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绩效审计思考

财政绩效审计思考

摘要:纵观审计署“十三五”规划,绩效审计理念贯穿审计工作规划的始终。新时期对财政绩效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机关应从国家治理的宏观层面和具体的被审计对象的微观层面对涉及财政、税收、金融、经济责任、公共投资等经济事项的执行过程和效果进行绩效评价。

关键词:绩效审计;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民生政策审计

随着财政绩效审计的逐步开展,财政绩效审计从增强其宏观性、整体性和建设性出发,将目标提升到以保障公共资金安全高效使用、促进建立健全现代财税制度、增强财政政策的有效性的高度,依法对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政府部门管理或其他单位受政府委托管理的资金,以及相关经济活动进行审计。

一、经济发展新思路需要审计向纵深、向广度发展

审计内涵式发展模式要求我们走特色、精品、治理绩效优先的发展道路,财政审计从“3E”增至“5E”,强调要加强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投入和产出是否合理、投入产出是否最大作出相应的评价。与传统审计相比,传统审计看重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真实性、合法性,而绩效审计将重心放在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安排和使用的效率和效果上。财政绩效审计,要审查是否以一定的最小的公共资源投入提供最大的社会公共服务;要评价财政支出是否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投入产出;要评价财政资金投入是否最大程度达到政策制定的既定目标;要评价对相关政策、规章和制度的遵循情况。绩效审计无论从审计对象、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审计标准、审计效果等诸方面来看,均较之传统审计作了不同层次的更深层次的新要求,这要求审计人员改变审计工作思路,更新审计方法,从政策、方针执行上提出深层次的建议。因此,变更思路是先导,更新方法要先行。

二、尝试开展多形式的绩效审计,以多角度开展绩效审计为落脚点

首先,尝试在预算执行审计中开展专项财政绩效审计。以开展预算执行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审计为基础,从核查被审计单位管理和使用资源的有效性入手,挑选影响力大、公众关注程度高且审计事项具有典型意义的项目开展专项绩效审计,在对真实性、合法性实施审计的基础上结合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开展更深层面上的绩效审计和评价,查处违法违规行为,预警重大经济隐患。将预算执行审计与绩效审计的审计目标和审计方法结合,在预算执行审计中将效益性、效果性与真实性、合法性相结合。围绕资金管理和使用资源的效率效果,从政策、制度和管理等多方面,重点分析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提出完善宏观政策、健全法规制度、加强综合管理的建议,促使其提高资金管理绩效,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其次,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开展绩效审计,以经济责任审计为基础,在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的基础上,开展资源环境绩效审计调查,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自然资源在管理和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隐患,另一方面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履行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情况进行审计评价,提醒领导干部在任期内恪尽职责,强化领导干部对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既问责领导,又评价环保绩效,既创新了财政绩效审计的思路和方法,又拓展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深度和广度。在实践中,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环境基础设施、环境治理保护重点工程建设、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等情况进行审计,既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综合效益,切实履行资源管理和环保责任,又丰富了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和成果,促进了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和水平的提升。再次,在民生政策审计中实现绩效审计的升华。围绕“大扶贫”战略,加大扶贫资金和扶贫项目等民生资金的审计力度,重点揭示贯彻落实国家精准扶贫等民生政策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保障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民生政策目标顺利实现。在重点关注基本民生是否得到保障和改善、人民利益是否得到保护的基础上,循着资金流向,注重关注改革中的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重点关注民生资金支出绩效、民生政策贯彻落实、存量民生资金盘活、民生资金整合和统筹安排使用情况,坚决查处以“打酱油的钱不能打醋”为借口导致的民生资金长期闲置等问题,促进减少民生资金沉淀,推动民生资金合理配置、高效使用,确保惠民资金发挥实效。

三、实践探索解决财政绩效审计面临的问题

鉴于我国未制定相应的审计法规和可操作的绩效审计指南,更无统一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和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开展绩效审计仍然面临实质性操作上的困难。在实践中,审计人员往往只能根据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的综合性法规和针对某项专项资金出台的管理办法、行业指标、可行性报告来进行评价,随意性比较大。没有一个可以指导审计活动,衡量被审计事实、鉴定资金效益质量的绩效评价标准。缺乏这个标准,财政绩效审计评价就有失公允,影响审计公信力。积极尝试,但难免浅尝辄止,勉强为之,只能草草收场。因此,出台相关的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法规和指南成为现阶段的现实需要。另一方面,要尽快培养和造就一批符合绩效审计要求的复合型审计人才。绩效审计需要多领域的学科知识,审计方法要求实现多角度、多方式、多样化,并在实际操作中适时创新。当前,我们的审计人员的专业以财务会计和审计为主,知识面较为狭窄。而财政绩效审计对审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要尽快培养和造就一批符合绩效审计要求的审计人员,选调录用干部要注重专业性,积极拓展专业人才和急需人才招录渠道,整体提高审计队伍专业化水平;使用配置干部要突出人尽其才,做到知人善用、用人所长、人岗相适,发挥好每个审计人员的作用。可以通过“继续教育培训”、“延揽专业人才”以及“聘请专家”等多种形式,弥补当前审计人才专业层面上的不足。同时,审计人员应加强自身的技术和技能的提高,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库,洞察国家宏观经济决策的改革方向,掌握经济管理、计算机审计等专业知识,改进应对绩效审计的方法和技能,以更强的专业素质胜任审计任务,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绩效审计工作水平。

作者:黄芳 单位:贵州省织金县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