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范例

美术

美术范文1

 

20世纪中后期,很多概念型的学科出现。80年代,美术学概念被正式提出,美术学成为了一个新兴的学科,也意味着此后“美术”有根无据的现象被弱化下去,美术成为了真正独立的学科。当然,这也是邓福星先生在88年的11月全国美术理论会议上所提出的。美术学成为综合的美术学科概念化被加强,以造型艺术作品研究的对象,他的研究对象包含了美术的历史,美术批评、理论以及其他相关的学科理论,都归纳进入了美术学的范畴。在1990年之后,正式命名为“美术学”随后在各个美术学院成立了专门的“美术学”系,这个举动标志着学科在我国被全方位的确认。因而,高等师范的美术教育当中,要注重“美术学”的重要作用,美术理论基础的扎实与否,关系着高等院校所培养的美术专业的师资是否具审美能力,是否对美术学科具有科研能力,也意味着美术鉴赏的能力和评论的基本能力的高低,这些能力将影响到我国的大众审美情趣与美术素养。   一、课程的结构设置不合理的情况依旧存在   近几年,我国的高师美术教育受到重视,发展速度相对较快,在办学的规模、在专业的构建上,专业课的结构上都有了提高,但也不能忽视其中所存在问题。《中外美术史》、《美术概论》、《美学》、《美术鉴赏》等课程,目前是我国的美术教育课程的科目,但是课时量却严重的偏低,大部分的院校技法课程占据到总课时的60%以上,这种不合理设置,会严重影响高美术师资人才的素质教育与审美培养。   二、学生对美术课程缺乏学习兴趣   我国目前大部分的师范类美术院校的学生在对待“美术学”的课程问题上的学习态度,还主要停留在理论的考试是不是能够过关作为关注点的问题上,根本缺乏学习的兴趣。当然我们也不能不看,为什么学生会对“美术学”的课程缺乏兴趣。   理论课程的设置比较不合理是其中的一个原因,教师的重视也是存在的一个客观原因,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师范类院校的美术学生,由于过于专注于专业课的培育,忽视了文化素质的培养,文化的素养较差。尤其全国的高师类美术教育的招生环节所采取的形式是“低分录取”,我国现在美术招生已经失去了过去的意义,“低分录取”的制度对于一心学习医术,对于美术有着较高领悟的学生而言,是件好事,但是也有一些“速食班”出来的考生,他们只是为了读大学而学习美术,丧失美术学习的热情,不热爱美术的学习,为了考学而考学习美术,这成为了很多文化素质较低考生的“终南捷径”。   三、“美术学”课程缺乏专业的美术学老师,师资力量薄弱   课程的设置不够合理的教学构架之中,“美术学”的课程自然也不会受到教学组的重视。很多师范类的美术院校对于相关的“美术学”课程都是选择由艺术专业的其他教师代课性质,而非是专业教师来授课。代课性质的教师,只能是兼代,缺乏一定的“美术学”的专业基础对于美术学的课程没有全面地了解,难以形成系统地研究,也难以做出系统地课程知识传授。教师不专,学生更无心学习。   美术教育一直都是把美术学科作为基础的美术教育的类别,他们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基本美术素质以及能力,是为了促进国人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若是单纯的以技法作为的美术教育,又如何承担起这样的目标。   美术师范类的教育是培养大、中、小等学院或是学校的美术教师的主要原则,师范类的美术专业学生代表着未来的美术教育之中的教育实施者,在校所学的,所形成的知识的结构以及基本的美术素质对于之后的工作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在那种把技法的训练作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比较难培养出具完整的美术知识以及美术教师的素养。现代的师范类美术的教育其实就是把素质教育作为核心的教育,因而学校要改变过去的思路与思想,尤其是处于信息爆炸时代艺术教育,要形成我国的特色,要让艺术的课程日益走向综合性,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人格是否健全还要注重发展艺术教育对于审美思想的培养,要鼓励我们的学生能够进行一定的学习,要拓展自己的艺术视野;要从传统的重技能模式中脱离出来,要把学习的中心做出转移,重视审美以及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同时还要注重对于学生的文化素质进行培养。   美术其实也是一种文化载体,是对于审美的认知以及对于美的表达能力的个体体现,不是简单强调技法的问题,美术表现的形式感,不再仅仅让学生知道,技法如何具体应用,是需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对于客观物象通过自身的理解与领悟的艺术再现,是作为了美术的主体的表现,能反映出创作主体的思想观念和艺术的追求,以及审美的理想文化的修养等具体素质。我认为,美术类学院进行教育的初衷应该不是给学生一种职业的训练,应该更注重培养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以及具有较高的文化品格的创新人才。   在现代的师范美术类教育中,一方面要重视技法的训练,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的培养。应该看到历史上的美术大师基本都是文化大师,首先要成为一个有思想和有精神的人,才能够成为文化教育的传播者,不可缺少文化。在这一点上,师范美术教育中开设的有关美术学的课程对促进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美术学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2001年7月颁布了新的课标,(《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我国基础的美术教育现在正历经着我国自建国最为彻底的一次改革。要求我们必须改变过去的教育教学的观念,要懂得把人文主义精神融入进绘画当中,要能够为学生们建立一个较为宏大的价值观与艺术观。要改变过去的,单一的学习学科的课程设置,要教育学生掌握多一些的知识,建立起综合的学习体系。   要把美术学习当成一门素质教育的一种,技法与理论一样重要,把学科的知识体系单纯的来构建课程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要求了,现代的社会更为关注综合性的能力展示要从广泛“文化背景”之中引导学生来关注艺术,理解美术内涵。#p#分页标题#e#   美术学将成为人文的学科领域中较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它有着自己的对象、自己的研究范畴、带有自己的目的性和功用,有着自己独立的品格。因而,在现代的师范类美术的教育学院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师范类的美术教育当中,对于学生教育的素养来说,不管是大学或者是中学的美术教育,所开设的美术欣赏课而言,都是建立在美术学的基础之上,要把相关的美术学基础理论课程与美术的技法训练课程协调在同一个平台上,科学的、合理的课程设置之中,才可以促进我国的美术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同时国民的审美素质得到最大的培育。

美术范文2

在中国近代美术之前,美术作品不是成为宫廷庙堂上的装饰,就是远离尘事,作为文人墨客的把玩之物,显然当时的画家并没有因为缺少观众而意识到艺术上的“寂寞”。毕竟,追求闲适是中国艺术文化特点之一。直到中国社会受到内忧外患的冲击时,直到中国美术发展遇到颈瓶时,对美术功用才开始重新进行思考。当时,为了艺术为政治服务的需求,艺术家开始对社会、文化、政治等现实问题的展开关注和介入,国家开始强调艺术和公众的关系。随后,中国进入和平时代,绘画形式与语言继续发生着变化,但是没变的是美术与公众的紧密性,并且愈演愈烈。当然关系维持不再是受要求,单一的宣传某种主题,而更多的是画家主动采用展览的方式,来赢得观众的亲身参与。这种“中国绘画从宫廷庙堂、私人宅所,进入面向社会大众的公共展览会时代,是20世纪中国绘画史上的重大转变”。作为视觉艺术,美术本不该是孤独的,它应是通过展示来使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从而影响人们的思想精神,而能够提供合适展示空间的就是美术馆了。美术馆是陈列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美术作品或当前的美术创造成果,可以说是展示人类文明的场所,是提高全民素质的理想课堂,是人们接受和领会艺术的殿堂。美术馆文化,虽然属于艺术的范畴,但它必须借助于大众文化传播方式向公众推广。其实美术家、作品与观赏者本来就是一个整体,可惜的是中国美术过去长久的忽视第三者的存在,不过历史变革和时展使美术家意识到公众的重要性,告诉我们“美术家需要公众,作品也需要公众”。当然美术家对公众的“依赖”绝不是消极、被动的,他们是互助的,因为公众也从美术作品中得到了东西。

二、美术馆与公众

“学生不是常在学校的,又有许多已离学校的人,不能不给他们一种美育的机会,所以又要社会的美育。”正如20世纪蔡元培先生所倡导的美育方针,任何人都应该接受美术教育。那么,艺术普及的任务,让美术馆承担再合适不过。目前,美术馆越来越成为百姓驻足的地方,而在早期,美术馆常被误解为只有艺术人或者文化人才去的地方,而自认为不懂艺术的人则望而却步,但如毕加索所说:任何人都是天生的艺术家。每个人都有审美能力,在人们对艺术品进行欣赏时,这种能力就会表现,进而提高观者的审美情趣,艺术品位,帮助人们完成了道德与艺术上的融合,最后促进人的精神升华,这其实就是美术教育了。美术家在美的方面是领导者,他们的思想、意志以及对美的理解通过作品被观者感悟,在观者的精神领域里,美术发挥出它自身具有的普遍感染力,从而让观者受到教育。美术馆的教育作用在中国受到重视比国外要晚一些,很多早期的中国留学人员成为了先于国人享受国外美术馆教育的幸运儿,比如著名画家徐悲鸿在留法期间就对美术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其为民众集合之所,可以增进人民美感,舒畅其郁积,而陶冶其性灵。”同样为中国美术教育做出突出贡献的刘海栗旅欧三年,却未踏入任何艺术学校或师从某位大师,而是将美术馆当成最好的老师,最后依旧载誉而归。当中国在南京建立国立中央美术陈列馆时,就提出“将美术展览立足于教育,想通过美展来提高人民群众的审美情趣和素养”。民国时期的美育要求直接促进了美术馆在中国大地上的出现和发展,随之美术馆便产生了比预想还要好的效果。艺术家需要观众的理解,观众也需要艺术的精神,美术馆在观众与艺术家之间架起互动的桥梁。中国的美术馆正在不断拓宽艺术大门,不仅重视为美术家服务,而且面向公众开展美术普及教育。

三、美术馆美术教育与学校美术教育

美术范文3

美术的发展离不开美术的传播,美术的传播与发展

美术的传播离不开大众传媒的作用.这是因为:第一,美术的传播中,需要具有一定的场所、空间来向人们展示,从而才能传递美术文化信息。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美术作品进行自我展示的范围、场所是被局限在一个相对狭小的圈子内,而只有通过大众传媒的信息传播作用,美术文化信息才有可能广泛传播,尤其在当代网络媒体、数字媒体、电视媒体的作用下,美术传播得以图文并茂地展示给人们,并可以辅以文字说明、语言解说,可以说,因为有了大众媒体,美术的传播效能将大大提高。第二,美术传播的速度和效率,影响到美术发展。而利用大众传媒的作用,使得新的美术作品、美术信息可以得到较快速度、较高效率地传播,尤其是有了网络媒体、电视媒体等新兴媒体的作用,使得美术真品的复制、重现和传播能够迅速展开,且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展示传递,这无疑提高了美术传播的质量和效率。美术的发展离不开大众媒介的作用。美术的发展首先依赖于美术的传播,另外,在美术发展中,大众传媒的发展,对于美术观念的更新和审美价值的变化,起到了推动作用。由于传媒技术的发展,使美术作品的再现、复制更加容易,信息传递更加及时,展示美术作品的效果更加逼真,这使得人们对美术的认知增强,对美术价值的观念将发生变化,作为美术艺术工作者,其通过大众传媒的视角认知美术、创作美术、宣传美术的思维将发生变化,这些都有利于美术艺术的提高与创新发展。

现代传媒的应用,对美术传播与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与影响

在传统的信息条件下,美术的传播与发展受到诸多的限制,表现为传播方式的单一,传播渠道的狭窄和不畅,体现为传播效果的不佳,最终导致美术传播与发展的缓慢。而在当今传媒技术条件下,美术传播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其在美术传播与发展中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与影响。由于现代传媒的作用,使得美术信息的传递变得便捷、畅通。通过现代传媒的渠道,很多美术作品得以向世人展示,艺术家或艺术工作者们可以通过现代传媒便捷地将相关信息传递给人们,使广大的美术爱好者欣赏、消费,从而推进他们的美术作品的价值的实现。由于现代传媒的作用,美术作品可以变成数字供人们鉴赏、交流。美术作品往往是以纸质的形态凸显,这种“原画”信息可以借助大众传媒的技术手段,变成传媒数字信息,以图片、文章、语音说明的形式展现给人们,或通过传统大众传媒介质如报纸、报刊、橱窗传递,或通过现代传播如网络、数字电视、触摸媒体传递,尤其是借助网络媒体、数字电视媒体可以实现广范围、长距离的全球范围的、不同语境下的美术信息传播。由于现代传媒的作用,美术作品的信息传递表现为立体化、动态化。在传统信息环境下,美术作品多以静态、单一的视角来展示,而在现代传媒环境下,通过传媒技术对美术作品的信息加工,使得美术作品不但可以实现了多视角的品味、鉴赏和展示,给人以立体化的视野,同时,也可以配以声音渲染,动态形式的展示来体现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和艺术价值。可以说,通过现代传媒的作用,美术作品的信息传递更为逼真,使人们的理解更为深刻,对美术作品的体验更为丰富。

由于现代传媒的作用,为美术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现代传播本身就是一种信息加工的工具,它功能实质就是对信息的一种创造,因此它对美术作品进行信息信息加工过程,本质上也是一种艺术再造的过程,通过现代传媒这个工具,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可能更加凸显,艺术视角将趋向广泛。因此,记住现代传媒进行美术传播的过程,也是美术创作的过程,它成为美术作品艺术提升的重要平台,在当今美术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现代传媒的作用,导致大众对美术文化需求的变化。美术的媒介传播,在本质上是一种媒介机构的传播行为,它代表了传媒机构的目标,体现了传媒机构的美术传播理念,因此,大众传媒在美术传播中常常具有自身的烙印。在美术传播中,媒体往往对美术信息作品进行选择、采集、加工,然后才是传播,因此,传媒机构具有美术作品传播的选择权,它不影响美术艺术工作者创造什么,但它决定传播怎样的美术作品,从而直接导致了传媒结构决定受众能够看到什么样的美术作品,影响到大众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内容、消费内容。由此可以看出,现代传媒决定着人们对美术信息的获取,它对人们的美术欣赏、美术信息获取发挥着引导和制约作用。由于现代传媒的作用,现代美术作品的创造存在屈从现象。在当代传媒市场和美术作品消费市场中,由于受到利益驱动的影响,很多美术作品存在迎合传媒需求、迎合市场需求的现象。尤其是当今很多美术作品,存在着刻意追求传媒品味、传媒意志的行为,他们以迎合“传媒规制”作为美术创造的出发点,导致应用的艺术价值或多或少地丧失,导致一些平庸作品借助媒体的力量而成为“名作”。

现代传媒在推进美术传播与发展中,应当恪守艺术追求的本位

美术范文4

1美育与美术鉴赏概述

1.1美育

美育指的是对学生进行一定美的教育,能够让学生对美进行正确的认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和学习中能够对美进行正确的认识。能够更好地对学生的心灵进行陶冶,还能够让学生具有非常高尚的道德思想。同时还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通过美育教育能够让学生进行美的体验,让其能够具有美的品格,这样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来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美育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18世纪50年代,是由席勒最先提出。而在我国西周时期便已经有了“制礼作乐”,其中的礼指的是一种意识,而乐指的是诗、词、歌、赋、舞蹈等相关内容。从而能够看出我国早在周朝时期就已经有了审美,而对世人进行一定的六艺教育就相当于今天的美育教育。

1.2美术鉴赏

美术欣赏指的是一种精神方面的活动,通过对美术作用的欣赏,从而能够产生一定的喜悦心情,陶冶情操,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进行视野的开拓。在高中美术教材中具有非常多的美术作用可以进行鉴赏,不但有古代的字画可以进行欣赏,还包括一些雕塑、手工艺、建筑等美术作用。通过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人们对美的喜爱,有的作品可以表现出对英雄的崇拜,有的作品可以表现出对宗教的信仰,还有的作品能够反映出对生活的热爱。总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够更好地通过对作品的欣赏来表达人们的情感。因此,在高中美术课堂中进行鉴赏课的实施中,教师更加应该在教学中让学生能够实现精神方面的享受。

2美育教育的作用

2.1培养审美能力

在高中进行美育教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更好地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很多学生对美缺乏认知,缺乏科学的审美标准。当学生看到一件美术作品时,不能够很好地进行品鉴,这样无法发挥学生的美术学习优势,不能够运用专业知识进行美术作品的审视。而美育教育就是能够对学生进行正确审美标准的确定,让学生能够懂得什么是美,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当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时,再进行其他美术作品的欣赏时,就能够指出其中的不足,也能够对好的作品进行一定的认知,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2.2培养想象能力

通过美育教育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美术属于艺术的一种,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艺术的享受,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学科知识,一定的审美思想,同时还需要具有一定的情感体验能力。艺术是一种精神方面的享受,只有通过一定的情绪认知才能够有效进行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够借助美术教育来进行情绪的烘托,从而能够让学生对美术作品产生一定的联想,这样能够更好地将学生的思想进行拓展,不会局限于美术作品之内,还会进行一定的意义引申,从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2.3促进身心发展

通过美育教育还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通过美育教育能够更好地将理性与感性进行结合,从而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品格的修养,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协调发展。还能够进行一定的情感教育,能够更好地通过美术作品来进行学生心灵的洗涤,从而能够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为学生带来一定的思想洗礼,有效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还能够在美育教育的过程中进行正确思想价值观的树立,从而能够更地机械能正能量的弘扬,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3美育教育与美术鉴赏的关系

美育教育与高中美术鉴赏具有十分紧密的关系,首先,通过美术鉴赏课程教学能够更好地进行美育教育的深度融合。美育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美术鉴赏课程主要就是具体的教学实施。通过美术鉴赏课能够让学生对美术作品具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能够通过美术作品的讲解让学生明白此作品成功之处,在此过程中就是培养学生正确审美的主要途径。因此,通过美术鉴赏教学能够实现美育课堂教育。其次,美育教育中的一部分就是美术作品。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才能够更好地然给学生进行美的感知,也能够进行美的欣赏和创造。美术鉴赏课能够为美育工作提供材料,这样才能够让其美育工作能够具有明确的道路。最后,通过美育教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高中美术鉴赏课的内容,让课程的形式更加丰富,学生所获取的信息变得更加全面,这样能够对学生的美术素养得到提升,也能够让课堂变得更加具有学习氛围和艺术气息。总之,美育教育与美术鉴赏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从而能够更好地利用美术鉴赏课来实现美育教育效果的提升。

4美育教育的原则

4.1思想性与艺术性结合

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高中美术鉴赏课堂的美育教学质量,那么就应该遵循一定的应用原则。应该让美育教育进行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结合,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美育教育效果的提升。对于一件美术作品来说,其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但同时此作品也能够进行一定的思想传递,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美育教育,教师应该对二者进行一定的结合教学。比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美术课程《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时,就应该进行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结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大屏幕来进行玉石作品的展示,从而能够对其艺术性进行鉴赏。与此同时,还应该对其思想性进行一定的解读。一般会将君子进行玉的比喻,“言念君子,温其如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通过思想方面的渗透,能让学生具有更多相关的玉石知识,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的提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2美育与实际生活结合

在进行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教学中,教师在进行美育教育时,应该更好地进行生活化内容的结合,这样才能够让美育教育工作变得更加有意义。艺术来源于生活,只有更好地与实际生活进行结合,才能够让学生对美术作品具有更加深入地认识,对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水平具有非常大的帮助。比如在学习高中美术课程《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时,教师就应该将美育教育与实际生活进行一定的融合。教师可以从故宫的总体布局特征进行说明,故宫是中轴线布局,在构图上被称为对称构图,具有一定的美学特征。同学们对此需要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表面现象深入思考,理解其中的道理,同时故宫的建筑也非常庄重,从而能够体现出皇权的象征。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学生进行理解,教师还可以进行生活化的内容深入。教师可以举例我们日常的建筑构图,一般也是对称构图,从而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对构图知识进行了解,也能够进行美的鉴赏,最重要的是要引发学生的思考。

4.3情绪与思维逻辑结合

高中美术鉴赏课堂中进行美育教育工作,教师需要将情绪与思维逻辑进行一定的结合,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将理性与感性进行结合。既让学生能够享受艺术的美,能够进行情绪的体现,同时也要具有理想的思维能力,用大脑去进行思考。比如在学习高中美术课程《楚王问鼎——上周青铜艺术》时,教师就可以更好地将情绪与逻辑思维进行结合。教师应该从“鼎”入手,从而能够说明鼎在我国古代封建王朝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这样能够让学生进行情绪的体验,感受到当时君主所具有的豪迈与霸气。同时也应该进行青铜器的作品研究,让学生能够从审美的角度去进行美学思考。这样能够更好地进行情绪与思维逻辑的结合,有效促进对学生的美育教育培养。

4.4艺术与表现方法统一

高中美术鉴赏课中,为了能够有效进行学生的美育教育,那么就需要将艺术与其所具有的表现方法进行统一,这样才能够促进美育工作质量的提升。艺术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能够更好地根据美术作品来进行真实内容的取材,从而能够利用美术作品来进行现实的真实反映。能够更好地将艺术与表现进行结合,既要求美术作品中进行现实内容的展示,同时也应该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形式,从而能够更好地突出作品得优质。比如著名的美术画作《蒙娜丽莎的微笑》就是能够对真实情况的反映,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力,能够更好地反映了作者对女性解放的支持,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将所传递的内容与作品进行共存。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行美育教育,能够对学生的思想带来一定的启迪,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美的创造。

4.5教学与因材施教结合

美育教育应该进行因材施教,无论任何教育其所面临的对象都是学生。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特殊性,他们所具有的美术基础不同,认知能力不同,美学品鉴能力的不同。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对高中生进行美育教育工作,那么就应该在教学中进行因材施教,对于不同基础的学生应该进行区别教学。教师应该对学生的美术基础与学习能力进行一定的事先判断,这样就能够对其进行重点把握。比如对于高中美术课程《学些美术鉴赏知识》来讲,对于一些基础差的同学应该进行此章节的重点讲解,这样能够让学生明白什么才是美术鉴赏,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进一步提升。而对于美术基础比较强的学生来讲,应该进行此章节的深入探究,这样才能够让其学习得更深,这样就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提升。

5高中美术中的美育与美术鉴赏教学策略

5.1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为了能够更加有效地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进行美育教育,教师应该充分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很多学生对高中美术鉴赏课不感兴趣,一般在课堂上都不会认真听讲,这样对其中的美术教学和美育教育都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那么就需要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课堂的参与,那么就需要通过一定的教学设计来烘托课堂氛围,让学生对美术鉴赏课具有更浓的兴趣,才能够促使学生具有非常好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具有多种方法,比如可以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通过提问来创建课堂氛围、利用游戏来活跃学习气氛等,从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让课堂学习变得更加有效。

5.2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

学生是美术鉴赏课堂中的主体,只有让学生充分进行课堂的参与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针对其中的问题来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能够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教师可以进行美术作品的展示,并且让学生在课堂中发表自身对作品的评价。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说法进行指导和纠正,从而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5.3丰富美术鉴赏教学内容

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在高中美术鉴赏课堂中进行美育教育的开展,需要进行教学内容的丰富。不仅仅需要进行美术教材内容的呈现,还应该进行一定的内容拓展。教师可以将一些知名的画作进行课堂的展示,从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学生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具有更加广阔的见识,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可以进行多种校园美术鉴赏活动的开展,在实践中去实现学生的成长,学生只有在实践学习获得知识,才能更好的学为所用,发挥自身的更大价值。

5.4建立多元教学课程评价

为了让高中美术鉴赏课堂变得更加有效,教师需要进行一定的课堂评价,能够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即时评价,这样会让学生能够对自身的问题进行正确处理,有效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还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并且说出理由,促进学生品鉴能力的提升。

6结束语

美术范文5

关键词:美术教育;民间美术资源;融入

在倡导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大背景下,美术教育也需要实现创新升级,拓展教学内容,将丰富的民间美术资源融入美术教育课堂,为学生构建一个更加广阔的美术教育空间。我国民间美术资源非常丰富,应该融入哪些资源、如何融入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因此,美术教育工作者需要加强研究,找到民间美术资源和美术教育的有效融合路径。

一、民间美术资源

民间美术资源是指各类民间美术可以使用的成果,包括实物、技巧、理念等内容。从我国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民间美术具有非常深厚的群众基础,而且体现了我国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审美。相关研究表明,我国民间美术主要分为11个大类,上百种小类。11个大类是绘画(年画、壁画等)、雕塑(彩塑、石雕等)、玩具(木制玩具、纸玩具等)、刺绣染织(刺绣、蜡染等)、服饰(绒花绢花、民族服饰等)、家具器皿(瓷器、陶器等)、戏具(皮影、木偶等)、剪纸(窗花、礼花等)、纸扎、编织(竹编、草编等)以及食品造型(糕点、面点等)。我国民间美术类型多样,而且具有显著的地域性特征。如糕点、面点这类食品造型民间美术,主要存在于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较少。又如,陕西地区有特色鲜明的剪纸,其中又以陕北、关中和陕南这三个地区的剪纸为典型代表。除了剪纸,陕西凤翔的木版年画和泥塑也是典型的民间美术。在我国,民间美术形式非常多样,而且都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色。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这些民间美术都曾经历过辉煌的时期,而且留下了丰硕的成果,如文字记载、技艺传承、美术实物等。这些资源都是很好的美术教育载体,可以将其融入美术课堂。

二、民间美术资源融入美术教育的教学意义

在美术教育中融入民间美术资源,具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民间美术资源融入美术教育,可以丰富和扩充教学内容,给学生更多新奇的美术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食品造型这类民间美术资源融入美术教育,其形式与传统绘画存在很大区别,可以让学生获得新奇的感受,从而使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2.拓宽学生的美术视野

如果美术课堂教学活动局限在课本教材当中,则容易导致学生的美术视野受到一定的限制,未得到充分的发展。将民间美术资源融入美术教育,可以突破书本的限制,为学生呈现更多的美术资源,这样学生对美术的见识将更加广阔,了解也会更加全面。如此一来,学生的美术视野就能得到有效拓展,这对于学生美术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引入刺绣、蜡染等美术资源,可以让学生对民族服饰有所认识;引入窗花、礼花等美术资源,可以让学生对剪纸艺术有所认识。

3.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

过去,美术教育受到的重视程度相对偏低,因而美术教育的发展速度相对滞后。融入民间美术资源,可以推动美术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发展,让美术教育体现出不同的面貌。民间美术丰富的资源和多元化的艺术理念,能够让美术教育的内涵得到全面提升,进而推动美术教育的不断发展,紧跟教育事业的发展步伐,取得切实的进步。

4.推动民间美术的传承与保护

民间美术资源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在时展背景下,人们需要对其传承与保护加强关注。目前,国家和地方各级文化部门都在大力倡导保护传统文化资源,非遗进校园就是一个通用的方法。对于民间美术资源而言,将其融入美术教育,就可以让学生了解这些民间美术形式,掌握相关的技艺,这样民间美术的传承与保护就有了良好的基础。如,木偶、皮影等美术文化遗产目前面临传承难的问题,在美术教育中合理引入这些民间美术资源,可以为传承储备人才。

三、民间美术资源融入美术教育所面临的困境

虽然民间美术资源融入美术教育活动作用显著,但从当前的教学实际来讲,还面临一些困境,导致民间美术的融入存在阻碍。首先,融入路径单一,不够多元化。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民间美术资源融入美术教育,普遍采取教学拓展的方式。这种方式较为局限,层次不高,还需要加强改进与优化,让融入路径更加多样。其次,没有关注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民间美术资源融入美术教育,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目前,部分教师在融入民间美术资源时忽视了学生的兴趣,选择的内容和融入方式都和学生的兴趣不符,这就导致教学效果不佳,难以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最后,民间美术资源的融入多关注理论层面,缺少实践环节。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只有经过实践,学生才能深入了解和掌握相关民间美术资源。在目前的教学中,民间美术资源的引入往往理论居多、实践偏少,这样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会导致学生不能形成深入的理解,降低了教学效率。

四、民间美术资源融入美术教育的途径

民间美术资源融入美术教育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因而对于美术教师而言,就需要形成清醒的认知,通过合理的途径,实现美术教育与民间美术资源的有效融合。

1.将民间美术纳入美术教学内容

要将民间美术资源融入美术教育,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将民间美术资源纳入美术教学内容。从美术教学活动的本质来看,拓展和延伸都可以根据需要选取,但依然需要依照教材推进,不能完全脱离课本。如果教学活动与教材脱离,那么就不符合教育活动的基本要求。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确保民间美术资源能够尽可能地融入美术教育,将其纳入美术教学内容,就可以让民间美术在美术课堂上获得足够的教学时间,这就为民间美术资源在美术教育中的有效融入奠定了基础。要实现这一目标,一方面需要在教材的编写上对民间美术资源加强关注,开设专门的民间美术知识板块;另一方面,需要教师结合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将民间美术资源合理引入课堂教学。

2.开设民间美术主题教育活动

除了在教学内容中直接引入民间美术资源之外,还可以通过开设主题美术教育活动的形式,将民间美术资源融入美术教学。如,在民间美术资源中有食品造型的类别,基于这一美术资源类别,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创意馒头”主题美术活动,让学生自己做馒头,对馒头进行美术造型,最后加工为成品。这样的活动能实现民间美术资源与美术教育的有效结合,对于学生而言充满吸引力,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并且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对相关美术知识加深了解。又如,对于传统的剪纸艺术,可以开设“创意剪纸大赛”主题美术活动,让学生发挥创意,创作剪纸作品。通过主题活动将民间美术资源和美术教育有效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效果显著。

3.利用信息技术引入民间美术资源

我国民间美术资源非常丰富,但一些民间美术资源面临失传的风险,而且一些民间美术资源十分有限,技艺传承难度较大,这导致其传承和保护都面临障碍,将其融入美术教育面临困难。如皮影、木偶,这类民间美术制作工艺较为复杂,要想在美术课堂短暂的时间内让学生学会,比较困难。假如要引入木偶戏,有一个非常好的载体,即动画的形式。目前,网络上有许多木偶动画,动画角色全部都用木偶演绎,通过操偶师操作木偶完成各种动作,然后拍摄为动画。学生普遍对动画感兴趣,通过动画让学生了解木偶戏,然后再进行相关的美术知识教学,如此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除了利用信息资源引入民间美术,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融入民间美术资源。如,孔明锁是我国古代的木玩具,不借助外部力量,仅通过榫卯结构实现拼接,内部结构非常巧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体现。教师在美术教育中引入这类木玩具,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通过三维演示孔明锁的内部结构,让学生形成更清楚地了解这种民间美术。

4.合理开展美术社会实践活动

将民间美术资源融入美术教育,并不能局限于课堂,还可以从课外角度切入,通过开展美术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对民间美术资源形成正确的认识。如,教师可以开展本地民间美术资源调查活动,让学生分为4至6人的调查小组,对本地的民间美术形式、民间艺人等进行走访调查,并将调查结果整理为调查报告。此外,还可以进行民间美术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去一些民间美术工作室进行实践,或是参观一些民间美术展览,等等。美术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加深学生的认识与理解,让民间美术资源的融入更具实效。

五、结语

将民间美术资源融入美术教育,具有显著的教育意义,不仅可以让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而且可以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美术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点。美术教师需要对当前美术教育的实情作出分析,了解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然后针对这些不足引入民间美术资源,将其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开展主题美术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借助信息技术,提高民间美术的引入效果;开展社会实践,加强学生的认识理解……通过多种方法共同作用,让民间美术资源有效融入美术教育。

参考文献:

[1]栗欣.现代美术教育中民间美术文化资源的融入分析.新课程(中学),2018(3).

[2]祁光伟.高校美术教育中的民间美术资源开发探索.大众文艺,2017(1).

[3]李婧杰.民族地区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融入民间美术资源的必要性研究.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7).

[4]吕峰.民族民间美术资源在美术教育中的价值.美术教育研究,2017(12).

美术范文6

【关键词】本土美术;课程资源;高中美术鉴赏课

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是一门注重学生美术鉴赏能力与素质培养的重要教学内容。为了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在原有教材内容上,积极发掘、扩充教学资源,尽可能地将具有教学意义与价值的本土资源纳入教学内容中,积极发挥本土文化特色优势,更好地满足高中学生美术鉴赏能力培养的实际需求,使美术鉴赏课程向多元化、丰富化发展,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一、将本土美术课程资源应用于美术鉴赏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丰富美术鉴赏教育资源。高中美术鉴赏课程要以丰富的美术课程资源为基础。美术鉴赏教育过程中充分融入本土美术课程资源,能够有效开发、利用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教学资源,有效充实学生美术课程教学内容,对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将本土美术教育资源融入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需要教师、学生共同加强对本土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师通过关注本土生活、社会的发展形态,主动发掘生活与美术之间的关联性,深入挖掘具有人文素养的精神内涵,能够有效丰富鉴赏教育资源,突破传统教材资源的限制,提升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有效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提升美术感知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

(二)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与认同感。本土美术课程资源是本土特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彰显着本土历史发展的精神内涵。将其融入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能够有效实现地方民族文化与现代美术艺术发展的高度融合,使学生在对美术作品进行有效鉴赏时不仅能够提升视觉享受效果,更能够通过美术作品深入了解本土的民族文化特征,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基于本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使学生在从事美术创作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现代美术发展需要,实现传统民族文化的创新发展,更好地推动具有民族特色的历史文化不断向前发展,增强生命力。

(三)提升学生美术核心素养。将本土美术课程资源有效应用于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不仅能够有效丰富教学资源,使学生通过更加多样化、多元化的美术作品有效拓展美术基础知识,也够通过鉴赏具有跨时代意义的美术作品,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通过参与各类美术鉴赏教学实践活动,将传统特色文化与现代美学艺术进行充分融合,有效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使学生能够主动、自觉地走进家乡,扎根本土文化,深入领略具有本土特色的传统文化精神内涵与美术文化特色,增强文化保护意识,更好地推动传统文化以及美术事业的创新发展。

二、将本土美术课程资源应用于美术鉴赏教育的实际现状

高中美术鉴赏教育快速发展,教育理念逐渐向开放式、多元化发展,教师对本土美术课程资源的利用意识日益增强,创新挖掘本土美术课程资源的文化内涵与民族精神,将其有效转化、加工为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重要内容,更好地推动了美术鉴赏教学效果的持续提升。但是在本土美术课程资源的实际应用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美术鉴赏课程的引导、管理以及效果评价等方面。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高中美术教师对于本土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不足,受到美术课堂教学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对本土美术资源的加工与转化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导,与美术鉴赏课程特点的契合度不高,没有充分挖掘本土美术资源中的教育价值,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弱化了美术鉴赏教育的效果。另外,在对本土美术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教师通常采用的是独立开发模式,忽视了教育资源的共享性,制约了本土美术课程资源价值的发挥。

三、将本土美术课程资源应用于美术鉴赏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结合课程资源特点,明确教学目标。美术鉴赏课程是兼顾视觉艺术、人文艺术的教学内容,能够将美术实践教育融合于愉悦教学氛围的重要教学形式。为了有效提升本土美术教育资源融入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要结合美术鉴赏课程的学科特点,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指导下,有效开发、利用本土化的教育资源,实现本土美术作品的价值挖掘与加工转化。在对本土美术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时,教师要紧紧围绕美术鉴赏的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深入挖掘本土美术作品中蕴含的美术基础知识,了解美术作品的历史发展演变进程。同时针对美术作品中的工艺技巧、体现的文化内涵以及作品的鉴赏方法等,采用小组讨论、视频展示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有效提升美术鉴赏能力,使学生深入领悟美术作品中的艺术性与文化价值,做好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以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陶瓷”教学过程为例,教师可以照片展示或者实地参观博物馆等方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本土陶瓷作品,深入讲解美术作品中造型特点、制作工艺以及蕴含的历史文化,使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者搜集相关文献资料,自觉参与到美术鉴赏学习过程中,有效拓展美术文化知识,准确辨识陶瓷作品中的美术特征,从陶瓷的工艺、色泽、质地等方面深入感受特色传统文化的精髓,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立足本土美术特色,精选教学内容。将本土美术资源有效融入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能够立足本土美术作品的特色,做好教学内容的精心选择;借助图书馆、网络资源以及档案资料等,做好相关备课工作,将教学内容与本土美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根据高中生的美术学习特点,就近取材,从本土美术资源出发,对美术作品内容进行有效的开发与利用,形成教育特色文化,使学生在对本土美术作品进行鉴赏或参与实践制作的过程中更好地感受本土文化的精神内涵,有效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热情,增强学生文化自觉性,强化学生民族情感,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活动中。例如,教师可以选择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作为教学示例,结合美术鉴赏教学内容,从民族服饰的制作、印染工艺、图案绘画等方面对其蕴含的民族文化进行深入剖析,使学生更好地感受本土服饰艺术美,同时能够进一步了解图案蕴含的民族愿景,自觉传承非物质文化,促进传统文化的国际化发展。

(三)依据建构教育理论,创新教学方法。做好本土美术教学资源与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有效融合,需要教师依据建构教育理论,不断创新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发挥教师的引导、辅助作用,使学生以探究、实践等教学活动为载体,通过积极参与实地调研、美术作品制作创新以及美术作品文化宣传等活动,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美术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美术鉴赏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融入本土美术教学资源,立足学生的实际,充分挖掘本土美术特色与人文精神,加强对美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深化本土文化内涵,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促进学生美术鉴赏能力与文化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富彬.本土美术课程资源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应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12).

美术范文7

关键词:民间美术;小学;美术教育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民间美术是生活的产物,能够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民间美术教育是一个漫长的培养和训练过程,要从小开始培养学生,才能为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锻炼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才能

在民间美术教学中,学生不仅要构建相应的知识框架,还要掌握美术工具的操作技巧;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还需要良好的记忆力。学生进行民间美术创作,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还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小学生学习民间美术,能在其心中种下美术的种子,在悄无声息中生根发芽,最后茁壮成长。艺术赏析是小学课堂中比较受欢迎的一门课程。在艺术赏析课上,学生可以欣赏到很多优美的图画和独特的人文艺术,这些美好的事物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为学生未来的艺术道路做铺垫。学生长大以后,其所具有的文化修养是不会消失的。学生拥有丰富的文化知识有对于培养自身的文化修养有较大的帮助。因此,将民间美术融入美术课堂是非常有意义的。相较于大城市而言,农村缺乏强大的师资力量。当下,政府大力提倡支教行动,为农村学生提供了更多优秀的教师和教学资源。美术新课标提出了“以生为本”的要求,在美术课堂上,学生占主体地位,是美术课堂中的重要角色。但部分小学生的自觉性较差,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因此,教师需要做好自己的教学引导者角色。在课堂上,教师应该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

二、保留学生的个性,选择合适的民间美术教学内容

民间美术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认知能力和观察能力。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学生喜欢沉浸在自我认知的世界中。这些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同时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独特的个性。小学生更容易被民间美术的美所打动。在民间美术中,一笔一画都是一个崭新的世界。教师应鼓励学生画出自己的内心想法,这样更利于保留学生的个性。因此,教师不仅要丰富民间美术的课程内容,而且要优化课程结构,从而提升教学质量。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有利于教学的开展。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情况、对事物的认知情况和实际操作能力选择民间美术教学内容。民间美术复杂多样,教师应该适当选取一些适合小学生发展的民间美术进行教学。如,小学三年级美术《古老的交通工具》一课中,教师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风俗画和历史画,进而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样的民间美术课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还能使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赏析了解美术作品的历史背景。

三、合理利用民间美术教育,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

民间美术作品具有强烈的冲击力,能够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播。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将民间美术与美术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回归实际生活,学会融会贯通。小学生对于民间美术有着不同的见解,他们的画简单而朴实,线条清晰且明朗,色彩鲜艳,体现了他们对于美好世界的向往。剪纸、泥人、糖人和草编等民间美术能突出不同的地域文化,教师在课余时间应该学习不同的民间文化,以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进而提升民间美术教学水平。美术作品大多反映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小学生对于生活有着不同的见解,他们的美术作品反映了其不同于成年人的价值观。因此,加强小学民间美术教育十分重要。

四、结语

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当下的信息时代,民间美术能够从小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民间美术还能传播民族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参考文献:

[1]范文艳.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功能探究.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7(2).

美术范文8

地方美术资源指的是在该区域内经过人们逐步传承下来的一种美术资源和文化资源,更是人们生活集体智慧的成果,这种美术文化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和独特的风貌。德州地方美术资源是指在改地域内形成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资源,是德州地区人们长期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的过程。它包含了该地区的历史文化和精神传统,德州地区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形成了很多独具特色的美术文化资源。

二、德州地区初中美术教育特点分析

传统美术教学在初中课程中只是一门辅助课程,学校和家长都不十分重视美术课程,只有一些爱好美术的学生才认真学习,美术课程在传统教学中没有体现出真正的价值,更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进步和国外新的教学模式的融入,我国加大了改革教学的力度和方式,全面贯彻深化教学改革,推行素质教育。因此新的教学大纲对初中生的美术课程提出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一)老师对美术课程的教学理念不够全面

国家为了培养中小学生的审美观、想像力以及创造力,规定在中小学课程中开展美术教育,随着国家教育的不断改革,美术教育早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州市作为三线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中等水平,与一线的发达城市相比,教育资源相对落后,特别是作为不列入考试内容的美术课程,老师更是缺乏创新的教育方式,传统的教育理念阻碍了该地区美术资源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对于德州市区的中学老师来讲,老师基本能够按照国家教学的规定,利用先进的理念,指导学生学习,开发智力,将美术课程融入到大自然和历史文化中;二是对于处于农村的中学老师来讲,仍然按照传统的教育方式,不重视学生的美术课程,更不能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地方美术资源与美术课程结合起来,美术课程没有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美术课程教学急需进一步改革。

(二)初中美术课程教学方法不够创新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全面发展的时期,他们善于探索和发现身边的新事物。因此,这一阶段应以培养广大学生发现美和创造美的审美观念,尽可能的将美的东西与教学资源相结合,陶冶学生的情操,积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生活以及感受生活的兴趣。然而,目前很多老师只是把美术课程当成了一门基础的选修课,仍没有发现适合中学生成长的教学方法,没有提升课堂的教学目标。

三、德州地方美术资源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将地方美术资源融入美术课程,对于地方美术课程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现阶段,中学老师可以广泛关注国家教育改革的方向,积极引导学生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例如在当前保护环境的重要时期,老师可以引入环保美术工艺教学,积极引导学生深入生活。本文选取其中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美术资源-德州梁子黑陶文化作为分析的对象进行分析。德州梁子黑陶文化在2014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黑陶文化在德州的发展已经具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黑陶的制作工艺从成型到烧制再到雕刻每一个生产环节都与美术紧密结合,特别是在雕刻环节,雕刻大师更是将中国传统美术文化的影雕、素描以及浮雕等艺术与黑陶文化融合在一起,体现了我国黑陶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黑陶的制作原料主要是泥巴,因此将德州梁子黑陶文化与该地区初中美术教学资源相结合,让学生在动手玩泥巴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和了解我国的优良传统文化,感受文化带来的乐趣,寓教于乐,更能激发学生求知的心理。

(二)将地方美术资源融入美术课程,开拓学生的思维

当地的美术资源是一种文化的代表,更是该地区劳动人们生活习惯、生活环境以及心里愿望的表现。老师再让学生感受黑陶制作的每一个环节,学生都能体会到艺术的灵魂。例如,在制作黑陶时,要将泥巴不停地转动才能成型,艺术成型的过程体现了制作者心里的思维,然后,学生可以感受在自己制作的工艺品上用不同的工具雕刻成不同的图案,学生看到栩栩如生的动物、人物以及图腾出自自己的手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和老师相互沟通和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开拓了自己的思维,提高了动手实践的能力。因此,积极挖掘地方美术资源,充分利用地方特色的美术资源,将地方特色美术文化和当地的美术课程相结合,不仅可以丰富中学生的课程教学,更能将我国具有优良的传统文化、民间深层次的文化艺术以及历史文化传承下来,同时这也是学校积极开发、探索以及实践的过程。

四、结束语

上一篇社科相关范例

下一篇音乐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