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语言教学方案范例

幼儿园语言教学方案

幼儿园语言教学方案范文1

关键词:评价语言;幼儿园;集体教学

“教师语言对幼儿的影响重大,是其他语言无法代替的。”可见,在幼儿园教育阶段,教师所采取的评价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对幼儿的情绪造成直接性甚至深远性影响[1]。尽管教师会用“不错”、“棒极了”等鼓励性的语言在课堂中评价幼儿,但依然存在用词单一、内容空洞、语速平缓等方面的问题,对幼儿语言表达和情感提升的帮助不大。

1语言教学中教师评价语言的重要性

集体教学对教师评价语言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学活动有活力,便于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落实活动目标。教师是幼儿学习的合作者和引导者,评价语言对幼儿习惯养成、语言表达和情感提升等均造成直接性影响,教师采取合理、准确和鼓舞人心的评价语言在集体教学中可发挥显著作用[2]。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生动且富有感染力的评价语言进行教学,不仅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充分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实现不断提高幼儿语言能力的目的。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语言发展水平不同,教师在面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时,需要对评价语言予以理智性掌控,以便更好地落实整个语言活动方案及目标,调动幼儿学习兴趣和活动积极性。

2语言教学中教师评价语言存在的问题

2.1教学语言不规范

经调查,在自评过程中,多数教师承认在教学语言素养方面的表现为中等水平,多数幼儿教师能够发现自身存在语法不够严谨、用词随意、表述不准确及描述不够生动等情况,教学语言的规范、艺术等方面出现问题。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存在幼儿教师语言习惯比较随意的情况,很多与正确语法、知识用法不同的语言自然从教师口中说出,如“本来的我”、“把手拿出来”、“一只椅子”等。其次,教学中使用的语言在语法、逻辑及修辞等方面不严谨,即部分教师喜欢使用口头禅,存在语言松散、凌乱等情况,因而在较大程度上对幼儿园语言教学的效果造成负面影响。

2.2教学语言冗余

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教学语言呈现出较明显的冗余现象,影响幼儿园语言教学效果。教师语言冗余主要是指教师采用的语言在完成教学目标方面无任何意义,包括重复性语言、无意识语言、无教育意义语言等形式;此外,还存在教学中的口头禅、重复性的语气词及同一语句重复出现等情况。

2.3教学语言缺乏科学性

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教师使用的教学语言缺乏科学性,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教师经验、教师爱好、教师性别及教师知识等。上述情况体现出部分教师在教学语言驾驭方面的能力不足,教师自身的教学态度缺乏严谨性,在教学中存在部分教师将一些涉及知识性错误的语言传递给幼儿的情况,对幼儿语言习惯的形成造成不利的影响。

3语言教学中教师评价语言素质培养的对策

3.1做好精心准备

开展语言教学活动前,教师要在熟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案并组织教学语言。由于部分教师存在临场发挥的情况,导致在真实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存在语无伦次和晦涩难懂的情况,不仅影响着幼儿的理解能力,而且影响着教学效果。此外,在备课中,教师要在头脑中提前预演教学过程,将实际教学过程演变成一个动态脑力劳动过程,在预演的过程中要设计过渡环节、提问环节,并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幼儿可能给予的答案予以预想,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例如:大班幼儿在学习《变色的蜗牛》的时候,教师要在课前对教学的内容予以预习,并提前设计教案。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在脑海中预想蜗牛吃水果变色的情况,针对幼儿可能提出的问题予以充分地准备;其次,教师组织好熊妈妈开水果店的教学语言,并在课前进行演练,以防止出现上课语无伦次或临场发挥的情况。

3.2重视生动表达

为促使幼儿更好地理解教学语言、养成良好语言习惯,幼儿教师的语言不仅应具备有趣性和活泼性,而且要具有生动性和形象性。幼儿教师需要具备语言转化的能力,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并将事物的特征及形态具体而形象地展现出来,便于幼儿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眼神、动作以及身体动作等进行语言表达,采用眼神告知幼儿“我现在正在和你说话呢”,借助于身体动作形象表达教师所要讲解的内容。如:教师在教学语言的过程中,教师选择诚恳的眼神与幼儿进行沟通,以同幼儿四目相对的方式谈话,告知幼儿在沟通的过程中需要直视别人是一种礼貌性行为。借助不同的手势对所讲内容予以阐述,如手掌放在耳朵边表示没听见等,借助眼神、动作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对知识进行理解。

3.3加强情感调控

师生间信任、亲近和接纳情感态度的形成便于拉近二者之间的心里距离,故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借助与幼儿开展互动活动、语言交流的形式让幼儿感知关怀与爱护,进而帮助幼儿获取安全等情感体验[3]。而教师在教学时采用赞许、期待以及肯定等积极性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不仅能够让幼儿感知教师对于其的关注,而且能够让幼儿感知信任、尊重和平等。例如:在开展语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多多采用“你真棒”、“做的真好”、“要是能……做就更好了”、“很期待看到你下次能够更好地表现哦”等词汇和句子。此类语言的运用不仅让幼儿感知到教师对于自身的关注,而且能够让幼儿感知到信任,借助于这种情感调控的方式在师生间构建起良好的关系。综上所述,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幼儿教师运用评价语言的能力水平不仅制约着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也制约着自身专业水平的发展。教师评价语言能够显著提升语言教学的效果。教师语言教学评价中,语言素养的培养是一项长期工程,能成功运用教学评价语言的教师多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需要不断改善自身教学语言并及时地获取与教学风格相融合的教学评价语言,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幼儿园语言教学的效果,不断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程海侠.教师评价语言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运用之我见[J].时代教育,2016,13(10):248.

[2]史惠敏.教师评价语言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6(32):156-157.

幼儿园语言教学方案范文2

幼儿园实现对幼儿的语言教学,不但适应了幼儿教学要求,还适应了幼儿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求,是幼儿教学体系中的主体教学内容,处于幼儿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提高其教学质量与效率是必然要求。而语言教学游戏化是实现其教学质量及效率提高的重要途径,所以实现幼儿语言教学游戏化是重要和必要的。

关键词:

幼儿园语言教学;游戏化;现状;对策

幼儿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很多基本生活能力都是在这段时期培养的,包括语言、人格和兴趣等,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语言。幼儿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比较好动且富有想象力和好奇心,进行相关教学时便可以利用这两个特征,实现有效教学,即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等,与之适应度最高的是游戏化教学,所以游戏常被应用到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以适应幼儿好动、好奇心及想象力丰富的特征,进而实现对幼语言教学目的。

1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游戏运用存在的问题

1.1老师游戏观念的局限性: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很多幼儿老师的游戏教育观念已经得到了提高,并已经认识到游戏化教学对幼儿语言教学活动起着至关性作用。但在实际幼儿语言教学中,老师并没有将自己的游戏化教学观念付诸行动,对于幼儿语言教学游戏化仅仅停留在观念上,因为很多幼儿老师认为游戏化教学虽然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但并不是语言教学必学内容个,所以对其重视度就不够高,其实践性也不够高[1]。

1.2语言教学中游戏的程式化倾向:

实现语言教学游戏化是一个系统性、整体性和细化性的过程,要求的是老师要提前对所教学的内容进行了解,然后结合幼儿实际,选择或构建课堂教学游戏,以实现对幼儿学习兴趣的激发,使枯燥乏味的语言教学变得生动、自由和以外,进而实现提高幼儿语言教学质量及效率。但是在实现幼儿语言教学游戏化过程中,老师并没有对课程的游戏化进行提前安排,导致老师在游戏化过程中出现教学内容与游戏内容的脱节,另外部分幼儿老师认真做了课前准备,但却凸显“按部就班”,并且出现明显的程式化趋向,即过于形式或理论化,使幼儿语言老师计划的语言教学游戏化方案忽视了实际教学的“不可控性”和“非预设性”,如幼儿的“非计划”问题,不但体现出幼儿语言教学中游戏的城市化趋势,还体现出游戏中“不确定因素”的难以掌控性,最终会导致教学目标与教学实际及课堂秩序的偏离[2]。

1.3游戏中过多强调秩序与纪律:

幼儿是最具有多动性的孩童,一般教到20分钟时,幼儿就会出现乱动或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导致老师不得不以纪律的形式来维持幼儿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幼儿语言教学游戏化过程中,幼儿对游戏的兴趣时间也大多数在20分钟左右,并且期间老师黑会进行纪律维持约6次,这反应老师游戏化实现程度不够的同时,也体现出老师游戏中过多强调秩序与纪律的弊端,这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持续性的参与语言教学游戏化活动中,进而导致语言教学游戏化效不佳。

2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优化对策

2.1更新游戏观念并实现游戏的恰当实施:

第一,幼儿语言老师在语言教学游戏中,不但要还原游戏的真面目,即将游戏观念真正实践到实际课堂教学中个,而不是观念上游戏化,同时还要增加语言教学中游戏的自由空间,即减少课堂秩序及纪律的强调,实现学生轻松、自由和愉快的参与教学游戏;第二,老师要将语言教学游戏的大部分时间分给幼儿,以实现幼儿在游戏中主人公的地位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幼儿尽情的投入和享受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享受学习语言的快乐,进而实现自己语言交流能力的发展;第三,语言教学游戏真正开始后,幼儿语言老师要控制自己,不要干预游戏,也不要过于计较游戏中的对与错及游戏是预期的方向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游戏化教学[2-3]。

2.2尊重幼儿并对游戏做出合理指导:

第一,老师在进行游戏设计时,一定要在游戏中给幼儿留下足够的游戏发挥空间,并将游戏空间的预留实践到真正的教学游戏中,而不只是纸上谈兵;第二,老师要在语言教学游戏化中实现幼儿的主体地位,即老师不要强迫幼儿按照自己的游戏设计进游戏,否则会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到拘束与紧张,导致幼儿感受不到游戏愉快与自由,进而导致幼儿失去游戏的积极及主动参与性;第三,进行语言教学游戏时,老师要同时做到“介入”和“退出”,其中“介入”是指老师要在语言游戏对幼儿基于合理指导,而“退出”则是指老师在游戏开始后要将游戏的主动权全权交给幼儿,以实现其游戏主人公地位[3]。

2.3老师多渠道开发语言教学游戏资源:

第一,老师要多思考,将语言教学游戏资源的探索源头扩展到网络及书籍以外,如实际生活中,实现从生活中获取游戏资源及游戏服务与生活的教学游戏化模式;第二,老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及相关生活经验,以实现对幼儿语言教学内容生动性和证实性的丰富,使设计出来的语言教学游戏更容易被幼儿接受;第三,幼儿语言老师要做善于观察生活、开发课程的开拓者,而不是只知照搬“现成”的复述者,以实现对语言教学游戏的创新。

总而言之,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引入游戏,不但可以有效激发幼儿对语言的学习兴、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够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速的学习和掌握语言知识技巧。这要求幼儿语言教学老师,要以游戏的形式实现幼儿在自己的兴趣下,主动和积极的多听、多看、多做、多想和积累语言经验,以实现对幼儿语言能力培养提高的目的。

作者:李娜 单位:河北省乐亭县马头营镇马头营中心幼儿园

参考文献

[1]姜楠.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之我见[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3:262.

幼儿园语言教学方案范文3

【关键词】语言教学;探究;优化;语言发展

一、幼儿园语言活动现状

1.1语言教育活动达不到现有目标

在幼儿园语言教学过程中,语言目标活动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这主要是因为,语言教学目标会引领着整个活动向前发展,但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一些经验比较少的教师来说,不能够有效的领悟到具体教学的语言活动目标,这样就会导致教师在进行语言教育活动时,不能够按照幼儿的发展水平以及相关的特点来制定活动目标。大多数都会存在着活动目标非常的广泛,不能够更加细致的明确其主要内容,良好的针对性,而且也不能够有效的体现出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在进行语言教学活动之后,不能够有效的评价整个活动结果。总体上来说,不能够有效的完成相关语言目标要求。

1.2语言教学方法单一

在进行具体原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而且也不能够按照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一般来说,语言活动主要是通过一定的组织进行讲述或者是谈话等等各种方式共同完成的。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给幼儿提供一个情境,或者是进行看图说话。这些情景一般都是静止的,就不能够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也不能够有效的激发幼儿说话的欲望。现在科技比较发达,幼儿园虽然引进了一些比较先进的设备,但是由于不会使用或者是使用不当,再加上教师的经验不足,那么就会使得多媒体发挥不出它们的作用,采用比较复杂的表现形式,会吸引幼儿的眼球,但会降低幼儿说话的积极性。其次,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还有些教师过于着急,想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能够循序渐进。当遇到一些不爱说话的孩子时,教师就会把关注点放在愿意积极表达的学生身上,久而久之就会使得不爱说话的孩子产生一定的自卑感,甚至还会产生厌学的情绪。

1.3语言教学活动不能够符合幼儿语言发展

在进行具体的语言教育活动过程中,不能够有效的按照幼儿语言发展水平进行开展,同时还不能够有效的结合生活实际。比如说具体教师在进行设计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根据幼儿语言发展的实际水平进行设置,这就会导致在进行语言教育时,不能够与幼儿的实际联系起来,教师在具体进行教学过程中,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虑孩子的想法,而没有真正切切的去了解幼儿的实际生活,没能够有效的了解实际情况,就会导致具体开展语言教育时,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优化

2.1从教师角度出发

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讲,首先一定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促进能够有效的开展一些语言活动,教师在语言教学过程中起着比较重要的主导地位,所以一定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根据具体的教学要求,深入了解语言教学活动,才能够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其次,教师还需要结合幼儿实际语言水平,制定比较科学系统的原活动组织方案以及具体的目标。幼儿教师一定要着重考虑幼儿的语言实际发展水平以及学习能力,同时也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不断的进行修订,要充分体现出整个教学活动的系统性以及逻辑性,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升幼儿的说话能力。另外,教师也一定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心理氛围环境也必不可少,这样才能够有效的促进幼儿发挥他们的自主性。比如说要想创造一个比较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可以从桌椅的摆放以及具体活动内容的设计等等各个方面出发,一定要考虑好学生的心理感受以及具体的发展需求,同时老师也不能够将个人情绪带到具体教学中,所有的语言教学活动一定要从学生实际语言发展水平出发。教师还应该积极的关注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要根据幼儿的自身特点进行因材施教,才能够有效的提高幼儿语言能力。教师在具体开展语言教学活动时,可以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分小组讨论的方式,教师也要做好积极的引导,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同时还要考虑好幼儿的自身发展水平,确保语言活动内容要切合实际,在进行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特别关注一些特殊孩子,比如说一些语言发展以及智力发展比较慢的孩子,一定要按照他们的发展水平进行具体教学。

2.2从幼儿园角度出发

对于幼儿园来说,也要创建良好的幼儿园环境,首先,幼儿园管理者应该大力加强环境的建设,主要包括教室的环境、用餐环境、游戏环境等等各个方面。另外,还要提高幼儿以及教师的语言素养,这就需要幼儿园应该大力组织一些外出培训或者是专题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从而有效的提高幼师的语言素养以及具体的道德职业水平。只有通过多种形式不断丰富教师的具体教学能力,才能够有效的促进教师更为科学的进行教学,在具体教学中掌握正确的教学手段,根据相关的教学目标进行因材施教,有效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天慧.幼儿语言领域教学有效性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7(04)

[2]段文艳.试论幼儿教学环境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J].中华少年,2016(19)

[3]唐京梅.浅谈幼儿语言能力的培训[J].时代教育,2015(20)

[4]钱海峰.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策略[J].宁夏教育,2014(01)

幼儿园语言教学方案范文4

一、听

听觉是人们获取信息的最重要的通道,是幼儿获取语言和理解语言的主要渠道。常言道“十聋九哑”,因此可以看出,听在语言学习中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学会倾听

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是有效倾听的前提,教师要培养幼儿认真、有礼貌、安静地倾听对方说话,要经常提醒幼儿如何倾听,让他们认识到学会倾听才能获取新知识,进而明白倾听的意义。同时,教师可以实例讲解,让幼儿明白认真倾听和不认真倾听所产生的不同结果。另外,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发现不良的倾听行为,及时指出并帮助他们改正。

(二)培养幼儿语调的感知力和语意的理解能力

幼儿的思维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所以,在培养幼儿语意理解能力的时候,教师要利用具体事物,并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来确定教学与具体事务的结合程度。如果学生对一些词语或者语句难以理解,教师要耐心讲解。

二、说

说就是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语言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听相比,说更加复杂,这种复杂性不但体现在幼儿生理构造上,也体现在幼儿的认知水平上。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敢说

教师要鼓励幼儿敢说话,有的幼儿性格比较内向,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也不愿意和别人交流沟通,所以,教师要帮助幼儿克服这种胆怯心理,鼓励他们大胆去说,增强他们的信心。教师要组织一些幼儿感兴趣的语言表演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让他们在游戏中感受到语言的乐趣。另外,增强幼儿的自信不能总局限于语言活动,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帮助幼儿树立信心。

(二)会说

教师要鼓励幼儿能够运用正确的语言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很多幼儿在说话的时候,用词不当、话说不完整,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情况实施不同的措施。一方面,使他们掌握丰富的词汇,让幼儿学会用词,教师可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拓宽幼儿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面。另一方面,教师在示范讲解的时候,语速要适中,要让幼儿听明白,对于那些说话语序混乱的学生,要多给他们提供说话的机会,使他们的表达能够通顺连贯。此外,在幼儿敢说并能正确表达的基础上,教师为幼儿搭建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爱好,开展一些语言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游戏和提问的教学情境,并要注意提问的启发性,要突显活动中幼儿的主体性。

三、读读

是幼儿接受信息的另一种渠道,幼儿通过阅读儿歌、诗歌、故事、童话、寓言等幼儿作品,积累了语言经验,丰富了其情感,提高了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需要从以下几点进行。

(一)培养幼儿阅读图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机,调动幼儿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他们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要根据幼儿的阅读需求,为幼儿提供适合的幼儿文学作品,并为他们创设安静、舒适的读书环境,给他们充足的阅读时间,鼓励他们说说自己的读书心得。其次,在班级内设置图书角,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并且优质的阅读资源,并定期更新和补充图书。

(二)教师要指导幼儿进行阅读

首先,教师要参与到学生中间,和学生一起阅读,鼓励幼儿与父母、老师、同伴一起分享书中的内容,这样,不仅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使幼儿对书中的内容理解得更加深刻。其次,教师要给幼儿讲书,语言要规范,语调要有感染力,能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起到良好的作用。

四、写写

这是幼儿语言的另一个表达方式,他们写的能力是建立在听、说、读基础之上的。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还不完善,他们的能力有限,因此,对写的要求要降低标准。听、说、读、写这四项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因此,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要把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明确它们所处的地位,还要为幼儿创设语言环境,促进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五、幼儿园和家庭有机结合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主要场所,加强家校交流,因此,幼儿园要和家庭紧密联系。

(一)加强家校交流

教师要和家长经常沟通,如网络交流、电话联系,家访等,通过沟通,家长清楚了孩子在幼儿园的语言表现,同时,教师也掌握了幼儿在家庭中的语言表现,从而能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

(二)家校合作

父母对幼儿的语言教育方式要和幼儿园的语言教育衔接起来,教师要求幼儿在语言方面做到的,父母也要尽量一致要求。比如,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说话,耐心倾听幼儿表达,孩子和家长一起阅读等。另外,家长要抽出时间和幼儿进行交流互动,主动和他们交谈,如让幼儿说说在幼儿园都做了哪些游戏,学到了什么知识,认识了哪些小朋友等。

六、结语

总之,幼儿语言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不管是幼儿园还是家长,都应该为幼儿语言的发展做出应有的努力。

作者:艾召霞 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刘家营乡刘家营小学

第二篇:幼儿园语言教育现状与策略

一、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意义

(一)幼儿时期为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

三岁之后的儿童,身体器官逐渐的成熟,其语言能力发展也是非常迅速的。同时该时期幼儿也有进行交流的愿望。如果在该时期幼儿没有正确的掌握发音,对于其今后的生活有着较大的影响。

(二)具备良好语言能力是幼儿学好书面知识的基础

幼儿在接受幼儿园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就应时常教导孩子用自己的话把意思尽量完整地表达出来,培养孩子“想好再说、有逻辑的说”的表达习惯。只有幼儿园学到了良好的口语,才能为小学后更深入地学习书面语言做准备。

二、幼儿园语言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不完整

很多幼儿园教师在进行幼儿园教学时认为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主要目的为逐步的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不断的丰富幼儿词汇量,该种观点在很大程度上是片面的,因为,现代化的幼儿园语言教育其主要任务包含三大方面,分别为:幼儿识字教育、早期阅读教育及口语表达能力锻炼。

(二)偏重语言课,忽视日常语言活动

现阶段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实施,语言课已经不仅仅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唯一方式,教师应当将生活中的相关力量嵌入到幼儿园语言教育过程中。但是现阶段幼儿园语言教师仍旧沿用传统的幼儿园语言教育方式,过多的采用讲故事、学习儿歌来实现幼儿词汇量的扩充,很少考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借助幼儿的生活内容和心理丰富语言教育。

(三)教师语言修养欠缺

教师在幼儿园语言教育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现阶段很多幼儿园教师并非科班出身,基本的知识点非常匮乏,语言修养较低,这对于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四)重视了“手”、忽视了“口”

近些年来,在幼儿园语言教育的过程中,过分的重视幼儿的动手能力,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对于幼儿动“口”能力的培养。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幼儿时期对于幼儿语言的培养是首要的。

三、提升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策略分析

(一)制定行之有效的幼儿园语言教育纲要细则

现阶段,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实施,传统的幼儿园语言教育工作制度及方针,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能够满足现阶段幼儿园语言教育的要求,因此,要想更好的提升我国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工作的质量,应当首先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幼儿园语言教育纲要细则,统一认识,提升认识,不断的使我国幼儿园语言教育更加规范,同时,每个地区的幼儿园语言教育工作也应当在我国总的幼儿园语言教育纲要细则的背景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调整,以使其更好的为幼儿园语言教育工作服务。

(二)设计内容贴近生活,达到儿童化

现阶段在进行幼儿园语言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坚持多途径和兴趣化的原则,教师在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应从儿童的角度出发,根据自己班级幼儿的性格特点,选择出符合幼儿兴趣的语言教育素材,同时这个过程中可以选择出更加贴近幼儿生活的素材,使其更好的起到对于幼儿的教育、启发的作用。此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选择出合适的提问方式,进行有效的提问,提出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更好的激发幼儿主动思考的问题,刺激并引导幼儿采用合适的语言进行自己答案的描述,不断的增加幼儿运用语言的机会。

(三)提升教师的语言修养

提升幼儿园语言教师的语言修养对于提升幼儿园语言教育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幼儿园首先应当从教师招聘的环节入手,提升幼儿园语言教师招聘的门槛,从源头上提升幼儿园语言教育的质量。其次,制定出完善的在职性培训制度,使幼儿园语言教师的教学知识得到及时的更新,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应建立起完善的培训考核制度,对于考核不通过的教师,不能上岗教学,全面的保证幼儿园语言教育教师培训工作的质量,从而不断的提升幼儿园语言教师的质量,使其更好的服务于我国幼儿园语言教育工作。

四、结语

除了上述的三个方法之外,要想进一步的提升幼儿园语言教育工作的质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制定出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不断的增加幼儿使用语言的机会,例如,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开展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进来,在增加亲子间互动的同时可令教学模式多样化。还可以举办一定的户外活动,让语言教育形式贯穿于随机教学游戏活动中,更有利于幼儿语言交流能力、社会化能力的进一步培养。另外,不同活动类型应采用与其相适应的活动方式。

作者:艾丽 单位:内蒙古通辽市蒙古族幼儿园

第三篇:幼儿园管理问题与对策

一、目前幼儿园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缺乏整体性和协调性

幼儿园的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完成必须需要幼儿园具备足够科学的整体规划,整体规划要对幼儿园管理当中的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和信息管理等多方面管理因素进行协调管理。但是,我国很多幼儿园的管理工作缺乏整体的规划,导致管理工作的各项管理内容无法很好地协调。一些幼儿园的管理者缺乏大局意识,过于注重局部的管理工作,有时会为了某一项管理工作影响了幼儿园的整体管理工作。

(二)幼儿园管理目标与实际工作脱节,预定目标难以实现

一些幼儿园管理目标的制定者缺乏幼儿园的实际工作经验,往往借鉴社会上一些成年人团体的管理方法制定幼儿园的管理制度,导致幼儿园的管理目标不符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幼儿园的管理人员无法完成管理目标。有些幼儿园将制定管理目标当做一种行政性任务,实际的管理工作并没有完全按照管理制度进行,导致管理目标成为了一个空置的样本,没有起到提高幼儿园管理水平的目的。还有的幼儿园的管理人员不懂得将整体管理目标进行分解,使得具体执行管理工作时只能按照笼统的管理目标进行,缺乏将整体目标真正实现的能力。

(三)缺乏评价管理效果和质量的可靠标准和方法

幼儿园管理效果的评价工作,是验证幼儿园管理工作质量的重要工作,必须依靠科学完善的管理效果评价方法进行,但是,我国一些幼儿园较为缺乏科学的评价管理效果的方法,导致幼儿园管理工作质量得不到正确的评价。一些幼儿园依靠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标准进行管理工作的评价,但是,行政主管部门的评价标准需要考虑所有幼儿园的情况,难免过于宽泛,与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存在差距,这使得幼儿园的管理评价工作质量低下。还有的幼儿园采用的评价方法并不科学,这些评价方法是不具备一线工作经验的教育理论家制定的,难以保证幼儿园管理评价工作高质量完成。

二、幼儿园管理改革的主要对策

(一)实施目标管理,促进管理工作的科学化

目标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式,是当前我国幼儿园理想的管理模式,首先,幼儿园管理目标的一定必须严格参考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教育目标不仅仅是智育方面的文化知识教育。也包括体育德育等等方面。管理目标的制定者要秉承提高儿童综合素质的理念,进行管理目标的制定。另外,管理制度的制定最好由具备幼儿园一线工作经验的人制定,制定的目标要符合幼儿园教学的实际情况,避免出现空洞的、笼统的、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的管理目标,保证幼儿园管理工作者有能力按照管理目标执行工作,促进幼儿园教育事业的发展。管理目标的制定要尽可能做到目标细化,要充分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进行管理目标的制定,使管理工作者可以参考管理目标执行具体的管理任务,提高幼儿园管理质量。

(二)整体优化,合理组合,充分利用管理资源,提高管理效益

幼儿园的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要注意对幼儿园资源的整合优化,要合理的配置幼儿园的人力资源和物资资源,保证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幼儿园要加强对每一位管理人员的考察,了解管理人员的特长,以便将管理人员安排在合适的工作岗位,使管理者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切实提高幼儿园的管理水平。幼儿园的管理者应该尽可能考虑选择年轻的管理人员,年轻的管理人员往往具有新的思想,能够更大程度上照顾儿童,而年长的管理者经验丰富,可以考虑安排到管理工作的领导岗位,使其对年轻的管理者传授经验,从根本上提高幼儿园的管理水平。管理者要注意儿童一日生活的设置的合理性,充分了解每一次一日生活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幼儿园的全部时间,避免时间浪费。

(三)充分发挥教育评价对幼儿园管理的指导和监督作用

幼儿园的管理人员必须认识到,只有进行良好的管理工作评价,才能真正了解到管理工作的不足之处,提高管理水平,从而加强对管理工作评价的重视,完善管理工作评价制度。首先,评价人员要制定合理的评价目标,确定评价的具体人和具体事情,另外,评价目标的制定要尽可能详细,对要评价的人或事情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评价,保证评价的科学性,评价人员还要注意科学的分析不同评价指标的重要性,重点考虑较为重要的评价指标,以便在综合评价时能够根据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做出科学的整体评价。评价工作的实施者必须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幼儿与的管理机构要对评价工作的实施者的履历进行考察,确保评价工作的实施者是品行优良,职业道德高超的工作人员,切实保证评价工作的公平合理。

三、结束语

幼儿园的管理工作的保证幼儿与的孩子得到高质量教育的重要工作,分析幼儿园管理工作的问题,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对提高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沈爱武 单位:泰兴市黄桥镇中心幼儿园

第四篇:农村双语幼儿园问题及探析

一、南疆地区农村双语幼儿园家园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1.家园合作表面化

虽然部分教师能清楚地认识到教师应该是家长的合作伙伴,但这种合作关系仅仅停留在幼儿在园的几个小时,认为这段时间家长应该配合教师,其他在家的的十几个小时,主要由家长负责。教师也通常不愿组织活动,“每次组织活动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太多了,要考虑安全、时间、内容等等问题,还要不断协调各个方面,一般不要求都不组织的。”而家长大部分要干农活,想去但是又认为没时间。矛盾的心态使得家园合作表面化,流于形式。

2.家园合作缺乏多样性

一般家园合作的形式应该呈现多样化状态,多样化的形式也意味着内容和方法的丰富,效果也会更佳,但是通过观察和访谈发现,南疆农村地区的家园合作形式缺乏多样性,目前只有家访和家长会两种形式。家长会设计孩子的内容占比重较少,更多的是对家长进行民族团结的思想教育讲座,对家长提出的要求也和幼儿的教育关系不大。“对于孩子的问题老师一般也不找我们,找我们就打电话,家长会很多家长都不会参加的,我们都是农民,地里的活都干不完,去了家长会每次都是思想工作,我们觉得也挺浪费时间的。”(摘自2015年1月8日)

3.家园合作的层次不高

教师和家长需要家园合作是因为家园合作是否深入,影响着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进而影响幼儿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但由访谈可知,南疆农村地区的家园合作层次较低,家长并没有主动的参与的意识,即便参与了,也是被动的接受而没有主动的反馈。“我们每次和家长沟通就是在家长接送的时候,时间短,乱哄哄的说不了几句话,家长接送完就走,有时候家长都一直见不上,是家里上小学的哥哥姐姐接送幼儿,有的幼儿有问题找家长都找不到,基本上能在接送的时候解决就在那时候随便说说解决了。”(摘自2015年3月2日教师访谈记录)。这种集中式的沟通并不利于在幼儿发生问题时及时解决,也影响了沟通的质量,实际效果不高。

4.家园合作效果不佳

教师相较于家长有更高的文化水平和专业背景,因此普遍对家园合作的效果报有更高的期望,也能够直接对家园合作的效果进行评价,“我也知道现有的家园合作很多都是走样子,没有实质性的内容,我以前参加培训时有内地的优质幼儿园园长给我们讲他们的家园合作,效果很好,但是到我们就搞不起来。”(摘自2015年3月2日园长访谈记录)。家长和教师认为效果不佳的原因是在家园合作过程中,并没有感觉自己很有收获,成就感和效能感越来越低。“参加家园合作,也知道这样好实际上我们觉得收获不大,每次就是那几个内容,并没有什么效果。”(摘自2015年3月2日教师访谈记录)

二、南疆地区农村双语幼儿园家园合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社会普遍不够重视学前教育

南疆地区因为历史原因、自然条件等限制,经济相对落后,进而制约着教育的发展,居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当地宗教学校数量远远多于学校,基础教育一直比较薄弱,尤其是幼儿园教育,家长普遍认为孩子真正接受知识的学习是上小学后,幼儿园教育并不重要,幼儿园教师也只是“保姆”般的角色,因此也不重视幼儿园教师的意见。但作为实行双语教育的南疆地区,幼儿园阶段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对提高南疆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缩短缩短南疆和北疆、城市和农村的差距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全社会必须重视南疆农村幼儿园教育的发展。通过访谈发现“在我周围的老师中,大家都觉得观念很重要,现在很多人甚至搞教育的都不懂学前教育,看不起我们幼儿园的老师,就觉得我们是保姆,只管孩子吃喝拉撒的。像市里还好一点,政府会给幼儿园很多经费上的支持,家长可能也会讨好教师,希望对自己的孩子关注一点,但我们农村就不行,给我们本来投资就少,家长也不认可,我们自己时间长了也没有成就感了。(摘自2015年3月2日教师访谈记录)观念会影响行为,不管是政府还是家长都没有主动的投入教育资本,因为他们认为学前教育的产出远远不如其他阶段,幼儿园作为普惠型学校,在南疆并没有得到优先发展。家长普遍不了解幼儿园教育的意义,也不重视幼儿园教育。

2.缺乏制度的支持和保障

目前,在我国各项法规政策中并没有对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时间程度等作出明确的规定,在各项条例中虽然对家长参与家园合作的职责等有涉及,但内容都不够具体,比较单薄,并不能从制度的角度约束家长的行为,仅仅起到一定的舆论导向作用,也淡化了家长参与的作用。在访谈中,有的家长表示:“我们并不了解家园合作是什么,就觉得在学校老师管,回家我们家长管,更不知道这个还有政策法律的支持,所以幼儿园就应该让我们知道这个是政策规定的。”(摘自2015年3月4日家长访谈记录)此外,对于经常积极参与家园合作的家长并没有任何形式的奖励和测评,同样对消极的家长也没有任何的惩罚措施,幼儿园以及当地部门并没有设定相关的考评制度。幼儿园对教师组织参与家园合作也没有做规范和约束,更没有奖励等,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教师的积极性,比如有的教师就表示:“我的同事上完课就走了,我还经常和家长沟通,但是园里从来没有过问,更不会给我报销话费什么的,我就感觉吃力不讨好,刚开始的热情也慢慢没了。(摘自2015年3月2日教师访谈记录)。对此,除了国家目前对家长没有强有力的政策约束外,南疆的幼儿园对于家长和教师也没有做到相关的要求,更没有制度性的规范,特别是教师,没有物质和精神上的刺激,也缺乏引领家长的参与的积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南疆农村幼儿园的家园合作。

3.教师和家长的受教育水平低

首先,南疆农村家长的文化水平和素质的偏低,大部分为文盲,只有一部分家长接受过教育,但也只是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不认识汉字,而目前的幼儿园都是双语教育,家长看不懂孩子的学习内容。在观念上受到限制,并没认识到家园合作的重要性,不理解老师的工作,更不支持老师的工作。家长认为“幼儿园的老师不就是保姆,带着小孩玩,但是接触了以后才知道,教育孩子有这么多的问题。”(摘自2015年3月2日家长访谈记录)其次,阔什塔格农村幼儿园有包括园长6名教师,其中,园长28岁,是中专学历护士专业;其余教师平均年龄只有22岁,只有一位数学专业和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师是大专学历,其余两名学前教育和一名小学教育的教师只有中专学历。教师的年龄结构没有合理的梯度,教师经验不足,专业背景欠缺,学历不高,因此教师缺乏良好的儿童观、专业知识和技能,小学化倾向很严重,更缺乏对家长教育引领的能力。

4.客观环境的影响

新疆的稳定是当前新疆工作中最重要的内容,没有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一切发展的美好规划都无法实现,南疆作为新疆稳定的重要阵地,政府动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维护稳定。这其中就包括让南疆教师参与到维护稳定中,比如家长会、家访的内容,关于民族团结和维护稳定的内容占很大比重。通常幼儿园一个学期只有一次家访和一次家长会,家访的内容除了了解幼儿的基本信息外,主要了解幼儿家长的背景,生活动态,思想政治情况等。家长会的内容也主要集中在思想教育,如不要让学生戴头巾,在家不要让孩子参加宗教活动,不要让学生穿宗教传统类型的衣服,接着介绍幼儿园的安排,基本不会涉及家长的需求。这些都受到新疆特殊的环境的影响,教师对此也有很多困惑,不知如何进行家园合作。

作者:张薇 单位:昌吉学院初等教育学院

第五篇:学校及幼儿园饮用水卫生管理现状

一、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针对全市69所中小学和幼儿园进行调研。其中:市教委直属全部学校及幼儿园15所;全市18个区县中,每个区县随机抽取中学、小学、幼儿园各1所。最终,参与调研的学校分布情况如下:中学29所,小学19所,幼儿园19所,特殊教育学校(以下简称“特教学校”)2所。

(二)方法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和《学校卫生监督工作规范》等有关法规规范要求制作调查表,采用现场检查与询问调查的方式对上述学校、幼儿园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饮水类别、卫生管理状况和饮水设施设备情况等。

二、结果

(一)学校、幼儿园水源水种类及饮水类别

1.水源水种类

在被调查的69所学校、幼儿园中,61所采用市政集中式供水作为水源水,占总数的88.4%,这其中又有4所使用二次供水水箱予以供水。8所学校、幼儿园采用井水作为水源水供水,均为郊县区域内的单位。

2.饮水类别

通过调查发现,57所学校、幼儿园使用水质处理器对自来水处理后供学生饮用,占总数的82.6%。其中,中学、小学和特教学校中,80%以上均配备并使用水质处理器。而在幼儿园中,这一比例有所下降,为68.4%。10所学校、幼儿园使用传统开水供学生饮用,占总数的14.5%。2所学校购置桶装水供学生饮用,占总数的2.9%。

(二)卫生管理制度及人员管理情况

各学校、幼儿园对师生的饮用水卫生较为重视,67所学校、幼儿园配备了分管领导和专兼职人员对生活饮用水进行日常卫生管理,占总数的97.1%。64所学校、幼儿园建立了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占总数的92.8%。

(三)饮水设施设备管理及水质检测情况

在饮水设施设备管理及水质检测情况中,问题较为严重的是使用水质处理器的学校、幼儿园。在上述学校、幼儿园中,仅有47.4%能够出示水处理设备的卫生许可批准文件;能够出示水质检测报告的学校、幼儿园比例则更低,仅为36.8%;73.7%能够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洗消毒。在使用开水的学校、幼儿园中,80%能够对储水设备进行定期清洗消毒。

(四)学校、幼儿园二次供水卫生管理情况

4所设有二次供水设施的学校、幼儿园中,均能定期对蓄水设施进行清洗消毒,供水设备周围无污染物,有水质检测合格报告,有设施运转、保养、清洗和消毒记录。3所学校、幼儿园能提供从事供、管水人员健康合格证明。

三、问题与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学校、幼儿园的饮水方式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就调查来看,使用水质处理器供水已经逐渐取代开水,成为学校、幼儿园的主要饮水方式。学校、幼儿园饮水方式的多样化和现代化也对其卫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学校、幼儿园饮水的卫生管理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一)缺乏对饮水水质进行定期检测的意识

这一问题在使用水质处理器的学校、幼儿园最为严重。在检查中发现:一方面,学校、幼儿园持有的思想观念有失偏颇,缺乏基本的饮水卫生常识。认为水质处理器处理的水来自市政集中供水,水质卫生安全由集中式供水单位负责,不应存在问题,水质经过处理后应更干净卫生,定期进行水质检测实属多此一举。孰不知水质处理器如果使用不当或过度使用,反而会造成饮用水的再次污染。另一方面,学校缺乏检测经费也是不进行水质检测的重要原因。

(二)缺乏对涉水产品的索证意识

涉及饮用水安全产品的索证工作,在使用水质处理器的学校、幼儿园中有待深入开展。在询问调查中发现,学校、幼儿园使用的水质处理器多由教育主管部门统一采购,相关批件亦由其进行统一保存,学校不留存底档材料。此种情况造成学校索证意识淡薄,对于非政府采购的涉水产品,例如水质处理器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更换的主要工作部件(滤芯、滤料),也未进行索证。

(三)缺乏定期更换水质处理器主要工作部件(滤芯、滤料)的意识

在使用水质处理器的学校、幼儿园中,对水质处理器的主要工作部件(滤芯、滤料)的定期更换意识较差。经过询问调查发现,在使用水质处理器时多数学校、幼儿园仅以“学期”为周期开展主要工作部件(滤芯、滤料)的更换工作,没有按照相应的技术参数标准和使用要求根据水质处理器的总净水量和实际用水情况予以更换。

(四)饮水卫生档案管理工作水平较低

在本次调查中还发现,绝大多数学校、幼儿园虽然能出示饮水卫生管理档案,但卫生管理档案中包含的内容却不甚统一。一般情况下,学校饮水卫生管理档案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水污染应急预案、水质检验资料、供、管水人员健康合格证明和相关培训证明、供水设施设备清洗消毒记录(更换滤芯记录)、涉水产品卫生许可批件等。经调查,大多数学校、幼儿园能将人员管理制度、饮水设备管理制度、清洗消毒记录等纳入其中,但较少学校、幼儿园的档案中存放饮水突发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五)对饮、储水设备的管理不到位

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自行对饮、储水设备进行清洗、消毒的学校、幼儿园,对清洗与消毒二者的概念混淆不清,对清洗消毒方式的认知模糊,对清洗消毒频次的设定较为随意和主观,对应进行清洗消毒的对象不明确。以储水设备为例,一些学校、幼儿园认为使用洗洁精或白醋对储水设备进行清洗就能达到消毒效果,而对于学生接水的水龙头,一些学校并没有采取清洗消毒措施。二是储水水箱盖未加锁,存在安全和治安隐患,此种问题幼儿园较为常见。三是饮水间存在污染源,如存放垃圾桶。

四、建议

(一)从立法层面上讲,完善法律法规,细化操作规程

建议完善法律法规、细化标准和操作规程,使学校、幼儿园在进行学校饮水卫生管理时能够有章可循;除此之外,针对目前饮水卫生管理违规行为的制约手段缺位,应尽快予以立法解决,确保执法机构能够执法有据。

(二)从执法层面上讲,加强培训指导,注重执法效果

坚持指导服务与监督执法相结合,加强对学校饮水卫生管理工作的培训指导和知识宣传,特别是针对使用水质处理器的学校、幼儿园,应就清洗消毒、涉水产品索证、主要工作部件更换、水质检测、档案管理等涉及到饮水卫生提出统一具体的要求,实现学校饮用水卫生监督工作的精细化、科学化和体系化。与此同时,对发现的违法问题,予以纠正并督促整改,对整改的效果应予以确认。

(三)从守法层面上讲,加强自身管理

教育部门应增强法治观念,改变饮用水卫生管理理念。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饮用水卫生管理组织与制度,提高供(管)水人员的管理水准,确保按照法律法规规范及相关部门的要求开展饮用水卫生管理工作。

(四)加强管理部门协作,提供经费保障

幼儿园语言教学方案范文5

摘要:

幼儿园教师“校园”双主体培养,是指在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过程中,作为供给方的院校与作为需求方的幼儿园都成为幼儿园教师培养的主体,共同发挥主体作用。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借鉴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理念,自2009年以来,在幼儿园教师教育实践中探索并实施了“校园”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幼儿园等幼教机构在幼儿园教师培养过程中发挥了主体作用。幼儿园作为幼儿园教师的需求方,通过“订单班”的建立,开始关注学校幼儿园教师的职前培养,并以主人翁姿态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施、课程建设与实施等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全过程,“订单班”成为幼儿园教师“校园”双主体培养的主要载体。

关键词:

幼儿园教师;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着眼于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的幼儿园教师培养,不断完善幼儿园教师培养模式。自2009年以来,借鉴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理念,实施了“校园”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对幼儿园教师“校园”双主体培养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幼儿园教师“校园”双主体培养的缘起

(一)基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理念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职业教育要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的基础就是寻求合作的共赢点,除政策支持外,幼教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可以获得专业指导、技术服务、资源平台支持、行业发展信息动态、人才储备等方面的赢利,高校参与校企合作可以获得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师企业实践、学生企业实习等方面的赢利。“校园”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校企合作“共建共赢”的理念引领。

(二)基于培养符合国家教师标准的幼儿园教师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明确指出:“开展幼儿园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专业标准》中包含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3个维度,14个领域,每个维度、领域都应是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校园共同发挥主体作用的结果。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教学让学生“明理”,真实的幼儿园实践教学让学生“践理”。“校园”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培养符合《专业标准》要求的幼儿园教师。

(三)基于“校、园”双方实际需要

高职院校在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外聘师资队伍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技术服务开发、学生实习等教学工作时,针对幼教园所的特点,发挥不同幼教园所的特色,形成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良好校企合作格局。与区域内龙头幼教机构签订订单班,与区域内五星级幼儿园开展专业建设、互聘师资、安排顶岗实习等合作项目等。幼教园所结合自身园所规模、师资状况、办园特色、发展需求有计划地与高校进行探索性的校企合作。如提出订单培养计划,由校企共同研发制定订单教学内容;提出师资培训需求,由校企共同研发园本培训项目;提出其他技术支持需求,由校企共同研发给予技术支持等。“校园”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基于“校、园”双方实际内在需求。

二、幼儿园教师“校园”双主体培养的价值追求

幼儿园教师“校园”双主体培养,是指在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过程中,作为供给方的院校与作为需求方的幼儿园都成为幼儿园教师培养的主体,共同发挥主体作用。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以《专业标准》为依据,探索“园校”双主体幼儿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实现校企协同育人。依据企业(幼教园所)办园性质、园所规模、师资情况、园所特色建立疏密有别的校企合作关系,与区域内龙头幼教机构密切绑定关系,与区域内五星级幼儿园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与区域内园所办园特色鲜明的幼儿园建立相关领域合作关系,与园所规模小、园所特色不突出的幼儿园建立专业引领关系。

(一)文化融合,共育爱岗敬业、师德高尚的幼儿园教师

2014年9月,提出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如何开展切实有效的教育活动树立学生崇高的幼教职业信念、热爱幼教事业、尊重幼儿、关爱幼儿、以幼儿为主体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是每位高职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培养目标和责任。以校企文化融合为理念,开展的符合学前教育专业特色的系列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专业人才师德教育有益探索。企业文化进校园,整个教育过程中贯穿职业教育、师德教育。在校内通过专业导入与国防教育、思想道德修养、思想政治理论、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设计等公共基础课程引领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与价值观;通过新生入校第一节职业认知、幼教名家讲坛、企业文化宣讲、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系列讲座开阔学生视野,树立学生热爱幼教职业,形成良好的师德规范;通过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读书季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系列学生活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在幼儿园教育见习、实习、顶岗,通过见、实习日志;见、实习心得体会;见、实习心得交流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尊重职业、明理感恩、热爱岗位、热爱幼儿,提升学生职业忠诚度。

(二)全程实践,共育实践能力强、保教能力突出的幼儿园教师

《专业标准》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把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关于教师“专业能力”维度中包括环境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组织与保育、支持与引导游戏活动、计划与实施教育活动、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7个领域,这7个领域能力紧紧地围绕幼儿园保教工作突出强调保教实践能力。“校园”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有益于培养学生的保教实践能力。从第二学期到毕业通过保育实习、教育见习、教育实习、顶岗实习在幼儿园真实工作情境中逐步提升学生保教实践动手能力。第二学期安排保育实习(60学时),第三学期安排教育见习(60学时),第四、五学期安排教育实习(60学时),第六学期安排顶岗实习(480学时)。保育实习、教育见习、教育实习、顶岗实习4个实践教学内容完全对应《专业标准》中专业能力维度的7个领域能力,大大缩短了学生入职适应期。完善的实践教学标准,是实践教学实施的有力保障。对于实践教学的教学计划、内容、目标、作业及反思;指导教师的形成、职责、记录、指导细则及考核等给予规范。实践教学环节既检验了《专业标准》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两个维度的理念养成与知识掌握情况,又提升了《专业标准》中专业能力维度的保教能力。实践教学是培养符合《专业标准》和具备实践动手能力幼儿园教师最重要的环节。

(三)夯实基础,共育专业基础扎实、发展后劲足的幼儿园教师

人才培养方案中既包括婴幼儿保健、学前心理、学前教育等学前教育基础知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艺术欣赏及表现知识、现代信息技术知识等通识性知识,为学生职业成长、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打下厚重基础。《专业标准》提出的终身学习理念,要求幼儿教师“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校园”双主体幼儿教师培养模式使学生不自觉中形成反思性学习的习惯,学生反复在学校的课堂学习与幼教园所的实践学习间思考,不断自我建立、推翻、反思、最终形成一个既有理论支持又非常具体真实的概念。这种习惯会在学生职业发展过程中形成良好惯性,促使学生养成自觉性发展、大胆实践、不断创新、积极评价、积极反思,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良性职业发展习惯。通过校企合作平台、麦可思专业调查机构、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调查等途径,了解毕业生的职业成长途径与困惑,给予及时帮助和干预,依据行业企业发展趋势和调查结果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幼儿教师的成长需要一个长期过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只是起点,高校应夯实学生在校期间专业知识基奠,指导学生制订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引导学生养成主动学习、主动反思的良好习惯,解疑学生职后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对毕业生职后发展长期跟踪指导。幼儿园应根据教师具体情况制定幼儿园培训计划、实施原本培训、引导教师主动参加业务培训和自主研修,形成终身学习习惯,逐步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四)角色转换,通过岗位体验、情景教学加强师生职业认知

师资互聘,打造“教师园长化”和“园长教师化”的教师、园长交叉兼职的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教学团队。高校选派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以幼儿园教学园长、教师的身份到幼儿园挂职锻炼,有计划地安排任课教师以幼儿园教师身份到幼儿园顶岗企业实践;幼儿园园长以专业主任身份到高校挂职锻炼,骨干教师以兼职教师身份到高校担任外聘教师,担任实践教学指导工作。学生角色模糊,形成“在校学生”和“准幼儿园教师”角色反复转换的人才培养过程。从第二学期开始的保育见习到第六学期的顶岗实习全过程校企共育,大大缩短了学生新入职后职业适应期,快速成长为合格幼儿园教师。高校教师走下讲台,走进幼儿园工作岗位;高校学生走出教室,进入幼儿园讲台,这种岗位体验、情景教学引发的思考会深远影响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加快学生职业成长步伐。高职高专院校已经成为我国幼儿教师培养的主阵地,高职院校必须依据《专业标准》,培养符合国家标准、受幼儿园欢迎的、热爱幼教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强,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职业发展意识和能力的合格幼儿园教师。

三、幼儿园教师“校园”双主体培养的实践载体

幼儿园作为幼儿园教师的需求方,通过“订单班”的建立,开始关注学校幼儿园教师的职前培养,并以主人翁姿态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施、课程建设与实施等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全过程,“订单班”成为幼儿园教师“校园”双主体培养的主要载体。科斯达教育集团是新加坡最大的幼教机构,爱儿坊是旗下知名教育品牌。爱儿坊自2003年进入大连以来,以其新加坡国际化的教育模式,中英文的双语课程体系,高品质的教育设施环境,高素质的专业教育管理团队,日益得到政府教育部门的认可和广大家长的赞许。爱儿坊成功的师资培训体系具有独特性,备受称赞的。爱儿坊具有自己完整、严格的师资培训体系,包括岗前培训和岗上培训、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专家培训和学生自主实践等多种培训方式。其中,岗前培训、外部培训和学生自主实践等需要与国内专业的、优秀的大专院校合作。爱儿坊教育集团看来,大连职业技术学院是其信得过的、富有成效的合作伙伴。爱儿坊教育集团2003在大连建立了第一所幼儿园,当年就与大职院进行了友好的合作。进入2010年,爱儿坊双与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的合作升级,在大职院设立了爱儿坊订单班。在12年的时间里,双方合作培养300多名幼儿园教师,其中爱儿坊订单班接近200多人。目前,在爱儿坊所属幼儿园从教的教师57%来自大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于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的骨干教师占爱儿坊全体骨干教师的76%,有3名已成长为园长。大连爱儿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与大连职业技术学院“校园”长期性、战略性友好合作。

作者:冯国利 周东恩 单位:大连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海.独立设置职技高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10):8.

[2]杭永宝.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政策的解读与实施策略[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3):24-25.

[3]丁金霞,蒋俊华.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思考[J].教师教育论坛,2015,(1):56.

第二篇:幼儿园种植活动与教育价值分析

摘要:

对于三至六岁的孩童来说,幼儿园是培养他们感性思维和行动力的重要场所,因此,幼儿园课程和活动设计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将来在学校和社会的成长,需要不断丰富课程和活动的内涵及形式,在人生关键时期为儿童构建出良好的精神生活。幼儿园开展种植活动不仅能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协同能力,还能提升儿童的环保意识,是幼儿园活动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三至六岁儿童的特点,分析幼儿园种植活动与教育价值。

关键词:

幼儿园;种植活动;教育价值;分析

三至六岁是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若能给予他们良性的引导和鼓励,将对儿童一生产生积极影响。对儿童来说,幼儿园种植活动符合儿童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1]。同时,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儿童的亲身参与既能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与同伴协作的能力,又能让儿童接触许多与植物相关的知识与经验,拉近儿童与自然的距离,亲身感受劳动的幸福感和大自然的多姿多彩,给予儿童了解自然、探索自然的机会。

一、幼儿园种植活动可以培养儿童探索能力

幼儿园开展种植活动能让儿童置身于自然当中,使他们更自由地释放自己的天性,种植活动中接触到的各种植物会为他们打开与自然亲密接触的大门,参与种植活动的过程中尝试使用各种种植工具,通过老师对不同植物种植方法的讲解,吸引儿童关注身边的自然事物。同时,种植过程中,儿童会发现一些小动物,这时老师可以鼓励孩子们细心观察这些动植物,比较不同植物、动物之间颜色、大小、身体的差异。在开展种植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儿童主动观察和提出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儿童的探索能力[2]。

二、幼儿园开展种植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自然知识

种植活动中,通过教师对种植植物的根、茎、叶、花、籽等部位的介绍,儿童可以初步了解相关生物知识,打开探索自然的大门。同时,开展种植活动可以使儿童接触和了解不同植物,通过亲身参与,更熟悉植物的外观和生长特性,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和实践中,丰富自然知识。

三、幼儿园种植活动可以加强师生互动

开展幼儿园种植活动时,应当注重儿童作为活动的主体性,关注儿童的喜好、需求,创造出适合儿童成长的环境。种植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当具有足够耐心,为儿童讲解种植方法,植物的生长特性,昆虫等小动物的活动特点,让儿童学会科学合理的种植方法。同时,对于儿童的疑问和不解,要给予充分解释,不能因为不耐烦就一笔带过,甚至忽略儿童的问题,这将给儿童带来极为不好的心理体验,影响儿童健康成长,同时失去开展种植活动的意义。因此,老师应当具备足够的耐心,关注儿童的兴趣和喜好,对其提出的问题给出恰当合理的回答,种植活动中应让儿童体会到教师的关怀与重视,加强师生互动,为儿童健康成长创造温馨愉悦的环境[3]。

四、幼儿园种植活动可以引导儿童主动探究

幼儿园种植活动的开展能激发儿童学习欲望和热情,引导他们主动探究,不断实践。在儿童教育过程中,应当尊重孩子的兴趣,设计出形式多样化的课程和活动,在灵动活泼的氛围中将知识传递给儿童,而不是沿用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思维。幼儿园种植活动是顺应儿童探究天性的活动,能让儿童亲身参与植物种植管理,通过自己辛勤的努力,重视劳动的价值。同时,在种植活动中学会主动观察大自然,并尝试对比不同事物,通过与小伙伴的合作完成种植任务,可以锻炼儿童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在观察和记录过程中培养表达能力,因此,种植活动的开展能有效引导儿童主动探究,发现大自然的无限魅力,激发自身学习潜能。

五、幼儿园种植活动能培养儿童的环保意识

幼儿园种植活动的有效开展还可以有效培养儿童的环保意识,通过种植活动中教师的教育和引导,儿童可以获得初步的环保教育,对培养儿童环保意识具有重大作用。随着当今全球环境破坏程度越来越严重,每个人都应当从自身做起,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环境,对儿童来说,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十分重要,幼儿时期形成的习惯会影响一生,因此,幼儿园开展的种植活动非常有必要。种植活动过程中,引导儿童主动观察、触摸、感知土壤的特性,同时讲授土壤的作用特点,告诉儿童土壤不仅能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还是许多小动物赖以生存的家园,培养儿童对大自然的敬畏感。同时,种植植物时,让儿童参与到活动中,为儿童讲授植物的生长过程、生长变化、生长需求等,激发儿童的爱心和耐心,培养儿童关注自然、爱护自然的精神。开展种植活动的过程中,有多种形式可以利用,引起儿童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爱护之情,让儿童从小树立起良好的环保意识。

六、结语

幼儿园种植活动的有效开展,是幼儿园丰富多样的培养课程的一种体现,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让儿童体验劳动、感受自然,在人生关键时期,锻炼儿童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并培养儿童尊重劳动、爱护环境的意识,为他们未来成长创造出活力健康的环境。

作者:吕茜 单位:常州钟楼区西林街道中心幼儿园

参考文献:

[1]许红梅.我种植我快乐———浅谈种植园地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J].长三角(教育),2012,07:78-79.

[2]吴晶京.构建“亲近自然”幼儿生活课程[J].中国教育学刊,2009,05:78-79+82.

[3]计彩娟.“养植”活动:一项课程资源开发的尝试[J].上海教育科研,2014,07:92-94.

第三篇:幼儿园教育幼儿规则意识方法及问题

【摘要】

规则意识与人性、良心有关,是道德和信仰的基石。幼儿园教育作为人生教育的启蒙阶段,幼儿规则意识培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本文从实际出发,浅析规则意识的重要性,在幼儿规则意识萌芽阶段,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从多方面讨论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方法。

【关键词】

幼儿园教育;幼儿规则意识;培养方法

教育即是教书育人,幼儿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开端,具有启蒙性。幼儿在此阶段尚处在意识的萌芽阶段,因此幼儿园教育的重点在于育人。幼儿大脑发育未完全,自控能力较差,这就需要规则约束,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规则意识,保证教学正常进行,同时也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何为规则意识

规则是指规定出来为大家所共同遵守的制度,是一种行为模式。我们依照规则来工作、生活,用法律和道德来约束自己。规则意识是指发自内心的、以规则来约束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规则意识包括三个方面:知识、习惯、天性。比如在我们排队时,怎么排队是规则知识,看到别人排队自觉排队是自愿遵守规则的习惯,在别人不愿意排队时自己仍自愿排队就是天性,是从外在要求变成内在素质的根本转变,同样幼儿需要这种规则意识,用规则来约束自身行为,培养良好素质。

二、幼儿培养规则意识的重要性

幼儿园生活是群体生活,幼儿在家庭教育中没有培养群体生活意识,为让幼儿尽快适应群体生活,保证正常教学秩序,需要一定规则来约束幼儿行为,这就需要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逐步帮助幼儿认识规则、理解生活中的规则纪律是跨入集体生活的开端。如不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不仅影响幼儿在幼儿园阶段的学习生活,更妨碍幼儿对于世界的认识,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观,是幼儿人生路上难以逾越的高峰。所以,教师与家长应在平常生活学习中给幼儿灌输规则意识教育,从细节入手,言传身教,帮助幼儿认识规则,掌握规则,增强幼儿自控能力,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培养他们良好的适应能力与服从精神,对幼儿成长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三、规则意识培养的方法

(一)运用音乐、故事熟记规则

由于幼儿记忆力不强,教师首先应通过幼儿喜爱的形式帮助他们理解规则、熟记规则。而儿歌、故事作为幼儿喜爱的教学形式,教师可以将规则贯穿到故事中,也可以将规则编朗朗上口的儿歌教给幼儿传诵。比如在我们将儿童午睡传统的起床铃声换成融入规则知识的歌曲,潜移默化幼儿,既然幼儿在愉悦的歌声中起床,又培养了幼儿的规则意识。同时在给幼儿讲诵带有规则知识的故事或儿歌的时候讲解规则知识,让幼儿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理解规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巧用规则图案、提示

幼儿理解能力自控能力较差,教师讲解的规则知识往往似懂非懂,规定的纪律往往不能遵守,这时候就需要一些直观的提示帮助幼儿理解规则、遵守规则。幼儿识字不多,所以不能用过多文字表达规则。我们可以运用一些简单易懂的趣味图片放在适当的位置,提醒幼儿遵守相应规则,潜移默化影响幼儿的行为习惯。比如我们可以举行一次绘画比赛,每人画一张拧水龙头的图片,画的最好的贴在水龙头边上,借此提醒小朋友水龙头打开要关好。幼儿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善于模仿,我们可以在午睡室悬挂一张小朋友轻手轻脚进入卧室的照片,告诉小朋友走路要轻不能打扰他人休息,小朋友也会模仿其样子,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三)利用幼儿的意识形态

大多数幼儿因为家庭教育因素,具有“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形态,具有一定攀比心理与从众心理。教师在纠正幼儿意识的同时,要善于利用幼儿意识,利用幼儿间的竞争营造一个“利他”集体,鼓励幼儿谦让他人、帮助他人。采用当众表扬,积极鼓励等形式支持利他行为,让具有利他行为的幼儿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形成良好的情绪氛围。对幼儿间的矛盾可用竞争的方式解决,并以此让幼儿学会谦让与分享。

(四)采用角色扮演游戏体验规则的乐趣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方式,幼儿喜爱游戏带来的乐趣,乐意用游戏规则来约束自己。游戏规则也是规则的一种,玩游戏有利于幼儿培养自控能力,提高人际合作能力,在玩中养成规则意识。

(五)言传身教

幼儿的模仿能力非常强,他们更乐意去模仿大人的行为,作为教师有责任在学生面前做好表率,正人先正己,为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获得学生的尊重。在要求学生的同时,要自己率先做到做好,教师通过自身示范,为幼儿提供模仿对象,如同一面镜子,为幼儿提供行为准则榜样。同样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规则意识。

结语

规则意识作为幼儿园教育培养重点,直接影响幼儿今后的学习与生活。本人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了五点对于幼儿园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方法,规则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耐心,根据幼儿年龄,在教学中长期的潜移默化幼儿,让幼儿规则意识完成由习惯到天性的转变。

作者:王雪梅 单位:遵义红花岗区卫生系统幼儿园

参考文献:

[1]邹卫欢.浅议小班幼儿生活规则意识的培养[J].快乐阅读(下旬),2013(15).

[2]苏月姣.小规则,大智慧——自主性游戏中小班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方式[J].2003.

第四篇: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有效性分析

摘要:

幼儿园教学中,幼儿教师应对幼儿的语言活动高度重视,加强对幼儿语言教育的有效性分析,不断丰富幼儿的词汇量,借助幼儿的生活内容和心理不断丰富幼儿的语言教育,不断提高幼儿的全面发展和幼儿园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对幼儿园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因为,幼儿时期是一个人的一生中语言发育的关键时期,所以,幼儿教师对幼儿语言教育关乎幼儿的一生的语言发展,幼儿只有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后,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因此,幼儿教师应为幼儿将来的语言发展打下基础。

1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良好教学氛围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前提和和关键,为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语言,教师应为幼儿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因此,为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幼儿园教师可以:首先,创设情境,调动课堂氛围。然后,增加师生互动,拉进师生距离,缓和课堂气氛。最后,鼓励幼儿大胆发言,勇于表达。例如,在幼儿园语言教学《爸爸的大口袋》这一教学内容时,老师可以带领幼儿园小朋友去幼儿园门口一起看哥哥姐姐们上学是怎么和老师打招呼的。然后,带领幼儿回教室,引导幼儿:“今天,我们一起看了哥哥姐姐们是怎么来上学的,下面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爸爸的大口袋》。”教师可以分段给学生边表演边讲:“第一天,小梦上幼儿园不愿去,从爸爸的大口袋里掏出了一块巧克力,然后跟爸爸去上幼儿园了。第二天,小梦还是拉着爸爸的手说不去,然后小梦从爸爸的大口袋力掏出了一块甜饼干后才愿意和爸爸去幼儿园。第三天,小梦盯着爸爸的大口袋说不去幼儿园,爸爸眨眨眼睛,从口袋中掏出一只大拳头,小梦掰开后发现是空的,但是小梦却开心地去幼儿园了。”表演完后,教师可以与幼儿互动,提问幼儿小梦第一天不愿意上幼儿园的原因。并鼓励幼儿积极、大胆的发言,从而更好地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2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幼儿由于年纪较小,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对静态事物的兴趣不如动态事物的兴趣大,因此,幼儿语言教师应抓住幼儿这一特点,采用适合幼儿的教学方法,提高语言教育活动的有效性。所以,教师在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时可以:①利用儿歌,激发幼儿学习兴趣。②利用故事吸引幼儿注意。③利用游戏,实现师生有效互动。④利用道具,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师在讲到《猴子捞月亮》这一语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在网上搜索一些关于猴子捞月亮的儿歌,然后用多媒体播放出来,让幼儿学习,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讲一个儿歌背后的小故事。”这时,教师可以引出《猴子捞月亮》的故事。给幼儿讲完故事后,教师可以为幼儿提出问题:“小猴子会在水中捞到月亮吗?”引发幼儿思考,让幼儿间互相讨论,然后回答。另外,教师可以课前准备一串毛绒小猴玩具、一盆水和一个手电筒,在讲完故事后,教师利用这些教具,将故事内容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幼儿眼前,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也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可以为幼儿设置猴子捞月亮的游戏:先选出两个幼儿,一个作为猴子,一个充当月亮,最好是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剩下的人拉着手围城一个圆圈,然后让是月亮的幼儿站到圈中;然后站在圈外的猴子要抓住月亮,他不能到圈子里面去,只能在外面用手抓,月亮则可以在里面来回躲闪,不要被抓住。总之,用游戏的方式可以锻炼幼儿的身体素质,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3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

幼儿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应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根据幼儿的性格特点以及幼儿的实际生活情况,选择符合幼儿兴趣的语言教育素材。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应选择合适的提问方式,有效的提问,提一些与教学相关又贴近幼儿生活的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幼儿的主动思考能力。例如,教师在为幼儿讲述《我的变化》这一语言教育内容时,教师讲述教学内容后,可以提问幼儿:“在幼儿园成长的变化。”让幼儿回忆思考,发现自己在幼儿园成长中的变化。然后,教师启发幼儿思考和理解长大的含义,让幼儿感受自身的变化,并与其他幼儿沟通、交流,增强自己的自信。另外,教师可以为幼儿设置思考话题:“你长大之后准备干什么?”在幼儿回答之后,教师可以向幼儿讲述:“老师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就想当一名教师,然后经过我的努力,现在我真的成为一名教师了,那小朋友们,你们长大以后准备干什么呢?”通过自身的经历,引导幼儿,使幼儿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努力。

4总结

总之,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为幼儿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应采用合适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学应贴近幼儿的生活,加深幼儿的理解,从而提升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有效性,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作者:李沛 单位:河南省郑州铁路局中心幼儿园

参考文献:

[1]崔兰.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有效性提问的策略[J].学子(理论版),2015,(11):89.

[2]艾丽.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现状与优化策略[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5,(7):2598.

第五篇:幼儿园艺术审美教育策略探讨

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对小学美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美术教学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中较为重要的课程之一,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良好情操具有重要意义。新课程强调,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增强教学的娱乐性,小学美术对小学生来说是较为抽象的一门课程,因此,儿童绘本的引入可以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而且还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对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具有重要作用。本篇文章主要针对“儿童绘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充分利用好儿童绘本,切实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儿童绘本;小学美术;应用

小学实施美术教学不仅是我国现阶段教育的要求,更是为了培养学生感受美、发现美以及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生活情趣的现实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切实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具有时效性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儿童绘本就可以作为一个较好的教学素材,对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都有重要意义。

1在小学美术中实施“儿童绘本”教学的优点

儿童绘本顾名思义就是适合于儿童、适合于小学生使用的图书画本,是一种艺术性极强的创作形式。儿童绘本的内容简单易懂,但是又具备相应的学习内容和特点。在美术中运用的“儿童绘本”主要是指针对美术领域的由国内外作家创作的适用于儿童的画本。由于小学生刚刚接触学习,往往对一些美好的东西会产生极大的兴趣,会投入较大的精力进行研究和关注。儿童绘本正好符合小学生的这种特点。小学生这个时期,正是学生思维观念建立和过渡的时期,学生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旧受到感性事物的影响。[1]所以,如果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只讲一些理论性的知识,学生的接受程度并不高。但是运用儿童绘本中的一些图画,包括人物、风景以及动物的展现,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从而教师结合当时的教学内容就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由于儿童绘本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等特点,且以图画的形式在叙述故事,引人入胜,更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学习。

2儿童绘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儿童绘本的诸多优势,将其充分利用到小学美术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会取得较为不错的效果。所以,小学美术教师也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到儿童绘本的优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将儿童绘本应用于小学美术教学中。

2.1利用儿童绘本进行美术教学课程的导入:怎样的课程导入才能引起学生的关注,继而在接下来的学习中集中精神,投入极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小学美术教师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利用儿童绘本进行课程导入,因为儿童绘本是通过世界的视觉形象来叙述故事,简单形象且生动的画面会立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进行《色彩心情》课程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儿童绘本《小蓝与小黄》这个故事,利用多媒体进行播放,绘本中将两个小孩子形象地表现出来,描述了一个爱的故事,就会吸引学生的关注,不管是画面还是内容本身,都是学生无法抗拒的内容。[2]在充分营造了氛围之后,就深入教学内容,实施美术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较为灵活,给学生感官上的刺激,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手法来说,更加新颖和刺激。不过值得注意的,在实施儿童绘本进行课程导入的时候,要选择合适的绘本,比如如果要进行手工课的教学,就应该选择立体式的儿童绘本,在进行美术鉴赏课程时,就应该选择艺术家创造的绘本。

2.2解读儿童绘本的绘画手法:小学美术教学也会涉及到学生动手绘画的课程。这种课程如果单凭教师讲解或是示范,所起到的效果就会很有限。同时,教师的理论讲解和示范容易禁锢学生的思想,进而妨碍学生的美术学习意识。这时,就可以充分利用儿童绘本来对学生加以启发,利用儿童绘本来启发学生的“画”,会得到不错的效果。比如在绘画中要培养学生的各种元素的表达意境时,就可以先给学生讲解“色调”除了能够表示颜色,也可以表达情绪,色彩鲜艳的色调能够体现出好心情,而灰色和黑色等深沉的颜色表现的就是较为沉重的心情。比如在绘本《十四只老鼠赏月》中,就充分运用色彩的变化体现了当时的环境,色彩艳丽的光线所表达的是纯净和充满幻想的境地。这样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就能够更好地掌握色调。

2.3传递绘本的情感:小学美术教学的功能除了培养学生的审美功能,增强学生的情操之外,还应该具备情感培养的功能,通过美术表达出学生的喜怒哀乐,在绘画中尽情释放自己的个性。所以,在利用绘本教学的时候,还应该注意绘本所携带的情感因素,注重向学生传递绘本的情感。[3]目前,大多数的儿童绘本的内容都是写神话故事、民间小说以及成语经典等,这些故事对学生的情感培养是极其中重要的。比如在绘本《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中,充分描述了人性的丑恶和善良,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学习善良的七个小矮人,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绘本中传递的有爱之情和人性的善意,从而升华学生的情感,也升华了美术教育的目的。除此之外,很多儿童绘本还传递着民间习俗,不同文化间的情感和文化信息,包含了各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精髓,这些有利于启发学生了解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和独特性,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发展奠定基础。

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美术的教学方式应该实施转变,充分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利用儿童绘本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进而让学生深入学习,从而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

作者:吴慧 单位:陕西省商南县过风楼镇水沟中心幼儿园

参考文献

[1]谷大勇.浅谈结合儿童绘本的小学美术教学[J].美术教育研究,2012,16:50-51.

[2]孙惠芳.儿童绘本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01:57-59.

[3]张爱静.浅谈构图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4,30:178-179.

第六篇:幼儿园传统启蒙读物教育研究

摘要:

“幼儿园音乐教学”是指在幼儿园中以3~6岁幼儿为对象进行的学习音乐的活动。“图谱”是指根据歌曲的结构,运用符号、图画、线条等编辑起来,绘制成幼儿所能认知的图。图谱可以帮助幼儿理解感受歌曲,是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图谱设计与运用的实践研究,是指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对歌曲教学图谱设计原则及运用方法进行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

图谱;音乐;实践

作为音乐教学中的常用策略之一,图谱被广泛使用。但在实践中,往往偏重讨论的是图谱对于音乐曲式结构的表现,而疏于研究图谱对音乐情绪、音乐形象的准确表达。另外,图谱的设计只是图谱策略运用的第一步,在设计了合理的图谱之后,还需教师合理运用图谱,让幼儿充分地借助图谱来达到对音乐的丰富理解和感受。图谱只是一个“物”,怎样“物尽其用”,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1以往教学存在的问题

作为音乐教学中的常用策略之一,图谱经常使用。但在实践中,往往偏重图谱对于音乐曲式结构的表现,而疏于研究图谱对音乐情绪、音乐形象的准确表达。另外,图谱的设计只是图谱策略运用的第一步,在设计了合理的图谱之后,还需教师合理运用图谱,让幼儿充分地借助图谱来达到对音乐的丰富理解和感受。图谱只是一个“物”,怎样“物尽其用”,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我认为在当前图谱的设计和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图谱设计对音乐节奏、时长等的表现不够准确细致,与音乐本身不够匹配,影响了幼儿对于音乐的感受。(2)图谱的设计,仅仅表现了音乐的曲式结构,对于音乐形象和情绪,没有做到准确表达。(3)图谱在设计中是否应该有小节线应该进一步讨论。(4)图谱通常由教师独立完成,未能充分考虑幼儿的需要,及已有经验的迁移。

2图谱的合理设计

任何教育的实施,都应该是目标在前,活动在后。因此,教师首先要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因材施教科学设计图谱。要注意图谱的设计为音乐教学服务,具体要做到:

2.1图谱要能帮助幼儿有效的理解、记忆歌词:理解是学习的钥匙,所以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更是要让幼儿理解学习的内容,才能让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快乐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特别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喜欢幼儿理解歌曲内容是关键所在。在很多歌曲中,由于歌词的含义比较深刻,有些也不是孩子经常接触的语言,因此如何帮助孩子理解歌词、有效识记歌词显得非常重要。而图谱的运用能够及时的帮助幼儿理解歌曲的内容,了解所要学习的歌曲内容及教学要求。

2.2图谱要能帮助幼儿有效的控制节奏:相对来讲,节奏是比较抽象的,怎样让孩子理解不同的节奏并且唱准节奏,是我们老师感觉比较困难的事情,我们常常会通过机械枯燥的反复练习来进行训练,从而使教学显得枯燥、没有生气。而运用图谱,则能很形象地将摸不着的抽象概念演变成形象的图示。如,在一次观摩活动中,看到了《春天里来》这个教学活动。歌曲中“浪里格朗里格……”这一部分的节奏型变化强,甚至对我们成人来说学习起来都有很大的困难,很难想象孩子将如何能学习。在活动中老师尝试运用了两种不同的鼓槌,使孩子们感受到不同的图示所表达的不一样的含义:浪里格郎,通过图示,将八分音符、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形象地表达出来了。就这样,复杂的节奏变得简单化、形象化、生动化了,孩子们也轻松愉快地掌握了这部分的节奏。课后,听课的老师们无不感叹于图谱在活动的“魔术”效应。

2.3图谱的呈现方式要帮助幼儿理解歌曲表达的音乐形象及情绪情感:(1)活泼欢快,对仗较为工整的歌曲,可以以结构化陈列方式加以呈现,帮助幼儿获得对于音乐结构的直观感受和理解。如中班歌曲《买菜》,大班歌曲《火车开了》《家》都是以较为工整的图标排列形式呈现的图谱。(2)情境性较强的歌曲,则可以考虑利用背景和图标的结合,表现歌曲的意境。如小班歌曲《王老先生有块地》,表现的是王老先生在地里快乐地养着各种动物的场景,在图谱的呈现方式上,我们选择了具有一定情境性的草地、王老先生、小动物相结合的形式,让幼儿更能感受到歌曲中王老先生的愉快、惬意。再如大班歌曲《五只小青蛙》,表现的是池塘边五只小青蛙的快乐生活。我们就设计了荷塘的场景,用半立体的荷叶来做小青蛙的“家”。在唱到“跳进池塘里”的“跳”字时,教师就手执一只“小青蛙”,以跳跃式的手部动作将其投入荷叶,表现歌曲中的情境。

3图谱运用的方法要点和注意事项

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帮助,那么老师应以怎样的方式进行组织指导呢?

3.1图谱是帮助幼儿建立视觉与听觉联系的中介物,教师的站位,不能影响幼儿对图谱的观察。一般情况下,教师宜站在图谱的侧面,必要时使用教鞭进行指图,以免遮挡图谱。

3.2教师指图时,手势要干净利落,符合歌曲节奏,不宜随意晃动,以帮助幼儿明确歌曲与图谱之间的对应关系。

3.3教师指图时,仍应用眼神和幼儿进行交流,对幼儿起到提示和指导的作用。

3.4教师在进行活动之前,应充分熟悉图谱的摆放和指图手势,这样在实际教学中不至于手忙脚乱。

4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图谱设计与运用开展研究的思考与评价

4.1研究对教学的启示:图谱为音乐教学提供了支持,教师在充分熟悉教材和幼儿的基础上,设计出适合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图谱,能够帮助幼儿更加准确地解读和学习歌曲。教师在图谱运用的过程中,通过活动前对图谱的熟悉和运用方法练习,能够有效地提高图谱使用的效率,消除教学中不必要的干扰和障碍。

4.2研究的局限性及研究展望:我在近一年的研究中,对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图谱设计与研究的问题做了一些探索和研究,也总结了一些规律和注意事项。但是,由于研究的时间比较短,通过实例总结出的经验,在全面性和完整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在今后的教学中,我继续关注图谱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让图谱这一中介物能够更好地为幼儿理解歌曲、感受歌曲、表现歌曲服务。同时,我还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组内进行推广,通过更多老师的教学实践,让图谱在幼儿园各年龄班的音乐教学中发挥作用。通过实践,我们深深感到,要运用图谱组织和指导好音乐教学活动,教师必须多观察,多了解孩子们的活动情况,鼓励孩子们一起参与探索,努力让图谱带动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

作者:李霞 单位:河北省直机关第三幼儿园

第七篇: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教育理论渗透

摘要:

生活与美术本身就属于一体的,生活好比美术的土壤,一旦美术离开了生活的土壤就无法继续生存下去,美术教育要首先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还要回归于生活。从陶行知先生阐述的教育理论中,不断的吸取营养,把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运用在幼儿园美术的教学活动中去,让幼儿通过美术活动不断的提升各种能力,从而促进幼儿更美好的成长。

关键词:

美术教育;生活

幼儿园美术教育也应当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使孩子们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1选材生活化,有助于幼儿萌发兴趣

陶行知先生反对传统教育脱离生活,要建立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的确,生活是教育的源泉,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来源于生活的教育才更具生命力,更能被孩子所接受。在美术活动中材料对于幼儿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要重视活动材料更加趋近生活化,尽可能选择幼儿生活中比较感兴趣的材料,并加以充分利用,从而激起幼儿的探索欲望,让幼儿在活动中学有所得。如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树叶、果壳、种子、石块等等,这些都是我们随手可得的材料,这些材料让幼儿更加新奇和熟悉,并且贴近孩子的生活,易于唤起孩子们的创作热情与欲望。如在进行主题活动《我在春天里》时,我引导孩子们给鸡蛋拖涂上五彩的颜料,用毛根卷成触角装在鸡蛋托的前面,就变成了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可以根据鸡蛋托组合数量不同,制作成毛毛虫、小蜜蜂等春天的小动物,孩子们非常喜欢。又如进行主题活动《我们居住的地方》时,指导孩子们用牛奶盒进行拼搭,再装饰上窗户、门等,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跃然眼前,有的孩子观察到了生活中一些特殊地方,如医院、邮局等,给自己设计的房子也贴上了红十字、绿色邮箱这些标志,很快一个城市都建成了,真可以说是设施齐全。孩子们在操作时积极性非常高!通过老师、家长、孩子间的互动合作,这些生活中的自然材料、废旧材料、现成材料均可再利用,让生活材料走进生活,并用我们灵巧的双手进行创造又让它们服务于生活,进一步促使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留心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习惯与意识。

2观察自然化,有助于幼儿积累表象

陶行知先生特别重视让学生亲自去参加社会实践,将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为“行知”,可见他坚决的态度。他认为“生活教育”最根本的原则和方法就是“教学做合一”。因此,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需要从精彩的生活中捕捉现实,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孩子去留心观察。由于幼儿的好奇心强,我常常带着孩子们走出教室,注意引导孩子们用双眼认真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需要多带幼儿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带来的愉悦。孩子们对大自然的认识主要是通过观察得到的,孩子们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美,是创造美的前提。如在组织中班美术活动《夏天的拖鞋》时,我先请家长帮助孩子在家里仔细观察拖鞋由哪几部分组成、有些什么颜色、孩子最喜欢哪种式样,第二天活动进行得非常顺利,孩子们都能较积极主动地描述自己喜欢的拖鞋款式,在绘画时也能较形象的表现出来。又如在组织大班美术活动《各种各样的花》时,我利用中午饭后散步的时间,带着孩子们在校园里参观了一圈,园内有很多花,边散步边向孩子们解释到:这是郁金香,它们长得矮矮的,花有点像三角形;这是蝴蝶花,长得就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这是山茶花,红红的大大的一片一片抱在一起……我还引导孩子们轻轻地用手摸一摸。通过观察和讲解,孩子们在画自己喜欢的花时,就游刃有余了。我时常提醒孩子们平时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物,自己的家人朋友,路边的小花小草小石头,天上的太阳月亮等都能成为孩子们热衷观察的对象,他们也渐渐地养成了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加上活动中我有目的、有组织的引导,他们学会了用艺术的眼光去观察事物、认识事物,发现了生活中处处都有美,为孩子们的创造奠定了基础,使孩子们美之有形,美之有物。

3运用美术化,有助于幼儿美化生活

在平时教学的过程中,我常常利用校园中一些传统活动来为孩子创设运用美术的生活环境。例如,每年一次的环保画设计,有的孩子画了一课大树,旁边有一个人正在砍树,随后加上了一个红色的叉叉,意思是禁止砍树;有的孩子画了一条马路上,上面散着一些垃圾,一位小女孩正在捡垃圾扔到垃圾桶里,意识是垃圾入桶;有的孩子画了平时学过的车子,在车后面画了许多一圈一圈的烟雾,并在边上画了一个箱子,意思是减少尾气的排放,虽然环保的方法还不成熟,但是孩子们能运用美术活动中学过的事物,并把它们组合起来,变成环保画,就已经很不错了。让幼儿把从美术活动中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在生活中,来美化生活,还可以由课内向课外适当拓展。如组织孩子们完成大班美术活动《万圣节面具》后,我引导他们从自己的绘本书中选取适当的内容,制作面具,并进行角色表演,孩子们十分投入,个个都很开心;如组织了小班美术活动《手指点点》活动后,我引导孩子们把印出来的纹样制作成精美的书签,带回家夹在自己的图画书中,每个人都变得爱看书了;又如组织了大班美术活动《春天的花衣裳》后,我引导孩子们大胆地运用芦苇、柳条等向学校里那样用编织的方法试着编花瓶、花篮,大家一下子变得很能干;再如组织了大班美术活动《温暖的花布》后,孩子们选用生活中的旧手套、穿过的袜子、用过的毛巾、不能穿的衣服等材料,利用捆扎、填充、缝纫、装饰等方法,做成了小动物的形象,她们把这些做出来的玩具挂在家里,美化自己的生活空间。大班的孩子马上由于即将离开生活的幼儿园,他们运用自己所学的美术知识,设计他们自己的名字,班级全体孩子制作班级纪念手册,还设计了代表自己风格的留念册,贴上自己的照片,相互馈赠,表达深厚的情宜,这些活动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大大体现了他们的主体性,他们在生活中运用着美术来美化自己的生活。

总之,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需要积极的开发生活中的失去,有效的利用好美术的生活资源,让美术教学更加贴近与幼儿熟悉的现实生活,让幼儿们感受到美术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到生活中也能学到美术从而激发幼儿对美术的持久的兴趣,学用结合,以达到学以致用,能学会用的效果。大自然中的感受、生活情境等都是创造的起点,是灵感的源头。让孩子充分感受大自然的奇特景色,孩子的创作才会有根源,想象和创造才会更加丰富。

作者:潘曦 单位:江苏省昆山市实验幼儿园

第八篇: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策略

摘要:

幼儿园教育活动是学校教研组为了提高幼儿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激发幼儿自身的学习动机,活动提升幼儿原有知识的水平和经验,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学习环境,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合理发展。

关键词: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有效策略

随着社会的不断演进和发展,社会对幼儿的关注也越来越高,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小学或幼儿园门口耐心等待孩子的家长,可见教育对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家庭也是十分重视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国家也在大力支持对幼儿的教育问题。本文针对幼儿教育活动设计的策略进行分析。

1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概述

1.1教师的参与:教师首先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素养,还要有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可以感染并带动身边人的积极主动性,渲染气氛,活跃场面,对生活和工作都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和信心,相信努力就会有收获。

1.2教师的引领: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由于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很大,令教师在专业方面的发展停滞不前,我们应尽量增加自身专业资源的储蓄,向长远的将来发展,向比自己学问渊博的教授或前辈学习和指教,提升自己的同时,也是对自己教授学生知识和经验的一种提高和扩展。

1.3教学的形式:针对以往单一而乏味的教学形式,我们先今采取了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不如对教材知识的讨论,全班同学一同备课,边听课边对其进行评价,针对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理解,做与教学相关的试验等,这些都是对教学单一形式的延伸和拓展,积极开展相关活动,调动学生们和教师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其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

2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问题和策略

2.1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遇到的问题:

2.1.1教师素质良莠不齐,相关专业技能缺乏,自身基础知识不牢固,对专业认识和理解不够;

2.1.2教学方式单一陈旧,教师主讲,学生死记知识点,课堂氛围压抑,孩子缺乏积极主动,教师态度过于严厉:

2.1.3国家及政府扶持力度小,教学设施不完善,师资力量缺乏,像偏远山区那些,长期缺乏教学设施和资源,导致许多孩子成了散学儿童,辍学回家,学龄期外出打工等问题出现。

2.2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策略

2.2.1增强教师素质和技能:幼儿园教师招聘的主要方向为相关专业毕业生,这样可以提高整个教师团队的专业素质,可以对教师进行一些在职培训,包括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从而加深教师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组织教师观摩学校优秀的公开课,也可以是别的学校的,通过这样直接的观察,不仅可以让教师学习到与专业相关的知识,还可以加强教师对课程的改革和创新。

2.2.2转变教学方式方法:在以往单一而陈旧的教学方式上,不断的进行改革和创新,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和挖掘,采取有效而便捷的方式,让幼儿可以将学习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变为自己的知识,选择可以加深幼儿记忆的书籍,进行教授。

2.2.3加大国家政策支持:幼儿使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因此,教育要从幼儿抓起,不能放任不管,国家更应大力支持,推动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通过更多的途径和方法,保障幼儿教育的全面发展,给我们的家园,我们的未来创造一片更美好的新天地。

2.3案例分析:

某班幼儿园老师,在操场上给孩子提供了一些球和沙包,让他们先进行跑的基本动作练习,但当老师观察孩子们的动作和速度时,总是觉得孩子们跑得不太积极。有一次,老师在课间意外发现,孩子们喜欢上弦的玩具鼠。只要老鼠上足弦时在地上乱跑,孩子们会感到兴高采烈,开心无比。因此,老师们就利用空闲时间,做了一个外形逼真及色彩鲜艳的灰布老鼠。这只灰老鼠在体育活动上的出现,吸引了所有孩子的眼球,当老师拉着老鼠跑的时候,孩子们就会在后面边喊边追。不到一会儿,灰老鼠就被跑得快的孩子追上,他们揪下老鼠尾巴,好得意!但有些跑得慢的孩子,每次就只能见缝插针的摸到老鼠尾巴,到后来,他们就退出了游戏,站在旁边当“观众”。为了改善这种情况,老师们又准备了另一只五彩色的老鼠,在教学活动时,老师拖着五彩鼠跑得速度很快,跑得方向也是多变化的;而拖着灰鼠的老师就跑得慢些,变化的方向也较少。这样一来,跑得快的孩子就可以去追五彩鼠,跑得慢的孩子就可以去追灰鼠,把全班孩子的积极性都带动起来,活跃气氛的同时,也对他们进行了教育,也是对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开展。

3结束语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不仅是对教师各方面综合素质的检测,也是对教师的创造劳动能力的开发,更体现了教师教学教育水平的高低,教师不仅要教育他人,更要对自己自身的素质,以及各方面的综合能力,进行不断提升和加强,完善和升华自己,专心研究教学内容。幼儿教育是体现一个国家在教育方面的创新和改革,也是奠定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基础之一,只有教育,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以及建设国家未来蓝图的前提条件。

作者:李廷健 单位:重庆市城口县示范幼儿园

幼儿园语言教学方案范文6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有效教学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市场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语文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和不同专业对学生语文能力的不同要求,有所侧重地开展教学,使语文课的教学倾向职业化,将语文知识转化成为学生就业所需要的语文能力,以保证学生就业需要,真正做到语文教学为就业服务。笔者认为这才是职业教育语文课有效的教学。学前教育专业是以培养合格的幼师为目标的。学生要在学校通过不断的实践操作加强对幼儿园工作的正确认识,把学习的书本知识转化成为职业能力,以便踏上就业岗位后,能够迅速适应岗位需要并热爱幼教行业,找到职业的感觉。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学前教育专业的语文教学不能有效满足学生职业的需要。

一、学前教育专业的语文教学现状

第一,学前教育专业的语文课没有准确的定位,教师的教育理念没有及时更新,语文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考核与其他专业课没有联系,授课形式单一,只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不渗透职业情感教育,不结合专业特点和生活实际授课,分析过多、讲练较少,没有教会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第二,语文教材不具备专业针对性,与学生的专业距离较远,阅读内容较多,选取的文章大多中学的教材里也有,针对专业的口语训练和写作练习较少,教学内容比较枯燥乏味,不利于实践操作与语文活动的开展,学生的能力难以得到充分的训练。第三,学生对语文课的认知有所偏差。许多学生认为语文课不是专业课,不重要,对今后工作没有太大帮助,忽视了语文学习对就业和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水准的重要性,学生思想上不重视语文课的学习,表现出要么学习兴趣不浓,要么想学却又力不从心。在语文课堂上,许多学生不能认真、专注倾听别人说话;不能在课堂上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普通话水平低;与人交流时说话不完整、没有重点;书写不规范、不通顺;阅读面窄,词汇量少。

二、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有效性的体现

学前教育专业的语文课教学不但要培养学生一定的基础文化素养,还要充分发挥语文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功能,使学生毕业后能胜任一线幼教工作。笔者认为,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有效性应当体现对学生以下能力的培养。职业认知能力:指对自己的职业角色、教学对象以及幼儿园工作有感性的认识,对于职业的发展有科学的规划,知道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应当具备哪些综合能力,知道学好语文才能引导幼儿较为全面地了解母语和更好地掌握母语。分析理解能力:能有意识地观察与分析幼儿的行为,能对幼儿的动作、表情、语言等快速做出判断和反应;帮助家长查找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沟通交流能力:善于倾听,并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与个性特征与幼儿进行交流;能依据幼儿学习发展规律采用规范有趣的教学语言;能正确领悟并传达领导讲话的意图;能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能与家长有效沟通实施家园共育。文笔写作能力:除了掌握日常应用文书的写作外,还要熟练掌握与专业相关的各类文书写作,并做到书写规范、整洁美观;能有效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实现与家长的书面沟通。

三、学前教育专业的语文有效教学的实施

1.合理整合教学内容

学前教育专业的语文教学内容可以依据教学需要,与幼儿文学、教师口语、普通话、语言教育活动指导甚至美术、音乐、舞蹈等课程的内容进行整合,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口语交际之交谈这一课时,可以结合教师口语课程中如何与学生、家长交谈的内容进行教学,给学生引用大量真实的幼儿园教学案例,使教学内容具备专业性;在引导学生学习散文情景交融的特点时,可以结合幼儿文学中幼儿散文篇章进行欣赏,以突出幼儿散文与成人散文的不同;在引导学生掌握诗歌朗诵技巧时,可以结合儿歌、幼儿诗进行训练,在学会用有声语言调动情感的同时,也学会用所学音乐技能加现场配乐或者结合肢体语言进行动作表演,以突出幼儿诗歌朗诵的形象与生动;在布置语文作业时,可要求学生运用美术知识进行版面设计。

2.注重职业素养渗透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比如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真实的幼儿园教学环境,让学生知道幼儿园讲究上课环境的卫生、干净、整洁;让学生课上回答问题时走上讲台,并要求仪态自然、声音响亮、普通话标准;让学生之间互称老师,多用教师礼貌用语,教育学生合作交流时要大胆展现自己,遇到问题产生矛盾时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等。同时,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肯定学生的吃苦意识、团队合作精神、积极的人生态度等。

3.强化学生实践训练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中职语文教学要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加强语文实践,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2017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工作报告也强调实践是培养人的主要途径,要学以致用。所以,学前教育专业的语文有效教学不能脱离实践环节。(1)听说训练。听说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备的能力,因为在幼儿园的实际工作中,沟通交流无处不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采用课前普通话训练、课上角色扮演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开展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等活动进行听说能力训练。在角色扮演时学生可扮演保育员、班主任、教师以及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还可以扮演家长、同事和领导。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倾听他人说话。面对幼儿,倾听本身就是一种示范与教育,也让幼儿养成倾听的良好习惯。在师生交流时,耐心、专注地倾听幼儿说话,是对幼儿最大的尊重与鼓励,能帮助幼儿建立说话的自信和愿望。面对家长,认真倾听是一种真诚的体现,多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是得到家长信任的首要条件。在与家长交流中,不急于打断和评判家长的说话,让家长感受到被同理,感受到教师对孩子的关心,从而达到谈话的目的。面对同事与领导,能听出话外之音,适时表达自己的见解,迅速领会对方的意图。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用幼儿化的语言与幼儿进行交流,既简单又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注意说话语气、语速、语调,让幼儿听清、听懂。在交流过程中及时纠正幼儿在语言表达方面的欠缺之处,帮助幼儿放松情绪,正确示范完整、准确的表达,让幼儿模仿重复,采取激励手段使幼儿敢说、想说、会说,从而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最后,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会沟通交流时要考虑时间、地点、对象的性格特征及情绪特点,要细心观察对方的反应,学会把握正确的时机。教师要利用正反案例对比,使学生感受不同的沟通效果。(2)写作训练。写作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弱项,他们常出现字迹潦草、语句不通顺、词不达意的情况。而实际上幼儿园教师涉及写的工作内容有很多,比如教育工作计划、各科教案、家园联系手册、工作日志、工作总结、幼儿行为纪录、情况说明、活动方案,还有不定期书面回复家长的信息、书信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一要引导学生正确、规范书写,做到书面整洁、美观;二要利用写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比如多给学生机会写读书笔记、写板书,对教材内容进行整理、归纳;三要认真收集学前教育专业文书写作资料,大量选取幼儿园的工作范例给学生作为学习参考,力求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其实用性,让学生反复练习并把优秀的文字作业在教室专栏展示,或者利用微信平台进行推送,以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3)教学语言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师的基本素质,教学语言的正确和有效使用是学前教育学生“师范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幼师最重要的基本功,没有有效的教学语言,就没有有效的教育活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进行教学语言训练。如模拟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学生共同收集信息,共同讨论、研究、确定活动方案,最后以海报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示出来并加以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使用简单、规范的教学语言,能清晰、准确地表达内容,便于幼儿听清、听懂;另一方面教学语言要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能够结合恰当的肢体语言让幼儿更容易理解,从而激发幼儿互动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最后要尊重幼儿个性差异,能满足不同个性的幼儿交流的需要,使教学语言突显人性化。

4.多层次的考核标准

幼儿园语言教学方案范文7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有效教学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市场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语文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和不同专业对学生语文能力的不同要求,有所侧重地开展教学,使语文课的教学倾向职业化,将语文知识转化成为学生就业所需要的语文能力,以保证学生就业需要,真正做到语文教学为就业服务。笔者认为这才是职业教育语文课有效的教学。学前教育专业是以培养合格的幼师为目标的。学生要在学校通过不断的实践操作加强对幼儿园工作的正确认识,把学习的书本知识转化成为职业能力,以便踏上就业岗位后,能够迅速适应岗位需要并热爱幼教行业,找到职业的感觉。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学前教育专业的语文教学不能有效满足学生职业的需要。

一、学前教育专业的语文教学现状

第一,学前教育专业的语文课没有准确的定位,教师的教育理念没有及时更新,语文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考核与其他专业课没有联系,授课形式单一,只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不渗透职业情感教育,不结合专业特点和生活实际授课,分析过多、讲练较少,没有教会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第二,语文教材不具备专业针对性,与学生的专业距离较远,阅读内容较多,选取的文章大多中学的教材里也有,针对专业的口语训练和写作练习较少,教学内容比较枯燥乏味,不利于实践操作与语文活动的开展,学生的能力难以得到充分的训练。第三,学生对语文课的认知有所偏差。许多学生认为语文课不是专业课,不重要,对今后工作没有太大帮助,忽视了语文学习对就业和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水准的重要性,学生思想上不重视语文课的学习,表现出要么学习兴趣不浓,要么想学却又力不从心。在语文课堂上,许多学生不能认真、专注倾听别人说话;不能在课堂上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普通话水平低;与人交流时说话不完整、没有重点;书写不规范、不通顺;阅读面窄,词汇量少。

二、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有效性的体现

学前教育专业的语文课教学不但要培养学生一定的基础文化素养,还要充分发挥语文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功能,使学生毕业后能胜任一线幼教工作。笔者认为,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有效性应当体现对学生以下能力的培养。职业认知能力:指对自己的职业角色、教学对象以及幼儿园工作有感性的认识,对于职业的发展有科学的规划,知道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应当具备哪些综合能力,知道学好语文才能引导幼儿较为全面地了解母语和更好地掌握母语。分析理解能力:能有意识地观察与分析幼儿的行为,能对幼儿的动作、表情、语言等快速做出判断和反应;帮助家长查找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沟通交流能力:善于倾听,并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与个性特征与幼儿进行交流;能依据幼儿学习发展规律采用规范有趣的教学语言;能正确领悟并传达领导讲话的意图;能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能与家长有效沟通实施家园共育。文笔写作能力:除了掌握日常应用文书的写作外,还要熟练掌握与专业相关的各类文书写作,并做到书写规范、整洁美观;能有效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实现与家长的书面沟通。

三、学前教育专业的语文有效教学的实施

1.合理整合教学内容

学前教育专业的语文教学内容可以依据教学需要,与幼儿文学、教师口语、普通话、语言教育活动指导甚至美术、音乐、舞蹈等课程的内容进行整合,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口语交际之交谈这一课时,可以结合教师口语课程中如何与学生、家长交谈的内容进行教学,给学生引用大量真实的幼儿园教学案例,使教学内容具备专业性;在引导学生学习散文情景交融的特点时,可以结合幼儿文学中幼儿散文篇章进行欣赏,以突出幼儿散文与成人散文的不同;在引导学生掌握诗歌朗诵技巧时,可以结合儿歌、幼儿诗进行训练,在学会用有声语言调动情感的同时,也学会用所学音乐技能加现场配乐或者结合肢体语言进行动作表演,以突出幼儿诗歌朗诵的形象与生动;在布置语文作业时,可要求学生运用美术知识进行版面设计。

2.注重职业素养渗透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比如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真实的幼儿园教学环境,让学生知道幼儿园讲究上课环境的卫生、干净、整洁;让学生课上回答问题时走上讲台,并要求仪态自然、声音响亮、普通话标准;让学生之间互称老师,多用教师礼貌用语,教育学生合作交流时要大胆展现自己,遇到问题产生矛盾时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等。同时,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肯定学生的吃苦意识、团队合作精神、积极的人生态度等。

3.强化学生实践训练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中职语文教学要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加强语文实践,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2017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工作报告也强调实践是培养人的主要途径,要学以致用。所以,学前教育专业的语文有效教学不能脱离实践环节。(1)听说训练。听说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备的能力,因为在幼儿园的实际工作中,沟通交流无处不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采用课前普通话训练、课上角色扮演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开展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等活动进行听说能力训练。在角色扮演时学生可扮演保育员、班主任、教师以及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还可以扮演家长、同事和领导。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倾听他人说话。面对幼儿,倾听本身就是一种示范与教育,也让幼儿养成倾听的良好习惯。在师生交流时,耐心、专注地倾听幼儿说话,是对幼儿最大的尊重与鼓励,能帮助幼儿建立说话的自信和愿望。面对家长,认真倾听是一种真诚的体现,多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是得到家长信任的首要条件。在与家长交流中,不急于打断和评判家长的说话,让家长感受到被同理,感受到教师对孩子的关心,从而达到谈话的目的。面对同事与领导,能听出话外之音,适时表达自己的见解,迅速领会对方的意图。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用幼儿化的语言与幼儿进行交流,既简单又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注意说话语气、语速、语调,让幼儿听清、听懂。在交流过程中及时纠正幼儿在语言表达方面的欠缺之处,帮助幼儿放松情绪,正确示范完整、准确的表达,让幼儿模仿重复,采取激励手段使幼儿敢说、想说、会说,从而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最后,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会沟通交流时要考虑时间、地点、对象的性格特征及情绪特点,要细心观察对方的反应,学会把握正确的时机。教师要利用正反案例对比,使学生感受不同的沟通效果。(2)写作训练。写作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弱项,他们常出现字迹潦草、语句不通顺、词不达意的情况。而实际上幼儿园教师涉及写的工作内容有很多,比如教育工作计划、各科教案、家园联系手册、工作日志、工作总结、幼儿行为纪录、情况说明、活动方案,还有不定期书面回复家长的信息、书信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一要引导学生正确、规范书写,做到书面整洁、美观;二要利用写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比如多给学生机会写读书笔记、写板书,对教材内容进行整理、归纳;三要认真收集学前教育专业文书写作资料,大量选取幼儿园的工作范例给学生作为学习参考,力求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其实用性,让学生反复练习并把优秀的文字作业在教室专栏展示,或者利用微信平台进行推送,以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3)教学语言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师的基本素质,教学语言的正确和有效使用是学前教育学生“师范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幼师最重要的基本功,没有有效的教学语言,就没有有效的教育活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进行教学语言训练。如模拟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学生共同收集信息,共同讨论、研究、确定活动方案,最后以海报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示出来并加以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使用简单、规范的教学语言,能清晰、准确地表达内容,便于幼儿听清、听懂;另一方面教学语言要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能够结合恰当的肢体语言让幼儿更容易理解,从而激发幼儿互动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最后要尊重幼儿个性差异,能满足不同个性的幼儿交流的需要,使教学语言突显人性化。

4.多层次的考核标准

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考核要摒弃传统的一张试卷分数为衡量标准的单一形式,要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能力发展的考核。包括学生在平时表现出的参与精神、团队协作、学习态度与习惯,在实践训练中的任务完成情况,在期末考核中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等,同时结合学生的自我总结与反思、学生之间的互评得出一个较为全面的、客观的考核成绩,使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自己各方面都有所进步,以提高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四、小结

幼儿园语言教学方案范文8

(一)理论传授方式单一许多中职教师在教学中往往着眼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强调以“教”为中心,多限于照本宣科讲解理论,讲活动设计的格式和注意事项,提供案例,而不是以“学”、“做”为中心,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因此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学得没劲,练习时也就依照案例依葫芦画瓢,应付了事,所以设计出的教育活动方案实用性、可操作性都不强。

(二)缺乏实习实践课程理论的学习只是知识的传递过程,而实践则是知识的吸收、应用过程。当前,大部分中职学校没有固定的学生见习、实习基地,学生不能充分把教育理论运用于教育实践,其编制的教育活动方案不能在课堂上得到体现,不能学以致用,没有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理论知识,那么,所学的理论知识就没能转化为学生的能力。

(三)学科教学时间短幼儿语言教学法这门课程的学习时间仅为一年,学生虽然学习了有关活动设计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指导课程,但事实上学生投入钻研活动设计与组织实践的时间很少,训练的时间和机会往往得不到保证。例如,缺乏集体讨论分析的时间,缺乏理论联系实践的时间,学生的精力不够,这方面的教育没有受到重视。

(四)生源质量不佳自中职学校入学政策放宽以来,由于入学门槛降低,学生的知识水平普遍较低。目前,大部分家长认为成绩好的学生一般首先选择普高,甚至花钱也要想方设法让子女上普高。总认为上普高才是“正途”,才能有前途。只有成绩不好的,自认为“考大学”无望的,才无可奈何地选择了中职学校。更有个别中职学校为了招到充足的生源,不惜降低门槛,甚至不要求分数。这样导致中职学校生源整体来说学习能力、接受能力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部分学生甚至有厌学情绪,教学难度较大。通过对幼教专业学生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方案设计与组织能力方面的现状及成因进行整理和分析,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方案设计与组织能力有如下探索与体会。

二、培养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言教育活动方案设计与组织能力策略

(一)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必须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创设多彩的课堂,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各种教学手段创设一些生动、直观的问题情境,启发和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要让学生通过充分参与一些有趣的活动,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效提高学生语言教育活动方案设计与组织能力。

(二)结合学生个体差异,分组集体备课学生最初学习设计教育活动方案时,对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如何引入、如何设计游戏,都比较困难。这时可以将学生按照能力差异分组,共同备课,发扬集体的智慧。集体备课可以促进学生合作,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这样可以集思广益,可以分享与积累课程资源,可以形成浓厚的研究氛围。同时,为避免个别学生逃避讲课,可要求学生轮流进行试讲。讲完后互相点评,这样既可以发现备课中的漏洞,也可以发现在活动组织环节的问题。经过一段时期的训练,学生们的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均会有所提高。

(三)模拟课堂教学活动幼教专业的学生不可能完全在幼儿园里进行活动方案的实施。但是,活动计划是否合理、周密,方法是否可行,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得到检验。为了解决这一矛盾,笔者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课堂教学活动。每组集体备完课后,选出一位当“幼儿教师”进行试讲,其他学生扮作“幼儿”,配合开展活动。活动结束后,先由本组学生点评,再由其他学生点评,最后,教师综合点评。通过彼此评课,能够帮助学生不断地总结经验,查找自己的不足,更好地取长补短,进而改进自己的教育活动方案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与此同时,还可以由教师先给定具体目标,让学生观看教学录像,认真观察录像中教师与学生的行为表现及神态表情,看完后小组评议,指出案例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这些措施,均能很好地缩短专业学生与实际岗位的距离。

(四)定期定量进行见实习,充分体验现实课堂幼教专业,每学期均有一次见习、实习,但通常没把教育见实习提高到课程考核的层次。笔者认为,在每个学期之中,教育见实习必须定期定量进行,强调教育见实习的目的性、计划性,并形成评价和反馈机制,使这一教育实践活动课程化。这样,可以让学生有充分的展示、实践平台,能够在切实体验自己的教育活动设计效果的同时,改进教学方法和融会理论知识。同时,适当的对实习学生作出点评,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还需在哪些方面做出进一步努力。在实习中,可邀请一线幼儿教师现场对幼儿进行教学示范,为学生展示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生动场景,并进行精要的解析点评。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不断体验、不断反思,使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达到学以致用。

(五)整合各学科力量,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不是短时期就能形成的,必须凝聚多学科力量,共同合作,定期交流,共同关注和指导学生教育活动方案设计与执行能力的提高。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的能力、选择恰当的教育内容的能力、采取适当教学方法的能力、把握活动原则的能力、编排活动过程的能力、确定组织形式的能力、照顾活动连续性的能力、执行教育活动的能力,并能通过个人反思不断提高教学效果的能力等。

(六)结合幼师特点,改革学生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应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应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