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教育范例

中考教育

中考教育范文1

【关键词】欠发达农村;初中美术教育;纳入中考;思考

一、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美术教育逐渐被重视起来,教育部早在2017年两会最新政策:美术、体育将正式纳入中考,并于当年秋学期开始正式实施,到2020年要打造“大学、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一体化的STEAM教育教学与考试体系。然而在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尤其是欠发达的农村地区,美术课堂教育长期被边缘化,美术家庭教育处于空白,美术教学硬件和软件严重不足。因此,广大欠发达农村初中如何应对美术学科纳入中考是亟待解决的棘手问题。

二、欠发达农村初中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美术课堂教育长期被边缘化。在欠发达农村中学,应试教育依然占据核心地位,语、数、外、理、化等中考考试算分学科是每个初中教学重点。音、体、美、思品等中考不算分的学科一律称为“副科”,美术是其中地地道道的“副科”。尽管新课改推进地如火如荼,美术、音乐、体育等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副科”在学校日常教学的地位有所提高,由于受到旧思维惯性的影响,对音体美等“副科”的重视往往仅仅停留在学校领导的口头汇报里,音体美等“副科”与语数外等“主科”相比目前为止一直处于可有可无、形同虚设的地位。

2.美术家庭教育处于空白。在欠发达农村地区,学生以留守儿童居多,家庭教育缺失,美术家庭素养更无从谈起。由于我国城镇化加速推进,农村人口及适龄儿童数量逐年减少,诱发农村大规模的校区合并,农村中学学生有些居住非常分散,甚至远的学生距离学校有将近二十公里,这些偏远的学生常年以住校为主,只有周末回家才见到留守的老人。又因为当地农民以务农为主,导致大部分学生的家长常年外出务工,相当部分家长居无定所,没有能力就近解决孩子的读书问题,因此形成了留守少年或儿童;这些留守少年平时由祖辈代替父母隔代看护,长期与父母聚少离多、沟通不畅、管教缺乏、亲情淡漠,父母亏欠孩子应有的陪伴和关照;而这些老人偏于溺爱且缺乏必要的文化知识,对留守少年大部分以生活照顾为主,没有能力来承担孩子的家庭教育和品德培养,平时对孩子疏于管教放任自由,导致农村学校留守少年学生在家庭学习全靠个人自律,语数外等“主科”学习都很困难,更无暇顾及美术、音乐这些不参加中考的“副科”。

3.教学硬件和软件严重不足。因此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学缺乏必要的教学资源,教育硬件设施落后,没有配备专业美术画室,甚至最基本的教学教辅材料学校因经费紧张都不愿意购买,全靠老师自己制作。尤其是师资力量薄弱,专业老师本来就少,同行中出类拔萃的美术教学能手都在想办法调动到县城和市区中学,或者改行去从事行政管理和领导工作、或者改教语文等“主科”,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

三、应对美术纳入中考的对策建议

1.提高重视程度,增加教学投入。美术学科纳入中考,与其他学科具有同等的学科地位,理应享受主科的学术待遇。首先,学校领导要重视美术教学,从师资力量、教学设备、课程设置、课后活动等方方面面着手,给予美术学科“主科”待遇。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是欠发达农村地区教育教学落后的最大桎梏,由于地方经济不发达政府税收等财政收入较少,财政支出主要依赖中央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尽管地方政府千方百计地尽最大努力增加教育财政支出,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人员工资支出占据较大份额,教育主管部门也没有把有限的经费正真用在师资培训和改善课堂教学条件上。美术教学依靠直观示范教学,需要教师亲力亲为示范指导练习,教师不会课堂示范或者没有条件示范,对于学生来说就没有办法取得生动的教学效果。而大部分欠发达初中没有配置专门的画室和专业美术教学的教具和画材,限制教师按教材要求进行规范的示范教学,这无疑成为当前初中美术教育教学亟待解决的焦点难题。

2.重视师资力量,加强专业培训。农村中小学老师教学积极性不高的根本原因在于工资福利待遇较差。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本来就不高,同地区的其他行业相比较欠发达农村中学老师的福利待遇更是少的可怜甚至没有;因此形势所迫老师们迫于生计不是挖空心思往城市调动,就是不得不从事第二职业来养家活口。专业美术教师大都有绘画、书法等一技之长,利用业余时间开设各种少年儿童艺术培训班较为容易,也可以赚钱养家,这本无可厚非;但是有些教师把主要精力都放在课外培训班上面,长期以来把课外培训业务当成主业,严重影响教师形象。

3.加强研学游,培养学生美术素养。2018年4月安徽省教育厅发文:研学游将成中小学生“必修课”。研学旅行安排在小学四到六年级、初中一到二年级、高中一到二年级。原则上,每个学生在小学、初中、高中就学期间,各参加一次研学旅行;研学旅行活动一定要有实效性、针对性,如搞一些寻访红色之旅的活动、落实蒲公英行动计划的活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活动、开展中国梦的实践活动、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等,将夏令营、研学旅行、冬令营等作为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的重要载体,共同纳入中小学日常德智体美劳等教育范畴,增进学生对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的认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借助研学游活动,落实美术课程改革方案,以亲近自然为主题,开展各种美术校外课题活动,以弥补家庭美术素质教育不足的缺憾,培养学生美术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权永庆.《欠发达农村中学美术教具制作及其应用的几点思考》.才智,2017年第7期.

[2]刘江超.《当前中考背景下初中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美术教育研究,2017年18期.

[3]皮维.《浅议当前中考背景下初中美术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群文天地,2012年22期.

中考教育范文2

关键词:中考背景;体育教育;现状;策略;探究

为了顺应中考教育的发展需要,对课堂进行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为了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实施课堂改革,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有效提高学生的素质,实现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一、中考背景下体育教育教学的现状

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对学生的分析研究,结合各种体育项目,对体育活动进行组织,提高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训练效率,不仅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的提高,还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精神意识。但是,在如今的体育教学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它们影响了体育教学的发展,也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培养,需要在今后的体育教育教学中进行积极的改革完善。

(一)教师不重视对体育课程的教学

在体育教学中,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师都非常重视对中考中各种课程的教学,积极对学生进行高效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却忽视了体育课程,有部分教师认为体育课程只是教学体系中对学生学习进行调剂的工具,不愿意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改革,在体育教学中只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引导和教学,没有对学生进行细心有效的教育,甚至有的教师会占用体育课程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课程的教学,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有效进行,不利于学生进行体育活动。

(二)没有形成新的教学模式

在体育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习惯于进行简单的形式化教学,在课堂上只是进行单纯的技能和知识教学,没有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使得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能有效的发挥,还经常压制学生的主动性,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得课堂过于枯燥乏味。而且,很多教学方式也没有积极与现代化教学工具进行结合,使得体育教学的效率不高。

二、中考背景下体育教育教学的策略探究

(一)转变教学观念,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在体育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体育课程的重视,对体育课程教学进行有效的分析研究,转变教学观念,形成对体育教学的清晰认知,积极适应中考的教学需要,对体育课堂进行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利用各种教学工具,进行体育课程创新,完善体育教学体系,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各种体育技能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体育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游戏,吸引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进行锻炼,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组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在体育教学中,要实现对学生素质能力的教育培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根据学生的具有情况进行分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体育项目进行选择,引导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集体竞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相互之间进行互动合作,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培养。例如,在进行排球训练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对学生进行分组,让三四个学生为一组,进行排球比赛,看看哪一个小组能够坚持的次数最多,就由教师给予奖励。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其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促进学生体育锻炼的有效进行。

(三)建立评价机制,培养学生锻炼意识

在体育教育中,教师需要积极建立体育课堂评价机制,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都过于重视教学成果,而忽视了学生个人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需要对各种身心素养的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对学生实施评价和引导,通过各种方式的鼓励或批评,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进行相应的锻炼和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综上所述,在体育教育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适应中考教育的背景,积极对课堂进行教学改革,结合各种教学项目,创新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曹桂峰.中学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数码设计,2017(11).

中考教育范文3

关键词:素质教育;课程改革;中考物理;初中物理

一、素质教育改革历史背景和现状

从1997年国家首次提出素质教育改革至今,国家一直致力于在全社深化教育改革,范围从中小学教育到高等教育实现了全面覆盖。素质教育的提出有力的转变和改善了我国的教育环境,提高了我国学生的综合素质。现阶段我们正在实施第二次课程改革即新课改,新课程改革是改变课堂陈旧的、不合理的部分。新课改要求学生树立新的学习方式,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建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模式,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技能和学习方法。

二、中考物理命题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中考的全程是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顾名思义考察的是学生整个初中阶段的学习情况,并选拔部分学生继续接受高中教育。虽说国家出台新课程标准用于指导初中教学,但在实际教学中,迫于中考和升学的压力之下,教授的内容与其说更服从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如说很大程度上是以中考命题为准绳的。因此,中考物理命题对初中物理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虽说新课改正如火如荼的开展,但教育部门和学校均把改革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积极转变教学模式反而忽略了中考试卷内容的更新和改善,相对滞后的中考命题容易出现与素质教育改革不相适应的情况,从而会导致诸多矛盾和问题,最终导致教学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牢笼,使素质教育改革如同隔靴搔痒,难以深入教学的根本。因此,中考物理的命题对于素质教育改革的实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三、关于中考物理命题的建议

1.降低难度,结合实际生活,突出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考察。新课改对于初中物理的教学提出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因此,中考物理试卷应注重与社会实践和生活经验相联系,甚至是与现阶段最新的科学技术发展相关联,并在此基础上重点考察中学阶段学生应掌握的概念和规律,如二力平衡、阿基米德原理等。例如,2017年成都市中考题以冰箱内的霜的物态变化以及无霜冰箱的工作原理为背景考察物态变化。该题目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能够使学生们真正的体会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有利于学生积极的将生活现象与物理知识结合起来,增强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017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中考物理命题就以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可燃冰以及大飞机为背景考察相关的物理知识,并且作为开放性题目可以使学生有选择的进行描述和回答,不但考察了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分析能力还可以使学生了解当前最新的研究成果,增强其对于该领域的兴趣。2.重视考察实验能力,注重实验过程的理解。中考物理命题的实验考察其目的在于促进初中物理教学,切实重视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现阶段的实验题目考察方式过于机械,偏重于考察实验目的和结论,不利于学生对于实验过程的理解。因此,对于实验题目的考察应侧重于考查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仪器的选择、实验方法、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结果的处理。考查内容应涉及实验操作中易出错的部分,力求从实测的角度考查学生实际的实验能力,将亲手做过实验对实验有深刻理解的学生同没有动手做过实验的学生区分开来。此外,教师还可以考察一些课本中没有规定的科学探究题目,考察学生的分析论证能力,但切记该类题目占比不应过大。3.考察学生的初步分析能力,但切忌题目过难以及占比过大。中考作为考察性和筛选性并存的考试,基础知识应作为考察的重点,一份试卷中只需几道新颖的综合题来检验学生的综合能力或创新能力以增加区分度即可,而并非需要将试卷出得过于新颖或困难。综合问题的设计应考虑到初中生所处年龄阶段和思维模式,切忌将题目编制的过于灵活、计算过于复杂或需要利用高中的物理知识来解答。例如,2017江苏南京中考第14题,以空易拉罐为基础涉及了几个小实验,即贴近生活,又同时考察了光,热力,电等的基础知识。这类题目既考察了初中物理教学标准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不属于超纲范畴,又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概括、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缜密的物理思维,既能体现中考物理的区分度又不至于加重初中物理教学的压力。4.可适当编制开放性的题目。开放性的题目是指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重视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有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在中考物理中命制该类题型很大程度上可以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例如,盛夏的晚上,小明在房间感到很热,他打开电风扇,风吹到身上感到凉快。请你就上述过程提出两个物理问题,并解答。本题可以回答电风扇转动时能量的转换、电动机的工作原理、身上感觉凉快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等多个知识点,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考查学生将物理知识同日常生活相结合的能力,且由于答案不是唯一的,学生可以获得更多创造性思考的空间。

四、总结

中考教育范文4

关键词:初中体育;中考新方案;实施策略

宿迁市教育局在体育中考实施的20年里,一直探讨体育的有效教学策略问题,也大胆尝试、改革考试方案。新方案的出台,提高了体育科目的地位,影响着学生的升学。体育中考新方案,从考试内容、操作办法以及评分标准上作了重大调整。在新方案的背景下,如何实施新方案,成为我们体育教学工作者的主要研究课题。新方案的背景下,我们的体育教学应坚持“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以及终身体育的意识,以提高健康水平、体质水平为主要目标。下面,就体育中考新方案出台和实施的视角,对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问题,谈几点思考,与大家共同探讨新方案的有效实施的论题。

1更新教学理念,内容选择上关注新方案的要求

体育中考新方案的制定,是我们体育教学的新航标。作为体育教师,应深入领会新方案的核心内容,领会新方案的精髓和实质,从而改变“考什么、教什么、练什么”的做法,更新教学理念,首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既要提高针对性,在体育教学中有的放矢,也兼顾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水平的需要,使教学以新方案为导向,也注重学生的身体素养、全面发展的需求,从而把新方案中的考试内容与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有效融合到体育教学中,既发展体育知识、提高体育技能,也提升身体素质,让新方案真正有效落实到体育教学中。如新方案中,在跑的内容中,明确规定了长跑为必考科目,男子长跑1000m、女子长跑是800m,这个新方案的实施,教师应改变考1000m和800m,平时教学就练、测1000m和800m,直到学生过关、甚至满分为止的做法。教师应将这个科目,渗透到平时的体育教学中,如“跳远”为主要内容的课堂上,教师在学生的热身环节,先让男生练习这个考试项目中的1000m、女子800m,通过多练习,既完成课前的热身锻炼,也经过持之以恒的练习,学生的耐久跑的能力得到提升,在中考时取得优异的成绩,便不再是难事。如果教学中瞄准考试科目,机械、单一训练,学生会乏味,效果也差。因此,在体育中考新方案的背景下的体育教学,教师改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观念,将中考新方案的实施与平时的体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既促进新方案的实施,也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全面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

2更新课堂模式,方式上坚持以生为本

传统的体育教学,强化教师的主体地位,教师对于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动作技巧等的教学时,采用“一言堂”,学生处于从属地位,让学生感觉体育的枯燥、乏味,束缚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积极性的激发,学生为了中考、为了分数而被动训练,也给体育贴上了“功利”的标签,让体育的强身健体、发展体质、强化体育意识等大打折扣。为此,体育教学中,应创新教学,不断更新课堂模式,坚持“以生为本”,让学生在训练中积极、主动,也享受体育带来的乐趣,实现快乐体育、阳光运动,从而更好地促进新方案的有效实施。如“立定跳远”是新方案中的必考科目之一。对于“立定跳远”的教学,如果教师先强调立定跳远在中考中的分值、强调立定跳远的重要性,再对评价的标准等一一详述,之后,让学生简单的热身,再对基本动作要领等一一讲给学生,并反复示范,让学生在动作规范后、反复练习,之后考测……这样的体育课,多数教学不会感到陌生,基本沿袭、复制这个模式。但是,这种常态的体育课,忽视学生的兴趣的发展,忽视学生主动锻炼的积极性的激发,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背离“一生为本”的理念。教师应积极探讨新方法、新途径,从兴趣入手,构建自主、愉悦的体育课堂。如在热身环节,可以融入“跑”的小游戏,如8字形跑、蛇形跑、障碍跑等、融入“跳”的练习,模仿“青蛙跳”等,这些“跑、跳”的活动,为训练增加趣点,也为学生的立定跳远的技能要点打下基础。在热身环节,有效激活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之后,教师对立定跳远的难点——摆臂与蹬地的配合、抬腿和收复,对主要动作要点等进行简单介绍,让学生基本掌握动作要领。这个环节,也可以通过教师的示范“跳”、学生的模仿跳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性的跳,而自主感受和领会动作要领,教师可以让学生逐一试跳,与其他学生一起评价学生的动作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改进的方法……也可以通过问题教学,引发学生的思考、探究的积极性。如教师提出:立定跳远时,为什么要尽量收腹?立定跳远时,怎样才能落地站得稳?这些问题的设计和提出,针对主要动作要领,引发学生的注意,也因问促思。这样的教学,学生自主、合作、互动,比灌输方法要有效,既突出“以生为本”,也将体育新方案落实到实处。

3改变学生思想,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信心

体育纳入中考的20年里,师生们走进一个误区,体育训练为了考试、为了分数。在这个思想的误导下,学生的体育锻炼,无形中围绕体育中考来练,既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大,过分强调中考,弱化了体育中身心健康的本质和重要性。因此,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在改变思想、改善教学策略的前提下,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渗透、强化健康体育、快乐体育的认识,强调体育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等方面来强调体育训练的重要性,其次才是中考。新方案的出台和逐渐实施,考试内容的增多、分值的增加、评价系数的增大等,都让学生感到有压力,产生巨大的心理负担。本身初中学生,尤其是初三年级,面临着中考的挑战,学习压力大,再加上体育中考新方案的实施,学生对体育丧失信心的不在少数,尤其是大部分女生、体质弱点的学生等,对体育中考产生畏惧感,在双重压力下,学生对体育训练、体育中考产生抗拒心理。因此,帮助学生摆脱压力的阴影,激发学生主动训练的信心,是新方案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不可小觑的关键问题。安排一些针对性的训练,设计科学的运动量,表面学生做“无效功”,如学生跳远满分了,而长跑不满分甚至不及格,此时,重心应落在跑上,以免造成身心疲惫;注重体育氛围的调节,促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如采用游戏、竞赛、对抗赛等,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教师鼓励学生采用自我暗示“我能行”等克服心中的胆怯;教师应从长跑、立定跳远、游泳、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等每一个体育项目对身体发展的作用上,激发学生的锻炼的积极性,也不体现体育训练的趣味性,让学生放松心情去训练,否则,产生逆反心理。体育中考新方案的出台和实施,要求我们秉着为学生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的理念,让学生领会体育精神,形成主动训练的习惯,让学生爱上体育,让体育在学生心中生根,促新方案真正落实到教学中,也促进体育教学走向更有效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房可欣.体育中考视域下对初中体育教学影响的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0):153.

[2]赵坚强.实施体育中考对初中体育教学的影响[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7):71,75.

中考教育范文5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特别是2004年新课程改革之后,我国初中教学不再仅仅只是传授学生知识,更主要是希望可以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为此,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最近几年以来,我国各省市都对中考英语考试试题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如江苏省在2009年开始对初中英语试题“听力与口语”进行了重大改革,提高听力、口语在试卷中的分数比重。对于中考英语考试试题的变化,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另一方面也给学生中考英语复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这种情况,初中英语老师一定要准确把握中考英语命题的指导思想,认真研究中考英语试题指导思想与改革趋势,制定周密、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和课程教学计划,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讲解和复习。

二、因材施教.优化教学策略

1.分层要求,分层施教,让各种层次和各种水平的学生都能发展。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由于智力因素、努力程度等原因,使得每一个学生学习到的英语知识各不相同,有些学生可能由于更加努力,英语基础更好,学习到的英语知识也更多,而有些学生由于不够努力,英语基础较差……因此,在初中中考英语复习中,老师一定要从学生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如现阶段,我国中考英语考试试题难度分布为7:2:1(即容易题70%,中等题20%.稍难题10%),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在复习中完全可以放弃其中难度较大的知识板块,主攻分值较大的、难度不高的知识板块,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复习效果,更主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

2.及时检测。

在初中中考英语复习中,如果只有复习,没有检测,老师和学生是难以发现哪些知识点时掌握了,哪些知识点没有掌握,其复习情况也不得而知,从而对日后的复习工作也缺乏一个明确的指导作用。为此,在初中英语复习中,对于一个阶段复习的知识,老师应该要及时组织模拟考试测验,以及时了解学生复习情况,从而为日后复习工作提供一个参考。

三、教给学生有效的复习方式

古人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我国由于升学的压力等原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着重“教法”轻“学法”、重“结果”轻“过程”等不良现状,这些现状使得学生长期都在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从而导致学生对学习英语缺乏兴趣和热情,其教学和复习质量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在初中中考英语复习中,老师一定要教会学生自己如何复习,掌握正确有效的复习方式,这样英语复习才有效果和质量。

1.指导学生复习需要树立整体观念。

英语知识是一个有机整体,在初中中考英语教学中,老师应该告诉学生在复习中应该把英语知识的复习看成一个整体,从宏观层面去把握好复习方向,如对take时,不仅仅只是需要复习其发音、拼写等,还需要复习与其有关的一些短语,例如takeoff(起飞、脱下、动身)、takeover(接受、接管、借用)、takedown(记下、取下来),这样学生才能系统、全面的掌握所学的知识。

2.知道学生学会“化整为零”,使知识系统化。

英语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在英语学习中,由于种种原因,很多的知识都显得过于分散化,这不仅增大了学生复习的难度,也影响了学生复习的效率。为此,英语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把一些分散、零碎的知识串联起来,使本来分散的知识变的系统化、条理化,从而不仅方便学生复习,提高复习效率,更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复习时间里取得最好的复习效果。

3.引导学生养成自己整理错题集的习惯。

初中中考复习中,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掌握答题技巧以及提高学生的考场应变能力,在复习阶段都会进行大量的模拟考试。模拟考试有利于发现学生的知识缺陷,让每一个学生知道自己在哪个知识板块还有待加强,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各不相同,在模拟考试中反映出的问题也不相同。老师可以指导学生针对自身实际情况,把自己认为经常出错、比较重要的题目,编写成一套错题集,以便日后查缺补漏,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四、结语

中考教育范文6

例如在教学“中国古代绘画”此单元时,发现好多学生对用笔用墨造型、各种皴法、画画构图等绘画知识知之颇少,大多数同学从未实践过,教学时学生很难体悟领会;教学西洋绘画时,学生连最基本的明暗规律、色光变化、解剖、透视等知识都不清楚,所有这些大大削减了课堂教学效果。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改变这种现状呢?本人认为方法有二:第一,教育主管部门加大对小学、初中阶段关于美术教育的落实,真正确保开足美术教育的课时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夯实学生美术学科的基础;第二,加强高中阶段课外美术教育活动的发展。

课外美术教育可以利用课外一切可利用时间,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对一部分学生(有特长的)进行系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提高,它的特点是侧重于学生动手实践,在实践中感悟、领会,可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思想方法和表现方法,能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联系,即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正确与否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它是美术教育名符其实的第二课堂,是美术学科课堂教学强有利的补充,是学校美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课外美术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为学校培养美术骨干,协助学校开展各种艺术活动,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扇窗口,同时为高等院校输送合格的美术人才,为社区培养地方美术人才。

那么如何办好和发展高中阶段的课外美术教育活动呢?

1.争得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合理确认课外美术教育活动教师的工作量,充分调动专业课教师的积极性、责任性,充实美术教具,特别是写生实践的教具。

投入资金,改善条件,购买和制作画板,画凳,充裕解决冬季美术室的取暖问题,配备一定数量的美术教学参考资料和音像设备资料,创办展厅,即时举办各种展览等,在狠抓基本功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以适应美术高考和社区文化建设的需要。

2.加强管理,规范美术生的学习、生活行为。美术考生专业课的学习强化大多是从高二开始,他们美术基础薄弱,文化课底子差,大多是中下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自控能力差,如果不加强管理,及时规范,很容易形成自由散漫,钻空子逃课,并染上其他恶习。所以,专业课教师,要及时和美术生所在的班级班主任及时联系,紧密配合,齐抓共管,使他们的专业课和文化课齐头并进,最好是组织成艺术班,使音乐、美术考生同在一班,专业课教师任班主任,这样更有利于管理学生,使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规范,成绩会更为理想。

3.根据美术高考的命题规律和评卷原则及要求开设科目。

在选择材料、制定计划与进度、确定强化方案时,把讲评、临摹、写生、示范、默写、创作按先易后难之分,循序渐进,系统学习实践,而后循回往复,使学生的观察、理解、表现能力得以夯实和提高。

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开拓学生视野,了解高考动态,使学生有的放矢,明确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引导他们利用现有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多媒体光盘资料,自主学习并善于总结探讨,互相观摹,开展讨论,取长补短,定期评价、展示,引入竞争机制,使同学们携手共同进步。

4.加强专业考试期间的实践指导,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报考。

省内外院校兼顾,好、中、差梯度有别。

美术专业高考地域跨度大,考试时间长,一般情况下省外院校在每年的元月份开考到三月初结束;省内院校一般在每年二月份开考到三月底结束,历时三个月,考试地点一般设在省城,考生存在跑考的现象。

在这段时间考生大多是自由活动,忙于奔波,不能够静下心来狠抓实践落实,这样考生报考的院校多,但考好的院校少,并且开销大,经济负担重,所以加强专业考试期间的实践指导,组织学生集体行动,选择适应自己的报考院校,集中精力考好四到五所院校,这样的工作势在必行,再不能让学生盲目行事。

中考教育范文7

[关键词]历史教学;价值取向;爱国主义教育

由于历史学科是中考科目,一些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抓基础知识和识记重点知识上,导致学生死记硬背书中重点,却忽视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鉴于此,有必要在历史教学中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一、讲述中国古代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中华上下五千年,从秦汉时期到明清时期,我们的祖先开创了领先于世界的科技与文化,为世界的文化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教师可以利用以下材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秦汉时期西汉出现造纸术,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造纸原料易得,价格低廉,普及性比较高,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中国的造纸术对世界文化产生巨大影响。东汉的张仲景是中医临床学的鼻祖,写成《伤寒杂病论》提出“治未病”理论,全面阐述中医治疗的理论和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的基础,而华佗首创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术,被后世尊称为“外科鼻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家祖冲之,在前人刘徽方法的基础上,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祖冲之对历法也有精确的观测和推算,他所测算一年的时间与现代天文科学测算的结果相比较只差了50秒,他科学严谨的态度创造了领先世界的成就,增强了中国科技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力。隋唐时期文化兼容并蓄,社会风气开放,充满活力,人们积极向上,形成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唐诗、绘画、书法,雕塑等方面涌现了很多代表人物,在隋唐时期密切的中外文化交往中,使世界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形成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宋元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顶峰时期,在总结前人经验成就的基础上发扬光大,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四大发明对世界文化、世界航海事业、世界制度的变革都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明清时期虽然历经了八股取士和闭关锁国,科技的发展没有之前辉煌,但是在文学艺术上出现了四大名著,体现了中国文学的发展成就。通过对上述知识的学习,学生见识了文化的传承,体会到了文化传统的源远流长。鼓励学生学习先人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作为中国人要深感自豪,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的情感。这样的教育,既能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之心。

二、讲述中国近代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

从1840年开始,中国进入近代历史,开始了百年的屈辱历史。在学习这段历史的过程中,学生了解到中国满目疮痍和中国人民历经的苦难,理解了近代中国所遭受的侵略,进而培养民族自尊心,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同时,在近代史中也涌现出很多仁人志士,他们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自鸦片战争爆发以来,虎门销烟的林则徐,不仅意识到了鸦片对于中国的危害,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中国与外国的差距,与魏源积极学习外国文化,编成《海国图志》,成为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列强的侵略,清政府内外交困。为了改变困局,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开办新式学堂,筹建新式洋枪队和海军。虽然没有达到改变中国的目的,但是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这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体现了不屈不挠的中国人的奋斗探索精神。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面对日本蓄谋已久的侵略,涌现出更多的民族英雄人物,尤其是在黄海海战中壮烈殉国的邓世昌,为了民族和国家的独立,奋勇杀敌,抱着必死的决心与敌人展开顽强激战,学生充分感受到英雄人物舍身忘死的精神,提升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甲午中日战争之后,签订《马关条约》,加剧了中华民族的危机,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运动,力求改变中国命运。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力量弱小,被顽固派镇压。谭嗣同英勇就义,甘愿为变法牺牲。忧国忧民的孙中山,从1894年创立兴中会,到1905年创立同盟会,再到领导一系列的武装起义,最后到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奠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基础。中间虽然历经袁世凯的复辟帝制,经过护国战争,维护了共和政体。尤其在后来受国际环境的影响,决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进行国共第一次合作,为国民革命的胜利打下基础。而积极奋进的共产党人,在的领导下,开展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涌现出无数优秀的共产党人,为中华崛起而奋斗。历史最终选择了共产党,而共产党肩负国家和民族的使命,最终成立了新中国。学生从历史中深刻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新中国的成立是无数共产党人用鲜血换来的,提高了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怀。通过对近代史中很多英雄人物事迹的学习,学生感受到近代的中国人民不仅遭受苦难,还进行了顽强的抗争,为赢得国家和民族的独立,为了人民的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学生从爱国人物的光辉形象中树立了民族自尊心。

三、讲述中国现代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中国现代史从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开始,为我们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调整策略,适应形势和时代的发展变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终于摆脱近代中国的孱弱形象,从此走向独立自主的道路,走向社会主义道路,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摆脱了被压迫的命运。国家改变了落后挨打的命运,提高了国家地位。新中国为了巩固新生的政权,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一五计划,这些措施让我们站稳了脚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使新中国的状况有了根本性的好转。经过了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共产党进入探索时期,从中共八大开始,探索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经历了社会主义总路线的调整,社会主义建设出现曲折发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中国进入困难时期。但是中国共产党善于总结经验,总结失败教训,虽然经历了失败,但是仍然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在原子弹、核能、石油开发、化工等方面,都有突出的进步。从这段历史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体会社会主义建设尽管有曲折有失败,但是中国共产党善于改进和整改,从而树立对共产党的热爱之情。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富强起来的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不仅在经济建设上取得突出成就,在外交上也取得跨越式进步,从五十年代的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到七十年代改变策略,与美国、日本等国结交,再到二十一世纪,我国积极进行多边外交,参与国际事务,展示大国形象。通过这段历史学习,引导学生体会中国逐渐走向强国之路,共产党人不断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进行政策调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奋斗,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总之,通过中国现代史学习,学生了解了中国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富强的,增强了自信心,树立了正确的价值取向,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

四、讲述世界历史,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学习了中国历史之后,学生懂得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在九年级学习中,从世界历史的角度切入,培养学生对世界的文化认同感。人类的最初文明是从四大古国讲起,古埃及源于尼罗河流域,古巴比伦源于两河流域,古印度源于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文明源于黄河流域,虽然出现区域不同,但都创造了自己的文字,有了属于自己的文明代表,都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加入反法西斯阵营,作为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作出重要贡献。通过学习二战历史,学生更加体会到战争对人类文明的摧毁性,感受和平世界的可贵,提升幸福感。二战后,世界形势发生很大变化,各国都致力于发展本国经济,重塑二战前的繁荣。在这个过程中,历经两极格局到现在的多极化趋势。在经济上不同国家之间的合作加强,经济出现全球化趋势,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重新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顺应世界发展的趋势,体现中国的大国担当,国际地位不断增强,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通过世界趋势格局的学习,体会中国不断依据国际形势变化,政治、经济政策与时俱进,不断调整,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不是孤立的,是世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离不开中国,使学生更好地树立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更重要的是通过不同文明之间的对比,更加热爱祖国,提升爱国情感,达到世界历史的教育目的。总之,历史教师要善于运用历史学科的育人优势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其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热爱祖国的情感,提高历史核心素养,真正做到以史为鉴。

参考文献:

[1]王艳芳.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J].科普童话,2020,(05).

中考教育范文8

关键词:中考英语;口语教学;低效原因;对策研究

一、中考英语口语教学低效的原因

在实际的中考英语口语教学中经常出现“教时多,效率低”的低效现象。有些基础较差的学生陷入“不会背,不会读”的恶性循环。对于造成口语测试低效的原因,笔者认为可以归纳为四点:1.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为了使学生的成绩得到提高,为了升学率,老师们在教学中注重的往往是典型题型的解题方法或操练等应付考试的办法。而由于原先口语未列入高考考试内容,因此被忽略了其重要性。这样一来,分数再高的学生也有可能在英语口语方面是哑巴了。2.教学方法的传统单一。传统的教育理念认为知识的传授过程即是一个灌输过程。许多老师运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自始至终都以老师为主体,老师固守基础知识,只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不重视语言技能的训练,注入式教学严重压抑了口语操练和交际能力的培养,以至于许多学生听说能力十分薄弱,口语表达能力也只停留在机械的水平上。3.英语口语氛围的缺失。在传统英语教学中,学生接触真实英语交际情景的机会其实还是很局限的,他们的语言学习和习得的主要环境是课堂,缺少使用目的语的氛围和场合,课堂上的口语练习也往往非常有限,往往是由老师控制的、机械的操练,除了每周有限的几节英语课外,很少有接触英语的机会,这样的英语语言环境严重地影响了学生们口语能力的发展。封闭式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失去练习口语的真实语境,学生的口语水平也就不能得到很大的提升了。4.学生自信心的不足。许多学生由于自信心不足,往往不敢开口说英语,总是害怕由于说错或语音不准而招来其他同学的嘲笑。还有的学生由于教师频频纠错,挫伤积极性,怕口误,想说不敢说,口语自信心低落,产生消极情绪,对口语表达失去兴趣,产生厌烦心理等。当他们被提问或被要求对话时,常常会面红耳赤,说不出话来。这些现象都不仅体现出他们害羞的心理,还体现出他们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久而久之,学生们处于被动学习英语口语的状态,所掌握的也不过是“哑巴英语”了。

二、提高中考英语口语教学效率的对策

为打破初三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被动局面,提高英语口语水平,从根本上向“哑巴英语”告别,笔者认为行之有效的做法是:1.改善教学方法,营造口语氛围。众所周知,课堂45分钟是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主要渠道,因此,作为教师本身,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实物、挂图、录音机、幻灯片等多种手段进行英语口语教学,使所教授的内容形象直观、生活活泼,而且视听结合更易于加深印象、强化记忆,有助于学生直接理解所学内容。特别是我们缺乏英语语言的环境,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电化教学手段就显得更为重要。其次,在教学中我们要将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交际场景,让学生真正将口语学习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调用知识储备与生活阅历来展开主动交流。不仅利于学生口语交流积极性的调动,而且利于学生掌握语言的真谛,促进学生口语能力的全面提升。2.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们也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在学习中起着非同寻常的作用。学生只有对英语口语感兴趣,有要用英语表达情感和与人交流的欲望,才会主动开口说英语。因此,教师要设法开展各种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敢于开口,乐于开口,大量地进行语言实践活动。例如在教“Fa-mouspeople”时,我精心制作许多人物头饰,让学生带着头饰,上台表演进行自我介绍,以此来使口语内容形象化,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说英语口语的自信心。3.加强口语训练,提高口语能力。毋庸置疑,良好的英语口语能力缺少不了口语的相关训练。英语口语的训练,既可以结合课堂教学、生活实践进行,还可以根据需要组织专门的训练活动,它的训练方式是丰富多彩的,可以通过大声朗读、背诵等方式来进行。在大声朗读中不断地纠正发音与语调,增强语言的连续性与流畅性,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整体感知能力,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在持之以恒的背诵过程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学生在背诵了20个话题简述后,会产生一定的“语言张力”,即“语感”,继而会体验到内心的变化与喜悦,小有成就感,就会自愿学英语,不再需要外力的逼迫了。以上是笔者在中考英语口语教学中所作的一些探索。总而言之,英语口语的教学效果并非一朝一夕,它需要老师和学生坚持不懈地共同努力,才能在口语中流利地体现出来。在今后的工作中,笔者将继续努力学习有关知识,钻研口语教材,深入地对英语口语教学进行探讨和研究,相信一定会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王琳.论英语教学中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8(04).

[2]雷军刚.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J].教学与管理,20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