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学学生的心理调适

计算机教学学生的心理调适

 

信息技术课也有它独特的优势,如实用性、可操作性强,多媒体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无穷的网络资源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极好空间,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和优势,围绕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信息技术课在素质教育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高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阶段,他们有强烈的独立性、表现欲。如何对待一些“不听话”的学生是任何教师都要面对的课题,对他们应给以关注,而不是简单的批评和处罚,要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理解他们,取得他们的信任。   一、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进行正确地引导   高中生对许多问题有独到的见解,不盲从教师。如在计算机教学中就常会遇到一些对计算机十分感兴趣的学生,他们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少数学生甚至对计算机内各个部件如CPU、主板、显卡型号及规格都能讲得头头是道。在课外他们常和教师谈论关于计算机的各种问题,希望能展示自己的才能,但在课堂上他们对课本上的知识却不屑一顾,经常我行我素自搞一套,以至于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给教师上课造成不小的麻烦。   但这一类“不听话”的学生,肯钻研,有创造性,其实是很有培养前途的一方面要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能有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另一方面要耐心帮助他们克服不足之处,从而培养良好的品质。在这一点上我们有着深刻的体会,如在上届高一学生中,某重点班的信息技术课科代表就是典型的例子,这个学生熟悉计算机,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很高,理解能力也很强,每堂课的教学内容都能超额完成。但随着对计算机认识的加深,课本上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他的要求,转而对因特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在“西祠胡同”上建立一个论坛叫“侃在模范马路上”。   上课时利用Windows中的工具在局域网中给全班同学发短消息,号召大家到“西祠胡同”,上他的论坛上聊天,弄得全班同学都效仿他而互发短消息,有的学生甚至利用短消息相互漫骂,以至影响到高一年级的各个班,使得课堂秩序遭受破坏。为此,我狠狠地批评了他,并将Windows中发短消息的工具全都删掉,原以为问题解决了,岂知适得其反,这个学生从此一蹶不振,产生了很大地抵触情绪,上课时什么都不做,成绩一落千丈。   二、要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理解和教育学生   另一类“不听话”的学生与前者不同,他们起初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良好的成绩,但是由于环境影响或学习方法等各方面的原因,学习成绩始终不理想,这些同学由于遭受了挫折,又长期得不到认同,就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和消极情绪。   他们自卑、怀疑、任性、厌学、不负责任,不相信任何人,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造成心理上的封闭。这种封闭又促使他们和周围的人产生更大的隔阂和不信任,形成恶性循环。长期处于心理危机之中,对他们的心理的成长将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这类学生上课时对教学的内容毫无兴趣,只想用计算机玩游戏或上网,上了网也只热衷于聊天或看一些无聊的信息。没有遵守纪律的意识,上课时在机房里随意走动,干扰别人上机,有时还故意起哄。对于教师反复的批评,毫不在乎。一旦班级中再有几个学生以其为榜样进行效仿,整个班级的教学就难以维持。   对于这样一些使教师脑筋的学生我们应该给以较多的关注。   关注首先是关心,而不是简单的监督、批评和处罚,缓和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取得他们的信任,使他们逐步从“差生”的阴影中摆脱出来。然后再设法把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引导到教学中来。这样做虽然不能保证将其培养成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是起码能帮助他们逐步缓解心理危机,使他们的心理向健康的方向发展。这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尊重学生。   三、对目前信息技术课的现状做一些调查研究,从中发现问题,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   平时我们常常以“听话”或“不听话”来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一个“不听话”的学生确实会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大的麻烦,但这样的学生就是坏学生吗?我们不能仅仅根据一个学生的行为表现就简单地下结论。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高一学生正处于由少年逐步向成人发展。   他们在自我评价和理想等方面存在着现实与想象之间的差距,有较强的认同意识,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对他们的认同,这点在一部分“不听话”的学生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他们有强烈的独立性、表现欲、逆反心理。不愿意家长和教师将他们当作小孩,而愿意和自己的伙伴在一起就自己感兴趣的各种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希望别人能倾听和尊重自己的看法地。   信息技术课在学生心目中的实际地位是比不上那些高考科目的,它有今天这样的地位主要得益于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和媒体的影响。应当充分认识信息技术课在现代化教育和素质教育中所占的重要地位,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