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模拟教学范例

医学模拟教学

医学模拟教学范文1

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在实践学习中需要进入临床实验室,对其进行生物安全教育,能保证他们安全顺利地完成实践学习任务。以模拟教学为主结合传统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实验室生物安全法规、实验室安全防护知识教育,使其了解实验室感染来源,掌握实验室医疗垃圾处理及基本消毒灭菌方法。

关键词:

医学检验专业;实验室;模拟教学;生物安全教育

检验医学是一门由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桥梁学科,主要通过实验室技术、医疗检测设备为临床医生诊断、治疗提供依据。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在临床实习及毕业实习阶段会有大量时间进入临床检验实验室进行实践学习。理论学习阶段,教材及授课教师多侧重于临床检验及临床实验室管理等方面内容,对实验室生物安全方面不够重视。近年来,调查研究表明,在校医学生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知晓率及接受过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率均较低[1,2]。学生进入实验室后,由于生物安全意识薄弱而导致感染的案例时有发生。因此,加强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生物安全教育,保证学生安全顺利地完成实践学习任务,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学习实验室生物安全法规及要求

实验室生物安全是指以实验室为科研和工作场所时,避免危险生物因子造成实验室人员暴露、向实验室外扩散并导致危害的综合措施[3]。而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正是每位即将进入临床实验室实习的学生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对于本科生而言,无论是进行实验室的检测操作还是将来从事检验工作,生物安全防护知识都必不可少。在学生进入实验室实习前,首先要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理论知识培训,包括《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008)以及国务院颁发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国家标准和管理条例,通过对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主观上对实验室生物安全重视程度,从而自觉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避免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发生。在授课过程中,减少枯燥的安全知识及相关安全规定讲解,尽可能采用照片、示意图、动画、视频、网络等多媒体手段,结合实际案例,生动形象地讲述生物安全的重要性。这样学生不仅容易接受,还能更好地结合自身实践,融会贯通地运用理论知识[4]。同时,结合国内外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规定及最新动态,使学生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深刻理解生物安全的重要性。

2了解实验室感染的来源

临床实验室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从理论知识学习转化为医学实践学习的第一场所,学生在课间实习及毕业实习过程中逐渐了解临床实验室的日常工作,并参与其中。在熟知实验室生物安全重要性及危害性的基础上,通过教师集中授课及模拟教学,使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充分了解临床实验室感染的来源,提高处理生物危害等紧急情况的能力。临床实验室感染的主要来源如下。

2.1待检标本是实验室感染的主要来源

临床实验室的标本种类繁多,常见于血液、排泄物及体液等,如动静脉血、尿液、粪便、痰液、脑脊液、浆膜腔积液、羊水、乳汁、白带、前列腺液和精液等。各种疾病的临床病人标本所含有的多种致病因子可以通过感染呼吸道、消化道、皮下损伤部位、角膜等部位,以气溶胶、接触等形式给临床实验室人员带来危害[5]。依据标本中的菌毒种对人类危害性及其是否具备有效治疗与预防手段,根据卫生部《中国微生物菌毒种管理方法》,可将其分为4类。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在临床实验室学习工作过程中,应明确标本的危害级别,面对不同程度的危害性标本,要做好防护,时刻将自身及环境的生物安全放在第一位。

2.2操作及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是实验室感染的重要来源

标本采集及标本处理较容易引起实验室感染,如针头和注射器的使用,接种,吸管、离心机、搅拌器等使用过程中均可引起微生物气溶胶的形成,从而导致实验室感染发生[6,7]。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临床实验室也不断向自动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标本在前期手工处理、检测及仪器自动化检测过程中,需用到多种仪器设备,对其使用不当,亦可造成气溶胶、飞溅物和溢出物等,这些污染物可引起严重的实验室感染,如样本分拣机、混匀器、恒温水浴箱、振荡器等使用中。所有实验室人员应遵守实验室标准化操作规程。因此,学生在进行操作之前,首先要学习实验室标准化操作规程,由带教教师先进行规范化操作演示,而后以小组形式在设置的模拟场景中使用无生物危害的模拟标本轮流进行接收、分拣、离心等处理,并由带教教师和同学进行评比,完成后,再次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及操作进行考核。通过该过程学习,学生基本上对操作及仪器使用过程中的污染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3加强实验室安全防护教育

为了加强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验室安全防护教育,在学生接触实验室之前,先让学生对生物安全有清晰的认识,明确其重要性及危害。通过设置模拟场景,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如何在实验室进行正确的自我防护,确保自身安全。在标本处理及仪器使用过程中,如何正确操作,以避免生物因子对操作人员及实验室造成危害。

3.1设置进出实验室场景,学习掌握个体防护措施

做好个体防护可有效减少有害生物因子的致病,有效减少生物安全事件的发生。在进入实验室前,根据带教教师指导,学生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如白大褂、帽子和口罩等。离开实验室时,要脱下防护用品,并根据六步洗手法清洁双手;一次性用品使用后应置于指定的医疗垃圾桶内;白大褂需定期消毒。此外,严格要求学生不可将实验室内的物品带入生活清洁区,也不可将饮品、食物带到实验室[8]。

3.2模拟紧急情况场景,学习相应处理方法

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日后实习及从事检验工作,会遇到针刺损伤,感染性样品溅及体表或口、鼻、眼内或污染实验台面,化学药品或试剂污染皮肤等突发事件。模拟上述紧急情况场景,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了解实验室内冲洗装置、消毒灭菌物品的位置及其正确使用方法,做到遇到紧急情况不慌张,在第一时间能够有条不紊地防止自身或他人感染。与此同时,向学生强调一旦发生可能的实验室污染,需立即向带教教师报告,以免发生严重的生物安全事件。

3.3模拟工作场景,学习使用实验室生物安全设备与仪器

首先,学生应对所在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级别、结构布局及设备设施有所了解。使用无生物危害性标本模拟实验室实际工作场景,使学生熟练掌握生物安全设备及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应用范围,以保证操作过程中的生物安全。如:对于可能产生气溶胶样品的处理以及所有细菌样本的接种、涂片应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从使用生物安全柜前的准备工作到使用中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使用后的清洁处理,先由部分学生轮流演示,再由教师及同学找出其在操作中的正确与错误点。这一过程可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完美地转换成实践能力,尤其是找错环节,能让学生对常见的易错操作印象深刻,为进入检验科实习打下良好基础。

3.4模拟医疗垃圾处理场景,熟悉垃圾分类处理办法

根据国家卫生部和环境总局制定的《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对医疗废物实施分类管理。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应明确医疗垃圾的分类,实验室各类医疗废物应分开放置。用无潜在生物危险性的道具模拟医疗垃圾,使学生能够独立对各类医疗垃圾进行正确分类和处理。如模拟使用锐器(针头、穿刺针、吸头等)时,进行规范化操作,使用后需单独放置于防渗漏、耐刺的专用利器盒内,不得与其他医疗废物混放,对包装纸盒、试剂盒、液体废物等进行分类处理。学生不用死记硬背,在场景模拟中很容易熟记实验室不同废物的种类及危害程度,进而进行不同的处理,以避免医疗垃圾带来的生物安全隐患。

4掌握实验室基本消毒灭菌方法

临床实验室根据不同清洁目的,采用不同的消毒方法。对日常的实验环境进行消毒处理,通常使用化学消毒剂擦洗、消毒工作台面、地面,必要时开启紫外线灯等照射30min以上。当实验过程中需要特定的无菌环境时,可采用灼烧、干烤等灭菌法;对使用的无菌试剂及医用器械可采用煮沸或高压蒸汽灭菌法。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在实验室实习时,应掌握各种消毒灭菌方法,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消毒灭菌方法。

总之,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经过医学院校实验室及医院临床检验中心的培养,未来从事的工作(各级医院、疾病控制中心、血站、医学实验室及研究室的相关工作)都存在生物安全问题,利用场景模拟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理论知识,提高应变能力,减少实验操作中生物安全事件的发生。这不但对实验室安全、个人安全,而且对环境安全、社会安全都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建华 尹萌 秦晓松 刘勇 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参考文献:

[1]张景霞,张磊,赵宁宁,等.某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认知情况的调查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10,4(18):767-770.

[2]何静,刘青青,钟训富,等.某校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生物安全知识掌握情况调查[J].现代医药卫生,2015(20):3080-3082.

[3]叶冬青.实验室生物安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4]赵思婷,植瑞东.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生物安全意识的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4):76-77.

[5]张卫良,杨毓.加强和提高检验科医源性感染的防范措施[J].中国医药导报,2011,2(8):122-123.

[6]曾晓明.医学检验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J].中外医学研究,2016,4(14):148-150.

医学模拟教学范文2

【关键词】课程思政;模拟医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人文精神;医护合作

1“课程思政”的内涵与意义

“课程思政”是指在教学中教师不仅向学生传递专业知识,同时把思想认识、政治观念和倡导的道德规范以间接内隐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融思想政治教育于教学全过程[1]。课程思政的本质是一种课程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在课程设计、实践的每一个环节[2]。在高校专业教学中,除专业知识教学外,如何建立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教育目标,提升学生的人格及思想境界,是高等教育中需要面临的新课题。

2模拟医学专业教育的特点与其“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2.1模拟医学专业教育的特点

医学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临床技能的培训环节是临床能力培养的重中之重。面对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传统的在患者身上进行医疗实践教学的方法既违背人性,又难以在当前医疗大环境中实施,医学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始终是临床技能培训。模拟医学教育为学生在校期间创造机会和条件,利用仿真的模拟人及标准化患者,在模拟真实医院情景的过程中,通过采取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医护融合情景教学法等多种手段,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技能,提高学生临床综合诊断、独立思考分析的能力,有效避免对患者的伤害[3],目的是全面发展解决医疗问题的能力。

2.2模拟医学专业课教育“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医学这门学科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肩负保护人体健康的重大责任,所以在模拟医学教学环节中渗透课程思政的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现阶段对医生的要求已不仅停留在具备医疗技能的层面,更需要有高尚的医德、救死扶伤意识的德才兼备的医疗人员[4]。医学生处于有极大的可塑性的阶段,除专门的思想政治课外,在医学专业课模拟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的切入思想政治教育,对培养廉洁自律、有良好职业道德、医德信念、医德行为的医务人员大有裨益。而这种引入应当与医学专业相关,且不宜突兀,以免学生反感,找到“课程思政”与模拟医学教学的契合之处,于“润物无声”之中,发挥良好的教育效果。

3模拟医学教育“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案

3.1修订模拟医学专业课教学大纲、教案

模拟医学教育课程教学团队包括多学科教师,如呼吸、循环、消化、泌尿、代谢与内分泌、风湿免疫、血液、妇产、儿科等。在课程开始之前,每个团队老师都必须参与课程思政,提炼课程思政元素,制定整合思政课程的医学专业课教学大纲、教案。让学生明确教育目标,即通过模拟医学方法传授医学专业知识及新的医疗进展,了解模拟医学教育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医学知识、医学技能,更担负着普及传播医学知识、保障人类健康、促进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等的重要社会使命。

3.2改变传统课堂授课形式

利用模拟医学教育的优势,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如以问题为导向的PBL教学法、以案例为基础的病例分析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开展课堂辩论赛、情景模拟课、医护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5]。将社会广泛关注的医疗事件重新演绎为医学案例,如近年发生且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的孕妇跳楼自杀事件,将医德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模拟医学的课堂中,弘扬爱国爱民、爱岗敬业的职业理想,总结评析这些医疗事件中的人文、思政内核。医学不是冷漠的科学,通过生动、多元化、开放式、实践式的模拟课堂,让学生感知、触摸医学的温度[6]。

3.3引入真实医疗病例

为更好地提高模拟医学专业课的教学效果,近年来,在完成医学理论知识的教学后,开展临床真实病例讨论实验课,学生在课前一周收到教师布置的模拟讨论病例及相关的问题,在课前学生搜集相关知识,完成教师布置的问题,课堂上以小组汇报的方式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及全面运用知识的能力。这些案例中有积极的、正面的,也有许多负面案例,通过汇报、讨论,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医学理念,争做人格修养和品德作风优良的医生,拒绝成为不负责任、造成重大医疗事故的问题医生。

3.4加强师德建设

模拟医学专业教育中教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课程改革后虽然以学生为主体,但控制课堂节奏、传递教学理念的使命仍肩负在教师身上。因此,我们需要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为高质量的职业道德培养营造良好氛围[7]。教师的素质和责任是非常重要的,这直接关系到学生接受的理念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现阶段社会朝多元化的进程发展,可能会滋生一些负面的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言行,避免不恰当的消极言论。

3.5建立基于人文素质教育的模拟医学教育课程体系

医学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人道主义的道德实践[8]。摒弃重医轻文思想,由重专业教育向重人文素质教育转化,培育人文精神。医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人文素养是成为一名合格医生的基本要素,课堂教学要把“授业”与“传道”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执业能力,使其具有较高的医学人文素质,加强学生拯救生命和帮助他人的专业使命[9]。

3.6重视职业修养和礼仪的塑造

医生是一个需要与人面对面交流的职业,干净整洁的白大衣,彬彬有礼的专业风格等,这种细节和基本礼仪的形成是非常必要的[10]。因此教师在模拟医学授课过程中应注重行为举止和自我表情管理的训练,尽量避免操作者对待模拟教具和标准化病人随意、不重视的情况,充分发挥模拟医学教育的优势,不仅使临床技能训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还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举止与修养,更好的贯彻“课程思政”的理念。

3.7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模拟医学教育中重视医护团队合作的训练,以专业课中手术操作教学为例:医疗团队由3名医学生和2名护理学生组成,术前完成器材准备、手术准备、消毒铺巾等,术中医学生负责切开、缝合、止血等手术操作,器械护士负责传递、整理物品,巡回护士对整台手术进行严密观察,同时,有2名教师在学生操作期间进行检查,及时地进行指导和纠正[11]。医疗是团队行动,医生和护士间配合度的好坏可能决定救治的成败,因此在模拟医学教学中,注重团队合作的培养,用合作的思维力量,打破医生、护士职业间次元壁垒,提高医疗工作质量,降低社会医疗资源成本,打造一只有温度、有默契、有力量的医护团队[12]。模拟医学教育必然是未来医学能力培养的大势所趋,而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是育德、育人的新途径,亦需要所有高校教师不断地完善、深化。在医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挖掘学生的兴趣,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重视“思政教育”的培养,必将为打造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未来医疗团队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2]王建国,崔明辰,郭小慧,等.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现状与思考——以临床医学专业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14):24-25.

[3]陈寒,曾赵军,雷立芳,等.浅谈医学模拟教学中人文关怀的实践教学[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3):40-41.

[4]严建会,王前.发挥中国传统医德文化优势深化思政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20(3):65-66,108.

[5]唐宇.医学模拟教育在临床技能训练教学中的作用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7):13-15.

医学模拟教学范文3

急诊医学是现代临床医学领域中一门新兴的、跨专业的、跨学科的边缘学科[1]。急救技术是每位医学生必需掌握的基本技能,但是,随着我国医患关系的日益紧张和患者维权意识的提高,教学资源的严重匮乏,给急诊医学实验教学带来了严重影响。为适应当代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临床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于2006年购置了美国METI公司生产的智能仿真技术模拟人ECS,在近几年应用于实验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在急诊医学实验教学中运用ECS模拟人相对于传统实验教学具有多项特点

1.1安全性:运用ECS模拟人进行实验教学,可很好地让患者或受训者避免受到由于接受的操作不正确和不规范而受到意外的伤害甚至死亡。

1.2全面真实地反映临床操作中整个步骤:由于运用ECS模拟人可以较为真实地模仿初级和高级生命支持等,能够贯穿整个过程,可使学生对疾病发生、发展和治疗干预时所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和病理变化进行全面、细致地观察[2]。

1.3可控制,可调节:运用ECS模拟人进行急诊医学实验教学可以通过软件程序的设置随时模拟出各种抢救场景。不需要再被动地等待患者才能进行实验教学。对发病率较低、危害性较大的病例,更显示出优势。此外,ECS模拟系统可以随时设置意外及突发事件,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

1.4及时信息反馈:运用ECS模拟人进行模拟教学过程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记录下来,一轮训练结束后,学生在带教老师的带领下回放录像,进行错误分析,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改进。所以,运用ECS模拟人进行实验教学不仅可以用于训练—分析—再训练的教学培训,也可以用于技能考核。

1.5可重复性:学生可以对教学课程内容进行反复多次的训练,没有限制,学生可以练习到熟练掌握为止。

1.6给团队合作提供机会:通过全真模拟,培训时为各个抢救小组成员的抢救指挥、协调和应急能力提供了一个交流和磨合的平台。

2运用ECS模拟人进行急诊医学实验教学具有实际意义

2.1训练医学生掌握急诊医学抢救的基本技能:通过单项操作模拟训练器可以进行各项重要的急诊抢救技能的标准化、规范化练习、重复练习、同时还可以设定不同难易程度,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提高应变能力和困难处置能力,直至熟练掌握,训练后可进行技能考核。如气管插管操作,可在气管插管和气管镜引导下,能直观地看到各个解剖结构,也可通过程序设置模拟各种困难气道,帮助医学生掌握各种困难气道的处置手段。

2.2模拟临床真实病例,对医学生进行系统训练:通过自行编写软件程序,来模拟不同的患者,设计不同程度的疾病情景,如针对性地模拟呼吸心跳骤停、呼吸循环衰竭、严重心率失常、休克等病例,使医学生在模拟全真场景下参与完成从疾病识别、分析、诊断和抢救治疗等全过程,锻炼包括抢救指挥、治疗决策、呼吸循环支持等综合技能。

2.3训练演练急救小组各成员间的团队精神:运用ECS模拟人可锻炼急救小组各成员之间的配合、协调合作等非技术因素,提高默契程度和团队精神,实现从临床思维、实际动手能力到相互协调合作等多项能力的综合演练。

2.4全面锻炼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ECS模拟人功能多样齐全,能变化出各种各样的临床病理、生理表现,可提高学生的紧急临床应变能力和锻炼其创新思维能力,减少和避免突发情况下对患者带来的伤害,强烈地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比如患者突然发生心跳骤停,传统的教学方法中使用简单的心肺复苏模型,多为单一的技术操作训练,无法锻炼其临床思维的实际应对能力。

2.5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强化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应用ECS模拟人进行急诊医学实验教学,能使学生置身于一种临床动态氛围的实战训练中,在处理ECS模拟人变化表现出来的各种病症和诊疗问题时,就会真实、逼真地反映出医学生正确、实际的技能操作水平。又充分展现了在场全部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真实地体验了医生的角色价值,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3]。

医学模拟教学范文4

关键词:妇产科;教学;实践;医学模拟教育;现代教学

由于妇产科的特殊性,临床诊断过程中需注重对患者的隐私保护,所以很难实现学生在诊断现场进行观摩学习。传统的妇产科教学多通过资深医生或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病案讨论,采用理论教学结合资深医师经验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意识和操作能力。然而这种教学模式使在患者身上进行实际操作的弊端愈加凸显[1],给临床实习带来了很大困难。临床实践作为教学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临床意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还要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提高妇产科教学的实践性,我们尝试将医学模拟教育用于妇产科教学[2]。

1传统妇产科教学模式中的问题

1.1难以满足妇产科人才培养的需求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医疗的技术也得到明显的提高,但相对于社会对医疗的需求仍然还存在较大的医疗缺口,社会对具有技术水平和扎实理论知识的医学人才的需求还无法满足,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需求量还在不断提高。近年来,卫计委要求增加医学院学生临床基本操作方面的教学内容[3],既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更要培养实践操作能力。然而传统的妇产科教学模式由于需要顾虑患者的隐私,实践操作教学往往被放在从属的地位,从而导致妇产科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难以得到提升,严重导致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不符合现代医学教育的要求。

1.2教学资源的供需失衡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目前的妇产科临床医师队伍越来越壮大,然而学校的师资和教学设施却还无法满足急剧增加的医学生队伍,教学资源显得越来越紧张。而实践教学资源在教学资源中更为紧缺,使的医学生和实习生更难获得妇产科的实践教学资源,从而使医学生和实习医生难以迅速成长。

1.3患者对妇产科教学反感

妇产科的患者均为女性,检查和治疗环节会涉及患者的隐私,且常常要触碰患者的隐私部位。随着医患关系的紧张度增加,以及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加,患者在诊断和治疗中对临床教学比较反感,往往拒绝或不配合进行临床教学。这使得实习生获得临床实践的机会越来越少,原本紧缺的教学资源更为紧缺,给妇产科的教学带来了不便。

1.4妇产科实践教学难度增加

随着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的增加,我国对患者的保护也不断增强,对患者的权益保护也越来越重视。因此,要求在妇产科教学过程中,对能参与进行妇产科临床实践学习的学生要求更高,不符合要求的学生和实习生无法获得实践学习的机会,这也使医学生和实习医生的学习和成长更为困难和缓慢。

1.5实习医生的主观能动性降低

随着当今社会医疗环境的严峻性增加,实习医生的就业压力的增大,以及妇产科工作辛苦、医疗风险大、经济效益低以及男性从事妇产科所需要遭受的世俗偏见等[4],都严重影响了实习医生学习的热情,导致其在实践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2医学模拟教育的优势

医学模拟教育是指利用模拟技术创造出高仿真模拟病人和临床场景,用以代替真实患者进行临床教学和实践的教学方法[5]。鉴于临床教学的特殊性,很多临床实践环境无法采用真实环境,故模拟教育应运而生。比如,解剖学中的模拟教学,通过将模拟技术作为基础,以临床应用要求为前提,结合实践、场景和一体化教学特征,从而使临床实践具有医疗的学习环境而没有医疗风险[6]。尽管医学模拟教育缺乏真实医学实践教学所具有的真实性,缺少由于真实环境而产生的不可控的风险条件等不足,但由于医学模拟教育具有的诸多优势,如实践教学成本较真实、场景教学要低得多、不存在医疗风险和伦理问题等,具有随时可开展的便利性,能够为医学教育提供更多的场景和机会,能有效提高临床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故得到了广泛应用。

3医学模拟教育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

3.1角色模拟扮演教学法

在临床课上,资深医师进行引导和指导,让一部分学生模拟医生,另一部分学生模拟患者。按患者就诊的流程和实际病例进行模拟诊断,然后分组进行讨论和研究,最后再进行角色互换。通过这种角色模拟方法进行教学,能有效地使学生进入临床诊疗的环境,并深度参与整个过程。通过将情景教学、互动和浸入式教学结合,能有效促进学生在模拟环境中对真实治疗场景的思考,并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能有效提高临床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3.2标准化患者

标准化患者是指没有出现临床症状但能准确表达临床症状的健康人,同时能够通过在表格上进行记录用于评估医师的操作技能。通过临床学习人员对标准化患者进行交流和询问,能有效促进医学生的理论学习知识转变为患者主诉,尤其是在培养学生问诊和查体的能力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能帮助医学生学会处理医患关系,正式进入医师岗位以后能尽快进入医师角色。

3.3虚拟现实的远程医疗系统

通过建立虚拟现实的远程医疗系统,能使临床学习人员通过网络,远距离对妇产科手术进行学习,既可以通过远程实时进行学习也可以使用对妇产科治疗进行录播,并且由妇产科专家对学生进行远程指导,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操作技能。

3.4临床综合技能考核的模拟教学应用

临床技能操作与模拟诊疗进行结合,将之用于对学生的临床综合技能考核,能更好地拟定考核项目和考核模式,从而对考核指标和评分标准进行细化[7],建立公平公正的评价体系,客观地对学生临床诊疗能力进行评价。

4结语

尽管医学模拟教育在妇产科教学中进行应用能避免触犯患者的隐私,而且能在保持医疗学习环境的情况下进行妇产科教学学习。但医学模拟教育也不是万能的,传统妇产科教学法仍然具有其自身的优势。比如实际治疗环境的临时性和多变性,以及真实的医患交流的环境等。因此,在进行妇产科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依靠医学模拟教育,而应该结合传统医学教育和模拟教育的优势进行综合性教学。通过两者之间的互补,使学生在进行临床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全面,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和专业技能。现代医学的发展是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和深化,医学模拟教育能避免在患者身上进行临床现场教学,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理念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另外,通过医学模拟教育的独特性和可定制性,能为学生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和场景,同时,避免医疗风险的发生,弥补学生临床诊疗学习操作机会少的弊端,能有效提高学生临床实践的操作能力,充分保证妇产科临床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欣宇.现代医学模拟中心的分类及规划[J].中国医院,2004,8(8):76-78.

[2]韩新鹏,李朗.Microsim医学模拟培训系统在新人院医院临床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5,23(4):720-722.

[3]赵岩岩.医学模拟教育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18):131-133.

[4]陈于,徐明娟.医学模拟教育结合标准化患者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9,16(6):587-588.

[5]万学红,孙静.现代医学模拟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

[6]蔡巧玲,胡大一.医学模拟技术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内科,2006,45(5):357-358.

医学模拟教学范文5

【关键词】模拟人教学;临床医学专业;应用价值;临床效果

目前,临床医学专业是医院临床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专业,且该专业具有实践性强、知识范围广等特点。因此,对于临床专业学生的培养是十分重要且必须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应用于临床专业中,虽然学生的成绩高,但实践能力不是特别理想,现在模拟人教学法在教育界有一定的成效,本文旨在研究模拟人教案学法对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具体效果,特此选取我院77名临床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现有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77名临床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须满足(1)均为我校在校学生(2)学生均为2011级和2012级(3)5年制临床专业本科,将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2011级观察组学生的年龄为21~23岁,平均年龄(22.11±1.01)岁,平均体重为(55.32±3.48)kg,其中男性17名,女性22名;2012级对照组学生的年龄为21~23岁,平均年龄为(22.34±1.23)岁,平均体重为(54.68±2.88)kg,其中男性17名,女性20名。两组患者之间的平均年龄、平均体重以及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实验方法

对照组学生接受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每节课45min,中间下课10min,一天两节课,授课形式为老师在教室课堂讲授。观察组学生接受模拟人教学法进行教学,每节课45min,中间下课10min,一天两节课,授课形式同样为老师在教师课堂讲授,但增加模拟人作为授课道具,在课堂上除了正常授课外,同时可在模拟人身上进行示范具体操作,增加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比较两组学生之间的考试成绩以及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

1.3评价标准

(1)考试成绩作为教学效果的客观评价标准,课程结束后,两组学生均进行课程考试,满分100分,考试方式为闭卷,最后统计两组患者的考试成绩。(2)问卷调查作为教学效果的主观评价标准,课程结束后,采用不记名的形式,对两组学生进行统一的下发问卷调查,回收率需要达到100%。问卷内容包括1.学习兴趣的提高程度2.思维能力的提高程度3.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各项满分100分,最后进行成绩的统计。

1.4数据处理

本次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学生考试分数、学习兴趣的提高程度、思维能力的提高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知识的理解程度等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当P<0.05时,表示为两组学生的各项资料数据对比具有明显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

2结果

2.1学生考试成绩结果比较

通过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可知,观察组学生的考试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的考试分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详见表1。

2.2问卷调查结果对比

通过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可知,观察组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提高程度、思维能力的提高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提高程度、思维能力的提高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详见表2。

3讨论

临床专业[1]一直是一门不仅实践性强且操作性强的学科,在各专业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门功课[2]。但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现在的医疗现状,患者对于临床技术的要求越加苛刻,因此对于临床专业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实际教学通常课程多,课时少,这也决定了临床老师教学方式的重要性[3]。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以老师理论知识讲授为主,缺乏学生的具体操作能力,以及课堂的积极性,对于临床操作技术和临床工作十分不利[4]。而模拟人教学法[5]通过真实的人体体征等在检查仪器上显示真实的数据,从而达到最为直观的认识和学习,还可以让学生在不用损伤真实人体的条件下进行侵入性操作,此外还可以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从而加深知识的印象,有利于评估临床专业学生的全面能力。此方法学生不仅可以自由发挥,还可以在操作错误中进行不断地改正和总结,此外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充分投入到学习中,有着其他教学方式所没有的绝对优势,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听、说、写、做四方面的学习,也因此学习效率较传统的教学方式学习更高更快。采用模拟人教学法对于老师同样有很多的益处,比如解决了临床实践考试等问题,还可以使课堂效率更高[6]。本次实验可知,观察组学生的考试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的考试分数以及观察组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提高程度、思维能力的提高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提高程度、思维能力的提高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因此可得出结论模拟人教学方法应用于临床教学工作具有极好的教学效果,不仅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学习的兴趣还提高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程度,可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进行广泛的推广工作。

参考文献

[1]武玉欣,曲波,朱亚鑫,等.不同教学模式下临床专业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6,45(6):510-513.

[2]潘华峰,叶晓宪,史亚飞,等.“5+3”一体化临床专业学位制度下研究生科研创新实验能力培养新模式[J].重庆医学,2016,45(29):4164-4165.

[3]濮丽萍,蔡小红,闻彩芬,等.临床专业导师制在高职护理教育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23):3278-3280.

[4]滕秀飞,曹悦悦,李秀艳,等.模拟人教学法在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32):11-13.

[5]秦阳,吕胜南,朱琴梅,等.国内护理专业模拟人教学效果的Meta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6,29(3):107-110.

医学模拟教学范文6

腔领面外科临床技能培训中的应用仿真头颅模型及牙领模型与成年人的头颅类似,可模拟患者的张闭口运动,以及治疗时患者需要的椅位变化。牙领模型安装在在头颅模型的上下领之间。牙领模型上的所有牙齿均采用专用胶与牙槽骨相连,并可在拆却后显露出下方的牙槽窝。仿真头颅模型的面颊部是由橡胶材料构成,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阻力,可以和其中的牙领模型较好地模拟出人的口腔前庭和固有口腔。学生可以真实地体会出拔牙手术操作中唇、颊组织对于手术的干扰以及拔牙过程中所需要采用的楔、挺、推、翘等用力方法。医疗技术具有严格规范的特征,指导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利用仿真头颅模型及牙领模型设计的医疗方案、操作前的器械选择、操作的准备、操作过程和步骤等方面,及时纠正学生的各种不规范操作。通过反复、多次模拟训练规范学生的操作,使其养成一种良好的操作习}贯。

二、缝合练习模块在口腔领面外科

临床技能培训中的应用缝合是将已经切开或外伤断裂的组织、器官进行对合或重建其通道,恢复其功能的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术之一。口腔领面部不管是外伤还是手术后的瘾痕,都可能会加重患者思想和心理上的负担。因此缝合方法是否正确、缝合技术是否熟练紧紧关系着手术效果和患者的面容。缝合训练涉及到缝合针线的选择、缝合时的层次、针距、边距、松紧度以及各种缝合方法。传统的缝合训练常常采用布料、橡胶管、猪皮、活体动物等。但这些材料要么与正常人体组织的弹性、柔初性相差甚远,要么费用较高、不能反复多次使用,使学生的缝合训练受到很多局限。缝合练习模块由仿真皮肤和皮下的基底部所构成,与真人皮肤在弹性和手感上十分相似。学生不仅可以在缝合练习模块上进行皮肤缝合训练,还可以进行手术切开、打结、拆线、换药等练习。我们在授课时首先由指导教师进行示教,强调正确、规范的手术缝合、剪线方法,然后学生两人一组互相配合训练。为了增强训练的真实性,我们会反复强调这不是在练习,是在为患者进行手术操作,要求学生认真缝好每一针。在学生训练时指导教师仔细观察,及时纠正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错误。通过多次反复的训练,所有同学均能熟练掌握外科缝合的基本方法。

三、专用口内缝合模型在口腔领面

外科临床技能培训中的应用口内缝合由于有唇、颊、舌、牙齿的阻档和干扰,视线不佳、而且口腔内私膜组织质地柔软缝合时易发生缝针折弯、组织撕脱等情况,较皮肤缝合时难度大。但是口内缝合又是口腔专业的学生在实习或工作中最早接触的内容之一,不经过训练直接在患者身上练手不仅学生心理负担重,也加大了患者的风险。针对以上情况,我们采用了专用口内缝合模型对学生进行训练。专用口内缝合模型包括底座、模拟口腔粘膜的膜和中空柱状的套圈,套圈与底座相匹配,膜覆盖于底座上端,底座上部为中空,套圈由上至下套于底座,膜覆盖于底座上端的部分处于绷紧状态,其所具有的张力模拟口腔内粘膜的张力,膜以上的套圈部分的腔体大小模拟治疗时口腔腔体大小。利用专用口内缝合模型可以让学生体会出在狭小空间缝合操作时的不便,体会口内缝合与皮肤缝合的异同。为他们进入临床实习莫定了一定的基拙。

四、专用牙槽脓肿切开模型在口腔

领面外科临床技能培训中的应用牙槽脓肿又称根尖周脓肿,是由根尖周炎发展而来的。在急性期切开排脓将脓液引流是局部治疗的主要方法。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学生虽然在理论上知道了牙槽脓肿形成后患者会出现软组织肿胀、局部压痛、面部变形、触诊有波动感等症状。但是在临床见习或实习期间能够遇到的病例非常有限,愿意配合学生操作的患者更是少之又少。专用牙槽脓肿切开模型不但外形逼真,模拟脓肿的颜色、质地、触诊手感甚至脓液都与真实的牙槽脓肿相似。专用牙槽脓肿切开模型包括模拟牙槽骨及其对应牙跟的部位上的模拟脓肿,配合仿真头颅模型使用可以使学生真实感受治疗时椅位调整、麻醉、消毒、切开、冲洗、放置引流的全过程。模拟脓肿可以在操作过后替换成新的,不用替换整个牙槽脓肿切开模型,成本低可以保证学生人手操作。

五、唇裂模型在口腔领面外科临床

医学模拟教学范文7

关键词:标准化患者;情景模拟;驻点教学

学生标准化患者(StudentStandardizedPatient,SSP)是指在校学生经过标准化、系统化培训后,经过筛选,能真实模拟患者的实际临床问题,在护理临床实践和考核中扮演患者、教师和评估等多重角色[1]。郑秀云等[2]文献中提到标准化患者(SP)在教学中具备一致性、针对性、有效性、可靠性、判断性和应变能力等较好的不可替代的优势。近年来,国内部分院校在SP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逐步将SSP引入到护理学课程教学中[3]。本院自2016年以来成为江苏护理职业学院附属医院,每年会有两个班约80名高护生在大二时驻点本院学习,所有的专业课程均由本院临床一线医护人员承担教学,在当前教育体系中,教学方式一直都在进行改革创新[4]。传统教学法属于灌输式教学,是指授课老师在课堂上对所学内容进行讲解,学生被动接受,此种教学方法传输知识形式单一,且课堂枯燥,气氛沉闷,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5]。目前微课教学法已经成为学生学习以及教师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种方法[6],能明显提高教学效果。但是在理解难度大的章节学习过程中,微课教学法还是很难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本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缺乏专业的授课老师,在理论知识讲授过程中缺乏技巧,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采用学生标准化模拟患者引入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在神经科章节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驻点教学2017届金湖驻点班(高护班80名学生两个班级)随机选择其中一个班40名学生设为观察组,另一个班40名学生设为对照组。纳入标准:参加全国高考国家统一录取招收的3年制护理专业学生;由同一老师授课,学习进度、课程安排计划均一致。排除标准:留级插班生,长期休学重返课堂者、休学者。80名学生均为女生,年龄18~20岁。对照组班级上学期各科考试成绩平均得分(80.16±7.88)分。观察组上学期各科考试成绩平均分(80.23±6.98)分。两组学生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教学内容。采用人民出版社陈丽云、陆红梅主编的《内科护理学》教材,根据学校制定的教学大纲,选取神经系统需掌握的疾病临床表现。

1.3方法。1.3.1对照组。临床授课老师根据护理院校提供的教学大纲内容在课堂上运用PPT形式讲解专业课知识,学生负责听,老师主导讲,中途穿插提问,并解答疑问,定期随堂测试等,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7]。1.3.2观察组。采用学生标准化患者情景模拟教学法,具体内容如下。①建立微信群。任课老师与班级同学建立一个微信群,设置为置顶,老师在微信群随时与学生互动,可以通过微信群上传患者的典型临床表现症状视频,作业,解答学生学业上的疑问。②授课老师将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通过标准化患者模拟制作成微视频、PPT,在授课前一周于微信群中,要求学生立即点击,主动观摩学习模拟。同寝室同学根据视频相互模仿学习,掌握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症状、临床表现和知识要点。③学生将学习模仿过程中存在的疑点、难点通过微信反馈给授课老师,老师在线一一进行详细解答与指导。④上课前一天授课老师在微信群内标准化患者情景模拟计划表(见表1)。同学看到模拟计划表,明确自己第2天上课重点戏份在哪里,立即找到自己对应的搭档,在宿舍或者实训教室开始模拟排练。⑤课堂设计。a将座椅排成U型,全班同学面对面坐立,中间布置为表演舞台(大床褥、枕头等道具);b表演的两位主角站在U型缺口处,对着全班同学,授课老师在右手边就坐,做一名观者,课堂完全让学生主导;c两名小组成员一位拿着话筒先系统讲解某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及护理要点,然后引出一个场景,接着另一位同学模拟该疾病标准化临床症状,在模拟表演过程中,讲解者每一步要进行详细阐述;d一组症状表演结束,观摩的同学发挥头脑风暴进行现场点评、补充;e老师进行课后总结。

1.4评价指标。①教学结束后对两组的学习主动性进行测评,学习主动性分为非常主动、比较主动、一般,总主动率=(非常主动+比较主动)/总人数×100%。②比较两组的理论测试成绩和课堂相关知识点提问得分。③从理解掌握基础知识、查阅学习新知识、沟通交流能力、病情观察能力、培养团队合作、增强学习兴趣、对授课老师的认可度等方面评价两组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满意度=(十分满意+比较满意)/总人数×100%。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的学习主动性比较。观察组的学主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2两组的测试成绩及课堂提问成绩比较。观察组的神经系统理论测试成绩及课堂相关知识点提问成绩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3两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对教学方法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讨论

附属医院是高等医学院校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各高等医学院校办学模式不断扩大,各医学院临床教学资源短缺,临床教学工作难以落实[8],为了解决资源短缺教学现象,根据国家政策,各医学院校建立多个附属医院驻点教学班,将学生分流到附属医院。医院里的任课老师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但是无专业的培训授课经历,缺乏课堂授课经验和技巧,故如何培养优秀的护理人才,是二级医院驻点教学临床护理老师关注的重点。本院自2016年以来与江苏某护理职业学院采用院校合作“驻点教学”模式,即学生在学校完成一年的基础理论课程后,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于第二年驻点教学医院完成一年的临床专业课程,第三年优先选择本院实习,毕业后优先在本院就业。医院老师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专业素质与今后工作能力。内科护理学神经系统课程具有复杂的临床表现,临床上又是重点科室,病情观察非常重要,但是其临床症状、神经分布讲解时抽象难以理解,而高职院校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强,部分学生习惯于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动手能力相对较差[9]。为了使高职护理学生能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能够弄懂理论知识并应用于实践中,从而能更好地胜任今后的临床工作。驻点教学老师尝试SSP教学方法,标准化患者参与为技能课程教学提供了有意义的临床实景。“标准化患者”简称“SP”,指一些经过培训,旨在恒定、逼真地复制真实临床情况的患者或正常人[10]。学生标准化患者(SSP)就是把学生复制成标准化患者,即护生模拟患者[11]。学生标准化患者情景模拟教学模式简称症状表演教学形式,具有体验特征的教学模式,SSP教学法为高职护生提供真实的“患者”,高职护生转化角色,作为一名神经科专科护士与“患者”互动,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实践能力,促进了知识的内化[12]。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3],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神经系统理论考核成绩及课堂提问成绩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学习主动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4小结

医学模拟教学范文8

关键词:赋能教学;情景模拟教学法;中医护理;在职培训

2016年国务院在《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指出,到2020年落实人人享有基本的中医药服务[1],中医学的重要构成之一就是中医护理,它将我国中医的传统文化有机地与现代自然科学文化结合起来,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操作技术[2]。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医疗和保健的要求越来越高,中医护理以其独有的优势,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当前的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这一发展趋势[3]。护士是中医护理过程中的主要执行者,其自身护理能力技能操作水平直接影响着临床诊疗。护理人员缺乏创新能力,对于日常工作只是机械性地完成,缺乏主动学习及更新知识的意识[3]。在护理教育计划中有许多创新的呼吁[4]。因此,我科在临床护理培训中运用赋能教学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对护士进行培训。旨在为进一步完善中医护理在职培训提供借鉴[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中医科在职的36名各职称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名护士。实验组年龄23~37岁,平均(29.56±4.22)岁;学历大专4人,夜大本科11人,全日制本科3人;工作年限2~16年,平均(7.56±4.58)年。对照组年龄23~37岁,平均(30.39±4.08)岁;学历大专4人,夜大本科10人,全日制本科3人,研究生1人;工作年限2~15年,平均(8.28±3.90)年。2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研究。

1.2教学方法。实验组根据临床病例所需掌握的中医理论与技能,确立授课内容及培训计划,并于授课前3d将所要培训的内容及病例讲义上传至微信群[6]。根据培训计划,在固定情境下模拟护理过程,小组中有扮演患者、家属、护士等各个角色。经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后,找出患者疾病原因、用药等资料,小组间讨论,护士长负责提供场地、物品等,在护士表演时邀请主任、护士长点评[7]。对照组由带教护师按照我院中医科培训手册结合临床病例,进行讲解培训,熟背理论知识,PPT演示技能操作流程。每周1次课程,共10节,每节60min,为期10周,定期分组考核,课程结束后整体综合考核,评分。

1.3观察指标。培训周期结束后护士对自身学习情况、科室带教工作、对培训过程产生兴趣满意度进行评价,应急能力是结合在技能考试中的突发事件,考核护士的应变能力,计分方法均为:满意10分、一般5分、不满意0分。理论考核:带教护师与护士长按照我院中医科培训手册结合临床病例出题;技能考核:按照我院的护理技术操作手册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满分均为100分。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6.0软件录入数据并有带教护师和护士长双人核查,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х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在职护理工作者对培训过程满意度比较。经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各项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2.22组在职护理工作者培训后考核成绩比较。实验组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成绩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