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培训总结范例

游泳培训总结

游泳培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项目管理;基础;场馆安全问题

随着全民健身的大力开展以及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当前游泳项目作为人们喜爱的运动项目,其发展也进入了崭新的阶段。当前我国已经建成超过两万个大大小小的游泳场馆,然而作为一项相对高风险的运动,游泳安全一直是游泳场馆管理与运行过程中的重中之重,为了实现更高水平的安全控制,除了常规的制度建设之外,还应该通过科学管理的方法实现减少事故发生的目的。

一、游泳场馆经营中常见隐患

随着游泳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运动项目,游泳场馆建设与运营过程中常见的安全隐患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一般来说,引起安全问题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游泳池设计存在缺陷

在游泳池设计过程中,由于缺乏安全设计经验或者考虑不完善,经常会出现游泳池灯光以及设置上的缺陷出现,一些小区内部为了美化游泳池,还在游泳池内部加装了假山等设施,这样就给实际使用游泳池过程中的用户造成了潜在的安全隐患。在标准泳池设计过程中,一些设计师过分追求设计的美感,却忽略了安全设计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因素,导致一些细节设计不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技术标准,比如说边坡过滑、内壁表面没有做抛光处理等等问题都会导致在游泳池的使用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从而影响到正常的泳池运营。

(二)游泳池的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

良好的管理不但可以降低安全隐患的出现概率,同时还可以及时对安全事故进行补救,但是由于在基础管理工作落实过程中缺乏制度的保障与监管,所以当前我国大多数泳池依然处于管理工作缺失的现状,包括救生员的培训不到位、教练员的配备不充足以及场馆内部的员工职能混乱,管理缺失严重等问题。

(三)游泳池池水安全不达标

游泳池水质的安全问题也是影响游泳场馆运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在水质众多影响因素当中,硬件设施作为最主要的因素,其往往会直接影响水质的整体稳定性。包括水温、水中的杂质含量以及余氯控制等问题都会影响游泳馆池水的质量,同时也威胁着用户的生命健康安全。

二、从项目管理的视角分析游泳场馆的安全管理问题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当前在项目管理工作中,PDCA作为一种较为基础的管理理念,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根据PDCA循环管理的基本原理,其在游泳场馆安全管理中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进行分析:其一,计划阶段。计划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主管部门根据游泳场馆的运行现状分析讨论出相应的安全隐患与亟待处理的问题,同时监督游泳场馆继续完善规章制度的建设工作,游泳馆还应该根据运行现状制定相对完备的安全管理方案。其二,执行阶段。为了提升游泳馆针对安全事故的应急反应能力,主管部门应该强化对游泳场馆的检查与抽查工作,通过对应急预案以及水质情况进行调查来提升游泳场馆的自我约束与管理效果,同时还要监督游泳馆通过强化救生员以及教练员的培训工作来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另外教练也应该在训练过程中提前到达场地进行场地的检查工作,强化游泳课程的组织纪律性。其三,检查阶段。定期对游泳馆的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效果进行总结与检查检验,同时一定要及时发现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其引起的原因,从而反思并总结经验,改进管理的相关措施,从而进一步提升管理的实际效果,这样一来才能够实现检查的基本目标。其四,处理阶段。通过上述三个阶段的项目管理工作已经逐步认清游泳馆的安全管理中存在的漏洞与问题,只需要寻找其问题对症下药即可强化安全管理的效果,实现游泳馆安全问题的有效解决。利用项目管理的观点进行游泳场馆安全问题的探析不但有助于帮助管理者理清思路,了解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以及隐患,同时还能够帮助管理者更快的找出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与措施,从而实现游泳馆安全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三、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安全问题已经逐渐上升到了各行各业的关键控制问题,特别针对游泳这项本身就具有一定安全隐患的运动更是要注重设计与管理的完备性,以确保游泳馆的运营稳定与安全。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我们发现通过项目管理的视角进行游泳场馆的安全管制可以实现良好的处理效果,也为促进我国游泳场馆的运行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与保障。

参考文献:

[1]寇健忠.我国游泳场馆经营管理中的安全问题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7:134-136.

[2]兰京.我国游泳场馆经营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

[3]杜方志,张梦平,张斌.基于管理视角的游泳场馆安全问题的对策研究[A].国家体育总局、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三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集,2014:2.

游泳培训总结范文2

随着全民健身的广泛开展致使越来越多群众参与到游泳这个健身运动项目之中,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掌握游泳运动不仅能提高身体素质,更是掌握了一个求生的方法和技能,于是越来越多的家长利用暑假时间要求自己的孩子学会游泳。作者利用暑假时间在游泳馆进行少儿游泳培训,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对如何让少儿尽快掌握蛙泳的技术所采取的教学步骤与方法,提出了意见,通过实践证明,大多数少儿通过培训,能够比较好的掌握蛙泳,取得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

蛙泳;教学方法;少儿

一、前言

游泳运动是一项在水中进行的体育运动,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一种运动技能的形成是由简单到复杂的完整过程,会形成建立,形成,巩固和发展这四个阶段。每一个游泳初学者都是这四个阶段的学习才最终学会游泳。要使初学者尽快的掌握游泳技术,就要求教练员熟练掌握教学方法。本文的作者对于如何指导少儿学习蛙泳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教学步骤

(一)安全教育

游泳运动毕竟是在水中进行的,环境的不同,安全情况也不同,这就要求我们教练员在每次课前都要强调游泳的安全性,充分做好准备活动,使学生在生理上和心里上都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熟悉水性

熟悉水性是游泳教学的第一步,熟悉水性的主要的目的是让初学者适应水里的温度,环境,了解水的特性,从而消除初学者对水的恐惧。熟悉水性主要是在水里做一些如行走,站立等动作,为下阶段教学打基础。

(三)陆上练习(呼吸)

主要是在岸上指导学生做呼吸的模仿练习,掌握吸气-吐气-吸气这个过程。等学生熟练掌握呼吸的方法以后,在进行水中练习。

(四)水中练习

入水以后,为了防止学生继续产生恐惧心里,可先进行些准备活动,如,手拉手一起行走,用水洗脸,洗头等,使学生逐渐活跃起来以后在进行教学。

1.吸气练习

首先要求学生整个吸气过程鼻子关闭,不参与。吸气时,口型要大,深吸气,将吸到的气储于腹中,而非嘴里。吸气完成后,迅速将头沉于水中,要求整个面部,耳朵全部沉于水中,直至憋不住气,抬头起水。

2.滑行练习

待吸气练习熟练以后,可以进行第二步滑行练习。在水中练习时,深吸气后将头沉于水中,先不吐气,双手慢慢伸直并拢,双腿缓慢蹬地后伸直,且伸直并拢,让学生逐步感觉,憋气时,人体在水里是逐渐上升的过程,从而进一步消除学生恐惧。(此教学也可先让学生从双手抓住泳池栏杆开始)当憋不住气时,嘴巴缓慢均匀的吐气,当嘴巴快出水面时,用力吐出最后一口气,并抬头。滑行练习时要强调两臂伸直并拢,两腿伸直并拢,低头平时下方,下颌内收,整个身体像根绳一样绷紧。肩膀,脖子放松,眼睛平视下方,从而使身体能充分浮出水面。出水时,两臂顺势向后划水,一腿内收至胸前,一腿自然擦地,头部自然向上抬起。对掌握不好的学生可使用辅助练习,可以拿着浮板或者由教练员抓住其手臂进行滑行漂浮练习。滑行漂浮练习主要是使学生适应水性,掌握水的浮力,还能给学生心理上一个安全感,使其快速适应水的浮力。

3.划手练习

蛙泳手臂划水动作是影响蛙泳速度快慢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掌握蛙泳节奏的基础。当学生掌握呼吸以及滑行以后,可进行蛙泳的手部动作练习。教师可站立或弯腰向学生进行讲解和示范。上体前倾,两臂伸直,做划水,夹手臂,伸直手臂的动作。两手臂向外划水是抬头吸气,手臂伸直时低头吐气,体会手臂动作与呼吸的配合。进行练习时,学生手指并拢,手臂伸直,掌心向下。划水时,两手掌心外翻分开,角度不能太大,比肩膀宽一点即可。划水结束后,两臂迅速向胸前收拢,两肘关节应尽量收在胸前,避免划手时抱住的水流失。收拢以后两臂迅速伸直并拢。辅助练习,可使学生俯卧在游泳池边,腰部以上在水中,腰部以下俯卧在陆地,或者由教练员在水中抱住学生的双腿,使学生在水中进行练习。动作熟练以后可进行完整的划手加呼吸练习,吸气完成后迅速低头,双手伸直并拢,双腿离地滑行,并缓慢均匀的开始吐气,滑行以后进行划手练习,第一步两手向外翻开划水时,抬头吸气,第二步吸气结束后,两臂迅速向胸前收拢,并且低头继续缓慢均匀吐气。第三步低头以后,两手臂迅速向前伸直并拢,完成划手,吸气动作。辅助练习可采用同上两种方法。

4.腿部练习

蛙泳腿部动作是蛙泳前进的主要动力,腿部动作的要点概括起来主要是边收腿,边分腿,收腿时两脚掌外翻对准睡,而后立即向后快蹬腿,夹腿,伸直,并拢滑行。故首先进行收,翻,蹬练习。教师进行示范讲解,让学生有全面的感知认识,再进行统一练习,最后进行水中练习。水中练习时学生先进行憋气滑行蹬腿练习,连续蹬腿2~3次进行1次划手。熟练以后,划手时加上呼吸动作,连续蹬腿2~3次进行1次划手加呼吸,反复练习。辅助练习为,学生俯卧地面,下肢在水中,腰部以上俯卧在陆地,进行收,翻,蹬的腿部练习。也可使教练员在水中抓住学生的手臂,学生在水中进行蹬腿练习。在进行蹬腿练习时,要注意,收腿时,大腿尽量少收,主要是收小腿,小腿,脚跟尽可能向臀部收拢,收完以后,两脚掌尽量向外翻开,脚底向上,角度为宽与肩膀,翻开以后,两腿迅速的向后,向外蹬腿,蹬完以后,两大腿迅速伸直并拢。

5.配合练习

前面进行了划手,蹬腿,呼吸的分解练习,最后进行配合练习。注意,在进行配合游时划手开始时腿不动,一边划手一边抬头吸气,夹手臂低头吐气时开始收大腿,翻大腿,手臂伸直吐气时,蹬腿并夹腿,伸直并拢滑行一会,反复练习。

三、总结与建议

少儿蛙泳不同于成人蛙泳,对不同年龄的教学对象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进行教学时,多使用简明的语言,利用各处感官教学,加强对少儿的视觉刺激,充分利用岸上教学和水中技术动作示范。蛙泳对少儿来说是一项较复杂的技术,较难学的课程,为了让少儿尽快掌握蛙泳技术动作,还应保持教学的连贯性。

作者:徐斌 单位: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体军部

[参考文献]

[1]黄伟文,彭熊辉.蛙泳教学方法新探讨[J].游泳季刊,2005.

[2]陈永新,李辉.不同年龄初学者教学方法与策略的分析[J].游泳季项,2005.

[3]张沪.对游泳启蒙教学的探讨[J].中国科学教育,2005.

[4]霍焰.对少儿游泳初学者教学顺序的探讨[J].游泳季刊,2000.

游泳培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国防生  军事  体能  人才

    一、研究背景

    为加快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步伐,2000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作出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队干部的战略决策,截止目前全国共有117所普通高校与部队签约培养国防生。据统计,现在部队初级军官有60%以上来自普通高校培养的国防生,并且已经有近10万依托普通高校培养的国防生走入部队成为军官,成为军队和国防建设的中坚力量。

    作为未来的军官,在大学阶段强健体魄、强化军事体能素质,以适应未来战争等恶劣条件,提高生存能力和战斗能力,对军队发展和国家安全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同普通大学生相比较而言,部队对国防生的体质、体能有着特殊的严格要求,体能素质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国防生是否能够顺利实现从普通大学生到后备军官的转变,是否能够胜任未来部队岗位要求。

    二、实施方法

    为了更好的了解普通高校毕业国防生在部队任职表现情况,以便今后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国防生日常管理教育工作,作者对30名毕业国防生及部分部队用人单位进行了调查问卷访问。通过分析整理,得出以下结论,国防生与军校学员比较,科学文化知识占有优势,但军事体能素质处于劣势。在部队工作岗位具体表现为:1、国防生在工作普遍存在耐力不足,持久性和连续性工作能力较弱,及与之相伴产生的吃苦性不强;2、对挫折和逆境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3、大多数国防生难以适应基层部队指挥军官的体能素质要求,尤其是军事干部;技术岗位干部毕业国防生基本能胜任。

    三、例证分析

    笔者在高校从事了多年国防生教育管理工作,南昌大学作为江西省第一所依托培养军队干部人才签约高校,历来重视军事体育教育在国防生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工作中我们与部队驻校选培办同志积极沟通、密切配合,从而使得国防生军事体育教学训练充满生机、富有成效。具体做法如下:

    1、学校军事体育教学开展情况

    根据学员实际情况,结合不同年级同学体育基础情况,有针对性地在各中队中开设不同科目的军事体育课。低年级以基本体能训练为主,如:5000米长跑、100米短跑、400米冲刺跑、100米往返跑,俯卧撑、蹲下起立、仰卧起坐等力量型训练,单双杠一、二练习等器械性训练;在课堂教学之外,各中队还会自发开展形式各异的体能游戏,如:夹球接力、信任背摔、带球赛跑等,以提高学员的训练积极性。进入高年级后,学校主要增设了:游泳400米渡海登岛障碍训练、抗眩晕滚轮、悬梯训练、军体拳、特项体操、野外地形识别以及各种各样的攀爬训练等。

    特别需要提到的是,我们针对海军作战任务的特点,把增强国防生海上救生本领作为军事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从2008年开始,利用学校室内游泳馆良好的硬件资源,专门为国防生开设了《游泳训练》课程,并聘请奥运冠军——钱红担任总教练,指导国防生游泳训练。训练的主要科目包括自由泳、蛙泳、仰泳、踩水等。《游泳训练》课程采取考核制,即每名学员在训练结束后单独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将颁发深水合格证。通过培训,绝大部分国防生都能较好地掌握游泳运动的动作要领。

    此外,除了上课期间在校内开设的一些军事体育活动外,学校也积极努力将军事体育教学延伸到校外。一是,充分发挥与南昌陆军学院地理位置毗邻的优势,每年暑期集中组织大一新生到陆军学院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集中军事化训练,主要有队列训练、体能训练、防化训练等;二是,大二暑假期间聘请陆军学院老师为国防生开设军事地形学、野外生存技能、急行军技巧等课程培训,增强国防生适应复杂战争环境的能力;三是,大三暑期按照海军统一安排,组织国防生赴海军陆战队当兵锻炼一个月的,并开展赴西沙群岛海上实习活动,使国防生能够进一步的了解部队岗位任职需求。

    2、学校军事体育教学场地、器械情况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对于低年级国防生的力量、耐力训练比较容易展开。我校国防生宿舍25栋公寓附近有一个标准的运动场可供使用,此外学校校园占地面积很大,较易选取5000米长跑路线,这些训练平时主要由各中队单独组织,通常每周进行两到三次。部队工作人员定期会组织国防生整体测试,以检验学员平时的训练情况,及时了解每名同学体能状况。对于400米渡海登岛障碍科目,主要是利用周末时间进行集中训练演示,选培办参谋、干事亲自指导与传授,学期末进行考核。通过调查发现,对于这些科目大家普遍反映难度较大,原因是:1、上课训练时间过少,每周只有一次,大概4个小时;2、需学习掌握的器械较多,包括:抗眩晕、攀抓、单双杠一、二、三、四练习等,因此部分学员对这些器械的掌握不是很到位,尤其是单双杠二、三、四练习以及400米登岛障碍,更有少部分学员期末考核时不能达到标准水平;3、对于国防生教学时间安排来说,由于各中队的学员来自学校各个不同专业,专业学习的课程设置不同,大家白天很难有统一的时间空闲,这在客观上限制了集体组织训练的时间。

    四、分析与启示

    纵观南昌大学国防生军事体育教育情况来看,游泳训练是开展的最成功的科目,因为学校本身拥有优越的硬件条件,建有全省最好的游泳馆,同时学校教学师资力量雄厚,学员学习热情较高,所以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大一和大三暑期集训及当兵锻炼实习,由于部队和高校都非常支持、重视,计划周密、人力物力保障到位,所以国防生也感觉收获很大。特别是作为后备军官,能有这样亲身体验部队生活训练的经历,非常难得,这对于国防生毕业后尽快熟悉部队、融入部队是非常有帮助的。

    总体来说,各高校目前军事体育教学科目过于单调,内容不够丰富。主要存在三个原因:首先,学校军事教学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任课老师缺乏专业培训、指导,师资力量有待加强;其次,高校由于经费投入的限制,缺乏完备的训练设施及后勤保障,但近年来学校领导已越来越重视这方面建设;再次,国防生专业课程学习压力与军事体育教学时间矛盾较为明显,作为国防生在校阶段,专业学习是首要任务,这也无形中影响了他们对军事体育锻炼的时间和精力。#p#分页标题#e#

    五、思考与建议

    据有关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9月江西省国防生在校规模1623人,全国约为4.5万人,从在校国防生人数看江西省规模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目前,江西共有5所普通高校与部队签订协议培养国防生,分别为:南昌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南昌航空大学、东华理工大学、井冈山大学,在这些定向培养的国防生中,陆军部队(南京军区)依托培养739人;海军部队(南海舰队)依托培养994人。不同的军兵种,对学员的军事体能要求侧重科目也有所差别,如陆军部队中带有军事特色鲜明的项目:5km武装越野、400m障碍、射击、格斗、军体拳、驾驶等;而海军部队要求游泳内容更为充实,可以开设水上救生、武装泅渡、两栖登陆、舰船操作等,这些项目体现了为部队作战服务的特点, 突出了军事体育教学的针对性。国防生体育教学内容必须紧扣国防生培养总体目标,坚持高校体育教学与部队人才需求衔接,使国防生基本具备军队干部必备的军事体能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完成从地方青年到预备军人、从普通学生到后备军官转变。

    调研中发现:国防生普遍认为军事体育锻炼在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是区别于普通生的一个主要标志,也是将来能否与部队接轨、融入部队的一个重要环节。

    第一、毫无疑问,大量的军事体育活动的展开,是国防生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军事素质的必要途径。因为培养的目标不同,对于体能的要求标准就会不一样,如果和普通生一样,只参加学校组织的一些简单体育课科目,是很难成为一名合格后备军官的。除了队列训练之外,如何才能培养我们的军味?军人形态如何塑造?唯有训练、再训练。军队是尚武之地,而文弱书生是很难在部队得到同事的认可。

    第二、军事体育活动的组织通常是以一个中队(年级)为单位,这也可以锻炼学员的指挥和组织能力。在国防生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是以指挥专业录取进来的,以后这些同学分配的方向是去部队当基层指挥军官,因此组织协调能力是必须具备的素质。通过平时组织军事体育训练来提高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摸索、总结,进而掌握各种管理及组织训练方法。

    第三、军事体育可以从多方面锻炼国防生的内在素质。首先,能够磨练国防生个人意志。军事体育,如5000米长跑、四百米障碍等,都是考验一个人意志力的很好运动。每次训练当学员跑不动、体力消耗很大的时候,骨干都会给他们加油说:坚持就是胜利!通过这样一次又一次的不断挑战、自我超越积累,磨砺了坚强的意志。其次,可以坚定国防生从军报国信念。通过这些带有很强军事色彩的军事体育活动,能培养学员崇军尚武的精神。把军事体育作为国防生的一项特殊活动,树立一种很强的主人翁意识,为能加入到人民军队行列而感到自豪,从而坚定其报国信念。此外,军事体育多以集体的形式开展,它有助于学员互相帮助,养成团结协作的精神。

参考文献

[1] 裴永杰,苏笑朋,杨世强.陕西省普通高校国防生体育教学现状分析.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12月第4期.

游泳培训总结范文4

 

计算机学科是我校的普及学科,我校的计算机课程全而广,学生在校期间能从硬件到软件,从制作到编程,学习到市面上比较先进、流行的计算机知识,为日后的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然而社会对学生的计算机知识与应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加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一直是系部关注的问题。经过多年的计算机课程的教授,我就在教学中如何提高计算机课的教学质量谈一谈我的经验与想法。   一、加强实验教学   在计算机课中,实验课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书面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对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显著的。就像学习游泳,一直在岸上学习游泳的理论、技巧,而不去亲自下水去实践,永远学不会游泳。学计算机也是一样,必须通过实验操作才能真正掌握技能。   1.规范实验教学   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任课教师对实验教学的内容随意性大,学生进度参差不齐,这样就不会形成一个衡量学生的统一标准。计算机科目有其特点,每科每个阶段都可以利用相关的知识做出相应的作品练习。因此编制一部实用、全面的实验报告,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完整性、统一性。实验报告包括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实验内容、实验总结、教师评语等。我校的计算机操作基础课就由专业教师编写出相应的有针对性的实验报告,经过几学期下来,效果很不错。   2.激发学生创造力   同志说得好:“创造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未来社会的多变本身就是创造力的体现。可见培训创造力的教育思想已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思想。但很多任课教师在设计实验教学内容时务求详尽,甚至于每一步的操作、鼠标的点击、回车的设置等,都详详细细的写在实验报告上,这样学生专注于教师所介绍的步骤,而束缚了自己想象的空间,制约了创造力的发展。导致学生“学而不思”,获得的知识是僵硬的,不能活学活用。“是给学生一头猎物,还是给学生一杆枪?”每位有远见的教师都会选择后一种答案。因为猎物总有被吃完的时候,而学生一旦有了“一杆枪”,它就可以靠自己不断地去捕猎,而继续生存下去。我在计算机实验课中发现,无论学生先天学习情况如何,几乎每人都会有其创造性的突破。只给出学生最终的实验结果,让学生根据已掌握的理论课中的知识,结合自己的创造来完成实验,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与理解,效果更为显著,而且常常是完成一种实验任务会应用多种方式,扩大知识层面,任课教师这时只要善于捕捉各个学生的闪光点,然后进行总结,就会更加激发学生的进取心与创造欲。对教师而言,教学经验也会有一个飞速提升,并更有助于教学。计算机就是这样一门学科,无论教多少遍,每次都会有新的实验方法、新的学生成绩诞生。   3.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   在实验课中,最令教师头痛的是同性的问题,当几个人甚至几十个学生产生同一问题时,由于环境所限,只能每个学生逐一讲解,这样不但教师工作量加大,而且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可以解决这个难题,它可以把普通的微机室变成极具交互性的教学网络系统,大大提高了机房的实用性,增强教学效果,减轻教师的工作强度,也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倍增。无论是对学生单一答疑,还是共同解惑,它都具有强大的功能。一般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包括以下几部分:(1)电子黑板教师可以将自己屏幕上的内容发送给指定的一个或一组学生。(2)网上通知教师可以发送短消息给指定的一个或一组学生。(3)远端遥控可直接操作、控制任何一个学生的计算机,实现手把手教学。(4)指令发送教师可以向指定的一个或一组学生发送自动执行命令。(5)计论功能教师可以组织全部或部分学生共同讨论、交流问题。(6)全屏播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教学光盘。(7)电子举手学生可以在任何时候对教师发出发言信息申请,教师可对举手同学单独辅导。(8)特殊功能教师可以对一个或一组学生进行肃静、锁定屏幕和键盘,有助于维护课堂纪律,也可方便下课关机。可见,通过具有以上功能的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可以实现实验课现代化,使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全方位获得知识,学习效果与效率也会显著提高。   二、加强师资队伍   要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必须要有高水平的教师。教师是整个教学的核心,任何教师都应具有扎实的基本功、深厚的理论基础、熟练的技能、健康的心理、奉献的精神,身为计算机教师由于本科的更新较快的特点,更应具备孜孜不倦、不断进取的精神,时刻把握时代脉搏,率先接受最先进的计算机理论技术。   1.应用最先进的知识   教师要不断地传授给学生学科内的最新知识,及时将新知识、新技术引入进来,充分体现出计算机科学进步快的特点。并且要不断修订课程教学大纲,确保高职学生的计算机知识与技能不落后。像教授硬件时,教师要对当时市面上流行的配置、厂商要了如直掌;教授应用软件时,教师不但要了解最新版本的软件,而且还要知道最新应用的实例,让学生的知识和社会接轨。   2.制定长期的培训计划   老师要定期的接受培训是不可或缺的。培训内容可以包括短期培训班学习、示范教学、学术交流等方式,通过培训可使教师极大的提高专业水平、教学基本功、授课技巧等,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更好的应用于教学,这样教育才能有后劲,发展才能有前途。   三、加强上机考核制度   考试是对学生学习情况全面检查的主要手段,也是对检验教师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评价。因此,考核形式的选择应该尽量做到全面、科学、严谨、公正、合理,既要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又要考核学生的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考核形式要多样化。采用传统笔试与上机操作相结合方式。在我们学校,专业很多,这就需要我们把握好个专业考核的侧重点,不能一味采用同一标准,专业计算机学生上机考核要占很大比例,旨在提高实践能力;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按考查课算,理论、上机、平时成绩占平均比例。笔试主要检查学生对基础理论、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采用传统闭卷方式即可;上机操作是检查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专业的基本技能。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p#分页标题#e#   1.从题库抽题的上机考核方式。上机考试是近年来在计算机培训考试时经常采用的考试形式。如评职称的计算机考试、教师的信息水平考试,都是采用上机考试的方式。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内容相结合,组织专门人员开发出试题库及考试软件。在每次考试之前,根据考核要求,由计算机从题库中抽取试题形成考试内容,考生在计算机上直接操作进行,考试结束后由专用判卷软件统一判卷,快速、准确、公正、合理地给出学生成绩。此类考核方式特别适合学校学生的“计算机操作基础”等课程考试。教师可直接利用计算机所给出的学生成绩,比较省时省力。   2.直接命题的上机考核方式。考核之前,教师命好题目和要求,学生根据题目和要求自行设计来完成考核,即,运用所学知识和掌握的专业技能,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上机实际操作完成题目。此类方式适合于课程设计课的考核,如网页、AUTOCAD、PHOTOSHOP、3D动画设计等科目考试。可由专门两到三名教师根据学生作品给出各自相应的分数,并综合统计出总分,以便客观、公正、合理的给出学生正确的成绩。   四、加强教材的更新   在授课中常常遇到学生所订的书版本落后、理论较多、前后知识安排不合理,不利于教学,导致学生的书没有派上真正的用场。合适的教材,是课上教师的帮手课后自学的工具,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会有很大帮助。现在市场上计算机专业教材、参考资料种类繁多,名称各异,一种软件会多达几十种版本。教师如何从众多的教材中选择出最适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材,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方面问题往往被一部分教师忽略了。对高职教材来讲,教材应该突出技能培养方面,只有将内容,难易程度,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教材,才是我们教学首选的教材。另一方面,教师和学生又不要过分依赖教材,积极根据社会的发展,教师可以自己编写切合社会实际的教材,教师和学生应该广泛吸取教材之外的专业精华知识,来不断地、及时地补充自己。   总之,实验课的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完善的考核制度、教材的更新四方面对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紧紧抓住我国计算机普及的浪潮,踏踏实实作好计算机教育的各项工作,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高层次人才。

游泳培训总结范文5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已经处于经济强国,军事大国的位置,在体育方面也有了长足的发展。虽说在这些方面有了快速的发展,但是我国在教育方面还是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教育是百年方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句话就说明了教育的重要性。目前在世界上我国的教育还排名靠后,我们只有不断努力,让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才能真正实践教育方针。从目前情况来看,教育事业的各个学科中,体育这门学科已经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所以目前正在积极努力的构建高校体育“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的措施。高校体育可以说是体育发展的一个典型代表,高校体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学生体育素质的一个代表,所以对我国的体育教育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本文也将以高校体育为例来说明“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

关键词:

高校体育;以人为本;现代教育

在二十一世纪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我国的各种公共事业快速发展。其中教育事业中的体育教育越来越成为人们讨论的话题。因为有关报道显示,我国的学生身体素质呈现严重的下滑趋势,因为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交通工具的变迁,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运动的机会越来越少,于是教育部门就提出了体育课的课堂项目。甚至在学生的重大考试中都会添入体育这门学科,目的就是为了让祖国的栋梁之材有一个好的身体。现在,大学生的体育教育已经被很大程度的重视,甚至有的高校将体能测试与奖学金,毕业与否挂钩,这也是重视体育的一个表现。

一、构建高校体育“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的现状

(一)大学生身体状况的概况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这几年我国大学生的数量成倍的增长。虽说在马哲里有“量的增加必然会有质的飞跃”的哲理,但是从目前的现状看并不是那么回事,因为随着大学生的数量的增加,大学生对自身的控制能力却在不断的减弱。导致很大一部分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不能很好的管理自身,尤其是在运动方面,所以他们的身体状况不断的下降,出现各种症状,其中肥胖是最为严重的一个问题。具有关专家研究显示,大学生中有83%的人会比高中重5-20斤,有的甚至更为严重。基于这样的现状,我国的教育部门推行大学生体能测试,在每一学年的伊始,对学生进行相应的体能测试,不同的测试项目占有不同的比重。对不合格的同学要进行补测。为了让学生们能够足够的重视这一测试,这一测试结果会直接关系到该生的各种奖学金、荣誉称号的评定。

(二)高校体育教育的现状

古有科举制度,现有应试教育。随着时代的进步,科举制度被逐渐的废除,但是随着国庆的需要,我国又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应试教育,这一教育虽然说适合我国目前的国情,但是也有很多的弊端。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教育不仅是本国的事情,而且是世界的合作。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使世界各国出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不可分的世界发展格局,任何事情都要与世界接轨。所以教育要看的是在世界中的位置,目前我国在国际中教育地位还很低,所以要努力发展争取早日发展到国际中位置比较高的地位。所以我国的高校体能测试的标准都是在国际教育部门的标准上稍作修改而成的。这样的决定能使我国更快的跟上世界的步伐。

(三)导致高校体育现状的原因

高校体育目前还没有一个很大的突破,调查显示,高校学生在去学的体能测试中的成绩平平,一般没有人能够达到优秀,甚至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能及格,这就是因为学生们在整个假期内太过于放松,也没有锻炼的意识,所以才会在这个大学生体能测试上栽跟头。从这可以看出造成高校体育现状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自身的惰性。除了这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高校课程的安排。在高校之中,学习的主要方法就是自学,所以课程安排的很少,目的就是要留有足够的时间来让学生自习。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学校设有各种体育项目供学生们选择,但是由于人多,有的学生就错失了选自己喜欢的课程的机会,在自己没有兴趣的课程上就随随便便的上完课,并没有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当然除了这些还有其他的原因,总之就是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至使高校体育成为现状。

二、构建高校体育“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的措施

(一)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对于高校的体育教育学校要有具体的执行方案,并且在执行上要严格但是遇到特殊情况还要酌情处理。所以总的执行方针就是严中有情,在具体的特殊情况上也还是要通情达理的处理。这样的做法是为了更好的执行构建高校体育“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的措施,把我国的体育教育事业发扬光大。

(二)对于体育课选课情况有多次机会

在我国所有的高校中,体育课程都是学生自选的,这样的教育方针更有利于学生的体育效率,学生们会对自己喜欢的课程更好的进行,所以体育课自选的目的就是让绝大多数学生恩能选到自己喜欢的课程,让体育课的效率达到最大。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首先要做的就是优化选课网站,具很多学生反应,每到选课之际,学校的选课网站的系统就会崩溃,这样很多学生都不能选到自己心仪的课程。除此之外还要给予每个同学有限次数的更改机会,避免有的同学因操作不当导致没有选上心怡的课程,从而影响后续发展。

(三)对于学生体能测试可以缓测免测

对于高校的体能测试,学生应该努力的去完成,但是确实有的同学因为自身的情况不能完成相应的测试,那么在这时学校应该推行相应的免测的机会。或许是有的同学因为请假或者是比赛等特殊情况而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回到学校进行相应项目的测试,可以提前申请缓测,而且缓测也应该分时间段进行,这样最大限度的方便同学。但是不管是缓测还是免测,都要有相关的证明,而且必须样的把手,避免出现蒙混过关的情况。

三、小结

本文对构建高校体育“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进行了简要的分析,首先是对构建高校体育“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是对高校中有关的体育选课和体能测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相信通过这样的解决措施,我国的构建高校体育“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的宏伟目标很快就会实现。

作者:张琳 单位: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参考文献:

[1]构建高校体育“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考试周刊,2014年第89期

[2]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当代体育科技,2015年第04期

[3]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雪莲,2015年第20期

[4]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第08期

第二篇:普通高校体育教育微格教学现状

在体育师范类院校中,体育教育类的师范学生学习了普通课程后,不但要求对专业的根本技术进行掌握,还必须掌握其对应本专业的教学技能。本课题中作者主要利用贵州省高校游泳专业为例,对微格教学应用于体育教育方面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探究,并根据相应的理论基础与经验给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现阶段,教育逐渐创新与改革,有着更加多样化的体育教学的方式,比如有那些在教学中加以音乐与游戏等各方面内容的辅助来增添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乐趣及氛围,使得相应的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有效的增强。针对这些多样化的新式体育教学模式的增加与改变,以及当代不断变化与发展的教学改革内容,怎样才能使得那些师范类学生可以从各对应的体育课堂中尽可能的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能够促进自己体育知识的教学技能以及相应组织能力的增强呢,在各类学术研究者与那些体育教学的学者们长期努力的探究实践的成果下,可以明确的了解到微格教学在师范类体育教学过程内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与作用,能够大大的提高相应的教学效果。

1微格教学在贵州省高校游泳专业中的组织实施现状

经过相关调查可以了解到,贵州省高校游泳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已经开始实施了具体的微格教学内容,在本校内也建设了一些多媒体微格教学教室与其对应的相关设备,学校一共建设了大概十余个微格教学教室,在实际开展微格教学中,那些有需要的学生与老师都要提前申请,并且只有在得到相应的批准之后才能正常的使用微格教室。在对其进行课程录制与讲评时,并不都是同一时间开展的,有时候并不是在具体的上课时间进行的视频录制,只有在学生与教师在相关申请批准后,由微格教学室内设备的管理者来安排对应的负责人,根据他们合适的时间来安排学生,进行分组去录视频的,然后在后面的正式微格教学课堂上由授课老师对此进行讲评。所以,贵州大学对微格教学的开展并没有完全的实施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经过无数次的试讲、音视频、观看自己的视频和他人的视频,通过学生的评价、老师的讲解和自我总结来提升自己的知识技能。虽然这种教学实施情况下,在贵州省高校游泳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的贵州省高校游泳专业专选班也取得了相应的成绩,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们的的体育教育专业贵州省高校游泳专业专选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并为其顺利进入实习搭建了桥梁。但是这种教课还是比较单一乏味的,而且把实际的贵州省高校游泳专业老师与微格教学指导老师分开,并不能非常有效的结合相应的专业知识技能来进行点评教学,不能实现贵州省高校游泳专业专业的基本技能与教学的技能的有机结合。就现在的实际情况而言,贵州省高校游泳专业校体育教育专业微格教学课程实施中还存在诸如指导教师对微格教学的缺乏相应的认识和专业性的技能培训,学校实施微格教学的条件也不是非常的好,不能很好的满足学生的需要,而且本校微格教学的课时设立也不是相当充足,存在着教学资源与案例教学及其微格教学不相适应等各方面问题。

2贵州省高校游泳专选班学生微格教学学习过程

贵州省高校游泳专业体育教育专选班在实施微格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贵州省高校游泳专业教学的基本理念,结合与其相关的教学技能训练方式,在开展微格教学以前就要求这些参加培训的学生要对这些微格教学的理论知识与教学方法进行了解与熟悉。当各学生都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并可以自行进行模拟教学操作后,再去申请对应的微格教室开始他们自己的视频讲解与录制,录制完成后就可以在正式的课堂开展中由对应的辅导老师播放和讲评这些视频,学生们可以通过观看自己与他人的模拟教学视频相互点评和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正,最后进行相应的总结达到提升自己知识技能的效果。通过这样的过程来相互提升、相互促进。

3学生学习的认知态度现状

通常情况下,学生对待某学科的积极性越高,那么平时学习的注意力就越集中,对待课程的态度也越端正和认真,并且在认知程度比较高,态度较好的情况下,在学习中遇到相应的困难也是比较积极顽强的。就贵州省高校游泳专业专选班的学生对待微格教学的认知与态度而言,可以从很多方面来调查反映,以下是调查结果。就认知情况而言,在问卷中针对学生提出了“你认为微格教学训练对培养和训练你的基本教学技能有帮助吗?”的调查结果:通过对贵州省高校游泳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微格教学的认知情况的调查,可以由整理数据了解到:95名调查对象中有61.5%的学生认为微格教学对于训练和培养自己的教学技能是非常有帮助的;只是觉得有帮助的学生占到了31.5%;不过不容乐观的是依旧还存在7.5%的学生认为对他们是没有什么帮助的。通过数据结果可以了解到贵州省高校游泳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大部分学生还是能够正确的认识到微格教学的作用的,有着正确的认知度,但是还仍然存在一些认知程度不够的学生,这就影响了他们对待贵州省高校游泳专业教学实施微格教学方案的态度,影响着他们对待学科的兴趣与积极性。在针对学生态度调查项目中,根据学生问卷中,在实际的微格教学课程中“你会主动的对相应的教材方案进行研究吗?”与“在现在的微格教学训练过程中,你对那些教学中的问题关心吗?”的调查结果数据显示。调查结果显示:总共有超过一半以上的学生(77.5%)会主动去研究学习微格教学教材与方案,其中有44%的学生是经常主动去研习的,31.5%的学生是偶尔去对相应的微格教学课程及教材教法进行研习的。当然不容乐观的是还依旧存在22.5%的学生不会这样做,对待这门学科的态度并不是很好。调查显示:数据结果能够了解到,关于贵州省高校游泳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待微格教学的具体态度而言,这95名调查对象中达到了22%的学生对相关教学问题还是非常关心的,41.5%的学生是比较关心,同样也有超过一半以下的学生(63.5%)的学生是对微格教学中问题关心的,有着非常好的学习态度。但同时还依旧存在27.%的学生只是持一般般态度,更有甚者的是存在9%的学生竟然是不在意不关心这方面的问题,对待这门学科没有相对好的学习态度。这说明贵州省高校游泳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大部分学生在微格教学实施过程中还是有着很好的学习态度的,也能正确的认识到其作用与影响,能够积极的参与与练习相关技能,但是还存在一小部分学生还有待更进一步的改善他们的学习态度,更好的去学习去掌握贵州省高校游泳专业体育教学相关的技能与理论知识。

4贵州省高校游泳专业微格教学开课情况

通过相关访谈与问卷调查,对贵州省高校游泳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微格教学的具体开课情况进行了相应的了解,以及根据实施情况对学生对待其开课情况的满意度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查。可以了解到,贵州省高校游泳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实施微格教学的开课时间主要设置在大三下学期,学时一共为54学时,总共2学分。通过调查结果显示,针对相应的学生对具体开课情况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我们知道只有23.5%的学生是非常满意这种开课安排的,其中33.5%的学生比较满意,26%的学生感觉一般,但是却还有16.8%的学生对这种开课安排是不满意的,这说明本学院在微格教学开课安排方面还不能较好的满足大部分学生,只有一半左右的学生是满意的。这主要是课程安排上还存在着不合理与缺陷之处,相应的课时相对来说不足,而且开课时间应该更加提前一点,从第二学年大二期间就应该开始涉列这方面的课程安排,让更多的学生涉足这方面的教学内容,更好的为大三下及大四期间的实习做好准备。

作者:喻强 单位:贵州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黄汉升.[M].高等教育出版社

[2]施小菊.[M].厦门大学出版社

[3]郭静.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教学研究.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第三篇:一体化区域性高校体育教育资源研究

摘要:

区域性高校体育教育资源整合是解决因高扩大招生规模带来教育资源紧缺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区域性高校体育教育资源的内涵进行研究,对柳来河区域性高校体育教育资源整合的依据从日臻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宽松的政策环境、不断壮大的经济实力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实行跨校选修、体育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建设精品课程等区域性高校体育教育资源整合的对策,旨在为高校体育教育资源整合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

柳来河一体化;区域性高校;体育教育资源;整合

前言

2013年5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印发《柳州、来宾、河池市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通知。《规划》中提出合理规划布局、优化配置区域公共教育资源,推进公共教育资源共享和相互开放,逐步实现教育资源均等化,稳步发展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广西科技大学、河池学院、柳州师专来宾校区等高等院校,提高教学质量,探索区域高等院校资源共享方式和途径。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区域性高校体育教育资源的内涵、属性进行研究,对柳来河高校区域性体育教育资源整合的途径进行探讨,试图为柳来河高校区域性体育教育资源整合提供理论依据。

1区域性高校体育教育资源的内涵

区域性高校体育教育资源是指以各高校地理位置的分布结构所划分的、各高校所拥有的、与高等学校体育教育密切相关的、能满足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身心群健康水平、掌握体育运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丰富活跃校园体育文化生活、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人力、物力、财力及信息等资源的总称。按其存在形态,区域性高校体育教育资源可分为有形体育教育资源与无形体育教育资源。有形体育教育资源是指客观存在的物质资源,泛指硬资源,包括体育场馆、体育器材、设备、图书资料等。无形体育教育资源,亦称软资源,如体育教育教学管理能力、体育学习、锻炼环境条件、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思想品德等,是一种看不见的智力或人力资源。区域性高校体育教育资源整合的主要目的是增强高校体育教育资源的互动、共享,提高高校体育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率。

2柳来河区域性高校体育教育资源整合的依据

柳州、来宾、河池市位于广西中部,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结合部,是西南出海大通道的重要支撑。三市呈雁型梯度发展态势,进入了以柳州市核心动力,来宾、河池两市齐飞的发展阶段,三市的文化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柳州市良好的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已成为区域共享的服务平台。柳来河的一体化为广西的经济、文化和高校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契机。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以经济的发展作为物质基础;同时高等教育的发展又为经济的发展和技术创新培养了大量的合格人才,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体育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现阶段,体育事业的发展更能体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程度。

2.1日臻完善的基础设施

区域具有承东启西、南下北上的交通区位优势。柳州市是我国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来宾、河池市是广西乃至我国西南重要的交通通道,湘桂、黔桂和焦柳铁路交汇于此,桂柳、柳南、柳宜等高速公路贯彻其中,尤其是三市主要城区基本形成了1小时的经济圈。日臻完善的基础设施为柳来河一体化体育教育资源的整合创造了便利的条件。

2.2良好宽松的政策环境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与改革委员会3013年1月5日下发的《柳州、来宾、河池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确定柳来河一体化发展的重点之一是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推进区域教育、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重点建设广西科技大学、河池学院、柳州师专来宾校区等高等院校,提高教学质量,探索区域高等院校资源共享方式和途径。开展跨市、跨县、跨校际间的合作,建立教育人才交流平台,开展师资交流和合作培养,促进教育资源合理流动。保护传承民族传统体育,重点建设红水河流域民族体育工程。加强三市文化体育交流与合作,共办柳来河区域文化节庆和体育赛事等,实现文化资源共享。逐步实现对接共享,让一体化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群众。良好宽松的政策环境为柳来河一体化区域性体育教育资源的整合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2.3不断壮大的经济实力

经济发展是高校教育发展的基础,也是制约高校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重要因素。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对广西高等教育区域性的分布产生了重大影响。“十一五”期间三市的年生产总值占全区比重的22%,特别是柳州市经济规模占全区比重13.5%,居全区第二位,柳州有全国乃至全世界闻名的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对高等教育资源的需求也大,直接促进了高等教育在柳来河地区的发展,如2013年原河池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河池学院;2012年原广西工学院改名为广西科技大学等。不断壮大的经济实力为柳来河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合作基础。

3柳来河区域性高校体育教育资源整合的对策

综观我国关于区域性体育教育资源整合研究途径主要是集中在学分制下的跨校选课与辅修、体育教师资源优化整合、体育教育资源的网络化、实验室与图书馆资源的共享。根据柳来河高校的分布特点、各校的办学特色以及经济发展状况,本研究认为主要应从实行跨校选修制度,促进体育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及区域性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等方面入手,努力打造具有区域性特色的体育教育资源,提升柳来河高校在区内甚至全国体育教育中的地位。

3.1确定正确指导思想

正确的指导思想是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区域性体育教育资源整合途径的关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育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前,“以学生发展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目的是在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的同时,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面向“学习化社会”,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教育应围绕四种基本学习加以安排,即“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既是学习化社会对教学的要求也是人的现代化过程中主体的最佳表现。对高校体育教育资源进行科学合理整合,就是试图积极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生活环境,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更好的为培养优秀的、高素质的专门人才服务。因此,“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习化社会为标”是高校体育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导向,是优化整合高校体育教育资源战略指导思想的内核。

3.2确立选修课的理念,实行跨校选修课制度

跨校选修课作为整合高校体育教育资源、提高体育教育教学质量、改善高校办学效益的切入点,应得到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的足够重视。实施跨校选修课的前提,一是参加实施跨校选修的学校都采用学分制的管理。二是参加跨校选修的学校必须对选修课程的学分相互承认。三是地理条件适宜,交通便利。四是在学生跨校选课手续和考核成绩管理上要制定统一的标准,简化程序,实行有效管理。柳来河一体化为跨校选修课的开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跨校选修课需根据本校的师资力量、场地设施来开设,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如广西科技大学课开设游泳课来弥补河池学院学生想学游泳的兴趣爱好,河池学院则可以依托地方的优势开设少数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课程。

3.3促进三所高校体育教师交流与合作,提升教师素养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工作中的核心资源。柳来河三所高校经常举行区域性的培训班、教学技能比赛等来促进教师之间交流,相互学习,相互改进教学方式与手段,提升教师素养,有利于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也可以相互聘请资深教授到各所学校去担任一门具有特色课程的主讲,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约高校建设的时间、成本,并能集中有限的资源来开展具有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提升学校的竞争力。

3.4促进区域性体育精品课程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教育部决定在全国高等学校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柳来河三所高校因根据精品课程的“五个一流”来建设区域性的精品课程,各高校在建设精品课程时,由一名资深的教师带头,从其他两所学校选派优秀的教师参加,这样集思广益制作出来的精品课程能更好的从三所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便于在三所高校开展,有利于区域性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者:罗强 单位:河池学院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柳州、来宾、河池市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桂发改规划[2013]3号.

[2]国家体育总局.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R].国家体育总局,2000.

[3]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1.

[5]郭鼎文,许斌,盖洋.广州大学城体育资源的共享和开发[J].体育学刊,2005

第四篇:高校体育教育武术教学问题及对策

摘要: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访谈法等方法,以体育教育专业发展目标为依据,针对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教学的现状,分析了武术教学体系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对策,认为武术教学应该从提高专业目标培养认识、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提高教师教学综合素养和在教学中积极贯彻武术传统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提高武术教学质量。

关键词:

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教学;问题与对策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是培养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的重要对口专业,以培养能胜任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训练,以及学校体育管理等能力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为目标,学生体育教育和教学能力的培养是该专业的核心工作。自武术被列入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以来,为中小学培养了众多武术师资力量,武术教育在中小学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武术被列入主干课程以来,涉及内容、方法、评价等武术教学方面的问题不断涌现,针对问题所展开的研究和讨论也不曾中断,可谓百家争鸣。文章从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以普遍存在的武术教学问题为基点,探求教学进步的新思路,以期为武术教育更良性的发展提供思考。

1、当前武术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专业目标意识淡薄

不少教师在教学中严格动作规范,以训练的方式积极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以竞技武术高、难、美为技术评价标准,过于追求比赛名次。在教学中积极向全国武术冠军看齐,基本以培养一个武术运动员的要求和标准来训练学生。受此影响,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效仿运动员的技术,追求空翻、旋转等难度动作,对练习武术基本功没有耐心,难以踏实地练好一个手型手法。武术理论的学习也非常的缺乏,不少学生在毕业之时对武术技术理论知之甚少,空有一套半生不熟的武术套路动作。虽然,武术竞赛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难、美的技术呈现能够刺激学生的挑战神经,但是,参与竞赛毕竟不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主要任务,不应该过分追求。教学应该围绕专业发展目标,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的设计,都应该体现专业目标引导下的学生教学能力需要。

1.2教学内容更新有限

我国体育教育专业所开设的武术课程一般包括必修、主项提高、选修三个板块,每一个板块开设的教学内容各异。武术必修课程一般设在一年级第一学期或二年级第一学期,“普遍教授的都是太极拳,武术初级拳,基本功,武术教学内容多年来并无什么改变和创新。”[1]武术主项提高课程的学习内容相较于必修课程其动作难度较大,演练水平也要求更高,学习时间也较长,学习3-4个学期,一般在二年级第一或第二学期开设。大部分院校学习的内容主要是武术国际竞赛套路,学生需掌握拳术、短器械、长器械三个子内容。各校课程设置与学习内容大同小异,变化较为有限。刘娟对安徽七所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武术专业选课教学内容进行调查,大部分院校开设的内容更新有限,缺乏创新。[2]

1.3教学方法与手段单调

武术教学的质量受教师教学水平的制约,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直接左右着教学质量。不少院校存在着“武术教师素质偏低、业务水平不高的现象。教学方法仍然是以灌输武术技能为主,较少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自学能力及创造能力¼教师理论知识欠缺,武术意识淡漠,教学方法呆板,教学效果欠佳。”[3]几十年来,武术教学的方法基本处于讲解、示范、反复练习的阶段,无论是因为教师自身创新能力所限,还是归因于教学硬件设施所羁绊,慕课、微课堂、网上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难以引入武术教学课堂。这不仅仅是阻碍了武术与创新现代教育技术的联系,更加深了武术与现代教育之间的鸿沟。教育要面向未来,在师资培养上如果没有做好未来趋势的教学引导,那么现代教育技术的缺失就不只是影响了学生当下的学习体验,还可能扼杀未来体育教师现代教育多样化的创新意识。

1.4教学评价单一

“高校武术教学评价模式单一,对学生成绩的评价过于注重技术、技能的评价,忽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4]大部分院校对学生的评价集中在技术、理论、考勤三个板块。技术评价,即所学武术动作的手型、手法、步型、步法是否规范,动作是否协调有力,劲力顺达,拳种风格是否突出等等作为评价的依据。第二个板块是理论,武术理论学习课时与技术学习相比课时非常有限,对武术技术理论、教学理论和武德的理论涉及不足,缺乏较详实的教学过程。最后是平时成绩,该板块的判定主要关系学生出勤、日常上课积极性表现等。然而,不少教师在进行评价时有“唯技术论”的情节,过度偏向于技术评价,淡化甚至忽略其他两个板块的评价。显然,武术教学中的评价过于侧重学生结果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不足。

1.5跨学科知识运用不足

按照体育教育专业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观,一位合格的现代体育教师是复合型的体育教育人才,即是说,体育教育专业是一个系统的构成,除去武术、篮球等技术课程外,还有诸多理论性课程,例如运动生理学、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运动解剖学等等,开设诸多的课程,说明专业培养的体育教师是一个具备现代综合素质的体育教师,其应该拥有多方面的技术和理论知识。作为新时代的高校武术教师,应该积极启发和调动学生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武术教学中,教师应该从跨学科的角度进行武术教学引导。例如,在进行准备活动时为什么要20分热身,在进行顶肘、撩裆、锁喉、击打后脑等攻防动作时所涉及的生理和解剖学知识是什么。然而,不少武术教师仅仅是在做“本职”工作,在教学生武术动作,还难以打开自身教学的思维,缺少足够的知识引导和串联。

1.6武术传统继承不足

武术是源于实践格斗的文化传统技艺,格斗技击是武术技术的本质属性所在。然而,实现既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征和格斗攻防能力,又同时兼具体育健身功能的武术教学一直是难以解决的问题。不少学生在学习武术之初抱有极大的兴趣,往往都关心学习后的攻防能力。然而,在学习时却发现教师针对武术动作的攻防讲解有限,反复的武术动作练习时间太多,且枯燥乏味,攻防练习安排更加的稀少。另外,武术技术丰富的文化意蕴被忽略,例如仆步穿掌,在教授此动作时往往要强调重心由低到高的起伏,动作由快到慢节奏,攻防含义由防到攻的转变,要点讲解繁琐,而且学生理解较难。假设用传统武术学名“燕子抄水”的意向进行教学,相信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古语云: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武德是武术的主要文化构成,然而在实际的武术教学中武德教育鲜有体现,难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看见武德的踪影。这些武术文化传统的丢失让原本具有浓厚武术兴趣的学生,在上了武术课之后兴趣尽无。有学者呼吁,“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应该仅仅是作为学生众多‘身体运动’项目中的一个项目去对待,不应该再以‘体育化’的思维去理解武术,要站在传播中华文化的角度去对待武术在学校的教育。”[5]显然,不少教育工作者对武术是文化的认识还不足。

2、武术教学改进对策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武术教学获得新的教学生命力的重要途径。武术教学预想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实现更为健康的成长,必须正视问题的所在,同时积极改进。抓住武术教学中的主要问题,集中解决,想必能对体育教育其他方面形成积极的联动效应。

2.1教学理念:转变教学理念,提高目标意识

“与时俱进,充分认识到武术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开放的体系,它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在实践中不断地发展与完善的。”[6]为了避免武术教学走向体育教育专业目标培养的异端,应该积极转变武术教学理念,重新认识专业目标培养要求,回归专业教学轨道。教师在进行武术教学时要将以培养学生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训练等能力作为主要的施教目的,在教学过程,内容选择、教学设计,评价等过程中要体现学生为主的教学角色,多考虑学生应该练什么,为什么要练,未来教什么,怎么教。将学生就业可能遇到的问题纳入到教学当中去,将学生所应该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尽可能的在教学中获得。在开课之初和课中要积极进行课程目标认知培养教育,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学,学什么,要将学技术、教技术的思想深刻的印在学生脑海中。只有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专业目标意识,教师和学生的所想所做、所教所学才能按照专业预想的能力方向发展。

2.2技术教学:分清主次,区别对待

武术教学应该根据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对象的异同有区别的进行教学。必修课是面向整个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握整体学习情况,会技术、会教学是共同的目标。具体而言,在进行武术教学时不应该过多的苛求技术规范和难度,不仅要求学生能完整、熟练地进行基本技术展示,还要求具有基本技术环节分解教学能力。课堂中要积极开展互教互学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教学积极性。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讲究“一专多能”,所谓“一专”,是指掌握一项较为突出的运动技术。无疑,主项提高课是对“一专”能力的实现有力的支撑。主项提高班应该比必修班的学生专项能力更进一步,需具备扎实的武术基本功,对基本手型手法、步型步法具有深刻的认识,所学的技术难度更高,且各项技术表现优秀;在武术教案、说课、组织教学等方面表现更为突出,强技术、强教学应该是他们的发展目标,他们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中武术课程教学的中流砥柱。选修课主要考虑学生的兴趣所在,要充分利用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特色拳种武术技术介绍和攻防为教学的重点,淡化技术规范的要求,强调技术表现特点,灌输武术的一般教学规律和基本知识,同时开拓学生的武术视野。因此,选修课应该是培养看懂一般技术和培养一般教学的能力。

2.3教学内容:一般与特色相结合

武术拥有众多的拳种和流派,它们技术内容丰富,风格各异,广泛分布于我国各个省市区,是各地优秀的文化遗产。作为以服务于大部分中小学体育事业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来说,不仅承担着提高学生体质的首要任务,还肩负着继续文化传承的责任。因此,各地高校在设置教学内容时,可就近选择部分当地优秀的拳种纳入教学,将规定武术套路与当地特色传统武术相结合。这不仅增加了武术教学的活力,还开拓了学生的武术文化视野,同时也为一直苦于难以传承的传统武术找到了生存的土壤。例如,以河南少林寺为中心的中原地带高校可将少林拳纳入教学中,以武当山为核心辐地的高校可选择武当拳术,广东等南方地区可选择蔡李佛等传统南拳,北方各地可截取戳脚、翻子、八极拳等等。[7]将国家规定竞赛套路与各地传统拳术结合,不仅能激活高校教学的活力,而且在学生的身边找到了武术生存的根。

2.4教学评价:提高学生教学能力评价比重

研究以为,以培养未来体育师资为核心的武术课程教学,其教学评价应该进一步突出对学生教学能力的评价,运动项目技术与教学能力应该双重掌握,不应偏废一端。应该让学生积极的加入到教学中来,创造学生进行教学的机会,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能力评价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出发,一是教学过程中学生教学能力学习的积极性评价,主要考察学生在日常中以教学为目的学习掌握情况,例如学生在学习马步变弓步冲拳后,首先熟练的掌握了动作,其次,很快能够模仿教学,甚至创新教学;二是针对整个课程结业时的教学能力评价,是教学期末的总结性评价,例如,在课程结束考核时进行有选择的教学。调查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在教学中愿意进行“角色互换”的方式培养学生教学组织能力,说明学生对参与武术课堂是非常感兴趣的,并且勇于用实践证明自己组织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8]教学评价是武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其不仅对教学效果检测,以及教师教学方法改良有重要的参考意义,还左右着专业目标的实现。武术教学要应和专业目标的实现就必须在技术、基本理论、日常考勤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学生教学能力评价。

2.5教师:提高教师综合职业素养

作为以培养复合型体育人才的高校武术教师,也应该具备相应的素质,甚至应该走在学生的前列。就目前来说,应该从三个方面加强教师的教学素质。首先是职业道德素质,培养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是由多学科教师实现的,教师培养已然是一个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准入的系统工程,以一己之力难以实现。然而,不少武术教师脑海中还有着浓厚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傅带徒弟”的思想,期望在学生脑海中树立师傅的“权威”,这与日趋走向职业化、专业化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培养不甚相符。现代武术教师应该摆脱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思想,淡化“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师傅本位思想,将以培养具有专业化、职业化的未来人民教师的职业定位思想深入脑海。其次,作为新时代的高校武术教师,应该积极提高专业综合素质在教学中的应用。积极从跨学科的角度进行武术教学引导,启发和调动学生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武术教学中,打通武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实现学生知识结构系统串联,新时期的武术教师应该具备这样的专业综合素质。最后,提高武术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现代教育技术是科学技术创新的成果,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方法进行必要的日常教学往往能够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武术作为现代教育的一部分,“教学方法和手段应该灵活多变,符合时代需求”。[9]以现代教育技术成果进行武术教学,让武术这一古老的传统文化搭上时展的列车呈现不一样的风采。这既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也能够促进武术与现代教育的融合。

2.6文化传统:将武术传统贯彻到教学始终

如今,武术是以一个项目的形式,以健身的手段置于体育教育专业之下,但是,武术的传统并不能就此而被忽略。武术是基于“打”而产生的技术,攻防技击是武术的本质属性。在教学中,无论是拳术练习,还是器械演练,动作的含义、表现意识,都应该彰显技击的意蕴,否则练习武术将无异于练习广播体操。因此,武术教学不应该只是套路技术动作的学习,还应该进行攻防意识的灌输,甚至攻防教学。例如,在学习初级三路长拳弓步冲拳动作时,两人一组,结合动作指导学生进行上步格打-冲拳的攻防练习;在练习枪术拦、拿、扎的技术动作时,一个学生先练习扎抢,另一个学生进行拦、拿抢练习。此外,传统武术名称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燕子抄水,懒和尚披袈裟等,具有生动画面感的表述能够对学生理解武术动作由积极的指导意义,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够实现武术更好的传承。另外,在套路学习中进行攻防练习,对学生武德的培养也大有裨益。传统武术中的攻防格斗既是相互之间体力、智力的较量,也是一场得与失之间利益的纠缠,其也不失为一种道德修养途径。只有经历过拳拳到肉的格斗实战,方能够体会到切身的失(被打)与得(打),只有经历了才能理解竞争中获得与失去的不易。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只有体验了失去的痛苦才不会轻易将伤害加之于他人,这无形之中所获得的既是生活体验,也是武德修养。切身感受获得的道德修养,相信比重复练习技术动作和感性的语言教导得来的更加可靠。因此格斗攻防意识的培养不应该被丢弃,而是应该密切结合攻防进行教学。“武术是在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下发展起来的,是中华民族的载体,其武学思想、技击动作和武德礼仪无不承载着传统文化的内涵”。[9]因此,应该将武术文化传统贯彻于教学始终,文化传统特征应该成为武术课程立于体育教育专业中重要的标志性身份,不应该被忽视。

3、结语

教育发展没有终点,教学中的问题也难以穷尽。武术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其立足于高校取得现在这样的成绩已属不易。直面现今存在的问题,是为了实现更长远的发展。正确认识培养目标、教材选择、教学评价等方面的问题,积极完善武术教学中的不足,不仅对促进我国高校武术教育具有直接的益处,而且为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目标实现提供了保证,也为中、小学武术教育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作者:段斌 白廷祥 单位:惠州学院体育系武汉市光谷第三小学

参考文献:

[1]李莎莎,侯二牛.“三位一体”推动高校武术文化教学改革研究[J].武术研究,2016(2):44-46.

[2]刘娟.安徽省体育教育专业武术专选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7):152-155.

[3]陈德平.普通高校武术教育、教学的现状与改革对策.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2004,20(3):238-240.

[4]苏克强.文化传承视域下山东省高校武术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3(9):58-61

[5]王岗.对学校武术教育问题的思考[J].搏击•武术科学,2007(10):1-2.

[6]蔡仲林,翟少红.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必修课程现状对策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4(5):1-3.

[7]蔡仲林,施鲜丽.学校武术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1):62-65.

[8]杜聪丽,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武术教学能力调查与分析[J].搏击.武术科学,2015(2):73-75.

[9]胡平清.武术教育的基本特性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6(1):148-152.

第五篇:高校体育教育合作办学研究

摘要:

云南省与东盟具有特殊地域优势,其高校间的体育教育在交流与合作方面凸显着特殊的意义和作用。本文阐述了云南省普通高校与东盟国家(泰国)高校体育教育的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意义并以大理大学为例分析了与泰国高校体育教育交流合作现状,探讨了云南省普通高校与泰国高校体育教育合作办学的可行性,为能更好的提高两国间高校体育教育合作与发展起到特殊的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

云南省普通高校;泰国;体育教育;合作办学

大理(学院)大学在2006年作为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云南高等教育“走出去”战略下首批确立的四所试点高校之一。历经十年,大理大学的国际交流合作硕果累累,体育领域的交流合作尤其突出。通过大理大学与东盟国家—泰国的体育教育交流的合作为典型代表。云南高校与泰国高校体育教育合作办学的条件和机遇逐渐成熟,这将推动云南省普通高校在实施“走出去”决策中起到重要作用。

一、云南省普通高校与东盟国家高校体育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意义

加强与东盟国家的高校体育交流,可以促进双方外交的和平发展。通过云南高校与东盟各高校体育交流合作,有利于协助国家促进与东盟体育交流合作,满足同是发展中国家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共同开发体育产业、推进本国的体育事业快速向前发展,是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经济稳步提高、社会和谐发展、边境和谐安宁的重要途径。2009年7月,云南开始实施“桥头堡”战略,云南省教育厅在高等教育领域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与东南亚、南亚国家高等教育合作,体育教育的合作积极推进了地区的稳定和发展。云南高校的体育教育交流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到积极探索阶段,对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文化交流互动与合作共建,使它成为加快建设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起到特殊的重要意义。通过云南高校与东盟的体育教育交流的合作,积极促进双方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借鉴双方的高校体育专业办学经验,共享双方高校办学的优势资源,促进高校体育专业教育的合作、人才的交流与互动,提升办学水平。有利于优化高校体育专业课程设置,节省教育资源,拓宽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渠道,提高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大理大学与东盟国家—泰国高校体育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实例

大理(学院)大学自2003年至今,已经有21名教师到泰国东方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和春武里体育教育学院教授田径、武术、篮球、排球、足球、健美操、体操等专业、学生64人次到泰国东方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和春武里体育教育学院短期学习泰拳、网球、帆船、皮划艇、游泳、藤球等课程。每年一度“大东方体育、艺术文化节”如今已经到第十三届,在文化节期间,双方除了艺术方面的展览和交流外,还有体育赛事的举办,例如文化节期间泰国东方大学和大理大学均相互派送篮球队、网球队、五人制足球队等参加比赛,通过比赛相互学习、相互加强了沟通与合作。除了运动技能的教授外,均邀请合作对方院校知名教师给予本校学生开展不同主题的学术讲座,于2010年举办了国际篮球裁判理论和技能训练研讨班。同样2011年4月,举办了为期6天的“运动生理学和篮球技术统计”学术讲座与培训,为两校体育交流合作增加了更多的学术内涵。

三、云南省地方普通高校与泰国高校体育教育合作办学的可行性

1.利用地缘优势,积极开创多样性的合作办学模式。云南省地处祖国西南角,与东南亚、南亚次大陆的17个国家接壤或毗邻。目前尽管体育教学领域国内与东盟的合作办学主要集中在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缅甸、老挝等国,国内参与联合办学的学校也只有6个地区的7所高校。但是,云南省近年也不断有高校开始尝试与泰国高校开展“3+1合作办学模式”即学生在国内学习三年,第四学年赴泰国高校学习一年(12个月)或“3.5+0.5合作办学模式”即:学生自愿选择在第三学年赴泰国高校学习、实习半年(6个月)的模式。不少高校长期开展的高校间体育教育合作办学经过多年的文化交流或短期交换学习或夏令营的形式积累,合作办学项目逐步稳定和成熟。

2.高校间体育教育的合作办学,体现出优势互补,取长补短,促进创新地开设新的运动项目课程。云南属于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云南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十分丰富,云南的少数民族与东盟国家不少民族问有着共同的族源,在生活习性、文化、语言等有许多相似之处。西双版纳的傣族与泰国的泰族,云南的彝族、傈僳族、拉祜族、苗族与泰国彝族、傈僳族、拉祜族、苗族都是同族源。积极利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优势,创新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在合作办学中开设相似的传统运动项目,如少数民族的摔跤、秋千、传统武术。同样把泰拳结合传统武术、泰国传统体育舞蹈和云南少数民族舞蹈相结合的课程,如:云南边境地区藤球和泰国传统藤球的融合等等,新课程的编制和开发为丰富合作办学打好课程资源基础,同时也能增设特色课程的教学内容。

3.积极利用好“一带一路”和“走出去”的对外教育环境,开创云南高校体育教育合作办学新篇章。云南省实施高等教育“走出去”战略下,不断完善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合作服务体系,教育管理部门相继制定和出台了相应的国际合作保障措施,鼓励了云南普通高校“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对外合作办学。高校间通过相互合作学习,取长补短,促进高校间体育教育的长足发展,不仅保障高校间体育项目的合作训练同时也提供了有利的合作办学条件。

作者:李佳 单位:大理大学

参考文献:

[1]冯强.影响中国与东盟体育交流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4(3).

[2]王虹,陆国田,刘玮宏.大理学院体育科学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前景展望[J].大理学院学报2013(10).

[3]苏祝捷,邱团.中国-东盟体育教育合作办学可行性研究[J].运动,2012(19).

第六篇:高校体育教育网球课教学现状及策略

摘要:

针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网球课教学水平的现状,要想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专业网球人才,将高校体育网球课成为培养优秀人才的主要平台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为突破口。因此必须针对高校网球课现状制定出有效可行的策略,从而提高高校体育网球课的教学水平。本文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网球课教学现状为基础,对几点主要矛盾及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

网球课;教学现状;策略

一、现在高等体育教育专业网球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

(一)教学方法方面

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网球课仍然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包括:重复练习、变换练习及讲解与示范等。这传统的教学方法有许多不足之处,例如缺乏创造性,不能够激发学生主动进行网球学习的兴趣,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网球的需求,不能满足国家对于专业人才的要求等。即使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了诸如比赛法、预防与纠正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多种新的教学方法,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这些新的教学方法却很少被使用,不仅无法提高网球专业的教学水平,也限制进行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网球课程的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教学理念方面

要想成为一个专业的网球人才,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基础,同时全面的动作要领也要必须熟练掌握,要想实现网球技能的全面发展必须以网球基础理论知识和提高动作技能为基础。但是在当前的高校体育教育网球课上大多数老师只注重各项网球动作技术的教学而忽略了学生对于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从而使得学生由于缺乏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不能全面掌握动作技能的现象,即“无本之木”现象。这些网球运动员因此不能称为专业的网球人才,因为只要遇上理论知识扎实的专业人才必然会输掉比赛。

(三)教学基础设施方面

网球课教学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师资队伍和教学设备两方面。众所周知,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部分,但是当前高校体育专业网球课程缺乏专业素质强的教师,缺乏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缺乏学历高的老师,这些无疑都制约着网球教学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影响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还有教学设备的丰富性和先进性。但是在当前的高校体育教育网球课上缺乏先进的器材以及专业的场地等,从而抑制了网球课水平的提高。

(四)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学生水平是不同的,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是不同的,使教学有一定的困难,这需要老师仔细观察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给予最合适的指导。同时还有很多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例如班级上课人数,学生自身基础,场地不适等。

二、解决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网球教学现状问题的策略

(一)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注重创造性

教学方法在网球的教学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不仅影响学生学习网球的学习效果,还影响及对于理论知识和动作技能的掌握情况,所以说先进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网球课的教学水平很关键。因此在以后的网球教学过程中,老师们要不断学习与领悟新的前沿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需求不断使用,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另外,老师还需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依据学生自身的情况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改造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为国家培养优秀的网球专业人才。

(二)注重理论知识与动作技能的结合,转变教学理念

众所周知,专业的网球人才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而且需要掌握熟练的动作技能,只有做到了理论知识与动作技能的综合掌握,才能促进全面发展,成为优秀的专业人才。因此要想提高网球的教学水平,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注重动作技能的教学外,还必须注重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两者并重。

(三)完善教学基础设施

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教学基础设施的完善:一方面,学校应该重视体育设施的更新及完善,应该投入更多的资金在体育教学设施上,专门建设进行网球学习的场地,修筑辅助设施,对于网球教学设施给予积极的全面更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健全的体育设施设备,满足学生进行网球学习的兴趣,保持学生对网球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国家需要的专业的网球人才。此外,高校应该着手于引进多媒体教学的设备,增加投入,为网球课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强大的基础设施保障。另一方面,高等学校在招聘高校体育专业网球教师时应该更加严格要求,加大对教师的质量要求,尽量从专业素质强,教学经验丰富,年龄结构,教师学历等方面严格把关,选出最优秀的教师,以防教师本身不能将理论知识与动作技能全面掌握从而加入到师资队伍中而导致的学生不能得到好的教学效果,从网球教师的专业素养上严格把关。另外,学校应该积极组织学校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从而获得先进的理论知识以及动作技能,从而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水平。拓宽教师的业务学习渠道,使老师的业务水平及科研水平得到提高,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因材施教,设置相应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学习到先进的理论基础知识及动作技能,从而得到全面发展。

结语

针对以上情况,高校应该针对当前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网球课教学现状,制定出相对应的策略。本文主要讨论了注重理论基础与动作技能相结合,改变教学理念,加强创造性,进行方法创新,在教学设施方面加强完善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希望能够给当前高校教育专业网球课程教学现状及其策略方面的研究给予参考价值。

作者:李建鹏 单位:吉林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向玉山.高校网球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必要性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22.

游泳培训总结范文6

高级职称护士理论知识扎实、临床经验丰富,在日常护理中遇到重症疑难病例或重大抢救时,通过护理会诊对兄弟科室进行专业指导,共同解决护理问题。本院根据专业方向设置4个护理专家会诊组,主要负责产科护理、妇科护理、围手术护理、PICC等方面的会诊工作,目前,护理会诊已被列入临床日常护理工作,是提高护理质量、展现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

1.参与孕妇学校教学与咨询

孕妇学校:由高级职称护士组织并承担教学,主要开设了孕期管理、母乳喂养指导、分娩准备、怎样“坐月子”、婴儿沐浴抚触及游泳、拉玛泽减痛分娩法、怎样照顾宝宝、胎教与早教、产后保健、新爸爸训练营等课程;网络咨询及电话咨询:10余位高级职称护士经培训后组成团队,分定期和随机两种形式通过网络、电信等平台提供咨询、答疑,内容涉及新生儿护理、母乳喂养、产后康复以及妇科肿瘤化疗、生殖内分泌、计划生育指导等。

2.参与教学与培训

高级职称护士承担对研究生指导、大专院校的前期妇产科教学、省级继续教育专题讲座、院内业务讲课、病区查房以及母婴专科护士、新生儿抚触师、导乐师等的培训工作,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3.参与科研及循证

通过调查显示,高级职称护士科研能力及写作知识方面的得分都较高,与本院实际情况相符。本院高级职称护士多数具有特定专业研究方向,她们作为亚专科学科带头人组成相关学科团队,负责申报各类研究项目并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每半年总结汇报研究进展及下一步计划,保证各项研究课题达到预期结果。在完成临床科研的同时,高级职称护士负责培养年轻护士开展质量监控、个案研究、回顾性研究、临床资料分析等系列研究,并及时将循证的结果和学科新理论、新技术融入临床实践,制定出快速有效的临床路径。

二、体会

1.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英国卫生部于2000年首次专门设立了重症监护部门护理专家岗位,并要求该护理专家(包括助产士)至少保证50%的工作时间花费在直接与患者接触上,其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使临床护士能以更专业的技术保障患者安全,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该改革效果在英国利兹大学教学医院注册护士Fairley[2]的研究中得到了充分证实,DeborahDawson[3]的研究更进一步显示英国临床护理尤其是危重症护理领域中高级职称护理人员无论在人员数量、工作年限方面均呈现上升趋势。妇产科护理专业具有明显的专业性,经验的积累更需要时间的磨练,高级职称妇产科护士以临床工作为基础,凭着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及时提供预见性的护理措施,饯行安全护理,促进患者康复,这在重症监护、病理新生儿护理和新生儿观察护理等方面尤其能体现其优越性,而且高级职称护士在本学科具有一定的威望,是患者信任的护理人员,因此有助于缓解患者紧张情绪,提高其依从性。高级职称护士丰富的理论知识、高超的专业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她们成为了医生们最为放心的工作团队[4]。护理会诊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护理服务理念,通过会诊及时解决患者的疑难问题,大大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目前,本院4个专家会诊组,在高级职称护士的主持和参与下,护理会诊病例数逐年增加,达到了每年近50次。

2.有利于拓宽服务范畴提升医院声誉

高级职称护士在孕妇学校的健康教育中,结合其多年的临床经验及对目前临床专业知识的掌握,以娴熟的技巧给孕妇及家属进行教学,受到孕妇及家属的高度评价,每年500余场次的健康教育使得本院孕妇学校蓬勃发展、省内外闻名,成为浙江省示范孕妇学校培训基地;网络、电信是一种便捷、有效的沟通方式,为当今社会广为使用,本院电信、网络服务自开展以来,每天完成30余条网上咨询和百余次电话服务,受到广大妇女的喜爱;导乐师的培训实现以助产士为主体的导乐陪伴分娩,在医院剖宫产的控制率、孕妇满意度、患者安全等方面发挥了极大作用。

3.促进护士专业化发展引领学科建设

作为浙江省妇产科领域的龙头医院,高级职称护士引领学科建设方面发挥极大作用。5年来,本院高级职称护士主持省厅级及以上课题近30余项,获得各种奖项9项;迄今为止,已有10余名护理专家分别在浙江省护理学会、妇产科质控中心、护理与康复杂志和专业委员会中承担要职;本院1位高级职称护士承担全国母乳喂养知识培训工作,并成为国家爱婴医院评估员,获得全国新生儿复苏及母乳喂养培训师的资格证书;在各培训基地完成全省数百名抚触师、游泳师和近百名母婴专科护士的培训,上述工作都促进了护士专业化发展。

4.稳定了护理队伍

游泳培训总结范文7

本院多数护理单元护士长由高级职称护士承担,离开护士长工作岗位后则根据其专业特长立足相关临床,对年轻护士进行业务指导以及本科室护理质量检查与控制,如原分娩室护士长离开管理岗位后继续服务于分娩室,参与并指导科内助产士及时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难产、急产、重症产妇观察护理等,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导乐分娩;NICU是极低体重儿、病理新生儿集中的科室,具备丰富临床经验的护理专家在新生儿的病情观察和护理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妇科病区及高危产科病区如生殖内分泌中心、妇科肿瘤病区、肝病孕产妇病区、糖尿病孕产妇病区等均设置临床护理专家岗位,不仅直接为患者提供专业化优质护理服务,还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指导护士解决疑难问题,满足患者多方面需求。

2.1设置护理专家会诊组高级职称护士理论知识扎实、临床经验丰富,在日常护理中遇到重症疑难病例或重大抢救时,通过护理会诊对兄弟科室进行专业指导,共同解决护理问题。本院根据专业方向设置4个护理专家会诊组,主要负责产科护理、妇科护理、围手术护理、PICC等方面的会诊工作,目前,护理会诊已被列入临床日常护理工作,是提高护理质量、展现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

2.2参与孕妇学校教学与咨询孕妇学校:由高级职称护士组织并承担教学,主要开设了孕期管理、母乳喂养指导、分娩准备、怎样“坐月子”、婴儿沐浴抚触及游泳、拉玛泽减痛分娩法、怎样照顾宝宝、胎教与早教、产后保健、新爸爸训练营等课程;网络咨询及电话咨询:10余位高级职称护士经培训后组成团队,分定期和随机两种形式通过网络、电信等平台提供咨询、答疑,内容涉及新生儿护理、母乳喂养、产后康复以及妇科肿瘤化疗、生殖内分泌、计划生育指导等。

2.3参与教学与培训高级职称护士承担对研究生指导、大专院校的前期妇产科教学、省级继续教育专题讲座、院内业务讲课、病区查房以及母婴专科护士、新生儿抚触师、导乐师等的培训工作,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2.4参与科研及循证程金莲等[1]通过调查显示,高级职称护士科研能力及写作知识方面的得分都较高,与本院实际情况相符。本院高级职称护士多数具有特定专业研究方向,她们作为亚专科学科带头人组成相关学科团队,负责申报各类研究项目并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每半年总结汇报研究进展及下一步计划,保证各项研究课题达到预期结果。在完成临床科研的同时,高级职称护士负责培养年轻护士开展质量监控、个案研究、回顾性研究、临床资料分析等系列研究,并及时将循证的结果和学科新理论、新技术融入临床实践,制定出快速有效的临床路径。

2体会

2.1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英国卫生部于2000年首次专门设立了重症监护部门护理专家岗位,并要求该护理专家(包括助产士)至少保证50%的工作时间花费在直接与患者接触上,其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使临床护士能以更专业的技术保障患者安全,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该改革效果在英国利兹大学教学医院注册护士Fairley[2]的研究中得到了充分证实,DeborahDawson[3]的研究更进一步显示英国临床护理尤其是危重症护理领域中高级职称护理人员无论在人员数量、工作年限方面均呈现上升趋势。妇产科护理专业具有明显的专业性,经验的积累更需要时间的磨练,高级职称妇产科护士以临床工作为基础,凭着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及时提供预见性的护理措施,饯行安全护理,促进患者康复,这在重症监护、病理新生儿护理和新生儿观察护理等方面尤其能体现其优越性,而且高级职称护士在本学科具有一定的威望,是患者信任的护理人员,因此有助于缓解患者紧张情绪,提高其依从性。高级职称护士丰富的理论知识、高超的专业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她们成为了医生们最为放心的工作团队[4]。护理会诊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护理服务理念,通过会诊及时解决患者的疑难问题,大大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目前,本院4个专家会诊组,在高级职称护士的主持和参与下,护理会诊病例数逐年增加,达到了每年近50次。

2.2有利于拓宽服务范畴提升医院声誉高级职称护士在孕妇学校的健康教育中,结合其多年的临床经验及对目前临床专业知识的掌握,以娴熟的技巧给孕妇及家属进行教学,受到孕妇及家属的高度评价,每年500余场次的健康教育使得本院孕妇学校蓬勃发展、省内外闻名,成为浙江省示范孕妇学校培训基地;网络、电信是一种便捷、有效的沟通方式,为当今社会广为使用,本院电信、网络服务自开展以来,每天完成30余条网上咨询和百余次电话服务,受到广大妇女的喜爱;导乐师的培训实现以助产士为主体的导乐陪伴分娩,在医院剖宫产的控制率、孕妇满意度、患者安全等方面发挥了极大作用。

2.3促进护士专业化发展引领学科建设作为浙江省妇产科领域的龙头医院,高级职称护士引领学科建设方面发挥极大作用。5年来,本院高级职称护士主持省厅级及以上课题近30余项,获得各种奖项9项;迄今为止,已有10余名护理专家分别在浙江省护理学会、妇产科质控中心、护理与康复杂志和专业委员会中承担要职;本院1位高级职称护士承担全国母乳喂养知识培训工作,并成为国家爱婴医院评估员,获得全国新生儿复苏及母乳喂养培训师的资格证书;在各培训基地完成全省数百名抚触师、游泳师和近百名母婴专科护士的培训,上述工作都促进了护士专业化发展。

游泳培训总结范文8

据统计,2010年内,全国仅培养各类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18000名,其中,广东省仅培养各项体育专业指导员4000余名,作为社会体育需求大省,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因此,增设社会体育专业是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广东省体育工作指南》中明确提出“全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珠三角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体育”的总体目标。东莞被称为“全国篮球城市”、“全国举重之乡”、“全国游泳之乡”、“全国象棋之乡”、“全国龙舟之乡”等称号,同时,还拥有众多的高尔夫球会、高档星级酒店、网球场、马会、高档健身俱乐部、镇区和社区体育公园等体育产业。拥有厚重的体育文化及群众体育基础,市民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积极性都较高,这样就使社会体育专业能够在东莞这片体育沃土上拥有长远广泛的发展空间。目前,东莞本地有高校6所,但仅有东莞市两所公办高等院校的体育系开设有社会体育专业,即东莞理工学院(本科)和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普通专科)。两所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年度招生计划分别是100人和70人。东莞职院开办社会体育专业之初,通过对社会及市场相关就业需求进行大量调研后发现,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极大。东莞职院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势是依据社会需求量身定做培养和输送人才,注重以市场为导向来培养专业人才,并在办学定位、课程设置、择业教育等方面加大办学特色。

2东莞职院社会体育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的创新研究

2.1专业办学定位

研究发现,高校在社会体育专业定位上,既要综合考虑学校自身的特点、办学定位以及现有的办学资源,也要考虑所在区域体育市场的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更应该考虑当地地域经济发展特点和消费特点。如果盲目地仿造普通高等院校培养体育人才模式输送人才就显得缺乏竞争力;因此,东莞理工学院与东莞职院社会体育专业的区别在于东莞职院的性质决定了其以培养技术型、技能型人才为主,主要给社会体育相关领域培养一线岗位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特点主要体现在“实用、够用、实践操作能力强”。而本科院校的办学评估导向作用决定其主要给社会体育相关领域培养学术型、教育型和管理型人才。特点是学科性人才,理论较强而实践能力较弱。另外,东莞职院社会体育专业建设和发展要形成自身鲜明的特色,科学合理的定位,审时度势趋利避害,不能贪大求全。要根据社会需求及市场导向将专业下设若干培养方向,人才的市场导向清晰,学生对口就业率高,基于此,需要通过深入研究后科学合理的将两者对人才培养的类型进行区别和分类,使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施行错位发展,达到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人才培养上避免交叉和重叠,减少两者社会就业岗位需求的专业冲突,真正达到高低互补、共赢发展的局面。

2.2专业培养目标

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文化、体育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就从客观上要求每所开办社会体育专业的高校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差异、地域特点来制定合理的专业培养目标,这样才能满足该地区的体育市场需求。东莞职院在设置专业培养目标时做到了区域对接,也就是俗话所说的“接地气”。东莞职院社会体育专业开办前进行了广泛的社会调查。深入分析东莞及珠江三角区域社会经济产业升级发展过程中,本专业面向的就业岗位、岗位职责、工作内容、能力要求、任职资格等各方面发展的新趋势,充分了解后再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能够在社会体育各行业从事体育管理、健身、娱乐、休闲、保健、社区指导以及策划和组织体育竞赛活动等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实用型人才。”

2.3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质量的重要保证,是组织教学、安排教学任务、实施教学管理的重要依据。当前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既要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使学生毕业后能顺利入行,又要有适当的兼容性,确保学生在岗位上能充当“多面手”,增强社会竞争力,同时还要规划个人职业生涯,为今后的事业发展做铺垫。东莞职院社会体育专业积极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产学合作,探索订单培养、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注重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强化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目前我系已与三正半山国际酒店联姻建立“1.5+1.5”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观澜湖高尔夫球会构建“定向班”培养模式。同时,与招商银行东莞分行、金多港高尔夫球会、高宏(台湾)高尔夫球具铸造有限公司、东莞市飞凡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广州尔东体育发展有限公司等达成初步的人才培养合作意向,为东莞职院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创造更多的实习实训机会以及今后就业的平台。

2.4专业课程设置

结合东莞职院院情和办学资源,通过广泛的市场调研,邀请有关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的制定与实施全过程,东莞职院社会体育专业在专业课程的建设和开发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创新。

2.4.1课程项目化教学

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运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项目化教学法”,根据工作岗位的要求,把工作任务设计成多个教学情境,强调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岗位的一致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围绕实际岗位工作任务,扮演不同的岗位角色,边学边做,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掌握工作技能。

2.4.2课程标准化建设与职业技能资格鉴定挂钩

2009年《全民健身条例》颁布实施后规定,从事社会体育工作必须具备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职业)证书,游泳、潜水、攀岩等高危体育项目必须持证上岗。经过专业调研,根据学生就业岗位(群)对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将职业资格标准纳入课程体系,实施“双证书”教育。课程体系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实训项目)支撑完成工作岗位的核心能力,学生学完相关课程后可根据兴趣选择考取中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拓展培训师、游泳救生员、健身教练员等资格证书。

2.4.3建立社会体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邀请以社会用人单位相关人员为主体的委员会专家参与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等各环节,在学校与行(企)业形成良性互动。课程机动设置,按需灵活调整,优先安排原则,课与课优化组合,公司化技能培训和管理,扶持自主创业,鉴定培训基地,优化课程结构,真正做到工学结合、教学一体化。

2.4.4以特色课程建设促进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提升

将拓展训练引入社会体育特色课程,使其成为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能力、职业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通过学院拓展训练教学,加快拓展训练场地设施建设和教师队伍培训,使拓展训练成为东莞职院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及特色体育精品课程的亮点工程;不仅为学院周边的企事业拓展训练提供便利条件,而且为学院校企合作力度和影响力打下坚实基础,为学院创造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2.5“双师型”队伍建设

师资是专业建设的关键。重视专任教师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开展以老带新,“传帮带”活动,鼓励中青年教师勇挑重担,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目前,东莞职院社会体育专业“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达93.33%,逐步加强与知名企业的联系与技术合作,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优化师资职称结构,已建立了一支具有丰富企业行业实践经验、掌握市场发展动态和技能的兼职教师队伍,并形成了一支积极向上、爱岗敬业、结构合理,教研能力强、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3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