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课程建设体会

计算机课程建设体会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信息系面向全院各系、各专业开出的公共基础课,是院、系的重点课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思想的不断更新,计算机基础教育类的课程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为此,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信息系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公共基础课程上加大力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在四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为创建“优秀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课程建设的特色   本课程的改革抓住了先进性、应用性、复合性、实践性、创新性以及思想性等主要特色,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双语教学:在本课程对中外合作班的教学中,教师运用汉语、英语两种语言交叉使用,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的,不仅介绍专业术语,而且运用大量的英语视听材料及英语教材,为学生创造一个计算机英语环境。   2.教材改革:为了充分体现先进性的特色,跟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步伐,我们不断进行教材的更新。其中从1998年开始,中文教材先后使用了(新编计算机应用基础》(苏州大学出版社)、《计算机应用基础导论》(科学出版社)和目前使用的《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2《XX)版)》(高等教育出版社)三本。此外,我们还引进了国外大学(UniversityofNewEngland)的计算机基础教材《DiseovedngComputers2001)(CourseTechnology)作为对中文教材的补充。这样我们不仅能够在教学中紧跟先进技术的发展步伐,而且也大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3.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100%的理论课程都采用多媒体教学。为此,学院配备了11个100-2(X)人的多媒体教室。同时,本课程制作了容量超过1GB视听材料的中英文结合的多媒体课件。(该课件在院课件评比中获一等奖,并在省课件评比中获好课件奖。)   4.增强实验教学:在教学安排中,我们大大增加了实验教学的课时数。该课程总学时达90学时,这在同类高校中是名列前茅的。然而,更值得一提的是实验课时达到50学时,占总课时量的50%以上。这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5.案例教学:在Office套件软件应用的教学中,我们为了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地引进了国外的案例教学模式,即在每一个教学阶段结束时,提供一个案例让学生完成一系列实际问题。   6.网络化教学:为了更进一步跟上技术的发展,同时为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机会,我们还利用了Intemet上的丰富、及时的资源。在每一个单元的结尾,我们都会提供一系列和本单元内容相关的网站网址,并提供上机时间让学生在Intemet上查询相关内容。   7.建立考试题库:为了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察,保证教学质量,我们建立并维护了一个全面的考试题库。   8.信息素养教学:在教授知识,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我们还注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主要体现在建立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信息道德。特别是在信息道德方面,我们重点对玩temet上的行为方式,对信息鉴别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教育。   目前,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课程建设已经在实践中初见成效。   二、课程建设的措施   师资队伍建设是构建优秀课程的主要条件。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均十分强的应用课程,因此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我们十分重视双师型教师和青年教师队伍的引进与培养工作。   信息系拥有一支事业心强、爱岗敬业、作风务实、经验丰富、充满活力的老、中、青相结合的稳定的专职教师队伍。目前从事该门课程教学与管理的教师共10人,全部是专职教师,其中高工2人,高级讲师1人,讲师2人,助教5人。基本上形成了以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为主导、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力量比较均衡的教师群体。良好的师资队伍保持着务实的教学作风。每年暑期新教师报到,首先进行三个星期以上的岗前培训,由老教师把关,严格要求,认真备课,要求制订出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日历,并做出详细的多媒体课件教案;每年署期派有关教师参加省级教研活动和培训班;对已工作几年的教师,加紧培养,肯定进步,给予鼓励,并在院内进行低职高聘,使其早日成材,这些教师都已成为我们教学中的骨干。   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方面,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   1.全部课程的教学都在先进的多媒体教室内进行。上机时,先用教学软件把教师机的演示内容传到每台学生机上,然后让学生自行练习,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课堂教学以案例教学为主,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方法。向学生强调“理解和不断实践”是学好计算机课程的重要方法。在课时安排上增加课时内上机时间和课外自由上机时间。   3.每个班级都设有信息员,及时反馈教学中的问题,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及时解决问题。   4.教研组经常进行教研活动,互相听课,交流教学工作经验,改进教学工作。   5.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远程教学的资源,鼓励学生在网上进行自学。不仅学到新的知识,而且掌握了通过自学扩展知识的方法。   在经费的保障方面:院领导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四年来已建机房13个、多媒体教室11个,购置了微机742台,平均每2.8个学生就拥有1台微机。对于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方面的事情,院、系领导都热情支持,例如:组织全院多媒体课件制作竞赛活动;每年暑期派有关教师参加省级教研活动和培训班;在新的教材、教学软件光盘和参考书的申购和有关器材的采购方面都给予了支持。#p#分页标题#e#   具有完整、规范的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教师授课教案以及选定教材、监控、检查课程教学质量等一系列管理制度,这是确保课程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对这一方面工作,“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建设中是十分重视的。这些教学管理制度,不仅是实施课程教学的依据,而且也是院、系(处)各级领导检查、评估教学工作的尺度。   每学年我们都进行一次修改教学计划的讨论,并确定选用新的教材,结合省“新编一级计算机应用基础”等级考试的要求,修订教学大纲,提出课程改革和建设的意见。   平时,教务处组织每个班级的信息员反馈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答复;期中和期末考试后进行教学检查,提出改进建议;教师则认真总结,吸取教训,改进工作。   此外,院、系领导经常深人课堂听课,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以及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   三、课程建设的效果   四年来,在建设与改革“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由于注重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武装教师头脑,建设师资队伍,教学中强调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狠抓实践教学环节与教学内容、方法改革,并严格地用制度规范教师与学生的行为,这就保证了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教学效果。这些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四年来的教学实践,有效地培养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打下了坚实的计算机文化和应用基础,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或是今后走上社会乃致一生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有的毕业生深情地对这门课的教师说:是您领我们走进了计算机的大门,我们将永志不忘。“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受到了学生们的普遍欢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学生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至少学到了如下的知识和技能: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操作和使用微机的能力。特别是:能熟练地使用Windows,能熟练地输人汉字,能使用Wo记制作图文并茂的页面和表格,能使用Excel制作常用的电子数据表,会上网和收发电子邮件。这些技能对学生一辈子都会有用。   3.由于教学中大量使用与实际紧密结合的案例,并非常重视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很大的提高,独立使用微机系统的能力进人了一个新的台阶。   4.教学中注重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教育,着重在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三个方面,特别在信息道德方面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在网上、在公共场合要遵守国家的有关法令和法规的教育,不做危害公共利益的事情,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5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要获取信息和知识,不能只是采取老的方法和手段,不能满足于看书、看报和到图书馆查阅,应该充分利用Intemet网络,到网上去搜索和寻找信息,而且要获取最新的信息,网络和Intemat的学习为学生打开了一扇获取信息和知识的大门。   四年来,院、系一直把“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列为重点建设课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我院各专业均建立在rr平台上,培养学生成为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的人才。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该课程在双语教学、案例教学、网络化教学、素养教学等方面作出了许多突出成绩。   江南大学和华东船舶工业学院督导组来院检查教学质量时,称赞我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与国内同类型课程比较,有着明显的特色和创新之处。2002年7月本课程因课程建设成绩显著,经评议荣获院级优秀课程一等奖,经院教学委员会评选一致同意推荐参评省级优秀课程,经评定已荣获省级优秀课程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