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策略3篇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策略3篇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篇1

多年来,随着我国农药、化肥产业迅速发展以及在粮食、水果、蔬菜上的广泛应用,玉米、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量日益提升,我国实现了以不足世界10%的农业耕地,养育世界上20%人口的奇迹。然而由于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尤其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化学农药的超标、超量使用,不仅导致我国的农田生态系统中水源、土壤污染严重,而且由于部分毒性较高的农药在使用过程中未能及时规避农作物的采摘期,导致农作物的农药残留超标,引起农药中毒事件,极大的影响了我国的食品安全。针对上述情况,农作物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日益提上日程,通过对现阶段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行的意义、推广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以求为农作物病虫害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1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内涵

农作物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是指在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秉承“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的基本原则,摒弃以“化学农药”为基础的传统防治技术,而是科学合理的采用农业、生物、天敌、物理以及化学农药等多种措施,对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发生的病害和虫害进行综合防控,从而将病原微生物和靶标害虫技术控制在经济允许范围以内(即该类病害或者虫害在对农作物危害过程中造成的损失低于防治该类病虫害所需要的经济成本),从而实现农作物病虫害的科学、绿色防控,保证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证农作物的健康生长,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1]。

2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意义

2.1维系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

我们定义某一种昆虫为有益昆虫或者靶标害虫,或者某种微生物(病毒、真菌、细菌)对有益菌或者有害菌的基本标准是“该昆虫或者微生物是否有利于农作物的健康生长,从而有利于人们的农业生产活动”。在以往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采取的措施往往是有害生物灭绝政策,即一旦发生对农作物有危害的某种病原微生物或者靶标生物,就大量的喷施化学农药,将其彻底的杀灭。然而人工建造农田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平衡稳定而又相对简单的生态系统,其病原微生物或者靶标害虫本身就是该农田生态系统“食物链”的一部分,一旦遭到灭绝,则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容易遭到破坏,导致次要有害生物的数量急剧上升,成为危害农作物的主要有害生物。农作物病虫害的绿色防控的基本准则是将有害生物的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以内,可以有效维系农田生态系统内部生物的多样性,从而有效维系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促进农业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2]。

2.2提升农产品安全、塑造农产品品牌

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一直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通过出台《食品安全法》以及修订《农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来限制高毒、剧毒化学农药农作物上的使用。但是由于我国的农业经营者主要以年龄较大的农民为主,其受教育程度较低,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仍然采取以喷施化学农药为主的传统方法,再加上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尚未形成,导致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美国、荷兰、加拿大等农业发达国家相比较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可以为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控提供多种措施,从而显著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这不仅可以显著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安全,而且可以通过塑造农产品“绿色、无公害”的品牌效应,从而提高当地农作物的知名度,提高当地农产品的价格,显著增加农民收益、助力我国的“乡村振兴”事业[3]。

2.3缓解农业污染,建设美丽乡村

部分化学农药尤其是有机磷、有机氯等化学农药的代谢周期极长,从而引起农田生态系统内的土壤、水源中的重金属超标,严重的甚至可以引发农业面源污染,对农村生活人们的生活健康造成较大的危害。农作物病虫害的绿色防控,将化学农药的使用作为防治病虫害的“最终核武器”,通过选择合适的施药器械和农药种类,指导农药的科学、精准使用,有效避免化学农药过量使用带来的水源、空气、土壤污染问题,为美丽乡村建设奠定基础。

3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为加速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落地实施,建立绿色防控技术应用长效机制,农村农业部曾在2018年提出了“替、集、制、品”四字真言为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基本准则,具体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解读[4]。

3.1效果显著原则

推行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最终目的是“替”换病虫害的单一化学防治,因此只有所推行的具体措施对于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相对显著,才可以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多种措施的推广、应用提供基础[5]。

3.2简单易于推广原则

当前阶段,我国农村正面临年轻劳动力缺失,人口严重老龄化的问题,年龄较大的农业经营者对于过于繁琐、复杂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接受和操作能力较低,如果操作不当,非但不会对病原微生物和靶标害虫进行有效的控制,而且往往由于错过病虫害最佳的防治时机,导致病虫害在农田生态系统大面积的爆发,从而对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造成极大的损失。因此农技推广中心的技术人员在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以前,应对本地区的农业种植种类、面积和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并依据本地区的人文地貌,选择切实可靠的、适宜本地区发展的、易于推广的技术[6]。

3.3政府引导原则

在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中,政府应践行“制”字真言,通过采取“加强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农民参与”的举措,形成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长效机制。

4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具体技术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是指科学、合理的运用农业、物理、生物、天敌、化学农药等多方面的技术进行农作物病虫害的精准化防控,从而将有害生物的技术控制在经济阈值以内。

4.1农业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技术是指通过采取农业措施创造利于农作物生长而不利于有害生物发生发展的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定期对被病原微生物或者靶标害虫危害的病枝、病叶进行清理,减少有害生物的传染源;二是通过合理密植、农作物间套种的措施,增加农田生态系统的透气性,降低其荫蔽程度,遏制病原微生物或者靶标害虫的传播途径[4]。4.2物理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主要是利用物理技术对靶标害虫进行诱捕、防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利用靶标害虫的趋色特性,通过悬挂黄板、蓝板诱捕蚜虫和蓟马;第二,利用地老虎、斜纹夜蛾等靶标害虫的趣味特性,配置糖醋液(糖、酒、醋、水按照1:1:1:1进行配置)对其进行诱捕;第三,利用小菜蛾、甜菜夜蛾、金龟子等靶标害虫的趋光特性,设置特定光波的黑光灯进行诱捕。

4.3生物防治技术

农作物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通过喷施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绿僵菌等生物农药对有害昆虫进行防治;②通过喷施枯草芽孢杆菌、蜡质芽孢杆菌等有益微生物与有害真菌进行生存空间、营养物质的竞争,从而遏制其发展、传播;③在农作物生长的苗期,通过喷施氨基寡糖素、芸苔素内酯、香菇多糖、极细链格孢激活蛋白等植物生长诱抗剂,提前诱导农作物抵御病虫害的基因进行表达,从而增强其抵御病原微生物和靶标害虫侵染的能力。

4.4天敌防治技术

天敌防治技术是利用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来进行有害生物的防治,当前阶段,应用比较成熟的天敌防治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通过释放蚜茧蜂的卵球,对玉米螟的虫卵进行寄生、破坏;②通过悬挂胡瓜钝绥满、智利小植绥螨、巴氏新小绥螨等捕食螨的卵卡对朱砂叶螨、二斑叶螨等有害螨进行捕食、防治;③通过悬挂异色瓢虫的卵卡对蚜虫进行防治。与其他防治技术相比较,天敌技术具有持效期长、对环境“0”污染的优势,在天敌技术使用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以避免对天敌昆虫造成危害。

4.5化学农药技术

化学防治技术是指当病虫害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科学、合理的喷施低毒、高效、易降解、对环境低污染的化学农药对病原微生物和靶标害虫进行防治。在化学农药喷施过程中,要注意不同作用机理的化学农药轮换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

5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策略研究

5.1建立现代化推广应用体系

农作物的病虫害绿色防控属于新型不久的农业新技术,在实际的推广和应用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因此,当地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应依据当地农业的发展现状、实际需求和未来规划,建立现代化推广应用体系,加速绿色防控技术在本地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的应用。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定期引进专家,对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技术人员进行植物保护知识、农作物栽培技术和管理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ArtificialIntelligence,简称:AI)的综合培训,全面提升其专业素质[8];②依据本地区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设定固定的技术或者管理岗位进行专业人才的招聘,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人才队伍更加完善;③政府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建立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示范基地,以实地推广的方式,推动绿色防控技术的落地实施;④通过与高等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的合作,将世界上先进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进行引进和本土化改造,从而加速当地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现代化升级。

5.2加大资金投入,更新技术设备

在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过程中,会涉及到病虫害智能监测系统(包含靶标害虫智能诱捕和识别系统、病原孢子智能捕捉和识别系统、小气候系统等)、大型施药拖拉机以及施药无人机等多个现代化设备和技术,其价格都相对昂贵,普通的农业种植户无法承担。因此,政府应进行专项资金的拨付,依据本地区农业发展需求,定期进行其设备的更新,从而加速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实施步伐[9]。

5.3加强培训,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

为全方位提升农民对于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认知和实操能力,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可以在农闲时节定期进行专题讲座,或者借助快手、抖音、微信公众号、QQ、微博等新媒体手段进行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小妙招”的推送[10]。

6结语

农业属于我国的基础产业,其健康发展是保证我们的基础民生、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伴随着我国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病虫害的发生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健康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各地的相关部门,应依据本地区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情况,采取多种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农作物病虫害的科学、绿色防控,为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农作物的丰产、丰收提供坚实的保障。

作者:田月 单位:邹平市韩店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篇2

国家对农药行业的政策,经历了从“治理农药、化肥和农膜等面源污染”到“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再到“绿色农业”的变化。推动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势在必行,推广绿色防控技术、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一、绿色防控的定义

绿色防控是以促进农作物安全生产,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为目标,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来控制有害生物的有效行为,实施绿色防控一方面能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另一方面还能降低施用农药化肥给环境带来的压力。

二、绿色防控的内涵

一是减量与保产并举。在种植的过程中,既要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又要保证农产品的产量,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做到随时监控,及时预防,避免造成病虫害大发生的情况,增加农药施用量,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造成影响。二是生产与生态统筹。在控制病虫害的同时,要兼顾环境安全,减少农残对土壤、水源,空气的污染,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除此之外,在防控的时候,不仅要注重防控的效果,更要注重农产品的品质,质量安全两手抓。三是节本与增效兼顾。不断的尝试新技术、新方式,节约用药成本,减少用药次数,增加药物的有效时长,进一步增加农民的经济效益。

三、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和实施中的问题

首先,农户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和科学用肥用药技术的接受度低,认识不足,农作物绿色病虫害防控意识更是十分薄弱,主动采用绿色防控的积极性不高,从而影响了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进程和应用范围。其次,绿色防控技术有很多种,例如,采用防虫板、生物防治等,这些技术在标准化、规模化种植效果比较好,少量的投入可以换来良好的经济效益,而针对普通农户,农业种植技术水平一般,在面对多种防控技术时,不知如何选择。此外,需要增加额外的经济投入,也大大降低了种植户的接受度。

四、绿色防控技术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首先,要改变种植户的传统观念,加大绿色防控技术的宣传,让先进的观念真正走进农民的心中,各个农业农村部门要走进田间地头,发放明白纸、开展技术讲座,这样才能使绿色病虫害防控技术成为老百姓种植过程中的主要应用技术。其次,通过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农机与农艺融合、安全用药与减量控害融合发展,积极探索农作物病虫害全程解决方案,进一步优化完善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技术。第三,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还需要政府部门提供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并加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园区、种植大户合作,建设绿色防控示范基地,提升农产品的质量,提高经济效益。

五、绿色防控主要技术措施

1.生态调控技术。通过推广抗病虫的优质品种、培育健康的种苗、改善土壤耕种环境、优化水肥施用方式等科学的栽培措施,并结合田间套种、果园生草等方式,改变病虫害的发生环境,增强通过自然方式抗击病虫害的能力。

2.生物防治技术。利用细菌、病菌、植物源农药、抗生素等生物制剂防治农作物病虫,可选用天然除虫菊素、苏运云金杆菌(BT)、白僵菌、绿僵菌、阿维菌素、捕食螨、烟碱、苦参碱、宁南霉素等防治蚜虫、菜青虫、小菜蛾、叶螨、斑潜蝇、夜蛾类害虫、病毒病等,通过生物防治,大大降低农药的施用量,有利于循环发展。

3.物理化诱控技术。采用杀虫灯,诱虫板等方式,对危害农作物的害虫进行诱杀,减少化学药物的施用量,进一步保证作物食用的安全性。

4.科学用药技术。尽量选择生物型农药,这种农药高效低残留,效果也比较明显,用药后要间隔一段时间再进行采收,给药物充分挥发的时间,多种药物交替使用,防止产生耐药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实施绿色防控是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重大举措,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两型农业,促进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业贸易安全的有效途径。绿色防控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病虫害的防控水平,还能通过宣传推广、技术讲解,与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合作,不断扩大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高农民种植效益,改善生态环境。

作者:王朝霞 单位:邱县国营邱城林场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篇3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下,“三农”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时人们也深刻地意识到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对人们的生活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运用绿色防控措施不仅能够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科学合理的防治,减少农药等化学药剂的使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同时对促进我国农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重要性

1.1提高病虫害防治的科学性

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逐渐匮乏,对我国农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由于农作物病虫害的种类多,且具有跨区域迁飞、高暴发等特点,所以防治难度非常大。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运用绿色防控策略能够有效提高病虫害防治的科学性,促进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在应用绿色防控策略时,一般会采用科学防治、集中治理的措施,引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有效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效率,降低防治成本的同时,提高病虫害防治策略的有效性。

1.2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农业发展过程中要保证农村的生态宜居性。从实际防治效果来看,相比化学防治,绿色防控策略可以有效减少对土地、河流等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2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不利因素

2.1病虫害的种类多且复杂

我国幅员辽阔,土地资源丰富,全国各地的气候条件和地质环境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种植的蔬菜种类也不尽相同,仅农作物就有100多种,所以农作物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病虫害也较多。据有关部门统计,蔬菜种植过程中经常发生的病害有50多种,虫害有40多种,比如叶斑病、白绢病、炭疽病,菜青虫、地老虎、蚜虫等等,数不胜数[2]。这些病虫害在其他品种的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也可能出现,造成的危害很大。每种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又不尽相同,给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治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以苹果、梨病虫害种类为例,不同生长期包含的病虫害以及防治措施如表1所示。

2.2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指导

笔者通过对农村地区种植业的调查发现,很多农民在种植技术水平方面还有待提高。虽然绿色防控理念的意识已经普及,但是在实际的种植过程中,农民还是很难结合该理念改善现有的病虫害防治手段。近年来,国家和各级政府相关部门一直致力于推广物理预防技术,比如杀虫板、防虫网等,但是在调查中发现该技术并没有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得到应用,这也是现在消费者对市场上的绿色农作物质疑的主要原因之一[3]。要想保证农产品的无公害化,需要在农作物种植的各个环节采取必要的措施。由于操作流程和操作技术较为复杂,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给予指导并全程跟踪,但目前农业部门的专业技术人才紧缺,对广大农民的防治指导不足,绿色防控策略在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并没有真正践行。

3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策略

3.1加大绿色防控策略的宣传力度

农民是农作物种植的主体,所以农民的种植技术以及对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水平对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有着重要影响。但是随着城镇化建设,农村大量青年劳动力流失,现有农作物种植户的认知水平普遍较低,对绿色防控措施的认识缺乏全面性和深入性了解,进而严重阻碍了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绿色防控策略的深化发展。面对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农村地区绿色防控措施的宣传工作,如采用教育培训、农田实验以及示范展示等方式向农民全面介绍绿色防控策略要点。同时为农民的种植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保证种植信息的科学性以及可靠性,提升绿色防控策略在农作物种植户心中的地位,使农民全面加强对绿色防控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从而推动绿色防控策略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的广泛应用[4]。

3.2积极应用绿色防控技术

3.2.1生物防治

“以虫治虫”的方法是农作物生物防治的有效手段,大多数的生物都有天敌,侵袭农作物的病虫害也不例外,所以菜农可以利用这些病虫害的天敌来进行防治。比如,对于经常侵入花菜、卷心菜、甜菜等蔬菜的菜青虫,利用它的天敌寄生蜂来处理;蜘蛛是螨虫的天敌,所以对于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出现的螨虫,可以利用蜘蛛进行防治;在农作物中普遍出现的蚜虫,可以利用蚜虫的天敌七星瓢虫来处理。

3.2.2诱捕防治

大多数的害虫都有趋光或者趋色的特点,可以利用这种特性使用相应的物理设备对害虫进行诱杀。比如,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可以使用黑光灯、白炽灯或者其他的灯具来吸引害虫,使其聚集,然后统一清除,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减少农作物种植区域内的虫卵数量。还有些害虫对特定的颜色比较敏感,蚜虫和白粉虱比较喜欢黄色,可以利用黄色的粘板进行引诱,将它们转移到离农作物种植区有一定距离的地方,再采用相应的手段统一处理[5]。再者,有些害虫有一些特定的喜好,比如地老虎喜欢豆粉,就可以把适量的豆粉放在农作物的根部附近,吸引地老虎聚集后统一清除。

3.2.3科学的水肥防治方法

种植户在对农作物进行施肥时,应该根据不同农作物的生长需求以及土壤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施肥。同时也要通过农作物生长周期和生长规律的实际数据,确定农作物不同生长阶段最有效的用肥量,提高农作物抗击病虫害的能力[6]。此外,在农作物的不同成长阶段进行合理的灌溉,也能保证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吸收足够的水分,促进农作物的健康生长,提高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

3.2.4实行轮作制度

在同一片种植区域常年种植一种或者几种固定的农作物,会极大地提高病虫害的免疫能力,增大农作物感染病虫害的概率。比如,在同一片种植区域常年种植黄瓜会加大霉霜病和疫病发生的概率,而常年种植菜花和卷心菜的区域会给菜青虫和小夜蛾等害虫的生长提供有利条件[7]。因此,应尽量避免常年在同一片种植区域种植相同的作物。另外,在同一片区域种植不同抗性的种子能够改良土壤的结构,增加土壤的营养,产生抗生素,抵御病虫害对农作物的侵袭,减少病虫害的发生[8]。因此,种植户在农作物种植方面可以采用倒茬轮播的种植方式,在提高产量的同时保护和调节周边生态环境。

3.2.5选择优良品种

抗性比较强的种子抗击病虫害感染的能力也比较强,选择合适的种子能够从根源上降低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概率。在农作物种植之前,相关人员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或者市场调研等方式来选择质量更好、抗病性更强的种子。另外,由于各个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不尽相同,所以在选择种子的时候也要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例如,南方某些地方常年有雨,降水量比较大,针对这种情况,当地种植户就可以选择抗水性比较强的种子,降低病虫害在水中滋生的风险;对于西北等干旱地区,可以选择抗旱性比较强的农作物品种,提高农作物幼苗的成活率,同时也能减少抗旱性病虫害的破坏[9]。再比如,黄瓜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霉霜病和疫病的侵袭,所以在选择种子时就可以选择津优10号或者30号这种抗病虫能力比较强的种子,减少霉霜病和疫病对黄瓜的侵袭。

3.3推动绿色防控策略和农业项目的结合

在经济进步和科技创新的推动下,我国农业发展逐渐呈现产业化发展趋势,再加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现代化农业的进程逐渐加快,所以在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策略的实施过程中,应该充分结合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趋势,将绿色防控策略和农业发展项目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全面推动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和深入发展[10]。在规模化的农作物生产经营过程中,可以将绿色防控技术和实施效果作为农产品特色进行宣传,使农产品树立起绿色、天然、无公害的健康形象,增加农产品的美誉度,逐步打开市场,形成口碑效应,从而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这样不仅能使绿色防控策略发挥其应有效应,还可以极大地提升种植户的经济效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增产增收。

3.4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促进绿色防控策略的全面实施。

1)注重政策引导。政府应该积极宣传绿色防控策略的重要性,同时利用宏观调控的方式,对市场上的农产品经营进行科学的管理,利用市场的引导性,促使种植户更多地选择绿色防控策略[11]。

2)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政府应该大力支持坚持绿色防控策略的种植户,加大财政补贴力度,促使更多的种植户选择绿色防控措施进行病虫害防治。

3)组建专业的技术团队。政府应统筹协调各方资源,组建适应当地种植特色的农业技术团队,为种植户提供站点式服务,同时利用农业指导科技站点进行绿色防控策略的宣传与培训工作,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引导农民积极采用绿色防控策略。

4)政府应利用自身的便利条件,设立绿色防控策略应用示范基地,向农民展示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成果,提高农民参与学习、应用绿色防控技术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农民对绿色防控技术的认知和实践能力,进一步促进绿色防控策略的推广[12]。

参考文献:

[1]田月.浅谈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策略与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2):85-87.

[2]池巧凤.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J].南方农机,2018,49(24):79.

[3]徐英.加快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的策略探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8(7):46-47.

[4]张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主推技术的应用策略[J].现代园艺,2015(21):92-93.

[5]杨文霞.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策略浅析[J].南方农业,2021,15(8):60-61.

[6]吴晓丹.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策略研究[J].新农业,2022(16):8-9.

[7]陈成厚.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探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3):133-135.

[8]章兴华.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J].南方农机,2017,48(13):53+55.

[9]兰志斌.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探究[J].河南农业,2021(35):17-18.

[10]韩梅.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J].新农业,2021(18):77.

[11]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重点技术[J].农村新技术,2021(3):21-22.

[12]刘汇,刘永坤,李光伟.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与农药减量成效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5):109-110.

作者:杨育中 单位: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