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返乡创业路径

大学生返乡创业路径

大学生返乡创业篇1

大学生返乡创业,可以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高校毕业的应届生人数已经突破1000万,各领域对人才的需求量逐渐达到饱和状态[1]。大学生在校期间能学习到专业知识,学习到更多的先进理念,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返回乡村自主创业,能将所学专业知识合理运用到工作中,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人才支持,进而带动就业,有利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助力乡村振兴。

1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影响因素

1.1个人因素

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支持,而大学生返乡创业能够使其自身价值得到实现,二者相辅相成。实践证明,大学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新生代主力军,大学生返乡创业能够充实农村人力资源,使农村经济得到改善[3]。虽然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国家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扶持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政策,但是仍有部分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存在缺陷。首先,缺乏创业精神。创业是一件艰辛的事情,创业途中经常会面对各种压力与困难,只有创业者自身有较强的心理素质,有足够的信心以及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够使创业事半功倍。但是,现阶段部分大学生在创业途中遇到困难就会退缩,抗压能力差,缺乏创新精神,对未知领域的管理能力与观念较为落后,使其创业成功率大打折扣。其次,创业经验不足。部分大学生选择返乡创业的原因是毕业之后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而大学生在创业之前没有过多的工作经验,对创业项目的了解程度不高,存在盲目选择的现象[4]。最后,创业能力有限。大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学习的是理论知识,实践经验不足,当在创业中出现问题时,对问题的分析、解决以及资源整合等方面的能力较弱,无法正确、从容、有效地解决问题。

1.2家庭因素

学生人格、能力、思维的养成不仅取决于校园教育,同时也受原生家庭的影响。如果学生父母的思维能力强、创新意识较强,敢于挑战与创新,那么孩子在父母的影响下,毕业之后可能会更倾向于自主创业。但是,如果学生父母思想比较保守,家长更希望孩子毕业后留在大城市谋求更好的发展,会让孩子选择报考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在父母看来,这样的工作才能够算得上体面[5]。有时学生想回到家乡创业,也会遭到父母的极力反对,父母会主观认为大学生返乡创业存在一定风险,而且没有稳定的工作就失去了所谓的体面。

1.3学校因素

“双创”政策出台之后,为高等院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和依据。正因如此,高校掀起了“创青春”“挑战杯”等活动热潮,纷纷创设了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乡村创业示范基地等平台,不断培养大学生的“双创”能力,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创业教育轻实践重理论[6]。现阶段部分教师的专业性不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教学重点放在了理论教学上,缺乏对学生的实践教育,没有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不符合现代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需求。其次,没有相对专业、系统的教材来支撑教师开展相关创业教育活动。最后,部分高校没有对创业教育投入足够的资金,虽然当前很多高校在教学过程中都逐渐意识到了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没有体现出对创业教育的重视,依然将大部分教育资金投入到理论教学中[7]。

1.4政府因素

政府既是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推动者也是重要的执行者,在大学生返乡创业建设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但现阶段在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在制定各种扶持政策时,将重心放在了创业前期的启动阶段,主要也是为了吸引更多大学生毕业后返回乡村自主创业,并没有结合大学生实际返乡创业的需求来制定有关税收、培训等方面的政策[8]。其实,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最难的应该是在中后期遇到风险防控方面的问题,要真正提升大学生返乡创业成功率,还需要在这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此外,在内容表述制定方面过于笼统,缺乏具体执行细则,使相关部门在落实过程中缺少理论依据,或者没有将所制定的政策贯彻落实到大学生返乡创业过程中,在执行过程中工作效率与协调能力较低,使创业启动政策流于形式,失去其存在意义。

2大学生返乡创业的路径

2.1大学生层面

首先,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应该认真学习好专业知识与技能,多关注国家在大学生自主创业方面出台的最新政策以及推出的就业信息等,提前做好职业规划,明确自身目标,为未来就业与创业奠定基础。如果有创业意愿,应该不断培养自身创业精神,当学校举办与创业有关的实践活动或者比赛时,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其中。这样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知识与技能,还能够拓宽交友圈,结识到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为日后创业积累人脉。此外,大学生在参加各种比赛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强化心理素质,使大学生意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培养自身沟通、组织、执行等方面的能力[9]。其次,当学生已经决定毕业之后返回家乡自主创业,那么就要根据自身实际能力、专业特长以及家庭经济条件等因素,多与老师沟通,争取父母的意见,还应该向经验丰富的创业成功者虚心学习,充分做足心理准备。在坚定返乡创业的决心与信心、正确认识创业风险的同时,也要不断培养自身抗压能力。在选择创业项目时,应该有坚定的目标,避免盲目跟风,在创业过程中应该不断增强自身的创业精神,以多元化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将在学校所学知识合理运用到创业实践中。

2.2高校层面

首先,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及时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打破学生对返乡创业的传统思想,将大学生双创教育充分重视起来。可以将毕业后返乡创业的大学生纳入就业率考核范围内,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不断培养其创业精神,在就业指导上,要加强与大学生生源地的联系,多安排大学生回家乡实习。其次,为了提高双创教育质量,高校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双创课程进行制定,增加教学内容,提高教材质量。很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时,将教学重点放到了理论知识上,忽略了实践锻炼,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应该不断强化师资力量,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与水平,多聘请一些“双师型”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不断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激发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学习热情,用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与方式对其进行创业教育。可以多组织一些有关大学生创业、农业经济等话题的活动与讲座,聘请业内专业人士与学者在课堂中与大学生面对面交流,为其日后创业奠定基础。可以鼓励大学生走出校园,去各种农业类企业了解返乡创业的程序,增加教学的实践性。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了解大学生毕业后的创业意向,并且给予学生鼓励与支持。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创业基金,加大对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

2.3政府层面

首先,政府需要推出有实质性的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政策。可以加大对一些冷门领域相关项目的扶持力度,这样既可以平衡各领域之间的发展,又可以丰富大学生返乡创业的选择,或者适度简化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登记程序,推行“一址多照”“一照多址”等政策[10]。其次,政府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发展状况,有针对性地对地返乡创业的大学生进行政策补助,这样有利于小微企业的稳定发展,可以适当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额度或者将其直接取消。为了提升大学生返乡创业的信心,在大学生办理各种证件或者是进行工商登记的过程中,将各项扶持政策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如果大学生毕业之后返乡创业选择了与互联网相关的项目,政府可以适当地减少其所得税征收;如果大学生选择的创业项目与高新技术有关,政府可以适当给予一定比例的贷款贴息。最后,改变传统的服务理念,不仅要对大学生返乡创业前期给予支持,还要重视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服务。尤其要加强对大学生创业中后期的风险防护方面的指导,考虑到返乡大学生的社会阅历不足、心理抗压能力较低、没有很强的风险承担能力,当在创业过程中遇到较为棘手的问题时容易失去创业信心,从而放弃创业这一心理特征。政府应该不断强化自身服务意识,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法律援助以及各种政策咨询等,通过提供过程风险分析、资金运转等服务来减少大学生在返乡创业中出现的风险,降低创业成本,从根本上提升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成功率。同时,可以建设本地的大学生就业平台,帮助家乡大学生深入了解家乡发展现状及前景,激发他们回报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

2.4社会层面

首先,应不断加强对乡村基础建设的扶持力度,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可以加大修建自来水厂等资金投入,确保用水安全;一些农村的电路存在老化等问题,需要进行改造与维修;可以在乡村设置多个垃圾箱,有利于净化乡村环境。此外,还应加大对乡村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其次,加大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义的宣传力度,使大学生了解到更多有关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可以将各种大学生返乡创业成功的典型案例加以整合,通过网络讲座等方式进行宣传,逐渐消除人们对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偏见,让大学生意识到毕业后返乡创业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提升大学生自我认同感。最后,家庭是大学生创业社会层面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毕业后返乡创业离不开家人的支持与鼓励,因此,家庭成员需要摒弃传统的思想观念,增强大学生返乡创业信心,使其更加坚定目标,增强大学生创业意愿。

3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毕业后应抓住乡村振兴战略所带来的机遇,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规划,积极参与到社会各种实践活动中,利用自己所学,不断培养自身的创业精神。与此同时,引导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吸引更多大学毕业生助力乡村发展。

作者:廖一霖 单位: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大学生返乡创业篇2

一、引言

现如今,我国城乡经济发展呈现二元化,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出现大量流失,越来越多的资源朝着城市集中,从而影响农村地区的整体发展。为了改善城乡发展现状,实现共同富裕,我国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掀起了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狂潮,鼓励大学生乐于、敢于返乡创业反哺家乡经济和文化发展。大学生返乡创业事关我国人民生计,可以丰富大学生的就业渠道,有效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同时带领农村地区走出困境,实现与城市地区同步发展。有关部门要打破艺术专业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壁垒,换位思考,充分考虑影响艺术专业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的各项因素,积极探索促使艺术专业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有效路径。

二、现阶段影响艺术专业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的主要因素

(一)个人因素

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创业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但相较于每年庞大的毕业生数量,选择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仍是少数。许多艺术专业大学生长期进行艺术学习,并没有萌生出返乡创业的想法。即使部分艺术专业毕业生具有返乡创业的意识和精神,但对自身的创业能力不自信,他们没有经受过系统的创业培训,缺乏足够的实践创业经验,也未曾涉足过商业管理、心理、法律等与创业相关的领域,很难为了一个未知的前程放弃理想中的城市生活进行返乡自主创业。

(二)教育因素

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培养优秀的大学生创业人才的基本途径。目前许多高校只是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归于选修课程类别,并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与艺术专业教育相结合,难以为艺术专业大学生带来良好的创业教育体验。艺术专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往往只局限于研究某一门艺术专业领域并不足以成为一名创业人才。

(三)政策因素

近年来,我国陆续颁布了大大小小、方方面面的大学生返乡创业优惠和激励政策。但从政策的执行状况和实施效果来看,艺术专业大学生很难从众多的政策条例中找出与艺术创业相匹配的内容。这些政策大多较为泛用,缺乏针对性,难以发挥实效。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艺术专业大学生返乡创业路径优化

(一)完善大学生返乡创业政策环境

国家政策是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有效保障,尤其对于艺术专业大学生而言,他们相较于其他传统专业的大学生创业之路更为艰难,需要更大力度的优惠和激励政策支持。艺术专业大学生返乡创业不但有益于缓解艺术专业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还能推动乡村经济和文化上的复苏,因此国家也乐于在政策层面上对艺术专业大学生给予最大程度的援助。为了完善大学生返乡创业政策环境,国家有关部门要抓准艺术专业大学生返乡创业的难点,不断出台有利于艺术专业大学生返乡创业的配套政策;农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国家政策要求,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根据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台与国家政策相吻合的地方政策,提升政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助力艺术专业大学生返乡创业;各高校可以定期举办大学生返乡创业座谈会,为还处于迷茫期的大学生深度解读政策的具体内容和深层含义,使大学生能充分了解国家出台的返乡创业政策的全貌,扫清大学生在政策方面的困扰,提升大学生的政策执行能力。另一方面,在政策内容层面上,地方政策内容应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避免“头痛治脚,脚疼治头”的问题,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依据艺术专业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具体情况为大学生提供有用的政策援助。例如艺术专业大学生返乡创业遇到的最为普遍的问题就是融资困难,地方政府可以采用有偿和无偿相结合的资金援助方式,设立创业基金会,为有资金需求的大学生提供低息或免息贷款,帮助大学生渡过创业前期的资金周转期。面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培训需求,地方政府应开设大学生返乡创业培训中心,聘请创业成功的艺术专业导师开展艺术专业大学生返乡创业培训,解决同样专业的大学生在实际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为艺术专业大学生返乡创业指引方向,使大学生少走弯路。在政策宣传、反馈、监督层面,农村政府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搭建集宣传、反馈、监督于一体的大学生创业信息服务平台,将平台作为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宣传窗口,实时更新和相关创业政策,设立用户论坛,开放用户自由讨论权限,通过大学生群体全方位监督政策的执行和落实状况,同时开通政策反馈通道,聆听返乡创业大学生对于相关政策的看法和意见,根据实际的反馈结果及时调整政策内容,提高创业政策的实效性。

(二)健全艺术专业人才创业培养体系

将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紧密结合是促进艺术专业大学生返乡创业的重要途径。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各高校要做到创业普及工作,将创业教育纳入高校教育体系内,成立专门的创业教育工作小组,由教务部门牵头,其他部门积极配合,通力协作,构建全新的艺术专业人才创业教育体系,用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第一,完善高校返乡创业教育内容。

在课程设置方面,各高校要将创业教育视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开设符合艺术专业大学生未来发展的创业教育必修课程,传授给学生创业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使创业教育贯穿艺术专业大学生的整个大学学习生涯。与此同时,创业通常还涉及到管理学、心理学、法律等各个领域,各高校还需设立与创业有密切联系的相关领域选修课程,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除创业相关理论和实践技能教学外,各高校还应重点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向艺术专业大学生详细阐述农村独有的艺术和创业资源,宣传相关大学生返乡创业优惠和激励政策,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提高返乡创业在艺术专业大学生心中的地位,激发艺术专业大学生的返乡创业欲望,从而使大艺术专业大学生能自主自愿投入到乡村振兴工作中。

第二,加强艺术专业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创业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专业对口。艺术专业的教师不一定会创业,具有创业教育能力的教师也不一定懂艺术。想要培养出具有创业能力的艺术专业人才就必须有与之对应的艺术专业创业教师。各高校要加强艺术专业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整合专业教师资源,鼓励校内的艺术专业教师走出校门,亲身尝试返乡创业或进入三农相关企业工作,了解艺术专业创业的市场行情和特点,体验艺术专业大学生返乡创业的难点,磨砺自身,成长为真正具有创业教育资格的艺术专业教师。与此同时,各高校还可以成立创业指导中心,聘请创业成功的艺术从业者,让他们担任艺术专业大学生的创业兼职导师,丰富学校的创业教育教师结构,增强创业教育师资力量。

第三,开展实践教育活动。

实践出真知,创业切忌纸上谈兵。各高校可以在本地农村地区建立创业实践中心,为艺术专业学生提供“产、学、研”一体化服务,安排有意愿返乡创业的艺术专业大学生前往创业实践中心模拟创业,感受贴近真实的创业体验,以此提高艺术专业大学生的返乡创业适应能力和创业实践能力。

(三)提升艺术专业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高校是创业教育的主要阵地,承担有培养创业人才的职责。但艺术专业大学生返乡创业能否成功的根本取决于大学生自身的努力程度和才能大小。艺术专业大学生如果想取得出色的创业成绩,就必须学会自我成长,夯实专业基础,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第一,培养返乡创业的意识。

返乡创业对于艺术专业大学生而言是一项未知的挑战,其核心驱动力来源自自身的创业意识和精神。强大的返乡创业意识决定大学生的创业态度和力度。因此艺术专业大学生应培养自我的返乡创业意识,主动去了解与返乡创业相关内容,关注家乡创业政策环境变化,接触同样具有创业意愿的志同道友,在大学期间慢慢积累创业能力、财力以及人脉,同时选择优秀的创业成功人士作为自身学习的榜样,学习他们的创业精神,为日后返乡创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二,丰富返乡创业理论知识。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只有具备足够丰富的理论知识,才能打通创业成功的道路。艺术专业大学生应全面评估自身的能力,在参与创业必修课程的同时,根据自身发展状况选择学习相应的选修课程,从而弥补自身能力的薄弱点,发扬自身的能力强项。在校期间,艺术专业大学生还可以参与校内免费的创新创业培训或竞赛活动,从同学和前辈中汲取创业知识和经验,学习他人的返乡创业思路,拓宽自身的创业视野,借助他人的力量提升自身的创业能力。

第三,积极参与创业实践。

创业实践是艺术专业大学生返乡创业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在课堂上,在培训中所学得的创业理论知识和技能都需要被转换到实践操作中才能发挥其应用的价值。尤其是对于有意愿返乡创业的艺术专业大学生而言,在实践资源不够充裕的当下,每一次创业实践机会都需要认真把握。艺术专业大学生在校期间应从各个渠道打听创业实践信息,珍惜所有的创业实践机会,积极参与由地方政府、教育部门、校方等主体组织的创新创业活动,获取专业团队的创业实践指导,丰富创业经验,磨砺自身的创业实践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积极引导艺术专业大学生返乡创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举措,对于缓解我国大学生就业压力,加快推进农村城市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艺术专业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返乡创业理念,努力提升自我的综合能力,抓住农村地区的发展机遇,做好返乡创业风险防范工作,从而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推进家乡经济和文化发展。除大学生的个人努力外,有关部门也要健全大学生创业培养体系,营造良好的大学生返乡创业环境,颁布与大学生返乡创业现状相匹配的优惠和激励政策,赋予大学生足够的创业动力和勇气,为大学生提供优质的创业指导服务,成为大学生返乡创业“保护伞”。

作者:丁琰

大学生返乡创业篇3

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了新的生态环境,在此社会背景下,高校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组织者、资源的整合者和社会关系的联结者,应构建创业教育体系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以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这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一、高校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现实意义

推动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创业教育,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有序开展,对解决我国乡村振兴人才需求、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推动“新农人”培育体系建设,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解决乡村振兴人才缺乏难题

将高校双创教育与乡村振兴战略两者融合,以高校创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以乡村需求反哺高校创业教育,成为协调解决当前两难问题的有效途径。大学生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激发农村创新创业活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动力。农村籍大学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人才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需要其担负起自身责任返乡创业,从而助力我国新农村的发展。

(二)推动高校“新农人”培育体系建设

创业教育正成为高校素质教育改革的主攻方向之一。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将创业教育嵌入乡村振兴,构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育体系以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进而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现深层次拓展,正成为新时代高等院校素质教育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积极推进高校“新农人”培育体系建设,寻求创业教育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推进机制和推进路径,以提升地方本科院校创业教育质量,不但可以拓宽地方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途径,而且能为地方院校对人才培养理念、培养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填补了对大学生这一特定群体返乡创业理论指导的空白,从而推动高校就业创业教育向纵深方向发展。

(三)提升大学生返乡创业实效

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根本标准在于其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国家战略发展的需求。因此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创业教育要应时应景,要以中国乡村的现实需求为出发点,站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高度为高校创业教育的持续发展做好顶层设计与长远规划,将“返乡创业”元素植入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强化大学生返乡创业教育实效,促进大学生返乡创业提质赋能,为“助凤还巢”施一臂之力,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就我国当前乡村振兴发展阶段的新需求而言,将乡村振兴与大学生返乡创业教育有效衔接,对高校创业教育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对激发大学生返乡创业活力,提升大学生返乡创业能力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此外,在“乡村振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断推进的社会背景下,积极培养具备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新农人”“农创客”,有利于缓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难就业”的现实问题。

二、高校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面临的现实困境

受多种现实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当前我国大学生返乡创业率比较低,并且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成功率也不是很理想,这严重挫伤了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热情和信心。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特殊性和不确定性大大提升了我国高校大学生返乡创业教育的复杂性,从而使高校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面临诸多现实困境。

(一)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与乡村振兴人才需求不协调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近年来乡村人才被城市大量吸纳,人才短缺是乡村振兴面临的棘手问题。长期以来,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不强与乡村振兴对人才需求迫切两者不协调的问题制约着我国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由于受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普遍不强,再加上现有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体系中缺乏对大学生返乡创业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造成当代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十分薄弱,无法满足乡村全面振兴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当前大学生返乡创业仍存在思维认知层面的困扰,一方面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不强,另一方面乡村振兴对人才需求又十分迫切,大学生回乡创业的个人理想无法和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有机结合,从而制约并影响了乡村振兴与城乡协调发展。

(二)大学生创业能力与乡村振兴需求不匹配

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体系不完善,创业教育资源短缺,师资力量薄弱,实践平台单一,创业服务平台建设缓慢,无法培养出契合农村实际、能将专业知识和能力素养应用于乡村振兴的“农创客”“新农人”,从而造成人才供求不平衡。高校对乡村需求把握不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相对滞后,对大学生返乡创业指导缺乏针对性,无法做到以乡村需求反哺创业教育,使返乡大学生创业能力和素质难以达到乡村振兴的现实要求。实践中,一方面高校对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力度不够,另一方面农村籍大学生对返乡创业缺乏整体规划,致使返乡创业大学生创业能力不足,进一步削弱了返乡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学生返乡创业前景不明朗、不乐观,也会大大降低他们返乡创业的热情和意愿。因此,大学生创业能力与乡村振兴需求的错位和不匹配,使高校创业教育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陷入尴尬境地。

(三)乡村产业振兴需求与大学生创业实践不协同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大学生返乡创业在一定程度上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但实践中大学生自身所学专业与农村产业发展的融合度较差,创业模式过于集中和单一,且大多集中在中低端产业,市场趋于饱和且行业竞争比较激烈,造成创业持续时间短,创业成功率低等。当前由高校扶持运作的大学生返乡创业成功的项目较少,无法培育出符合乡村产业振兴需求的创新创业项目。大学生返乡创业项目的产业定位有偏差,与乡村产业振兴需求之间的契合度低,项目的产业链短,辐射带动能力弱。同时,许多大学生返乡创业项目没有较好地融合当地特色和农村元素,没有有效整合农村资源,没有以中国乡村的现实需求为出发点,从而造成乡村产业振兴需求与大学生创业实践不协同的局面。

(四)返乡创业支持系统碎片化、断点化

大学生返乡创业支持体制机制的缺位、激励政策的可操作性不强,造成大学生返乡创业资源、技术和团队等外部支持系统乏力,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意愿大幅度降低。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资金来源渠道受限等,大学生在乡村落地的项目起步难度较大,前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尽管近年来国家为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以助力农村振兴,相继出台了一些激励政策和支持措施,但实践中政策落实不到位、执行不顺畅、覆盖范围有限等仍是导致大学生返乡创业半途而废或失败的主要原因。长此以来,大学生返乡创业支持系统的碎片化、断点化,使得创业项目的稳定运营风险加大,大学生返乡创业举步维艰。

三、高校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实现路径

为加强“新农人”培育体系建设,高校要顺应国家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模式、探索实践方法、协同各方力量、整合教育资源,寻求创业教育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有效路径,以助力大学生返乡创业,在乡村振兴中有所作为。

(一)强化大学生返乡创业价值观和职业观教育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创业指导缺少针对性。针对这种情况,高校作为实施创业教育的主体,理应顺应国家发展趋势,以培育乡村创业价值理念为指导,积极推动高校大学生返乡创业教育体系改革。地方院校应明确自身定位,将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相结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全面提高职业素质为目标,培养既能契合社会需求又能将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的大学生。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要充分发挥高校对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引导作用,将乡村振兴、返乡创业教育融入思政教育,强化大学生返乡创业价值观和职业观教育。注重引导大学生尤其是农村籍大学生认识到要将回乡创业的个人理想和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有机结合,认识到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以及我国经济均衡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人才保障。

(二)调整大学生返乡创业教育教学体系

高校是创新创业的动力源泉(Tamasila,2018),以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为主线推动高校返乡创业教育教学体系改革,建立融合性的课程体系,包括专业课程体系及实践教育体系,将创业意识及创业所需要的能力素质纳入课程培养目标、课程内容等中,将“返乡创业”元素植入课程结构设计、教学模式选择以及师资队伍建设当中,从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增强他们的创业素质,提高其的风险研判能力及创业能力。地方应用型高校因时制宜,通过有效融合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调整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和模式,构建具有特色的创业教育课程模块,加强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互联网+创客教育”师资队伍等,培养出契合市场需求、能将专业知识和能力素养应用于乡村振兴发展的“新农人”。

(三)搭建大学生返乡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实践教育平台作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教育的依托和载体,对提高大学生返乡创业实效有推动作用。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可以联合创业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搭建大学生返乡创业实践基地、返乡创业教育服务中心;积极寻求校企合作,借助校企合作方式,共建返乡创业模拟实训中心、实习实训示范基地、大学生返乡创业园等,构建大学生返乡创业实践与孵化平台,整合并拓展学校实践环节的教学资源;借助实践教学改革的浪潮,建立一支专兼职动态发展的就业创业实践教育指导团队,不断强化“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与此同时,高校应组织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返乡创业实践活动和创业竞赛,有意识地培育和扶持涉农项目,让有意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参与其中,从而培养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为其未来返乡创业奠定基础。

(四)构建“全链条式”大学生返乡创业服务体系

高校要有效整合各类要素资源并提高创业教育与乡村振兴需求之间的契合度,打造“立体化、链条式”的大学生返乡创业教育服务体系。高校要以个性化指导和持续性帮扶为抓手,推动返乡创业教育改革,建立大学生返乡创业项目跟踪反馈机制,通过收集创业者的后续反馈,反哺创业教育,从而不断优化高校创业教育生态链。在转变学生创业观念的同时,以高校为中心,成立大学生返乡创业帮扶服务中心,为返乡创业项目提供资源、技术、团队支持和决策“问诊”,以提高大学生返乡创业项目的成活率和成功率,增强大学生返乡创业的信心。

(五)打造大学生返乡创业协同育人支持体系

高校大学生返乡创业教育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开放性,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不同社会主体的协作共建,要积极打造校政、校地、校企、校家多方协同育人模式。正如Jones&Pickernell(2017)所言,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支持体系、加强校外创业资源整合是提高高校创新创业效果的必要手段。因此,为了增强大学生返乡创业教育的实效性,高校要主动吸引和汇聚社会各方资源,在充分发挥大学生返乡创业各项推进机制联动作用的前提条件下,构建高校创业教育支持体系,对各方社会主体进行角色定位及分工,并尝试从自身、企业、政府、社会及家庭等多个途径共同推进我国大学生返乡创业教育体系向深层次拓展,以形成合力“助凤还巢”。

四、结语

高校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为增强大学生返乡创业教育的有效性,高校要从乡村振兴背景出发,寻求视野前瞻、风险可控、切实可行的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的高校创业教育的实现路径。地方本科院校应顺应国家经济发展形势,将创业教育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以培育乡村创业价值理念为指导、以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为主线、以返乡创业人才培育体系构建为导向、以个性化指导和持续性帮扶为抓手、以优化创业教育环境为保障,不断推动高校返乡创业教育改革,探索构建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联动机制,从而增强大学生返乡创业意识,激发大学生返乡创业活力,提升大学生返乡创业能力,增加大学生返乡创业机会,提高大学生返乡创业成功率,助力大学生在乡村振兴中有所作为,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卫爱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返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指引模式[J].乡村科技,2019(30):13-15.

[2]尹小石,杨楚,宫静懿.大学生创新创业高校教育支持体系建设研究[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20,36(2):131-134.

[3]吴红珊.创新创业教育视角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路径探索[J].教育评论,2018(5):71-74.

[4]王红蕾,安娜,白晓玲,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返乡大学生创业教育和指导模式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6):197-198.

[5]JonesP,PickernellD,FisherR,etal.ATaleofTwoUniversities:GraduatesPerceivedValueof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J].EducationandTraining,2017:689-705.

作者:曹海娟 单位:湖北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