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论文范例

循环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范文1

1.资源环境状况

①资源能源供应概况。

子牙产业园区已经与欧美和日本很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联系,将从这些国家和地区进口原材料,同时也从国内市场寻找园区发展的原材料供应。子牙园区所在的天津,是传统的北方老工业城市,人口众多,产业体系比较发达,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量大,园区将会对这些废弃物进行拆解利用,为再生资源深加工提供充足的原材料。

②环保和基础设施建设。

子牙产业园区在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注重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园区内已经建成道路里程42公里,园区绿化面积达到107万平方米,修建围墙2万多米,铺设排水管道5万多米。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载体功能不断提升。截至2013年,园区的很多与环保相配套的工程均已经建设完工,比如,日处理能力达到1000吨的污水处理厂、固体废弃物集中处理运转中心、废旧机电和电线集中处理中心等。目前子牙产业园区的环境标准已经达到了国家环保总局《技术规范》的要求。

③环境质量。

2005年7月,子牙产园区开始实行封存管理,这种做法在国内同类园区中首屈一指。对企业产生的不可重复利用的垃圾废弃物进行封存管理,然后转交给天津危险品处理中心进行集中处理。同时园区还建立了完善的监管体系,引进公安、税务和环保等有关部门进驻园区,从经济和体制方面进行监管,使得子牙产业园区的废弃物利用率逐年增加,目前,园区的废弃物处置率基本达到百分百。

2.天津子牙产业区循环经济发展成效

①废旧资源回收体系初步建立,再生资源产业逐渐壮大。

园区依托天津市的再生资源社会回收网络的基本骨架,加强对企业再生能源回收利用的引导,加快建设废旧家电、废旧轮胎和塑胶的回收再利用等项目的建设。初步建立起了废旧资源回收体系,并围绕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逐步推进工业固体废弃物、农业废弃物、电子废弃产品和生活垃圾的回收利用,完善了废旧资源的处理和再利用,加快了电子废弃物的资源化进程。再生资源产业已经逐渐壮大并得到天津市乃至国家的重视。

②试点建设初显成效,示范和影响作用增强。

目前,子牙产业园区已基本成为北方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加工龙头区,已经和国内外很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从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年进口废旧机电产品约占全国总进口量的1/4,成为部级废旧电子信息产品回收拆解中心和部级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园区。

③人才科技实力不断增强。

子牙产业园区在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积极引进外资、加强与外资的合作;另一方面,注重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从国外引进了废弃物拆解、加工和无公害处理的先进国际工艺技术,同时与周边大中专院校合作,引进人才,制定了一系列园区发展与实施规划,并初步建立了再生资源产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循环经济信息平台,可为园区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

二、天津子牙产业区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链条有待继续完善

子牙产业园区还没有建立起社会化的产业分工体系,再生能源回收产业经营方式比较落后,没有统一的规范标准,组织化程度低。另外,从业人员还处于无序经营和不规范管理的状态,未能建立起有序经营和规范管理的大型废弃物回收处理公司,从而不能为园区适时、批量、连续提供所需加工的原材料。

2.规模效益和集聚效应不明显

子牙产业园区进驻的企业大多是个体企业发展起来的,企业的规模和产值较小,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同时本市再生资源产业空间布局也比较分散,不仅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也导致园区难以发挥产业集聚效应。特别是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的周边地区也有雷同产业发展,这是园区发展的一个巨大挑战。

3.原料来源和回收渠道单一

园区与国内同类园区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原料来源渠道不畅、总量不足的窘境,这在国内外同类园区的发展中屡见不鲜。目前,国内以废旧物资拆解加工为主的工业园区发展迅速,数量急剧增加,导致了废旧物资去向分布零散,原料难以为继,单个园区的加工经济规模很难达到,企业的开工率不足。

4.法规政策体系不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尚需优化

再生资源产业在我国尚处于起步期,为此,需要建立和完善投资、税收、信贷、价格、管理等方面的激励政策体系。目前,我国和天津市有关再生资源的法规政策体系还很不完善,在立法理念、立法内容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衔接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造成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无序化和市场秩序混乱。从产业发展政策上看,存在再生资源回收和加工利用激励和引导政策的缺位,使产业发展得不到明确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同时,一些政策因缺乏系统性、配套性而难以全面实施。

三、促进天津子牙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1.构建社会再生资源回收网络

①设立再生资源回收站点。

按照“便于交售”的原则,城区每1000-1500户居民设置一个简易收购站点或固定收购站点,乡、镇1500-2000户居民设置一个简易收购站点或固定收购站点,条件暂不具备的地区可设立流动回收车。

②增加废旧资源收购品种。

社区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含流动回收车)的必备收购品种目前暂定为四大类:废旧报纸书刊及纸包装类、废旧橡塑类、废旧家电类、废旧玻璃类。随着社会再生资源回收网络规模的扩大,配合垃圾减量,要逐步增加收购品种(国家、市政府法令法规有特殊规定的品种除外),广开再生资源回收渠道。

③增设再生资源集散分拣中心。

再生资源集散分拣中心规模不应低于3万平方米,根据行业特点,再生资源集散分拣中心应符合城市服务功能与环保要求,与居民区相对隔离,避开学校集中地区,且便于运输,以外环路附近为宜。再生资源集散分拣中心须按规划设立,不符合规划的应及早迁移。

2.构建物流服务体系

①建设物流中心网络。

物流中心的建设不仅要适应区内企业个体的最优化,更要能达到整体再生资源产业供应链条的最优化。一是政府直接投资建设机场、车站、港口等大型公共交通基础设施;二是在政府的统一规划下,由管委会、民间资本金按照规划要求投资建设配套的综合运输网络、完善的仓储配送设施和先进的信息网络平台。

②建设物流信息平台。

通过区内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可以加强物流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并优化供应链。一是建成源数据实时采集系统。在仓库、码头、港口等节点解决好GPS卫星定位处理问题,安装自动识别装置和自动采集数据装置;二是设立信息标准体系。研究制定各类指标体系和各类信息编码的标准和规范;三是建立技术平台。通过技术平台,实行数据传输格式、接口的标准化,根据电子商务与物流日益融合的需要,建立一体化信息处理系统。

③培育物流服务市场。

规划建立的物流服务市场要充分发挥交通运输、仓储配送、货运、多式联运等企业的物流功能,利用自身比较优势,满足区内物流市场需求,围绕用户要求,提供优质高效的物流服务,并以此引导和开发区内企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同时要规范区内物流市场秩序,通过政策引导和加强法制建设,改变物流市场部门分割、低效、不畅及恶性竞争状况,建设好物流服务市场网络体系,为物流企业提供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

3.构建科技研发体系

①发展科技支持工程。

一是聘请国内外循环经济领域知名专家,成立“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循环经济建设专家委员会”,为子牙循环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决策咨询;二是在循环经济区组织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一批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专业研发机构,吸引一批相关领域的人才进入研发机构工作,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创新平台;三是循环经济区组建或创建新型科技中介机构,形成循环经济技术推广普及力量。

②发展技术资金引入工程。

建议由天津市及静海县政府设立“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专项资金”,连续支持以“再生、减量、循环”为核心的技术研发与科技工程,推动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集中大院、大所、大企业科研力量,建设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再生资源与绿色产业研究院,推广一批适用技术,形成强大的技术支持,重点解决一批关键技术和难题;在企业建成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工程。

③发展企业创新工程。

循环经济论文范文2

(一)低碳生活

所谓“低碳生活(low-carbonlife)”。就是尽量减少生活作息时间所耗用的能量,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对于普通人来说,低碳生活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也成为人们推进潮流的新方式。它给我们提出的是一个愿不愿意和大家共创造低碳生活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要注意节电、节气、熄灯一小时……从这些点滴做起。除了植树,还有人买运输里程很短的商品,有人坚持爬楼梯,形形色色,有的很有趣,有的不免有些麻烦。“低碳生活”的提出反映出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世界对此问题的共识日益增多。全球气候变暖以及其他的一些环境问题让人类对自身所生活的环境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人类意识到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过量碳排放是形成气候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低碳生活”理念至少顺应了人类“未雨绸缪”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与理想,所以“低碳生活”理念也就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低碳生活的出现不仅告诉人们,你可以为减碳做些什么,还告诉人们,你可以怎么做。

(二)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cycliceconomy)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循环环经济的定义,国内外文献有多种说法,国内最早由刘庆山于1994年开始使用,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目前,最权威、简洁的定义普遍认同2009年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的提法:“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活动的总称”。循环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为特征,是综合反映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典型经济模式,属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形态。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点:在资源开采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在资源消耗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废弃物产生环节,要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

在再生资源产生环节,要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社会消费环节,要大力提倡绿色消费。

二、我国经济发展与循环经济和低碳生活之间的矛盾

(一)存在的问题

对于我国而言,由于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所占的比重较大,因此CO₂排放强度也相对较高。我国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的比重超过2/3,这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以石油、天然气为主的格局大不相同。有数据表明,我国能源消费的CO₂排放强度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30%以上。中国以煤炭等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随着中国经济的继续增长,能源需求和消费增加,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将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保持持续增长的趋势。目前我国经济的“高碳”特征非常明显:我国正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能源需求也在快速增长阶段,“高碳”特征突出的“发展排放”难以回避;“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高碳”占绝对的主导地位,决定了我国能源是以煤为主的“高碳”结构,国内优质能源不足,能源结构不利于节能;我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又加重了我国经济的高碳特征,国内工业化比重不平衡,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占比较大;我国经济南“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我国节能减排的政策体系、绩效考核体系以及执法监管体系仍很不完善,在体制、政策、法规方面有待进一步健全。

(二)我国发展循环经济进入低碳时代的途径

发展中国家的排放空间已被严重挤占,必须探索新型的可循环的低碳发展的道路。发达国家历史,目前和未来相当长时期的高人均排放已经和持续过多地占用全球碳排放空间,全球已失去了按公平原则分配碳排放空间的机会。发展中国家不可能沿袭发达国家以高能源消费为支撑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必须探索低碳发展之路。对中国来讲,发展低碳经济可以提供很好的机会来实现经济结构转变,促进低能耗、高附加值行业发展。尽管目前我国进行二氧化碳绝对减排还不符合现实国情,但是结合国内的能源政策、产业发展政策和土地利用政策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减缓排放的效果及需求,实现国内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发展低碳经济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主要应通过以下途径:一是投资于新能源、洁净能源等能源基础设施等形成资本积累,通过资本增长率提高来促使产出增长率提高;二是新增投资于低碳能源技术促进新知识、新技能的产生,并外溢到其他经济部门,推动技术进步,从而产生内生增长;三是新增投资到低碳产业部门,往往会形成新的就业,于是通过劳动增长促进经济增长;四是新增投资用于改善碳排放产生的经济效益,通过碳生产力提高以促进经济增长并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低碳发展将成为中国应对两个全球危机的必然选择。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日益紧迫的形势下,我国应把低碳发展作为推动能源技术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协调经济发展与保护全球气候关系的核心战略选择,实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与国内可持续发展的双赢。

三、发展循环经济与进入低碳生活的对策

(一)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替代能源与可在生能源

循环经济与低碳生活的实现都需要调整能源结构,优化能源利用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积极开发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近期,我国已把淘汰落后产能作为重点,国务院下发了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明确了近期电力、煤炭、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焦炭、造纸、制革、印染等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具体目标任务,以优化能源结构。在中期要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推进氢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技术以及碳收集与埋存技术的应用;更长远看,建立以可再生能源、沾净煤、先进核能等为主体的可持续能源体系。除了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外,还必须加快开发清洁的替代能源,尤其是战略性地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比重,向“低碳富氢”的方向发展。尤其是应减少地下含碳能源的开采,大力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核能、地热能等新能源。

循环经济论文范文3

如何实现城市经济的科学发展

为了实现城市经济的科学发展、实现城市经济结构的优化与调整,在现代城市循环经济模式建立过程中应加快对城市经济基础情况的调研。通过对城市经济现状的调研、城市生态环境以及投资环境的掌握,为城市循环经济模式建立、城市经济结构优化调整提供基础资料。在此基础上还要对城市居住人口情况、城市流动人口情况进行掌握。了解城市地域特点以及城市资源型经济、传统经济发展活动中的优势与不足。以具有针对性的、科学的经济模式优化调整以及经济模式改革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城市循环经济模式的建立。

在现代城市经济发展与经济结构优化调整中,应强化对循环经济模式的认识。针对循环经济模式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加快城市经济的优化与调整。以循环经济模式的运用提高城市环境资源的配置、以循环经济模式促进城市环境的改善。同时以循环经济模式特点以及结构优势加快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为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循环经济模式的运用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针对我国资源利用现状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需求,现代城市经济优化与经济结构调整中,应利用循环经济模式改善传统经济模式对资源、环境的影响,使城市新兴工业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针对循环经济模式对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现代城市经济结构优化与改革中必须提高对循环经济模式的认识。通过强化循环经济重要性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及相关工作的开展。

为了实现城市经济结构优化、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城市循环经济模式建立时应针对其对全市人民利益相关性加强循环经济模式及其经济理念的宣传。针对人们对循环经济缺乏认识的现状以多种宣传渠道进行循环经济模式的宣传。通过各企业经营者、社会各界人士对循环经济的认识为循环经济模式建立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减少城市经济结构优化调整中不必要的麻烦。以循环经济的绿色环保理念引导大众消费、引导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方向。从节约资源、改善环境入手促进城市经济环境的改善,为城市招商引资工作奠定良好的投资环境。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经济引导职能对城市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针对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经济结构调整把握方向。同时通过政策引导、政策鼓励以及城市资源的协调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通过对低污染、高循环企业的政策扶持、对高污染高耗能企业的整改及限制引导城市经济发展活动中主流方向。同时以政府作为媒介,鼓励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循环经济活动中各组成部分的有机运行,实现循环经济模式目标。为了实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循环经济模式的建立与运转,现代城市经济发展中应针对循环经济模式的发展需求进行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对城市工业经济结构进行优化与调整。淘汰资源浪费、高污染工艺设备及企业,限制能耗、水资源、高污染产业发展。以新型低耗能、低排放的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第三产业等清洁产业为重点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针对循环经济发展目标对城市产业机构进行优化与调整,以此实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城市生态环境与居住环境的改善。

注重非耗能产业资源的开发,促进城市经济的科学发展

在现代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为了实现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目标、实现城市低能耗、低污染产业机构的发展。城市经济发展活动中应注重非能耗产业资源的开发,以非能耗产业资源开发促进城市经济的科学发展。例如:对城市周边湿地资源进行整合,以城市周边休闲游为目的进行湿地保护与建设。通过城市周边湿地资源的科学开发,实现湿地保护与城市居民休闲需求。另外,还应对城市的地域优势进行探讨,以旅游资源开发等类似的低能耗、无污染的产业结构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北方城市发掘自身气候特点,以林区夏季气温较低等特点吸引南方游客避暑。南方中小城市则通过古建筑保护、地域文化保护与发掘等建立地方特色旅游线路。通过类似的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循环经济模式的快速建立。

循环经济论文范文4

1、单独的公司其内部的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

这种循环经济运营的模式是处于微观层次的运营模式,一般应用于公司内部的废物的回收利用与产品的清洁生产中。其具体的运营模式是将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物首先经过简单的分类处理,然后加入适当的处理原料再次进行原先的加工生产流程或者是用于加工为其他的工业产品。这种生产模式最开始由美国的杜邦公司率先提出并投入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所以该种生产模式又被叫做杜邦模式。这种模式是有其可取之处的,运用该种生产模式不仅能够保证工业资源的高效利用,而且还能够保证生产流程的清洁,甚至在理论上可以达到零排放的要求。近些年来,我们国家的一些矿业企业也纷纷采取了这种生产模式,比如山东的某矿业集团在煤炭的利用与开发中,将煤炭资源的中和利用与其的生加工作为企业生产的突破口,并成功的将其延生到产业链当中,最后形成循环经济的经济系统。

2、共生企业生态环保的工业园模式。

所谓生态环保的工业园模式,即也就是在企业群这一生产层次实现经济的循环发展。在丹麦的卡伦宝,卡伦宝工业生态园是个不仅和谐而且高效的工业生产区,在这个工业生态园内,各个不同的企业通过对各自不用的废弃物的相互交换,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产业链,从而在不同的企业之间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由于这种经济模式最先运用于丹麦的卡伦宝,所以这种经济模式又被叫做卡伦宝模式。后来,随着这种经济模式的不断完善,有学者对其进行了定义,该定义为:为保证各种自然资源的高效利用,各个企业或者地方的生产合作社进行互相合作而形成的产业共同体,这种产业共同体能够保证企业与地方的经济效益共同增加,同时也能够保证该地区的环境质量能够显著地得到改善;有目标的实施能量与物质交换的关于生态系统,能够保证资源的消耗与损失达到最小,由于生产所产生的废物与有害物质亦达到最小,并可以形成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局面。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们国家在这个方面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3、区域循环的运行模式。

区域循环的运行模式是指在整个社会的层面上,对工业生产产生的废物进行利用与回收的体系。这种模式中最被人们称道的是双元回收体系与社会循环体系。双元回收体系是矿业资源循环利用的体系中,矿业资源循环利用系统作为整个社会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可以和其他的小循环相互进行结合,从而使矿业的经济循环曾相出多种模式。比如如果社会的发展速度以及其消费的方式发生改变,从而降低矿业资源的开发速度。

二、我国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策略

对于企业而言,使企业的发展与循环经济的需求相互契合是非常重要的,而如何能够达到这个契合点,着重取决于在实际的生产中企业所采取的运行策略。就目前我们国家的企业而言,主要采取的运行策略包括以下三种运行策略:技术支持策略、管理约束策略、政策保障策略。首先是技术支持策略。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们国家企业所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资源的逐渐枯竭、资源的重复利用率低以及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利用。将这三个问题进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做严峻的问题就是我国企业的技术不成熟。企业实施循环经济最主要就是资源的高效利用与清洁环保的生产流程。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是开拓资开发空间与延长资源使用时间的一有效手段。所以,只有解决了技术这个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瓶颈的,我们国家的企业才能够实施可持续发展这一长远目标。其次是管理约束策略。因为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于资源市场的管理方法与对资源的管理手段存在明显的差异,导致不同国家对于企业的管理方法亦存在很大的不同。大部分的国家实行地方与中央互享资源的策略。对不同国家对企业所采取的管理措施进行分析,笔者发现其管理的内容大致有:对资源所有权进行管理,对资源的开采情况与污染程度进行管理,对资源的含量实施战略上的管理。将我们国家对于资源所采取的管理手段与其他的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不难发现我们国家对此的管理还是有待改善的。随着资源市场的逐渐开放,完善我国对于资源的管理措施将显得越来越必要。最后是政策保障策略。参考一些发达国家对于发展循环经济所采取的成功措施,首先要做的就是创建一套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只有政府出台相关的法律文件保护矿山企业或者个人的切身权益,我们国家的企业才能够顺利的发展循环经济,只有这样循环经济的发展在我们国家的企业中才不至于沦为一句空话,才能保证在企业生产中真正的发展循环经济。

三、结语

循环经济论文范文5

1.1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解决资源条件制约的问题

王永刚认为煤矿企业传统的高消耗、低产出的运作模式显然与当前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格格不入,只有从观念上进行转变,树立起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识,合理节约使用自然资源,才能够确保煤矿企业在发展历程中得以持续性的生存与发展,所以,循环经济在一定程度能够缓解资源条件的压力。

1.2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缓解生态环境压力

煤矿企业的生产方式主要是通过对煤矿资源的开采,煤矿资源都是一些具有很高利用价值的资源,一旦没有得到合理的处理,其排放过程中必然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生态平衡造成破坏、毁坏整个自然生存环境空间。而煤矿企业也是当前社会经济的一部分原因,在利用社会资源、创造社会价值的同时,也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与社会和谐相处。另一方面,发展循环经济,能够使资源得到重复合理的使用,有利于清洁生产,实现环境文明,与绿色环保的理念是一致的,在很大程度能够缓解企业发展与生态环境造成的矛盾和压力。

1.3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应对经济发展的挑战

当前不断有新科技和新材料出现,并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对过去传统的能源来说,是一种颇具竞争的挑战,从而会影响到煤矿企业的生存与今后的发展。可以看出,转变落后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于煤矿企业来说势在必行,只有通过循环经济才能更好地顺应时展的潮流,才能在更大的程度上实现煤矿企业经济的增长,不断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应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

2煤矿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应解决的问题

2.1注意坚持以理念为先导

杨丽君循环经济是以生产过程的高效率、低消耗、低排放为原则,以资源能源在更高层次的再利用、再循环为基本特征,以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经济发展方式。它在一定程度上充分体现出绿色生态的发展理念,促使企业追求经济利益与生态利益之间的平衡,使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能够高度统一起来。煤矿企业作为传统的资源型企业,资源条件对其生存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发展循环经济,要求煤矿企业在生产方式、经营方式以及管理方式上都应该做出一定的变革。笔者建议,首先要从更新和提升思想理念下手,才能全面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也就是说,煤矿发展循环经济要以理念作为先导,做好发展理念的根本性转变,结合我国当前煤矿的发展现状,以新理念指导企业选择合理的途径,做好循环经济的理念转变工作。

2.2重视煤矿企业的技术创新

煤矿企业在过去都是单一经济结构,从而也造成了其技术结构的单一性。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多元的经济方式,其有利于煤矿企业在多领域、多业经营和多产业方向上发展,但是基于技术结构多元化的基础上。而过去煤矿企业单一的技术结构,难以到来技术上的创新和重大突破,成为限制当今煤矿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一大瓶颈。所以煤矿企业能否在技术上得到创新和突破,关系到其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与否。所以,笔者认为煤矿企业应当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重点做好研发和应用推广的工作,通过技术创新来突破循环经济发展遇到的瓶颈,解决技术的难关。然而,从历史上煤炭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成效看来,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给当前煤炭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警示。具体来说,应当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研发和应用的力度,工作重心可以落在对核心技术的培育和发展上,全面实现技术上存在障碍的突破、一旦没有实现技术创新,煤炭企业必定会走上原来的路,付出沉重代价,在新能源的冲击下,煤炭企业必然会失去自己的竞争优势。

2.3重视煤矿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就煤矿企业而言,人才队伍的水平就决定了企业能够发展到的高度。缺乏一支具有专业化知识的人才队伍,有再先进的指导思想或者管理理念都是无法促进企业全面发展的。赵宏亮认为,人才能够决定一个煤矿企业经营的成败,所以一定要重视企业人才的构建,及时对当前人才队伍的建设战略做出合理化的调整,促使他们朝向多思路、宽视野的方向发展,这样才能给煤矿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带来强有力的保障。为此:(1)立足于现有基础加大内部培养力度,拥有自己的一支人才队伍;(2)面向社会积极引进人才,多方式、多举措加大引才力度,尤其是关键技术领域的紧缺和拔尖人才,使其为我所用。要真正做到事业发展人才先行,经济发展人才为先,使人才发挥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3煤炭发展循环经济的四项基本原则

(1)注重科学统筹矿井的利益关系。

在煤炭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念,不能专注于眼前利益,要将眼光放得更长远,超前谋划可持续性发展路线,跟随新型工业化发展潮流,充分利用矿山的种种资源,并保障较高的资源利用率。只有坚持科技至上,资源损耗低、经济效益好、维持环境发展、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道路,才能够真正实现矿井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避免未来资源枯竭和过度依赖煤炭资源的危机。

(2)坚持科学统筹节约资源发展原则。

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我国社会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一方面国民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取得了稳定的长远发展态势;另一方面传统经济的迅速增长,为环境与资源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落实科学发展观念,需要企业撇弃以经济收入为根本的发展理念,改变资源至上、资源制胜的粗放型增长方式。煤炭发展循环经济,要求企业坚决符合国家标准,禁止高耗能、低效率、高污染的设备、工艺以及产品,充分油画生产工艺流程,全面节约资源使用,节水、节材、节约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优势,应用和推广节能设备与产品,促进资源节约高效应用的发展计划,这样才能够保障企业发展的资源节约规划工作。

(3)坚决遵循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适应的原则。

为了避免重蹈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我国煤炭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建设节约型发展体系,走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要懂得变废为宝的重要性,开发企业现有资源的同时,增加新的产业附加值。这样的发展理念,需要企业将环境治理也融入到生产环节当中,提升产业价值,实现经济增值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环境治理和企业发展相互促进,构建和谐发展态势。

(4)坚决以科学统筹的眼观,恰当处理多元化与关联性的关系。

在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由于主营业务的规模受到了限制,会进一步地改变单一经营模式,开展多元化经营战略,将更多精力投入其他领域。然而在这样的发展历程中,企业不能够忽略科学的发展观念。事实证明,企业盲目的扩张,毫无目的地进行多元化发展,并不会促进企业的进一步腾飞。只有注重企业所处产业的关联性,选择其当的多元化战略项目,才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关联性的产业领域,企业自身依旧保持技术优势与资源优势,这样更保障企业经营的平稳发展。煤矿发展循环经济的美好前景,应该让企业致力于拓展产业经营领域,选择与煤矿产业相关的建材与电力等产业。遵循这样的发展原则,可以让企业拥有有机的产业链条,奠定企业做大做强的坚实基础。

4结语

循环经济论文范文6

很多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由于沿用传统的发展策略和发展模式,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并在环境方面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依靠粗放经营,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并在一段时期内带来了繁荣,但是也出现了一系列严重问题,如人口膨胀、能源紧张、粮食短缺、生态环境破坏等。面对日渐脆弱的生态环境,很多发展中国家进退两难,已走入未来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现有的发展模式,寻求新的发展战略已成为解决这一发展难题的唯一出路。城市作为人类重要的聚居地,承受着沉重的人口压力,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城市在经历了以自然为本向以人为本的发展转变之后,再次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方向进化。面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间两难境地,走生态化、可持续化发展道路,大力倡导生态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生态城市建设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崭新思路。

二、循环经济理论应用于生态城市建设的必要性

循环经济理论应用于生态城市建设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

(一)自然资源的稀缺性

随着各项科学技术地不断创新,人们极大拓展了自然资源的利用深度和广度,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但是,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正是由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稀缺性,使得在生态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得不正视资源使用的持续性。循环经济正是在“3R”原则下,为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提供了可能。另外,它还在一定层次上促进了社会产业结构的重组和优化,提升了环境质量以及人们的生活质量。

(二)生态城市建设的高效性

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不仅注重经济发展的数量和速度,更注重发展过程中体现的经济质量。因此,生态城市建设是一种高效的经济增长模式。生态城市不再将发展的速度单纯作为经济发展的唯一指标,而是将经济发展的重心偏向于经济增长的质量,以及城市各要素间是否科学、合理,以期从全局出发,切实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水平。循环经济追求资源的循环利用,立足于人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相处,改变了传统低水平生产方式,恰好适应了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要求。

(三)循环经济理论实践的转化要求

为保证循环经济理论更好地在生态城市发展中发挥巨大作用,应对该理论实施提出如下实施要求:

(1)提升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资源需求量日益增加,如果不加以改善,生态环境将更加恶化,由于对环境问题认识不足,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出现了严重问题。因此,必须在发展过程中,转变传统经济发展思路,引入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尽可能地用可再生资源代替不可再生资源,走可持续化发展路线,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确立和完善绿色消费制度。

绿色消费作为一种时尚、健康的消费方式,直接反映了循环经济发展思路对人们思维方式的影响程度。绿色消费与传统消费方式相比,有较大的区别。传统消费忽视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单纯地建立以人的需求为中心,满目追求超前消费、奢侈性消费等消费意识,无视消费行为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而绿色消费则是在现有资源合理利用的基础上,降低人类消费行为对环境的破坏,是一种可持续性的消费模式。循环经济的有效实施,不仅需要企业、大众的积极参与,而且还需要政府的正向引导,倡导绿色消费,建立完善的绿色采购制度,在整个社会形成绿色消费的消费模式。

(3)转变GDP核算体系。

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核心的评价指标,以此反映出整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但是在传统经济模式下,人们仅单纯地获取自然资源发展经济,而忽略了经济发展过程中给自然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效应。国内生产总值(GDP)并没有将这种负面效应计入国民经济体系当中,是一种不可持续的统计方式。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增长模式摒弃了传统高消耗、低利用、高排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因此,在综合评价国民经济时,应该引入可反映生态经济发展情况的指标,以此客观地评价循环经济理论下生态城市建设的效果。

三、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生态城市建设途径

(一)发展生态农业、工业、旅游业以及环保产业

(1)大力推行生态农业。

积极引导生态畜牧业、生态种植业,合理使用农药、化肥,降低白色污染程度,构建良性的大农业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的良性循环。

(2)积极发展生态工业。

工业发展应该坚持低环境破坏、低资源消耗,减少重复性建设。对于某些有污染的工业企业,应立足于产业结构发展方向,采取关闭、停业、并购等一系列措施。新上马的工业项目,特别是化工项目,应进行严格的环境评估,并实行集中布点,使其处于远离城区的下风位置,以减少工业企业污染物向城市的排放量。

(3)发展生态旅游业。

发展生态旅游业最基本的条件是维护本地自然生态环境。生态旅游业使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形成良性的互动机制,有效地解决了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高污染、高消耗、低利用的现状。

(4)推进环保产业发展。

政府应该从宏观层面推进环保产业发展,并合理立法,制定完善的财政税收政策,引导及提高社会各部分环境保护的综合能力。对于个人,政策应增加个人污染的处罚力度,强化个人污染的约束性;对企业而言,政策可从企业税收、水电、价格等方面给予优惠,正向强化企业环保产业的投入力度。另外,还需提高城市建设者的环保意识,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增强城市污水处理能力以及处理深度。

(二)从法律和道德层面强化形成绿色消费观念

绿色消费不但涵盖生产过程,而且与人们生活消费过程有紧密联系。绿色消费观念的形成,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从法律层面建立有关法令、法规,以强制规范人们的行为;第二,加大社会舆论宣传力度,使人们从道德上意识环境资源对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性,从而自觉规范自身行为。绿色消费观念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该建立长远的消费激励机制,保证生态城市建设顺利开展。

(三)大力推行住宅生态化

现阶段,房地产消费已成为人们的主要消费之一。随着生态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生态住宅概念顺应而生。生态住宅鼓励资源节约利用,倡导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居住环境,着眼于城市居住环境的统一、协调以及人性,最终达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间的协调与统一。因此,大力推行住宅生态化,不仅顺应了生态城市建设发展的方向,而且对循环经济理论在生态城市建设的开展也具有突出意义。

(四)补充及完善绿色循环经济核算体系

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必然产生费用及效益,这也是许多企业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为了适应循环经济生态城市未来发展方向,应对传统的会计核算体系予以补充,加入企业绿色资产、环境成本、社会成本、绿色利润等核算项,以详细反映绿色循环经济核算体系各重大层面问题。在循环经济核算体系未来发展中,应重点突出绿色会计的核算资料,充分披露绿色会计信息。

四、结语

循环经济论文范文7

黑龙江省拥有即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伊春、大庆、黑河、五大连池、铁力、等13个资源型城市,是全国资源型城市较多的大省。其中有著名的煤炭城市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中国第一个石油城市大庆和森工城市伊春、铁力等。大多数城市是在进行矿业开发或林业开发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了能加速矿业资源和森林资源的开发,国家在很短的时间内为这些地区进行人力、物力及财力上的投入,从而出现了像鸡西,大庆这种依托自己资源的开发而在开采区附近兴建起来的资源型城市,它们为黑龙江省及全国提供社会所需要的各种能源。但由于大多数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根据经济生命周期,黑龙江省的大多数资源型城市处在经济的衰退期。资源型城市处于资源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使资源产业经济发展缓慢。煤炭资源、石油天然气、森林资源逐渐衰减,可供开发量越来越少,使开发成本增加。因为比较单一的资源型产业结构,当开采量下降时,不能阻止资源开采量下降引起的各种资源的恶化。难以弥补采掘业下降带来的增长缺口。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煤矿城市采煤沉陷区问题突出,油田植被和地质环境破坏严重,土地“三化”、水土流失加剧,林木蓄积量减少,森林生态功能减弱。同大多数资源型城市一样,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面临着资源危机、经济危机和生态危机的局面。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发展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结构不合理

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主要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主,因而使资源型城市产业规划不合理,产业结构比较单一,第一产业主要是传统农业,其发展主要是粗放经营为主。第三产业以餐饮业和商业发展为代表,其发展相对较滞后,第二产业其产业链相对较短,主要依赖初级原料产品加工,经济增加值较低;在资源型城市中,大型资源型国有企业在城市发展中处于主要作用,中小企业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这种情况阻碍了企业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创新不利于原有核心竞争力的保持和提高,城市各种产业相互关联的程度较低,城市区域产业发展脱节,各种产业难以进行质量上的整合。

2.各种资源逐渐枯竭

由于自然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不断的开采,自然资源的存储量会不断减少,最终枯竭。那么资源型城市随着开采量的增大,这种矿产资源的地理优势将逐渐下降,矿产资源开采成本整体趋势将上升,总的来说,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资源产业的全盛时代已经过去,资源型城市所拥有的资源产业整体正在以非常明显的趋势衰退。黑龙江省正从原来的资源输出型大省逐渐转变为资源输入型大省,其经济发展模式正在进入调整期和转型期.

3.人才结构不合理

资源型城市人才结构不合理的原因:一方面,大多数的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较单一,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要并不多,主要需要从事资源开采和开发的工人,它们大多数文化水平并不高,所以,在大多数资源型城市中,人才结构较为单一,随着资源产业资源的枯竭,资源型产业的产业链条的延伸,资源型产业需要更多的有技术,会管理的专业复合型人才,但是,现有的企业人才发展模式不能满足资源型转型的需要,缺少相应专业人才,导致资源型企业向其他产业扩张和延伸较为困难,调整产业结构不能顺利地进行的局面这不利于资源型城市的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使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后劲不足;另一方面,由于资源型城市大多数位于偏远地区或欠发达地区,投资环境差,难以吸引人才,甚至还出现本地人才大批外流的现象,使得资源型城市人才更为紧缺。

4.环境污染严重

黑龙江是以矿产,森林资源为主的大省,在资源开发建设初期初始阶段,企业的发展注重产能忽视环境保护,造成三废———废水、废气、固体物废弃物的随意排放,没有注重环境保护,使环境污染变越来越严重。最终导致全球温度升高,温室效应加聚。同时由于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矿物资源被过度的开发与利用,地球上许多生物资源正在减少,甚至于有些珍稀生物处于灭亡的边缘。

二、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

循环经济是黑龙江省建立新型工业化城市,同时使整个资源型城市作为一个动态的系统,达到人与人、人和自然以及人与社会和谐的相处,使整个社会在一个良性发展的状态下向前发展。为了实现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本着“节约,环保,发展”的基本思路,把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作为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经济增加的出发点,进而创造出“投入少、产量高、能耗低、排放少、可循环、能持续”的可持续发展的国民经济节约型社会体系。

1.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制定

制定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规划要使全社会都参与到循环经济发展过程来,要让各个部门,机关以及个人都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可以选择一些重点行业和企业作为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试点,例如:在矿产开发、化工、机械制造等行业进行多元化经营,把深度开发主导产业和积极发展替代产业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通过成立和发展一批循环型企业、工业园区、市县,大力推进和发展节约能源、寻找替代能源、对能量进行梯级利用,以达到能源污染的零排放、发展绿色再制造等,对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一些技术瓶颈进行改进和突破。建立以循环经济为主的经济技术开发园区,对开发区的企业进行整合优化,尤其是对矿产资源,冶金、机械制造,生物化学、医药等产业链进行重点培育,对企业的产品所产生的废物进行循环利用。加强对化工企业的循环经济的治理,通过建立化工基地经济工业园区进行循环经济发展,建立和重点发展以靠高科技为主的生物以及精细化工和新材料循环经济为主的产业链,使上下游之间以及不同产业之间的产业链能够循环利用或交叉利用。同时应重点对循环经济园区内相关行业进行重点管理,提高“三废”综合利用率,降低企业废水,废气及固体废弃物的排放,积极加强对废水,废气的循环再利用,积极发展生物质能源,推广沼气工程;大力推广无公害种植、生态渔业养殖和零污染饲养模式,发展生态农业。

2.大力提高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

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大力发展黑龙江省绿色产业,采用高效、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设备及技术工艺来替代高消耗、高污染的技术装备,用以改造那些传统产业,逐渐建立起低消耗、高产能的产业体系。加强对高能耗的行业如电力、钢铁、化工等重点行业的原料、能源及水资源的能耗管理,实现这些能源的梯级、高效和无污染或少污染的利用和循环利用体系,用以提高企业资源的产能效益。加大力度推进黑龙江省清洁化生产试点企业建设,指导和鼓励钢铁企业、热电企业、三大动力企业、矿物加工企业采用清洁化生产、积极进行ISOl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加强企业污染全过程的治理与控制。

3.积极开展废旧产品的循环利用

运用生产—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大力推进固体废弃物如废机电产品、钢铁、垃圾等的回收利用,最大效能的提高产业的生态和经济效益。逐步建立和完善垃圾集中处理系统,加快建立黑龙江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工程建设,有效建立起一个集垃圾分类回收、加工处理、综合利用集中在一起的综合性体系。加快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及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再利用循环工程建设;建立黑龙江省废物转换系统,如固体物回收再利用、废旧物资回收系统、固废集中处理系统、污水集中处理和中水回用系统等,大力开展循环资源产业建设,以使资源循环利用得以实现。

4.强化矿山等矿产资源的综合运用效果

一方面,合理规划黑龙江省矿业城市的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大力强化鸡西、七台河,双鸭山等矿业城市的矿产资源的开采管理,加大力度对开采秩序进行整顿,对矿场资源如何进行利用与开发的方式进行改进,进而达到矿业资源规范化的管理与保护性开发的目的;另一方面,应积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科技研发与攻关,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对矿业资源深加工技术进行研发及推广,增加矿业资源产品的附加值,积极开发与大力完善有利于黑龙江省矿产资源城市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采,选,冶”的先进工艺,大力提升矿业企业对矿产资源的开采率和利用率。强化共生的矿产资源及由主产品生产中所产生的副产品的综合开发与回收利用。加强矿业资源开发与冶炼的固体废弃物等矿业副产品的开发与利用使其转化为新型建材产品,最大效能的实现矿产资源循环有效的利用。

5.树立全社会绿色消费的观念

大力宣传和积极引导,使全省人民重视循环经济和绿色消费,引导全社会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消费观念,从而使广大群众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向节约资源以及绿色健康环保方面发展。倡导全社会的群众使用带有节能环保标志的绿色产品,抵制或拒绝过度消费产品的消费行为。把节约资源和循环再利用的生活方式及消费行为变成每个公民的自发自觉的行为,达到全民绿色消费。

6.完善资源城市的资源保护政策

黑龙江省的资源城市已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因而这一时期资源消耗量大,污染严重,因而应加强环境、土地资源的保护,注重提高土地资源的应用效率。根据环境、资源二者的相互关系,对资源的开发应本着有限性、有序性以及有偿性等原则进行开发,加强和完善资源保护政策,对矿产资源的开采与环境保护要加强立法,注重矿产资源开采的安全性与效率性。制定较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注重单位面积的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提高矿产和水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水平,以期形成一个具有节能性的工业和具有节水性农业,同时在各行各业开展节约各种资源的活动,在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减少资源的消耗。

7.推进“生态黑龙江”建设,建造舒心、安适的生态环境

循环经济论文范文8

在人类文明中,人们将循环经济的理念已经浸入农业发展的各个阶段,但是在学术界,对循环农业经济的概念并没有明确的界定。本文将循环农业经济界定为:“尊重生态系统和经济活动系统的基本规律,以经济效益为驱动力,以绿色GDP核算体系和可持续协调发展评估体系为导向,按照3R原则,通过优化农业产品生产至消费整个产业链的结构,实现物质的多级循环使用和产业活动对环境的有害因子零(最小)排放或零(最小)干扰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其实质就是要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农业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这一概念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经济建设融为一体,循环型农业只是农业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保护生态环境是为了提高经济质量,更好地建设经济;经济建设不仅要尊重经济规律,也要尊重生态系统的规律,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这样经济建设才能持续长久。

二、内蒙古循环农业经济在某些方面取得较大发展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按照“生态既是生存环境,也是发展环境”的科学理念,集中力量推进乌拉特草原保护、乌兰布和沙漠治理、乌梁素海湿地保护三大生态工程建设,全力打造山川秀美的生态巴彦淖尔。截至目前,沙区已完成造林面积3万亩。敖汉旗在城镇建设中,坚持“三个结合”,全力发展城镇支撑产业。一是把城镇化同工业化结合起来。以园区建设为平台,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招商引资为动力,发挥了城镇的聚集效应,提高了产业的聚集度,新州、新北工业园区入驻项目23个,带动了大批农业人口向产业工人转变,增加了城镇人口,扩大了城镇规模。二是把城镇化同农牧业产业化结合起来。围绕羊、鸡、牛、草、猪等主导产业,依托丰富的农林牧资源,引进了蛋鸡加工、牛羊生猪屠宰等产业化龙头企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日益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渐成群体,带动了地方经济。三是把城镇化与市场化结合起来。壮大专业化市场,发展新型商业,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层次,实现以市场活流通,以流通促生产,加快商业中心建设。

三、内蒙古自治区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

(一)内部优势分析(S)

1.基础优势。

内蒙古自治区土地资源辽阔,各种农业经济形态较其他省份广泛,土地利用空间还有大幅提升的空间,大量农荒地适宜发展多种特色农作物。内蒙古自治区气候类型的特征是气温日差较大,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自然隔离条件好,病虫害发生率低和工业污染轻等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的条件相对优越。

2.技术优势。

玉米、小麦、向日葵、马铃薯是自治区优势粮油作物,在自治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以及农民增收等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高产创建、良种补贴、国家农技推广示范县、配方施肥、节水增粮行动等项目为平台,已连续八年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实施五大作物五项核心技术推广,2013年全区继续开展五大作物五项核心技术推广工作,重点在五大作物五项核心技术农机农艺融合与技术培训上下功夫,进一步扩大五大作物五项核心技术实施范围和面积,努力提高技术到位率,为全区粮食稳定增产提供技术支撑。

3.拥有大量优质的龙头企业。

内蒙古通过ISO9000、HACCP、GAP等认证的龙头企业部级有38个,获省级以上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的将近300个,获得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产品400多个。尤其伊利和蒙牛这样的大型企业,已经开始在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进行布局,为其他龙头企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二)内部劣势分析(W)

1.农业人口的制约。

内蒙古自治区今年人口增长迅速,预计人口总数将达到480万。其中农业人口的增长尤为迅速,人口的不断增长势必增加农业资源的负荷压力,过度的负担会对自然环境、土地资源等造成极大的压力。在广大农牧区,取暖也主要以传统方式为主,而这些地区的生态条件极为脆弱。极易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农牧民的文化素质较弱,易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市场缺乏了解,组织化程度较低,对于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存在一定抵触思维。而且大量优秀的大学生骨干毕业后选择留在城市,对去农牧区工作没有较大兴趣,促使大量优秀的技术人才不能在农村发挥作用。

2.缺乏完善的法规。

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中,各经济主体(国家、企业和个人)的经营行为涉及到一个外部性的问题,需要通过立法手段,界定各主体的产权,从而通过法律形成强制的行为约束。内蒙古还没有一个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来明确各参与主体在循环经济中的权利和义务,制定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法规与标准、行业市场准入标准,实行绿色产品标识制度,进行环保审计等,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法制保障。

3.农牧民—企业—市场没有有机结合。

现代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单靠个体经济主体是无法完成的,根据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在上下游实现无缝对接的经济主体可以获得较大优势。现在内蒙古自治区在发展循环农业经济时缺乏上下游管理的理念。具体就是表现在牧民利益、企业利益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进一步提升。

(三)外部机会分析(O)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若干意见》为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确定了方向,并将制定实施一系列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相继还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政策性文件,为进一步推进循环经济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抓住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启动的契机,内蒙古自治区提出实施“富民与强区并重”的发展战略,积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凭借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支持和资金的投入,与兄弟省区市团结协作、内联外引促进经济转型与升级,走“点上开发、面上保护”的发展路子,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全区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外部威胁分析(T)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广袤,所处纬度较高,高原面积大,距离海洋较远,边沿有山脉阻隔,气候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有降水量少而不匀,风大,寒暑变化剧烈的特点。全区水土流失面积较大。现在内蒙古草原正在消失,变成小型沙漠,慢慢扩大、彼此相连,形成沙海。内蒙古在60年代曾有草原12.3亿亩,80年代是11.8亿亩。但如今可利用的牧场只剩下5.8亿亩。仅30年的时间,草场惊人地萎缩了56%。现在,内蒙古西部的乌兰察布草原、科尔沁草原和鄂尔多斯草原因荒漠化已基本沦为沙地。东部的呼伦贝尔草原和锡林郭勒草原也在步前者的后尘,每年正以140多万亩的速度沙化。因此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着相当严峻的生态环境。此外,农业综合技术水平同发达省份相比仍处于相对薄弱的水平。农牧民有着发展经济的强烈愿望,但是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仍有待提高。

四、内蒙古自治区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发展生态型农牧业

1.生态型种植业。

结合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建设,推广资源循环利用的生态种植和养殖模式,充分利用光、热、水、土资源,提高耕地的综合产出效率。全面提升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引导种植业结构向无害化方向调整。启动以“减少农药、减少化肥使用量、保产量、保质量、保环境”为目标的“两减三保”行动计划,提高化肥、农药利用效率,加大农家肥、沼渣、沼液等有机肥的使用,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引进先进施药机械,建立精准施药示范区。

2.秸秆综合利用。

扩大秸秆利用渠道,引进开发秸秆利用技术,提高利用效益。加快调整畜禽养殖结构,扩大食草动物养殖,增加秸秆过腹还田利用量。推广以秸秆生产有机肥、秸秆气化、秸秆发电等新技术,在有条件的地区发展秸杆发电。加快科技攻关和技术引进,增加利用方式,探索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新途径。

3.农村可再生能源。

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积极发展沼气、畜禽舍、厕所和日光温室“四位一体”种养模式,通过沼气发酵,提高粪便以及其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实现农牧业废弃物能源化、肥料化和饲料化。加快农村户用沼气建设。鼓励大中型养殖场、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开展粪便和污水的无害化、资源化利用。大力开发农村太阳能,因地制宜利用风能等清洁能源。

4.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以草地资源保护和建设为切入点,发展生态畜牧业,实现重畜轻草向建设养畜转变、由自然放牧的粗放经营向舍饲半舍饲的集约化经营转变、由单一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战略目标,建立循环型和可持续型的畜牧业体系,高效利用草地资源。继续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工程,加快发展草产业、沙产业、林产业等后续产业,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二)大力发展节水型经济

1.发展高效节水农业。

积极调整种植结构,根据各地区水、土、光、热等资源条件,以高效、节水为原则,以水定作物,合理安排作物的种植结构以及灌溉规模,限制和压缩高耗水、低产出作物的种植面积。逐步推行农业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合理调整农、林、牧、副、渔各业用水比例。完善大中型灌区改造和配套,加强支渠、毛渠等灌溉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滴喷灌和管渠道灌溉,逐步建立节水型栽培模式和灌溉制度,提高节水灌溉面积比重。大力发展雨水集蓄利用技术,建设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提升自然降水利用率和旱地综合生产能力。

2.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

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做好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提高水质,增加可利用水源的范围和总量。强化水功能区管理,按照水功能区对水质的要求和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加强对水功能区和排污口的实时监测,严格排污口设置管理工作。重点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加快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建设,提高处理能力;加快污水收集管网和垃圾收集系统建设,扩大覆盖范围。

(三)内蒙古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保障措施

1.建立健全循环农业经济法规、规章体系。

推进循环农业经济法制化建设,以国家法律为指导,政策为基础,加快制定地方性法规,逐步建立起适合我区循环农业经济发展要求的法规、规章体系,保证循环农业经济的有序和规范运行。同时还要抓紧制定适合我区实际的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地方性法规,并制定配套实施细则,明确界定各级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责任与义务,依法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2.加强技术投入。

加强科技推广与服务加强种养业良种体系、农牧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动植物保护体系、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农牧业资源与生态保护体系、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等“七大体系”建设。切实提高农牧业的科技含量,提高自主攻关和创新能力。推进科技入户,完善技术指导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到场、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牧业科技推广机制。加快农牧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的开发、引进、组装配套与推广,实施种养业良种工程,以良种繁育、测土配方平衡施肥、节水灌溉、模式化种养、人工授精、动植物疫病综合防治为重点,扩大农牧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主体培训的实施范围,增强辐射示范、带动能力。争取农作物的良种率稳定在95%以上。奶牛、细毛羊、绒山羊、肉羊种畜特级、一级比重达到90%以上,肉牛达到60%以上。水产养殖良种覆盖率达到40%以上。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5个百分点。

3.政府强化基础建设和服务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