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环保教育范例

安全环保教育

安全环保教育范文1

作为企业应当积极的组织员工进行安全环保方面的培训,提升在职人员的安全意识及环保意识,避免危险发生,最大限度降低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以此来促进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健康安全环保教育培训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健康安全环保教育培训现状,最后对提高健康安全环保教育培训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安全环保培训;健康安全培训;安全生产;安全监管

安全生产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最关注的一个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高技术的设备逐步被运用到企业生产中,安全工作所需面临的事故危险就更为严峻,所以作为企业一定要做好安全方面的工作,加大对安全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安全职责落实到位,提升安全意识、提高消防技能,以此来减少生产事故发生的次数,给企业今后的健康发展及提高在职员工的生活品质提供保障。

1开展健康安全环保教育培训的必要性

1.1我国法律法规的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生产。我国非常重视企业的安全生产、对环境的保护及对在职员工的生命安全的保护,基于此国家制定了关于安全生产的一系列法律法规,让安全生产有法可依。如:《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企业要对本单位员工进行相关的技术、技能培训,强调安全生产、环保生产的重要意义及安全生产、环保生产的实际操作,提升员工辨别潜存危险因素的能力与面对事故的自救技能,能够让员工在遇到危险时可以进行自救,尽最大能力避免安全事故发生,保证员工的生命安全[1]。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所有企业需遵守的安全生产方针,同时还规定了企业的所有者有义务对本单位员工进行健康、安全、环保等方面的培训和教育工作。最新修订的《生产安全法》中加大了对企业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严格规定了关于职业健康监护及职业病防治等相关准则。企业切实贯彻国家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就是企业要积极实施健康、安全、环保培训工作。

1.2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需要

对企业而言,企业的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是提升企业经济利益的需要,是提升企业形象的需要,更是提升与改善员工生活水平的需要,是保证员工生命安全的需要,所以做好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是企业工作内容中的重中之重。由此可知,企业的安全生产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密切关联,企业要确保生产工作的每一项、每一步都落实到位,尤其是在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方面,在工作中员工要把“安全第一”放到第一位,将安全问题当成是生产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事情。

1.3员工保护自身的需要

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主体的员工直接面对潜存危险的生产环境,任何一个疏忽都有可能引发一场安全事故,造成无可估量的损失,倘若不能正确的操作设备或是没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没能及时纠正不安全行为等,都有可能威胁到员工的生命安全。对员工进行安全健康环保培训可以让员工熟练操作设备,了解作业中的危险因素和辨识作业中的风险,掌握安全措施和技能;在遇到安全事故时可以实施自救,防止事故扩大化,降低次生事故发生概率。

2健康安全环保教育培训的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与企业加大了对安全生产要求的力度,加大了安全投入,完善了安全措施和应急工具,增加了消防设备设施等,也加大了对企业的健康安全环保培训工作的要求,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通过一系列的培训让员工掌握安全生产的法律知识、安全知识、自救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但是在生产中依然存在如下问题:(1)培训体制的不完善,有许多企业只重视当前利益,不考虑长远效益,对员工的健康问题考虑不足,不重视对员工健康环保方面的培训,只是简单走形式,缺少有实效性的监管体制与审查体制,培训考核标准和效果验证工作没有切实落实。(2)企业配备的培训师数量少;培训师不足直接影响培训效果。

3健康安全环保教育培训的提高措施

3.1严格进行安全监管

企业安全管理不能离开企业的重视与努力:(1)企业应建立并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并且要详细制定安全岗位责任制,让员工时刻在思想上有紧迫感,要在所有的监管人员和施工人员脑海里树立安全意识,确保员工的安全意识不松懈。(2)要把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同员工绩效挂钩,当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及时发现并且制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或是及时发现并消除了安全隐患,企业要适当给予员工物资奖励或精神奖赏,以此来提升员工对潜存安全隐患或安全事故的关注,进而保证企业安全监管体制的有效实施。

3.2完善企业的组织框架与培训体制

企业的基础框架就是组织框架,它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应按照以下要求完成健康安全环保的培训工作:(1)要以完善企业自身的组织框架为切入点。有关领导人员要高度重视健康安全环保培训工作,在生产工作中要将安全生产放首位,将员工的健康安全归入到企业日后长期发展的战略中,提升所有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及对安全事故的预防意识。(2)面对安全事故频发及我国安全健康环保教育的严峻形势,企业应从自身的组织框架和实际发展情况出发,聘请足够数量的培训老师,同时要积极邀请安全生产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到企业给员工讲解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完善安全生产培训体制。

3.3强化对员工的安全培训

企业在对员工进行安全环保方面培训时,重点是要强化员工安全培育,让员工掌握安全生产的技能,提升企业员工的健康意识和安全意识。为实现这一目的,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等级安全培育体制:(1)针对企业中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员工,要重点培训他们的岗位技能,在平时生产工作中规范他们的岗位技能,规范他们的标准操作,与此同时要帮助他们掌握一些应急和自救知识,提升他们直面安全事故的应对能力,提高他们预防发生安全事故的意识[3]。(2)关于企业新录用的员工,首先要让他们熟练掌握自己的工作技能,其次要对他们进行安全生产常识和应对突发事故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告知作业风险和安全措施及应急知识,让他们了解企业全部的安全设备,同时能够安全熟练操作设备,以此保证他们面对突发事故的灵活性。(3)为更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健康意识和安全意识,要对所有员工进行安全技能的培训,建立考核标准和机制,并且要将考核结果归入员工最终绩效考核项目中,与此同时企业还要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消防应急演习,提升员工直面安全事故的应对能力及警觉性。

3.4大力宣传安全生产

企业要让安全生产意识和环保意识深入到所有员工内心,除了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外,还要制定相关计划,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宣传,可以借助互联网、广播电台、电视等多媒体手段进行安全知识的宣传,宣扬安全生产的优秀人员,鼓励员工遵守安全体制[4]。此外还可选择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宣传,如:组织安全知识的比赛、生产安全小组评比、环境保护活动等。借助多种多样的活动增加安全教育活动的趣味,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同时鼓励员工进行安全生产。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目前情势下企业安全生产需要所有在职员工的重视,这样才可以提升企业安全工作质量,因此企业的重点工作是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能力和安全素质,力争使每位员工都有良好的安全生产意识,除此之外企业还要完善对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敦促员工养成良好的安全生产习惯,从源头上去除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作者:李强 单位: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环保分公司

参考文献

[1]孙旭,吕品.健康安全环保教育培训的经验与探索[J].化工管理,2015(16):88-88.

[2]宋兆寒.健康安全环保教育培训的探索[J].价值工程,2015(04):322-323.

安全环保教育范文2

关键词:化工安全与环保;思想教育;教学改革

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重要渠道,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针对性和亲和力,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落实到学生群体中,满足学生精神世界发展和成长的需求,是课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渠道的重要功能。实际教学活动中,不同学科的课堂是这一渠道的不同段落,各个学科的相互配合与相互作用,使思想政治教育始终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和稳定的发展节奏。因此,在化工安全与环保课程中,建立起与该学科协同的思想政治教学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使化工安全与环保课程中的基础知识与理论技能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协调,在这种课程模式下,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提升同时能够促进这一学科、这一行业的发展。

1化工安全与环保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

教育事业的发展始终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职责和根本任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我国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后,党和国家希望现代化人才具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的个人道德修养与思想素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协同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一背景下,深入挖掘化工安全与环保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该课程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加快实现现代化的全员、全程、全科的思政教育体系。在专业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政课程呈现出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特性,能够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专业课程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经过了长期的探索与应用实践,可以作为专门思想政治课的重要补充,使德育教学效果充分落到实处。化工安全与环保课程作为一门现代化实用科学学科,在社会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需求空间,这一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学习专业的理论知识,强化学生的化工生产安全意识和生态保护意识,学习并掌握化工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化工生产活动中常见的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的条件、原因、源头及解决措施有充分的了解,并能够在日后的工作中,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作用到化工安全生产、绿色生产中。从这一门课程所包含的化工安全生产与环保、安全管理、危险品管理、防毒防污染、污染治理等诸多课程来说,化工安全与环保课程具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能够发挥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总之,化工安全与环保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具有坚实的现实条件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2化工安全与环保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具体措施

2.1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每位中国人最重要的情感,也是社会主义下最崇高的价值选择,我国的化工产业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一无所有、百废待兴到逐渐的初具规模,再到现在能够在国际上与他国一较短长,正是老一辈的科学家、实业家在爱国主义的驱动下为了国家、为了人民无私奉献的结果。如我国制碱工业创始人侯德榜先生,毅然决然的放弃国外的优渥生活,带着报效祖国的真诚与决心回到祖国,开始制碱法的研究,在不断地努力下,克服重重阻碍,最终发明了“侯氏制碱法”,打破了外国对制碱技术的垄断,实现了我国国产制碱从无到有的质的飞跃,为我国制碱工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侯德榜先生的成就和事业不仅推动了我国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极大地振奋了国人的精神,激发了民族自信心。还有被称为“中国民族化学工业之父”的范旭东先生,为我国的民族化学工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使我国的民族实业真正的站稳脚跟;吴蕴初先生创办了我国的第一个味精厂、氯碱厂、耐酸陶器厂和氨与硝酸的合成工厂,极大丰富了我国的化工领域的细分产业。通过在化工安全与环保课堂上普及我国化工产业的发展历程,向学生们介绍这些优秀的化工领域的前辈,以新闻、图片、视频资料等多种形式展开爱国教育,充分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2.2理想信念教育

我国的化工产业在建国初期可以说是一无所有,在发展的过程中面对着技术不足、资源开采效率低下、生产污染较高还有国外势力的阻挠等多方面的困难,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不可能实现我国化工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巨大飞跃,在一代代的科学家共同努力、艰苦奋斗之下,才取得了当前的辉煌成就。而这种坚定的理想信念不只作用于化工安全与环保生产中,同时也作用于我国其他领域的发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这些优秀的理想信念是共通的,如“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等,对于学生都是一种极大的感召。在化工安全与环保课程中展开理想信念教育,可以先由教师讲述几个经典案例,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鼓励学生对自己从中学到的精神畅所欲言,并要求学生在课下进行短篇论述报告的撰写,强化课堂理想信念教育,使学生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时期,能够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强化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2.3生态文明思想教育

化工安全与环保课程中拥有大量的生态文明思想教育元素,同时生态文明思想教育对于化工产业的发展又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在化工安全与环保概述、化工生产与环境的关系、化工污染治理等章节板块的教学中,充分渗透、融入生态文明思想教育,以在新时期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为指引,丰富课堂上的生态文明理念的内容,从而强化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与化工安全绿色生产的理念。在这几个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有层次、有目的地穿插关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前后的生态环境对比、各地方政府、民间组织为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做出的努力,以及优秀化工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兼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实例。让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环境状况的对比和不同生产经营模式的化工企业的发展成效对比,明白化工安全生产与环保的重要意义,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强化学生的生态文明思想教育。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引导、组织学生以及去获取环境变化资料,深入社会环境保护工作中,在实践中树立起坚定的生态文明思想。

2.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成果的具体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各个领域、各类行为进行了科学、道德的规范指导,是我国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重要的指引与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涵盖了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方向,也对化工产业安全和环保生产提出了具体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宏观层面到微观层面,分别从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这三个方面对我国居民的生产生活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同时也是对化工产业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虚无缥缈或高高在上的,而是始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因此在这一课程思想教育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掘、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召,让学生将学习化工安全生产与环保课程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起来。在教师对化工安全生产与环保课程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元素进行讲解与分析后,可以让学生整理学习心得并进行交流,深化学生对化工安全生产与环保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元素的认识。

2.5职业素养思想教育

职业素养思想教育是新时期对学生踏入工作岗位后的又一具体要求,只有进一步明确职业行为规范,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才能够提高我国劳动力的整体质量,缓解当前我国劳动力数量上的不足。这一章节的教学,具体来说是让学生了解化工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有哪些方面,在化工安全生产与绿色生产中,不同的岗位具有什么样的责任,以及化工工作人员职业素养在政治觉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上有什么具体的表现。化工职业素养思想教育在化工安全生产与环保课程中的多个章节都有显示,如化工生产中的危险品、化工生产防火防爆技术、化工生产防尘防毒技术、化工生产与环境的关系、化工污染治理技术等章节都对化工从业人员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不同的工作环节中的职业素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分析安全生产和绿色生产的必要性,讲解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带来的巨大损失,使学生形成主动提高个人职业素养的意识。

2.6人本主义思想教育

化工安全与环保中无论是安全生产还是环保生产,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人服务的,因此在化工安全生产与环保课程思政教育中,要进一步明确人本主义思想教育,坚持化工产业为人类美好生活服务的基本目标。化工安全生产与环保课程中的厂房通风、工业除尘、防火防爆等相关章节中无不体现着人本主义的思想,教师在这些章节的教育时,可以通过讲解厂房通风的必要性、空气不流通对人体的危害、无尘环境对化工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的必要性、化工安全事故对人体的危害等强化学生的人本思想,让学生明白化工安全生产与环保与每位化工行业从业者、每位社会居民都是息息相关的。

3结束语

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进一步强化教育立德树人的职能,在化工安全生产与环保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良好的社会观念和法制观念,使学生成为一个独立的、健全的、全面发展的人。思政教育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通过课程思政的教育形式,在多个课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最终达到溪流汇聚成江海的教育效果,整体提高我国青少年的思想水平。

参考文献

[1]任一鸣,王翀,许茂东,等.浅谈《化工安全与环保》“课程思政”教学改革[J].广东化工,2021,48(11):190-191.

安全环保教育范文3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告诉幼儿不要随地吐痰,不要乱扔垃圾,果皮杂物等;爱花草树木,不践踏草坪;养成随手关灯、节约用电、节约用水的好习惯。教师在给幼儿上语言课的时候,可以将环境保护的知识融入到故事中,通过各种形象生动的小故事,幼儿可以获取到各种环保的知识,并且幼儿也容易理解和接受。在平时的手工课上,教师在教幼儿制作各种小动物,并且在制作的过程中,告诉幼儿各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使幼儿知道,小动物们也有爸爸妈妈,也要吃饭,还有各种小动物如何生活,我们应该怎么给小动物创建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比如鱼类,鱼类在水里或者深海里生活,所以我们就要保护水资源,给鱼类创建一个安全健康的家。还可以在科学课认识水的过程中,穿插入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等常识教育,使幼儿了解没有水人类将无法生存的社会现实。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家园共育实践活动,强化环保行为

幼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会受家庭因素、幼儿园因素以及社会因素,这三类大环境的影响,也就是说,这三个要素紧密联合起来,才能有效的促进幼儿的身心,并且深化和巩固了幼儿的环境保护行为。健康发展,唯有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结合,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并使幼儿的环保行为得到强化和巩固。家长的环保教育在对幼儿环保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为幼儿做个好的榜样,让幼儿去模仿学习。比如,在公共场合不抽烟、不随地乱扔果皮、不大声喧哗;在家里或是公共场所看视频、听音乐的时候要把音量调小,以免影响他人的生活。幼儿环保教育要得到家长的全力支持,让家长了解幼儿环保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举办环保知识讲座、出环保简报、开家长会等活动让幼儿家长参与进来,使家长了解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更深入地了解环保知识,使家长能够积极地去配合和支持对幼儿的环保教育。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能做到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幼儿的环保行为和意识。如:不乱倒垃圾,不随地吐痰,保护野生动植物等,还可以邀请家长多参加幼儿园的活动。创设一些家园同乐亲子运动会、郊游活动或区角活动,我们可以让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组织家长幼儿观看评比。通过活动,不仅可以展示教师和幼儿的劳动成果,还可以使幼儿增强了环保意识,而且家长也受到了一次很好的环保教育。

三、结合当地特色,从身边事物中开展主题活动

不同地区的幼儿对“白色污染”“大气污染”“节约用水”这些书面性、概念性较强的词汇会有不同的理解。城市幼儿可以看到的最直观的就是交通拥堵而造成的汽车尾气排放过多而造成的“大气污染”,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倡导幼儿“绿色出行”;而农村有许多特色、贴近幼儿生活的选材。如:幼儿经常可以看见的小河,由于乱扔垃圾、不按规定排放污水,造成河水发黑发臭,鱼儿都漂在水面死掉了。教师以此为课题,与幼儿展开讨论,因其真实性、亲历性,幼儿了解到水污染对环境、生物造成的危害,可以大大激发了幼儿的环保意识。还有如农村烧荒时产生的黑烟,可对幼儿进行大气污染教育;旱季时干涸的鱼塘,抽不出水的井,让幼儿了解水对生命的意义,灌输节约用水的观念。这些选材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容易被幼儿接受,并产生相应的教学效果。

四、增强教师的环保意识,提高自身的环保素质

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榜样,教师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和丰富的环保知识时,才能影响并带动幼儿开展各种环保活动。教师不仅自身要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去,更要用切实的行动、科学的理论潜移默化地影响、指导、教育学生,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因为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时刻影响着幼儿。所以,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用自己最得体、最美的言行去影响、教育孩子。还如在生活中每时每刻都注意自己的着装、个人卫生,物品摆放有序;主动捡起看到的垃圾、并以自身行为去影响教育身边的人。这样,幼儿就能在良好的生活环境中养成好的环保习惯。教师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要随时密切注意幼儿的环保行为,以保证能做到教育。如果发现幼儿有破坏环境的行为,如乱丢垃圾、随意践踏草地摘花等行为,教师应及时制止并纠正,不断加强幼儿的环保意识,提高幼儿的环境保护能力。

五、结语

安全环保教育范文4

关键词:环境保护;高中生物;新媒体;渗透策略

0引言

人类社会文明在这百年间得到了飞速发展,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都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但这一进步和发展却是建立在对生态环境破坏的基础上。随着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各种自然灾害接连发生,如泥石流、洪水、地震等,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的环保意识开始被唤醒,并意识到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性。高中生物中有着丰富的环境保护教育资源,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将环境保护意识一点点进行渗透,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环境保护意识也能得到增强,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用实际行动改善周边的环境。

1环境保护意识渗透到高中生物教学的必要性

1.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

合理落实素质教育,能够很好的提升人们的心理素质、道德水平等。在学生教育的各个阶段,素质教育都渗透其中。特别是在高中阶段,素质教育更是十分的突出。环境教育具体就是采用教育的方式将环境知识渗透进人们的生活中,使得人们能够很好的掌握保护环境方面的知识,形成良好的环境意识,然后基于此主动开展各种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1]。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升公民道德水平为目的的,而环境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人们的环境意识。两者存在一定的相通之处,合理开展环境教育可以推动素质教育更进一步。

1.2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维护与保护环境是未来高中生的重要责任之一,不过就当前情况来看,部分高中生的环保意识并不是很强。究其原因,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基本都侧重于知识的讲解,对于其他方面比较忽视。所以,新课改中强调,在生物课程教学中,应该加强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使他们认清科学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三观。而高中生物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便得积极贯彻这一点,这样才能使教学更好地满足新课改要求。

2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保护教育存在的问题

2.1环境保护教育过于表面

我国目前的环保意识教育尚停留于表层,只是在一些特殊的节日象征性的介绍环境保护,如植树节等,没能将其落到实处[2]。所以,学生的环保意识构建自然难以实现,使得学生在面对一些污染环境行为和自身的不良行为时,缺乏准确的判断力。

2.2环境保护教育形式单一

很多学校在环境保护教育的时候,更多的采用学科渗透的方式,具体就是说在各个学科教学中,涉及到相关的内容便简单的提几句,导致学生难以认识到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性。就高中阶段而言,和环境保护教育联系紧密的学科主要有地理和生物等,而在最近的生物新课标教材中,也增设了很多相关的内容。不过在具体教育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方式十分的单一,基本都是全盘灌输,这样显得十分的陈旧,很难有效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的效果自然也很不理想。

2.3学生环境保护意识不坚定

高中生的心理发展逐渐趋于成熟,面对一些问题都能产生自己的想法。在教学实践中能够发现,很多学生都能主动观察周边的环境,表达自己的看法[3]。不过面对一些既成的观念和思想,便很难转变,主要原因还是受到周边人们的价值观取向影响。如部分父母秉承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一思想,进而使得学生在外出游玩的时候,看见他人乱扔垃圾等现象装作看不见,环保意识不是很坚定。

3新媒体给改进高中生物课环保教育带来的契机

3.1运用新媒体资源深化学生认知

虽然环境保护相关知识与高中生物课程内容多有关联,但毕竟生物学科具有极强的专业性,需要有充足的课堂时间,才能以讲解和组织学生自主探究的形式完成相关内容教学。因此,教师能分配给环境保护教育的时间非常有限,渗透到教学过程中的环境保护相关知识、理念也就比较浅显,无法让学生较为深入的思考环境问题并形成坚定的环保意识。而假设将新媒体相关技术运用到教案设计中,就能在不额外占用生物课专业知识教学时间的前提下,以更高效、直观的形式向学生展示环境问题,并且将环境保护知识渗透到课程内容中。

3.2基于信息技术丰富环保教育形式

在互联网和移动通信设备普及的基础上,新媒体成为了包括高中生在内大多数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为生物教师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开拓了思路,也提供了创新教育形式的资源和技术,有助于改变环境保护教育形式单一的现状。例如:教师可以把各种典型的环境保护案例制做成课件,供学生在课后观看,了解目前水污染、空气质量恶化等环境问题产生、发展及治理情况。这种以多媒体形式在线进行的环境保护教育,既不占用课堂时间,还符合学生的信息获取习惯,有助于达到培养环保意识的目的。

4基于新媒体环境的环境保护教育渗透策略

4.1新媒体视域下的生物课堂环境保护教育

新课改理念要求高中阶段的教育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加强注重学生生物学科素养的培养,使得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并在遇见环境保护问题的时候,能够积极付诸实践,而且这也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需求。新课改后,高中生物教材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更加的看重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也应该清楚认识到这一点,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优势,积极进行教学创新,使教学与新课改要求更加的契合。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一章节知识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握好时机合理开展环保意识教育。首先就是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然后再着手开展教学[4]。

4.2通过研究性学习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新课改中倡导,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应用,基于此合理组织开展课题研究。具体就是先将学生合理分成几个小组,然后围绕着课题展开研究性学习。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很好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并在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中实现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增长,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由于需要首先保证学生的成绩,为避免耗费学生额外的精力,生物教师难以给学生布置和环保密切相关的课题。但在新媒体时代信息技术、互联网的支持下,围绕课题进行的探究性学习可以在线上完成。无论是资料搜集,还是信息调查,学生只需利用电脑等设备就可以足不出户的完成。实践中,教师可以针对特定环保教育目标确定研究课题,之后制定合适的计划,帮助学生小组合理分工,并指导其利用网络资源和新媒体工具进行调查研究,最终获得良好的结论。例如: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教师可以以教材中的“调查癌症发病率”这一知识点为课题。通过对研究性学习的调查,统一癌症发病率。与此同时,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渠道检索和汇总相关资料,分析一下我国癌症发病率逐年升高的原因。通过这种实践调研的方式,学生便能认识到这和环境污染存在很大的关系,激起他们的危机感,并在今后能够自觉维护环境,这样达成的效果远比教师口头讲解要好得多。分析探究完成之后,各组安排一位代表以调查报告、演讲稿等形式进行分享,又或者是组织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方式呈现,这样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理解,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清楚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4.3关注学生行为,强化学生环保意识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环保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想让学生将所接受的环保意识转化为自身的行为实践,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环保理念,争做环保小卫士。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在进行环境保护意识渗透时,除了必要的理论教学外,还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环保行为,并时刻对他们进行提醒,促使他们可以将环保理念转变为行为实践,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能力。例如,在对“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这一部分的内容进行授课时,教师就可以提出“世界粮食危机”的话题,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这一话题进行探讨,并发表自己的见解。由于粮食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而在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时,学生会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并且随着探讨的深入,也可以让学生意识到世界粮食的紧缺性,知道浪费粮食的行为是错误的[5]。

4.4借助多媒体技术,增强渗透效果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极大的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在这样的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师也可以合理利用信息技术,采取多样化的形式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渗透,提升环保教育的效果。比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组织学生观看纪录片、电影等方式,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强化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例如,在生物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柴静的《穹顶之下》纪录片,从视觉、听觉等多感官对学生形成刺激,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人类发展对于地球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和破坏,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当人类在破坏大自然时,大自然也会予以“反击”,人类在自然灾害中是非常渺小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进而有效提升环保教育的效果。

5结语

安全环保教育范文5

【关键词】职业院校;化学教学;环境保护;策略探讨

引言

化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根据党的“十二五”规划要求,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要致力于建设一个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社会,以促进社会经济的顺利转型升级。近几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恶化,环保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因此,作为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的化学课程,职业院校的化学教师有必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自觉加强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不断提高学生们的环保意识水平,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环保意识水平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肩负着提高学生知识文化水平和培养其意识形态的重任。因此,职业院校的化学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活动时除了要传授给学生们课本上的知识内容,还需不断提高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在课堂上的科学示范,引导学生们掌握有关环境保护的基本技能,培养他们形成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在当前形势背景下,一方面,教师在平时的空余时间要主动了解相关领域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努力提高个人职业素养;另一方面,化学教师还应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研讨会议,分享各自的教学经验,以共同探索出更为科学、高效的化学教学策略,在平时的教学中充分渗透环境保护教育,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环保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将教材内容与环保教育相结合

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其课本教材中很多内容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内容,化学教师要能够从这些教材中挖掘出与环境保护教育相关的内容,分为一个个主题,有计划性地向学生们讲解环境污染的危害性,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且从原理上了解污染产生的根本原因和有效的解决方法。例如,在讲解“金属单质与化合物”这一章的内容时,化学教师可以适当地介绍目前我国水体污染的问题,让学生们明白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工业废水,许多工厂为了节约生产成本,没有按照国家规定的流程治理废水并进行分类排放,而是全部偷偷排放进河流当中,这些废水中所包含的重金属离子进入空气、土壤后会引发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对周围动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居民们的生活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又或者,在学习“高分子复合材料”时,教师可以结合前几年国家出台的“限塑令”政策,利用课本上的知识向学生们解释为什么要限制塑料的使用,既加深了他们的学习印象,也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除此之外,职业院校还可以组织一些校外实践活动,例如让学生们调查了解当地工厂污水处理、排放的情况,探讨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做到节约用水,分享一些关于节水、节电的小窍门,通过这种潜移默化地渗透教育,逐渐引导学生们树立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意识。

三、规范实验操作,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实验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些废气、废弃金属料等,化学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要尤为注重实践操作问题,在正式上课前先向学生们明确介绍实验的具体步骤、重难点内容以及在实验收尾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从而有效规范学生们的实验操作。一方面,职业院校要完善化学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于一些涉及到昂贵试剂、剧毒药品、危险系数较高的化学实验,要鼓励教师们尽量使用多媒体软件来进行模拟仿真实验,既较少了实验中废气物的排放,也保障了学生们的人身安全。此外,关于实验所产生的废弃物,教师一定要强调,学生们应当按照指示放在规定的地方,以便后勤工作人员进行技术性的处理和循环利用,而不是随意丢弃,给实验甚至整个学校周围的环境带来不可预估的影响。通过化学实验教学,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能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并且不断地强化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化学教学中开展环境保护教育是顺应时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每个化学教师的职责所在。职业院校在开展化学教学活动时,应充分挖掘教材中关于环境保护教育的内容,积极组织各种化学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们运用所学化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环境问题,既锻炼了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也为环境保护工作作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月.职业院校化学教学和环保教育的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4)

安全环保教育范文6

关键词:高中化学;环保意识;强化;教材;实验;课外活动

随着工业化进程逐渐加快,环境问题逐渐凸显。当前,人们越来越重视水土流失、大气污染、酸雨、土地沙漠化等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们的健康生活有着直接的威胁。为此,教育者应将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作为重点教学内容。高中生毕业后要么继续深造,要么进入社会,都需要具备较强的环保意识。同时,化学学科与环境污染问题联系密切,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时也能了解环境污染的特性、污染物成分等,这决定了化学学科在强化学生环保意识中的重要地位。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利用学科优势,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强化学生环保意识的必要性分析

从高中化学教学的情况来分析,教师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很多高中生毕业后会选择就业,走向社会,学校进行环境教育能让其认识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在日后的工作中表现出良好的环境保护素养。第二,近年来环境问题逐渐突出,企业也意识到环保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在招聘时会将应聘者的环保素质纳入用人标准,要求应聘者具有良好的环保意识,掌握基本的环保知识,能够运用与环保有关的知识正确处理工作范围内的环境问题。实践证明,具有较高环保素养的企业工作人员能够通过节能、回收废旧物、防止污染等行为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或减少企业成本。聘用这样的员工,从企业及社会的角度来看,都属于一种潜在的投资。由此可见,高中化学教学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宽学生就业的渠道,而且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1)以教材为基础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在教学中通常以教材为基础向学生讲解与环保有关的知识,而学生则在课堂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及消化所学环保知识。从环保的角度分析,高中化学教材中涉及的很多物质的反应、工艺等都值得深入分析,这为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创新精神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为基础,逐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师要系统地向学生介绍对人们生存存在危害的几种环境问题,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生存环境。比如,教学“硫与硫的化合物”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二氧化硫、硫酸等知识分析酸雨污染、大气污染及水污染等内容,让学生试着分析并了解“伦敦烟雾事件”发生的原因,由此引发学生高度重视环境污染问题,让学生做一个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青年。教师还要告诉学生在生活中购物时,应购买有环保标志的家用电器、生活物品等。这样,学生就能逐渐认识到环境污染的重要性,认识到改造环境的可能性,进而产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又如,教学“电解及其应用”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废旧电池乱扔的现象向学生解释:废电池含有一些重金属的污染物,如汞、铅等,虽然一粒纽扣电池很小,但是却可以污染600立方米左右的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需要的总饮水量。假若有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土地里,那么就会有一平方米的土壤失去利用价值……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就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环保教育,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2)在实验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落实环保教育。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也是化学教学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可以在实验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落实环保教育。教师在实验课堂上落实环保教育,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与环境有关的化学问题,能够让环保教育更加直观,促使学生掌握更多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基本技能,使学生规范自身的言行,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首先,做一些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时,教师要着重强调实验的安全性。比如,制取一些有毒液体或气体时需要注意改进实验装置,避免实验中出现有毒液体、气体泄漏的情况。同时,对于实验中产生的有毒尾气,要进行转化,切不可随意排放,如制取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这些有毒气体时需要运用碱溶液进行处理。其次,在确定药品用量时教师要遵循实验的基本原理逐渐树立学生的定量意识。比如,“磷在氯气中燃烧”这个实验需要掌握好磷的用量,既要避免因为用量过少出现现象不明显的问题,也不可用量过度,以免对环境产生污染。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实验中掌握好实验药品的用量,强化环保意识。最后,教师要向学生介绍比较常用的化学试剂的性质、使用知识等,让学生在实验中主动预防环境污染。比如,硝酸的贮存需要用棕色瓶子,且放置于暗处,以避免在光的作用下分解及挥发,造成污染环境。(3)在课外活动中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师要从多角度着手让学生了解化学在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的影响与作用,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在课外活动中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比如,教师可以让农村家庭的学生去了解农田的农药使用情况,了解农药残留实际上会对土地造成一定的伤害,提示学生重视环保,并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化学知识,将来解决此类环保问题。同时,对于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环保问题,教师可以以专题讲座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如何节约用水、用电等,让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环保习惯和环保素养。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调查学校所在地附近的工厂是否存在乱排废气、废水、废渣问题,寻找污染源,分析与测定污染源等。这样一来,学生就会认识到环境污染给人们生活所带来的严重影响,从而强化环保意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化学学科对强化学生环保意识具有天然的优势,教师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逐渐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中认识到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活、生产产生的不良影响,以此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帮助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鼓励学生创建绿色家园。教师可以从以教材为基础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在实验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落实环保教育、在课外活动中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三方面入手,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参考文献:

[1]王奎庆.论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强化[J].现代职业教育,2017(08).

[2]李萌.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培养策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3]韩会莲.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研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18).

安全环保教育范文7

关键词:课程思政;实验室安全教育;教学探索

近年来,高校实验室事故频繁,据统计,实验室安全事故大部分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从历次实验室安全事故原因分析可知,无论是实验室管理者还是实验人员都未认真履行实验室安全条例,实验室安全意识淡薄,安全制度执行不到位,明知存在安全隐患,但却过分相信自然环境及个人能力,一旦环境情况发生突变或个人操作失误,则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2019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高校教学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通知》,对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提出了要求。高校实验室是科研教学的主要基地,是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也是安全事故的易发场所,更是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最佳课堂。因此,要求对于化学、生物、辐射等高风险的相关院系和专业开设有学分的安全教育必修课或将安全教育课程纳入必修环节,鼓励其他专业开设安全选修课。高校肩负着立德树人、育才育人的时代重任,要求高校教书与育人两者并重,将生命教育、环保教育、安全教育、科学精神与学术道德、社会责任感以及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等思政元素融入实验室安全教育当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课程思政是一种新型高校专业课教育教学理念,其将爱国主义情怀、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等融入专业课教学之中[1]。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压力随着实验室建设规模扩大及国际化水平的提高逐渐增大,因此将实验室安全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对于构建合理有效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思政体系、增强实验室安全管理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2]。

1思政课程融入安全教育的关键问题

对于不同的教学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的切入点也不相同。课程思政属于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需要以教学课程作为基本载体,结合课程特色,构建不同的课程思政教育融合点,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能够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还可以感悟到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因此,如何在实验室安全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3-5]。

1.1如何将安全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

实验室安全课程包括常见事故发生因素、水电与消防安全、设备使用安全、试剂使用存储安全、废弃物处理、个人防护等内容,所有内容都围绕着生命教育这个核心开展。如何在课程中有机融入更多的思政元素,使学生不仅能够学到突发事故应急处理措施,还能更深刻地提升社会责任意识。

1.2如何挖掘思政元素

在课程讲授过程中,以“安全教育”作为思政教育的核心,从各方面内容寻找切入点,利用案例形式或者实验步骤形式进行讲解,有机融入3个方面的思政教育:(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助力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价值观念。以宣传教育片的形式,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安全事故案例讨论分析,学习高校在面对实验室安全事故时的应对措施,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和国家自信心,提高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2)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助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3)融入伦理道德与法治思想教育。在安全管理方面,要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约束,结合法律强制管理,只有将法律与道德教育相结合,才能够有效解决实验室安全问题,为社会安全稳定发展做出贡献[6-8]。

1.3如何达成“三全育人”的育人目标

“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教育过程中,应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厘清课程思政概念,把握课程思政本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形成协同效应。在“三全育人”教育过程中其难点在于如何将立足安全教育作为保障实验室安全建设的基础,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和三观教育。通过教育形成引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9-10]。

2课程思政融合安全教育的教学方式

在理论课程教学环节,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根据实验室安全课程内容及特点,归纳、深挖六大模块,包括模块1:常见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因素;模块2:实验室水电安全与消防安全;模块3:仪器设备使用安全;模块4:试剂存储与使用安全;模块5:废弃物处置安全;模块6:实验室个人防护。在每个章节中发掘出安全与思政元素的融合点,运用网络教学、音频及视频等资源,线上线下相结合,打造图、文、声并茂的新型课堂。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融入其中,极具创新性、挑战性和可复制性,可以更好地将课程思政融入实验室安全教学之中,具体见表1。

3教学环节融入思政知识案例

3.1理论课程教学环节

(1)激发科学精神,树立安全意识。在试剂存储与使用安全章节,通过详细讲解常规实验操作步骤,在实验过程讲解中融入试剂安全使用知识,使学生了解实验过程中需要用到哪些有毒试剂,哪些步骤会危害个人安全,为什么要严谨操作,试剂使用量偏差会带来哪些严重的后果,使学生能够在实验操作中树立安全操作意识。(2)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保意识。在废弃物处置安全章节,介绍常用固体和液体试剂都有哪些种类,对于液体试剂,以及易燃、易爆、有毒试剂如何处理,固体试剂产生废物分类方法等。培养学生绿色化学的理念,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3)学习高端仪器操作注意事项,激发科技自信。在仪器设备使用安全章节,对不同种类实验所需仪器进行逐一讲解,通过介绍仪器安全操作事项,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2实践教学环节

(1)开展安全文化月及实验室安全讲座活动。在课堂教学环节结束后,定期开展实验室安全文化月活动,在宣传板内容中融合思政元素,开展实验室学生安全讲座,让学生学习灭火器使用方法与规章制度,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与生命教育。另外,定期开展实验室安全讲座培训,督促学生遵守实验室制度。(2)对有科研需求的学生开展准入培训。如果学生有进入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的需求,需要在学生进入实验室之前对他们进行安全准入培训。在进行细胞培养操作时,教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培养箱才能有效避免样本污染,在使用过程中应该遵守哪些规则,细胞间密闭环境中大量使用酒精消毒有可能遇到哪些危险,为何在细胞培养实验室要禁止使用酒精灯,不正当操作会遇到哪些危险等;在气瓶操作使用时,如何安全开关气瓶阀门,如何辨别气体管路正常与否,气瓶不当使用可能会遇到哪些危险;在高压灭菌过程中,了解高压锅蒸汽循环冷却系统,定11.86%期清理维护等。在培训结束后,进行实验室安全考核,合格后方能进行实验。通过培训,使学生能够做到安全操作,做到敬畏生命,遵守规则。(3)定期开展科研方法讲授,传承科学精神。面对全校师生,定期开展科研方法讲授工作,在培训中融入思政元素,通过对实验设计、材料处理、仪器操作、数据分析以及结果验证的讲解示范与规范要求,督促大家养成严谨求实、潜心钻研的治学态度,诚信科研、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例如在实验操作中讲述屠呦呦带领科学家孜孜不倦追求真理的故事,让学生学习甘于寂寞、无私奉献的科学精神。

4课程思政问卷调查

为了解学生对课程思政以及实验室安全与课程思政教学结合的接受情况,对2021年度完成此课程的118名本科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总共收到了118份有效问卷,其中男生占比36.44%,女生占比63.56%,发现了一些问题及改进方式,现总结如下。

4.1多数学生对实验室安全中涉及的思政话题比较认同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共有42.37%的学生对课堂中涉及思政话题很感兴趣,33.05%的学生对此类话题比较关心。体现出大多数学生较认同实验室安全课程中涉及的思政内容(见图1)。

4.2专业知识与思政话题有机结合,以短视频、动画、课件等呈现可达到理想的思政教育目的

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多关注专业相关内容(59.32%),因此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应以专业知识为主,辅以时政论题、国家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内容,以开阔视野。相对于专业思政相结合或者引入典型案例拓展知识点,在课堂讲授形式上学生更喜欢短视频、动画、课件等学习方式(55.08%)。因此将专业内容用视频等方式讲授,可能会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见图2~3)。

4.3学生更希望在专业课中融入多元素的思政教育内容

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学生更喜欢在课堂中融入多元素的思政教育内容,而不是某一个点,某一方面单调的思政教育(见图4)。这种融合方式可以有效地将思政专题不同部分融入课程不同章节当中,实现思政课题的完整性。同时,能将思政教育有效贯穿课程整体当中[11]。

4.4实验室安全课程与思政相结合授课效果较为理想

通过课程讲授,学生能全面、整体地在实验室安全课程中接触生命教育、环保教育、安全教育、规则教育、科学精神与学术道德以及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等思政教育(见图5),授课效果能够达到预期目的。

4.5学生在实验室安全课程讲述过程中道德素质得到了提升

学生在课程结束后,整体自我思政觉悟得到提升,表现为对实验室安全课程与思政元素相融合的认可以及学生自我道德品质的提升(见图6~7)。

5结语

安全环保教育范文8

一、化学实验教学产生污染的主要原因分析

(1)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自不同地区,很多学生欠缺化学实验与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此外,部分学生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随意碰触化学物品,导致了资源的浪费与环境污染。

(2)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部分学生没有按照规范称取药品,没有预先估计药品的使用量,发现药品多余后也没有按照规定流程进行处理而是随意丢弃。这样不但浪费了药品资源,还造成了污染,甚至还导致了安全隐患的产生。

(3)部分学生做事不细致,常常人为地损坏玻璃器皿,事后又没有进行及时清理,导致了污染的发生。此外,部分学生在完成化学实验后把废弃物随意丢放或倒入下水道,造成了对下水管的腐蚀和河流的污染。

二、化学实验教学中环保教育的有效实施

1.环境保护从教师做起

在提升学生个人环保意识的过程中,教师的环保知识、环保技能与环保意识起着关键的作用。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传授给学生化学知识,使其掌握基本技能,养成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还要培养学生的优良素质与个人能力,使学生具备勇于进取的创新精神与环保意识。再者,教师要在教学工作中自觉进行环保教育的研究,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结合教材与实际生活,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提升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2.定期开展化学专题讲座,不断渗透环保教育

在“植树节”及“戒烟日”等环保日到来时,进行环保教育专题的讲座,如“吸烟,危害的不仅仅是你的身体”“还地球一片洁净”“蓝天,我爱你”等等。此外,还可以通过黑板报、橱窗展览等形式开展环保宣传教育。

3.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强化环保教育

化学实验可以使学生自身的知识面得到拓宽,通过一些具体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同植物之间的一些基本知识,深刻感受环境污染对于生物所造成的危害,从而增强环保意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当前白色污染是全世界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对环境有着极大的危害。因此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量并学会正确使用塑料袋势在必行。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能够区分不同塑料袋的不同用途,真正明白环境保护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开展环保教育是发展的要求,是化学教师肩负的重大责任。在化学实验中融入环保教育,是一项历史性课题,是化学工作者终身的追求。通过职业院校化学实验教学,学生能够基本掌握保护环境的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环境保护中来,从身边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李秀花 单位:建德市工业技术学校

第二篇

1、高职高专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实验内容设置不合理

实验内容的选择,关系到学生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传统的基础化学实验设置存在以下两个不足:一是实验内容过于单一,验证性实验比例较大,操作过于简单,综合实验太少,无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实验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生活联系较少,学生无法把所学知识和所学专业和生活联系起来,这会使学生对基础化学实验缺乏兴趣与热情,从而导致化学实验教学的学习效率大打折扣。

1.2实验教学仪器设备严重不足

基础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受到实验教学仪器设备不足的制约。该制约因素的出现有两个原因:一是系部经费紧张,资金投入不够;二是近年来各个高校的扩招造成学生人数过多,相应的配套设施没有及时跟上。受此制约,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操作时,不得不进行分组实验,每组至少2~3人,甚至6~7人为一组,这势必会导致学生无法独立完成实验的每个步骤,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实验技能的学习。

1.3实验教师素质需要提高

教师是实验教学的领航员,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实验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个教学过程。目前,很多高校的教师对于实验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学方法老旧,对学生实验能力的掌握关心不够,导致实验达不到应有的实验目的。

2、高职高专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措施

2.1改变教学理念,确立实验教学应有的地位

实验教学不应该附属于理论教学,它在整个基础化学教学过程中担当着联系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角色。目前国内各高职高专院校仍有不少对实验教学重视不够,认为实验教学可有可无,掌握理论知识即可。这种想法直接影响了整个基础化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要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确立实验教学应有的地位,增加实验教学课时,使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相辅相成。

2.2结合专业需求,精选实验教学内容

虽然近年来各高职高专院校已普遍加大了实验教学的重视,但仍然存在着学生化学功底薄弱和实验课时较少的问题。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化学基础和所学专业,精心选择实验教学内容。经过几年的实验教学探索,我们根据专业需求,重新构建了基础化学实验体系,编写了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十二五”规划教材《基础化学实验指导》,将原来的实验内容进行重新组合,重组后的实验内容较好地解决了实验内容与专业结合较少的不足之处。新编的实验教材分主要为三个部分:(1)基本实验操作技术:着重实验内容的基础性,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室知识和基础实验技能。(2)基础训练实验:这一部分的实验内容结合了基础化学理论,在选择实验内容上面,特别重视“量”的能力培养。(3)综合及设计实验:这一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了基础训练实验的基础上逐渐增加实验的综合性和难度,开设一些综合性、设计性、与生活结合比较紧密的有趣实验。如蛋壳中钙、镁含量的测定和酸奶中总酸度的测定等。此类实验大大激起了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和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

2.3添加实验仪器设备,满足实验教学需求

实验室中的教学仪器和设备的添加应以学生的人数、所做实验的内容来确定。不过不能只是一味地添置整套、完整的仪器设备,还应有计划地采购一些易损坏、易丢失的配件,这样既可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也可节约资金。只有实验室的仪器和设备满足实验需求了,才能顺利进行实验操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动手能力的机会。

2.4提高教师实验教学水平

教师实验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实验完成的质量。因此,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来提高教师的实验教学水平。首先,要在思想上重视实验教学,加强实验理论学习;其次,通过互联网、兄弟院系交往以及校内同事的集体备课等,多与同行进行坦诚交流,相互学习;再次,为了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应积极组织实验技能培训,学习新的理论和专家经验,同时,还可以提出自己在实验教学中所遇困难,寻求专家的帮助。

2.5改革实验评价方法,强调过程考核

在实验教学考核上进行改革,采用综合评定的方式来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根据学生在实验课多个环节的表现,包括预习报告、基本操作、报告撰写、书写能力、总结能力、问题讨论、实验结果的精密度、准确度、有效数字、运算技能、图表技术、综合设计实验、研究性实验、笔试等,全部按不同比例计入学生的实验成绩,评定成绩做到公正、客观,给学生较强的鼓励。为了客观、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验水平,我们加大了实验过程考核的比例,对学生在实验过程的具体表现加以记录,并将它纳入最终的评价中。

3、结语

实验教学是整个基础化学课程的灵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源泉,学生能够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改革是提高基础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作者:赵忠涛 单位: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第三篇

1.医学化学教师必须深入了解护理专业相关知识

医学院校带化学课程的教师基本都是毕业于综合性大学或师范大学的化学专业,就化学学科的基本理论而言,他们可谓驾轻就熟,游刃有余,但对于医学、化学之间的联系,真正可以做到信手拈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自如的教师毕竟不多,对于实验课的教学,做到与专业课的衔接也是有心无力,这就要求,医学化学教师要经常参加专业课听课、公开教学、集体备课、评课等相关教研活动,充分了解相关知识,将化学知识、实验的设计充分融入教学,挖掘医学与化学教学的切入点,这不仅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促进化学与医学紧密结合的途径。

2.注重实验的预习

根据我校学生状况,75%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基本没有自己动手做过实验,实验过程中漏洞百出,低级错误严重,对实验的步骤的把握没有理性的思考,配制溶液、滴定、仪器的使用方法等靠教师的演示远远不够,针对这个问题,实验必须要认真预习,进教室前要检查预习实验报告,不符合条件的要停止实验,插入后续实验组完成实验,教师在上课前,还要对检查及时反馈,并对细节问题加以提问和强调,预习报告的内容,要有实验器材的操作方法、药品的取用方式、操作的规范步骤和每一步实验的用品,要突出细节,决不能照搬教材内容。事实上,实验是否顺利、是否节约药品、是否成功,往往取决于细节问题,所以要多强调实验的注意事项,尽量多的挖掘注意事项,只有对注意事项挖掘的多,学生才能从宏观上把握实验的内容。

3.注重实验过程中个人操作的独立性和组员之间的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