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体育项目范例

中考体育项目

中考体育项目范文1

关键词:工程项目、建设管理、问题及对策

0引言

政府投资的工程项目建设是保证社会和谐发展与进步的条件之一,所以对于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的管理人员要实行严格的监督措施及开展有效的管理模式,保证国家与人民的利益不受损害,对工程项目的开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但目前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中还依然存在部分问题,比如工程建设项目缺少精度、管理人员的执行力有所欠缺和项目管理机制体制中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等问题的存在,所以针对工程建设管理的规范,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1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投资估算不足。从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建设中的项目进度方面进行分析时会发现会经常因为审核与估价的失误等不足问题,从而造成投资的工程项目建设缺少精准度,最终导致中标与估算的价值不对等问题的发生,有些时候甚至会存在超出20%~30%以上的误差现象出现,这不仅会引发项目建设的推进效率问题发生的同时,还会导致其他严重问题的发生。目前,我市虽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调整投资概算、概算内投资调整的政策法规,但因前期估算的问题,仍存在频繁调整项目投资的问题。

1.2项目规划设计不合理。对于政府投资的工程项目建设经常会出现频繁的改建与重复性的修建等问题的发生。另一种反映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建设缺少精度的问题源自于前期策划设计单位,因为前期策划设计出现了不合理的现象从而导致建设的项目出现问题。例如,对于政府投资的工程道路建设,由于前期策划单位没有对道路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没有开展前期调研和对社会发展需求的增加,对道路可能行驶的机动车流量估算不足,导致道路建设完成后因车流量的增加,无法满足使用需求,而后重新进行扩建或增设高架桥等重复建设问题[1]。这会造成人力物力等不必要资源的浪费,并且使原来的建设项目失去了质量保证,所以当政府进行工程建设投资时,一定要在各个方面与各个角度上来进行多方位考察与考量来以此减少经济方面的损失。

1.3执行力不足。对于目前政府投资的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工作中比较突出的一种问题是执行力不足,目前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管理主要依托代建和监理单位,代建和监理单位作为工程技术专业人员,其管理的责任心和单位运转的高效性,直接影响了工程项目的进展。在高速城镇化进程的当下,效率、质量和安全并重,部分监理单位因专业人员参差不齐,在施工过程遇到问题不敢开具停工通知,导致施工单位盲目施工,最终发现问题再来重头整改,严重耽误了工程的进度,也使工程的质量无法得到较好的保障。代建单位代表业主行驶现场管理权力,对项目发现的问题,如征地拆迁未完成、施工单位未按合同履行相应约定等问题视而不见,或拖延上报,容易造成项目严重超过预计工期,不利于社会发展。这些现象的发生都是由于部分管理者对工作没有责任心的表现,不仅给工程造成了一些隐患,对于工作效率方面也有很大影响。

1.4合同不规范。以目前情况来分析可以看出部分工程建设项目合同存在不规范等问题,比如对于工程项目建设的安全问题、应对措施、备附件需求、用地等问题都缺乏详细的备注。对于这样的合同都属于无效的合同,所以遇到问题,容易出现扯皮现象,对于合同的签订有“走过场”及敷衍的情况发生,这样会造成因为合同总存在不合理及不规范的情况,不仅会导致不必要资源的浪费,还会导致后续产生合同纠纷等麻烦。

1.5监管不严格。对于工程项目的建设施工来说,工程监管是工程建设过程中极其重要并且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环节,这项环节在政府投资项目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作用,因为通过对工程项目建设的监督管理,不但能对工程进度进行整体性的把控,还能对工程完结效率产生极大的影响因素。但是由于对投资的项目工程建设没有严格进行严格的监理,使施工企业在工程建设中使用了弄虚作假的手段来糊弄监理单位,这不但给工程建设的安全埋下了深深隐患,对工程建设完毕后的整体质量效果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1.6机制不合理。工程项目采用代建制度,本意是为业主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工程项目的业主普遍为政府职能部门,由于政府机关人员招聘采取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通过招考即进入了政府机关,该类人员具备行政手段管理的能力,但对于技术性问题,无法准确做出判断。近年来,随着工程领域各项制度的出台,过分强调了业主职责,业主需要组织方案评审论证、需要对新的材料进行市场询价、需要对工程进度等等内容进行负责,反而轻视了代建单位的作用,导致代建单位一有事就报告业主,等待业主做出决策。造成了外行管理内行,角色错位的情况,不利于项目的科学推进。

2问题对策的思考

2.1分类制定估算。根据项目的特点,分类制定项目投资估算政策,对于用地情况清楚、相对封闭的工程项目,做深做细策划方案,避免后续出现大的改动;对于不确定因素较多的项目,如道路沿线景观整治、村庄整治、清淤、清杂等类型的项目,采取大匡算、按实算的模式,允许在匡算范围内,结合项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项目内容。

2.2严格奖罚措施。为避免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较大项目变更或资金调整,应进一步严格项目前期策划的处罚措施,明确前期策划的责任,对于因前期策划不实不细造成的项目重大资金调整事故,应做到全市一盘棋,由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处罚,通过停业整顿、驱离本地区、吊销执业执照等处罚方式,避免项目策划敷衍,浪费政府人力物力的情况。

2.3发展的眼光进行策划。我市属于外来人口流入型城市,对于基础设施的策划建设,应充分考虑人口因素和发展因素,提前谋划未来需求,结合大数据带来的便利,详细分析区域发展规律和市民实际需求,避免项目重复建设带来的浪费和影响。

2.4进一步规范合同。对于工程项目的各类合同,应采用国家规定的合同范本,同时结合项目的实际特点和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充分考虑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明确的各项问题,明确各方权责,避免出现模糊地带,造成权责不清,影响项目的实施。

2.5提高人员素质。政府对于投资工程项目建设应该采取严格的与细致的监督工作能有效的改善安全事故时间的发生,政府也可以针对一些建筑公司及施工单位人员展开思想督导与正确的教育引导。对于这些接受了正确价值观的人员不仅能从根本上提升他们的整体综合水平素养并且明确立场,对于部分的监管人员的思想意识也会有很大的完善作用,使其能更好的完成项目工程的建设,并对项目工程的质量及安全做有效的保障。

2.6行政与技术分开。从管理角度看,政府职能部门应转变角色,成为一名真正的管理者和监督者。对于工程项目,可以由国有企业作为业主,负责项目的策划、设计评审、质量安全监管、工程进度管控等技术工作,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技术优势和资金优势,政府职能部门负责做好招投标监管、合同履约监督、法律援助等行政监督管理工作,避免职能部门即作为监督者又作为实际执行者的尴尬局面。针对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待政府、社会、企业等多方进行进一步研究讨论,当今的社会处于飞速发展阶段,工程项目的生成、决策、实施等过程,可充分利用新的科学技术,如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更加准确的做好项目的管理,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增添助力。

参考文献

中考体育项目范文2

本文对重庆市部分中学体育课程内容整体设计进行研究分析,体育课程衔接的问题是近期备受关注的课题。通过对重庆市部分中学体育课进行分析,发现初高中体育课程内容完全脱离,存在许多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对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同时提出体育课程内容衔接的相关建议,为中学体育教学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重庆市;中学;体育课;衔接性

当前,对于部分中学体育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已成为社会关注课题。由于初中、高中阶段学生身心的特点,如何进行有效的衔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并结合自身从事多年体育教学实际出发,分析部分中学体育教学的特点,探索高中体育与初中的衔接,希望能为学校体育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重庆市部分中学体育课程内容衔接分析(略)

(二)课程特点及选定规律分析

1.初中体育课程分析。初中生正是身体发育的高峰期(11岁-15岁),身体各器官和组织趋向成熟,尤其身高和体重迅速增强。这个阶段的学生正是速度、力量和耐力发展的敏感期,体能也迅速增强,为学生学习运动项目技术和技能提供了基础。应当注重的是尽管学生身体处于急速发展期,心智及某些素质并没有同步跟上,尤其男女区别较大,如: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性情比较急躁,思想叛逆,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区别对待,科学引导。初中生的兴趣爱好也没有定型,许多项目都是刚接触,处于初步了解的阶段,因此,初中体育多为普及开展各项目,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各个运动项目。然而,现目前重庆市初中体育课程内容完全被中考内容固定,初中学生每天的体育课基本都是跳绳、实心球、立定跳远及体能练习,完全背离了教本教材的要求,也不符合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要求,没有完全体现体育人文的特点。初中体育教本教材内容是以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田径等基础项目为主要学习内容,根据地区差异还可以将当地传统体育项目引入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各项目的活动体验,培养学生自信心,在获得基础的技术技能的同时,也为形成体育生活习惯。

2.高中体育课程分析。初中阶段学生接触了大部分基础的运动项目,对大部分运动项目的特点有一定的了解,也能从这些项目中体验到快乐,这就为学生形成项目爱好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此基础之上,许多高中学校根据项目和学生的特点都实施了选项教学,许多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进行专项学习。高中阶段,学生的身体仍然还处于发育的后阶段,尤其是心智成熟趋于接近成人,能够理解终身体育的意义,这对于学生参与体育的习惯、能力的培养是有正面促进作用的。但是,高中阶段,学生面临繁重的文化学习任务,间接地影响了学生的体育学习和锻炼。

(三)课程内容分析

1.初高中体育课程内容的差异分析。初中体育教学与高中体育教学相比,最显著的差异除教材内容的增多和深化外,就是初中涉及到中考的问题,对学生来讲,高中在体育基本知识、理论学习方面的要求更高。在课程性质方而,初中与高中体育课程都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身体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从课程目标上看,初中主要针对中考项目比较深化和重视,高中体育课程在划分上更加具体。

2.初中体育课程内容到高中固定必修内容和选项教学相结合。随着新课标的要求,高中体育教学模式要从必修向选项过渡。初中体育课程内容中考必修的固定项目和内容,学生对一些项目的学习并无兴趣,但还是要学习,造成部分学生虽然学习,却没有深入掌握这些项目的技能内涵。到了高中阶段,教师要把握好这一变化,有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项学习,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项目的学习中,真正至少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形成终身体育人的思想理念。

(四)影响重庆市中学体育课程衔接性的因素分析

调研发现,部分学校高中已经开展了选项课程教学内容,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开设的项目多以三大球为主,在其他项目方面开设的并不理想,然而初中还是多以中考项目为主,然而在教学课程安排方面初高中还是存在脱节的现象。其中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把田径作为主要课程内容。初中体育教学由于受到中考的牵制,在课程安排方面难免会背离教本教材内容,还是有大多数完全中学初中部开设了其他项目教学内容,结合中考项目进行教学,也有一定的成果,虽然间接性的影响到了中考成绩的效果,但是更完善了学生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一旦学生从初中到高中后,主体参与意识不断提高,特别是高中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程度到达了比较高的层次,取决于他们的主观认知。他们在理性上的价值参与意识起到了主导作用,在这个阶段合理的安排教本教材,结合实际情况,完善教学衔接,因为学校体育教育衔接中最主要、最积极、最关键的主观因素取决于这个阶段。本阶段的学生对体育教育的主体参与意识和主体参与行为已经基本结合,这是学校体育教育衔接过程中具有发展潜力的内在驱动力。在分析过程中不能忽视的还有少部分对体育不感兴趣的学生,不愿参加体育活动,这也是初高中阶段实施素质教育必然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体育教育衔接中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这部分学生由于初中阶段为了能够考入理想中的高中,导致他们负担过重,从而讨厌体育锻炼,必然影响今后对体育锻炼的厌倦。高中体育教师有义务帮助这部分学生从培养参加体育活动兴趣、爱好着手增强他们的非理性情感参与意识,通过参加体育活动过程的情感体验、选择、内化最终形成相对稳定的主体参与意识。学生对竞技性的球类项目比较感兴趣,由于社会大环境影响下导致的结果,比如现目前的足球热、篮球热等分不开的。在体育教育衔接中,在开课项目教学内容的衔接上提供了参考依据。而学生对田径类的跑、跳、投等及体操中的单、双杠项目的选择少,是很值得重视的,这些因素的影响对于初高中体育教育教学内容的衔接起到关键的作用,所以,这是应该引起体育教师加倍注意扭转的一种倾向,在完全中学体育教育的衔接过程中,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体育锻炼能力水平是各校普遍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学校开展的一系列校园体育文化活动能够在不同程度上使学生主动参与各项体育活动,在各级体育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方针的正确导向下,大多数学生对体育教育在理性上的价值参与意识不断增强,对体育的参与行为比较自觉,这是学校体育衔接中的积极因素、主导因素。但不可忽视的是,还有少部分对体育运动不感兴趣的学生,这应当是体育教育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也是影响学校体育教育衔接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2.目前在初高中体育教育的衔接上,影响其顺利发展的客观因素,主要表现在中考项目对初中体育教学任务的影响,使初中体育课程脱离教本教材,其次,学生文化学习的负担过重和场地器材的不完善。

3.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主观意识表现突出,在对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上反映出较强的主观性,球类项目、竞技性项目等体育活动是男同学的主要选择取向,这对教学内容的改革、选项课程的设置提供了参考。

(二)建议

1.对中学体育教育的衔接问题,应当引起重视,应该得到各级教育体育行政部门的法律保证。建议在认真贯彻并不断完善有关法规制度的同时,应加强对体育衔接的科学研究。尤其是对初中课程内容提出实践教学要求,在完成教本教材内容的同时,强化中考规定项目,强调高中体育教学不能脱离教本教材内容,在教本教材的基础上实现选项课程教学,强化提高初中阶段学习和掌握的教学内容,实现合理衔接。

2.充分利用现代媒体、社会环境与时代风尚,加大宣传力度,树立体育是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观念,自我健康投资的观念和科学健身的观念。真正把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更好的衔接起来,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3.初高中阶段的教本教材是循序渐进的,从初中初级球类、武术、体操、健美操等教学内容到高中阶段的不断强化,加强了这些教学内容的难度,更进一步的扩大学习的围度,强化学生对运动技能的实践应用。从教本教材上来看初高中的教学内容达成基本衔接。建议加强初中体育教学,在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在教学内容上扩大“视野”,使篮球、足球、排球、健美、健美操、网球、羽毛球、武术等教学内容出现在初中课堂,摆脱初中只以中考项目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怪圈,使学生能够参与和体会更多的体育项目的学习机会。

4.体育教育是学生在学习阶段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衔接的最关键时期,强健的体魄,充沛的精力是适应社会生活的需求,也是生存的资本。从而应该养成自觉、经常、终身科学锻炼的良好习惯。

作者:张琦 单位:重庆市合川中学

参考文献:

中考体育项目范文3

关键词:中考背景;体育教育;现状;策略;探究

为了顺应中考教育的发展需要,对课堂进行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为了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实施课堂改革,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有效提高学生的素质,实现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一、中考背景下体育教育教学的现状

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对学生的分析研究,结合各种体育项目,对体育活动进行组织,提高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训练效率,不仅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的提高,还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精神意识。但是,在如今的体育教学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它们影响了体育教学的发展,也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培养,需要在今后的体育教育教学中进行积极的改革完善。

(一)教师不重视对体育课程的教学

在体育教学中,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师都非常重视对中考中各种课程的教学,积极对学生进行高效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却忽视了体育课程,有部分教师认为体育课程只是教学体系中对学生学习进行调剂的工具,不愿意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改革,在体育教学中只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引导和教学,没有对学生进行细心有效的教育,甚至有的教师会占用体育课程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课程的教学,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有效进行,不利于学生进行体育活动。

(二)没有形成新的教学模式

在体育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习惯于进行简单的形式化教学,在课堂上只是进行单纯的技能和知识教学,没有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使得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能有效的发挥,还经常压制学生的主动性,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得课堂过于枯燥乏味。而且,很多教学方式也没有积极与现代化教学工具进行结合,使得体育教学的效率不高。

二、中考背景下体育教育教学的策略探究

(一)转变教学观念,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在体育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体育课程的重视,对体育课程教学进行有效的分析研究,转变教学观念,形成对体育教学的清晰认知,积极适应中考的教学需要,对体育课堂进行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利用各种教学工具,进行体育课程创新,完善体育教学体系,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各种体育技能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体育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游戏,吸引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进行锻炼,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组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在体育教学中,要实现对学生素质能力的教育培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根据学生的具有情况进行分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体育项目进行选择,引导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集体竞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相互之间进行互动合作,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培养。例如,在进行排球训练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对学生进行分组,让三四个学生为一组,进行排球比赛,看看哪一个小组能够坚持的次数最多,就由教师给予奖励。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其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促进学生体育锻炼的有效进行。

(三)建立评价机制,培养学生锻炼意识

在体育教育中,教师需要积极建立体育课堂评价机制,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都过于重视教学成果,而忽视了学生个人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需要对各种身心素养的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对学生实施评价和引导,通过各种方式的鼓励或批评,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进行相应的锻炼和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综上所述,在体育教育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适应中考教育的背景,积极对课堂进行教学改革,结合各种教学项目,创新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曹桂峰.中学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数码设计,2017(11).

中考体育项目范文4

关键词:足球绕杆;训练

一、现状分析

初中体育加试在我国各省、市已经被推广,已经受到学校和家长重视。各省在加试时基本采用加试3项内容:耐力跑为必测项,自选2项。在选测项目的设置上这几年也呈现多样化,目前已有8项之多,如篮球、足球、排球、1分钟仰卧起坐、实心球等。北京、安徽从2016年开始已经将足球绕杆纳入了中考体育选考范围。因体育加试执行时间不长,在各项目的科学训练方面,目前国内专家学者们探讨还较少。初中学生学习任务较重,课余锻炼时间少;现代孩子生活条件优越,动手能力差、惰性强、吃苦耐劳精神品质欠缺;存在身体素质差、肥胖的学生多等现象。故中学生不可能也不愿意花费过多的时间去锻炼,想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各体育项目的成绩,教授简单而实用的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在我国许多中、小学体育课程不被重视,各校体育条件、设施差异较大,体育教师配备缺乏等现象,直接影响到学生体育锻炼的效果。尤其在偏远的农村学校体育设施和专职体育教师缺乏的情况,科学的项目训练方法尤为重要。

二、中考足球绕杆测试的条件及要求

足球绕杆测试场地应在坚实、平整场地上进行,测试用球规格为5号足球。测试方法目前有两种:1.测试距离长30米,设5根标志杆,各杆间距5米。2.测试区域长20米,设8根标志杆,起点至第一杆距离为4米,各杆间距2米。标志杆高均在1.2米以上, 每人测试两次,取较好一次成绩。以秒为单位记录测试成绩,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小数点后第二位数按非零进1原则进位。测试过程中出现以下现象均属犯规行为,取消当次成绩:出发时抢跑、漏绕标志杆、碰倒标志杆、故意手球、未按要求完成全程路线等。

三、足球绕杆训练方法分析

(一)足球测试项目特点的分析

足球绕杆项目主要测试学生的速度和控球能力。故在项目考核时,需要在低重心S型路线跑动中较好地控制球速和方向,才能获得好成绩。20米8个障碍测试,要求在跑动中触碰球用力的大小、方向及杆间节奏的把控能力要求较高。30米5个障碍则对人跑动的速度要求较高,对足球运球的技巧相对弱些。

(二)足球测试项目训练方法的剖析

由于中学生学习任务重、身体素质差异较大,让学生掌握简单有效的项目训练方法尤为重要。笔者在中考项目教学和培训中经过多年的总结,发现该项目训练时只要方法对了,相对其它项目比较还是容易掌握,只需要5~8次课训练就可以拿到高分。现提出一套简单易学的训练方法,供广大师生参考。

1.20米8个障碍训练方法

训练方法:①低重心,采用纯脚弓左右磕、挡球的方式运球。②杆间节奏感强,且人比球速更快(人在球两边向内踢,球在杆间绕,球速始终在人的控制中)。③足球尽量贴着障碍杆运行。④球运行至障碍杆时就为变向的时机。⑤全程速度分配:最后冲刺最快,起点的速度次之,杆间相对最慢。⑥起点很重要,需多加练习,养成人球一起快速启动的习惯。优点分析:纯脚弓运球触碰球时接触面较大,对球速和方向的把控较好,失误较少,且技术简单易学;杆间3步跑节奏,步数固定,步幅的大小在杆间2米的空间内相对男女生都比较合适。球尽量贴杆、到杆就变可以很大幅度减少跑动的距离。训练内容安排:首先左右脚弓来回控球练习(1课时);3步节奏练习,强调人比球速更快,球在中间绕(1~2课时),人在两边跑;绕杆练习(2~3课时);起点专门练习(2课时);全程练习(2~4课时)。

2.30米5个障碍训练方法

训练方法与上不同之处:后者主要是对速度要求更快,因为只要绕3个障碍就可,杆间节奏感要求较弱。训练时采用单脚控球、运球,人去追着球跑动;杆间球尽量贴着杆运行,球运行至障碍杆时就要变向,全程速度分配与前者一样。训练时多加强低重心快速启动、变向能力的训练,球技以练习左右脚弓和外脚背运球为主。

参考文献:

[1]杨雯婧.体育中考现状与改革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年01期

[2]李晓晨.中考体育考试项目的建议[J],2010年9期

中考体育项目范文5

关键词:体育教学;后进生;转化

在中考背景下,体育成绩是中考总成绩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甚至成为中考成败决定性的因素。我在多年的初中体育教学中深深体会到,体育课可以发挥其特有的教学优势,在转化后进生方面开展更多的工作,在体育教学中只要用心、细心、耐心,在育人方面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果。

一、摆正心态,正确看待后进生在体育活动中的优势

体育教师应该用平等、宽容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充分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在对待后进生问题上认真贯彻新的体育课程改革理念“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首先,教师要从思想上清晰认识到学生在体育学科上的差异性,从心理上接受这种差异,允许这种差异的合理化存在。其次,教师应全面了解体育课程教学的理念,掌握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情况。每个学生在不同的体育项目上会有不同的基础呈现,既要重点关注表现突出的学生,也要细心观察基础较差的学生,要看到这些学生身上可挖掘的潜能。体育项目上暂时后进的学生也许具有较好的沟通能力、观察能力、模仿能力等,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这些特点深入融合到后续的体育教学中,发挥后进生身上的优势,让他们通过自己自信的部分带动暂时落后的部分,慢慢取得进步。

二、因材施教,持续跟进后进生的心理变化

进入初中以后,体育教学要求和小学相比有很大的提高,但是一部分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技能和其他同学有着明显的差距,在体育的各项活动中缺乏自信,害怕动作不到位被教师批评,内心存在自卑想法,不自觉地贴上了“体育差生”的标签,失去了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体育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体育后进生的这一深层心理。青少年学生思维活跃,渴望成功。体育教师在充分掌握每位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在体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应充分关注后进生的心理变化过程。有的学生会因为渐渐掌握了本来不擅长的体育技术而变得越来越自信,有的学生却会因为怎样都达不到体育教学的要求而越来越受挫。教师要用心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实时而动态地调整教学策略,对体育后进生可以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鼓励他们通过不断训练逐渐达到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认真付出的成功。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体育后进生往往因为在体育运动上的落后与体育教师关系比较疏远,在心理上的自卑也导致他们和教师的关系做不到那么紧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平等对待学生,以学生为体育教学的主体。初中生一般对中学体育教师怀有崇拜感,教师应该放下职业的威严,和学生培养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在体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实施等融入更多的人文关怀情感,既要让体育后进生尊重教师的体育专业度,也要让学生像朋友一样信任教师。与学生建立和谐的情感,是教师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的内在驱动力。学生在学校里的教育,就如同孩子在家里的教育一样,只有在充满爱意的环境里才能对教师建立充分的信任。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责任主动向学生敞开心扉,专心上课,用心育人,这样学生才会把教师当朋友,驱动自己内心对课堂的向往。如果批评得多了,学生比较容易有逆反心理,所以教师应该多鼓励,努力培养学生自信心。

四、以多变的教法和学法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效果

体育后进生往往因为在体育上的暂时落后,对体育活动存在抵触情绪,积极性和兴趣都不高。激发和提升学生对体育的热爱需要体育教师营造不同的教学环境,运用丰富灵活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采取任务驱动法进行课前导学,结合青少年学生的个性特点布置体育课程课前任务。比如,让学生课前通过网络平台收看一场体育比赛,在课中分享观后感等,提高他们的体育兴趣。课堂上,体育教师可以采取情境案例教学导入法提高体育后进生的学习兴趣;采取演示教学法直观明了地教给后进生体育动作,确保他们动作的正确性;采取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法进行分享学习;采取个人展示法树立模范促进相互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自主学习法、体验探究法、分享学习法等运用到体育的学习中来,让学生慢慢通过自信的积累从“我学会”转变到“我会学”,提高后进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习效果事半功倍。综上所述,体育教师在体育后进生的转化教育中要重视他们的心理建设,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用爱用心为体育上暂时后进的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通过体育学习提高体育成绩,培养终身运动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韩建华.新课改下加强高中体育教学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2017(12).

中考体育项目范文6

 

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和机理的科学。把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运用到教育研究中始于20世纪30年代。1932年,美国教育学家沃勒在《教育社会学》一书中提出“课堂生态学”这个概念。我国教育生态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一些学者在借鉴外国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教育现象进行分析和探索,出版了一系列教育生态学著作。他们认为教育生态学是将生态学应用于社会管理产生的一门分支学科,它根据生态学的原理,特别是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协同进化、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等原理与机制,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及其成因,进而掌握教育发展的规律,揭示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方向[1]。本文通过分析体育教育生态环境及利用教育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探析体育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生态机制,以期找到优化体育教育生态环境的途径和方法。   1 体育教育的异化现象   我国的学校体育教育生态环境存在失衡的现状。首先从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结果看,我国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原因主要有中小学的体育课程经常被主课挤占,高校的扩招带来的是体育教学资源匮乏、体育场地和器材短缺、学生人数与体育教育工作者人数比例失调等。在教学主体上也存在严重的异化现象,教师是课堂的实施者、引导者、组织者,教师的素质越高、体育课的质量就越高,但是我国现有的教师体制没有明显的竞争性,教师岗位都是终身制的。在教学中,教育不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经验,也应该是教师不断提高专业技能的过程,有些教师往往不对现实的教学环境进行系统分析,而只是盲目地接受各种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理论。而且几乎每堂课的步骤会持续很多年不变,没有根据学生不同的接受能力、体质等设计课堂教学,这是教师的懒惰性以及对教学教法的重复性造成的。更多教师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使学生服从自己,进而达到控制课堂的目的,还有的教师对学生放任自流,不管不问,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教学目的也存在异化。《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体育教学大纲》对教学目的规定为:“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教育,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但是在实际的教育中,却不完全如此,学校教育的目的变成了学校的效益和名气,学校的升学率高,那么学校的效益就好,名气就大,所以教育目的就异化成升学率。教学目标的异化会影响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于是,教师会将中考、高考体育加试内容作为授课内容,有的教师甚至平时对学生放任自流只在即将加试之前对学生进行突击培训,这样就导致教学内容单调,学生学不到丰富多样的体育技能,很难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直接影响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及其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   2 体育教育的生态环境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研究体育教育生态首先必须清楚体育教育的生态环境。教育的生态环境是以教育为中心,对教育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起制约和调控作用的多元环境体系。当然体育教育包含在教育这个大的系统之中,所以体育也在这个多元环境体系之内。首先,我们知道体育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不单单是指学校体育,但是学校体育却是体育教育的最重要的一部分。在学校教育生态环境之中,我们要以教育为中心,一切都是为了教育。《学校体育学》一书中就明确指出“学校体育在于有效地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人类的体育运动是最原始的肢体运动,都要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与控制,人类的活动时间和空间的变化都要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并以自然环境为基础。随着绿色奥运口号的提出,人们也更加关注体育是否会破坏自然环境,体育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也是今后身为体育人所要追求的。   体育教育的社会环境。教育是一个社会的问题,当然体育教育就有它的社会环境,就如学校体育来说,它的教育目标是学生,而学生并不是只生活在学校这个领域,家庭是学生另外一个重要的活动场所,而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元素,所以社会上一些观点都会直接影响家庭进而影响学生参与体育的热情。社会是否重视教育,教育是否重视体育,都会影响体育教育的发展。随着近年来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的显现,社会上已经越来越重视体育教育这一特殊的教育范畴,但是由于我国还是应试教育,所以体育教育在大的教育系统中所占的比重还是不容乐观,一些学校为了升学、统考等一系列考试,宁愿牺牲掉体育课时用在考试科目上。   体育教育的规范环境。所谓的教育规范环境是指文化、科技、语言文字、民族、伦理道德、社会风气等。规范环境是影响体育教育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社会风气习俗对体育的影响应该是深远的,比如我国承办的2008年奥运会、2010亚运会等一系列体育赛事对体育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在奥运会期间,所有院校都会举行一些体育活动,例如长跑、知识竞赛等,这是社会风气大环境对学校体育的影响。我们将这些体育教育的环境因素全面地综合考虑,才能全面地做出判断,进而更好地发展体育教育。   3 从教育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看体育教育   3.1 耐度定律与最适度原则   生态学讲究的是长远,只有耐度和适度都达到一定的平衡水平才能达到可持续发展。无论是什么事物都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教育的发展也是同样道理,教育的规模、数量和速度要在国民经济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体育教育也是这个道理,在体育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遵循教育教法、大纲的要求,还有学生生理和心理适应能力。如果一堂体育课人数超标、课程设置不合理、授课速度超过学生生理和心理所能接受的范围,那么这样的体育课堂就是非生态化的,是我们的教育必须摒弃的。   3.2 花盆效应(局部生境效应)   “花盆栽不出万年松”,花盆是半自然半人工的生态环境,在环境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是被创造出的非自然形成的“原生态”环境。因此,在花盆内的个体、群体,其生态阀值下降,生态幅狭窄,生态价下跌,一旦离开这个小的生态环境,它就会失去生存的能力。现在的体育教育就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在一个封闭、半封闭的体育教育系统中,学生会脱离现实社会,体育产生于自然,一旦体育脱离了自然,那便失去了最“原生态”的体育。现在很多学者意识到体育的功能在这方面的缺失,所以拓展训练走红一时,但是就是这种拓展训练真的会培养出应对大自然的能力吗?体育的另一个魅力在于它能使人体会运动的快感,这是一种挑战自己、征服自然的快感。在这种人为的生态环境下体育教育应该怎么发展这一问题值得探讨。#p#分页标题#e#   3.3 教育节律   事物都有自身内在的规律,体育教育也是一样,预习、听课、复习就是教育节律,单元测试、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中考、高考同样也是教育节律。按照体育教育节律的运转机制在良好的教学环境内安排教育、教学活动,就会提高教学质量。人有各种生理节律,生理节律对体育教育的影响更大,如果教育者不考虑人的生理节律,那么会造成被教育者生物钟混乱,影响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甚至影响整个体育教育的生态位。   4 构建生态化体育课堂   4.1 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良好的教学环境对体育教育来说是一个大前提,外在的教学环境包括学生人数的多少、充足的设施、器材等一系列因素,内在的教学环境包括师生之间的关系。良好的体育生态课堂应该是学生与教师互相依存、良性循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能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课堂的生态因素包括人、物质和精神三个方面,体育的功能中还有一条最重要的就是娱乐功能,如果体育课成为教师和学生的负担,那么就失去了体育“原生态”的本质。   4.2 利用社会环境与规范环境促进体育教学   我们要用哲学的观点看问题,事物具有两面性,我们可以利用社会环境和规范环境影响体育教学,比如社会上一些不良的体育现象会是我们的反面教材,对其进行批判更能让学生意识到真正的体育内涵、体育精神。   4.3 明确正确的体育教育目标   目标是一切行动的指南,如果目标不明确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生态化的体育课堂目标应该符合人的身心发展、符合社会的进步,培养学生丰富的体育意识、知识进而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观念,而不是只在学校中进行体育锻炼,走向社会就与体育绝缘。   4.4 与时俱进创新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是多样化又具有独特性的。体育项目丰富多彩,我们应该在保持自己独特的体育教育内容的基础上多学习新的体育知识。武术是我国的国粹,在体育教育中值得传承,但是新兴的体育项目也是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4.5 灵活运用教学教法   人最可贵的地方莫过于他不同于别人所具有的个性,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曾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在体育教育中,灵活运用教学教法是必要的,不能把所有的学生都按照一个模子去培养,因为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先天运动能力、后天努力程度都是不同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因人制宜”对学生进行教育。

中考体育项目范文7

又到一年中考时。今年,我担任了初三班主任工作。每年到了3、4月份,不仅意味着中考的即将到来,更为紧迫的是,体育中考将先一步而来。有些体育项目不甚理想的学生开始变得焦虑。我班男生小程个子高大,身体强壮,但是他对自己的实心球投掷异常没有信心。这一段时间的体育中考项目集中训练时,他经常沮丧的跟身边的同学说,我的实心球投掷要是能够得到满分就好了。特别是有一次,他看到身边个子没有他高,长的没有他强壮的几位同学纷纷都投出了满分的好成绩后,他着急地当场流下了眼泪水,嘴里还不停的嘟囔着“:怎么回事,我应该投得比他们远的,怎么回事啊?……”

二、案例措施

我任教的学科是思想品德,对于体育中考项目训练,我只能起到一个组织者的作用,具体考试项目动作要领的指导,我完全是门外汉,缺少相应的专业知识,给予不了孩子们有效的帮助。而且学校的体育老师人数也比较少,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进行专门地辅导。于是,我让孩子们自发地组成训练小组进行训练。训练初始,我把小程所在小组的小组长小王找到身边,对小王说“:你们小组的小程,最近在投掷实心球项目上遇到了困难,你们组能不能想些办法,多帮帮他,让他争取拿到满分。”小王拍拍胸脯,充满信心地说“:老师,没问题,你交给我吧。”在接下来的小组训练中,小王不断地鼓励小程,并且手把手地教给小程投掷实心球的动作要领。在训练时,我时常可以听到类似于这样的对话“:小程,你看,就是这样投。”“对,就这样,你肯定行的!”“真的吗?我也可以投满分的吗?”“绝对没问题,你看,这不就远了这么一大截!”“腰,腰部用劲,对,手臂伸直!”……有一次下课,我悄悄地来到教室,竟然发现小程、小王和另一个同学,三个人正在教室后面,指手画脚地交流着投掷实心球的技术动作。一段时间后,突然有一天,小程兴高采烈地跑过来找到我,兴奋地说“:老师!老师!我能得到满分了!我得到满分了!”

三、案例反思

中考体育项目范文8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问题对策

随着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深入改革,体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育部针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培养政策。随着体育学科的不断改革和体育课程的受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体育是一门以锻炼身体为主的教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是学校课程体系中最基础的一环。但是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并不相同,在教学重点中也存在较大差距,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都不尽相同。因此,中小学体育课程有效衔接是当前体育课程中的重要教学内容。

一、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与差异

1.教育目标和教学思想的差异

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更加倾向于素质教学,没有升学压力的影响,体育运动更多是作为学生学习的调节剂,不存在教学压力的影响,对于学生的体育教学更多是充满趣味性的体育项目,以积极的参与性引导为主。但是到了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作为中考项目之一,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体育素质与运动技能,教学标准也会更高,并且受其他科目学习的影响,学生课业压力会更大,因此,体育锻炼的时间会更少。

2.学生生理、心理等方面存在差异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验也较少,性格也更为活泼好动,教师需要充分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利用其天真、活泼、好奇心强的特点,进行体育课程项目安排,更多以引导的方式进行教学,不要过分关注运动技巧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才是教学重点。初中阶段的学生,心智更加成熟,个性也更加鲜明,并且常会有叛逆的心理存在,教师应更关注学生心理变化,以更加尊重学生的态度进行体育教学。这一阶段的学生对环境和外部因素有着更强的感受能力,生理心理等方面更加敏感。初中阶段的学生需要教师运用更多技巧性的教学方式,来满足学生各方面的心理需求。

3.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存在差异

在小学和初中体育课程的差异中,教学内容的差异最大,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更多是简单的体育项目,不会涉及高强度复杂技巧的体育项目,在体育课堂的开展中也多以学生和教师的交流为主,更加侧重情感交流,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但是初中体育课程的教学设计就更为复杂,在课堂上会涉及许多高难度技巧的体育项目,需要学生聚精会神,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初中体育教学课程内容需要更加系统、完整的教学安排,也需要学生具有更高的自主参与性。在初中与小学的体育教学中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存在较多差异。

二、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1.教材缺少整体规划

在整个的体育教学中,学生从儿童时期,到小学阶段再到初高中阶段,体育训练应是一个系统化的整体教学过程,每个阶段的教学都是息息相关、相互影响的。但在目前我国的学校体育教育中,各阶段的体育教学并没有相互联系起来,小学、初中、高中的体育课程没有考虑彼此难度和形式的联系,造成学校的体育教育没有形成完整的整体,不能真正实现体育教学目标。随着我国核心素养理念的落实,很多教师开始注意体育教学工作的衔接,但是并没有科学化的教学规律研究,没有系统化的教学方案制定,对于体育教学内容没有系统性的教材规划作为整体指导。对于体育教学的整体规划,其指导思想是开展体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体育教学的重要指南。教材的整体规划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做好教学规划。但是实际的体育教学中教师没有一个系统的关于中小体育衔接的教学指导,导致一些教师缺乏对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理解,不能有效完成体育教学衔接工作。

2.教学方法脱节

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教学方法存在脱节,并且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学习最大的不同是,体育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动作示范,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示范方法,对于运动技巧的掌握也不尽相同。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内容相对简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示范影响较小,基本做到动作舒展即可,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视频观看进行学习,教师在简单的讲解与示范中,学生就可以领悟动作要领。比如体操练习,教师在示范过程中学生就可以掌握动作要领,学生在模仿中即可掌握本节课程的教学内容。但在初中体育教学中,随着学生的身体机能逐渐增强,体育教学内容也会更有难度,并不是靠教师简单的示范学生就可以掌握,比如在足球技巧教学中,教师也只能简单教给学生发球、拦球、传球等动作要领,其他的具体动作并不是教师示范学生就可以学会的,要学生自己在练习中慢慢掌握。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和运动技巧难度都有所不同,因此,两者的教学方法也截然不同,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教学方法存在脱节问题。

3.教学内容脱节

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特征不一样,身体素质和心理状态都不相同,因此,中小学体育的教学内容也不一样。不论是体育教学还是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都应当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进行教学,但是在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多教师并没有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没有认识到这一教学原则的重要性,很多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并没有认真备课,随着心情进行教学安排,对于教材中的内容随意选取,没有做好教材间的有效连接,导致体育教学内容脱节。很多教师在初中还在进行跑步姿势的教学,这本应该是小学就早已进行的教学内容,但是由于很多教师不关注教学内容规划,盲目上课,以致打乱整体的体育教学内容,造成教学内容无法良好衔接,产生严重脱节。

4.教学重点脱节

由于我国教育和考试制度的影响,目前中学阶段和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重点是不同的。中学阶段学生需要参加体育考试,因此教学重点在于体育考试项目的针对性训练;小学阶段的学生不需要考试,于是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小学生的体育运动习惯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与健康的心理品质建设为主要目标,因此小学体育的教学重点在培养学生运动习惯和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上。但是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需要参加体育中考,教师的教学重点会放在体育技巧的培训上,帮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高分拿到好成绩,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更多以体育技能教育为主,其他方面的教育会大大减少,这也是中小学体育教学重点存在脱节的主要原因。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的有效途径

1.突出课程的整体性与综合性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与综合性是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效果的重要途径,教师在体育教学工作中,要注重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的视角来看待体育教学内容,以更加长远整体的眼光设计教学内容,看待体育教学。教师在教学衔接过程中要注意课程设计的层次性,学会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技巧能力进行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完成各个阶段的体育学习衔接,突出教学整体性。另外,体育核心素养的衔接也是帮助完成体育教学内容衔接的重要渠道,教师为学生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利用核心素养的培养完成课程的整体性规划。小学体育是中学体育的基础,中学体育是小学体育的延伸和提高,二者之间相互配合,紧密连接,想要实现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高效衔接,首先需要实现教学目标的衔接。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应该是紧密联系的,有一致的教学目标才能让学生从小学的体育课程良好过渡到中学的体育课程,实现中小学体育教育的有效衔接。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要注意观察中小学阶段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时根据不同特点具体分析,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为学生制定更加适合的运动项目,帮助学生更好适应教学内容。尤其学生在刚进入初中阶段后,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还和小学阶段是一样的,因此,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教师就要做好衔接准备,在教学思想与教学目标上进行改变,为学生进入初中学习进行铺垫。到了初中阶段,教师也不要盲目提高教学要求,要给学生一定的适应时间,提高体育课程教学的整体性与综合性,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很自然地进行体育学习衔接。

2.优化教学内容,做好教学内容衔接

教学内容是教师进行体育教学的基础,想要做好体育教学衔接,在教学内容上要首先进行优化,做好内容衔接。不能同一个教学内容在小学也用,到初中还那样,这样不仅不利于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还在重复教学中降低教学效率。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统一规划,制定出循序渐进的教学内容,逐渐加强学生的运动技巧学习。这也要求有关部门对体育运动内容进行详细的技巧规划,例如,排球教学中,按照运动技巧分为不同教学内容,可以以水平一、水平二、水平三来命名教学内容,方便教师进行体育教学。教学内容的衔接工作对体育教学十分重要,不仅是运动技巧的学习,教学规划的重要体现。另外,教学内容的衔接除了在课堂上得以体现外,还能在兴趣小组中得到体现。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3.加强教学模式衔接

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性格心理特征不一样,教学方法也有所不同,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体育锻炼没有理论上的清晰认知,很多情况下体育锻炼就是玩,教师也会更加关注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但是到了初中阶段,学生对体育项目有了更多了解与体验,这一阶段教师应更加关注学生的主观意愿。因此,在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师就要充分重视学生自主练习和合作配合的能力,只有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加强对体育运动的领悟和认知,到了初中才能有更好的方式进行体育学习。到了初中阶段,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自主习惯的培养,以及对高难度动作的教学耐心,可以多借助游戏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体育课程学习,完成体育教学的衔接。另外,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运动技能和理论知识的融合,使学生能够对体育运动的价值产生更深层次的了解。中小学教师应加强联系,互相交流和学习教学经验,不断摸索好的教学模式,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逐渐找到符合中小学衔接教学的方法和模式。

4.实现教学评价方面的衔接

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使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下获得更强的信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与其他学生共同分享自己所掌握的运用技能。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使用的评价方式是过程性评价和鼓励性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从而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教师要做好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衔接,就必须重视教学评价方式,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科学进行教学评价,将教学评价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体育课程主要是帮助学生锻炼身体,在体育锻炼中放松心情,加上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身体素质等方面都没有成熟,不适合参加太多高强度和高难度的体育锻炼,因此,小学阶段的体育课程相对随意。但是到了初中阶段,学生的身体素质比小学阶段有了很大提升,体育运动技能也更加专业,中学体育教学需要更加专业、严谨。小学和初中的教学背景和环境都不一样,存在诸多差异,教师要关注学生阶段性变化,做好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衔接工作。

参考文献

[1]虞代明.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的实践探究[J].考试周刊,2021(25):131-132.

[2]佘文惠.探讨学科核心素养下的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问题及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01):151-152+155.

[3]吴韵.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研究[J].求知导刊,2020(42):33-34.

[4]黄来桂.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衔接[J].新课程研究,2020(23):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