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法制教育范例

中学法制教育

中学法制教育范文1

中国现行法律近三百部,如果组织学生学习这些条文,从宪法到刑法、治安管理法,再到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等,就是一个法学本科生也不可能熟练掌握。可见,中学法制教育最终只能流于形式:上了课、考了试、面上是应付过去了,但不该忘的还是忘了、不该做的还是做。这种离开了主体对法的直接心理体验和理性加工,仅通过课堂记忆所形成的法律知识只能是简单存储于学生的法律知识之中,很难形成法律情感、法律意志和法律理想,更难树立起法律的信仰。

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的口号喊了多少年了,但事实上,中学法制教育地位十分尴尬:首先,负责法制教育的课任老师多为政治教师。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与法律专业相差甚远。这就导致他们多数照本宣科,缺乏案例教学和课堂的灵活性,使法律课成了纯粹的知识讲授课,学生没有任何积极性可言。其次,社会、家长对学校的评价大多以升学率为指标,许多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一路为考试科目开“绿灯”,尽可能地挤压非考试科目的授课时间,同时在培训经费上也很难倾斜到法制教育。

中学法制教育的对策探索

我们在感受“五五”普法带来喜人成果的同时,反思中学法制教育存在的一些缺憾后,更期待“六五”普法教育能从以下方面落实,为构建法治校园、和谐校园保驾护航。以其说法制教育从性质上从属于德育教育,不如说校园法制教育更是素质教育。可见,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同属于社会价值教育范畴,它们的相同点是两者目标的同一性———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合格公民”;不同点是道德教育以净化人的内心世界为主,法制教育以规范人的外在行为为主。要想提升人的品格,就必须从思想和行为两方面同时来进行塑造,即采用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相结合的方式,而不存在二者之间具有从属性的问题。所以,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都需要建构一个属于本身的完整并且地位独立的体系。

首先,在理论教学方面,运用案例教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利用典型案例进行教学是提高法制教育教学实效性的必要保证。其次,在实践教育方面,通过第二课堂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得到教育和启迪。例如组织模拟法庭,旁听法庭审判,参观监狱,观看法制宣传教育影片,举办和学生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和案例的辩论活动等等。这样,在教育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便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体验中自我教育、自我学习,形成了立体的教育模式,切实增强了法制教育的实效。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引发了民主、人权、法治等理性精神的张扬,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对人的关怀、尊重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权利和自由是法治理念的精神底蕴,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法治理念的价值取向。法治理念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为人们的行动注入规则意识,当人们在做一件事情时,能够把自己的行为是否合乎社会公认的规则作为一条准则来衡量,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帮助他们养成一种自发的意识,事事都要在头脑中问问自己,这样做是否合乎规则?如果不合规则去做某件事情是一种很羞耻的行为,要受到良心的强烈谴责。

中学法制教育范文2

在讲”刹车距离”时,首先让学生观看一起交通事故的资料,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类似场景,由一个比较形象直观的印象后引出问题:在我校门口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一辆农用车撞到一名正在过马路的行人(该行人没有走人行横道线),事后现场测得该车的刹车距离是2米(汽车在行驶中,由于惯性作用,刹车后还要滑行一段距离才能停住,这段距离称为“刹车距离”,刹车距离是分析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依据)。已知该车的刹车距离s与车速v之间的关系是s=0.5v,该路段的限速30千米/小时。(1)请你分析这起交通事故的责任应该由谁来承担?(2)为了确保我校学生在校门口过马路时的安全,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应采取什么措施?我校又采取了哪些措施?(3)你觉得过马路时应注意哪些问题?通过这样一个开放性问题来导入,可以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经验世界联系起来,激发学生探究、讨论的热情,同时也渗透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知识。这样既达到了在课堂中进行法制教育的目的,也为学生的书本世界和实际生活的世界构建了一座桥梁,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对法制建设的作用。

在课堂练习中渗透法制教育

在学习了“垂直于弦的直径”后,可以联系我校实际来进行法制教育。我校的前面是二级公路,车辆过路时会对学生产生严重的噪音干扰,这是一个很好的可以利用的素材,可以把与它有关的法制资源挖掘出来和适当的教学内容相结合。让学生通过计算说明这条公路上车辆产生的噪音是否对学校造成影响?影响时间有多久?一下子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他们都很认真地学习垂径定理,并运用垂径定理解决了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运用书本上的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而且增长了法律知识,增强了法制意识,原来法律与我们生活中许多事物和现象都息息相关。

利用课外活动渗透法制教育

通过数学课外活动,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还可以把法制教育渗透到活动中。借助6月5日世界环境日,让学生调查本镇水污染情况,然后用详实的数据写出调查报告。利用3月12日植树节等开展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实现了参与环境保护的愿望,提高了环保意识,增强了热爱环境的情感,同时也深化了数学课本上有关知识的学习。如在学习了折线统计图后(某地的水土流失情况统计),学生可以从题目中联系生活实际,考虑到我们生活的环境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调查统计,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了环保教育。在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给学生布置了课后作业:调查自己家里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通过计算一个家庭一个月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说说自己的看法。这样学生既掌握了有关的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可谓一举两得。

提升教师自身法律素养

中学法制教育范文3

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历史使命的关键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也即将完成,但是这还是需要安定和平的建设环境,与此同时还需要我国培养大量的优秀人才,人才的培养需要学校的教育,俗话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少年强则国强”。所以,建设一个和谐的、融洽的校园环境就显得非常的必要了。要建设一个美丽的、漂亮的、和谐的中学校园,那么,中学校园的法制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学校要实现法制治校和培育优秀人才,提高中学生的法律意识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这样国家的发展才有希望。

关键词:

中学校园;法制教育;问题;展望

中学校园的法制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方面,一个民族是否强大,那么法制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历史使命的关键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也即将完成,但是还是需要我国培养大量的优秀人才,人才的培养需要学校的教育。俗话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少年强则国强”。所以,建设一个和谐的、融洽的校园环境就显得非常的必要了。

一、加强中学校园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要实现依法治国的宏伟目标,就必须加强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特别是加强中学生的法制教育。中学生是祖国美好明天的希望,要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世界强国,那么希望就落在当前一代中学生的肩上。同时,我们要实现持久和平的政治环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些都需要用法律来协调,因此,学法、知法、懂法、守法、护法就成为每个公民的基本要求了。特别是我们的中学生,他们大部分是十三四至十六七的未成年人,正处在心理和生理的发育时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尚在形成过程当中,那么在这个时期对他们进行法制教育,就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当前中学校园法制教育存在的不足

从1985年起,就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普法教育,并且明确规定青少年是普法的重点。但是,并没有付诸实施,并且在某些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

(一)学校只重视法律知识的传授,轻视法治精神的培育

在大多数眼中对中学生的法制教育,就是法律知识的传授,他们把法律知识的传授和法制教育的培养等同起来了,学校总是重视学生在法律知识竞赛中的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得好与不好的标准,没有真正的重视法制教育的实际效果,这种观点对于中学教育来说是一个严重的误区。法制教育是指学校通过各种教育形式,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护法。通过这个过程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法律素养,最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当然,我们多学习法律知识也是好的,但是我们不能把中学学校法制教育停留在了解法律知识的这个层面上,而重点应该在培养法律信仰和法律精神的层面上。

(二)相关部门对学校法制教育重要性认识程度不够高

目前我国的相关部门并没有把法制课作为一门专门课程纳入学生学习的大纲。只是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稍稍涉及了一些表面的法律知识。究其根源就是我国相关部门对中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三)学校的专业法律老师和教材缺乏,学生学习法律课缺乏积极性

目前学校的专业法律老师很少,大多数上法律课的老师都是由政治老师代替,他们可能完全不了解法律,也可能一知半解,这样就导致老师在上法律课的时候就只能照本宣科了,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是没有用处的。与此同时,缺乏系统的法制教育教材,这些原因导致学生对学习法律课的积极性不高,到最后就不能真正的理解法律知识。

(四)学生和家长对法制教育的认识存在错误

对于大多数中学的孩子来说,对他们进行法制教育他们都非常的反感,他们认为学这些干瘪瘪、枯燥的东西,还不如去多做几个数学题和物理题来得实惠,因此就更别说开设法制课了。同时,在家长们的眼中,孩子如此多的法律条文,会耽误孩子学习其他课程的时间,觉得没有必要在这些上面花太多的时间来进行学习和培养。甚至有的家长认为把宝贵的时间用在法制教育上,简直是荒废青春,更是一种无谓的牺牲。所以,家长们就要求孩子们没有必要学法,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三、加强中学校园法制教育的路劲分析

(一)把学校法制教育融于活动之中

要实现培养中学生具有法律素养和精神的目标,我们必须把法律教育融于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活动中去,那么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学校的法制文化建设,能够把法制教育真正的落到实处。比如,法制知识竞赛、法制讨论活动、法制教育演讲大赛等等,还比如开展普法网站,并对这些内容进行定期的更新。我们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就能够提高中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增强对法制教育的认识,那么最后一定会得到升华。

(二)教育部门要改变观念,把法制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我前面谈到了中学校园法制教育的不足,其中主要的问题之一就是中学生的法制教育不受教育部门的重视。在我们实行依法治国的今天,我们的教育部门必须从思想上转变观念,我们要把依法治国战略充分的执行下去,那么就必须认识到中学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教育部门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规定法制课每学期应该开设必要的课时进行学习,而且法制课时间不得被占用。

(三)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法制教育网络

要把中学校园的法制教育工作真正的落到实处,仅仅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法制教育网络。这样内外并举,能够帮助中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总之,在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就必须加强中学生的法制教育,因为法制教育是我们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使依法治国和素质教育战略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我们不仅要让中学生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最重要的是培养中学生的法制意识和素养,使他们在社会生活当中能够知法、懂法、用法,进而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基本权利,这样才真正达到了法制教育的最终目的。

作者:冯成东 单位:贵州省思南中学

参考文献:

[1]潘进军.强化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刻不容缓[J].协商论坛,2010.

中学法制教育范文4

在21世纪,对创新型人才的基本要求就是要遵纪守法,对我国实行依法治国方针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比如我国的辽宁省,在2010年到2014年之间,辽宁国有7616名未成年人实施了犯罪,占判处罪犯总数的4%。其中,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820人,占未成年罪犯总数的10.77%。虽然未成年罪犯总数和比例在逐年下降,但却呈现低龄化趋势,2010年到2012年,每年判处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罪犯占判处未成年罪犯的比例在10%左右,从2013年以来,开始逐年上升,2014年的比例为11.36%。此外,女性未成年犯罪也呈逐渐增多趋势。而在犯罪类型中,故意伤害罪比例最大,其次是抢劫、盗窃、聚众斗殴、寻衅滋事、强奸、贩卖。

二、我国中学法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部门缺乏对学校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目前,在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教材中可以看到,只有初中八年级才有一门法制教育课,并且是基础的课程,在其他阶段,法制教育课程完全不受重视,甚至根本就没有。同志曾经提出:我国的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方式是依法治国,未成年人是初升的太阳,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都寄托在他们的身上,所以说在学校加强法制教育,是当前教育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是不可或缺的。

(二)法制教育仅仅局限于校园和课堂之内

目前许多学校对法制课的重视度不足,或者是由于经费不够等原因,使他们的法制教育仅仅局限在课堂上,学生很少有实践学习的机会,比如说,可以带学生参加其他单位等采取其他的教育形式来教导学生,若只是局限在课堂上的教育,就会使学生和家庭、社会脱节,不利于他们学习法治,就无法提高他们的法治观念。

(三)家庭法制氛围不浓厚

家庭环境在中学生成长过程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家长的文化素质修养对中学生的教育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法治教育也是如此,如果家长懂法,就会对中学生学习法律知识比较重视,也会形成比较浓厚的家庭法律教育氛围,有利于中学生学习法律。如果家长缺乏法律知识,不仅影响自身发展,而且会忽略中学生的法律教育,导致中学生法律知识欠缺。所以,形成浓厚的家庭法律教育氛围对中学生法律学习非常重要。但是,在实际的家庭中大部分家长只是关心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很少关心学生的法律知识学习,导致家庭法律学习氛围不浓厚。

三、我国中学法制教育的对策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改变观念,与时俱进在法制教育中,法治教育者作为主导地位,他们在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过程中,通过言传身教,从自身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过程,所以,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自身的专业过硬,政治修养水平也要不断提高,并要坚定政治信念,提升法律素养,给学生们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第一,要创立一个新的观念,摒弃旧观念,随着法治社会的发展,为社会培养一些具备法律素质的公民;第二,创新教学内容,随着社会发展的不同需要,法律也在不断完善,在我们的法制教学中,对于法律的制定和完善要在教学内容中随时都有体现;第三,创新教学方式和教育手法,传统的教育模式过于呆板和强制灌输,这些教育方法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无法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以思想政治课教学为主要渠道,灌输法律的有关知识

必须要认识到初中学校开展的法制教育课程的重要性,并充分利用好这些课程。初中学生学习法律的基本渠道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通过学习,充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也是社会主义法治教育的重要因素,对精神文明的建设也十分有利。法制教育的最基本手段就是通过思想政治课,在学生中普及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内容,讲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讲解给学生听,进一步在学习宪法和其他法律的精神和规定。时刻将法记在心中,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评估能力,教导学生知法学法,从而守法用法,从根源上预防和减轻违法犯罪现象,甚至是从根源上清除违法犯罪现象。

(三)加强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营造良好的法治教育环境

对中学生的法治教育要采取多种教育方式,营造良好的法治教育环境,比如参观法治教育基地,让学生切身感受法治教育。或者让学生参与法庭的审判,深入了解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学校也要开展法治教育知识方面的竞赛活动,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这样也能够形成良好的法治教育氛围,提高中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

四、结语

中学法制教育范文5

中小学的法制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相比,师资力量及教学资源都显得相对薄弱。纵观中小学思想品德课教材内容,涉及法制教育的内容并不多见,中小学法制教育缺乏与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及接受能力相契合的系统讲授法律基础知识的教材。中小学法制教育缺乏系统性,主要表现在:中小学法制教育缺乏统一的领导组织机构、统一的教育计划安排,缺乏长远规划和近期具体目标;缺乏对学校法制教育的总体研究;没有统一评估检查的具体标准;没有把法制课作为主要课目列入教学大纲,缺乏教学参考资料等等。教师在学校教育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法律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中小学法制教育的成效。然而,现阶段绝大多数中小学校的法制课教师基本由思想品德政治课教师兼任。他们往往一方面缺少必要的法学知识,另一方面又相对缺乏实践经验,难以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实际问题从而使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此外,一些中小学教师自身法制观念淡薄,在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和实施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甚至出现了与法制教育的宗旨相对峙的教师“教育犯法”现象,如罚抄作业、罚站、取消午休、站办公室、放学晚回家等惩戒方式。不少人认为,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只是学校有这方面的教育任务,社会、家庭不需承担太多的责任。在教育管理中由于缺乏合力,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不能有机结合,许多家长对在校生往往把希望寄托在学校,很少对自己子女进行有效教育。而不少家长的脑中还保留封建时代的“万般皆下品,唯有独书高”的思想,对法制教育并不重视。此外,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部分地区社会不良风气盛行,没有营造出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文化环境。学校管不了,家庭管不好,社会环境的约束力量有限,因此,造成法制教育脱节、死角现实突出。只靠学校和老师在那里演独角戏,没有形成教育合力,必定造成教育效果低下。

中小学法制教育开展必须坚持的原则

要坚持素质教育的方向性原则。学校教育是学生法制教育进行的主要场所,教职工对学生的培养教育负有重大的责任。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如同思想政治课程一样,时冷时热,不能很好地贯彻落实。应试教育在我国有着漫长的历史,片面追求升学率依然是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升学率高低成为评价学校教育效果优劣,教师教学工作能力强弱的唯一标准。对于学生的法制教育,学校领导不够重视,教师积极性不高。《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学校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为坚持全面育人指明了方向。要解决学校教育中存在的“唱的是素质教育的调,走的是应试教育的路”问题,必须从观念到实践上,坚持素质教育的方向,建立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教育评价体系,着眼于每一位受教育者,德育智育并重,成才与成人相结合,关注学生全面发展,造就社会主义各行各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

要坚持全面规划性原则中学开展法制教育要做到把法制教育作为必修课,贯穿于中学教育的全过程,落实在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的各个环节上。进一步完善法制教育体系,建立以学校教育为核心,涉及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点连线”的法制教育网络,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确保法制教育取得更大的成效。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对不同学龄段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育目标,循序渐进,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正确的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服务于社会发展,接受社会实践检验。中学生接受法制教育,获取法律知识,由被动接受到自主行为,也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课内课外相结合。学校法制教育要克服照本宣科、满堂灌、满足于讲授书本知识的倾向。学生需要的是情感体验,通过实践,丰富和充实人的内心世界。因此,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应注意结合社会生活中的案例,注重以案释法,引导学生用学到的法律知识去剖析,从实践中学法,从学生自己的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做起,遵守班规校纪,时刻检点自己的行为,促进良好班风校风的形成。

完善中学法制教育的对策

中学法制教育范文6

(一)中小学法制教育的宣传落实工作不到位

中小学法制教育落实工作不到位,在政策实施过程中缺乏相应的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和教材方面的规范。在课程设置中,中小学法制教育尚未作为基础课程列入中小学课程标准。在当前中小学课程标准(2003年之前称教学大纲)当中,法制教育只是作为德育的一部分。中小学十二个年级,只有初中二年级思想政治课设有法制教育的内容,其他年级基本未涉及相关知识。在以课程标准为教学纲要,以分数和升学率为评价尺度的情况下,没有纳入课程标准和统考范围的法制教育,必然不会引起学校和学生的重视。另外,当前中小学法制教育中缺乏对中小学法制教育相应的师资力量和学习教材的规定,中小学教师只对自己领域精通法律知识,学习教材又缺少法律知识,中小学生缺少认法、学法和懂法的学习空间。在我国中小学法制教育课程中,法制内容并未作为基础课程列入课程标准或者教学大纲中,而只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中小学课程除了初中二年级有一专门的法律单元外,有关法制方面的内容多分散在“思想品德”、“社会”等相关教材中,分量极为有限且课程时间不多。虽然政府不断出台文件高度要求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但是由于在中小学法制教育实施过程中缺乏相应的法律、配套措施和物质投入,使中小学生缺乏识法、学法、懂法的法律学习空间。各地中小学虽然不断开展各类法制教育活动,但大多有名无实,形式重于内容。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关键是加强中小学学生的法制教育的宣传落实工作。

(二)中小学法制教育教学模式局限于理论教学

我国中小学法制教育目前基本仍然停留在理论的“灌输”阶段,就全国的普遍情况来看,学生法律意识的养成,主要依靠的还是在校期间接受的法制教育。中国中小学现行的千篇一律的法律基础课堂说教,显然与“法律素养”构建语境的法制教育要求相差甚远。这种差距突出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我国现有法制教育的教学方式陈旧,教学方式皆以静态、单向、僵化的说教或灌输为主,往往照本宣科的多,学生始终处于接受者的地位,缺乏“自我感悟”及“内化”的过程,无法形成实际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二是法制教育的教学内容不能紧扣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法律问题,老师很少把法理融入生活中,配以时事热点释疑解惑,让学生信服法理权威,导致学生缺乏对法律的直接心理体验和真实的法制实践。

(三)中小学法制教育缺乏家庭责任规范

国家出台的相关中小学法制教育中对家庭责任规范涉及较少。《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未涉及对家庭责任的规范。《全国教育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也只提到一点要建立和完善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的法制教育网络,充分利用各种教育阵地,增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引导性、互动性和趣味性,并未提及家庭的责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关于家庭方面,提到加强学校、社会、家庭的联系及投入机制,并未涉及到家庭的责任。在中小学教育的各阶段,家庭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家庭中法制教育的缺失将对中小学法制教育的普及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现有的中小学法制教育中对家庭应承担的责任相关规定较少,家长在实际生活中缺乏对孩子法制方面的教育,直接导致中小学生最初的法制意识较弱。在中小学法制教育过程中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教育应形成有机合力,为中小学法制教育提供更好的支撑。

(四)中小学法制教育实施中缺乏具体的操作规范

中小学法制教育实施缺乏具体的操作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八条规定:“学校应结合实际举办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活动。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预防未成年犯罪教育的工作效果作为考核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在宏观上为中小学校开展法制教育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并未提出相关具体的操作规范,这就使得法制教育在落实的过程中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质量难以保障。随着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和个体受教育年限的逐渐增长,学校是法制教育的重要环节。法制教育应当成为现代学校教育的一个重点,强化现代学校法制教育,提高现代学校法制教育实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学校教育仅仅在认识上承认“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缺乏实践中对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学校教育中不重视法律素质教育,必然会影响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中小学法制教育的实施需要制度上的保障,才能使法制教育在学校教育中落实到实处。

二、改进中小学法制教育的主要措施

(一)在法律上保障中小学法制教育的贯彻实施

首先,国家应早日出台一部中小学法制教育法。现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规当中专门涉及中小学法制教育的内容不多,且多是目标性、原则性的内容。要想使中小学法制教育的实施有更全面的、权威法规的保障,应早日出台一部中小学法制教育法,国家教育部门有针对性地制定中小学法制教育计划,会同检察院、法院等司法实务部门共同编写法制教育教材,将中小学法制教育纳入国家课程标准,同时纳入统考范围。这是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的根本举措。对中小学法制教育性质、任务、管理职责、家庭及社会责任等用法律形式规定下来。以国家强制力保证中小学法制教育的实施,避免中小学法制教育仍然停留在政策的“空谈”阶段。其次,法律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制教育必须摆脱单纯的课堂灌输模式,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如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加大活动课程的比重,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治观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打好基础。在中小学生日常生活中,把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有机结合,互相渗透,互相促进,普及中小学生的相关法律常识,树立中小学积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法律意识。

(二)中小学法制教育要对传统教学模式给予合理变革

中小学校课堂是学生法制教育的主阵地,承担着学生法制教育的主要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七条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预防犯罪的教育作为法制教育的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结合常见多发的未成年人犯罪,对不同年龄的未成年人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犯罪教育。因此,中小学要通过课堂主渠道开展法制教育,在中小学课程中有针对性地增加法制教育内容。学校要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认真落实法制教育的内容与要求,不断丰富教育形式,分层次、分阶段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积极探索在学科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形式与途径;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制知识教育;逐步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律知识纳入对学生知识和综合素质考察的范畴;建立中小学法制课骨干教师、专任教师培训制度。在法制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扬弃呆板、说教的教学方式,不断丰富教育形式,分层次、分阶段地对学生进行教育,除阅读、讲解外,尚可使用报告、讨论、观察、调查、表演、参观等方式,提供学生从事讨论、批判、计划与实践的机会,积极探索在学科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形式与途径。在具体模式上,中小学适宜采用“活动课程”背景下的实践教学模式,比如借鉴在部分英美法系国家产生良好效果的“诊所教育”模式等。

(三)中小学法制教育在内容方面要注重家庭的责任

学校法制教育在中小学生法制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因此,家庭法制教育过程中要积极发挥学校法制教育的主导作用,彰显出学校法制教育在中小学法制教育中的优势。学校要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可以由专人负责家庭教育工作,对家长宣传教育方针、政策,传递正确的教育方法,也可举办家长学校,增设家庭教育辅导站等,以推动学校和家长共同交流教育经验和规律,普及科学的教育知识,提高全民家庭法制教育水平。学校还要同社会紧密联系,双方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整治学生所处不良的环境,从而减少消极影响。国家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只有通过学校、社会、家庭的不懈努力,形成三方齐抓共管的教育格局,才能提高青少年的法制观念,降低中小学生犯罪率,从而使社会形成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局面。所以,在中小学法制教育中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会使中小学法制教育更加完善,从而有效治理学生所处不良环境,减少消极影响。

(四)在制度上保障中小学法制教育具体的操作规范

中学法制教育范文7

【关键词】道德与法制;小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氛围?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提升人们的道德修养十分重要,加强法制建设同样重要。两者各有侧重也相互联系:法制是对一些道德系统化、规范化,能为人们道德的养成提供制度框架;道德是法制建设的基础。邓小平说:“道德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校有校纪,学生要从小增强法制观念,遵纪守法,自觉用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去犯下一时冲动的错误选择,为自己后续的成长道路打好基础。

一、道德与法制教学开展的难点

(一)第一,小学生的法制观念淡薄,法律概念模糊不清。目前很多小学校都没有将法律有关的教材列人小学生学习的重点课程设置中,小学生学习的主要课程还是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学科,法律课程只是作为辅助学科让文化课的教师随口带过,不作为正式学科参与讲解,不列人小学生的考试范围,而文化课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专业的发展更多是教育学、教材教法的层面,缺乏法律专业相关方面的知识,无法更专业地对小学生进行言传身教,法制观念无法在教学早期树立,这势必影响小学生后期的发展。

(二)第二,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小学生正处于智力开发阶段,对一些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兴趣比较浓厚,而法律枯燥乏味,各种法律概念复杂抽象又难以理解,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不足,作为辅助课程的法律知识教师也只是教授学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没有运用多种方式途径,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这对《道德与法制》教学课程顺利开展造成阻碍,也使原本活力满满的课堂教学变得死气沉沉,这对小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提高也会产生桎梏作用,不利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促使《道德与法制》教学有效开展的途径

(一)第一,引导学生树立法制观念。正处于幼年的学生心理和智力发展尚不够成熟,法制观念淡薄,这一阶段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避免学生误人歧途。学校有必要将法律书籍列人学生的必修课程重点学习,加大在法制课程上的学分,重点进行考核。引人法律方面的专业教师开展教学,使学生深人理解各种法律条款的相关规定,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做一名守法公民;小学也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法制道德栏目,比如法制大讲堂,加强学生的警示教育,观看完毕之后要求学生写观后感,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动态;学校也可以邀请法制方面的专家学者来校开展法制讲学,或者以座谈会的形式传播法制观念。这些教育要让学生明白量变引起质变,小错引起大错,从而帮助他们在思想意识中竖立起一道守法依规的城墙,坚决抵制各种不良思想的人侵,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二)第二,营造浓厚的道德法制教学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小学生。道德法制教育是学校教育开展的中心,学生在早起的学习中引人这门课程的学习,能为后期的素质教育有效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开展道德法制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营造优质的育人环境,环境影响人的表达方式和行为习惯,环境也塑造着人的人格,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加强环境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可以利用多种形式加大道德法制宣传力度,比如借助报刊、校园广播、报纸、横幅、校园网站进行宣传;学校也可以开展道德法制演讲比赛,道德法制写作等形式营造出浓厚的道德法制教育氛围。加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体系建设,以个人品德为着力点,培养学生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优良品德,教室也要借助讲故事、游戏互动的形式,增强学生理解會旨力。

(三)°第三,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引发学生学习动力。如果要使道德与法制教育在小学校顺利开展,首先要让小学生对道德与法制教育这门学科有了解的欲望,因为欲望是学生探索的前提,在学校,学生是知识的被传播者,学生是否有求知欲望,可以极大地影响教学工作的开展。在法制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师主要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专业的理论知识,这些理论知识枯燥乏味,很难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集中起来,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保证教学工作目标尽早达成,比如将故事梗概通过漫画、动画、图片、情景演绎的形式传输给小学生,引起小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学习动力,增强求知欲、探索欲和创造力。

三、总结

在当前的小学课程教育规划中,对小学生实施法制教育是一项教育目标。小学生是推动祖国建设和民族未来的明日之星。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正确思想道德和法制观念的关键阶段,一方面,教师必须加强正面引导,发挥教师引领作用,利用多样的教育教学形式,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增强求知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另一方面,教师自身也要与时倶进,增强法制道德意识,增强法律知识储备,领会其中深刻含义,完整传达给学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制的教育效果,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社会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丹,秦亮.论班主任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J].新课程(小学),2015(09).

[2]张雨虹.浅谈法制启蒙教育对规范小学生行为的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3(29)?:11,

中学法制教育范文8

【关键词】社会学校;家庭;法制宣传;教育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存亡,民族的振兴和社会的稳定。中小学校如果能够积极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能促使中小学生形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从而远离不良行为,远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一、创造良好的学校法制教育环境

对中小学生进行法制意识的教育,当前来说主阵地还是在学校。因此,要进行法制意识的培养,就要重视加强学校法制教育。1.开设专门的法制课程,使孩子从中小学学法、懂法、守法。中小学校应从公安系统聘请专业的法律辅导员,开设专门的法制课程,定时向学生传递法制信息,灌输基本法律规范,让学生明确哪些是不良行为,这些不良行为有哪些危害,可能受到哪些惩罚,使一些法制文化宣传教育浅显易懂地进入广大青少年的心里,强化学生的法制知识和依法办事的习惯。2.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和课外活动,寓教于乐。学校或班主任老师定期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法制教育视频,通过板报,墙壁文化、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广泛向学生宣传法律规范。在班级还可以举办模拟法庭,自编自演小品、相声等趣味活动提高学生法律素质,从而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3.提高教师的法制修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和学生行为的塑造者,每天和学生接触最多的也是教师。要想让学生有效提高法制意识,作为教师就要主动阅读学习法律相关书籍,拓展自己的法律知识,提高个人的法制修养。在平时的工作中,积极的做到依法治班,采取多种形式向学生渗透法制思想。学校也可成立专兼职法律工作咨询处理室,遇到学生之间的问题、矛盾用法制加合理的方法去帮助解决,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构建积极的家庭法制教育环境

中小学孩子们最重要的学习生活环境,除了学校还有家庭。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各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孩子产生影响。亲密和谐的家庭关系、正常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广大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必备条件,也是对广大青少年实施法制教育成功的基础。大量调查表明,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有很大一部分是在缺乏家庭管理的情况下形成的。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这就要求父母首先要遵纪守法、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做个品德高尚、志趣高雅的人,为孩子做出表率。夫妻之间的互敬互爱,互谅互让,关爱孩子,为孩子创设一种充满温馨、爱意的家庭氛围。此外,父母还要把那些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垃圾网站、暴力游戏等不良文化内容过滤掉,尽可能使家庭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一片净土。多带着孩子观看一些法制宣传教育短片和视频内容,并对孩子做好预防教育,使孩子们从小知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意识到违法的后果有多严重。

三、创建规范的社会法制教育阵地

首先,作为政府或法制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净化社会环境,让法律秩序呈现于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依法构建法制社会,形成人人知法、懂法、用法的良好社会局面。其次,文化出版和司法机关等部门应加强协作。多制作一些法制文艺演出,出版一些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动漫法制片、法制漫画,播放法制电视专题片,在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中多一些积极因素,利用正面教育的作用,真正形成全社会牢不可破的法制教育阵地,让中小学生从小就生活在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法制大环境中,从而远离各类违法犯罪。

四、形成完善的自我法制教育机制

因此,培养中小学生的法律意识,还要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建立良好的校内外人际交往,增强辩别是非和自我保护及约束的能力。作为担负教育职责的中小学校更要引导学生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扩展视野,培养兴趣,教育学生自觉远离各种不良行为,使他们从小学会时时规范自己的行为,增强法制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胡健.中小学法制教育的价值、目的及基本内容[J].教学与管理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