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对儿童阅读发展的影响

图书馆对儿童阅读发展的影响

 

1优化儿童图书资源   优化儿童图书资源,是儿童图书馆建馆之本。它不单指图书馆要买好书、藏好书,使自身拥有图书资源的实力,更重要的是指它还有能力进一步优化儿童图书市场。   当今的图书市场是以市场经济为杠杆的市场,谁买书的份额大,谁就有能力支配图书市场的走向。据加拿大教授培利•诺德曼在《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一书中提供的调查数据显示,20世纪70年代,欧美有8.5成的图书是卖给学校或公立图书馆的。[1]117到了20世纪90年代,据《出版人周刊》一项调查报告显示,书店卖出的所有图书当中,约有4成是被妈妈们买走,老师只买了大约1.5成。[1]117公立图书馆买书大约占4.5成,学校和公立图书馆二者加起来占6成。无论是距今40年前的8成还是距今20年前的6成,学校和图书馆的购书量都过半,因此它们对于未来儿童图书市场的走向都会发生支配性影响。儿童图书馆要充分认识和利用自己对儿童图书出版业的巨大影响力,通过购好书的方式,优化儿童图书出版市场。强调这一点的原因是我们对现在中国儿童图书的出版状况不敢恭维。   据中国儿童图书出版公司总裁海飞介绍,目前全国有581家出版社,其中523家出版儿童文学作品。在2000—2010年的10年间,少儿图书出版占中国图书出版的份额越来越大,从1/9上升到4/6。2009年中国少儿图书的出版量抵得上半个欧洲的出版量,总印书6亿册,码洋80亿人民币。海飞认为,现在是童书领导着出版业。我国儿童图书生产数量空前,但质量鱼龙混杂。一小部分好作品印数可观,如曹文轩的《草房子》在1997—2009年间印刷了100次。而大众儿童文学创作,如杨红樱的作品出了2000万册,超过《草房子》的印数。在2009年上半年的畅销书排行榜中名列前7名的大众儿童文学作家大有人在。没有出版,就没有发行,大众儿童文学的畅销表明各出版社出大众儿童文学作品很有力度。从2009年523家出版社报的童书出版选题看,出版杨红樱作品的有72家,出版曹文轩作品的有9家,出版秦文君作品的有6家。相比之下,大众儿童文学的出版量远远超过优秀儿童文学的出版量,可见童书出版依然服从赚钱原则。由于大家争相出版赚钱的作品,好作品的风头就被压下来了,而那些初出茅庐,尚不大有名气的作家处境更惨。据浙江师范大学方卫平教授介绍,他在参加前几届全国少年儿童文学评奖时,看到很多参评作品印数都在1000—2000本之间,甚至有的只印了122本。这个数字低得惊人,没有一定的销量,再好的作品也产生不了大的反响。要使我国的儿童图书在世界版图上争得一席之地,靠的就是原创品牌。现在出版社为了挣钱,先把本土原创的作品挤垮了,扼杀在摇篮中,中国的原创品牌何时才能成气候,与西方的儿童文学创作一比高低呢?要扭转目前的不良出版状况,儿童图书馆应该利用自己是购书大户的优势,鼎力支持中外儿童文学经典和本土原创作品,不给所谓的畅销书推波助澜。常此以往,就能从根本上优化儿童图书市场。儿童图书市场内优化了,儿童图书馆的图书资源自然就优化了。   2培养有高尚情趣的儿童读者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公共图书馆宣言》(1994)中将图书馆馆员称为“读者和资源之间的桥梁。”图书馆员在读者和什么作品之间搭桥,对儿童读者的阅读品味将产生直接的影响。   现在儿童的阅读品味堪忧,我举两个例子来说明。一是今年3月份我们为了做科研课题曾去沈阳珠江五校搞小学课外阅读问卷调查。一些老师反映说,小学生对曹文轩的《草房子》看不懂,而杨红樱的作品他们看得懂,所以爱看。对这个问题应该如何看?俄罗斯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对我们颇有启示意义。所谓“最近发展区”,即儿童心理发展有一个上限和下限,在上限和下限之间形成一个弹性地带。如果对儿童的教育水平略高于儿童的现有接受能力,有利于儿童心意能力的发展。按照这个理论来衡量儿童对儿童文学作品的接受,倘若儿童阅读的作品正好符合儿童的接受水平,比如读杨红樱的作品儿童会感到没有障碍,儿童不会有长进;倘若读稍微超过他的现有接受能力的作品,如曹文轩的作品,“翘翘脚能够到”,反而会有大长进。由此可见,儿童避重就轻,喜欢看好懂的作品,是对自我心理发展缺乏知识的表现。对此,成人应该做的不是消极迎合,而是点拨、指正。儿童喜欢读杨红樱的作品的另一个原因,很可能只是因为这些书是大部分孩子可能接触到的,所以读着读着就学会喜欢上这些书。[1]118-119从2009年全国出版社的儿童图书选题看,杨红樱的作品出版量是曹文轩作品的8倍,儿童当然更容易接触到杨红樱的作品,而较少接触到曹文轩的作品,因此学会喜欢杨红樱,是不奇怪的。然而,倘若儿童图书出版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比例增大,儿童图书馆收藏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比例随之增大,就为儿童读者喜欢读这类作品提供了机会,“读着读着”他们也会“喜欢上这些书”,关键的问题在“桥梁”对儿童图书市场的引导。   儿童图书对儿童的灵魂有形塑作用。我们童年期所接触的文学应被视为塑造主体的关键。[2]4儿童读什么样的书,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因此哲人智者无不重视儿童阅读的质量。柏拉图说:“年轻人最先听到的故事,应该是美德的典范。”唯有让儿童从小读好书,培养高尚的阅读情趣,长大了他们才能成为美德的典范,才能成为马克思所说的按照“审美的尺度”塑造出来的人。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真正重视儿童阅读质量的人并不多。有些孩子因为缺乏“桥梁”的正确引导,错看了不良读物或音像制品,而导致犯罪的屡见不鲜。2005年据北京海淀区少年法庭庭长尚秀云介绍,1998年在“两会”上最高法院公布的孩子犯罪人数是33613人,到了2005年公布的孩子犯罪人数是70086人。据她对100名在押少年犯的调查表明,看黄色录像是导致儿童犯罪的重要原因。比如有一名少年犯因为看了香港的一个影片《蛊惑仔》,对主人公高超的偷窃技术好奇,就去试一试,结果犯罪。从1998年至今,少年犯罪率有上升趋势。2011年4月2日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节目播出了一则消息,国家关闭了62家黄色网站。这是铲除青少年犯罪根源“堵”的举措。非常必要但还不够,更有效的方法是“疏导”。通过儿童图书馆的桥梁向儿童读者推荐好书,就是正面“疏导”,值得大力提倡。从阅读理论角度看,儿童高尚的阅读情趣是可以建构的。培利•诺德曼说:“孩子喜欢某种类型的书,但却并不一定表示孩子只会欣赏那些书。”[1]118-119只要儿童图书馆向儿童推荐好书,他们高尚的阅读情趣就会随着阅读而逐渐培养出来。现在大多数书店和儿童图书馆都有推介好书的工作环节,但缺乏力度,再加上大部分儿童缺乏读好书的意识,因此,他们买书、借书大都处于放任自流状态。可见加强儿童图书馆的桥梁作用意义重大。要给儿童推荐好书,有两份阅读书目值得参考。一是全国儿童文学阅读推广人王林编的阅读书目,对于这样一部儿童文学阅读书目,王林一改再改,共修改了8次,终审稿已于2011年4月23日“世界阅读日”由“腾讯”网。二是美国安妮塔•西尔维著的《给孩子100本最棒的书》(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10年5月出版)。有了可参考的书目,再加上图书馆员自己的阅读体验,相信一定能为孩子推荐出最好的图书。#p#分页标题#e#   3打造更多“举灯人”,营造全社会的阅读氛围   传媒时代是一个不利于儿童对纸质文本进行阅读的时代,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现在一个中学生每天上网或看电视的时间大约在2—3个小时,相比之下,儿童阅读图书的时间少之又少。要把他们从电视、网络前拉过来读书,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营造有利于儿童读书的社会氛围,这个工作同样落在儿童图书馆的身上。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认为,儿童的内心世界是黑暗的。美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斯蒂文森则称儿童文学作家为“点灯人”,他们的作品就是驱散儿童内心黑暗的灯火。而儿童图书馆要营造社会阅读氛围,就得让社会上的许多人都认识到儿童文学是盏灯,从而心甘情愿做儿童灵魂的“举灯人”。首先要培养孩子的家长当“举灯人”,这是营造家庭阅读小环境的关键。中国有3.8亿个儿童,至少有3亿个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倘若家庭阅读小环境营造好了,社会阅读的大环境就会发生根本改变。   95岁的钱学森曾提出:我们的学校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所谓杰出人才必须是时代最需要的人才。未来最需要的人才是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才。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我国教育的调查结论似乎证实了这一点:我国培养的学生计算能力第一,想象力倒数第一,创造能力第五。而我们的学生最缺的就是这两种能力。这种教育结果促使我们必须对以往的只注意儿童知识与技能教育的模式做出反思,而将注意力转移到对儿童进行想象力和创造力上来。在儿童想象力和性格形成的关键期,让儿童阅读儿童文学作品,与作品中伟大的灵魂对话,它有助于儿童高尚人格的形成。儿童在阅读中领略作品想象力的妙处,有利于儿童想象力的培养和开发,而想象力正是创造力之母。因此中国新教育实践发展促进会会长朱永新先生劝告当今的家长:“我们关注的不是孩子今天学到的知识有多少,而是明天他能够走多远。”从这个意义上说,家长积极营造儿童阅读的家庭环境,他举起的不仅是儿童文学之灯,更是孩子美好的未来。   倘若家长甘当“举灯人”,儿童图书馆还要经常和他们保持联系,让他们有机会不断了解优秀图书出版的新信息。目前许多儿童家长是新书盲。据2004年浙江师范大学周晓波教授对浙江省10地、市近20所小学的3000名学生做过一项阅读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们现在喜欢阅读的书很陈旧,喜欢读安徒生作品的占66.69%,喜欢读克罗迪的《木偶奇遇记》的占60.41%,喜欢读《水浒传》的占67.72%,喜欢读《西游记》的占71.87%,喜欢读《一千零一夜》的占54.78%。20世纪以后的儿童文学经典几乎没有进入儿童的阅读视野。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作为买书人的妈妈们对于新经典缺乏了解,使得21世纪的儿童在文学阅读上大大落伍,要改变现状,办法之一是儿童图书馆面向儿童家长定期举办新书报告会,新信息会带给家长与儿童新的阅读视野、新的知识结构。通过在书店和儿童图书馆张贴海报,也是简便易行的好形式。   开展“读书妈妈”进校园的活动,是营造社会读书氛围的又一重要举措。“故事妈妈”通常由学生家长自愿担任,她们通常利用小学早自习时间走进课堂,和同学们一起阅读儿童文学作品。不拿任何报酬,目的是培养儿童的阅读习惯,增强学生的文学修养。儿童图书馆可以担负起“故事妈妈”的培训工作,以促进这一活动的展开。   4设立或参评儿童文学奖   举办儿童文学评奖活动是推动儿童文学创作与阅读的有力措施。中国作家协会设立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是儿童文学领域的最高奖,从建国初期开始,中间停了一段时间,新时期以后又接续下来,到2010年已经举办了8届。从评委会的组成情况看,以2010年第8届评委会的组成为例:初评委共17人,其中高校教授6人、儿童期刊的编辑6人、中央宣传部等中央机关的3人。暂时还没有儿童图书馆的人当评委。   西方的情况和我国有所不同。据齐童巍的《论国内外儿童文学评奖与图书馆系统的关系》[3]介绍,英国权威儿童文学奖卡内基奖(1936年始)和凯特•格林纳威奖(1955年始)的提名与评选,都有图书馆员参与。其中凯特•格林纳威奖由图书馆协会和科学信息协会会员提名,出12名评委,评定后共同颁发。美国的儿童文学奖主要有两项:纽伯瑞奖(1921年始)和凯迪克奖(1937年始),由美国图书馆协会的分支机构美国儿童图书馆服务联合会颁发。评委有来自大学的1人、来自中小学校的4人、来自媒体的2人、来自图书馆的7人。这份名单中儿童图书馆员的权重占50%。建议中国儿童文学评奖今后增加儿童图书馆馆员评委,或者儿童图书馆独立开设新的儿童文学奖项,通过评奖带动儿童阅读推广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