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生礼仪教育方法

职校生礼仪教育方法

职校生礼仪教育篇1

摘要:加强职校生的礼仪教育是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礼仪代表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思想修养、交际能力等。本文阐述了职校生礼仪教育的重要性,探讨了对职校生进行礼仪教育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职校生;礼仪教育

目前,初中毕业生的分流情况大致是成绩优秀的上重点高中,成绩较好的上普通高中,剩下的才上职业学校。由于种种原因,职业学校学生(以下简称“职校生”)不仅在学习上成绩欠佳,而且在思想上对自己要求也不严,礼仪素养较差。所以,加强对职校生的礼仪教育是当前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为表示尊重、敬意、友好而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对个人来讲,礼仪是一个人道德水平、思想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社会来讲,礼仪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俗的反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公民道德建设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在这二十个字的公民道德建设方针中,已经把礼仪教育的内容融进了公民道德建设的系统工程。同时《纲要》中还明确指出:“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职业学校,加强对职校生的礼仪教育,既是时代的要求,又是提高职校生道德修养和完善人格的需要。

对职校生进行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现代教育家提出了“千教万教,先教做人”的教育理念,我们的教育要培养人,首先就要培养有教养、知礼仪的人。

(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礼仪文化的需要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美誉。礼仪教育,自古以来就是对人进行道德教育、完善人格的一种重要手段。孔子认为“不学礼,无以立”;荀子曾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管子则把礼义视为立国的精神之本,指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些精辟的论述从不同的角度深刻地揭示出礼义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时至今日,我们每个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着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熏陶和规范。礼仪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礼仪教育肩负着选择、传递、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使命,它一方面要把优秀的中华民族美德转化为青少年一代的素质结构,另一方面,又在此基础上,形成崭新的时代美德。对职校生进行礼仪教育,对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礼仪文化,形成时代美德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二)当代社会对人才礼仪素养的要求

社会的快速发展,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礼仪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礼仪在生活、工作中的重要性,意识到不注重礼仪的危机性。只有接受社会礼仪约束的人才会被认为是符合社会要求的人,要成为真正的社会人,接受礼仪教育是必要的。对于在校学生来说,在当前就业形势日趋激烈的环境下,人才选择异常残酷,用人单位愈来愈重视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考察。学历文凭固然重要,但其他如能力、道德观念、礼仪修养、团队精神等也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重要表现。据媒体报道,在人才求职招聘会上,常常是温文尔雅、服饰得体、仪表端庄、彬彬有礼的学生更能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和任用。因此,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需求,加强对职校生的礼仪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和文明素质,更有助于他们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使他们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之中。

(三)职校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需要

礼仪教育能提高职校生的道德水平。礼仪作为人类的精神文明现象,属于道德的范畴。我国古人早就提出“德诚于中,礼形于外”,德与礼互相依托、相辅相成。礼仪本身是一种既具有内在道德要求,又具有外在表现形式的行为规范。礼仪要求人们在交往的过程中,互相尊重、诚恳和善、待人和气、仪表端庄,而这些都源于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让职校生通过礼仪教育深刻体会到礼仪的内涵,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在交往中自觉地、轻松地接受礼仪的熏陶,强化道德观念,从而提高道德水平,这比传统的道德灌输教育要有效得多。

礼仪教育能增强职校生的交往能力。在现代生活中,交往越来越频繁,而礼仪是人们交往规范的集中体现,任何社会的交往活动都离不开礼仪。人类越进步,日常生活越社会化,越需要礼仪来调节社会生活。不懂礼仪就难以进行人际交往。由此,礼仪是人们交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职校生毕业后即走向社会,如果缺乏人际交往能力,则很难有所作为。开展礼仪教育,让学生了解礼仪知识,掌握交往技巧,积累交往经验,是培养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礼仪教育能塑造职校生良好的仪表形象。仪表形象,是一个人仪容、表情、举止、服饰、谈吐、教养的集合,反映着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人生态度。礼仪在上述诸方面都有详尽的规范。职校生正处于自我意识较强的成长阶段,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期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礼仪修养,在社会上展现出个人的风采。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又不拘小节,有许多不良行为习惯,有些职校生甚至认为不拘小节、不修边幅是潇洒的表现。礼仪教育就是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从穿着打扮、言行举止、仪容仪态入手,通过学习讨论、观察思考和训练模拟,因势利导,让学生在学习思考和展现自我的过程中,认识到什么是当代职校生美好的精神面貌和个性形象,什么是有悖于礼仪和社会公德的个性形象,从而达到矫正不良习性、展示良好仪表形象的目的。

对职校生进行礼仪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礼仪课堂教学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讲授礼仪课程,也不能用同一种模式来教授不同的内容,教师要根据职校礼仪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不拘一格,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手段。

图示法在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仪态教学过程中,可将坐、立、行、走等各种标准姿态的图片放大张贴在教室四周,供学生反复模仿、学习,这对校正学生的不良姿态能起到很大作用。讲授男性和女性的仪容、仪表等内容时,可向学生展示各种仪容、仪表图片;可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观看“服饰着装礼仪”,如男士西服的穿法、领带的打法,女士套裙的穿法等。

案例分析法针对礼仪教学的特点,应增加案例教学的比例。选取的案例应贴近学生的专业,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案例来源非常广泛,可以是各种礼仪教学资料,也可以是生活实践,还可以从学生喜爱的明星或影视剧中选取。如现在很多学生喜欢“韩剧”,“韩剧”自始至终贯穿了人类的普遍情感和人性的温暖关怀,体现了儒家文化传统,教师可顺势顺时引入家庭和工作中人际协作意识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同时教育学生继承和吸收传统文明礼仪之精华,讲文明礼貌、懂尊老爱幼、谦虚热情、诚实守信。

模拟训练法礼仪课程的可操作性,使模拟实践教学大有作为。通过模拟训练,在课堂上搭建社会舞台,变静态为动态,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使理论知识活学活用,弥补学生生活阅历和实践经验的不足。如开展模拟接待、模拟宴请、模拟谈判、模拟各种庆典等活动。通过模拟训练,让每位学生均有登场机会,使得人人都行动,个个皆演员,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开阔学生视野,使之熟悉相关礼仪礼节,锻炼学生设计策划、组织协调和临场应变能力。

(二)重视教师礼仪素养的示范作用

教师对学生心灵及人格的塑造,是其他社会成员所无法比拟的。学生善于模仿,教师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无形中都可能为他们所效仿。教师符合礼仪要求的行为举止,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教育着每一个学生。长期在学校工作的人都有这样一个体会,教师的行为作风,对学生的才识品学、素质风格以及集体面貌影响极为深刻。教师进取心强,受其熏陶,学生也会充满积极进取的精神;教师对人诚恳,作风民主、和蔼可亲,能听取学生意见,学生中也会充满团结向上的气氛;教师兴趣广泛、多才多艺,学生也会重视自己兴趣、爱好的培养,特长的发展;教师的素质在某一方面不尽如人意,学生也会无法避免地出现某种相应的遗憾。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教育者对被教育者的作用“首先是教师品格的熏陶,行为的教育,然后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礼仪恰恰是教师把这种“首先”和“然后”连接在一起的桥梁和纽带。任何时候教师都应按照礼仪的规范和标准行事,把礼仪美和心灵美的和谐统一作为教师塑造自我形象的目标,在一言一行中为学生树立良好的礼仪示范榜样。

(三)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评价和监督机制

礼仪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主要靠人们的自觉来维持,同时也靠社会舆论来监督。换句话说,礼仪是以“自律”为特征的。但“自律”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通过“他律”逐步获得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在引导学生掌握礼仪规范的同时,应制定和完善必要的各种管理规章制度,将礼仪要求纳入其中,如制定包括礼仪内容在内的职校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加强监督和反馈,将礼仪表现作为学校各类评优的一个内容等。这对于规范职校生自身行为,形成良好行为习惯,逐步提高自我约束和自我克制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南开学校的创始人严修就非常重视礼仪教育,并使其制度化,他制定的《容止格言》要求学生“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必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躁、勿暴、勿殆;颜色:宜和、宜静、宜庄”,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基本的仪表举止做起,加强礼仪修养。总理在南开中学上学时,便是以此镜铭为言谈举止的规范,养成了举世公认的非凡气质和令人折服的优雅风度。

(四)营造充满礼仪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

在培养礼仪修养的过程中,环境的影响作用非常显著,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在干净、整洁而优美的环境中,人们的不文明行为有很大转变。因此,形成良好的校园礼仪文化氛围,对于引导学生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逐步提高文明礼仪修养是十分必要的。在校园内,应大力提倡文明言行,如通过墙报、校园广播站、校园网络等传播礼仪知识,反对一切不文明礼貌现象。对学生关注的礼仪问题,对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失礼言行,对社会上一些不文明现象,组织召开讨论会、演讲会、辩论会,举办专题讲座,或以文艺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多样化、多角度地接受教育,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觉加强礼仪修养,形成了良好的充满礼仪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

(五)注重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力量的整合

从根本上说,礼仪教育是一项牵涉整个社会的系统工程,个人良好礼仪习惯的形成有赖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的共同努力。《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也指出:“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高尚的道德必须从小开始培养,从娃娃抓起。”礼仪作为道德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应该从小抓起。为此,家庭教育要彻底转变重智轻德的观念,家长要树立良好的礼仪形象,为孩子营造充满文明礼仪气息的家庭氛围。社会作为礼仪教育的大课堂,要大力宣传必要的礼仪知识,把礼仪作为有关文化活动的重要主题。学校要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总之,只要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相互配合,必定能取得三位一体的整体化教育效应,我们的职校生也必定能成为技能专长、特色突出、礼仪形象良好的社会人才。

作者:朱敏芳 单位:江苏省镇江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职校生礼仪教育篇2

礼仪在职校是一本公共必修课程。课程内容包括学生在校期间及其将来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各个方面的礼仪基本规范。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道德修养、得体的言谈举止、良好的待人接物行为等,对于学生就业后以良好的个人形象迅速立足于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就礼仪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总结和梳理。

一.职校加强礼仪教学的必要性

目前,初中毕业生的分流情况大致是成绩优秀的上重点高中,成绩较好的上普通高中,剩下的才上职业学校。由于种种原因,职业学校学生不仅在学习上成绩欠佳,而且在思想上对自己要求也不严,礼仪素养较差。所以,在职业学校开设礼仪课、加强礼仪教学很有必要。

(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文化传承的需要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在古代,我们的祖先特别重视“规矩”,用“无规矩不成方圆”的名言告诫世人,孔子的“为国之礼”,“不学礼、无以立气“程门立雪”、“孔融让梨”等以礼相待的成语和典故在我国一直广流传。时至今日,我们每个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着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熏陶和规范。礼仪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礼仪教育肩负着传递、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使命。对职校生进行礼仪教育,对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礼仪文化,形成时代美德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二)礼仪教育是改善我国旅游业软环境的重要环节

目前,世界旅游业及我国旅游业内各行业的竟争焦点已经从硬环境转变到软环境。现代旅游业从本质上说,是一个依靠现代文明和现代礼貌礼仪来保证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统一和谐的新型服务行业。我国的旅游业既是一种经济行业,又是一种文化事业。它不仅需要大量资金和应用硬件的投人,更需要高素质的人才等软件上的投人,即培养一批具有现代经营思想和掌握现代规范化礼貌礼仪的专业人才。可以说,旅游从业人员的礼仪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旅游业的整体水平。因此,加强礼仪教育是改善我国旅游业软环境,促进我国旅游业与国际水平接轨的一个重要途径和环节。

二.目前职校学生传统礼仪文化的缺失分析

改革开放的这三十多年来,人们接受了太多的新文化,使大家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有人说:新的总会代替旧的,这是不变的真理,现代人丢掉的是老牛破车,崇尚的是飞机火箭,文明古国只是历史,不是未来我们深思的是强大的未来,灿烂的明天,而不是一成不变,穷则变,变则通,通则灵。这种具有代表性的思想也引导了很多人对于传统礼仪更多地“去其糟粕”,却没有很好地“取其精华”。

三.职校加强礼仪课程教育方法探析

礼仪课从理论上训并没有多少深奥的东西,但它涉及面广,生活气息浓,实用性强。这就要求从事礼仪教学的教师去探索适合这一学科的教学方法,下面笔者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儿种礼仪教学的方法:

(一)案例教学启发思考

案例教学是以现实生活中典型案例作为教学媒介,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把真实的典型的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设身处地去思考、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因为案例教学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以及教学责任心要求很高,所以还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二)注意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不仅具有陶冶情操的作用,而且具有心理上的制约作用。基于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我们必须创造高品质、讲礼仪的校园环境。整洁、优美、生气勃勃的校园文化环境,会起到潜移默化的规范作用,影响整个学生群体的生活,使校园里的每一个人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形成良好的礼仪交往习惯。提倡营造礼仪环境,是促进旅游专业学生提高礼仪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实践证明,在一个讲求礼仪的校园环境下进行礼仪教育,能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地接受礼仪教育,从而有意识地加强礼仪修养。

(三)改革学生成绩的评定方法

礼仪作为一门课程,肯定是要有相应的考核成绩。笔者在教学中对礼仪课的考试方法做了合理的改进,将成绩考核分为三部分:平时课堂内表现,平时课堂外表现和期末综合考核。平时课堂内表现包括上课出勤情况、上课听训和练习的态度及教学过程中的检测成绩。平时课堂外表现包括书面作业是否按时完成、质量如何,平时的表现是否合乎礼仪要求。期末考核则以礼仪知识的综合运用为原则,学生在考试前的准备过程中要多次练习,而考试的现场又是一次练习,这样一来使得学生在考核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提高自我,对达到礼仪课的教学目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通过这几年的积极探索,笔者在礼仪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希望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继续深入职校学校礼仪教育的探索。

作者:孟学敏

职校生礼仪教育篇3

礼仪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的,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其中,明礼诚信就是一项很重要的礼仪教育内容。《纲要》同时指出:“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职业学校,加强对职校生的礼仪教育,既是时代的要求,又是提高职校生道德修养和完善人格的需要。

一、模拟训练法有助于实现职校礼仪教育的目的

开展职校礼仪教育,根本目的是提高职校生的道德水平,直接目的是塑造职校生良好的仪表形象,培养他们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教学重点则是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从言行举止、仪容仪态入手,通过学习讨论、观察思考和训练模拟,逐步认识什么是当代职校生美好的精神面貌和个性形象,什么是有悖于礼仪和社会公德的个性形象,进而牢固树立“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礼仪信条,矫正不良习性,展示良好的仪表形象。

职校礼仪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可以灵活而多样。常见的有图示法、多媒体演示法、案例分析法,等等。不论采取何种方法,关键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总结自己教授礼仪课的经验,认为礼仪教学若要得法,一是教师注重言传身教,二是善于组织实践活动来检验学习效果。模拟训练法就是符合这两项要求的一种更直观、更生动、更富生活意味的礼仪教学方法。

以模拟训练法教授礼仪课,最可取的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形象性和可操作性。以模拟的方式在课堂上搭建社会舞台,变静态为动态,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人人都行动,个个皆“演员”,身临其境,体验生活,同时把平时点点滴滴的生活琐细固定、强化、放大到全体“观众”――实质上也就是表演者自己――面前,以全新的视角反观自己的一言一行,正面、反面,成功、失败,并全部转化为直观的形象印入脑海,在自觉不自觉间产生自我矫正的动力和标准,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开阔学生视野,弥补学生生活阅历和实践经验的不足,使他们熟悉相关礼仪礼节,锻炼设计策划、组织协调和临场应变能力。模拟的内容可以是多方面的,如模拟接待、模拟宴请、模拟谈判、模拟各种庆典活动等。

二、排演礼仪情景剧和礼仪操――应运模拟训练法的有益尝试

我在2010年6月应运模拟训练法教授礼仪课教学过程中,大胆尝试,把课堂搬到学校舞蹈大厅和剧场,组织学生用三周多的时间排演一出礼仪情景剧和一套礼仪操。每天排练达两三个小时,把排练的过程作为引导、规范、矫正学生礼仪行为的过程。实践证明效果很好,在全校文艺汇演中获得了一等奖。更重要的是借此大大提高了学生们修习礼仪的兴趣和自觉性。学生们见着我说:“老师,演的就是我们的生活哎,没想到讲礼仪会显得那么美,会帮助我们取得那么大的成功!”

总结这次排演活动的成功经验,有以下几点可供借鉴。

(一)教学效果预设明确。情景剧也好,礼仪操也罢,都是一种表现形式,都是要为内容服务的,内容才是核心,才是模拟法要突出表现的。我认真思考,围绕内容、形式、形式如何表现内容设定了两项要求:一是内容要落脚到“尚礼”上,蕴含较深远的道德启示,触到学生的思想深处。例如礼仪操,是在借鉴“广百礼仪操”的基础上改进而成,通过优美有力的动作传达出礼的内涵:敬意、谦虚、优雅。而情景剧则突出表现人的内在文化修养、道德品质、精神气质和思想境界,潜移默化地教育引导学生对“礼”产生敬畏之感,主动服礼;二是从“仪”也就是形式的方面,讲求情节的真实性,一举手一投足都要最接近学生的日常生活状态,消除距离感,使学生乐于从“模仿”开始,逐渐做到习惯成自然。以这两项要求来规制排演活动,模拟训练的思想方向、教学效果都是可预计和可控的,为成功打下基础。

(二)角色定位准确,场景安排合理,礼仪要素信息全面。以情景剧为例,我结合戏剧表演规范,从角色确定、场景安排、礼仪要素筛选等几个方面,发动学生参与思考,提出合理化建议,尽量做到人物真实,事件典型,信息传达明确、全面,便于学生“对号入座”,引起共鸣,纠正失范。在角色定位上,使现实生活中职校学生的各种典型性格特征都能活灵活现。如设计的甲、乙、丙、丁、戊5个学生,甲自大、不懂事;乙懒惰、鲁莽;丙犹豫、不自信、没能力;丁挑剔、势力又自视甚高;戊则代表成熟与完美,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有能力、有礼貌、踏实。通过这五个人行为的相互交织,展示了礼仪的重要与美,对比强烈,发人深省。在场景安排方面,我设计了课堂、操场、招聘现场三个场所来展开故事,分别表现课堂礼仪、校园礼仪、求职礼仪,可以说涵盖了职校学生生活图景的主要桥段,典型而具对照性。礼仪要素筛选方面,注重加大信息量,从不同场合下的坐姿、站姿、着装,如何行举手礼、注目礼,到如何通过恰当的语言与老师、同学、招聘人员等不同社会人物进行交流,正确表现自己,都模拟出正反两方面的行为状态,表达丰富,导向明确。上述三方面紧密结合的效果就是学生们投入了、忘我了、感动了、自我教育了。

(三)教师在排演全过程中坚持以身作则,起到了礼仪素养的示范作用。教师对学生心灵及人格的塑造,是其他社会成员所无法比拟的。学生善于模仿,教师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在无形中都可能为他们所效仿。教师符合礼仪要求的行为举止,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教育着每一个学生。有学者说,教育者对被教育者的作用“首先是教师品格的熏陶,行为的教育,然后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礼仪恰恰是教师把这种“首先”和“然后”连接在一起的桥梁和纽带。任何时候教师都应按照礼仪的规范和标准行事,把行为美和心灵美的和谐统一作为教师塑造自我形象的目标,在一言一行中为学生树立良好的礼仪示范榜样。首先,在排练过程中,指导教师每天第一个在规定时间到达排练场,绝不迟到、早退;其次,从开始排练,且在排练结束前绝不接打电话;最后,自始至终,我都端正地站着指导排练,学生们练多久,我就站多久,让学生们感到我理解他们,会和他们共甘苦。十几年来,我始终坚持用和谐、平等的态度和方法对待学生,尊重他们的主体性,在这次排练中,不过坚持做而已,这才是这学期礼仪教学及这次排演成功的最关键因素。

作者:龚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