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计算机教育创新研究

职校计算机教育创新研究

本文作者:洪键光 单位:广东省中山市港口理工学校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已经是学生一门最重要、最基础的课程。由于传统观念、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学生素质以及教材等因素的影响,目前不少中职学校中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如何通过创新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人们十分关注的一个课题,笔者为此进行了探索,现结合教学改革实践,就此做一些探讨。

一教学目标应建立在“纯”应用的教学理念上

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对计算机的使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应该给学生打下什么样的基础是值得探讨的问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具体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使用计算机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掌握某些有一定代表性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使用,具备使用新软件以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和能力;使学生今后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不断补充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计算机文化

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在信息化社会里更好地工作、学习和生活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具体内容如下:第一,计算机文化概论。(1)计算机发展史;(2)计算机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3)计算机文化对信息化社会各方面的巨大作用和影响。第二,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与基本工作原理。(1)计算机分类;(2)计算机软、硬件基本组成;(3)指令与程序、二进制、存储程序原理;(4)计算机内部信息的表示与存储;(5)计算机语言、计算机程序的基本概念。第三,计算机与信息社会。即了解安全、可靠、保密、知识共享与知识产权。

2.计算机应用

教学应以面向应用为主线,使学生了解当前计算机应用与开发的水平及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将计算机技术用于解决问题的意识、应用系统的初步能力。教学内容应在Windows图形窗口界面下,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并以计算机网络的使用为核心。具体内容如下:第一,计算机基本操作。(1)掌握正确的键盘指法和鼠标使用方法;(2)掌握英文和一种汉字输入方法,并能达到熟练程度;(3)掌握WindowsXP用户界面的基本概念与使用。第二,熟练掌握一种文字处理软件,如Word。(1)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界面的基本操作方法;(2)掌握文字的录入、编辑与格式化工作;(3)掌握文档中表格的制作与使用;(4)掌握简单的排版功能及打印输出。第三,计算机信息管理基础。随着信息量的高速增长,作为信息管理主要内容的数据库应用必不可少,因此,了解数据库基本知识和使用方法也是软件技术的内容之一。第四,掌握一些常用网络操作。鉴于网络的迅速发展,一个人只有当他能使用自己的计算机上网,在全球范围内与他人进行交流信息、搜索查取他所需的资料,自由地共享网上丰富的数据资源之时,才能符合当前信息化时代对他的要求。因此教学内容应包括掌握一些常用网络操作,如浏览、下载文件、使用E-mail等。

二合理选择上机教学的基本程序

计算机课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无论是学习使用软件,还是程序设计,上机操作都是一个重点。一方面上机操作是教学的一个环节,另一方面它使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巩固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操作技能的实践活动,特别是职业技术学校,需重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

1.精讲

精讲就是在上机前,教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讲清操作的目的和功能、操作顺序、操作要领、安全操作等内容,大致如下:第一,学习该项操作的目的和功能。教师应考虑如何设计使上机内容趣味化,尽量使学生摆脱在练习中的枯燥感,也可将学生目前的学习和他们以后的工作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好本领,掌握操作技能的浓厚兴趣和强烈要求。第二,上机操作的顺序和操作要领。首先向学生讲清上机操作的先后顺序和动作要领,其次讲清操作中易产生的问题。例如,刚开始进行指法训练时,教师应避免学生一上来就急于求快而忽视击键时手型的规范。待学生熟悉各键位的字母和手型规范后,再强调速度,不断提高打字速度,并善于利用周围的典型去激励学生,使学生有追赶的目标,从而刻苦地训练。第三,安全操作。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操作技能,同时也学会了破坏软硬件的手段,教师要从思想上教育学生,使其树立良好的操作思想和习惯,严格按要求的上机内容进行操作,强调操作纪律。

2.演示

演示时教师对所教专业操作进行示范表演,给学生做出模仿的榜样。这就要求教师一开始就在投影仪上对全班学生进行演示,边演示边强调技术要领和注意事项。这样,学生既能直观地掌握要领,便于其走上训练的正轨,又能使教师不必为每个学生重复讲解和演示同一课题的内容,减轻劳动强度,以便教师腾出时间加强巡堂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

3.多练

练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教学要求,学生自行完成上机操作的学习过程,具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备教材。计算机上机课与理论课的内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上机课与理论课的备课时间应同步进行,并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合理安排好理论与上机课时的对应关系,使教学内容的讲与练有机结合。第二,备学生。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提出更深、更广的要求,而对稍差的学生,切忌要求过高。上机课的教学难点相对来说较为分散,所以教师既要考虑到学生在共性上的难点,也要注意学生因个性差异出现的难点。第三,其他方面的准备。教师应熟悉机房的各种情况,特别是机房的软件环境。上机前一天,教师应到机房检查或准备好上机所需的软、硬件,因为学校机房软件环境因种种原因极有可能变动,要确保不出现意外故障。另外,根据机器台数与学生实际人数如何分组、如何就座等细节,教师也要周密考虑。第四,技能训练。教师在设计上机课时,必须做到以下三点:(1)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下达训练指标时,不要一次就提过高的要求。对某些较复杂、难度较大的课题,先易后难,待掌握各部分后再向复杂、完整的课题过渡。(2)重视保证练习质量,并正确掌握练习速度。(3)要合理安排练习时间与次数。第五,严格要求。教师对上机内容精心设计,学生在上机过程中应始终在教师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练习,不能让学生自由地随意去操作,这样才不会造成学生只顾打字或打游戏或乱操作,造成计算机资源的破坏。#p#分页标题#e#

4.总结

总结内容应包括上机作业的完成情况、操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些事先未强调而出现的细节问题、因理论模糊引发的问题等。总结时可采取复习、提问或讲解等形式进行,为下次上机及时扫清障碍。

三教学方法中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教学的评价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最终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尤其注重教学的评价。

1.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获取知识的能力是人们为社会作贡献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从教师的教学中去获取知识外,更应注重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只是今后工作中要用到计算机知识的一部分,而且在工作中所使用的计算机设备、所碰到的实际问题,可能是在学校里没有见过、没有学过的新东西。只有具备了自学能力,才能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将来在工作中才会有所成就。

2.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教会学生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所以要让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深,记得更牢。

3.教学评价

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学科可从认知和操作技能两方面进行教学评价。目前一般采用书面考试和上机操作考试相结合的方法。对认知领域中的知识部分采用书面考试予以评价,而认知领域中的能力和技能部分及操作技能则采用上机考试来评价,两项评价的比重应在各项均及格的基础上以上机考试为主。

四结束语

总之,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发挥其潜在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样才能真正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让学生学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