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政治论文范例

文化政治论文

文化政治论文范文1

首先,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是我们立身做人的一个根本性问题,是决定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思想基础。企业员工不能仅仅停留在创造效益和创造财富的认知上,更要看到企业广大员工身上肩负的使命。他们肩负着科学技术知识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作用,肩负着领导时代潮流,不断创新,不断进步,弘扬民族精神和文化的作用。只有树立了正确的目标和追求,才能不断引导员工走向理想的彼岸,实现人生的价值。其次,坚定理想信念,处理好理想和现实的关系。由于现实生活的复杂性,人们在确立理想和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会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特别是很多刚参加工作的员工,往往会更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从而引起思想上的困惑和情绪上的波动,有的人用理想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现实,当发现现实并不符合理想的时候,就对现实大失所望,甚至极为不满。这样发展下去,可能会导致对社会现实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逃避或反对现实社会。还有的人由于看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而对理想失去信心和热情,“告别理想”、“告别崇高”,热衷于“实惠”,陷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泥坑而不能自拔。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理想的实现必须从现实开始,离开了现实,就不可能实现理想。再次,坚定理想信念,踏实做人做事。理想信念必须通过实践和行动才能转变为现实。党组织要多方面鼓励和要求员工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努力践行理想信念。在学习中,刻苦钻研、不畏艰难,不断提高思想品德和专业技术知识水平;在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抵制和反对不良生活作风;在工作上,兢兢业业,不怕困难,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培养和树立法治观念,夯实廉政文化建设法律基础

首先,组织基层职工积极主动学法、懂法、用法。当前,一些企业发生的违背党的宗旨、损害群众利益的事件,往往与不依法办事有关。基层企业员工同样要让依法办事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为营造人人依法办事的社会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一些领导干部在处理企业事务时总是以领导权威代替法律权威,以党委决定违背法律规定,以冒险精神冲击法律精神。如果党员干部不能带头学习法律,依法办事,那么不光加大了贪腐的砝码,还败坏了社会风气。其次,加强法律修养。每一个员工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必不可少的力量,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不仅要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而且要树立法律信仰,宣传法律知识。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与倾向。只有通过内化和融合,并真正对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处世原则、行为习惯等产生影响,才能真正上升为素养。再次,养成法律思维。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主要有讲法律、讲证据、讲程序、讲法理。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有时会遇到法与理、法与情的冲突,遇到一些合理不合法或合情不合法的情况,很多企业领导干部腐败就是在情与法的冲突时选择了情而违反了法。基层党组织要在廉政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就必须具备法律思维方式,从法律程序出发,程序会告诉人们实施某种法律行为时,应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在与一些违法现象作斗争时,也要注重讲证据,只有收集充分的证据,才能查清事实真相。法律思维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而是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三、培养和树立道德观念,加强廉政文化建设道德实践

文化政治论文范文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其核心目标在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政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增进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知与认同,具体地讲,就是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在培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知与认同的过程中,我们曾经走过一小段弯路。正如金耀基1998年指出:“我们不会不注意到,中国内地这个华人社会的高等教育,自1949年之后所推展的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根源的社会主义教育,它有系统地清除资本主义(以美国为主)的教育思想与中国传统儒家的(被认定为封建主义的)教育思想。”这种认知确实揭露了当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脱节甚至人为制造对立的状况,需要我们进一步反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在关系。这种反思自20世纪90年代末已经开始,时至今日,学者们仍然十分关注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互补、互动、互利性,进而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的重要生长点,有利于增进大学生对世情、国情、党情的了解,特别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增进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知与认同。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作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紧密结合,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一步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教学效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共同承担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之重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又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打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之窗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可以引用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的思想作为论据,而且可以在适当的内容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论据,以此丰富教学内容,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两者功能的内在互补性,更新教育理念,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各自优势,找准结合点,充分展现合力育人功能。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需要内容对接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要注重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而且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其中。就二者的关系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身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可以实现内容上的完美对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国当前的主流文化,它是以马克思主义文化为指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多种文化和谐共生的文化。盘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可以从中挖掘出诸多育人的宝贵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如在“原理”课的具体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揭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在契合深化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如从古代神话的盘古开天到女娲补天中可以看到,中国古人对人所生活的世界充满了探索的渴求。通过神话故事的推介激起学生学习与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通过中国古代经典文献的思想介绍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并形成深入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的习惯,增进文化自信。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部分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开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济思想。尽管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存在某种“抑商”倾向,但在发展经济、解决民生问题上,中国古代先哲也形成了自己的“经商之道”,并积极探索经济运行规律。如春秋末年的“范蠡认为物价变化是有规律的,可以预测的”。他指出:“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所揭示的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中国古代的经商之道与价值规律虽表述形式稍有不同,但实质相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崇尚大同理想,在科学社会主义部分,不能忽略诸如“大同理想”一类的重要社会理想资源。如《礼记•礼运》中所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及近代康有为、孙中山等分别阐扬的“大同理想”,尽管他们的大同理想有美化资本主义制度的某种痕迹,但其在中国社会形成较为广泛的影响,是中国本土关于未来美好社会理想的典型代表,其思想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存在内在契合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要充分挖掘其中有代表性的思想、观点,通过两者的比对、分析,建立两者间的内在联系。不仅通过马克思主义自身的逻辑证明马克思主义,还从西方文化,特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理论资源,拉近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大学生的空间距离,缩小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大学生的时间跨度,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其在育人化人中的作用。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需要载体创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创新传播载体,即不断创新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具体而言,要注重实现口语表达精致化和演示文稿即PPT展示精美化。口语表达精致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个充满智慧的宝库,在其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接过程中,要注重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方式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话语方式现代性的双重转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现代语言展现古典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与奇效。口语表达可以采用古文的方式,但要做适当的解释,否则,学生没有听懂,起不到交流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在教学语言上做好马克思主义话语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话语的结合,展现出其历史的生命力与思想的深邃力。PPT展示精美化:现代化条件下的教学往往借助PPT的手段,PPT具有易保存、易共享的特点,特别是学生在课后可以下载PPT,考前复习会阅读PPT,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PPT展示精美化不仅体现在制作的精细与美工上,还应注重将现代艺术元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元素有机结合,在PPT平台上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文化的灵动性。

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需要理性批判

大学时代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当代大学生的认知特点,恢复其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为自主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发挥理性思维的批判作用。教师在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时,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自觉开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学会用理性批判的方式对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讲到历史观时,涉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可以引入历史上现实存在的、且争议较大的人或事,如清末帝后之争。有的同学可能将清朝的灭亡归结为慈禧一人之过,甚至将中国近代的受欺压、受凌辱的悲惨史实归到慈禧一人头上。一方面,允许学生积极思考,开动头脑,对问题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另一方面,通过引导,让学生从思考“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的作用”转到思考“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让学生从人物的批判到封建制度的批判,并在批判封建制度的同时,正确对待封建制度中的优秀文化。除了在课上引入中国历史上的人与事外,还可以引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若干观点,如讲人的本质时,引入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告子的性非善非恶论等,一方面,介绍他们思想中的合理之处;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辩证看待他们对人的本质的理解,并与马克思“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学说加以对比,进一步指出强调阶级社会中人性是具有阶级性的。

五、结语

文化政治论文范文3

为使作业不再局限于只是学生个人做,而是使作业成为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与纽带,这也需要高中政治作业的多元化发展。再次,要使高中政治作业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使成绩稍差的学生有学习政治的信心,使成绩稍好的学生更努力地学习政治,就需要高中政治教师,在高中政治作业的布置过程中,充分考虑每一个学生的政治知识基础与学习的个性特点。综合以上各点,我们不难发现,高中政治作业多元化是大势所趋,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高中政治作业多元化的开发途径

1.纸质作业的形式与内容更多样除了高中政治教材中的专家点评、自我检测、练习与探究活动外,高中政治教师可开发更多样的纸质作业形式,如单元检测、模块练习、重难点各个击破、分课时、分时段、分内容的各类知识的诊断以及易错题的纠正等。在丰富形式的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对高中政治作业内容的布置上贯穿多元化的思想,如在布置作业时,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对政治知识的掌握程度,将作业的布置分难易不同的很多层次,然后分配给不同的学生,当然在分配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不能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让基础差的同学觉得老师不相信自己,也不能让基础比较好的同学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不同层次的作业布置原则是要促进各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因此作业的布置要起到鼓励基础差的同学,鞭策基础好的同学的作用,使基础差的同学不断进步,使基础好的同学更上层楼。

2.注重课堂讨论型作业的布置与完成

课堂讨论型作业是一种新型的作业形式,课堂讨论型作业,有利于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从而增强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提高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合作,这有利于形成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间合作精神的培养,是非常好的作业形式,是高中政治作业多元化开发的有效途径。课堂讨论型作业的布置,首先要选择正确的课堂讨论题目,题目的选择既要紧扣教材知识,也要注重题目与现实的联系及题目的探究性与扩展性。其次,高中政治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及政治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合理的进行分组讨论。每组要选择小组长,小组长的选择要考虑两方面的素质,一是政治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一是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及团队合作意识,政治基础知识相对较强,对团队的掌控力相对较好的学生比较适合当每个讨论组的小组长。第三,教师要注重课堂讨论的氛围的把握,氛围的好坏对讨论的进程及讨论的成果都有影响。如果大家讨论的情绪不高,则会使课堂讨论流于形式,而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更不会使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把握相关的高中政治知识,培养团队合作与协调的能力。课堂氛围过于活跃,则会使学生的讨论与主题发生偏离,不利于学生对相应知识的掌握,也会使宝贵的课堂时间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最后,教师要着重对学生讨论的引导,要使全体学生都参与讨论,而不是只有少数人积极地讨论,同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听取他人意见,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不足之处。对学生清楚的表达观点,正确的陈述意见的能力,教师也可利用讨论加以引导。

3.高中政治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的探究型作业的开发

文化政治论文范文4

企业文化就是指在企业一切社会及经营活动实践中,被企业员工所认同及自觉遵守的价值还念、经营理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主要表现有企业战略、企业哲学、企业价值、企业风尚、企业素质、企业行为规范等。它的宗旨在于通过不断提高于员工素质、创新科学技术、培养员工技能,革新管理制度理念,在这些综合作用下,形成独有的企业传统,使员工遵循执行。简单而言,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信奉并付诸实践的价值理念。

2企业文化与企业政工之间的共通性

2.1目的相近

建设企业文化的目的是通过企业文化的宣传、引导,强化软管理来调动起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从而提高生产力,增加经济效益。而企业政工的工作目的是通过对员工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马列主义、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思想教育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增加经济效益。两者的最终目的都是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的生产力。

2.2方向一致

中国的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都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展开的,中国的政治体制决定了我国的企业文化必须是社会主义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必须服从于社会主义思想,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道德观。从这一点不难看出我国的企业文化和企业政工的政治方向是完全一致的。

2.3对象相同

企业文化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都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其工作对象都是人,具体来说就是企业的员工。企业文化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都是以人为本,工作中强调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强调协调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强调对员工的集体意识和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强调以全面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作为重要工作任务。

2.4途径相通

企业文化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实现途径和工作手段绝大部分都是相通的,两者在工作中采用的绝大多数手段都是可以互相借鉴的。例如:开展各种寓教于乐的文艺活动;进行各种相关的知识交流;树先进、立榜样。

3如何结合企业文化来做思想政治工作

3.1结合企业核心的价值体系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

企业的文化核心是企业职工共同任何并予以遵循的价值体系,及共同价值观。要明确企业的价值观在哪里?哪些是最重要的东西?哪些元素最能促进企业的发展?这些问题必须予以澄清。我想,对于企业来讲,文化价值观要体现几点:一是以人为本,对于企业来讲,人的创造力与潜力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人的团结能爆发出巨大的潜力;二是研究氛围,要有研究创新的精神、机制、氛围;三是职业道德,企业要有职业道德,维护国家集体利益;四是强大有力,在市场竞争中要立足优势,形成自己的品牌与形象。在明白企业核心的价值体系后,再对企业员工尽心企业核心价值观教育就会事半功倍。

3.2结合企业制度文化进行遵纪守法教育

企业的核心价值观需要落实到制度中才能发挥出作用,才能在制度的保证中逐步深入人心,形成文化。所以,要结企业的特点,建立一整套科学管理制度,以章管企。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模范执行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使规章制度逐步演变成每一位员工自觉的行为规范。对企业在日常运行中出现的焦点、热点问题,如干部竞聘、基建工程、大宗商品采购、招待费等事项,要规范运行,阳光操作,增加透明度。单位要在制度的指导下,实行规范化管理,保证领导层次分明、部门职责明确、内部决策遵循程序、有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生活、人际关系环境。通过各种完善的规章制度规范,让员工自觉的形成“遵守”的行为定义,在对员工思想政治进行遵纪守法教育中,就能使原本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教育效果更好。

3.3结合企业服务文化进行为人民服务教育

共产党讲求为人民服务,同样对于企业来讲服务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文化理念,也是企业的一种基本的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必须深入到每一个员工心中。把这个理念与制度、评价等充分结合,建立违章惩罚制度,逐步形成大家心中的“红线”。通过企业的服务文化,企业员工在接受为人民服务教育时,能够充分明白自己应该怎样去为人民服务,把书本知识落实到行动中去。

3.4结合企业竞争文化进行邓小平经济理论教育

邓小平关于经济的理论,概括起来讲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鼓励良性的市场竞争。企业应该紧紧围绕市场需求,研究市场、调查消费群体,引导市场消费。把研究更适合市场的产品、研究更加有利于消费者健康的产品、研究更加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放在首位。要加大科技推广的力度,促使技术与市场接轨,转化为生产力。市场文化还包括竞争意识。俗话说:发展才是硬道理,不发展就是落后,落后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在激烈的竞争和复杂的形势下,在各项工作中都力求做到比竞争对手更快、更好,使职工不断适应形势的发展。企业的竞争文化正是对市场良性竞争的一种最好、最直观、最准确的诠释,结合企业竞争文化进行邓小平经济理论教育可以是员工对邓小平经济理论有一个准确的认知。

3.5结合企业创新文化进行科学发展观教育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中的重要观点之一,可持续发展绝不仅仅是一句空话,它必须落实到行动中去。创新是发展的一条主线,是取得发展的动力。在创新工作中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这条铁律,不断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企业的生存、发展之道就在于不断创新,这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大背景下的必然。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建立文化创新体系,激发内部活力。

文化政治论文范文5

“陌生化”创作理论是俄国形式主义批评流派提出的文学理论,它对戏剧、音乐、美术等多个领域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可借鉴性。“陌生化”理论的提出者什克洛夫斯基认为,对于熟悉的事物主体往往因为过于习惯而熟视无睹,从而机械地应付它们。今天的研究生校园媒体工作要解决的也是这样一个问题。所以,针对如何唤起研究生对我们的思想教育工作的感受力,如何通过方式方法的改变打破研究生看待思想教育工作的定式,“陌生化”理论这块“他山之石”为我们提供了多个角度的参考。德国戏剧理论家布莱希特曾从戏剧理论的角度对“陌生化”进行了论述,他认为“陌生化”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形式与结构层面,成为参与、介入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手段,其最终目的在于完成对社会的批判和改造,“陌生化”的理论成为了一种介入社会的手段,具有了相应的社会功用。布莱希特已然是一个将“陌生化”理论进行“思想移植”的范例。

二、从陌生化理论理解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价值

当前高校中的学生媒体按照媒体形式主要分为报纸、杂志和网站。其中,传统媒体报纸和杂志已经开始利用新媒体作为媒介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而网站本身就是新媒体平台。要想通过这三种媒体形式的建设开展研究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首先要做的就是理解它们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具有哪些重要价值。

1.从“使之陌生”到“使之回归”。

“使之陌生”就是产生新鲜感从而调动研究生对于我们所宣传的思想的感知力。语言最初是在人类的原始冲动中产生的,但随着人们对语言反复的使用,语言失去了其本来具有的新鲜可感性,成为符号或代码。而“陌生化”的任务则是将语言的可感性复活。从这个意义上说“,陌生化”与其说是“使之陌生”倒不如说是“使之回归”:回归到语言最初的新鲜可感的状态,这才是深层的思维过程。新媒体的意义就在于从“使之陌生”到“使之回归”,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吸引研究生的注意力,进而激发研究生对内容感知的兴趣,但传达的是核心的思想和价值观。把握住新媒体从“使之陌生”到“使之回归”,才能既寻找到理想的“陌生化”手段,又不偏离我们的思想教育工作任务本身。

2.调动审美目光,完善情感机制建设。

在“陌生化”理论下,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把审美主体的审美目光调动起来,以最大限度地产生共鸣。为了迎合当代人接收信息的习惯,我们应该思考将一部分的思想宣传以视频、音频和图像等生动的形式呈现,以调动研究生的审美目光、缩短接受信息的时间。对于文字宣传可以尝试建立一个“阶梯式”的宣传模式,比如利用新媒体将文章的精华部分通过音频、视频、图片等形式表达出来,注明文章出处;与此同时,出相应的原文,进而带动读者对整个报刊杂志的兴趣。这样便实现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有效链接。想要抢占研究生的思想阵地,还需要在内容上完善情感机制的建设。首先,使研究生形成和增强同所获得的思想认识相一致的情感,去改变那些与之相抵触的情感。其次,要善于分析研究生的情感状态,通过对研究生情感的理解寻找到引导研究生思想的渠道,让我们的宣传内容符合研究生的情感体验诉求,从而产生共鸣。

三、陌生化理论下对新媒体应用的启示

新媒体以其新颖性似乎已然成为思想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手段,面对汹涌而来的新媒体的庞大资源,“陌生化”理论在如何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方面给我们带来了启示。

1.螺旋上升———坚持新思路的探索。

“陌生化”表现为一种螺旋上升的辩证发展过程:我们通过对熟悉的事物进行陌生化处理,使其能够以鲜明的状态呈现在我们面前。但当这种手法被经常性地使用,就会重新成为人们熟悉的事物,难以再引起注意。于是,我们需要在更高一级的层面上再一次对其进行陌生化处理,使其能够成为调动我们审美积极性的新鲜符号。这要求我们在思想教育工作中要坚持探索新思路,挖掘出更多的创新点。①媒体的综合运用。在高校的媒体具有各自的立足点,我们可以通过电子杂志等方式进行网络宣传,或借助SNS社区与研究生进行互动,这样可以更多地既掌握研究生的思想动态又能起到宣传的作用。除了因地制宜地寻找适合媒体本身的网络手段,还应探索各家媒体之间的综合运用。例如报纸、杂志和网站三种媒介形式,如何能够在各自的发展中通过优势互补、相互配合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②选题的创新。对于商业媒体来说,优秀的选题是其盈利的关键。对于我们的思想政治宣传工作来说,我们的“盈利”就在于让更多的研究生吸收我们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以,在选题上的创新不容忽视。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引领的是先进的正向的思想文化、道德体系和价值观念,这些蕴含在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应借鉴成熟的商业媒体经验多思考如何对研究生感兴趣的领域和热点话题进行策划。③方式的多样性。新媒体为基于传统媒体的思想文化宣传提供了多样化的平台,打破了传统媒体单向的接受形式,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征集活动等为思想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与研究生互动的平台。网站也可以通过报纸、杂志上的精品文章开拓网站建设中的新版块,比如将某些优秀文章录制成音频在网络电台中进行播放等。

2.张力与度———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在审美目光被调动起来之后,接受主体往往会形成一种“前在性”的预期,在这种情形下,如果一味地去迎合主体的习惯心里,结果只能是使接受主体心生厌倦、失去兴趣。所以“作品”必须要与主体的审美心理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形成一种“张力美”。由于在进行陌生化处理时,需要这种对张力的把握,这就在我们的宣传工作中对思想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①宣传队伍的理论修养。面对新媒体,求新求变的思路往往会让我们的宣传工作走得太远,顾此失彼。要在多样化的宣传方式下仍能保证宣传的准确性和充分性,思想政治工作者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和认识,才能对多样化的手段使用得游刃有余,不会因为追求新颖、投合受众而迷失其中。②宣传队伍对新媒体的把握能力。新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为了及时捕捉研究生的思想动态、抢占研究生的思想阵地,思想政治宣传队伍需要与时俱进,及时把握新媒体的发展,去不断探索新的可利用资源,让新媒体的发展成为我们宣传工作手段创新的重要推动力。③宣传队伍的策划能力和文字能力。宣传队伍在个人具有较高理论素养和对新媒体的把握能力的基础上,要在宣传内容的策划上以及文章的论证上做到陌生化与思想政治理论的统一。在宣传内容的策划上,可以通过学生关心的话题以及新颖的形式来挖掘其中值得思考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内涵;在文章的论证上,充分考虑接受者的期待视野,通过文章的高度、深度以及独到的见解表达出所要宣传的思想,让研究生产生共鸣,有所感悟。

四、结语

文化政治论文范文6

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必然要求。传统文化是民族传承的灵魂,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中走来的。未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仍然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明确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目标。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2014年,教育部专门下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这份文件再次强调,“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站在历史的新起点,将传统文化融入当代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无疑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传统文化在当代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首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助于促进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的正义、谦让、天下为公等文化精髓和文化典故,不仅与我国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的目标相吻合,而且更能够激发青少年学生的道德情感,增强青少年学生对教育目标的认同感。其次,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当代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教育资源。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观点,以“仁”为核心的人文价值观,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乐观进取意识,团结友爱、宽容大度以至于“厚德载物”的包容胸怀等等皆是极其适用和有效的教育资源。再次,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当代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教育方法。例如,正确认识道德力量,注重思想道德教育上的示范作用;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在于内外兼修,外在教育与内省相结合的方法;强调德育的有效途径在于身心兼修,知行合一等等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在新的历史时期,传统与现代之间出现了令人担忧的空白,传统文化的缺失已经成为困扰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大问题之一。一是,新时期的青少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不高。上海交通大学一项调查显示,在过节问题上,68.77%的学生选择喜欢过“洋节”;相较于对西方节日的熟悉,仅有50%左右的学生能够正确回答中国传统节日的日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未来走向,持乐观态度的人数仅占29.91%。二是,当代青少年学生对传统文化缺乏应有价值认知。汤新芳在对90后大学生传统文化认知现状的调查数据显示,“除艺术类专业以外,受访者中约有1/10的学生对书法、国画、传统武术、民族器乐、戏曲等传统文化艺术基本不懂,约45%的人能欣赏部分,16%的人有所掌握,仅限考级而已,只有4.5%的人能精通一门技艺”。三是,当代青少年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行不一。“一些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不高,践行传统美德的能力较差,乃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严重扭曲,出现了毒害室友、追求享乐等不良事件,从而折射出我国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某些严重缺失”。诚然,一部分当代青少年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比较强烈的兴趣。但是,当今青少年学生现实存在着的传统文化缺失已经不容忽视。教育的功能并不仅仅是传递一般性的专业知识,而是人类文化发展,民族繁衍生息的重要生命机制。这就注定了任何时期的教育都不是对传统的彻底背离,而是对传统的批判与继承。正是在这种批判与继承中,人们找到了前进的方向,人类社会才可能前进。割裂了传统,任何一种教育都会成为空中楼阁,从而失去了它赖以生存的土壤。行之有效的教育必然是在传统中的延续与发展。缺失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会变成无根之木,大大降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而且还会对青少年学生的成长产生诸多消极影响。

著名文化学家哈里森认为,文化不是一个自变量。影响文化的因素包括了文化赖以生存的地理位置、政治以及历史环境变化等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与其产生一样,都与社会历史发展的境况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同样的,造成当代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传统文化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不仅是一个当下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历史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理应不能止步于对现状的清醒认知,而更要的是在于客观分析其原因,并从这些分析中探寻解决的办法,避免历史的重演。以文化传承的历史来看,造成传统文化缺失的主要原因在于,近一百年以来的两次文化运动的错位批判、经济基础的转变和外来文化的冲击这样一些历史因素。

1.一个世纪以来,传统文化遭遇的两次错位批判是造成传统文化缺失的历史原因。

当西方列强在一个世纪前,用侵略的铁蹄踏破满清大门时,中华民族也出现了空前的民族危机。在这种内外交困的急剧动荡中,“五四”爱国运动高举科学和民主的大旗,展开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全面批判。当中华民族备受欺凌的现实与新文化运动的觉醒成为历史的主角之时,中华传统文化的神圣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颠覆。就在“五四”运动开始后的半个世纪之内,一场“”再一次使中华传统文化经受了前所未有的洗礼。这一次,“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重新复苏,并化为现实的力量使传统文化丧失了最后的尊严。在短短一百年间,“五四”新文化运动和“”在客观上动摇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笃信与遵从,动摇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价值认知。如果说上个世纪初期的新文化运动是对传统文化的革新,半个世纪前的“”可谓是对传统文化的彻底粉碎。在短短一百年间,传统文化遭遇的两次错位批判,不仅严重侵蚀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根基,而且直接影响了几代人对传统文化的价值判断。

2.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转变,造成了传统文化在社会转型时期的震荡性缺失。

改革开放以来的市场经济大潮,以强大的力量不断地冲击着传统文化。在校园中,功利主义获得了死灰复燃的机遇。“就业至上”论成为学习的惟一目标,追求效益的最大化成为高校教育的评价指标。英语、计算机、法律、经济等一些“实用”的知识与教育不停地吞噬着“不实用”的传统文化课程的生存空间。在社会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入人心。各种新奇、前卫的商业炒作迅速吸引了当代青少年学生的眼球,并在相对封闭的小环境中不断膨胀、发酵,最终彻底吞噬着传统文化的传承空间。唯经济论已经转移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原有兴趣。实用主义的价值选择使一些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从怀疑到不感兴趣、不愿意学习,以致知之甚少,也难以树立正确的民族文化意识。传统文化在经济基础发生转变之时,也正在经历着震荡性的缺失。

3.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多元的外来文化也在不断吞噬着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具有强势地位的影视作品、信息技术,对我国展开了各种形式的“文化渗透”。一些人开始用西方文化取代对现代文化的定义,文化领域中“崇洋媚外”也随之死灰复燃。青少年学生正处于心智还不够成熟的阶段,对外来事物往往抱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更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迷茫和怀疑充斥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与接受,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时刻遭受着新的挑战。甚至,在某些环境中,传统文化已经让位于种种外来文化,传统文化慢慢被边缘化,成为一种缺失。

4.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快速发展的新兴网络文化也对传统文化发挥应有的作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中文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但是,在网络世界,越来越多的网络符号和英文内容替代了中文的日常表达。这使得中文所承载的文化内容及其思想政治教育意义正在不同程度的被削弱。还有一些网络上的非理性语言表达严重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传统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许多人为了宣泄情绪而在网络上肆无忌惮地辱骂,其措词不堪入目,严重损害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含蓄与优雅,更谈不上修身养性。这些都必然致使在网络上传播的中华传统文化被曲解或误读,直接影响到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应有价值的正确判断,有的甚至对传统文化的部分内容产生了抵触情绪。

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变革的时期。多元文化正在不断冲击着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当今的大学生,更是各种文化争夺的对象。然而,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需要我们进一步增强民族自信,提高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认识,还需要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转变重知识轻思想的教育观念,把传统文化的教育真正渗透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中去,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等多方面,挖掘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传统与创新、经典与时代中,完善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构建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立体教学体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挖掘传统文化的优秀资源,构建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自强不息、以和为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思想在今天都有十分重要的价值。面对中国传统文化这样一个广博精深的文化体系,不能漫无边际的宣传和利用,要注意教育内容的针对性、现实性和生动性,注意结合学生具体和当今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找准传统文化与当今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时代契合点,有针对性地用具有时代性的微信、微博等现代传媒方式来呈现传统文化,用生动的语言和事例来进行分析、讲解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教育与当今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达到有机的融合。

2.利用易于接受的传统教育方法,将传统文化的隐性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创新结合起来。

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形成,并不断得以传承,就在于它有一套相对完善的传承方法。中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不仅重视因材施教,而且提倡学习中的举一反三等教育方法的应用。我们在对当代青少年学生展开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更要注意运用这些传统文化中已经存在的传统教育方法,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创新。在这些传统教育方法的传承中,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在传统教育方法的坚持中,肯定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在传统教育方法的应用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利用传统文化的多样性,构建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时空教育环境。

文化政治论文范文7

1、寝室文化建设内容空泛,缺乏高雅和内涵:

寝室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应该是展现校园文化的平台。但目前多数高校寝室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除了寝室卫生检查、卫生评比活动外,仍多是以寝室内部的娱乐活动为主。比如,打牌、看电影电视剧、玩网络游戏、听流行歌曲等,看的书籍也多数是以言情、武侠小说为主。尽管这些活动可以给学生带来乐趣,但这些活动无法使两者产生共鸣,毫无精神内涵,也不高雅。对推动寝室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是十分有限的。

2、寝室管理自上而下,导致功能缺失:

寝室的环境建设和卫生管理是寝室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基础保障。目前,寝室管理一般是由学生处或其下属的公寓管理中心进行政策制定,后勤部门负责学生宿舍的维修及相关生活服务。各班级辅导员老师按规定具体管理,大学生按照规定具体执行。这种自上而下的行政式管理方式,导致功能缺失,效率低下。使学生很难对寝室文化建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对寝室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会也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3、寝室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形同虚设:

高校对于寝室的管理,都有相关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对大学生在寝室的行为规范作了明确规定,但制度的执行情况并不令人满意。比如,仍有大学生在寝室饲养宠物、酗酒、吸烟、夜不归宿、私自接拉电线等现象的存在。这些现象的使寝室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无法充分发挥作用,无法及时提醒大学生在寝室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阻碍了寝室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进程。

二、寝室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的对策建议

1、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推动两者有机结合:

对于学生来说,需要什么样的寝室文化,如何在寝室中充分汲取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旨,学生本身是最有发言权的。在加强寝室文化建设过程中充分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学生党员、班级干部的先锋作用,这样可以使学生干部利用其年龄相仿、阅历相似等优势去引导学生。使他们在寝室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中起到带头和推动作用,从而真正地促使寝室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地。

2、健全和完善寝室管理机制:

寝室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相当于“家”。高校应该重视寝室管理,并建立科学、完善、更加人性化、合理化的管理制度。因为健全、完善的寝室管理制度是全面推进寝室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重要保障。首先,要明确责任。其次,要进行制度建设,制定相关章程,章程中除对寝室公共设施的管理外,还应与先进集体评比、学生综合测评、奖惩制度相关联。第三,管理制度要更加人性化、合理化,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规章制度的制定,是对学生在寝室行为举止的规范。制度制定者要经常深入寝室,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合理诉求。在保障寝室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同时,又能体现学生的意志。要大力宣传管理制度,用制度去约束学生,使之成为学生日常行为准则。

3、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健康的寝室文化氛围:

文化政治论文范文8

1.网络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1)网络能为大学生提供大量信息,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

大学生通过上网可以获得网络上储存的各种各样的信息,大大缩短了查阅资料所耗费的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通过使用网络技术,大学生不仅能够接受文字形式的知识,还能通过收听标准的音质,观看精彩的视频来获取知识,此举在极大程度上丰富了大学生的学习活动,使传统的无声教学走向有声教学,使学生枯燥的学习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一旦将知识成功应用到学习和生活当中,大学生就能感受到学习所带来的快乐,进而获得深入学习的动力。

(2)网络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培养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机会。

高校教师不再像高中教师那样无时无刻地督促学生努力学习,大学生要想在日常的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深入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就必须要在网络世界寻找所需的信息,并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达到补充知识,优化知识的目的。通过使用网络,大学生能够与同专业的同学取得联系,并通过交流与讨论寻找知识点中的疑问,从而寻找到新的解题思路,以此来提高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2.网络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1)网络上存在大量的有害信息,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网络的虚拟化滋生了大量的有害信息,黄色信息和虚假内容时有传播,对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一些人为了快速出名,通过幕后推手团队在网络上大肆传播“色情事件”,诱使一部分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这些想成名的人身上,一旦大学生沉浸其中无法自拔,就会影响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网络传播速度快,能够瞬间让有害信息扩大传播范围,监管困难,一些虚假信息可能会迅速侵蚀大学生的思想,如果大学生不能对这些信息进行甄别,就有可能影响大学生的成功成才。

(2)网络游戏和网上购物会影响大学生的正常生活。

现在的大学生都是“90”后,属于独生子女,对新鲜的事务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容易接受新的生活方式。网络游戏和网上购物是网络带给大学生最主要的“礼物”,由于他们的自控能力和辨别能力相对较弱,往往无法辨别自己的真实需求,导致很多学生整日浸淫在虚拟的网络世界,奔波于游戏世界和购物大厦。过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了虚拟的网络上,荒废了自己的学业,不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

(3)大学生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欺骗。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少,信任程度也逐渐降低,部分大学生并不希望将自己的孤独与烦恼倾诉给亲朋好友,反而将自己的情感传达给陌生的网友。然而在网络这种虚拟的世界中,不法分子默默地扮演着知心好友的角色来与涉世未深的大学生进行交谈,一旦获取大学生的信任,就会向大学生施展形色各异的欺骗手段,给受骗的大学生造成严重的身心伤害。

二、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1.网络提供的虚拟空间使大学生的道德与价值标尺发生变化。

大学生通过QQ、MSN和电子邮件等通讯软件将自己的想法传递给周围的人,在此过程中,一些大学生并没有掌握好公共与私密空间之间的界限,因而即使随意地将不良信息展现给其他人,也容易对一些人造成严重的伤害。出现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大学生通过互联网能够快速地将信息展现给其他人,并受网上激进言论和不良信息的影响,因而弱化了大学生的道德意识,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2.给原有的育人环境增加了较多的不确定性因素。

当网络进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后,大学生会接触到社会万象,此时,大学生不仅会受到家长和思想工作者的影响,还有可能受到社会上知名人士的影响,因而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会变得更加复杂并难以掌握,部分传统的教育方法失效,有时甚至会起到负面作用,无法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境界,不利于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进而可能影响我国经济发展。

3.对学生思想动态的掌握由静态变为动态。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文化逐步成为我们生存过程中的“时代话语”,大学生更多地应用网络来表达自身的想法。未引入网络文化之前,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主要通过师生面对面的交流、作业、书信等形式,无法及时地将大学生的想法传达给思政教育工作者,应用网络技术之后,师生能够使用各类通信软件来完成思政教育工作,因而一旦大学生的想法出现偏差,教师就能及时掌握,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4.进行思政教育工作的步骤发生改变。

对于我国高校来说,传统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主要是通过填鸭式的教育方法,此种方法要求思政教育工作者在上课之前要进行大量的资料查找工作,并拟好课堂讲稿,然后在有限的时间内滔滔不绝地向大学生灌输枯燥无味的思想,此种方法大大降低了大学生的学习效率,无法达到思政教育工作的目的。应用网络进行教育之后,教师向大学生分配资料查找任务,然后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来进行相关的讨论,不仅能够加深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识,而且还能提高大学生的思政水平。

三、通过网络文化建设来提高大学思政教育工作水平的方法

1.提高人们对网络文化的认识。

大学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承认网络文化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有益影响。传统文化固然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但面对新的经济发展形势,高校必须要利用现代技术来进行大学生的培养工作,这一点是大学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要了解的。除积极影响之外,教师还要清楚地认识到网络文化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然后通过教师的引导来帮助大学生构建健康的思想。

2.通过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来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思政教育环境。

要想提高大学思政教育工作水平,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根据校园的实际情况开展多样化的校园文化活动,以此为大学生提供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防止大学生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扰。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校园文化活动必须要拥有较强的吸引大学生注意力的能力。

3.对大学生进行深刻的网络道德教育以约束大学生的网络行为。

大学思政教育工作最主要的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所以大学生作为该教育工作的主体,为了防止大学生浏览网络上的不良信息,或者发表激进的、扰乱社会安定的言论,要求教师必须要向大学生普及思想道德修养等方面的知识,从而让大学生自觉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

4.利用网络来寻找新的思政教育工作方法。

一项新技术的崛起必定意味着众多较低工作效率方法的陨落,所以在高校中应用网络技术要求教师必须要利用网络来更改原有的教育方法,比如说,教师可以通过开设师生个人主页的方式来解决大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将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书籍介绍给大学生,从而为国家的快速发展提供所需的人才。

5.逐步完善网络法规制度来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

人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要想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进行强有力的管制,国家有关部门必须出台系统的与网络有关的法律法规,减少网络上的不良信息,提高网络信息的管理、审查和处理等力度,从而为大学生提供绿色的网络环境,防止大学生出现网络违法犯罪的现象。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