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防范措施3篇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防范措施3篇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防范篇1

本次研究以建筑建筑工程施工作为研究对象,提出目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安全管理的防范策略,通过科学手段完善工程安全管理,为建筑建筑工程施工施工的安全提供保障。

1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因素及防范策略

1.1人的因素及防范策略

建筑施工中,人的因素主要是指领导者的素质、实际运行的理论知识掌握、技术水平、生理与心理的影响因素,如粗心的心理因素、违纪的肢体形为等规章制度。我们必须先考虑施工控制的因素,因为人是施工过程的主体,在工程建设的工程技术干部,所有参与者操作人员、服务人员共同组成的项目质量,他们对工程质量形成的主要因素。首先,要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其次是构建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应有的质量观念,牢固质量第一的概念、预控的概念、服务用户的概念、用数据说话的观念、社会效益和商业效益的综合效益概念(质量、成本和时间限制)。再次,是人的素质。领导和技术人员素质高,那么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对遇到的问题就会有较强的决策能力,具有较强的质量策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技术指导、质量检验能力。管理制度完善,技术措施有效,工程质量控制也就会大幅度提高。操作人员应具备高超的技术技能,严格要求工作作风,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程序的法律观念;施工人员要做到技术和施工寿命对等,对质量优秀的工作,对工程质量负责,间接标志着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的素质。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依靠素质教育、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加快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的培养,以及素质优化,真正赢得工程质量控制的先驱。见下图1。

1.2机械因素及防范策略

建筑工程施工中机械指的是检测仪器,以及施工所用的机械设备。现代施工中离不开机械化设备,机械对施工安全的影响至关重要。首先是施工机械,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机械的性能对整体工程的安全运转有着直接影响。其次是检测仪器,检测仪器的重要性,也是不容忽视的主观影响因素,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如何判断所施工部位的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是否合格,均必须经过试验检测,明确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如果仪器的精度不符合要求,那么所测得的结果也存在一定的误差,也难以应用它来判断施工质量。由此,可以确定机械的对工程质量和安全的控制非常重要,应重点针对机械设备采用有效的防范措施。如可以通过定期检查、维护等方法,确定机械的运行情况,保证机械析正常运转,对于可能产生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见下图2。

1.3环境因素及防范策略

1.3.1内部环境因素

内部环境因素是指,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控制单位所配备的人员、设备等基本要素,以及管理环境。给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控制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所有基础检测设备配备齐全,人员素质全面提高,安全意识提升,人人明确自己对安全的责任,将安全管理在深入施工单位内部。内部环境需要深入科学管理,明确相关施工安全技术控制规范,从建筑设计开始以质量为第一,进一步对施工工艺进行更新换代。内部环境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设计勘察时,没有深入到现场,不了解地质条件的情况下,进行以往的设计,最终导致设计与施工的不符,安全也因此受到严重影响。建筑工程施工建设项目中不能够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以及没有建立统一、立体的管理体制。或者没有完善的运行机制,那建筑工程施工难以处于良好的运行内部环境。项目内部环境的缺乏,对项目的有效控制和整体协调有着一定的不利因素。工作效率难以得到提升,因此,内部环境影响因素必须得到建设者的重视。目前,建筑规模不断扩增,内部已经成为能耗与排放大户,建筑已经成为绿色建设理念中的重要一环以及基础性的建设内容之一。本研究结合当前建设需求对于建筑施工内部要求以及学术界现有研究确定的施工风险情况,分析其存在的特点,并通过其特点分析有效掌握施工风险的运行情况,从而为更快速有效地在后续工程研究实例中识别施工风险提供依据。具体 建筑工程施工施工风险特点分析内容如下:(1)材料资源利用特点建筑工程施工所用材料均需具备绿色、节能减排、可循环、可回收、可再利用等特点,其他类型的建筑施工无需考虑这种综合性的要求与标准。而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保证绿色建筑项目材料能够达到标准要求。(2)施工现场控制特点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理念贯穿始终。施工的任何阶段均需要考虑绿色的达标,资源的有效利用,污染指数的最大程度降低。(3)安全性特点无论哪一种建筑施工,均需要保证安全性。然而, 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性保障,除需要考虑建筑结构本身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施工以外,还需要保障学生与教师在学习、工作、生活与活动过程中的安全。(4)技术性特点建筑工程施工施工风险特点中,技术性表征也非常明显,现有建筑相关的技术如装配式施工技术、支护和降水技术、建筑施工节能技术等均是当前比较先进的建筑施工技术。

1.3.2外部环境因素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外部环境因素,受自然环境影响下,一些材料往往会发生变化,一些工程的噪音,通过和夜间施工抢工期,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天气条件的变化,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存在。那么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因素,需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根据不同环境的变化,以及工程特点提前做好防范机制。另外,多雨时期,夏日酷暑的季节,多风的季节施工时,应根据工程特点,尤其是混凝土工程、土方工程、水下工程和高空作业,保证施工安全的季节性发展的有效措施,以避免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造成危害。同时,要不断改善施工现场环境,尽量减少施工带来的危害,完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实行安全文明施工。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外部环境因素较多,如材料不符合要求,或者是为了抢工期,而不顾砼强度是否达标,而强行施工等等因素,后结工程质量交工使用者的生命安全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等问题,因此,外部环境影响因素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不容忽视。目前,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外部产生的风险影响因素主要是自然风险与社会风险。具体内容如下:(1)自然风险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的自然风险属于不可抗力的风险,受当地自然地质或气候的影响,均会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进度、施工成本、施工安全等产生风险。外部影响因素中的自然风险包括地震因素、地质因素、水文因素、气象因素。(2)社会风险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来自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的施工噪声等对附近居民均会产生影响,如若不加以处理,则会产生社会群众的积怨,也会对施工人员的健康产生危害。为了避免这类风险的产生,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并依据《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合理安排工作人员轮流操作,减少接触高噪声的时间或穿插安排高噪声的工作。由此可见,在绿色发建筑项目施工中,外部风险因素中的社会风险产生主要与法律因素和群众因素相关。

2效果评价

2.1分析方法

本研究为了证实证上述观点的可行性,采用专家1-9标度,进行AHP层次分析,由系统分析法的建立,形成评价要素内容,评价要素的建立原则依据的是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评价体系。本次评价判断组成者共计10名工作人员,其中4名项目部主要领导、3名骨干、3名安全负责人员。具体评价模型见下图3所示。AHP层次分析方过程,需要考虑安全管理的需求层次,一般使用需求层次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他认为人类是有一定的需求,需求本身可分为五种,生理层面的,也有安全层面的,也有社交层面的,也有尊重和自我实现层面上的需求,这些需求的主要构成,必须建立在安全层面上,只有确保人类安全,才能够较好的实现人类的各类需求。因此,可见在需要层次里,人类的安全需求是最为重要的。马斯洛理论中把安全机制设定为人的整个机体的安全追求,他认为人的感官,以及智能与效果反应等,均是为自身寻求安全,因此,可以确定人类的安全重要性,他认为人类的所有行为表现,无论是孩童,还是成年人,他们都在不断探索自身安全的需求,也就是说科学和人生观均是安全的组成部件,也就是说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安全是基础性构建,具有一定的不可复制性,以及不可替代性。马斯洛理论中认为,人类在饥饿时,需求吃,当时头脑中占据的只是吃,而在人类能够满足吃的需求时,人生的全部意义追求的就更高,那么他们会对安全的需求更为看重,这也是社会进程不断推动下,人类的进步程度演变,也就是说安全需求是象征着人类进步的更重要的标志性组成。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事故倾向理论。该理论是目前分析安全管理中最为常用的理论之一,它的主导思想认为,人类是与事故存在密切联系的体系,人类的个体性格特征不同,因此,一些不具备约束能力的个体,就可能造成事故的发生。另据相关研究显示,在客观条件下,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少部分群体,更容易出事故。由此,事故倾向性理论被提出,英文称“accident proneness”。该理论进一步明确事故与人的个性有着直接关系,因而说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关键点。有事故倾向性的人,无论其从事什么类型的工作,这类人都比其它人更容易出现事故。另相关研究显示,出现事故的人为少部分,因此,可以确定事故发生在少部分人的身上。因此,很多专家与学者提出,采用行之有效的心理测量工具,即可准确判断事故发生的个性特征,对可能存在发生事故的人,提前调离,从而以此来预防事故的发生,从而较好的降低事故发生率。然而,根据相关研究显示,对目前易出事故与不易事故人群个体特征的判断仍处在探索阶段,现有心理测量工具无法达到即定效果。也就是说目前对事故人的个体特征还没有较好的解决策略。

2.2评价结果

通过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系统的评估发现,人的因素权重最大,其次是机械的因素,再次是环境的因素。具体如下表1所示。由表1可见,人的因素权重0.5239>机的因素权重03029>环境的因素权重0.1732。因此,在实际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应注重人的因素对安全管理产生的影响,健全关于人的管理制度,对于员工违章配安全人员素质不高,需要加强培训,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面对机械产生的危害,应加强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安全新安装设备到位;在对环境的因素,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应加强夜间施工照明的完善,消除粉尘与建立完善的消防配套设施。

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应重点对人进行管理,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认知,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让每一位施工者都能够明确认知,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意义与责任。本次研究明确了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权重,如人的因素权重0.5239>机的因素权重03029>环境的因素权重0.1732。研究所提出观点,值得相关领域深入思考与研究。

作者:陈俊 张田庆 李洪 朱扬 董远超 单位: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防范篇2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理论与特点

“三要素”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理论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指在建筑施工整个生命周期中为实现预期安全目标进行施工方面决议、规划、组织和控制部署等活动,科学地计划实施物料与劳动的结合,检查监督建筑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具有综合性、可变性等特性,是形成建筑产品的重要生产力和有效保障。事实上,安全管理的工作对象是事故,防止事故及降低损失是最终目标。在事故预防工作方面,其关键在于对危险源和隐患的管理。只有从源头上控制危险源、在过程中消灭隐患,才能给事故预防带来双重保障。显然,对危险源的预控是安全管理的根基。根基不稳,地动山摇;守住根基,方能守住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一旦事故出现,就无法挽回,我们唯一能做的就只有采取紧急措施,通过快速、科学、有效的应急反应,阻止事故进一步扩大,降低事故损失。因此,应急管理是减少事故损失的重要抓手[7](图1)。安全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危险源管理

危险源是生产系统所固有的因素,具有不可消除性。要对其进行管理,可从辨识、监测、检测和控制3个方面进行:一是利用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对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进行全面辨识;二是利用管理与技术手段,对系统中已辨识出的所有显性及隐性危险源的状态参数和预控手段参数进行实时监测、检测,以了解其是否偏离可接受范围;三是根据危险源的特点及其所处状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控制危险源,使其处于受控状态。从本质而言,危险源管理就是要对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全面的辨识,并辅以日常的监测和管理,防止其转化为隐患。

隐患管理

隐患是在生产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可从预控、排查、治理3个方面进行管理。一是参考危险源控制及其结果,剖析可产生的隐患,并制定预先控制措施,将隐患杜绝在未形成阶段,确保系统安全;二是排查系统所有隐患,并按照分级治理的思路对存在的隐患进行治理,最终达到消除或降低隐患危害程度的目的。隐患管理就是通过预控、排查和治理的办法,及时消除已形成的事故隐患,以阻止事故的发生。

应急管理

快速、科学、有效的应急管理,是防止事故扩大的重要保障。应急管理的核心主要包括现场应急响应程序、具体应急救援预案、应急装备和能力3个方面,通过提高应急能力和突发事件发生后的救援能力,确保企业稳定协调发展。企业应针对施工系统的特点,根据危险源辨识和隐患排查的结果,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预先编制现场应急措施及其预案、急救方式以及联系办法,并且定期组织企业员工进行演练;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配备相应的应急装备,向工作人员提供应急避险逃生技能的相关培训,使其具备基本的应急能力。即使发生事故,也有能力快速采取应急反应,保障人员及财产的安全。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特点

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制受生产、人员、资金等方面的限制,还存在不少问题,安全管理工作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监督管理体制

在制定建筑业安全管理体系时,应考虑因地制宜的因素。政府要加强监督,完善监督体系,加大日常制度和监督管理措施的落实力度;加强对群众的监督,保证施工安全。同时,为确保政府安全管理的有效实施,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构,培养高素质的执法人员。

施工技术安全防护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施工安全管理方针。由于施工难度大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加之施工工艺、室外作业和环境因素变化多端,为提升施工安全技术的效率,需进行安全分析,评价工程特点,制定应急措施和实施方案并进行信息反馈。

人员培训

当前,安全知识基础和业务水平尚无法满足安全监管和工作人员的工作需求,不仅缺乏技术、管理人员,专职安全管理员更是少之甚少,达不到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需要。同时,在培训制度、计划、方式、考核标准等方面仍旧有所欠缺,亟待进一步提高。

安全责任不清

在实际施工中,安全责任往往模糊不清,即项目经理对安全负主要责任,但对中间的管理和施工环节并不明确,直接导致在安全管理方面缺乏问责和承担风险的意愿。

项目总分包关系混乱

安全要求大多数被成块地附带强加给分包单位,而分包单位的规模、制度、管理和施工人员素质、安全投入等方面有较大差异,使得在工程项目中无法做到安全和防护的统一管理。

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依据《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企业应结合工程的特点,制订项目质量计划,做好机构设置、试验室建立、专业人员配备、施工材料调查和检验、施工设备选型、桩橛布设、场地布置、技术交底、图纸审核、规范标准和图表选定等工作,其主要包括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和施工后的质量控制两个方面(图2)。

建筑施工“三要素”安全管理体系构建

体系构建方案

建筑施工“三要素”安全管理体系强调“以人为本”,把预防安全生产事故及减少事故损失作为首要目标。对企业全过程生命周期包括设计、施工等阶段存在的危险源和隐患进行管理,力求有效控制危险源并且及时消除隐患,以切断事故致因链、降低风险(图3)。

“三要素”安全管理体系核心要素

危险源是指危险的物质、能量、环境和作业[8]。在安全工作中,整个施工过程是瞬息万变的,所以危险源也是随着项目作业的发展而动态变化的(图4)。

危险源控制

危险源控制是根据辨识出危险源特征及其监测、检测信息并进行分析,按照风险等级划分可允许程度,按安全目标和危险源控制标准,采取工程技术和管理措施对危险源进行控制,防止引发事故带来损失,使施工活动按预定的计划进行。虽然危险源难以消除,但可以采取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方法进行预控,以防出现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危险源控制原则

分级控制:由于生产系统是由各个子系统构成的,各子系统的规模和范围不同,此外,不同危险源的等级不同,要确定不同的控制措施。如图5所示,LEC风险评价法中四级、五级风险是不能承受风险,必须停止作业,严格采取措施控制;二级、三级风险可适当措施;一级风险不需要采取措施,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继续考虑降低风险值。闭环控制:对生产系统危险源的控制包括输入、输出,而后通过输出端的信息反馈之后进行决策调节控制输入(图6)。

“三要素”安全管理保障体系

构建一个良好的组织架构,能够增强反应速度和处理效率,进一步推动企业的科学发展。在建筑施工企业项目部的组织管理上,应当设计组织机构框架,科学合理地安排人力资源,做好技术协调,明确各岗位职责(图7)。

结论

建立安全管理体系,是建筑施工企业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最重要的途径和方式,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基于“三要素”安全管理体系的防范策略,有利于提高企业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为建筑施工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作者:孟迪 单位:中铁十八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防范篇3

1建筑安全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1.1提高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力度

建筑企业想要有良好地发展,其主旨在于,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建筑行业在众多的企业当中,竞争尤为猛烈,想要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除了将品牌形象做好之外,还要在消费者中取得良好的口碑。而综上这些的基础,除了优良的工程质量之外,还有工程安全的影响。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则会给企业的形象带来负面的影响,影响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且极有可能会最终在市场中失去地位。

1.2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能力和水平

建筑项目的专业性较强,危险性较高,然而在当前的建筑队伍中,由于施工人员整体素养不足、技术水平较差,从而造成对施工安全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常有发生。所以,施工企业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定期培训考核,通过学习提升他们的专业技术能力,提升工人的安全意识,这样不仅能够使他们的生命安全有所保障,同时还能够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保证工程质量。

1.3保证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和安全依托于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所以,在项目施工时,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有了合理的防范措施,才能够让企业意识到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使工人的生命安全能够得到保障,同时也能够使消费者避免遭受财产的损失和人身安全方面的威胁。

2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问题表现

2.1工作中安全管理人员欠缺稳定性

国内很多建筑工程企业的现实状态是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更替的频率较高,从而造成施工企业人员的流动性较强。有些工人应聘之后,没有经过岗前培训学习就开始进行日常工作。而新更换的领导层人员,有的并不具备相关的安全知识,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做得力度不足。

2.2施工中欠缺安全管理

(1)施工流程混乱。有些建筑企业只一味地追求业务量,通过工程公司承接订单,从而忽略了对施工队伍专业技能和技术水平的考察。但是有些工程公司为了缩减成本开支,有时会对施工方案随意进行更改,不能按照相关规定流程进行操作,同时还存在为施工单位违规开启权限、要求施工单位垫资等情况发生。为了节约成本,有些施工单位还会购买不合格的建材,减少安全防护措施的使用,以上诸多情况,都有可能会在施工过程中瞒下安全隐患,为建筑项目施工带来负面的影响。(2)违规缩短工程时间。有些建筑企业,为了能够尽快完工,通过减少人员开支和资金投入的方法来节约成本支出,会违规操作缩短工期,虽然这样能够使建筑项目尽快投入市场回收成本,但却不能确保工程的良好品质。

2.3应急机制欠缺完善性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就是事故应急机制的完善。但是目前国内建筑企业在这一点上相对还比较欠缺,施工中如果有事故发生,只有少部分企业能够及时采用科学合理的应急处理。为了防止事故发生后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给企业造成过大的损失,以及出于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考虑,企业一定要提高对应急处理预案建立的重视程度。

3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防范策略

3.1明确建筑工程的危险源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诱因主要在于危险源,因此建筑企业负责安全管理的人员一定要对危险源加以控制,从而对安全管理的风险进行防范。在工程开展之初,施工安全负责人就要到工程现场进行实地勘察,从多个方面收集可能造成危险源的相关信息并加以辨别,对已经确定的危险源要进行分析评价,并列出危险源清单,以此为基础制定安全风险的防范措施,为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安全实施提供保障。

3.2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建筑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相关的管理部门应根据工程设计情况构建起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并真正的落实到工程中,同时进行不断的调整与优化,使其更具实用向、可行性。同时应将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意外伤害保险制度等落实到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工作中,以此来提高企业应对安全施工的能力,确保一线施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3.3保证安全事故调查及处理的准确性

当施工现场发生安全施工后应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首先,当安全事故发生后相关的管理部门应秉承严肃、认真、科学的态度,在规定范围内进行处理;其次,当安全施工导致人员伤亡后应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并从安全事故中总结经验及与管理间的差距;再次,在对安全事故分析的过程中应对导致安全事故的人员、环境等状态进行确认,并对安全事故责任进行了解,总结安全管理中的不足与教训;最后,以例会的形式对安全施工进行分析并强化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工作,以此来提升安全施工意识,确保工程可以安全、顺利的开展。

3.4强化安全教育宣传工作

相关管理部门应不断强化安全教育宣传工作,以此来提高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安全教育宣传工作,如在施工现场醒目位置张贴安全施工宣传标语或图片、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及培训工作等,将安全施工模式日常化。可见,只有不断强化安全教育宣传工作才能不断的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4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企业若想长远发展,必然要对安全管理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建筑项目施工时,不但要预先明确相关的安全管理规定,还要分阶段做好总结工作,不断进行完善与改进。构建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是提升建筑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先决条件,在此基础上建筑企业才能进一步实现项目工程在质量上的提升,最终达成建筑领域在行业和国家发展中的高效性和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刘艳.建筑施工中如何做好建筑安全施工管理防范措施[J].江西建材,2018,(04):240.

[2]高芳兰.如何做好建筑安全施工管理防范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8,(29):152-153.

作者:翟晓东 单位:山西省工业设备安装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