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统计学教学效果调查分析

卫生统计学教学效果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从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角度评估在卫生统计学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联合文献学习模式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利用自研调查问卷,对预防医学专业116名本科生进行调查,分析学生对翻转课堂、文献学习教学以及自我创新、批判能力的评价情况并比较其考试成绩。结果学生认为翻转课堂有利于提升统计学习的深度和广度81人、占69.8%,认为有利于培养剖析疑点难点的能力76人、占65.5%;认为文献学习有利于掌握教学内容79人、占68.1%,认为有利于培养剖析疑点难点的能力78人、占67.2%;2018级1班期末平均成绩为73.98分,及格率为85.5%,优秀率为25.8%,与2018级2班相比均略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生对卫生统计学课程实施翻转课堂与文献学习的教学模式体验良好,可适当开展该模式,加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提升其创新能力及教学效果。

关键词:翻转课堂;文献学习;卫生统计学;教学效果

卫生统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和综合性极强的学科,不仅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更是医学科研工作者的必备应用工具[1]。该课程着重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大数据时代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2]。然而,该课程的理论深奥、概念抽象、公式繁多、内容枯燥,一直以来被学生反映难学[3],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较差,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公共卫生人才培养质量,本着科学性、导向性、多元化、激励性、可行性等原则,在卫生统计学课程中实施翻转课堂联合文献学习的教学模式,以便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馈评价对于改善学习效果、提升教学质量,推进教学改革尤为关键[4]。本文通过对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卫生统计学课程的实施翻转课堂与文献评价模式的效果,为优化现阶段卫生统计学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本校2021—2022年第一学期采用翻转课堂联合文献学习教学模式进行卫生统计学课程的预防医学专业2018级本科生。2018级共2个班,其授课方式、授课教师、教材及考核方式等均无差异。

1.2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是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思想,彰显混合式学习的优势,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教学模式[5]。其推进并实践了个性化学习,让学生在课堂外完成对教学知识点的自主学习,在教学课堂中,通过互动实现解答疑惑、合作讨论等教学。目的是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自主性、主动性,发展学生的思维、问题解决等高阶能力,进而促进教学绩效最大化。文献学习是指结合相关专业文献的阅读、自讲、自评的新型教学模式[6],可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该模式可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文献,评价文献并采取PPT形式进行课堂汇报,在知识点的学习上亦是一个有效补充。

1.3教学效果及评价

1.3.1考试成绩

2018级2个班考试均在授课结束后,采用传统闭卷考试,由教研室统一命题,每名学生的试题内容、题目顺序,考试时间均相同。

1.3.2评价问卷

学生对翻转课堂联合文献学习在卫生统计学教学中的实施效果问卷包括四个部分:①基本信息,②翻转课堂的实施评价,③文献学习(文献评判与PPT汇报)的实施评价,④创新、批判能力的自我评价,每个部分包括10个问题。课程结束后,采用自填式问卷对学生开展问卷调查,由教学老师向学生们解释调查的目的,获得学生的理解,以提高学员填写信息的准确性。采用匿名填写方式以保证调查对象的信息隐私、问卷填写的依从性和获取信息的真实性;问卷经检查以保证资料填写完整。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EXCEL2007对数据进行收集、双录入核对和整理,采用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可靠性分析检验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描述,满足正态分布,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不满足正态分布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描述,采用卡方检验比较构成比差异,双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本情况

共发放116份问卷,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0%。答卷者均为2018级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其中男性42人、占36.2%,女性74人、占63.8%;第一志愿为预防医学专业36人、占31.0%。认为卫生统计学重要112人、占96.5%,学习该课程的动机是能力追求66人、占56.9%。见表1。

2.2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评价

能接受翻转课堂教学模式61人、占52.6%,认为有利于掌握教学内容69人、占59.5%,认为有利于提高自主学习积极性72人、占62.1%,认为有利于培养剖析疑点难点的能力76人、占65.5%,认为有利于提升统计学习的深度和广度81人、占69.8%,认为自主学习能力有提高64人、占55.2%。见表2。

2.3学生对文献学习教学模式的评价

能接受文献学习教学模式占61.2%,希望继续开展文献学习教学模式占52.6%,认为有利于掌握教学内容占68.1%,认为有利于提高自主学习积极性占54.3%,认为有利于培养剖析疑点难点的能力占67.2%,认为有利于提升统计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占62.9%,文献学习教学实施后认为统计应用能力有提高占53.4%,认为自主学习能力有提高占47.4%,认为创新思维能力有提高占61.2%,认为团结合作能力有提高占57.8%。见表3。

2.4创新、批判能力的自我评价

针对“我认为我是一个很有创造性和创新力的人”、“我总是关注,究其根源,提出新见解”、“我有勇气和信心主动承担多数人认为很难的任务”、“我善于提出问题”、“我常常主动发现问题和问题有关的各种联系”和“认为坚信创新不是凭空想象的,是有方法可寻得”等问题,自我评价为“基本符合“的学生占比较高;其中“我认为坚信创新不是凭空想象的,是有方法可寻得”的学生最多为63人、占54.3%;针对“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往往没有勇气去战胜”、“当解答与别人不一致时,我总是怀疑自己”、“我总怕出错,不敢尝试新事物、落实新想法“等问题,自我评价为“基本不符”的学生较多;其中“我总怕出错,不敢尝试新事物、落实新想法”的学生最多人55人、占47.4%。

2.5考试成绩

2018级1班期末平均成绩为73.98分,及格率为85.5%,优秀率为25.8%,与2018级2班相比均略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翻转课堂联合文献学习教学在卫生统计学上的尝试,从学生角度出发,大部分学生对卫生统计学运用该教学模式效果评价较高,能接受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学生占52.6%、能接受文献学习教学模式的学生占61.2%,从以下几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1提高了学习效率

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能利用线上教学资源,课前做好预习,课中解决学习的难点和重点,课后巩固知识要点[7]。基于文献阅读的教学是对教科书的课本学习的一个补充。在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因为时间等方面的限制,无法对于每个知识点都做非常详细地介绍。而学生在翻转课堂与文献学习的联合模式下,会对所涉及的知识点有更为全面的了解,实现了课堂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的结合,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6]。

3.2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

相对于文献学习模式,62.1%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有利于提高自主学习积极性。针对卫生统计学这门实践性强的课程,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交流和讨论的能力,培养和锻炼学生将知识和内容归纳总结,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的问题。这种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先教后学,将学生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增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感,并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8]。

3.3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

本文显示,54.3%的学生坚信创新不是凭空想象的,是有方法可寻得的,并且通过文献学习,61.2%的学生认为创新思维能力有所提高,文献学习的方法可能更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通过文献学习方法查找阅读文献,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评价文献,以小组为团队制作PPT进行汇报等多种形式,能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探索世界。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实现有意义的知识建构和关联,应用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高阶思维能力去实现知识的迁移,并解决复杂的问题[9]。在汇报形式中还能锻炼语言达能力,并有利于团队合作能力[10]。综上所述,卫生统计学课程较适合采用翻转课堂联合文献学习的教学模式。在以后该课程的教授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建议合理选择学习平台配置资源;注重有效的能力培养;关注学生差异;明确考核任务布置;积极促进小组学习等[11]。此外,应着重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程认知度、通过课程改革提高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提高卫生统计学的教学质量。

作者:加依娜·拉兹别克 张燕 曹明芹 单位:新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