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网络教学范例

中学网络教学

中学网络教学范文1

1.1教育形势的客观要求

国外目前已有一些教育方面的应用,但我们还不能直接拿来为我所用。我国也十分重视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特成立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和专家组,以落实《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推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

1.2教师教学的需要

为了实现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特点,合理运用恰当丰富的课件逐步呈现所授知识点。但自制全部课件工作量非常大,更主要是个人想法见解有局限性。

1.3学生学习的需要

现在大多数学生已从原来繁重的课业中解放出来,拥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但是很多学生没能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控能力,面对网络更多的是浏览新闻、聊天,甚至沉迷于游戏。造成这种情况,与学生自身有关,同时网络学习资源匮乏也是重要的原因。

2中小学网络教育资源库建设

2.1中小学网络教育资源库建设所面临的问题

2.1.1技术困难

每所中小学基本上只配备二三名计算机教师,职责是负责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学校日常网络维护等。而网络教育资源库建立则需要很前沿的专业知识,而且必须有非常丰富的网站开发经验。

2.1.2经济困难

建立网络教育资源库前期需要购买相关的服务器、主机等硬件设备,需要申请域名、软件开发等费用;后期使用中还会产生软件维护和更新等费用。这些对任一所中小学来说,困难都是很大的。

2.1.3思想观念守旧

一些习惯了粉笔、黑板、教案的教师会存在一定的抵制情绪,往往不愿意接触使用网络,即使使用也是应付工作,不会深层思考,这样根本达不到建立网络教育资源库的目的。

2.1.4缺乏统一标准

如果中小学各自独立开发,必将造成多重标准、资源使用局限、功能重复单一、大量重复劳动、劳民伤财等问题。

2.2中小学网络教育资源库建设的途径

2.2.1自主研发

自主研发是指学校自筹资金组织学校教师开发建设网络教育资源库。由于都是校内教师,便于沟通,遇到问题及时协调更改,能够充分保证需求的准确性。资源库的建设完全依照任课教师、使用教材、学生要求量身订做,适用性强。教师在教学中可直接应用阶段成果,检验资源库建设效果,提供反馈信息。但网络教育资源库建设需要大量的人财物的支撑,技术和经济上的困难对大部分学校来说压力还是非常大的。开发人员有限,也使开发的周期过长,当遇到教材版本变化等需求变更问题,更新不及时。另外,学校自主开发网络教育资源库在思想视野上的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经济紧张的情况下,建立小型的单科网络教育资源库时,可以考虑这种方式。

2.2.2校-企联合开发

是指学校通过招标等方式联合专业的软件开发公司共同建立网络教育资源库。专业的软件公司有专门的调研组负责收集教师和学生的需求,然后根据需求采用科学的开发方法、先进的开发软件建立网络教育资源库,每一过程都会形成相应的文档资料以备日后查阅。学校方面,各科任课教师主要负责准确的描述需求,使用阶段成果,反馈信息。计算机教师要担任变更需求的描述职责,了解开发的基本过程,与开发公司共同承担资源库交付使用后的培训工作及后期使用中的简单维护。这种方式使资源库建设的技术问题得以解决,开发的产品功能强大,综合性强、可扩充性、兼容性等考虑全面,开发的周期和质量能得到保证。开发中特别要注意的问题是需求描述准确、多沟通。再有就是采用这种方式需要大的经济投入,除了开发的费用,后期还涉及相应的维护、更新升级等费用。

2.2.3校-校联合开发

校-校联合可以分为中小学的联合和中小学与高校(科研所)的联合两种。中小学的联合开发包括:小学与小学的联合,中学与中学的联合,中学与小学的联合。合作的学校共同探讨,制定统一的标准,搭建网络教育资源库的框架,然后分工协作,每个学校负责资源库建设的部分模块,比如按学科建设分工等。这类联合可以获得互相支持、减少工作量,共同协商、拓宽思路,分工协作、共享建设成果的好处。经济上共同承担,可以减小压力。但核心技术难题没能解决,限制了网络教育资源库向高精的深层次发展。中小学与高校(科研所)的联合。高校(科研所)致力于科学研究,同样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还拥有很多尚未投入市场的新成果,技术上十分过硬。高校(科研所)为非盈利单位,这样经济上的压力会减轻许多。另外,高校(科研所)本身也从事教育工作,与中小学合作共同建设网络教育资源库,就有着自身的许多优势,更容易理解用户需求,从用户角度出发思考问题。中小学的联合减轻了工作量和经济压力,再与高校(科研所)合作解决技术和经济难题,这样中小学网络教育资源库建设就指日可待了。

2.2.4校-校-政府联合开发

校-校-政府联合更推荐的是中小学、高校(科研所)和政府的联合。政府通过相关文件,成立中小学网络教育资源库建设小组,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的方式强调网络教育资源库建设的重要意义,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加大资金投入,扫清人为障碍,使其从制度上得以保证。有了政府的支持,各方人员更加重视,沟通更加便利,工作更加畅通,开发建设效率会大大提升。虽然在协调三方、信息沟通方面会花费一些工作量,但从资源库整体建设来看,都是值得的。而且通过这种联合开发可以带动全市甚至更大范围的教师投入到网络教育资源库建设和使用中,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使用信息化技术的能力,培养带动新教师和软件人才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自主学习平台,实现了教育信息化,推动整个地区教育的发展。

3中小学网络教育资源库建设中需注意的问题

3.1平台工具的选择

当前比较流行的教学平台工具有Moodle、Blackboard、Claroline、Sakai等,经过综合考虑平台性能特点、维护成本、中小学课程情况及教师学生操作难易程度等因素,推荐选用Claroline平台工具。Claroline提供的功能完全可以满足中小学教学需求,操作相对简单,更易于教师、学生掌握,对系统资源占用也相对较少,更适合搭建中小学网络教育资源库。

3.2相关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有了政府部门的支持,建设资金得以保障,而且各方更加重视、沟通更加便利,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而且政府部门的参与,更能调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甚至以点带面,掀起广大教师参与建设、学生乐于使用资源网的热潮,也因此真正实现建设资源网的目的。

3.3重视教师和学生的需求

资源库的建设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方便教师工作,因此一定要把学生和教师的需求放在首位。在调研阶段,要真正深入掌握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状态,采用科学的抽样方法,切实走到教师和学生中掌握第一手资料,切忌不能凭经验下结论。在需求分析阶段,认真分析需求层次。在资源平台规划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教师实际操作需要和中小学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特点,不宜片面追求功能先进、全面,却不适合中小学教师和学生使用;不宜片面追求界面美观、炫丽,却分散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力,忽视了首要的教学功能。另外,在网络教育资源库建设的各个阶段,开发者都要与教师及学生代表保持联系,探讨阶段方案,及时交换意见,避免后期可能返工将造成的损失。

4结论

中学网络教学范文2

对教学对象特点不了解:很多学员来自西医临床各科的第一线,入学前已经具备了比较全面的医学理论基础,并且有一定的专业临床工作经历,入学以后,学习较为主动,理解能力较强,期望能学以致用。另一方面,又因为他们的工作专业已经定向,所以他们的注意力往往容易被本专业特有技术问题吸引,而对非本专业的其他问题则不太注意。对于中医学课程,他们认为过去也曾学过,但毕业后由于专业限制,临床应用机会较少,所以学习兴趣不高。针对这些实际问题,如何发挥学科教学的作用,使学员尽快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知识结构逐步趋于完善,并不断增强临床实践能力,是中医学教学设计中的应解决的问题。这就促使教师对本学科的教学目的更新认识。

2解决问题的思路

2.1以建构主义学习理念指导网络课程建设:近年来,建构主义的哲学和方法论在教学中被广泛提倡,这种理论强调以“学”为中心的学习环境设计,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活动建立新的认知经验,让学习者借助外界帮助(如资源、交流、合作等),通过自己的经验解释和情境关联,使自己的学习适应一个特定情景的实际。因此,以学为中心设计教学,必须强调和注重学习情景、学习问题、学习资源、学习协作、学习互动、学习交流、学习引导、学习帮助等支持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的设计。基于以上的观点,网络课程的设计开发应该追求创设支持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以便使网络课程对教与学的支持作用的优势和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2.2明确中医学的定位促进网络课程建设:资料显示,75%以上的西医医师出于临床的需要使用中医药。另外,随着中医学在慢性病、感染性疾病、养生康复等方面的作用逐渐显现,学习中医学不仅具有继承祖国优秀传统医学的意义,而且也是发展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现实需要。但在实际教学中,成教临床专业中医学课程内容多、学时少,学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掌握中医学的全部内容。因此,我们明确提出中医学教学目的是为学员今后进行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即通过中医学学习,能了解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情况,掌握中医学的基本原理;运用中医常用成药、针灸等技术处理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而中医学网络课程建设必须要以之为指导思想。

2.3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的特点,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原则。因此,教学设计应当以培养目标和培养对象的实际状况为主要依据。

3具体措施

3.1优化教学内容

3.1.1灵活性原则:不少教师在授课时习惯于照本宣科,在设计网络教学时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感到为难。事实上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灵活变通,对教材加工处理是体现教学思路的必要措施。就成人教育中医学课程而言,一方面要解决中医学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另一方面必须结合根据成人教育的特点、授课对象的特点,制定教学内容。因此从实际出发编写教学大纲,精选内容,突出重点非常重要。在课程内容选择上,可适当削减难以理解的基础理论部分,突出实用性较强辨证论治等临床基础及针灸等临床实用内容。具体实施中,可对教学内容分层整合,比如将中药、方剂学与脏腑辨证结合讲授,与诊断结合,实行病因病机、脏腑证治联合教学。

3.1.2整体性原则: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重视把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有机地组合起来感知,而非只对其中一个特性或某一局部加以反映。这点反映在网络课程构建中,则强调整体性原则,也就是说,在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与加工时,必须体现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坚持整体性原则,优化中医学结构。这样知识在学员头脑里形成较为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利于进一步的应用及知识构建。

3.1.3实用性标准:成人学习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学习目的就是解决工作、生活中已经或是将会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其学习要求主要体现在期望短期内更新知识结构并提高实践能力。与此相应,中医学网络课程内容选择也应以实践技能提高为方向。考虑到实际临床工作中中成药的应用机会更多,而针灸拔罐等技术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容易在临床开展,所以这些内容我们重点介绍同时又可以之为依托让学员对中医理论深入理解。

3.2充实课程学习内容资源:教学的重要境界是有骨有肉,不光要有很好的框架对学科课程建构有整体认识,也要有足够吸引人的内容填充可供学员深入学习。正如网络课程的定义指出的,网络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所以各种教学资源在网络课程中非常重要。适合成人教育学习特点的各种配套资源对发挥网络教学优势非常重要。

3.3应用适合网络教育的教学设计:网络教学“教”“学”分离的特征,决定了学习者自主学习积极性在认知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学员内在学习动力的激发是学习行为持续进行的关键。如前所述,成人教育教学对象的特点,其学习心理具有鲜明的岗位指向性。这提示我们,教学设计中要提供最接近学员生活体验的真实情境,并以此调动他们的兴趣去发现和探讨问题,它的价值和现实意义在于对问题的解决。因此,成人教育中医学网络课程应以临床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中心。利用网络虚拟技术构建现实情境,把有关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问题相联系,采用理论专题模块课程并结合临床实际问题进行设计,构成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专题模块,使学员在熟悉的职业情境中学习。好的教学设计既可减少知识应用到实践的难度,又可提高成人学习的效率。可谓一举两得。

中学网络教学范文3

关键词:初中语文;网络资源;有效利用

在我国教育中,语文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科目,是学生其他科目学习的重要基础,学生学习好语文对其人文素养提高有着重要作用。随着网络的发展和进步,现在网络已经进入到了人们的学习中去,但是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将网络作为学习手段,利用网络进行知识的学习,还有很多学生利用网络来玩游戏,没有将网络的作用更好的发挥出来。教师教学的时候,必须发挥自身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其正确的使用网络,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网络资源的作用

(一)能够进行超媒体教材的构建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网络资源质量、格式以及运行环境应该和教学需要相符合,利用这些网络资源能够进行动态化、结构化以及形象化比较强的超媒体学科教材的构建,不但能够从感官上出发,增加教材的质量,还能够让教学真正的活起来[1]。

(二)能够优化教育的环境

利用网络教育资源能够进行共享平台的建立,网络资源教育资源的丰富性无论是形式、内容还是检索都要比以往教育资源提供的环境更好,能够足不出户的学习到各种知识。

(三)能够将多种教学模式运用进来

教学系统是人工智能的,不但可以根据学生本身的特点和实际的需要来给学生提供帮助,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条件学习,还能够更好的各做学习,从而给学科整合、研究性学习以及虚拟学习更好的进行提供帮助[2]。

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网络资源有效利用的策略

(一)利益网络资源切实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以往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的教学往往是这几步:进行旧知识的复习、将新知识引入进来、进行新知识的讲解、当堂练习、进行课外作业的布置。这种教学模式目的便是进行书本知识的传授,但是书本知识局限性比较大,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教学的需要。现在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速度不断的加快,若是仅仅重视书本知识的背诵,是不切实际的,并且以往的教学模式,仅仅重视学生知识的掌握,对学生能力培养不够重视,学生学习的时候比较的被动,没有将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发挥出来,并且以往教学模式比较的乏味和单调,实践活动比较少,无法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起来,这对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是非常不利的。而通过网络资源来进行语文教学能够把语文教学内容以图片、声音、视频等方式呈现出来,这样不但可以做到声情并茂,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知识点以及教学的内容,能够切实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课堂专注力以及课堂教学效率也会有明显的提高[3]。

(二)通过网络资源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方面的能力

以往的杂志、电视、图书和期刊虽然包含的信息资料比较多,但是网络上的信息更多,网络的更新速度以及容量是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搜集一些和课文有关的资料,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信息搜集以及信息处理方面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通过网络资源还能够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来和同学进行讨论,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知识面更宽,还能够提高学生语文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利用网络资源能够让语文教学更加的生动

多媒体课件可以将声音、文本、图像等一些符号结合在一起,形成比较丰富的学习素材,并且其还能够打破时空方面的限制,让学生更好的进行知识的感知。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有些课文内容描写的是景色,教师可以将网络资源利用起来,通过视频或者图片展示给学生看,描写的景色,这样能够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4]。有些课文是进行人物描写的,教师可以将网络资源利用起来,将人物的时代背景、生活治疗以及环境展示给学生看,这样学生可以更深层次的理解文章,能够更好的理解作者,同时,学生精神境界也会有明显的提高。

(四)通过网络资源能够完善课堂教学结构

在教学的时候,教师是指导者额组织者,教师是一个知识传授的个体,其承载的知识和信息是比较有限的。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不但需要重视学生的知识掌握,还应该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5]。信息时代的发展,给语文教学创造了比较好的条件,教师可以将网络资源利用进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不断的对课堂教学结构进行完善,这样能够很好的拉近学生和教师的距离,课堂教学效率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三、结语

网络资源的便捷性、多样性以及全面性改变了以往语文教学方式的淡一些。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将网络资源利用起来,不但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知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还能够对学生学习能力进行培养,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教学环境。所以,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合理的利用网络资源,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实际质量。

参考文献

[1]张颖.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J].中华少年,2017,(31):30-31.

[2]张录寿.浅议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用好多媒体[J].新课程(中),2017,(04):99.

中学网络教学范文4

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几乎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QQ、微博、个人空间等。为了充分利用好网络中符合中学生美术教学行为的资源,我们首先要注意用好这些网络平台,让学生自己充分、合理、科学的用好这些平台,让这些平台服务好我们教育教学,并为之形成良好的共享。比如在学到初一美术课程“多变的色彩”的时候,我们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上网查阅更多的和色彩有关的信息资源。而每个学生参与浏览的时间是有限的,浏览的量也是有限的,但是浏览的内容大部分是不一样的,可以让学生把自己觉得有代表性的知识点及图片传到QQ群中,让学生在浏览的过程中收获更多元化的知识,达到资源最优化。而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上传的共享材料得到大家的认可,因此,每个学生在浏览的过程中会用脑用心去筹集,从而提升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的效率。

二、多样化网络资源有效采集

就当下丰富的网络资源来分析,我们美术资源主要可以来自于以下五个方面。

(1)美术专业网站

比如:中国美术网(http://www.ms.net.cn/)、中国艺术网(http://www.arts.163.com/)中国美术教学网(http://www.e-art.cn/)等等,这些都是国内有名的美术网站,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推荐一些国外的美术网站,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阅历,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会在对比中学习;挖掘各国的美术文化差异,了解更多的风土人情。

(2)入口网站(又称门户网站、门口网站)

主要是那些综合性网站,这些综合性网站都能提供较为丰富的资源,其中就包括我们所需要的美术资源。现在大部分的入口网站有很多,比如新华网、新浪、网易、雅虎、腾讯、搜狐等知名入口网站,还可以通过360导航或者百度等,直接输入关键字进行搜索。最终找到相应的资料。

(3)美术教育专业网站。

这些网站由教育主管部门逐渐,教育一线教师或教育主管部门的专职老师进行维护和管理,这里资源更具有针对性。比如,针对初中美术教育这一块,将会有专门的教育资源,并提供很多符合实际需要的案例、课件等,这样的资源网站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更专业化的帮助。比如美术教学资源网就是一个非常符合教师和学生学习美术的专业网站。

(4)教师个人网站或博客。

在教师队伍中或艺术教育专家中,有很多执著于美术教育事业的一线教师或艺术工作者,他们每天除了上课、作画以外,就开始不断地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搜索生活中的教学行为或学生作品,积累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并注重将有价值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进行整理、分类、上传。为美术教育同行提高极其丰富的资源。比如田太权的博客(新浪博客),我们海门就有一名美术特级教师陈铁梅,她的南通教育博客“陈铁梅欢迎您……”也有很多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建议……

(5)教材教参资源。

当地教育主管部门都会为我们提供具有很高指导意义的教参,教学光盘等资源,这些资源其实都值得我们去深入学习和挖掘。除此之外,地方教育部门也会为大家提供不少美术相关资源,比如,我们南通教育局,就为我们提供了最新的《美术板块活动课程乡土美术教材》。

三、网络资源利用的最优化

网络资源采集好了,只有得到合理科学的使用,才能提升其真正的价值,才能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美术资源的收集要健康化、适度化。

网络病毒、黄毒、游戏毒不时地在侵扰我们的网络,青少年在使用的过程中,会由于好奇等因素,深受干扰,因此,我们要帮助学生在电脑中安装维护的软件,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2)教师的科学筛选。

教师要对搜集来的资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筛选,选出符合学生理解、发展和教师教学的内容,并进行合理的整合。

(3)开设空间日志。

把我们觉得好的资源上传到空间日志中,供同学们学习或转载或评论,借助这样的教学行为,提升我们的教学辐射面和辐射度。

四、结语

中学网络教学范文5

在当前的高中英语教学中,英语阅读教学占据比例较大,并且在大部分测试中阅读也占据了较大的比重。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对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来有效的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具体的分析,希望能够满足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需求。

【关键词】

高中;英语;阅读;网络资源

传统模式下的高中英语教学更注重学生的语法与词汇等方面的教学,很容易忽视阅读教学本身的重要性,进而出现学生被动接受英语知识、未能深入了解英语知识点的现象,久而久之,就让学生丧失了对英语知识的学习兴趣。但是网络资源的融入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同时对于阅读能力的提高也是一大利器。所以网络资源的推广、普及与应用必定能够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整体学习水平,这对于现阶段的高中英语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一、提升教师网络化阅读教学信心,强化学生网络协作学习

第一,教师应该满足形势要求,努力学习网路开发技术,按照阅读教学目标以及相关的内容同业内人士进行相互的合作交流。目前,应用网络资源最大的障碍就是学校还不具备开展网络阅读教学的硬件条件。但是最关键一点还是高中英语一线教师对于网络阅读教学缺乏整体性的认识,认为教学资源的开发是技术人员的工作,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因此,对于网络资源开发技术可谓是一无所知。实际上,开展网络阅读教学不但需要明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同时也需要高超的开发技术的支持。目前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具备开发能力的人员太少,这就要求高中的一线英语教师,特别是刚从事高中英语教学的教师能够熟悉当前的网络教学模式,能够掌握相应的网络教学技术,积极开展阅读方面的网络教学实验。第二,针对现阶段已经有的设置,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阅读网络氛围。实际上,学生不单单是课后才可以开展网络上的阅读学习,而且在课中也能利用网络资源。虽然不同因素的限制可能会导致高中英语无法与大学英语保持教学同步,无法为学生配备专业的网络教室,也不能在课堂上实现人机的交互,且课后时间的限制也无法让学生对网络资源进行更为合理的应用,但是很多的高中都配备了机房。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之后,教师就应该做好教学时间与机房安排之间的相互协调,这样才可以合理的利用机房开展网络阅读教学,从而满足英语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

二、利用网络让学生明确阅读技能培养的重要性

通过一定的访谈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高中学生对于英语阅读技能培养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深入。虽然教师与学习都很重视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教学,但是教学手段却过于单一、有限,超70%的学生认为缺乏词汇和语法知识是英语阅读最大的问题。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去利用网络资源,来强化学生阅读技能的培养呢?第一,在课前预习中,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结合导学案,辅以网络资源的补给,先攻破词汇与语法上的难点。新课改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因此,也给学生配备了高中新课程导学。从高中英语的导学内容安排来看,主要包含了针对性的课前预习、话题导航、课堂讲练以及课后的联系等方面。单从阅读部分来思考,主要包含了warming-up,pre-reading,reading,comprehending的课前预习、课堂讲练以及课后预习。可以说,导学为学生提供了极佳的阅读辅助作用。但是导学方面的词汇与语法讲解稍显不足,还无法满足每一个学生的要求。这就要求学生将导学之中欠缺的内容利用网络资源来进行补给,如网络电子词典、词汇语法的交流帖子以及词汇语法学习网站等。第二,在网络中,教师可以建立针对英语阅读学习的公共空间,如教师自建网站、课件、基于博客网络教学平台等,同时设立阅读技能培养以及词汇语法的板块,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以及课后时间来完成任务,同时做好与教师以及其他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之前,也有教师利用自己制作的网络教学网站或者是网络课件来开展相应的阅读教学。如梁薇就利用自己编制的网络英语阅读教学课件来进行学生的对比研究。在具体的研究当中,按照阅读语能和阅读才能将学生划分为四个类型。其中,B类的学生欠缺阅读语能,但是拥有一定的阅读才能,可以针对这一类学生就专门设计了“语能训练”网页,其中主要是语言符号、句法、语法等解释与联系、英语语言变体方面的知识以及涉及到语言知识方面的文章,希望通过阅读语能的训练,能够帮助学生弥补这一块的缺失。但是针对整体阅读水平较差的学生,其阅读语能和阅读才能都需要加强训练,这一类学生划分为D类。在网络课件中,要求D类学生能够在阅读的语能和才能训练的同时,还为其制定了“小问号信箱”的网页,其中包含了语法知识方面各种常见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可以按照实际情况来弥补语法知识方面的空缺,如果存在疑难,还可以在信箱之中提出自己的疑问,请求老师的帮助。

总而言之,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懂得对网络资源的合理使用,掌握基本的信息操作方法,为学生提供满足实际水平的英语阅读材料。而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利用网络资源,就为英语阅读提供更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将教学资源不断丰富,实现了对网络资源的优化处理。通过这样的方式,就能够在增加学生阅读量的同时帮助学生提升阅读水平,进而满足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际需求。

作者:左绍萍 单位:四川省广安友谊中学校

中学网络教学范文6

互联网信息库是网络资源及网络信息实现共享的巨大的财富。具有无法言喻的优势。将网络资源引入到高校计算机教学中,这种方式会大大扩充课堂的学习资源以及提高教学质量。这种共享式的学习方式带动整个教育科技信息化时代性发展。互联网引进高校计算机学习中,通过网络资源创设高校计算机的学习情境,在当下是高校计算机教学的一种新趋势。经过多所高校的教育实践证明,高校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创设的学习情境是掌握计算机学习的一种新方式,这种情境学习有利于掌握繁多的计算机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

关键词:

网络资源;高校计算机;教学;应用

随着教育改革与国际接轨的并进,越来越多的高校在计算机教学中注重网络资源技术的应用,利用学生对网络资源的浓厚兴趣,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激情,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学习计算机的习惯,成为教学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将网络资源运用到计算机教学中有助于改变高校计算机教学存在阻碍教学发展的滞后的现象,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进一步促进网络资源正能量作用的发挥,从而促进计算机教学质量提高。

1网络资源创建的计算机教学运用形式

1.1利用网络资源建立计算机学习模式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计算机的理论与操作的平台,在通过理论操作和网络资源的相互配合使用,高校学生能够更持久掌握计算机理论,也能够构建理论联系实践操作的思维网络空间。在这个思维网络空间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和个人优势取长补短的学习计算机知识。1.2利用网络资源提供给高校学生广阔的学习资料与学习动力,高校学生对计算机学习想需求量大,学习不是通过教师一次性对计算机理论知识与技能的讲解灌输而能够全面掌握的,通过网络资源创建的计算机学习的空间,教学内容可以通过网络打开网页提供给学生直观、快捷、便利的讲解,无须耗费大量的时间制作各种网络教学课件,只需要进行简单的网络操作与应用即可,教学效率大大提升,同时也让学生对网络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加对网络技术的求知欲望,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1.3利用网络资源实现高校计算机教学网络化与信息化,计算机课程是一项注重操作的课程,必需将网络资源与相关的理论知识紧密结合起来,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将计算机真正实践在的实际的操作中,将两者紧密结合,培养学生掌握操作技能,发挥最大化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进行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时候,将理论与操作运用电子化的形式,并发挥网络资源来实现对计算机学习的反馈,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的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对电子化与网络化信息技术的理解。1.4利用网络资源创建高校计算机网络信息交流的空间,在网络资源支持下,建立高校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师生们能够在网络空间内进行轻松、自由、无拘无束的交流与互动,共同分享学习资源。通过网络作为传递途径,共享学习资源与心得体会。不在是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而是多方向的交流模式。发挥网络多渠道的功效,高校学生会积极投入到这种自我探索与随时随地的交流分享的学习模式,努力挖掘学习资源创创建自己的网络空间,然后共同分享。高校学生自主学习的思维习惯在网络帮助自然而然的形成了。

2网络资源在计算机教学中优势

2.1网络资源的更新速度要快于目前任何一种传播媒体,计算机信息技术也是需要不断更新换代的网络信息更新迅速,资源具有较强实效性,网页资源更新时间短,速度快。网络资源能够以最新的资源以最新的动态变化呈现给各个学科或各个科研领域,可以检索到最新出版的资源,学生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最新的知识资源,可以自主确定学习时间、内容和进度,可以有选择地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开展计算机来进行教学,能够填补传统教学资源的不足之处。利用网络资源可以及时获取更新学习资源,及时填充到教学中去,网络资源内容是每时每刻都在变换着,直接的将计算机的应用于操作展示给学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意识。2.2网络资源共享是在网上随时随地进行信息资源检索,没有任何的限制,教学变得更加自由与轻松,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远程操作教学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学,老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制作相关教学知识或专业知识,全面整合、搜集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科的更新最近的知识,保证教师的教学内容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特殊与创新理念。学生有问题可以通过网络与老师取得联系,不需要面对面的课堂讲课就能完成教学。很多学校的网站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息资源库,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远程登录、文件传输以及超级链接等技术,进行不同地域中获取不同地区的网络信息资源,扩充教学内容以及获取信息资源,增加个人与各区域的交流,分享,共享资源的途径。这样能够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质量,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2.3网络资源能够多方向的进行数据信息传递,能够不受空间限制传递信息与资源共享、能够进行全球化的信息交流、沟通、分享、共享。是多种资源信息传递交流分享的多媒体,随时随地分享不同区域的资源。网络资源教学可以根据每个学生所处的学习阶段时期不同而制定学习计划,因材施教法情境设置、因地制宜情境设置、因人而异的情境设置等教学方法以及开放式网络计算机教学法,注重创新思维与开拓精神的教育思想相吻合,适合新的教学模式开展与改进。网络资源教学的辅助下,学生可以在自主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学习内容以及学习进度,有选择性、规律性的不断地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更加有效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3结论

网络资源以不可取代的趋势深入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与教育观。在开展网络资源计算机教学的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创造性地运用计算机的环境,培养学生发散与操作思维的能力。学生置身于网络计算机之中,利用网络资源来学习、在网络资源的帮助下中掌握计算机的灵活运用、在网络资源提供下应用计算机技能。在网络资源中学习计算机过程中,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增加了学生之间交流能力,增强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意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合理有效发挥网络资源的辅助教学功能,实现更好、更高要求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易唐唐.网络资源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25).

[2]王晓艳;李新伟.试论网络资源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2,(01).

中学网络教学范文7

关键词:网络学习空间;高中数学;教学方式;变革网络

学习空间是指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式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将课内教学知识具象化,将重难点问题合理串联,提高学生的思维与实践能力。网络学习空间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从多元角度讨论问题,还能与教师、同学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在不断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在新课程标准改革形势下,教师应突破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积极主动地利用网络学习空间构建高效课堂。

一、高中数学网络学习空间的结构

(一)数学文化

高中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保证他们在熟练掌握知识内涵的基础上获得全面发展。在落实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数学教学模式改革工作时,教师应及时增设文化分析版块,为学生提供自主思考问题的空间,保证他们可以在理解数学知识背后故事的前提下产生自主探索的欲望,从而展现学习热情,积极动脑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最终实现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模块是网络学习空间的核心组成部分,教师在备课期间要彻底打破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积极搜寻相关网络教学资源,以不同的形式为学生呈现知识,从根本上降低数学学习难度,再将资源有效整合,通过展示课件、微课、导学案等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拉近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网络学习空间能明显降低教师的工作压力,最终大幅提升教学效果[1]。

(三)线上交流互动

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不足是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对知识的理解浮于表面,对问题的探索也不够深入全面,阻碍了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借助科技手段打造网络学习空间时要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线上、线下的交流,可以使用线上互动、留言沟通、超链接分享等方式辅助教学,学生在相对自由的网络空间中大胆提出质疑,进而在互动中理解知识内涵,提高整体数学学习能力。

二、基于网络学习空间改革高中数学教学方式

(一)收集网络教学资源,提高课前导学效率

新时期教育背景下教师必须重视设计课前导入环节,只有保证学生注意力集中,才能真正有序、有效地开展知识教学,强化整体教育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设计导学环节时要尽可能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实际学习、发展需求,借助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完成高效导学,促进高中数学教学可持续发展。然而实际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讲解知识,不愿意花费时间调动学生的情绪,使用平铺直叙的方式构建课堂,教学枯燥、沉闷,学生缺乏兴趣,数学核心素养难以得到发展。基于此,教师应及时转换固化的教学思想,课前积极收集网络教学资源,包括数学文化知识、趣味小故事、生活实例等,利用这些资源完成高效课程导入,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具象化、简单化,让学生能够通过直接观察理解数学知识基础概念,集中注意力分析知识。教师还应借助网络导学资料设置问题,结合生活实际拓宽学生的探索空间,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营造舒适、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强化整体教育效果。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导入课程可以为后续教学提供有力保障,种类丰富、生动形象的网络资料能够让学生快速对相关知识产生探索兴趣,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分析知识、积极实践,师生之间默契配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共同构建新式高效数学课堂。

(二)注重筛选整合资源,丰富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直接影响教学效率,内容单一会让学生逐渐失去对知识的探究欲望,课上走神,形式化地被动完成学习,无法串联所学知识、提升数学能力。教师应注重筛选与整合课内教学资源,既要满足教学需求,也要在符合学生认知的前提下综合、拓展分析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高效实现教学目标[2]。然而实际教学时教师过于重视考纲,教学内容始终局限在重难点上,课内对其重复讲解,难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为此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现有丰富的网络资源,以多元化的形式丰富课程内容,整合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素材,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对资源合理进行分布排序,组织针对性的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将原本枯燥的课堂生动化。学生热情高涨,能够从更深层次解读知识内涵,优秀的教学资源可以让学生自觉在网络空间内提出质疑,并自主分析问题,在师生、生生交流互动中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达成高效教学目标。教授《空间的几何体》时,教师可以查询网络资料,选择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物图,带领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柱、椎、台、球的结构特征,虚实结合教学能够提升课堂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意识。

(三)线上线下联合教学,养成良好习惯

大数据时代高中生习惯在多元网络空间内获取信息、与人交际,为了保证学习的有效性,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数学教学常态化,主动利用互联网搭建线上学习互助平台展开课程补充教学、作业布置、互助讨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最大限度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但是大部分教师混淆线上教学概念,默认线上教学效率较低,无法打破常规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发展空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深化对线上教学的认知,丰富线上教学形式,展开知识对比教学,组织线上竞赛补充线下教学的遗漏点,激发学生课后复习、实践的兴趣,提高整体教学效率。教师还要重点关注学生学习,重视他们线上反馈的信息,明确学生认知能力及数学学习心理的变化,从而确定未来教学走向,及时转换线下教学模式,使线上、线下教学相辅相成,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学习探索态度,深化知识认知,实现个体全面发展。教师可以在公共学习平台上提供与教学相关的视频,并设置相应问题。学生被有趣的画面吸引,积极发挥主动性,利用课内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成功内化所学,体现线上线下结合教学的优势。

(四)丰富教学组织形式,端正学生态度

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学习态度,积极、乐观的学生具有探索精神,能始终热情分析知识内涵、完成实践任务,明确数学知识的魅力,从而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注重转变课内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在网络学习空间下建立学习共同体,为学生提供互动讨论机会,让他们深入分析知识本质,实现高效教学。然而实际教学中教师忽视了学生的综合发展,没有及时消除他们的消极态度,导致学生自制力下降,抵触、消极的状态降低了学习质量[3]。教师必须改变这种情况,有意识地丰富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形式,搭建自由互动平台,通过网络技术为学生提供外部指令,分享有效资源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学生在产生明确自我认知的前提下根据个人喜好和学习习惯自主选择知识探索方向,既保证了个性发展,又实现了教育目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突破自我,教师要引导他们在网络学习空间内整理问题及经验,及时查漏补缺,将新旧知识完美串联,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实践水平,促进高中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五)提供多元教学平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是高中生数学综合能力提升的关键,学生在具有较强逻辑、辩证、多元探析思维的前提下能够在最短时间内理解知识的内涵,把握数学学习规律,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为未来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教师应为学生尽可能提供广阔的思维发展空间,合理利用信息技术,通过不同网站、APP展开多元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综合素质的发展。传统教育思想影响下教师仅以知识展示、实践训练的方式展开教学,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导致他们对知识的认知相对片面,难以进一步获得提升。为了改变这一情况,教师应营造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让学生思维能始终处于高速运转状态,在了解自身需求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学习,成功将知识内化。教师要合理利用各类学习软件,如高考题库、网课辅导APP、数学宝典等将教学内容生动化,体现各个数学概念、公式之间的关联性,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强化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在班级内部搭建网络学习平台,将线上、线下教学完美融合,保证教学的连贯性,让学生在身心放松的前提下主动探索知识内涵,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在班级学习交流群内微课视频,对数学知识进行动态演示,增强数学知识的立体感、直观感,教师通过学生对微课问题的处理状态判断他们学习与发展的需求,主动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整体教学效率。灵活应用丰富的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开阔的学习空间,他们在解决难题的过程中能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逐渐由厌学、弃学转为乐学、好学,在开放的空间内充分展示自我,提高思维灵活度,累积丰富经验,实现全面发展。

(六)利用微课构建课堂,激发学生自主意识

新课改教育形势下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保证全体学生都能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下理解知识内涵,实现综合素质的发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构建翻转课堂,合理利用微课活跃课堂氛围,帮助学生在实践交流中记忆数学理念,提高实践能力。但是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教师忽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师生间呈现出主导教学与被动接受的关系,降低教学质量,阻碍学生发展。为此教师应有意识地转换教育理念,在网络学习空间环境下适当引入微课教学,针对学生探索知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重难知识点、趣味导入点设计简短、精练的视频,帮助学生在课上集中注意力,降低整体教学难度。微课与小组合作活动的有效结合可以进一步扩大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他们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能够打破时间、空间的束缚,通过反复播放视频、集体讨论的方式完成知识探索,最大限度深化对知识点的记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核心素养的发展[4]。教师借助微课设计课堂讨论问题,让学生分组应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针对性地观看微课,自主生成、解决问题,最终提高解题能力,自然内化知识。

(七)课后网络辅助教学,深化学生知识

认知高中时期重点学科多,每一科的课上教学时间都有限,为了保证学生数学能力不断提升,教师必须做好课后辅助教学工作,让学生能在高效的实践与复习巩固中深化认识,生成多元思维方式,获得核心素养的发展。为了强化教学效果,教师要科学使用网络辅助教学,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通常教师通过布置练习作业的方式组织课后复习活动,想让学生“熟能生巧”,却抑制了他们数学思维的形成。新时期教师应转换教育理念、优化复习方式,不能把课堂视为教学的唯一阵地,要合理利用课后时间,让全体学生都能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主动学习,使用各类辅助电子软件完成课后练习任务,使用信息技术探索知识内涵。教师利用网络互动视频为学生答疑解惑,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师生双方通过线上远程配合完成知识的复习与巩固,教师一对一为学生答疑解惑,提高教学针对性,通过学生的直接反馈明确辅助教学方向,深化学生认知。学生在线上自由空间充分发挥自身潜能,灵活调动思维分析解题方法,与教师合作总结数学规律,主动完成各项复习任务,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

(八)网络空间协作教学,累积丰富学习经验

高中数学知识具有连贯性特点,学生只有在了解知识之间关联性、差异性的前提下才能获得综合能力的发展,积累丰富的学习经验,从而在实际训练中融会贯通,提高解题速度和效率。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自主、自由的空间内展示自我,消除他们对教师的依赖感,通过合作互助提升能力。然而实际教学中学生缺少自主观察思考的实践,自觉探索意识不强,个性无法得到发挥,学习能力始终无法提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要基于网络空间采取情境表演、课堂讨论、互助学习等多元手段教学,将课内教学时间分为讨论、学习、测试三个部分,让学生在丰富资料的辅助下产生沉浸式学习体验,针对知识难点、差异化观点集中进行讨论,产生合作、竞争意识,在周边环境的带动下提高对合作活动的参与度,认真观察、创新思考,反复梳理课堂知识重点,在理解能力提升的前提下通过实践发挥个性,丰富学习经验。教师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合作活动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充分发挥网络空间的优势,以多元设问的形式挖掘学生的潜能、扬长避短,让他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结语

中学网络教学范文8

关键词:螺旋体;网络资源;教学改革

螺旋体是一类细长、柔软、弯曲成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致病螺旋体主要包括钩端螺旋体(以下简称钩体)、梅毒螺旋体及伯氏疏螺旋体,分别导致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简称钩体病)、梅毒及莱姆病[1]。在这三种螺旋体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规划教材[1]、收看网易公开课[2,3]及中国大学慕课[4,5]、分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所数据、检索中国知网及维普全文数据库中的文献及案例、浏览相关专业学会、知名医药公司及世界卫生组织网站等方法,构建基本知识体系,了解螺旋体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以及所致疾病的流行特点、诊断方法及防治原则。进一步通过统计、归纳及对比研究,总结出钩体病的“老病新传”(指一种历史悠久的“老”传染病其“新”的流行特点)、梅毒与莱姆病的“出人意料”(指两种疾病有别于大家通常认识的特殊性)以及疫苗研究的“触类旁通”和疫苗分类的“妙趣横生”等有趣的规律,发现新的问题,并提出了分析思考及解决方法。

1通过网络学结出钩体病的“老病新传”

1.1钩体病流行形势与流行特点的“老”与“新”

笔者先引导学生在维普全文数据库检索时曼华等1995年发表的文章《我国钩端螺旋体病地理分布的研究》[6],发现自1955年钩体病列入法定传染病至1993年底近40年时间,全国累计报告发病人数2424057人(年均63790人),死亡24637人(年均648人),危害较大。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有此病报告,分布较广。随后,笔者浏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国家卫生部、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7]、百度文库[8]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网站,统计2009年-2018年近10年来钩体病流行形势。结果发现:2009年-2018年全国发病及死亡人数分别是:562/11(2009年)、677/11(2010年)、396/5(2011年)、440/5(2012年)、353/5(2013年)、498/6(2014年)、355/1(2015年)、354/1(2016年)、201/0(2017年)、157/1(2018年)。10年发病总人数3993人(年均399人)、死亡46人(年均5人),说明钩体病疫情已经极大降低。特别是2017年-2018年全国每年发病人数仅200人左右,2017年死亡0人,2018年死亡1人,说明曾经在我国传播较广、危害较大的钩体病,已变为目前零星发病、危害较小的疾病。随后笔者进行逐月数据分析:随机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作为考察时段(数据来源同上),发现全国报告钩体病发病人数分别为:6,5,17,8,17,35,39,20,10,17,10,8,6,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而这一特点,又是此病自1955年列为法定传染病以来一直具备的特点。

1.2钩体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诊断方法与防治原则的“老”与“新”

笔者首先在网上搜索到20世纪60年代一段有关钩体病的教学视频,对钩体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诊断方法与防治原则等特点进行了详细阐述[9]。随后又搜索到2011年的一段视频新闻:印度喀拉拉邦洪灾后又遇钩体病疫情[10]。此视频也对钩体病的流行特点、症状及防治方法进行了阐述。将两段视频内容进行比较。随后又比较了几种不同版本的微生物学教材的相关章节,如李凡等主编的《医学微生物学(第7版)》(2008年出版)[11]、汪正清等主编的《医学微生物学》(2008年出版)[12]及李凡、徐志凯等主编的《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2018年出版)[1]等。得出结论:钩体的形态与染色、抗原构造与分类、培养特性、基因组特点、抵抗力等生物学特性,致病因素、症状表现、免疫特性等致病性与免疫性,以及诊断方法与防治原则,五十多年来基本没有变化。随后分析何种因素改变使得疫情极大降低?得出可能的原因:①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农村生猪饲养方式由散养变为圈养,带菌猪通过排尿污染河流、水源或土壤的机会极大降低。鱼虾也以人工养殖为主,下河捕捞的机会很少,农民、渔民因接触被污染的土壤、河流、水源而感染的机会也极大降低。②人群防护意识的增强。农民、渔民在劳作时穿水鞋、带塑胶手套等简单有效的保护措施,降低了钩体通过破损皮肤感染人体的几率。③抗生素种类的增多[1]。抗生素由几十年前常用的几种(如青霉素、氯霉素、链霉素等),发展到如今有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等多个大类,每一大类里又有若干小类(如β-内酰胺类中又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等),每一小类中又包含若干代的产品(如头孢菌素类又包含1-5代产品),治疗手段极大丰富。

1.3钩体病传染源的“老”与“新”

钩体病为人畜共患病,全世界有200余种动物可携带钩体,我国已从50余种动物中检出了钩体,其中以黑线姬鼠、猪、牛等为主[1]。随后笔者引导学生检索北京市朝阳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齐海霞等人的文献:报告随机收集犬、猫血清及尿液样本396份,进行犬、猫钩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13]。结果发现:显微镜凝集试验检测犬、猫血清共计200份,抗体阳性的样品共有106份,阳性率为53%(106/200)。其中猫血清阳性率为27.8%(20/72),犬血清阳性率为67.2%(86/128)。RT-PCR检测犬、猫尿液共计196份,阳性样品共54份,阳性率为27.60%(54/196)。其中猫尿样阳性率为19%(4/21);犬尿样阳性率为28.6%(50/175)。笔者随后引导学生就家养宠物犬、猫接种疫苗情况在某大学100名同学中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00人中有21人家中养有宠物犬或猫。21人中有19人家中宠物注射过狂犬病疫苗(占90.47%),但仅2人家中宠物注射过钩体病疫苗(仅占9.52%)。进一步了解两人家庭背景,发现1人父母为医生,1人在网上看过有关钩体病的纪录片。由此可见,随着人们生活生产方式、防疫措施、卫生条件及周边环境的改变,以鼠或猪为传染源的“老传播”方式的威胁日益减少。而以宠物犬或猫为传染源的“新”传播方式,由于其与人类接触相比鼠或猪更为密切,加之大家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因此可能造成更大威胁。

2通过网络学结出梅毒及莱姆病的“出人意料”

2.1梅毒流行形势的“出人意料”

笔者首先引导学生上网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发现我国法定传染病共有39种,分为甲类2种、乙类26种和丙类11种[14]。梅毒、钩体病均属乙类传染病,莱姆病尚未列入。随后提出问题:种类最多的乙类传染病中,发病数前三位的疾病是什么?笔者根据常识设立四种假设:①艾滋病、病毒性肝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②狂犬病、登革热、疟疾;③病毒性肝炎、艾滋病、肺结核;④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然后由学生开展人数100人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选择假设①-④的人数分别占31%、11%、53%及5%。即多数人认为肝炎、艾滋病、肺结核每月新发感染人数最多,极少数人认为梅毒会名列前三位。随后,选取2015年-2018年四年时间,3月(春)、7月(夏)、9月(秋)、12月(冬)四个时间点,统计乙类传染病发病前三位情况。2015年-2017年数据检索方法均同于2018年12月[15]。结果发现:2018年12月发病前三位的疾病为病毒性肝炎(121523人)、肺结核(83205人)、梅毒(41591人)。2017年9月为病毒性肝炎(122509人)、肺结核(92494人)、梅毒(45718人);2016年7月为病毒性肝炎(116260人)、肺结核(92793人)、梅毒(41070人);2015年3月为病毒性肝炎(134626人)、肺结核(113242人)、梅毒(40063人)。2015年-2017年数据检索方法均同于2018年12月。得出结论:乙类传染病发病数前三位的疾病近年来始终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和梅毒,梅毒月发病人数在40000例左右(平均每天1300余人)。这个“出人意料”的数据给学习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2莱姆病特殊案例的“出人意料”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医学微生物学》教材相关章节[1,11,12],可了解到莱姆病在1977年发现于美国康涅狄格州莱姆镇。伯氏疏螺旋体为莱姆病的病原体,野鼠和鹿等为主要储存宿主,硬蜱为主要传播媒介。此病症状是发热、头痛、肌肉和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等。我国已有20余个省、市、自治区报告此病。随着人们野外郊游、远足、踏青活动的增多,莱姆病流行呈上升趋势。但此病很长一段时间不为人们所知。随后在中国知网检索到一个误诊案例[16]:某男,2011年4月5日于郊区扫墓归来后,5月2日出现发烧,下肢出现红斑,体温达39℃-40℃,服用退烧药后体温降至正常。一周后又反复发烧,双脚开始出现麻木、疼痛、肿胀,关节疼痛,脚踝红肿疼痛等症状。就诊于某医院多个科室不能确诊,病情有所加重。一月后检测莱姆病IgG抗体为阳性,确诊为莱姆病。随后分析可能的误诊原因:①接触史不明显:莱姆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传播媒介是硬蜱。伯氏疏螺旋体可在蜱的消化道生长繁殖,叮咬宿主时感染宿主[1,11,12]。而本案例中患者居住于城市,自己没有发现被蜱叮咬过的迹象。②潜伏期长:莱姆病早期症状在感染后3-30天时间内表现出来,本案例在可能感染时间27天后才发病。③症状不明显:莱姆病早期典型症状为慢性游走性红斑以及头痛、发热、淋巴结肿大等,晚期症状主要是慢性关节炎等。本案例中典型早期症状期已过,到医院就诊时已发展为中晚期关节疾病症状。这个案例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最终要到实践中去检验。

3通过网络学结出疫苗研究的“触类旁通”和疫苗分类的“妙趣横生”

3.1疫苗研究的“触类旁通”

在引导学生学习钩体病、梅毒和莱姆病的预防及疫苗使用时,通过查阅储以微、孙?等编著的《疫苗守护生命》一书[17],学生了解到:1976年,全球最后一例天花病人在索马里治愈。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在全世界范围内消灭了天花,天花成为人类应用疫苗成功消灭的第一种传染病。随后提出问题:钩体病、梅毒、莱姆病有无疫苗?能否通过疫苗消灭?为了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回顾疫苗是如何发现的:18世纪末,英国乡村医生琴纳从一名正在患牛痘的牛奶女工身上脓疱处取少许脓液注射到一个八岁男孩的臂内,导致男孩手臂局部疱疹发生,但无全身天花出现。六周后,男孩的牛痘消退。琴纳称此项技术为Vaccination(种痘),这就是最早的疫苗应用[17]。这种移花接木的方法给学生留下较深印象。进一步查阅文献,发现要想消灭一种传染病,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具有有效疫苗及人是唯一传染源。钩体病和莱姆病虽然有比较可靠的疫苗,但作为自然疫源性疾病,其传染源和储存宿主广泛;梅毒虽然只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但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疫苗,因此三种疾病现阶段都不能被消灭。进一步拓展思维:脊髓灰质炎具备人是唯一传染源、具有有效疫苗两个条件,自1988年世界卫生大会发起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行动倡议以来,发病人数已经减少了99%以上,流行国家也从125个减少到了3个,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8]。但是,30年过去了,为什么脊髓灰质炎没有像天花一样,被彻底消灭呢?答案可能在于前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哈夫丹•马勒(HalfdanT.Mahler)在“纪念根除天花三十周年”的讲话中[19]:“为什么可由此上溯至少3000余年的历史上最长的病毒传播链条之一(指天花),却在印度洋的某个小小码头上一朝崩解?最终有赖于成千上万名矢志不渝的卫生工作者,他们驾驶吉普车,跨坐驴背,搭乘渔船,甚至凭双脚步行,穿越丛林和大漠,深入边远山区的游牧部落,接触贫民窟酷暑下的街头流浪者,毫不夸张地说,他们的足迹遍布天涯海角。”也就是说,虽然消灭脊髓灰质炎的条件已经具备,但要想彻底消灭它,还需全世界各国医生、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等,如同当年消灭天花一样,付出巨大的努力。

3.2疫苗分类的“妙趣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