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下文化产业探究

产业经济学下文化产业探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为了进一步实现我国文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需基于产业经济学视角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产业经济学的概述为切入点,介绍文化产业的三个发展阶段,并提出如何更好地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应对措施,以期能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升级和发展提供参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中,文化产业的发展效果尤其显著。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为了保证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需在产业经济学视角下对其进行研究。调整文化产业结构和推动文化产业转型是提升文化产业水平的重中之重,必须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手段为文化产业日常运行及发展提供助力,避免文化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落后地位。

一、产业经济学概述

1产业经济学的概念

产业经济学指的是研究产业发展过程中各要素、产业结构、功能以及发展规律等内容的学科,也是经济学的分支学科之一。这是一门仍然处在发展过程中的新兴学科,但产业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可谓是源远流长,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所记载,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产业经济学也获得了系统化的发展。

2产业经济学的相关理论

产业经济学发展至今,有许多相关理论,比如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布局理论以及产业发展理论等。首先,产业组织理论的诞生主要是为了解决马歇尔冲突的难题,即产业内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与企业之间竞争活力的冲突。产业组织理论又被称为SCP模式,SCP模式奠定了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基础,此后各派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都建立在对SCP模式继承或批判的基础之上[1]。其次,产业结构理论主要是研究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它主要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研究产业间的资源占有关系、产业结构的层次演化,从而为制定产业结构的规划与优化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产业结构理论一般包括:对影响和决定产业结构因素的研究;对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研究;对产业结构优化的研究;对战略产业选择和产业结构政策的研究;对产业结构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应用性的研究等。产业发展理论就是研究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发展规律、发展周期、影响因素、产业转移、资源配置、发展政策等问题。对产业发展规律的研究有利于决策部门根据产业发展各个不同阶段的发展规律采取不同的产业政策,也有利于企业根据这些规律采取相应的发展战略[2]。

二、文化产业的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

纵观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历史,可以发现文化产业发展的第一阶段是在19世纪后期。这一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在于文化产业的机械化生产。在这一时期,发达国家民众的经济实力和综合素质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民众在日常温饱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开始注重精神思想领域的满足,对报纸、杂志的需求不断增加,所以纸质发表物的需求量迅速增加;而且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印刷工艺技术得到了创新和发展,印刷效率普遍提高,所以印刷产品的价格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即使是收入较低的民众也能购买纸质出版物[3]。另外,随着交通条件的逐渐优化,市场范围不断扩大,报纸和杂志等纸质出版物的发行范围不断扩大,而且还出现了广告的形式。广告的出现不但拓宽了纸质出版物的功能,而且推动了报刊业的飞速发展,使其获得了大量的经济利润,从而开始发展其他方面的产业,比如唱片行业和表演行业等。但是由于唱片、表演行业刚刚起步,产业模式和盈利渠道还亟待完善,所以这一阶段文化产业的主力依旧是纸质出版刊物。可以说在这一阶段,纸质出版刊物完全主导文化产业的发展,虽然也有其他方面文化产业的萌芽,但是在纸质出版刊物面前不值一提[4]。

2第二阶段

文化产业发展的第二阶段是在20世纪初期。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革命成果被应用到文化产业的发展中。这一阶段的生产方式由第一阶段的机械化生产转变为电气化生产,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质量和空间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比如无线电技术以及电力系统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电影电视等产业的出现和发展,尤其是在美国的文化市场内部获得了巨大的发展[5]。由于电报技术逐渐发展并趋于成熟,新闻行业由原来的纸质出版刊物转变为通过广播或者电影电视等媒介进行传播,比起原有的纸质文字信息传播,音频和视频的传播明显更为直观,使文化产业得到了质的飞跃,也为产业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个阶段,广播电视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并取代传统报刊业成为文化产业的主导者,实现了文化产业由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成功转变。很多传统文化产业在这样的背景下焕发新的生机,并因为电气时代的红利开始逐渐转型。这些产业的发展都带有独立性和自发性的发展特点,且长期受国内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文化产业发展的第二阶段出现了很多影响力和知名度都很高的明星,并在整个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巨大的浪潮,文化产业在这个阶段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6]。

3第三阶段

文化产业发展的第三阶段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也就是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之后。由于将科技革命的成果应用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上,这一阶段文化产业的发展呈现数字化的特点。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各个领域的情况下,整个文化产业都被数字化技术所影响。无论是产业内容、产业技术,还是产业的发展方向,无一不呈现着数字化的趋势。这也对传统的纸质报刊出版物以及广播电视等音视频出版物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传统的文化产业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都受到了新技术的影响,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而且在全新信息通信技术下进行的信息融合可以拓宽信息传播的渠道,打破信息交流的壁垒,并不同种类的信息交流平台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随着信息化文化产业不断推进和深入,电视广播及报刊等传统文化产业形式呈现数字化发展趋势,文化信息传输平台逐步从传统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中脱离出来,文化信息服务行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此外,在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的过程中,优势产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根据时代的变换不断地更新迭代,产业的内容和发展方向也在不断扩充,文化产业内部很难做出明晰的分界划定。所以为了加深对当下文化产业的研究,很多专家通过对实际情况的调查和分析,提出了新的理念和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发展至今,已经初步具备了服务的功能,尤其是在内容服务等环节直接体现出了文化产业的核心思想和价值。在社会发展飞速变化的今天,文化信息服务产业势必会占据文化产业的半壁江山,并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7]。通过对文化产业发展至今的三个阶段进行系统的研究,可以发现文化产业的发展实际上与社会的发展协调一致。每个阶段的文化产业发展都具有鲜明的特点,每个阶段的文化产业发展层次也都各有不同,但是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路径高度相似。文化产业发展至今的道路走向完全合乎世界发展潮流和“曲折前进,螺旋上升”的发展规律,从机械化生产、电气化生产再到数字化生产,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变为资金密集型产业,其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故而产业结构的转型调整对产业的发展方向有着直接的引导作用。

三、文化产业发展层次提高的主要措施

1立足产业需求,提高认可程度

如果想实现文化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立足于文化产业需求的变化,对文化产业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发展。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升,消费者的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随着人民物质生活逐步得到满足,目前我国民众的消费需求转向了文化产业,希望通过文化产品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这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果文化产业能借助时代的东风完成产业的发展,就能极大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产业的认可程度,并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如果文化产业故步自封,对原有的文化产品和产业结构内容没有进行相应的改进,就可能会出现不进反退的情况,影响消费者对当前产业的接受认可程度,从而影响到企业的发展。目前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主要是产业融合,文化产业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与信息技术行业以及文化内容行业进行协同发展[8]。另外,在产业融合趋势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无论是服务业、制造业还是工农业,都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在当今社会中,只有知识密集型产业才能获得更大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空间,其他产业尤其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已经逐步落后于历史潮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断减少。各大产业如果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力地位,就必须提高产品的文化附加值,运用成熟的技术以及文化创意设计,在产品中融入文化创意元素。如近几年非常火爆的“国潮”,就是在各大产业中融入国风文化元素,从而实现了产业的发展甚至逆风翻盘。基于上述现象,政府应该以稳定文化产业发展态势、协调文化产业发展方向为工作出发点,通过各种方式明确当前群众对于文化产业的需求,并根据群众文化需求结构进行调整,明确目前文化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和问题所在,确定文化产业发展中心,避免文化产业发展出现结构偏向的情况,尽可能减少空心化发展现象。通过政府政策的指引,方便我国文化产业充分把握当前机遇,平衡需求和供给。另外,企业也应该以群众的文化需求为产业发展的导向,将文化产业和其他产业充分结合,在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促进产业层次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9]。

2聚焦技术创新,积累附加值

无论是传统文化产业还是新兴文化产业,都应该将注意力放在技术创新上。尤其是在文化产品售卖和文化活动举办的过程中,必须保持对信息传输和处理的敏感。信息技术的创新实际上就是产业变革。技术的创新能拓宽文化产业的发展道路,各种新兴技术的使用能促进文化形式的更新。比如,智能手机的出现带动了网络直播行业以及自媒体行业的发展,网络的出现带动了一系列网络文化的发展,如游戏、小说等。可以说,各类媒体行业技术的创新都带来了相应的文化产业创新[10]。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我国文化产业中越是新兴的文化产业,对技术升级和创新的接受度就越高。传统文化产业虽然具备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也有数量可观的忠实受众,但是显然并不重视产业发展过程中在高科技手段上的投入和支出。这导致我国很多传统文化产业故步自封,难以提高文化产品的附加值,虽然其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但是缺乏传播度较广、影响范围较大的文创产品。因此,我国传统文化产业必须加强对技术手段的创新和应用,通过信息平台传播自身文化产品。比如,京剧和相声等文化形式,在近几年结合了大量的科学技术手段加以创新,不断增加产业附加值,通过新兴信息传播平台实现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提升,在吸引大众眼球、重新获得大众对曲艺艺术喜爱的同时,提高了产业发展的空间,加快了产业发展的速度。与我国曲艺文化产业相比,故宫文创以及各博物馆的文创产品更是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它们通过科学技术和信息传播平台,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文化创意产品,提高文化服务水平。总而言之,如果想实现文化产业的发展,就必须实现文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整体产业的转型升级,并在此过程中加大科学技术的创新和使用力度。通过技术对传统文化产业进行改造,并更新文化产业的发展理念,可以扩大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周恒宇 单位:太原学院经济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