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针对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教学与企业人才需求脱节问题,结合应用技术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从教学模式、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校企合作等方面探讨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满足企业对服装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人才;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应用技术型高校以培养高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旨在激发学生职业能力的学习,为企业生产提供技术工程师、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服务。我校(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以下简称服工专业)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目前学校培养的服工专业技术人才偏重于理论学习,学生实践能力不足,学习的专业知识与企业工作内容脱节,毕业后不能快速胜任岗位工作[1]。同时,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在服装行业的应用,服装企业对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增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应用技术型高校服工专业的重心。实践教学是提升学生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及职业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探讨应用技术型高校服工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践教学现状

实践教学是实现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基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和服工专业特色,我校服工专业制订了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由表1可以看出,实践教学环节基本上安排在每学期期末,而我校服装设计专业的实践课程也安排在这个时间段,这就产生了实验室设备与学生人数不匹配的问题,导致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没有机器用。且教学中仍采用教师演示、学生练习的教学方式,虽然是小班上课,但也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看到演示过程,影响了学生实践动手的积极性。另外,实践内容与企业工艺要求、生产流程存在较大差距,不能满足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目前我校服工专业有服装工艺实验室、服装立体裁剪实验室和数字化设计实验室。服装工艺实验室配有平缝机、包缝机、锁扣眼机、钉扣机和烫台,设备种类及数量有限,不能满足学生的使用要求。另外,实验室缺少企业运用的特种机和现代化设备,比如开袋机、绱袖机、自动裁床、吊挂系统等,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服装立体裁剪实验室有男子、女子和儿童人体模型,规格都是中间体,规格种类少,不便于教师的教学研究以及学生的创新设计。数字化设计实验室即计算机机房,配有计算机及服装设计软件,服装设计软件以Photoshop、CorelDRAW为主,没有专业的服装CAD设计软件。目前使用的服装CAD软件都是国内研发的二维系统,包括制版、放码和排料,缺少国外的CAD软件和引领服装前沿的三维服装CAD软件;同时缺少配套的读图仪、绘图仪和喷切机等设备,使得服装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课程之间不能有效地衔接,造成资源的浪费。在师资方面,我校服工专业教师大多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的,缺乏实践经验,在教学的同时缺少到企业实践的机会,不能及时掌握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方面的知识及操作技能,使实践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造成学生所学知识与企业生产脱节[2]。

二、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我校服工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以下改革,最大程度地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实现与服装企业的有效对接。

1.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1)实践教学体系要满足知识—能力—素质的递进式学习规律。(2)教学内容要适应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和企业技术人员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质的需求,课程之间可以建立课程组,使实习的内容具有连贯性、深入性。另外,结合服装企业实际项目和产品开发,专业教师可以与服装行业和企业共同制订实践教学大纲,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3)在实践教学安排上增加实践教学学时,基础实践课程可以安排在校内实习,服装高级工艺设计、服装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课程尽可能与企业生产相结合,让学生对成衣的制作和生产流程有更直观的认识和学习,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并在实践过程中进行创新设计。(4)教学形式强调多样化,采用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构建网络教学平台,使学生学习形式更加灵活,获取知识途径更加便捷,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5)在考核评价上,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定,将校内学习、参加竞赛、职业资格认证以及企业对学生实习内容和工作表现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测评。

2.加强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建设要结合服装行业发展趋势和服工专业学科特点,制订切实可行的实验室建设目标,可以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对实验室设备、场地布局及技术进行指导。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要相应地扩大实验室面积,购置先进的硬件设备及软件,增加设备数量与种类。比如服装CAD,目前教学用的是富怡和布易ET软件,而对于加工国外订单的企业则采用国外的软件进行操作,常用的有美国格柏和法国力克CAD软件,因此在软件配置上可以国内外软件结合,以适应不同服装企业的需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三维服装CAD软件在企业中已经有所应用,包括三维人体测量及服装号型修订、服装虚拟展示和服装量身定制,因此有必要将三维服装CAD软件引入“服装CAD”课程,让学生从款式设计到样版设计再到服装虚拟展示有直观的认识,锻炼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另外,实验室要配备专业负责人进行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损坏的设备要及时维修;建立实验室开放制度,为学生的实践提供充分的条件;要建立健全的实验室管理和安全规章制度,保证实践教学有序高效地开展。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要给予大力支持,通过高校教师专业交流、校企合作项目、企业长短期培训、青年教师培养与进修等方式,建立一支理论和实践能力强、人员层次结构合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后续可以逐步加大专业教师和服装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合作和交流,根据学生情况联合编写校本教材,以满足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也可以聘请企业设计师、打版师、CAD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结合企业生产或项目开展实践教学,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等,使学生的学习内容与企业需求对接。

4.建立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服工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内容,是连接院校与社会、专业与行业、教学与实践、技能与岗位的有效途径。结合服工专业特色,可以采取科研合作、学术交流、项目共建等多种合作模式,积极开展与服装企业的合作,拓宽学生实践的平台,开展实践基地的多样化建设,为专业教学和学生就业提供新的方向和渠道[3]。目前,我校服工专业已与苏州罗珏服装有限公司、温州庄吉服饰有限公司等建立了校企合作,适时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在实践中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了良好的纪律观念和职业意识,在为企业创造效益的同时提升了就业竞争力。另外,要建立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比如企业的ERP系统模式、服装生产流程、工艺技术参数和标准,加强高校教师之间、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实现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通过校企合作,使企业得到人才、学生学到技能、学校得到发展,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双赢结果。

三、结语

结合我校的办学定位及服工专业的特点,从实践教学体系、实验室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及校企合作方面进行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就业竞争力,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应用技术型人才,为我国服装产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许岚.应用型本科院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4,35(29):36-38.

[2]许凡,汪建华,王高媛.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服装专业多维立体式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纺织服装教育,2014,29(1):20-23.

[3]王朝晖.服装设计专业课程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J].纺织教育,2011,26(4):274-275.

作者:黄晓杰 单位:中原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