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初探

大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初探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大学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问题日益突出,依托“微媒体”平台,建立教育联动体系、开展教育活动、创新教育管理渠道,能有效地加强对大学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推进高校党建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微媒体;流动党员;党建工作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大学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问题日益突出,进一步抓好大学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能有效地增强和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推动高校的建设和发展。

一、“微媒体”的内涵和特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微媒体”悄然而至,它依托于信息网络和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方式进行信息的交流、、管理和互动。它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量大和互动性强的特点,给高校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提供了新的载体,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一)“微媒体”的内涵

智能手机和电脑的出现使我们步入到信息时代,其典型特征是“短平快”,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又在这一特征前加了一个“微”字,并衍生出许多与之相对应的产品,如:微博、微信等,这些产品不仅促使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也使信息接收的方式发生了改变。在“微媒体”平台的影响下,大学生的生活习惯、思想观念、日常行为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学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高校作为大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排头兵”,也应顺应社会的发展,充分挖掘和利用“微媒体”平台,结合大学生流动党员的特点及需求,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论等用“微产品”的形式推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流动党员的政治素质,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微媒体”的特点

1.信息传播速度快

当今社会,借助“微媒体”,社会事件的发生和信息传播的速度是同步的。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10亿,上半年新增网民2132万人,增长率为3.1%。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5年底的90.1%提升至92.5%。①大学生是网民的中坚力量,在大学的校园里几乎出现无人不“微”的现象,为此,高校要借助“微媒体”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将流动党员的日常管理融入到“微媒体”中,以增强教育管理的时效性。

2.信息传播量大

相对于传统媒体,“微媒体”具有信息准入门槛低、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影响的优势,因此,无论身在何处,身处何时,都可以通过网络浏览大量的信息。比如:在微信上你不仅能看到朋友的动态,又能浏览大量的图片、视频,还能收到专家学者或朋友分享的观点和点赞。因此,高校要充分认识和发掘“微媒体”这一新兴载体,以提升教育管理的受众面。

3.信息传播互动性强

“微媒体”成为大学生追捧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其具有信息传播的互动性。借助“微媒体”平台,针对某一社会时间或观点,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而实现信息的实时交流与互动。因此,高校要利用“微媒体”平台对大学生流动党员进行教育管理,以提高大学生流动党员的参与度。

二、大学生流动党员特点

流动党员一般是指“由于就业或居住地变化等原因,在较长时间内无法正常参加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活动的党员”②。就大学生流动党员群体而言,主要是指因工作和居住关系,没有将党组织关系从高校转出或党组织关系已从高校转出但尚未转入新的党组织,长期无法参加党组织活动的学生党员,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综合素质高,思想独立

随着教育的发展,中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阶段,学生人数日益增多的同时,大学生党员人数也在成倍增加。大学生入党并非易事,正常的入党程序是:先提交入党申请书,并按时提交思想汇报,经过一年的考察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后,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随后要进入党务培训班学习,考试合格后才能被确定为入党发展对象,经过一年的预备考察期,成为正式的党员。这就决定了大学生党员的政治素养、专业能力和文化素质普遍高于其他大学生,对党的方针政策和理论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够独立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见解。

(二)流动频率高,管理困难

大学生流动党员流动频率高主要是由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决定的。当前,随着就业的方式和人才培养的模式越来越多样化,毕业生在毕业时可选择的范围更大,如在本地就业、去经济发达城市就业、自主创业、出国留学、定岗实习等。不少学生在毕业离开时,没有把自己的党关系转出或即使开了介绍信,但没有及时转入新的党组织,再加上工作的不确定性,导致大学生流动党员流动频率较高。流动频率高的特点也给教育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一方面,大学生流动党员的流动是自发、无序的,无形中增加了管理的成本和难度;另一方面,大学生流动党员分布在不同的城市和不同的职业,其个体之间的个人素质、工作时间和工作条件也存在着差异,导致流动党员之间的日常管理、联系和组织活动开展困难。

(三)思维活跃,可塑性强

学生党员一般都是在大三、大四的学生中选拔的,这一阶段的学生对社会充满好奇,思维活跃,求知欲强。虽然是由层层选拔、经过党课的培训及考核和组织生活的考验,完成了入党程序,但不可否认的是,学生党员较为年轻,人生观与价值观都还处在进一步形成的过程中,再加上党龄较短,对党的理论知识学习还不够深入,并受到自身阅历的限制,思想不成熟,决定了其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思想还不坚定,可塑性强。主要表现为:思维活跃,善于学习,喜欢接受新事物。

三、大学生流动党员管理的路径

“微媒体”以其独特的优势已融入现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将“微媒体”作为平台融入到大学生流动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中,能提升教育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一)利用“微媒体”平台,构建大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联动体系

高校要积极探索利用“微媒体”平台对大学生流动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的新途径,构建以“微媒体”平台为媒介,以大学生流动党员喜闻乐见的形式,以党的理论知识、方针政策为内容,以教育管理为目的的教育管理联动体系,提升教育管理的有效性和完善性。同时也不能完全摒弃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把优秀的传统课堂教育方法与“微媒体”平台进行有机结合,建立一个以微平台为基础,以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为主导,且二者相互融合的联动体系,助推大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

(二)利用“微媒体”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活动

高校要善于运用“微媒体”平台,积极搭建党务微信公众号、微博、QQ群、微信群等新兴媒介形式。通过“微媒体”平台,高校可以快速、有效地将党路线方针政策理论以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新型媒介的形式加以推送,灵活地开展教育管理活动;同时还可以利用其互动性的特点,举办以学习政治理论为主题的征文比赛、微视频大赛、微视频电影大赛等等,提高其参与性。这种教育模式不仅可以打破传统学习教育模式的时空局限,也可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使学习教育更有时代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利用“微媒体”平台,创新大学生流动党员的管理渠道

“微媒体”平台的主要优势体现在信息沟通的互动与平等性、信息储存的大量性和易检索性、信息传播的瞬时性和开放性。③借助其特点,创新发展大学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渠道、对传播党的理论知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夯实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具有积极的作用。首先,建立高校党组织的微信公众号,及时推送教育管理信息,并定期举行有关党的理论知识的小测试,使学生在测试中学习、在测试中培养自身政治素养。其次,利用微博简短、便捷、实效、互动的特点,开设高校党建微博,及时传播有关党的知识方针政策理论,老师和学生也可以针对某一观点通过@的形式相互提问,相互回答,调动大学生流动党员参与积极性,扩宽其受众面。再次,利用“语音+视频+文字+图片”的微党课,针对大学生流动党员欠缺的理论、党建知识,在短时间内,以短小精炼的实例或实践经历,阐明某一观点,推动教育的实效性。最后,利用微电影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特点,赋予教育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提升教育的影响力。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大学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形式和内容也应随之进一步地发展和创新。高校要充分利用“微媒体”平台的优势,理性地思考和探索对大学生流动党员的管理新途径,从而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组织部.党的基本知识简明读本[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73-74.

[2]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

[3]赵晶晶.微媒体在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的应用[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1):31-33.

[4]刘经纬.“微媒体时代”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载体创新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7(1):87-89.

[5]杨伟超,冯晓岚.高校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57-60.

作者:孙向前 单位: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