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下文化产业浅析

产业经济学下文化产业浅析

摘要: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文化产业的支柱性作用日益凸显。据研究可知,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存在规模不大、结构不合理、竞争力比较弱等问题,使得增强文化产业发展实力成为促进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文章立足于产业结构理论,结合文化产业发展层次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加以梳理,寻找提高文化产业发展层次提高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产业经济学;文化产业;产业结构

从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的地位越来越高。对于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提升而言,调整文化产业的结构和推动文化产业的转型是重中之重,在对文化产业发展是否真正得到提高进行检验时,需要观察文化产业是否促进经济增长、是否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是否实现经济方式的转变等。

1产业结构的基本内容

在产业经济学的产业结构理论中,产业结构是最为核心的概念,和产业这一概念具有极为密切的联系。特性相同的企业联合形成了产业。从本质上来讲,产业概念在对企业分类时,其标准是企业的共同特性。其中,在选择产业分类标准时,需要结合研究与实践的情况,提高选择的相对性。根据产业结构理论可知,在社会再生产的整个过程中,产业的分类准则的确定,必须分析各个行业和部门内的均衡情况,按照同样的工艺、技术、原材料作为标准。所以说,产业结构理论指出,产业本质上是企业的一种集合,这些企业运用的工艺、技术和材料都是相同的。在对企业分类时运用这一标准,企业如果属于同一个产业,或者是对同种技术和材料有相同需求,那么这些企业必然会在市场上存在竞争关系。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在经济分析阶段引入产业的概念,可以科学划分复杂的社会再生产过程,简化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比如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供需,最终使问题简化为部门的供需问题。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产业结构理论是在产业概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经济的层次结构,也就是产业结构。专家和学者们认为产业结构具体指的是所有产业内部存在的所有关系。值得一提的是,除上述内容之外,产业组织理论的目的主要是对企业市场关系进行分析,由此也引出另一种概念,产业是生产相同或者相类似的产品的企业联合。以研究需要为标准,可以对产业概念下定义。文章的目的是对文化产业发展层次和结构进行研究,分析文化产业构成的系统。参考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可以明确如下七大产业的划分:工艺美术品产业、文化娱乐产业、文化设计产业、文化传输产业、文化服务产业、电影电视产业、新闻发行产业等。上述的产业也可以指行业,而文化产业结构相对应的就是文化行业结构。文化产业有着极为悠久的发展历史,其经济系统具备全息性与层级性,这表示和高级的产业结构相比,文化产业结构的发展规律与之一致,产业的转型升级过程都由高层级与合理化的产业结构组成。同理,文化产业发展层次的升级也遵循相同的轨迹。

2文化产业结构成为评价文化产业发展层次的指标

由上文所述,按照产业结构理论的原理,文化产业能够得到更好的细分。为了与我国现阶段的文化产业的具体发展情况相吻合,文章参考国家统计局对文化产品的分类情况,得到七大类产业划分。上述提到的每个产业都属于子产业,也就是行业。整个文化产业由这些子产业所组成。和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发展相比,文化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与之具有明显的相似性。通过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历史的了解,可以发现在文化生产方面,20世纪初就已经开始广泛运用机械,文化产业一直以来都在飞速发展,其规模在不断扩大,生产技术也与时俱进,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点。由文化产业的发展周期可对其进行阶段的划分,具体如下所示:第一阶段是19世纪后期,该阶段的特点是机械化生产。在这一时期,发达国家的民众的素质稳步提升,纸质出版物销量大幅度增长。在印刷技术得到创新的过程中,书籍、报纸等刊物的出版量得到提高,市场上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所以纸质出版物的价格明显下降,刺激了民众的购买欲望。而且这一时期的交通工具也逐步发达,商品市场的规模得到显著扩大,广告行业就此兴起,其载体主要为杂志和报纸。由此可见,广告让杂志业和报纸行业得到飞速发展,这些文化产业的盈利模式得到完善,同时也得到了许多资金方面的支持。此外,该阶段的唱片行业和表演行业得到萌芽,其规模比较小,而且生产技术也亟待完善。所以纸质新闻行业占据主导地位,在文化产业结构中地位超然,具有资本密集型的特点。此时产业结构是单一化的,且缺乏产业分工,蒸汽机发挥主要作用。第二阶段是20世纪初期,该阶段的特点是电气化生产。这一阶段世界各国的民众的收入水平都得到稳步提升,对于文化需求提出更高要求。同时,无线电技术和电力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信息流通领域的发展,带动了电视业和电影业的出现和发展,尤其是在美国文化市场内占据一席之地。得益于电报技术的支持,新闻出版业得到全新发展,唱片行业也随之成熟起来。广告行业在19世纪时的载体主要是纸质出版物,而在20世纪则转变为广播、电影和电视,视频和音频的作用得到深度挖掘,为产业融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这一阶段,广播电视电影行业的优势逐渐凸显,成为文化产业结构中的重中之重,实现了劳动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产业结构之间的转化。与此同时,几个传统文化产业都得以崛起,但其发展道路带着独立性和自发性的特点,其发展体系、规模、推动力等都受到国内因素的限制。第三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该阶段的特点是数字化生产。这一时期出现了全新的通用技术,比如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等。整个文化产业都被数字融合带动起来。原本的传统行业的生产技术,比如广播业、电影电视业、新闻业等都难免受到新技术的冲击,抓住机遇的同时得到数字化的升级,传统文化产业也朝着成熟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而且全新的信息通信技术影响下的数字融合,可以为不同种类的信息传输平台搭建桥梁,更有利于打破壁垒,催生信息传输平台下的网络电视、游戏等。随着新兴媒体的出现和发展,原本传统的运输平台在这一阶段从传统媒体内容中分离出来,由此也逐渐出现了文化信息服务产业。在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优势产业在不断进行转换。值得注意的是,此时文化产业结构的变化并不是简单分化,而是开始进行融合。数字融合下出现的生产技术融合,模糊了传统产业内的边界,文化产业的生产情况不再完全由原来的产业划分所体现。很多专家立足于对实际情况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概念,比如创意产业和内容产业。在信息传输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内容服务等生产环节直接体现着文化产品具备的核心价值,在产业融合与分化的趋势下凸显出优势。而且文化信息服务产业中最大的特点就是技术方面的创新,该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必然会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三大阶段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在每个阶段内文化产业的发展层次都不尽相同。文化产业发展层次的提升,本质上是低层次与高层次之间的转换过程。文化产业经历了机械化生产、电气化生产、数字化生产三大阶段,和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相比,文化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与之高度一致,本质上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之间的转化。同时,每个阶段的发展都离不开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产出总量的增长。其中,对于转换和提高文化产业发展层次而言,产业结构的不断转型发挥着引导作用。由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可知,对于文化产业发展层次而言,文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直接动因和充分必要条件。

3实现文化产业发展层次提高的主要措施

一般而言,推进产业结构的发展会被创新与需求因素所影响,那么文化产业结构的发展也不例外。因此,分别站在创新和需求的角度,对文化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和提高其发展层次成为必由之路。

3.1立足需求变化,提升认可程度

在文化产业转型的阶段,必须要以需求为核心,推动设计服务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在当今时代,很多消费者的需求出现转变,主要消费品变为了文化产品,这对于文化产业而言无疑是一大机遇,如果文化产业不对原本的文化产品加以创新和改动,就很难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进而很难提高文化产品的销量。出现这一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受到文化产品的边际效益递减效应的影响。在产业融合的趋势下,文化产业获得了技术方面的突破,文化产品的供给明显不足,这与上文所述的情况一致。因为对于文化产品而言,创意才是核心内容。为实现文化产品的内容与文化产业发展之间的转化,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协同发展信息技术设备行业与文化内容产品行业。在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的过程中,服务业、制造业和农业等都面临着各自的挑战。产业结构目前朝着高度化的方向发展,只有知识密集型产业可以占据一定的经济优势,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现阶段,国内的各大行业为了在生产过程中大幅度提高附加值,必须注重投入知识要素,运用成熟的技术和文化创意设计成果,在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中融入创意元素。基于上述现象,政府内的各个相关部门与机构需要深入研究和调查居民在文化消费方面的需求结构,探索和挖掘潜在的需求与转化机制,还要根据需求结构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明确产业发展的机遇,对产业发展的重心加以调整,杜绝文化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结构性短缺现象。只有这样做,才能让更多文化产业抓住当前机遇,将需求空间加以消化,得到更好的发展。企业需要注重探索中间需求的转化机制。中间需求具有隐蔽性的特点,因此绝大部分文化企业都会忽略文化设计服务与文化创意的具体需求。与日本和美国这类发达文化强国相比,我国的文化产业和其他产业内部的联系不够紧密,严重缺失中间环节,阻碍了文化产业链的延长。在探索中间需求的转化机制时,最主要的就是对造成产业链难以延长的中间环节加以研究,在产业结构出现合理化、高度化的倒逼趋势下,让文化产业得以延续。所以政府部门和其他相关组织必须对文化设计与文化创意行业加以引导,挖掘中间需求,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实现文化产业发展层次的进一步提升。

3.2聚焦技术创新,促进附加值累积

需注重转型升级新兴文化产业和传统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活动与文化产品具备极为明显的特殊性,从本质上来讲,生产、分配、销售文化产品的整个过程,就是文化创意的传播过程。所以文化企业在开展文化生产活动时,必须对信息的传输和处理保持敏感。每一次创新信息技术,其实都是在变革企业内部的生产函数。专家尤芬和胡惠林等指出,企业的相关技术和发展周期具有内在关联性,学者们以长波理论为基础,梳理了网络行业、电视行业、电影行业、出版行业等时间发展线。学者结合实际情况,对比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周期波形图和长波理论中提到的经济长波,最后得到的结论是,不断创新科学技术会对文化产业的顺利推进带来直接的影响。技术的不断创新促使更多文化产品形式得以涌现,比如短信、网站、广播、电视、音像等,分别对应手机、电脑、收音机、电视机、留声机等设备。在这一背景下,各类媒体行业纷纷涌现。由此可见,技术的不断创新会直接影响到市场上文化产业的数量,这些产业由分化走向一体。据研究可知,在产业组织内部,每个行业内的各大企业的质量和数量都在稳步提升,处于较高水平。不断更新的产品为文化产业持续带来较高收益,越来越多的生产者进入该行业,而且也引入了更多的生产要素,文化产业由此扩大自身规模,且极大地扭转了产业结构。此外,这一影响必然是持续性的,会实现文化产业朝知识密集型转变,产品附加值得以提升,产业结构朝着合理化、高度化方向发展。由此可见,革新信息技术对于文化产业结构的转变和调整是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立足于对实际情况的研究,可以发现传统文化企业显然不够重视在高科技发展方面的资金投入,文化产品蕴含的科技含量不足,附加值难以提升,并没有创造出能够对国家和世界带来影响的文创产品;新兴的传输平台在现代科学技术的辅助下得到飞速发展,然而文化产品的附加值长期得不到提高。从传统文化产业角度来看,结合新兴的信息平台与传输技术来开发传统文化产品的内容,能够丰富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而且也有利于附加值的提升;从新兴文化产业角度来看,文化产品附加值要想得到提升,既可以在传统产品中融入高科技,也可以在成熟的信息传输平台上再加工文化产品。

4结语

要想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真正发挥出技术创新的关键作用,既需要运用新技术对传统文化产业加以改造,鼓励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又要协调好新兴文化产业和传统文化产业之间的关系。这能够对文化产业内不平衡的信息化水平起到改善作用,而且这些文化企业能够在传输平台上对数据资源和高附加值的内容进行共享,在较短时间里即可促进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实现快速发展,从整体上提高文化产品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慧娟.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历程及启示[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10).

[2]汪俊昌,陈野,俞强.浙江文化产业发展全景分析[M]//胡惠林,陈昕.中国文化产业评论(第14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3]尤芬,胡惠林.论技术长波理论与文化产业成长周期[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5(4)

作者:李弘 单位: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玉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