业、年龄结构合理的人员。其次,管理层要重视采购人员的继续教育和持续学习。通过内部经验分享、外出培训和网络培训等多种形式,提高采购人员的知识水平、分析能力、谈判技巧以及沟通协调能力,开阔视野。最后,还要加强采购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事业心、责任感与廉洁自律教育,避免以权谋私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五)建立信息化物资采购管理平台

物资采购管理系统的建立对于物资管理实现精细化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是高校管理部门应开发一套符合自身实际的物资采购管理系统,这一系统主要是针对物资进行管理,通过设计模块,规范各项采购活动从审批到执行的流程化,并可通过系统对不同部门的物资使用情况进行真实详细的反映。二是要建立数据库,包括供应商信息库、中标和成交采购项目的详细信息库等,做好信息的搜集与整理,以提高物资采购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六)健全物资采购管理监督机制

执行力是决定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而监督则是保证执行力有效推行的重要手段。一是在国家大力提倡政府采购的前提下,建立物资采购管理风险的监控机制,对物资采购各流程实施监控,二是要充分发挥内部和外部共同监督的作用,在外部监督方面,要自觉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并设立监督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在线留言等,进一步确保物资采购阳光、公开、公正。三是加强对采购人员的监督管理,有条件的高校物资采购管理部门应实行采购管理人员轮岗制度,避免采购项目负责人、采购人员和供应商之间相互勾结,从中牟取私利。

四、结语

总之,物资采购管理是目前高校管理中的一项重点工作,只有大力加强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才能使采购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才能最大限度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从而实现管理的最佳状态、资源的最优配置以及保障质量的最好效果,才能以最经济的管理方式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实现高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帆.新形势下高校物资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产业创新研究,2018(11).

[2]郭春花.高校货物类采购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招标采购管理,2019(2).

[3]叶萍.高校物资采购审计存在问题分析与对策[J].经济师,2019(5).

采购管理体系范文4

[关键词]服务视角;高校财务;管理体系

虽然随着如今教育改革工作逐渐的深入,当下许多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已经认识到了进行财务管理体系构建工作的重要性,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诸多问题的影响,当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体系的作用并没有被充分发挥出来。基于此,现今我国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应当投入精力到高校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工作中去,要让高校内部潜力被充分的挖掘,从而让高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本文抛砖引玉列举了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工作。

1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体系构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将会对高校的财务工作产生影响,从而让高校财务管理体系构建工作难以落实完善。高校管理部门应当要深刻知晓如今影响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全方位的分析,进而寻找到解决的对策。下面列举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体系构建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

1.1财务管理人才的缺失

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体系建设工作中最大的问题在于财务管理人才的缺失。[1]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作。因此,需要财务工作人员具备极强的财务工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财务管理体系得到完善,但是在具体的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许多财务管理人员所采用的财务管理方式较为传统,书面记账和书面算账的方式依旧是财务管理工作的主体,这种管理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这个信息时代了。因此,当下我国高校管理部门应当要认识到财务管理人才队伍的能力提升工作的重要性。

1.2财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财务管理制度是保障财务管理体系构建的框架和基石。因此,构建契合高校教育需求的财务管理制度大有必要。然而在具体的高校财务管理体系构建工作中,许多高校管理部门并没有意识到财务管理制度建立的重要性。[2]目前一些高校所运行的财务管理制度缺乏监督体系的制约,导致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烂账、坏账问题频频产生,从而影响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此外,一些高校虽然建立了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但是由于运行制度的人员素质问题,也让财务管理制度的作用难以体现。因此,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应当成为高校管理制度建设工作中的重点。

2基于服务视角下的高校财务管理体系构建对策分析

在认识到当下我国高校中影响财务管理体系构建工作的问题之后,如今的教学管理部门应当投入精力到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工作中去。在具体的构建工作中,管理部门要基于服务视角下去构建财务管理体系,只有这样财务管理体系的作用才会充分地显现出来。下面列举基于服务视角下的高校财务管理体系构建对策。

2.1注重财务管理人才队伍的提升工作

在具体的人才队伍提升工作中,管理部门首先应当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一是管理部门要投入精力去建立完善的招募制度,招募大批具备良好工作能力和工作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入校担任财务管理工作。此外,管理部门也应当建立晚上的培训体系,对在校工作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培训,让他们的财务管理能力得到全方位的提升。[3]二是注重信息化建设工作,现今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在这个时代中,财务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信息化财务管理能力。因此,管理部门要投入资金去购置大批信息化财务管理设备,让财务管理工作与时俱进。三是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财务管理体系的建立不仅是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也应当是高校所有师生的工作,因此高校管理部门要投入精力至文化建设工作中去,要通过文化建设工作去让高校所有人员都产生财务管理意识,从而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

2.2注重管理制度的建立工作

管理制度的建立工作是基于服务视角下高校财务管理体系建工作的重点。因此,高校管理部门应当投入精力至管理制度的建立工作中。在具体的建立工作中,首先,管理部门要通过调研工作去了解高校师生们的意见和需求,从而知晓自身的管理目标,通过管理目标去建立契合管理工作的管理流程,形成统一的管理方式。[4]其次,管理部门要及时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审查,通过审查知晓管理制度中存在着的漏洞,然后采用合理的方式去将这些漏洞弥补,让财务管理制度的作用得到充分的体现。最后,管理部门也应当投入精力去建立完善的监督制度,要通过监督制度去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全方位的监察,从而让财务管理体系得到保障,让高校能够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此外,管理部门也应当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当财务管理部门需要运行资金较大的财务工作的时候就应当通过内部控制制度对资金进行合理的分配和使用,从而让资金的建设作用充分地体现出来。

2.3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服务质量

优质的财务管理工作服务质量是保障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当下我国高校管理部门要投入精力让财务管理工作的服务质量得到加强。管理部门首先,可以积极发动服务岗位,满足相关的咨询需求,提高质量。[5]其次,财务管理部门要注重对外交流工作,要布置各种宣传计划,建立契合的宣传窗口。最后,建立与高校师生相连的交流平台,通过网络等方式与高校师生产生联系,让财务服务质量得到加强。此外,高校管理部门也应当要投入精力到管理规范工作中,财务管理部门要知晓高校中各种经费的开支,要将经费的具体数额进行管理,建立契合的评估体系和监督体系,要让财务管理风险产生的概率降低,在经济合同的处理方面,财务管理部门更应当谨慎对待,要明确法律要义,减少财务管理过程中的风险,从而完善基于服务视角下的高校财务管理体系。

3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今我国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应当认识到目前我国社会和教育部门对于自身的教学要求。因此,在具体的教学管理工作中,高校教学管理部门要投入精力去研究影响高校财务管理体系构建工作的问题,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全方位的分析,要通过分析获得将这些问题解决的具体对策。在实际的基于服务视角下的高校财务管理体系构建工作中,教学管理部门要注重财务管理人才队伍的提升工作,要注重管理制度的建立工作,要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服务质量,从而让高校教学财务管理体系的作用得到充分的体现,让高校的教学质量得到全方位的加强,培养出契合时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工作做出重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郭玉芳.高校二级财务管理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23).

[2]王子一.中小型零售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2).

[3]邹颖,刘洋,王宗婉.高校财务管理体系优化研究———以黑龙江省的H大学为例[J].对外经贸,2018(3).

[4]赵菊姝.高校财务管理体系优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3).

采购管理体系范文5

关键词: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招投标采购;管理策略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企业生产、管理逐渐向自动化、机械化、智能化趋势发展,使得人工成本已经大体趋于稳定状态,基本没有压缩空间。但结合企业供应链来看,在物资采购方面,依然存在较大幅度的价格变化。招标采购是现代企业应用较广的一种采购方法,相对于传统采购方法而言更加集中,能够有效降低采购成本,可以为企业创造更高利润。另外,招标采购方式具有公平、公正、透明的优势,可以从根源上减少贪污腐败、暗箱操作等违法行为,有利于提高企业综合管理能力。然而,随着招标采购规模的逐渐扩大,各种新问题和新挑战也随之而来。为了在保证采购质量、采购效率的同时,尽可能避免采购问题的出现。需要管理人员从招标采购的规划阶段、实施阶段以及收尾阶段入手,将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深入渗透到整个采购过程,从而将潜在问题杜绝在根源处。

1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概述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是为各种项目管理的学习者、应用者和研究者提供的一种标准化、科学化知识体系。该体系能够从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为管理工作提供指导意见,并且可以很好的兼容不同管理技术、管理工具,可以实现多项管理工作有效融合、灵活对接基本目标。

2科学划分招标采购管理阶段

基于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招标采购管理,可以划分为以下环节,分别为规划阶段、实施阶段以及收尾阶段。其中规划阶段是根据企业项目采购决策,制定科学合理的采购方案,并准确识别供应商。实施阶段则是强化买卖双方的沟通交流,并签订详细合同。履约管控阶段是由企业和政府部门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履行监管义务,及时发现招标采购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从而降低风险,减少成本,促进招标活动顺利进行。收尾阶段则是对招标采购遗留问题进行科学处理。具体分析如下。

2.1规划阶段

招标采购规划阶段,是整个采购管理工作的第一步,在该阶段运用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可以为招标采购目标系统建立、制定科学合理的招标采购管理方案奠定良好基础。该环节需要重点分析招标采购需求。即依据项目信息,结合项目管理工作进行市场调查,确保调查内容具有真实性和针对性。所谓项目信息,包括资金来源、技术条件、项目规模等多个方面。在此基础上,要深入研究影响招标采购管理的各种因素,从而提高管理方案制定的可行性。具体来说,在项目需求分析过程中,首先需要利用各种技术手段采集信息,并在企业内部开展调研工作,强化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另外,要在市场调查基础上,明确影响招标采购的各种市场因素,并采取措施防范。最后根据详细的项目需求,制定招标采购目标。该环节对于招标采购管理而言十分重要。在制定招标采购目标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全面落实招标采购技术,同时分析各管理条件。在掌握企业招标采购需求基础上,获取健全、完整的信息和数据,从而为制定招标采购目标奠定良好基础。另外,构建招标采购目标系统。在此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根据不同的招标采购目标和特点,尽可能提高招标采购的经济效益,并在分析多样化影响因素的同时,将招标采购目标进行详细分解,确保彼此之间相互协调,同时识别各种技术,为提高招标采购管理水平提供保障。除此之外,在制定招标采购目标时,还要给予目标范围、目标层级相应重视,以此来提高管理目标群体的丰富程度,而后确定招标采购目标的关键点。在招标采购管理方案制定过程中,由于其具有专业性、系统性、动态性特点,所以在实际落实中需要注意以下要点:第一,明确项目采购的基本信息。第二,对招标采购需求进行分析,并反复梳理分析结果。第三,在确定招标采购目标的同时,确定招标采购管理的工作内容。第四,全面落实与招标采购管理相关的技术和规范。第五,在制定科学、可行的招标采购管理方案基础上明确指导要求。

2.2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是招标采购的关键环节,该环节涉及内容较广、流程较多,包括招标策划、签订合同等多个方面。在落实过程中并,选择合适的中标单位至关重要。通常情况下,实施阶段需要反复进行,一直到招标采购任务完成为止,具体分析如下。(1)制定健全、完善招标采购方案。只有保证招标采购方案切实可行,才能够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从而保证采购活动达到标准。结合以往工作经验进行分析,为了制定出合理的招标采购方案,需要提前做好策划工作,策划内容要涵盖关键节点、采购进度、采购周期、组织分工等。这些环节既存在独立性,又存在关联性,并且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直接影响招标采购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也正因如此,所以该环节并认定为招标采购管理的重中之重。(2)给予设置招投标采购实施环节关键控制点的工作相应重视。管理人员需要严格落实招标采购管理制度和要求,按照招标采购标准流程,在了解关键点影响因素的同时,合理设置管理控制点。在此过程中要注意,需要确保各项工作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完成,确保控制点内容设置与法律法规相符,能够切实得到法律体系保护,从而有效预防风险,全面提高招标管理水平。(3)做好合同授予环节管理工作。合同授予环节是招标采购管理的关键环节,其工作内容较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合同签约前,双方要对合同内容进行详细分析,确保合同条款明确、合理,如有疑问需要及时协调并修正。其次,主持或者直接参与到双方合同缔约谈判环节。第三,在确保合同准确无误的情况下进行签约,并履行各自法律义务。

2.3履约管控阶段

招投标履约管控阶段,主要对中标人行为进行规范,确保其严格履行合同内容。该阶段工作内容包括招标采购控制管理、合同实施效果管理等方面。在合同实施效果管理过程中,需要管理人员在了解合同内容基础上,对中标人进行跟踪检查,并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严格审计,而后整合管理结果,分析其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或违规之处,并及时指出和改正。在招标采购控制管理过程中,首先要给予检查工作和考核工作相应重视,检查主体通常来源于企业内部。从企业角度进行分析,需要严格按照国家出台的法律法规,以及制定的招标采购管理方案,对中标单位的采购团队工作进展进行检查和考核,如果发现问题,需要及时与中标单位沟通并改正,在保证采购活动顺利进行的同时,有效降低采购成本,从而为企业创造最大化效益。另外,企业需要给予检查和考核,对招标采购管理工作进行及时考核,以此来降低潜在风险发生率。与此同时,政府部门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积极参与到招标采购监督管理工作中。政府在监管采购行为方面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需要相关管理人员严格按照法律法规,从多个角度依法开展监管工作,确保采购活动顺利进行。

2.4收尾阶段

收尾阶段是招标采购管理工作的最终环节,该环节的主要工作是验收招标采购工作内容,并交付工作成果。同时总结招标采购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对问题进行处理。具体分析如下:第一,对招标采购该工作进行确认,确保所有工作符合标准、通过验收,并交付成果。如果招标采购过程中涉及到索赔等问题,需要及时处理。第二,对招标采购资料、信息进行整理,并形成档案,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为后续查询提供便利。第三,对招标采购进行总结,并科学评价,从而更加全面的掌握招标项目的实施情况,并在项目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总结归纳出有价值的理论知识,为后续招标采购提供参考和借鉴。

3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在招标采购管理中的运用策略

3.1组织策略

由上文分析可以看出,招标采购工作具有复杂性、专业性、系统性特点,并且涉及内容较广,各环节之间存在关联性,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会直接影响招标采购管理水平。所以在运用项目管理知识体系过程中,可以基于逻辑关系,明确各项目进度的主要管理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编制科学合理的组织保障计划。招标单位接收任务后,需要根据采购项目的性质和特点,明确投标要求,并选择资质过关、经验丰富的采购人员,从而保证组织形式科学、合理,有效提高采购团队综合素养,确保其能够在落实采购任务时严格规范自身行为,坚持落实规章制度。除此之外,招标单位还要结合招标采购工作分解内容以及责任机制,编制人力资源管理计划,分析招标采购过程中资源投入情况,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为合理控制成本奠定基础。

3.2技术策略

技术策略主要针对招标采购工作在实施过程中的沟通、交流方面。招标采购会产生诸多信息,确保这些信息准确传达、高效传递,才能够使各部门、各岗位达成共识。沟通交流的最终成果,与双方回应情况息息相关。在招标采购过程中,沟通交流主要集中在内部沟通和外部沟通方面。众所周知,招标采购涉及人员和岗位较多,包括招标人、投标人、评标人、管理人员等。如果各参与主体之间缺乏沟通,则容易阻碍招标采购工作顺利进行,甚至会增加采购成本,为企业造成不可预估的损失。对此,需要采用信息化技术强化沟通,信息技术具有共享性、开放性特点,能够为提高管理行为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奠定基础,从而有效提高招标采购管理水平,尽可能降低运营风险。所以,企业在应用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开展招投标采购管理活动时,要不断强化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技术优势。

3.3经济策略

招标采购管理的主要目标,在于保证采购质量的同时减少采购成本,有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所以在招标采购管理过程中,应用项目管理知识体系,还要重视关注经济策略。具体来说,企业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费用管理制度,在招标过程中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完成审批、审核等工作。另外,对于企业中的各种资源,需要统筹规划、合理分配、有效利用,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资源和资金浪费。除此之外,还应重视人力资源管理,这也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关键所在,企业需要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安排,保证在招标采购环节做到各司其职,避免出现一人身兼多职或窝工现象,从而节约人力成本。企业也可以采用招标项目群管理手段,为实现信息高效传递、实时共享目标提供保障。

3.4合同策略

合同是招标采购过程中的主要法律依据,需要双方严格履行,在出现问题时将其作为维护自身利益的主要依据。所以在招标采购管理过程中,要做好合同管理工作。双方在签订合同签订,需要对合同内容进行分析,确保合同内容给涵盖采购项目、交货日期、货物价格、质量指标等内容,并且条款权责明确,具备法律效益。在此基础上严格落实合同内容,能够对招标采购各环节进行科学管控,从而降低风险发生率。

4结语

采购管理体系范文6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快速发展,对电力企业生产活动的各项经济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企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完善相关管理机制,全面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基于此发展目标,作者以多年实际财务管理工作经验为前提,以知识经济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与作用为立足点,浅述构建基于知识经济的新型电力财务管理体系的初步设想,以便应用到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实践之中,提升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综合能力。

关键词:

知识经济;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发展目标

知识经济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有利于推动与促进电力企业发展,加快电力企业现代化建设。因此,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电力企业应明确财务管理具体目标,构建新型财务管理体系,确保各种资源的高效利用。文中从不同角度对基于知识经济构建新型电力财务管理体系进行了必要地阐述,客观地说明了做好这项研究工作对于电力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性。

一、知识经济影响下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相关原则

(一)以人为本的原则

知识经济时代决定了人才是电力企业长期发展的基础保障,强调人才对于电力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性。因此,电力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才的工作积极性,促使他们能够主动地加入到电力企业新型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的绩效水平。为此,电力企业在这种财务管理体系构建中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发挥各类人才优势。

(二)创新理念的原则

新型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对于企业财务工作中的创新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电力企业结合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从财务管理理念、管理方式、战略部署等方面进行不断地创新。电力企业在新型财务管理体系构建中应秉承创新理念,这有利于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强化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创新意识。

(三)集成化管理的原则

财务管理体系的健全,可以保证电力企业不同部门之间各种信息的正常传递,为企业提供实时的、真实有效的财务信息,确保企业在相关投资活动中决策的正确性。坚持集成化管理原则,提高财务管理系统与其它业务系统之间的集成度,提升财务信息利用率。

二、基于知识经济构建新型电力财务管理体系

(一)构建符合电力企业发展要求的电价机制

结合知识经济时代的整体形势,需要电力企业根据国家电力体制改革要求和其自身发展要求,构建科学合理的电价机制,逐渐提升企业的综合财务管理水平。在可靠的电价机制支持下,企业经济效益得到有效地保障,电力资源也将得到充分地利用,从而使得电力生产活动开展中各种原材料的成本价格能够得到合理地控制,有利于现代化电力企业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构建新型财务管理体系,完善符合电力企业发展要求的电价机制,对于不同生产阶段电价的动态调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电力企业控制工程造价水平,逐渐促进符合实际生产活动需要的统一电价销售机制的形成,充分地发挥出新型电力财务管理体系的实际作用。这些方面的不同内容,客观地说明了知识经济时代对于电力企业有效构建电价机制的重要性,有利于完善企业的新型财务管理体系,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二)优化财务部门职能,提高电力企业的调控能力

新型电力财务管理体系实际作用的充分发挥,对于电力企业财务模式的构建、专业人员的配置等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有利于实现企业不同部门的均衡发展,提高电力企业的综合调控能力。基于知识经济新型电力管理体系的构建,需要不断地优化财务部门职能,尤其是管理会计的职能,明确其具体的工作范围,促使企业实际经营活动开展中的各种风险能够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内,增强电力调度的实际作用效果。充分发挥电力财务管理体系的实际作用,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对于电力企业子分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也至关重要。因此,电力企业财务部门应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定期培训力度,促使他们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地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而其中管理会计职能作用将促使企业财务管理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全覆盖企业决策层和各级业务层面。同时,提高电力企业的财务调控能力,完善财务部门的服务功能,有利于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三)建设财务信息系统与业务信息系统一体化管理平台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企业在开展各项经济活动过程中更加注重成本控制和资源的合理配置,这样便对电力企业的财务信息质量与财务管控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这些管理要求,就需要在知识经济的基础上构建财务信息系统与业务信息系统的一体化管理平台,这种管理平台以业务流、信息流和财务流的“三流归一”为目标,形成从业务流源头到财务信息反映的完成的运行流程,既能从源头保证财务信息的高质量,又能将企业各项资源高效地整合起来,促进企业发挥最大效能。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时代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不可扭转的趋势,而这种财业信息统一管理平台也能适时融入科学技术,与时俱进地发挥更大的管控效能。

采购管理体系范文7

关键词:采油厂;精细化管理;问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一个企业如何控制成本已经成为进行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甚至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对于采油厂来说,精细化管理就是在强调管理工作的细、精,也就是如何通过降低采油过程中的各种耗损来提高油的产出,采取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来提高生产率,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这些成本的各项控制对于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甚至决定企业的成败。近些年,作为我国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的石油企业来说,其产业规模和发展趋势等都有了巨大的发展变化,在这种大的需求规模下,如何进行采油成本的降低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需要进行一些实践来深入探讨。

一、什么是成本管理理念

对于任何企业来说,企业成长壮大发展的直接目的就是利润,这是一个摆在任何一个企业明面上的东西。企业要生存发展就是要靠盈利,而企业的利润又是和企业的成本直接相关,一个企业如果能在保持外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尽可能的降低成本,也就意味着能够得到利润的最大化,从而能够是企业更好的生存发展。所以采油厂要想获取更多的利润就要进行成本的精细化管理分析和研究,且企业成本是一个泛泛而言的词,包括很多需要细化的成本,所以要进行成本控制首先就要明确采油厂各类成本的构成,对各种企业成本进行分类,然后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下达成本控制的标准和精细化管理办法,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利润最大化。

二、采油厂成本管理的现状分析

1.成本管理统一标准的缺失

当前在采油厂管理成本这块内容,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采油厂在成本管理方面所采取的节约成本的做法各不相同。整体来说,并没有一个统一标准化的成本管理模式。标准化成本管理模式的缺失也就难以使采油厂做到成本的精细化管理,这样无形中会减少很多企业利润的。

2.成本管理工作开展缺乏连续性

有一个所有企业的在成本管理工作中的通病,那就是所有的管理工作开展没有一套好的后续工作的跟进。采油厂成本管理就是这样,成本精细化管理理论一套一套的,但是后续相配套的措施跟进力度不足,最终导致整体成本管理得不到完全的落实,也就是管理工作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

3.成本管理缺乏标准化考核依据

一套制度或者系统最终开展的效果如何离不开标准化的考核系统的评估。建立健全评估机制方面的法律法规,完善法制体系;人民的一切活动离不开法律制度的约束,一个好的规则制度能够使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评估机制更是需要一套适合的规则和法规体系的确立来支撑开展工作。

三、标准成本管理体系的注意事项

要对采油厂进行成本精细化体系的构建就离不开标准成本管理体系的制定与实施,这是一项庞大、复杂又系统的工作,需要企业内各部门的协调和参与以及相互的配合。(1)采油厂在做原材料预算时,就应该详细记录并制定出每吨稀油产品的标准成本,并且要对时时变化的油价进行记录和进行实时的动态调整。因为单位内产品的标准单价往往不容易控制,比较多变,所以在确立标准时要分情况而定,采用近期的市场平均价格。(2)在每个季度和每年期末都要进行一次实际成本的汇总计算。这个可以ERP系统,然后输入成本数据,系统就会自动计算出一定时期内采油厂所发生的实际生产成本。(3)要定期向上级负责人提供成本管理的分析报告,以此让相关人员进行经济分析,据此可以明确看出该阶段成本管理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调整或者进行下一步工作部署。能够及时提出成本精细化管理的相关合理意见,为采油厂正确的工作方向和目标做出准备。

四、采油厂成本精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

采油厂成本精细化管理体系说白了也就是标准成本管理体系,这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控制成本常用的方法之一,集成本预算、核算、管理、分析评价、信息化于一体,是一个好的发现漏洞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采油厂成本管理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制定产品标准成本

正是由于产品标准的不确定性,才要进行采油厂产品成本标准核算体系的建立健全,影响采油厂成本因素有很多,这就需要通过公司财务部门分门别类的统计计算出来其标准成本,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与核算系统里各类产品的实际成本进行对比分析时能够准确无误。

2.实时调整成本动态

采油厂成本精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离不开对成本管理动态的实时动态调整工作。实时动态的调整主要是针对市场的价格、劳务关系的价格、工艺的价格、生产技术等价格的变化进行处理,都要把这些按照一定的价格标准和数量来定量来调整。

3.提高信息水平建设

其实,对于采油厂成本精细化管理体系那些实时动态信息来源是离不开信息水平的建设的,要想做到成本的精细化,就需要掌握大量生产经营各方面的数据资料研究,毕竟当今已经是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只有紧跟信息发展时代脉搏,才能达到采油厂控制成本管理的基本要求。

4.做好成本管理监察工作

监察更多的是一种手段,监察依托的是一个企业自身的人力,财力,物力来源和基础,配合当时国家或企业的方针和政策,主要手段是考核和监察。主要目的是控制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效率,增加企业自身收益,搞活企业可持续发展活力,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从而促进企业向更高方面迈进。一般,要做好企业成本管理工作都是通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综合应用的。通过管理,把不同问题具体化,企业制度规范化,人员配备合理化,从而成功有效的促进采油厂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少坤,马红玉.高校电工实验教学中心的精细化管理应用与实践[J].科技视界,2013,(2):110.

采购管理体系范文8

创新型人才培养就是遵循创新型人才培养规律,使用相关的理论体系和方法,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他们能够凭借创新精神,创新人格和创新能力在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实践中作出应有的贡献。迄今为止,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各大高校及其教育工作者都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大胆探索,并取得了相应成果。例如成立了新研究院、建立创新实践班、开设《创新技法与思维》等课程,其所使用的教学模式也各不相同,有培养方案模式,学科融合模式,创新实践模式等。虽然形式各异,模式多样,但笔者研究发现这些都是围绕这学科竞赛展开的,要么是为学科竞赛做理论铺垫,如《创新技法与思维》课程的开设;要么是为学科竞赛提供训练平台,如各类创新实践班或创新研究院。由此可见,学科竞赛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1学科竞赛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创新能力是以超常思维和综合素养为基础的。深厚扎实的专业基础、精通的专业技能和相关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构成了创新人才的综合素养。创新型人才只有具备了超常思维和综合素养,其创新能力才能得以形成。要想在学科竞赛中取得胜利,首先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有相关学科领域的相关常识,同时在此基础上,还要善于运用超常思维,独立思考,这样最终完成的作品才能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和独创性。所以,学科竞赛这个平台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和提升提供了支持。

1.2学科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思前人未思、做前人未做之事,即不为私利也不惧困难而敢于做破天荒去吃榜蟹的第一人。创新是一项具有探索性的极其艰巨复杂的实践活动,因此创新型人才既要有敢于质疑、敢为人先、不怕打压、坚忍不拔的创新精神和勇气。学科竞赛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放开思想、大胆实践的平台,竞赛的题目本身就具有创新性,同时,在参与学科竞赛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理论,对自己的想法、观点和思路进行大胆创新和设计,在模拟环境中践行,这无疑为培养学生创新勇气,激发学生创新精神提供了厚重的土壤。

1.3学科竞赛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创新人格要求学生必须具有独立个性,同时也要有合作精神。另外,创新成果的取得往往需要很多人的共同努力,有资料显示:诺贝尔获奖者中的合作获奖的比例从1947年的41%提高到1972年79%,可见,创新型人才要有较强的合作意识,善于整合多方力量,在团结协作中从事创新实践并获得创新成果。在传统教学过程中,以教为主的方式无法实现学生的个性成长和合作意识的培养,但在学科竞赛过程中,整个竞赛题目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以组为单位的参赛形式为锻炼他们的合作意识提供了平台和机会,所以,学科竞赛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2.以学科竞赛为基础的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思路

学科竞赛不仅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一次检验,也是一次对知识深入理解、系统整理和实践运用的过程,还为学生发挥创新思维和提高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因此,关于学科竞赛的运行机制管理方法及其与学科建设、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风建设等方面的相关性研究,已成为近年来高教研究的热点内容,并已取得不少成果。论文在吸收借鉴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经济管理学科的特点和辽宁科技大学的运行经验,提出了“理论传授—技艺切磋—嵌入思考”的递进式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基本思路。

2.1以主干课程为基础,在学科竞赛中完成理论传授,培养创新能力

理论传授是教学之根本,对于经济管理学科来说,传统理论教学是目前最普遍的教学方法,但这种教学方法只能将抽象的经济理论和管理理论机械性地传达给学生,至于学生掌握如何,能否应用这只能靠学生自己的悟性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主干课程,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应该具有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但传统的理论课堂无法给学生提供实践知识的平台和机会。随着学科竞赛技术和手段的逐渐完善,笔者发现在学科竞赛中可以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可以实现边教边学,边学边用的效果。例如在财务管理课程中,成本核算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各种方法优劣势的比较都会涵盖,但很少有后台数据支持学生进行真实的计算和模拟。但这一点在学科竞赛中完全可以实现,例如在“挑战杯”竞赛中,学生根据自己公司所选择的目标市场设计产品,不同的产品组合可以计算出相应的直接成本,然后在计算人工费、管理费和收税等间接成本,最终计算出产品的总成本,完成几近真实的成本核算过程。所以,在学科竞赛过程中完成财务管理,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四大主干课程的理论传授,可以实现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所实现不了的效果,以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

2.2以三大赛事为依托,在学科竞赛中完成技艺切磋,激发创新精神

事实证明,科技竞赛为学生技艺切磋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学生在竞赛过程中,可以完成理论知识的消化、吸收和理解过程,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经营策略和想法,在竞赛平台上模拟实践,不断测试每一种经营策略的实际应用效果,通过竞赛群的交流平台完成技艺切磋的过程。例如在群中,同学们可以就定价的方法展开讨论,试图找到一种既能使企业盈利,又能使竞争对手无缝隙可钻的定价区间,同学们根据自己所学以及参赛经验进行广泛而深入地交流,使得枯燥的学习过程变成了热烈的讨论过程,技艺的切磋过程,效果非常好,同时这种平等的切磋可以使学生勇于发言,所无顾忌,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其创新精神。

2.3以案例分享为平台,在学科竞赛中完成嵌入思考,培养创新人格

学科竞赛的目的并不在于比赛的过程和成绩,笔者认为更重要的是比赛过后带给参赛队员的反思,反思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即嵌入思考。在学科竞赛过程中,往往会开设案例分享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学生们可以畅所欲言,可以分享对某个知识点的再认识、比赛过程中的沟通合作和对人生和未来的思考。在这个过程中,笔者惊喜地发现学生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了,合作沟通的意识增强了,在强调个性发展的同时,更愿意倾听,更愿意合作,逐渐形成了创新型人才所应该具备的创新人格。

3.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