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教师健康成长而努力

为教师健康成长而努力

摘  要:当前中小学教师心理疾病严重,影响恶劣,原因复杂,需要深刻反思;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综合治理,多管齐下。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 心理健康 综合治理

    一、现状:令人担忧和痛心

    目前,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出现了一些很不和谐的现象:讽刺、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师生关系恶化;指责、训斥和埋怨家长,家校关系紧张;斤斤计较,行为偏执,同事关系僵化,自卑、抑郁等情绪滋生,对党和政府累发攻击性言论等;还有少数教师走上犯罪道路,调戏女生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对教师队伍形象造成恶劣影响。因此,我们不能不对此种种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即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作必要的探究。

    据调查,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有:

    不适应社会环境:由于社会的某些不公平现象,加上不愿意主动融入社会,部分教师不适应现代工作方式、生活环境,从而产生压抑、偏激或悲观等不良情绪。

    心理失去平衡:部分教师不能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待遇、职称等方面遇到挫折容易诱发不良情绪,如嫉妒、自卑、愤懑、抑郁等情绪。

    人际关系紧张:一些教师由于自身行为偏执,不善于处理复杂的师生关系、同事关系,久而久之形成孤独、无助、郁闷、焦虑、自卑等不良心态。

    不良个性品质:某些教师不良的个性特征也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如心胸狭窄、意志脆弱、斤斤计较,自我封闭等。

    二、危害:害己更害人,影响恶劣。

    首先,不少教师自身已深受其害。教师因心理健康问题而影响家庭和谐、同事关系和事业发展的事例累见不鲜,因心理健康出现问题而导致情绪失控甚至自杀的恶性事件也时有发生。据了解,逢中考和高考等大考后,还会有不少老师因“精神障碍”而到医院治疗。

    更严重的是,教师心理健康的持续恶化会给学生、教育以及社会带来更大的甚至是毁灭性的灾难。据报道,某中学老师因为婚姻破裂,对生活失望,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莫名其妙批评学生,在该老师的一再批评下,班上许多学生失去了自信,甚至有人开始厌学。这种现象决不是绝无仅有的,据报道,“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组委会的“你认为最急迫需要解决的校园伤害”专项调查结果显示:采用讽刺、挖苦、孤立、冷落、揭短、当众出丑等手段对学生进行“心理惩罚”现象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语言伤害”成为当前中小学生认为亟待解决的三大校园伤害问题之首。很显然,只有教师心理健康,学生的身心才能健康得起来。可怕的是:教师心理不健康已不是个别现象,超过半数的教师都有这样那样的心理疾病。可以说,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到了必须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的时候了。

    三、原因:复杂而无奈,需要我们深刻反思

    首先,教师自身因素是导致教师心理问题的基本原因。有的教师性格过敏、脆弱,在困难与挫折面前缺乏相应的心理承受能力,在有害的外界致病因素冲击之下,易出现心理障碍;还有的教师自身素质难以适应改革的需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要求教师在教育观念方面尽快转变,在教育教学能力素养尽快提高,这对教师也带来相应压力。

    第二,这是跟教师的地位、角色与危机感密切相关的。教师所承担的多重角色所带来的心理冲突是造成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经济待遇低、生活环境较差,还要对学生安全承担无限责任的担忧、面临岗位设置聘任压力和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过高等,都是造成教师心理负担过重的因素,而教师又往往找不到为自己辩护甚至舒缓一下的空间,因为扮演的是为人师表的角色,客观上不得不常常掩盖自己的喜怒哀乐,其最终结果必然是走向抑郁或者激烈的爆发。

    第三,这是学校管理理念落后造成的。一些学校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只是把教师当作一种工具来使用。如有的学校对考勤实行硬性管理,简单扣款,导致教师心理压抑。有的学校校务不公开,致使教师对职称评聘、晋升工资、学习进修、评选先进等方面意见纷纷。受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下,有的学校内部也易形成的利益小团体,彼此为自己的利益相持不下,搬弄是非、互不买账,严重损毁教师清高的形象。可以说,和谐的学校,教师的心理相对比较健康,而管理不民主的单位,往往关系紧张,教师心理负担重。

    理念的落后还直接反映在是评价方式上。不少学校评价教师以“分数”为唯一的标尺。更有甚者,升学率“指挥棒”的影响还没有消除,新的“指挥棒”又开始困扰教师,如安全责任、保姆式管理、班级综全评比等,加上家长推波助澜,经常呈现一片“喊杀声”,教师为了分数、班级名次,各班之间争个你死我活,教师的沉重压力可想而知。

    第四,这也是传统教师观的一种折射:社会对教师形象“神化”,不把教师当“人”看,媒体宣传的都是教师模范的一方面,从而人们总是要求教师是榜样,他们无法接受教师的一些“凡人”的表现,这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角色冲突。

    最典型的说法:“教师像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但是蜡烛的光太微弱了,蜡烛的结局太悲壮了。悲壮的人生结局是不可能激励教师健康成长的。

    最虚幻的说法:“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大教育家魏书生多次在公开场合否认这一观念,因为它太虚幻,给人“画饼充饥”的感觉。宣传的生命在于真实,不然的话,教师天天盼“哪天最光辉”啊?盼的结果,只能领回一份失望。

    四、对策:综合治理,多管齐下

    我们认为,教师心理健康是指一个合格教师所应有的心理素质,也就是教师对内对外环境及人际关系有着良好适应的条件。如何培养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呢?这里仅从管理的角度来分析说明。

    1、正确理解和把握教师职业道德内涵。

    第一是要坚守教师职业道德底线。教师的职业性质决定了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必须走在社会前列,但任何行业、任何部门都有其基本的道德底线,教师也不例外。社会和管理部门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期望值,首先应当是绝大多数教师都能够达到的“底线”。如果达不到“底线”要求,就要受到相应的处罚,包括影响职务晋升、工资提升直至失去教职等。类似于师德楷模、师德标兵那样的高要求,可以作为一种提倡,但不应成为教师队伍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教师在其职业活动中,只要职业道德行为高于“底线”,其合法权益就不应当受到侵犯。在实际中,我们体会到教师职业道德有三个基本要求:履行职责收获成长,即要求教师遵章守纪,珍惜教师工作,并在从事这一事业中不断提高、完善自己,收获自己的成长;合作宽容融入集体,即教师要尊重他人的劳动,对正确的心态处理人事关系,努力克服文人相轻、相互猜疑和业务封锁等不良习气,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民主平等关爱生命,即教师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强化底线要求,鼓励教师个性化发展,不可用片面、狭隘的观念来要求教师,增加教师不应有的精神负担。教师也是人,他们也需要从物质上和精神上充实自己。所以,我们应该处理好对教师的高期待、严要求与社会对教师的尊重和关怀之间的关系,给教师一个公平、公正的待遇。让教师在完成崇高使命的愉悦中升华道德,完善自我,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做积极师德的践行者。#p#分页标题#e#

    第二是要重视培养教师的法规意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依法执教放在了首条,这就说明法规意识的重要,只是我们平时重视不够,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法规意识都比较淡薄。《教师法》、《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教师的职业义务作了明确的规定,教师的这些职业义务在今天不是所有教师都能很好地履行,有的教师角色意识淡薄,如讽刺、挖苦学生或家长,无视学生和家长的独立人格;随意让“违规”学生停课反省等等,都是违法行为。我们在实际中体会到,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加强教师法规意识培养。落实到规范教育行为时,对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的处理,要注意从法纪和政策的高度来分析引导,不要单纯从师德和品质方面来找原因。在处理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和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细节问题上一定要坚持原则,不能手软,事实已经证明,这也是“治疗”某些心态不正常教师的最好良药。

    2、实施以人文精神为主导的教师管理

    著名教育家李希贵在一次报告中阐述自己的教育理念时讲过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说是在一个“参与式”校长培训班上,培训的主题是“如何转变教育观念,确立学生中心地位”。一位校长被要求回答的一个情境性题目是:当一位教师与一名学生发生争执,找校长评理,校长该批评教师还是批评学生?这位校长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说,当然是批评教师,因为学生是学校的主人。

    的确,一个时期以来,不少似是而非的“新理念”迷失了学校管理者,把着眼点全都放在学生身上了,他们往往很不理智地抛开了教师。这个故事引发我们反思:当强调学生是“上帝”时,应当把教师放在一个什么位置上?

    李希贵在实践中得出的结论是:学生不是上帝,教师和学生都是学校的主人,他的专著《学生第二》值得研读。这种观念反映在日常工作中,就是要集中精力抓学校的中心工作,即做好“人”的工作这篇大文章。首先要让教职工“感觉良好”,注重培育教职工的合作意识,创造健康向上的团队精神,营造教职工的“精神家园”,这是培养高尚师德群体的重要途径。同时,要努力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扬名和扬长的各种机会,不断满足他们的成就需要,使他们时时体验到被尊重、被关心的情感,从而保持舒畅平和的心情,轻松愉快地投人工作。

    校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是实施人文管理的重要标志。学校要充分发挥民主在创造和谐校园的过程中的作用,增强教职工的民主意识。北京市教育局曾组织有关专家调查北京19个区县960名中小学教师,专家们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校务公开是非常好的制度建设,校务公开分值比较高的学校,党政关系和干群关系都非常融洽,教师心理大都比较健康。参与调查的一个教授说:“校务公开这个事不费很多劲,而且能非常好地推动学校管理民主化,促进学校、校长和教师健康成长”。

    3、建立以“大锅饭”为基础,兼顾突出骨干的结构工资制。

    不少学校“以实绩论英雄”,用企业管理的思路来确定待遇,这就容易造成教师感情对立,引发心理障碍。“以实绩论英雄”看重的是教师个人绩效,但事实上我们无法对教师的隐性绩效进行考核,即对学生全面发展有更深远影响的德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美育,因为很难有一个评判标准,无法外化为绩效。可以说校园里的“按绩分配”以一道凶险的“防人之心”的篱笆,把善恶是非统统拒之门外,人为增加教师心理压力。有一个现象值得反思:很多老教师都怀念自己过去与同事和谐共处、没有评价、没有排名的日子,他们感到那时的教学真的是一种享受,是一种自我成功的享受。所以,适当的“大锅饭”很有必要。“大锅饭”是对教师这一素质比较高的群体的充分肯定,如果能够让教师在有了稳定的薪酬保障基础上,吃上“大锅饭”,充分体现群体竞争,使“末位淘汰制”淡出教师视野,同时兼顾突出优秀教师即骨干待遇,那么,教师的心态就会更加平和,关系就会更加融洽,合作也就会出自内心的需要,交流也就会更加真诚,心理当然会更健康。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首先要加强精神形态的校园文化建设。利用节假日经常组织丰富多彩、健康文明、喜闻乐见的文体娱乐活动,丰富教师的课余文化生活,让教师的情感交流、宣泄的渠道畅通,在活动中得到心理补偿。另外,要建立校内教师申诉和反馈渠道。尊重教师权利,落实和保障教师待遇是依法治校的重要内容。我校党支部和工会是教职工最爱走动的单位,我们通过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职工代表座谈会来了解职工心声,依法公正、公平解决教师与学校的争议,维护教师合法权益,改善校内人际关系,增强了教师心理健康。

    5、教育管理部门要转变职能,变控制和管理为服务、指导,为教师发展创设更为宽松的环境。

    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要精减不必要的统计表册、会议、检查、评比和活动,少参加无效的课题研究和培训。现在有一些活动、检查评比和培训等无多大实效,可以说是反复折腾教师,使教师普遍感到身心疲惫。

    6、学校应制定和实施教师心理辅导计划

    这是我们普遍做得不好的一项工作。针对教师共同的心理需要和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可邀请心理卫生专家、学者来校给教师讲课,开展系列心理辅导讲座。让教师们掌握心理卫生保健知识和常见心理问题的自我调节方法,提高缓解心理压力与承受挫折的能力。

    总之,教师的不良心理健康问题已严重影响学生和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制约教师潜能的发挥,影响学校和谐发展。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思考与实践,一方面是为了提升全社会对教师健康状况和教师健康成长的重视度,另一方面是希望全社会特别是教育部门、学校及教师自身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来维护并增进教师的心理健康,为教师幸福人生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