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地理新课改启发分析

陶行知地理新课改启发分析

本文作者:耿夫相 单位:浙江省绍兴市鲁迅中学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批判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基础上,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他认为“生活包含万象,凡人生一切所需皆属之”,要“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要“用生活来教育”。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为我国目前的地理课程改革带来很好的启示,本文主要以“生活教育”思想审视我国地理课程理念、地理教材的编写、地理课堂教学行为、高考地理测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以期探索和坚持地理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

一、“生活教育”思想对我国地理新课程理念的启示

回顾2001年我国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内容,它所强调的“教育是发生在师生之间的真实生活世界中的社会活动,课程是学生的课程,课程教学应该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关注教育意义的建构、在现实生活中关注师生之间的对话与理解,追寻富有意义的、充满人性的教育”的理念,与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思想是一脉相通的。陶行知先生曾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1]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引下,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推行了一系列重要理念,其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都强调了学生学习的地理应当是生活的地理。地理课程必须关注学生本身,必须“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学生学习的地理课程要“反映全球变化形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实验)》提出“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这些理念都空前强调了地理教育与学生生活的密切联系。“在生活中进行教育,在教育中促进人的发展”是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在目前地理课程改革中的体现和落实,反映了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二、“生活教育”思想对我国地理教材编写的启示

纵观我国高中地理教材的编写,其指导思想清晰地体现为从注重“知识内容的系统性”到注重“人地关系”,再到注重“可持续发展”三个阶段。本次课程改革的主题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使课程的功能从单纯的重视知识的传授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在注重知识技能传授的同时更重视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在这一点上,陶行知先生是有远见卓识的,他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主张从现代社会出发,通过普遍的生活去教育、培养学生,促使学生和谐、持续地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引下,人们欣喜地看到目前地理教材的形式和内容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材内容的选择不但富有生活气息,而且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选择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及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教材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启发性、探究性、开放性、可参与性强,且比较贴近学生生活。下面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为例,看看新、老教材编写的不同。老教材(1996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以文本的形式讲述了什么叫太阳高度角,什么是正午太阳高度角,正午太阳高度角随时间、空间变化的特点,然后呈现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以及公式的运用方法。

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没有任何说明,教材呈现的只是一个结论,学生所要做的工作就是按照课本呈现的顺序把教材内容背熟记住。而新教材(2009年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没有以文本的形式给出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而是以“活动”的方式出现,通过给出“简易测量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和“图解法求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要求学生根据测量示意图的方法,测量所在学校某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根据“图解法求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求观察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与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之间的关系,并归纳求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通用公式。从新旧教材的对比可以看出,旧教材更重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严谨性,只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关于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知识,而不是用于解决生活问题。而新教材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留心生活、热爱生活,体现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学生学习的是对生活有价值的知识,对提高生活质量有意义的知识。新教材让学生通过对太阳高度角的测量实践,不仅理解了太阳高度的推导过程,而且以后可能会将太阳高度的变化运用于生活实践。例如,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计算出物体的影长在一年中的变化,以确定楼房间的合理距离;确定太阳能热水器与地面的倾角等。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新教材的编写理念深受陶行知“在做中学”“知行合一”和“生活即教育”思想的影响。

三、“生活教育”思想对目前地理课堂教学行为的启示

理解和把握了地理新课程的理念后,关键是如何运用这些理念。课程标准再好,毕竟只是写在纸上的文件,只有把这些理念转变为教师的思想,并将之运用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观念才被赋予意义。陶行知先生十分重视实践,他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生活教育必须是教、学、做合一”的。他始终把实践活动作为主线,强调以实践为中心,强调教学与实践、教育与生活联系起来,在活动中求知。目前虽然新课程改革已有多年,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大多数地理教师仍然“穿新鞋,走旧路”。教师还是把学生当做统一规格的产品,把知识看做可以灌来灌去的现成东西。在这种教学中学生要进行大量的练习,学生掌握的仅仅是一些呆板的知识,一些只有在测验和考试时才活跃起来的知识,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主要是通过考试来看学生对教材中地理知识、技能掌握和运用得如何。而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大多数已忘记了从课本中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不能在生活情境中将地理知识和技能进行迁移、解决实际问题。#p#分页标题#e#

地理学科与生产、生活、生态关系紧密,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生活情境,引领学生留心生活,用心观察周围地理事物,教师应在生活中寻找与地理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这样通过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这样的学习活动是有意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获得了知识技能的培养,又获得了情感态度的培养。例如,在教授城乡规划内容时可以让学生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设计出自己的规划方案,让学生表述其规划依据,探讨后再向学生展现本市的城乡规划图,让学生分析政府主管部门规划的合理性以及存在的不足,最后再将学生自己规划的方案与政府部门的方案进行比较找出不足。笔者于2011年10月在讲授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现行高中教材《城乡规划》后,组织学生到绍兴市城市规划设计院采访设计师,与他们探讨城市规划的原理及注意的主要问题,了解绍兴市的整体规划方案。这样的实践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生活教育”思想对目前高考地理测评的启示

高考地理测评是教学评价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选拔性的考试,其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目的,以及相关的评价实施、评价方法等都是由评价的价值取向来决定的。为了切实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引领学生关注生活,应充分发挥高考的评价导向功能。2011年安徽文科综合卷地理试题就很好地发挥了“指挥棒”的作用,试卷非常注重安徽省的省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生产实践与经济建设的重大问题、热点问题,将地理学理论和地理学关注的重要问题融入、渗透到高考试题中。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联系生活实际

运用地理学科知识和能力分析解决日常社会生活中的问题。例如,第29、第30两题考查了窗户、屋檐搭配对室内光热的影响;第34题第(3)小题的野营时防范自然灾害和开展自救的措施等都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解决现实问题,秉承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理念,更好地引导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践行新课程理念,同时也能更好地引领学生关注生活。

2.联系社会热点

生产实践与经济建设的重大问题、热点问题,如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而日趋严重的资源、能源、生态环境问题及相关的循环经济、节约型社会、生态农业、生态城市的建设等一直都是高考命题的钟情点,2011年安徽文科综合试题也是如此。例如,第27、第28题考查的人类不合理利用资源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采取的措施;我国1978—2005年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第33题的上海市产业转移与安徽产业的承接等都是以热点为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热点问题进行分析。

3.联系区域发展

从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视角看,区域发展中的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生态问题、区域发展规模问题、区域间的产业转移问题也是2011年高考的考查方向。例如安徽卷第34题第(3)题“从产业转移角度,分析部分在沪皖籍从业人员返乡创业的原因”。这就涉及区域的协调发展问题,在沪皖籍从业人员返乡创业有很多方面的优势,具体表现为几个方面:安徽承接产业转移,发展机会增多;与上海相比,安徽的生产生活成本较低,劳动力资源丰富,能源、原料充足;安徽政策优惠,交通等基础设施改善;返乡人员掌握了技术、市场信息,积累了资金,具有乡土情感。

从近几年的我国地理高考试题看,问题情境基本都是距离考生很远的学科背景,而不是解决考生面临的实际问题。虽然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学习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把所学的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但在高考试题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试题所占的比例尚不大,大多数只是提供一个背景,而不是解决现实问题。如果能以带有一定现实的素材、具有现实情境的试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这样不仅符合学生心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也充分体现了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实践与应用、关注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地理新课程理念,并有助于建立和完善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化的地理课程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