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革新促服务型政府创建思考

行政革新促服务型政府创建思考

本文作者:叶剑峰 单位:中共湖北省委党校

一、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转型期的内在要求和发展需要

(一)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社会转型期的内在必然要求

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是现代社会调节资源配置的两种主要方式。市场机制具有以下本质特征:以私人利益为目标、具有自由竞争性、具有自主性、具有经济理性。政府机制本质特征在于公共性或公共利益目标、强制性、非赢利性和多元理性。比较经济制度理论认为,判断任何一种制度的优劣主要有两个标准,即是否较好地解决了信息问题与激励问题。与计划经济体制比较,市场经济较好地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因此,市场机制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资源配置方式,起着调节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但是,市场存在失灵,市场失灵,简单来讲,便是因各种市场缺陷而引起的资源配置的无效率。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在于:难以提供公共产品;市场经济中的垄断;市场经济的外部性;市场波动与经济的不稳定性;市场经济下的收入不平等。一般认为,政府是弥补市场失灵的产物,或者说,市场失灵是政府得以产生和存在的理由。这就决定了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功能在于弥补市场失灵,其功能限于:提供经济发展的基础制度、组织各种各样公共物品和服务的供给、共有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保护、保护并维持市场竞争、收入和财产分配的调节以及宏观经济的稳定。这就决定了现代市场经济下,政府的实质是服务型政府,服务于市场、企业与公民。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政府对社会经济事物大包大揽,习惯于干预社会经济事物。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创时期,我国政府在职能的履行上存在一些明显的缺失,在社会经济事务中既想当裁判员,又想当运动员,既缺位又越位。各级政府决定生产建设取向、包揽一切事务、行政审批等色彩仍然很浓。有人称之为国家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获利途径审批化、审批方式和环节复杂化。如果政府的这些问题不解决,而且越来越强化,政府就会成为市场经济正常发展的障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是用来弥补市场失灵的,其所有职能都是为市场、企业、公民提供服务的。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政府完成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型。

(二)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提高政府能力、维护社会稳定、和偕发展的需要

20多年的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了丰硕的成果和骄人的成就,但20多年来积聚的各种社会的、自然的矛盾也把正处于新一轮发展的中国带入了一个高风险时期。日趋严峻的社会公共安全形势和不稳定因素的加剧对政府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1990—2002年我国安全事故总量平均增长6.28%,最高时增长达到22%。2002年全国发生107万多起各类事故,造成14万多人死亡。近年来,全国平均每天发生7.2起一次死亡3-9人的重大事故。同时,自然灾害日益严重,公共安全危机防不胜防,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群体性事件频发。这些都对政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维护社会安全和稳定以及促进社会和偕发展,需要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能力。

(三)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国际社会经验教训的总结

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左右,是一个经济发展关键期。根据国际经验,此时必须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全面完善公共服务制度,否则,将导致发展的中断与停滞。当前我国人均GDP已达1000美元,迫切需要完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在这一发展阶段,我们要注意吸取日本成功的经验和部分东南亚国家及拉丁美洲国家失败的教训。1960年,日本人均GDP大致达到1000美元的水平,在1960年前后开始完善全面的公共服务制度,如:实施国民皆保险计划等,1961年,日本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制度全面建立。这使日本开始了长达40年的经济增长过程,顺利跨越了2000美元、4000美元、8000美元、20000美元这几个经济增长的重要瓶颈,顺利完成了对发达国家的赶超。部分东南亚国家和拉丁美洲国家却因为只重视经济增长、忽视社会发展与政府公共服务,最终导致发展的逆转与停滞。比如,印尼曾是亚洲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1996年其人均GDP达到1000多美元,但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又回到人均500美元左右。公共服务的缺乏和社会安全保障网的落后是造成印尼在亚洲金融危机中陷入增长停滞与中断的重要原因。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前,印尼从来没有开展大规模的广泛推广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东南亚国家中,印尼社会保障项目覆盖率最低,只有全国人口的9%,于是为了应对危机对社会的冲击,印尼政府被迫于1998年初启动了社会保障网计划。1950—1980年,拉美地区经济保持了长达30年的持续增长,但在80年代开始发生逆转,1981—1989年,拉美地区人均GDP累计下降8.3%,出现严重衰退,使整个80年代作为“失去的10年”而载入拉美发展的史册。政府片面重视经济增长,忽视公共服务职能的加强,社会保障不力是一个主要的原因。当前,从国际背景看,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行政改革追求的共同目标。20世纪90年代后,西方各国行政改革几乎都是围绕如何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展开的,都把塑造服务型政府作为政府改革的首要目标[1]。西方国家建设服务型政府树立了一些全新的理念:将纳税人当作顾客,提出顾客至上的理念;政府应注重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应引入市场化模式等。

(四)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我国社会转型期,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法治意识、竞争意识和参政意识不断增强,对政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2]。在公共服务事务中,政府长期以来忽视公共服务职能建设,缺乏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特别是2003年非典时期,在非典早期习惯性地向民众隐瞒真实信息,导致非典疫情一度失去控制,老百姓对政府的信任度也因此大大降低,直至中央迅速采取有力措施,及时公开疫情信息,动用大量人力物力,控制了疫情,才重新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

二、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需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一)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必须明确目标要求,制定中长期规划,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

当前,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工作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在实践中,不少地方政府采取的大都是简单的便民措施,在管理理念、管理思想、管理体制等方面没有实现深刻的变革。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付出长期的努力。要使这一工程进行得更有效率,必须抓紧建立目标体系和中长期规划,使各级政府和公众明确这一新型政府行政模式的目标要求,明确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工作重点,从而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p#分页标题#e#

(二)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必须将深化行政体制

改革与培育社会自治能力相结合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从理念到制度的全方位变革。当前各地推行的社会服务承诺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超市、政务公开、行政效能建设等,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与法律保障,缺乏长期性、稳定性,流于形式化、表面化。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必须放权于社会,将政府职能严格限定在公共领域内。政府职能的转变又与社会自治能力的强弱紧密相关,要顺利推行行政改革,必须加紧培育社会自治能力,大力发展非政府公共组织。

(三)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必须建立起科学的社会评估机制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我国行政改革的一项重要的创新和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需要及时跟踪检验改革的效果,要不断完善改革措施。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评估机制。公共服务型政府是以满足公众的公共需求为目的的,强调服务性,因此,必须以社会公众作为改革效果评估的主体,建立起科学的社会评估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改革的效果,将政府建设成为一个人民满意的公共服务型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