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视角对社会调试机制的探索

哲学视角对社会调试机制的探索

作者:赵允福 单位:潍坊学院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在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中不断前进的过程。目前,我国正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其中,城乡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尤为突出。解决这些矛盾,关键是要正视矛盾,找到化解矛盾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形成妥善处理矛盾的机制。杜威、胡适的实验主义哲学思想中蕴涵着社会调试机制的合理内容。挖掘这一合理思想并重新进行建构,对于当下我们应对各种新问题、新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杜威、胡适哲学中的“实验主义”思想

“实验主义”思潮肇始于19世纪末20年代初,它的出现给哲学界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而这一思潮中影响最大者无疑非杜威莫属,杜威的哲学被称为实用主义哲学,其主要特征是强调思想、知识的实验性,强调真理的相对性、实用性。他认为思想、知识源于人的活动,来自于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他把知识看成是人应付环境、改变环境的工具,从而颠覆了知识论对哲学的解释模式,实现了对整个哲学的变革。胡适评价道“:杜威在哲学史上是一个大革命家,为什么呢?因为他把欧洲近世哲学从休谟到康德以来的哲学根本问题一齐抹杀,一齐认为没有讨论的价值。一切理性派与经验派的争论,一切唯心论与唯物论的争论,一切从康德以来的知识论,在杜威眼里,都是不成问题的争论,都可以‘不了了之。’”[1]108胡适认为:近代科学的发展带来了科学理念的两个重要变化:第一是新的科学定理、定律的不断发现,改变了以为科学定律都是一成不变的看法;第二就是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创立,使人们逐渐形成了种类在长期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不断变化的观念。前者使人们认识到科学定律是人为了自身需要而造出的最方便最适用的假设,要靠实验来证明和修正;后者使人们认识到事物的发展就是其适应环境变化而变化的一个历史过程。因此,胡适提出,实验主义的根本观念有两个,即:科学试验的态度和历史的态度。而实验主义就是科学方法在哲学上的应用。

杜威对“经验”的解析,构成其整个实验主义哲学的基石。因此,对“经验”这一概念加以探究,是了解杜威哲学的前提。接下来,我们有必要对“杜威理解的经验”进行一番梳厘。与传统的经验论相区别,杜威指出,所谓经验,并不“纯粹是指个人的认知”;经验是个体在应付、改变和支配环境时,针对某一情境所做出的整体反应;杜威指出,经验是不可以割裂的,它是一个动态的、单一而完整的有机整体。经验不仅与它所由产生的情境相关,而且,其自身也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杜威认为个体既然存在于环境之中,不可避免要对环境加以作为;而环境对于个体这一“作为”,必定会做出反应,这种反应,杜威称之为“施为”。这种作为与施为之间的交互活动,就是经验的来源。

杜威还从生物学的角度,即从生物与环境的交互行动这一角度,指出:经验应该是多元的,即经验所由产生的情境,都是来自不同个体的生活,经验是不同个体生活的产物。从他的工具哲学的知识论出发,杜威给经验一种全新的诠释,即:经验都是工具性的。经验之价值,体现在能够作为工具为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知识就来自于经验生活。作为改善人生的工具,作为服务社会的手段,知识就是实用的、为解决实际问题不断被改造的经验。在《实验主义》一书中胡适对这些思想作了进一步概括和发挥。胡适认为知识无疑具有自身的重要性,但他认为知识既非如经验主义所认为的是来自于感官,也非如理性主义所主张的是来自于理性,而是来自于人的活动。而各类知识的价值并不相同,其价值的高低取决于其所具有的社会价值,也就是评判知识的价值要根据当下社会生活对它的需要程度,只要是能改善生活,这样的知识就是有价值的知识。“人类的经验全是一种‘应付的行为’,凡是有意识的应付的行为都有一种特别的性质,与旁的应付不同,这种特性就是先见和推测的作用。这种先见之明引起做出选择的行为,这便是知识、思想的意义。这种动作的成绩便可拿来评定那种先见的高下。”[2]111杜威的实验主义提出通过“思维五步”获取知识,即:第一步发现问题;第二步调查问题;第三步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第四步对这些假设进行推断;第五步以实践来对假设进行验证或修正。胡适进一步把“五步”概括简化为“三步”,即“细心搜求事实,大胆提出假设,再细心求证实”,后来又把杜威获取知识的方法概括为“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这十个字,进而又直接用这“十字真经”(又被称为“十字箴言”)来概括整个杜威的实验主义。

当然,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说,杜威、胡适的实验主义思想是唯心主义的,是需要批判的。但这种实验主义思想带给人的启示就是要更为理智、更为实际、更为负责地去行动,它强调思想、知识,同时强调行动,更强调效果,把真理置于它的发生及其流变的背景中加以考察,这可以说是“科学方法在哲学上的应用”。实验主义关于注重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就是经验的思想,以及由此得出的实验探索方法,无疑是有启示意义的。如果从变动的角度看杜威、胡适的实验主义思想,并把它应用于社会领域,那便是一种解决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出现的当下社会各种具体矛盾和问题的社会调试机制,其特点就是强调实际、注重功效。在对实验主义做了深入研究之后,笔者认为实验主义哲学注重实验的态度应用于社会领域,便是一种在在社会实践中不断进行社会调试的思想,在此,本文着重阐述社会调试机制问题,把实验主义的合理思想重新建构在唯物主义基础之上。

二、社会调试机制的内涵

在哲学对社会影响问题上,杜威反对一直以来存在的两个极端:极端的理想派和极端的唯物论。他还把历史上的社会哲学和政治哲学归结划分为保守和激进两派,认为两派弊端根本之所在,便是在生活中面对问题时总在寻求“根本解决”。他提出第三种立场,主张“:人类的生活,不是完全推翻可以解决的,也不是完全保守可以解决的。人类的责任,是在某种时间,某种环境,去寻找出某种解决方法来,就是随时随地去找出具体的方法来应付具体的问题”。[3]3这种哲学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它是实验的,要通过实验来证明某种知识或理论对解决生活中问题的作用,以确定其能否用来指导的人们生活;第二,它是特别的,而非笼统的,它是在解决生活中的特定问题时体现出其价值的,主张零零碎碎的改革;第三,它的目的在于通过经验养成知识观念,可以随时随地拿它解决特种问题。由此,笔者认为,杜威的社会调试机制是指人们在社会领域中对社会具体运行进行调整、引导而制定的机制,换言之,它是人们在社会演进发展中为应付他们当下所处的环境(境遇)、问题及需要而制定的各种方法。对于这个机制来讲,它应该是历史的、动态的、创造性的,也就是胡适所说的要具有“历史的态度”,应该随着历史进程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必须要适合历史的客观规律和既成的客观条件,这是调试机制所具有的客观一面。社会调试机制作用的发挥决定于某一社会既成的客观条件,它不能随意地对之加以选择,当然更不能变更或消灭社会的规律,不能随意地改变历史发展的根本方向。肯定社会调试机制的客观性,肯定社会发展规律的决定性,并不是否定社会调适机制存在的必要,恰恰相反,社会调适机制正是人民群众主观能动性的体现,正是人民群众历史创造作用的体现,一种机制的成功与否,作用发挥得充分与否,往往要经过人民群众的反复认识、反复实践、反复探索,这也凸显了主体历史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正是社会调试机制的存在和作用的发挥,才使社会发展能够摆脱生硬的、机械的决定论,这是社会调试机制具有的主观能动的另一方面。由上述分析可见,社会调试机制既是客观自在的,又是主观人为的,是二者的统一体,正如马克思所认为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这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是社会的“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能否认主体的历史选择。总体来讲,社会发展就是社会调试机制面对具体社会问题通过主体能动活动调整、引导社会自发的冲力的过程,从而使社会运动表现为一种演进发展的方式。#p#分页标题#e#

三、社会调试机制的合法性

社会自发的冲力贯穿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因此,从宏观意义上来看,社会调试机制调试的对象也就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易言之,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无处不存在着社会调适机制。世界是变动不居的、不确定的、多元的,每个个体都有其特殊性,既然都有其特殊性,则所处的状况不同,所面对的问题也就不同。因此,每一具体的社会形态又具有各自的复杂性和具体性,其所具有的社会调试机制也就具有各自的复杂性和具体性,而这又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发展过程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具体性又更加凸显了社会调试机制的必要性。社会的复杂性、具体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每一个社会都有自己特定的历史传统。历史传统主要是指一个民族在与自然的长期交往活动中所积累和积淀下来的物质的和精神的事物的总和。这种历史传统是每一个民族延续和发展的前提,人类社会之毎一前行,无不携带自身传统的积累。历史传统有精华也有糟粕。如何从历史传统中汲取给养而又不背上历史传统的沉重包袱?“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说法固然无懈可击,但付诸实践却绝非易事。因此社会之每一进步往往都在“取”与“去”之间徘徊。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不能仅仅做一个博物馆或者只是把传统文化用声音和影像保存起来,而应该将其与当下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密切结合,使历史传统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成为一种活生生的东西。第二,社会调试机制面对的社会运动总是具体的、现实的。纵向来看,每一个具体的社会形态都是人类社会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环节。横向比较,每一具体社会都是它所处时代的一分子,都与其外部其他社会相互联系,从而使得人类社会呈现出高度的复杂性;同时,每一社会又具有其具体性、特殊性。其自身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制约使得每一部分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部分的“连锁震动”,这种“蝴蝶效应”使个体社会更加复杂化。由于“蝴蝶效应”的存在,社会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磨合、协作只有经过不断的调试才能达到较优状态。而不经过调试或者调试的程度不佳,都会使得社会各个组成部分不能有机的相互作用,在这种情况下“,蝴蝶效应”使得整个社会不能顺畅运作,社会秩序不自由,社会交易成本非常高,这种社会往往处于相对比较劣势地位。历史的和现实中的教训举不胜举。而这也更加确证了社会调试机制存在的合法性和作用的重要性。

四、社会调试机制的具体运作

鉴于以上考察的社会之复杂性、具体性,社会调试机制就是在解决具体社会的具体问题过程中,不断形成社会自身的比较优势,促进社会地健康和谐发展。社会调试机制的运作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机制运行要以客观问题的解决为指向。社会运动是当下具体的实际运动,解决实际问题,在生活经验动态过程中,以其行动成果加以检验;不断寻求新的改造经验,以更好适应未来环境,以至更有效地控制或改造未来环境。具体社会各自具有的复杂性、具体性决定了其面临的客观问题的特殊性,而这种特殊性又决定了社会调试机制的具体性和特殊性。社会是在根据具体、实际情况而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基础上逐渐演进发展的。“达尔文的生物演化学说给了我们一个教训:就是教我们审慎考察生物进化,无论是自然的演变,还是人为的选择,都由于一点一滴的变异,所以是一种很复杂的现象,决没有一个简单的目的地可以一步跳到,更不会有一步跳到之后可以一成不变。”[4]2当然,我们在此并非强调改良,或是贬低革命的意义,也因此并不排斥具有飞跃性质的革命对第3期赵允福“:实验主义”哲学中的社会调试机制思想探析于社会运动的重要作用。革命也是社会演进的形式之一。“革命与演进是相对的,比较的,只有一个程度上的差异,并不是绝对不相同的事件,顺着自然变化的程序如瓜熟自落,如十月胎足而产婴儿,这是演进。在演进的某一阶段上,加上人工的促进,产生急骤的变化,因为变化来的急骤,表面上好象打断了历史性的连续性,故叫做革命,其实革命也都有历史演进的背景,都有历史的基础。”[5]8在这个问题上,排斥具有长远目标的根本性革命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如其代表杜威所言“:除非进步是现在的改造,否则它就什么也不是”“,正在改进就是进步,而且是人们所能设想和达到的唯一的进步。”这样的思想,最终“从经验上说将是唯心主义的”。[6]322

第二,机制运行要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性。社会是人的社会,社会发展当然离不开主体选择性的充分发挥,离不开人的能动作用“,认清问题,认清问题里面的疑难所在,这是自觉,立说必有事实的根据,创意必须先细细想出这个提议应该发生什么结果,而我们必须对这些结果负责任……怀着这重大的责任心,必须竭力排除我们的成见和私意,必须充分尊重事实和依据,必须充分虚怀采纳一切可以供参考比较暗示的材料,必须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说我们的任务是要为社会国家寻一条最可行而又最完美的办法。”[7]93调试机制的操作运行非常需要人为因素的作用。因为,社会调试机制调试作用的发挥就是社会主体在尊重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基础上,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按照一定的目的、计划和方案,对自然和社会进行的物质改造,其结果中既凝结着主体的聪明才智,也体现着主体的勇气和魄力。因此,主体可以而且应该尝试各种手段,既可以采取“激进”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渐进”的方式,方式的选择取决于个体社会的特殊情形,而这一点也更加凸显主体选择性在调试机制操作运行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强调尊重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当然也就必须要尊重人们对这些规律的认识成果,必须以先进理论的为指导。另外,我们也不可忽视情绪、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的积极作用,美好的心境、坚韧的意志、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念等往往能调动主体的精神力量去努力实现既定目标。当然我们应该注重理性因素对非理性因素的调控和指导。

第三,机制运行要注重反馈和调整。社会调试机制是人们在社会演进发展中为应付所处的环境(境遇)、问题及需要对社会具体运行进行调整、引导而制定的各种方法。在社会演进发展中,社会调试机制的运行通过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即人们的实践活动体现出来。而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主要通过以下三个环节得以实现:一是制定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这是实践活动得以展开的前提。实践目的是实践活动所指向的目标,是实践主体根据对主、客观条件的认识,对未来的可能的实践结果的预测。实践方案是指实践主体制定的关于实践活动的计划、规则和步骤。二是作为实践主体的人按照已制定的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实际地影响和改造实践客体。三是及时的反馈和调节。即通过对实践环节的追踪监控,适时调整实践活动,使之按一定方向运行,以实现实践目的和达到理想的实践结果。实际上,这三个环节是不能截然分开的,特别是反馈、调节这一环节更是渗透在每一个环节之中。通过实践的反馈和调节,主体可以适时地对社会调试机制运行的过程和效果进行检验和调整,使调试机制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并富有效率的运行过程之中,以确保社会调试机制作用的发挥更加有效。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坚持循序渐进的开放道路,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沿海经济开放区的设立,以选点试验、总结经验、逐步推广的诱致性方式平稳展开,就充分体现了社会调试机制的问题指向、主体选择性和不断反馈调节等特点。这种使得社会运动呈现出探索性前进而又及时调整自己状态的方式,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历史的辩证法告诉我们“三步路用五步走的人,反而比五步路总想三步走的人,走的既快又稳”。[8]#p#分页标题#e#

综上可见,只有重视并保证社会调试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使整个社会都养成一种负责任的实验性态度,我们才能最大限度的减轻社会每一前行之代价,才能构建富有竞争优势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这对当下正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国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