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计算机应用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教学法论文
1采用项目教学法的背景
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不同于其它课程,它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如果单凭课堂讲解和演示操作来教学,学生很难达到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只有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实践操作,才能发现并解决问题,把知识理解掌握得更好。
2项目教学的具体实施
项目教学法具体教学流程如下:项目设计→讲解项目→项目实施→项目评价。笔者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WORD模块教学中,根据课程要求,结合学生的基础水平,选择和设计了制作电子小报实验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1项目设计
项目式教学设计是以项目设计为核心的,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基础水平,以及课程要求来设计项目。项目选择要注意目的性、趣味性、实用性、针对性,将教学内容与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与生产、生活实际密不可分的课程,所以,项目的设计和选择是格外重要的,教师在进行项目设计时,一定要与实际生活,各专业特点相结合。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够很好的调动并带动起学习情趣,让学生的心思更多的放在项目学习上。
2.2讲解项目
计算机应用下城建档案管理论文
一、城建档案管理应用计算机的必要性
在城市的信息管理中,城建档案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城建档案管理电子化发展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在城建档案管理中应用计算机能够提升管理水平,带来显著的管理成绩。计算机应用到城建档案管理中又非常大的优势,比如计算机的存储量大、检索迅速、可靠性好、方便查找资料以及成本低等,通过计算的这些优点可以有效的提高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并且使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不断的规范化、科学化。目前,我国的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大多还是人工管理,或者是半人工管理,这无法充分的发挥出城建档案信息的功能。因此,在城建档案管理中要应用计算机,提升城建档案现代化的管理水平,从而适应现代化的信息处理。
二、城建档案管理中应用计算机的功能
(一)自动化管理城建档案
计算机有着高效并且快速信息处理的能力,并且可以快速的输出、输入以及贮存信息,并且可以进行推理与判断,所以在信息处理时,应用计算机技术已为一种核心的手段。在城建档案管理中应用计算机能够使管理工作自动化,可是将城建档案进行分类、分析、提取以及加工处理,从而提升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促进档案信息的使用和开发。
(二)数字化管理城建档案
在城建档案管理时,纸质的档案信息在录入时非常麻烦,需要浪费大量人工以及纸张,并且修改和查阅都非常不方便,保管和维护工作非常繁琐。城建档案管理应用计算机,就可以使档案信息更容易录入、修改、保存和管理,并且档案信息可以通过网络迅速的传递,以便于档案信息的使用。因此,城建档案管理中应用计算机能够实现数字化管理,降低档案管理成本,提升档案的利用率,信息档案也不会发生磨损和丢失,在使用中可以迅速调取和传递,极大的提升了城建档案管理的效率。
计算机教学学生应用能力培养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对于现代人的作用越发的强大,成为了生活中的一部分,因此每个学校都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使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能力。本文主要论述职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现状以及培养对策,从而对职高的学生在就业上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学生应用能力;培养对策研究
一、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重要性体现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在适应全球化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在计算机方面的应用越发的普遍,计算机在各行各业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深深的影响着人们生活和工作以及学习的方方面面。因此,当代学生要想在走出校门迈向社会的时候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就必须在校期间积极的掌握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这是当今社会对每个工作者最基本的要求,即使不是计算机专业招聘人才,我们也会看到许多单位在招聘人才时要求必须计算机能力达到二级甚至更高。因此,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计算机能力,才能在迈向社会的时候尽快的调整自己的状态,进入角色,更好的为工作岗位贡献自己应有的能力。
二、职高学生目前计算机学习的现状研究
(一)理论与实际不能有效的结合。许多学校的计算机课程在设置上一般都是线理论,后实践。但是由于职高学生要学习的课程比较多,学生分配到计算机应用这门课程上的时间是有限的,当学生学习完理论后,就很少有时间进行实践的练习,而且有的学校因为资金等方面的问题,计算机的配备比较少,这种情况也影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还有的学生因为计算机应用的理论课在课程里面算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因此有的学生上课因为不感兴趣等原因不好好学习,往往会因为上节课的内容还没有掌握却又学习新的内容,很容易造成知识学习的迷茫。
(二)学生学习缺乏明确的目标。一般情况下,如果在中考中成绩不理想,不能升入普高的孩子会选择上职高,而且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些初中没有毕业的孩子也是允许上职高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可否认,这些孩子的学习能力以及本身所具备的知识储备是比较低的,再加上很多家长让孩子上职高为的就是可以找到一份相对来说比较轻松的工作,所以很少会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
分层案例教学在计算机强化训练的应用
摘要:本文尝试将分层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形成分层案例教学方法,并在计算机强化训练实践教学中进行应用,以期让学生都能较好的掌握计算机基础的基本实践操作技能,并将实践操作技能提高到更接近实际应用需求的水平。
关键词:分层案例教学;计算机强化训练;实践教学
计算机强化训练(计算机基础训练)是大多数高校大一新生在修完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计算机基础)公共必修课程之后的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公共基础实践教学课程,通过该课程不仅可以使学生能够获得计算机的实践操作技能,而且能够培养运用网络、OFFICE等信息技术进行各自专业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撰写排版科技论文的能力。强化所学到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知识,为之后的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学习及计算机应用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大学生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做好充分的准备。计算机强化训练课程的要求主要是掌握对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操作系统的使用,常用办公系列软件的操作和应用(例如WORD,EXCEL,POWERPOINT等),以及网络Internet的应用基础。随着我国在计算机领域的不断发展和个人电脑的普及,高校计算机基础相关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环节正在不断发生变化,目前部分高校在进行计算机基础方面的公共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依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做出了有针对性的分层次教学方法尝试。本文尝试对分层案例教学在计算机强化训练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1分层案例教学法概述
通常分层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已具备的能力水平及潜力倾向,将学生合理地分成多组能力水平有差异的组别并区别对待,这些组别在教师适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更好的提高和发展。案例教学法指的是一种以教学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分层案例教学法则是分层教学与案例教学两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的全新教学法,既根据学生的课程基础和实践提高进行动态分层,又结合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挑战难度更大的实践案例任务。考虑到我校实际情况和新生计算机基础的水平差异,结合我校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情况,尝试进行计算机强化训练实践教学课程的分层案例设计,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让计算机强化训练课程的案例教学内容科学且分层次完成,这样才能使不同水平的同学能够接受知识并达到教学目标,从实际应用入手来提高学生在计算机基础方面的实践能力。
2分层案例教学在计算机强化训练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2.1相对准确地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分层
化工本科生计算机培养思路
本文作者:欧阳曙光 王世杰 韩军 何选明 史世庄 徐珍 单位:武汉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深入到各个专业领域。将计算机技术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形成了众多以计算机应用为核心的新技术、新手段和新兴学科。将计算机科学、数学应用于化学形成了计算机在化学中的应用(又称计算机化学)这个新兴化学分支学科[1],主要研究领域有:化学数据库技术、化学结构与化学反应的计算机处理技术、化学中的人工智能方法、计算机辅助分子设计、计算机辅助合成路线设计等[1-3]。
将计算机与应用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科学交叉融合形成了化学计量学这个新兴化学分支学科[1-4],其基本任务是研究运用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优化化学量测过程,并从化学量测数据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用的化学信息[4]。将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化学信息处理形成了化学信息学这个新兴化学分支学科。它利用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化学信息进行表示、管理、分析、模拟和传播,以实现化学信息的提取、转化与共享,揭示化学信息的实质与内在联系,促进化学学科的知识创新[5-6]。
计算机在化工领域中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和深入,比较典型的应用有: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化工过程分析与开发(计算机仿真)、化工过程设计(工艺计算,计算辅助绘图)、化工过程控制、化工信息管理和化工文献检索与管理[7-15]。在这个背景下,化工类的工程技术人员如果没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将直接影响到其对工作岗位的胜任程度。当前大学阶段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主要集中在低年级阶段,在高年级阶段由于教学重点转移到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往往忽视了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继续培养,造成毕业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不能满足实际需求。本研究以武汉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例对化工专业本科生高年级阶段强化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进行一些初步探索,以期提高毕业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1优化培养计划
1.1增设《计算机在化工中的应用》
《计算机在化工中的应用》定位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一门专业修选课,其内容包括绪论、观测数据分析与处理(以MATLAB为工具软件)、计算机在化工过程分析中的应用、计算机在化工过程设计中的应用、计算机在化工过程控制中的应用、网络上的化学化工资源和常用化学化工软件。该课程由计算机和化工专业的一些相关课程交叉融合而成,教学时数为36,其中14学时为上机实践学时。其任务是结合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特点,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化工领域专业技术问题的能力。掌握应用计算机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掌握应用计算机进行化工过程分析的基本方法,掌握应用计算机进行化工过程设计的方法,掌握各种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工作原理和优缺点,掌握利用计算机网络获取化学与化工资源的方法,掌握常用化学化工软件的使用方法。
计算机任务驱动教学路径
本文作者:李淑飞 单位: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工程系
1背景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各行各业都在运用计算机改变原来的工作方式,以提高工作效率。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办公软件及Internet的应用成了当代大学生必备的技能和素质。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院校各专业都开设的一门基础技能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根据对我校往届毕业生的工作岗位调查,学生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在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非常实用。该课程信息量大,涉及的知识模块多,实际应用广,操作性强,在高职院校各专业不断缩减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课时的情况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该课程的教学。我系以企业项目作为案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培养真正适合企业的人才,因此非常适用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
2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优越性
高校的扩招和学校机房设备的限制使得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要先在教室上理论课,然后在机房上实训课,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极不理想,一是很多学生看不清老师的操作,二是课堂纪律很难管理,尤其是合班课,三是等到上机时很多同学基本忘记了课堂所讲内容。这样导致在理论上讲过的知识到机房时又得重讲一遍,浪费课时,学生实践的时间得不到保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目标也就无法实现,很多学生毕业时连排版一篇论文都不会,Excel中的很多与工作相关的函数也不会用,还有些学生毕业后还打电话问Excel中的一些函数的操作,可见其自学能力非常欠缺。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尝试使用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即使理论课与实践课合一,理论老师和实践老师合一,教室和机房合一。在机房的所有电脑里安装多媒体网络教室,老师在教师机上操作演示,也可以控制学生的屏幕,让学生示范,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室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老师演示一个知识点,学生看完老师的操作后很轻松地就完成了实训任务,这种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但也养成了学生的一些惰性,只会做老师给的相关操作,操作内容一旦变化就不会想办法去解决,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不到提高,协作能力和自学能力都得不到培养。在吸取多种教学方法的优点后,笔者认为结合案例的任务驱动教学法非常适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当然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在实施的过程中也离不开一体化的教学,只有同时和一体化、项目等教学方法相互结合才能保证任务案例教学法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并提出“任务”,并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采取演示或讲解案例等方式,给出完成任务的思路、方法,引导学生边学边练,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1]。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在我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根据广东省计算机应用一级考试大纲的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把该课程的内容分成了六大模块: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与计算机的组装与维护、WindowsXP操作系统、字处理软件Word、电子表格软件Excel、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网络基础与Internet应用。
计算机应用数字化资源建设探讨
摘要:基于学业水平考试背景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改革,本文主要探讨课程的数字化资源的建设情况,并以《神奇的小助手——IF函数》的建设和应用为例,说明为职业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数字化资源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数字化资源;计算机应用基础;资源建设
1引言
2019年教育部颁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任务。“三教”改革,一定要以课程建设为统领,课程建设是“三教”改革的集成点。其中教材和数字化资源建设是“三教”改革的重要基础。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数字化资源建设是进行教材的改革[1],数字化资源的建设过程中也必然对教师和教法产生影响,因此也能进一步推动三教改革。自2016年起,福建省实行学业水平考试,全面考核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知识的情况[2]。福建省泉州华侨职业中专学校在两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业水平考试中,虽然及格率为97.37%和98.34%,均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95%;但是优秀率分别为7.64%和8.06%,均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10%。经过数据分析和反思,福建省泉州华侨职业中专学校优秀率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目前针对学业水平考试的教学资源很少,缺乏适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已有的教学资源也未能形成系统性的课程资源。因此迫切需要进行针对学业水平考试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数字化资源建设。
2总体思路
在进行资源建设时,首先需要明确方向,紧扣学业水平考试大纲,把握全局。分析大纲,吃透教材;将资源分为七个模块,针对大纲的分数比例进行设计。模块一注重夯实计算机基础知识,设计充分的选择题和联系生活实际应用的实例,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模块二注重操作训练,整理上机操作练习题,帮助学生熟悉windows7操作系统的使用,设计选择题和拓展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软件及版权保护相关知识,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各种工具软件维护系统正常运行。模块三注重对因特网架构的整体认知。由于本模块的知识较为分散,因此设计思维导图资源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并鼓励学生对思维导图进行补充完善。借此使学生对各部分的知识点建立起关联,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同时设计与生活相关的应用实例,使学生理解网络并能将网络服务于生活。模块四的word文字处理软件应用注重操作训练,使学生能使用word文字处理软件对生活中的表格和图文等进行编辑和排版。模块五的Excel电子表格是较难掌握的知识,因此在设计时特别注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全民快餐文化的时代下,根据学生喜爱的呈现形式,将知识碎片化、分散化,采用任务单+知识点+教学视频+习题+讨论总结+拓展应用的形式,让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同时又方便教师及时更新,随时可增、可减、可更新替换,随时拆分、组合。模块六要求学生设计“我的校园生活”项目。通过采集和处理项目所需的文字、图片、声音和视频等多媒体素材,使学生对多媒体技术应用有一定的认识。同时设计充分的选择题巩固学生的多媒体基础知识。模块七同样要求学生设计一个项目“泉州,你好”。该项目融合演示文稿的知识点,使学生在制作项目的同时掌握演示文稿相关知识。总之,数字化资源建设要以学生为本,资源建设的宗旨就是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信息素养。
3建设内容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本文在分析课程定位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从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提出以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为指向,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趋动,教学做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改革思路,从课程管理、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资源、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实践,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改革思路;改革实践
0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在职业学院通常都设置为各个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计算机应用能力。我们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陈旧、学生基础差异较大、教学时数偏少、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资源不丰富、课程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根据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规律,从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提出以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为指向,“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趋动,教学做一体化”课堂教学的改革思路,从课程管理、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资源、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与实践。本文详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改革方案,以期与高职教育的同行交流。
1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