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关系良性循环重树路径分析

医患关系良性循环重树路径分析

1医疗体制在变,医患间融洽的关系不能变

医生视患者如亲人,设身处地的站在患者角度,发扬“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的精神,竭尽全力解除患者的痛苦,每一位医生当看到自己的患者康复的时候,都有一种心旷神怡的快感和喜悦。良好的医患关系有助于患者得到更加合理的诊疗过程:医患关系的和谐,解除了医务工作者的后顾之忧,医生将可以也敢于积极而全方位地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合理运用于患者,使患者得到最合理的检查和治疗(哪怕是最新的实验性的治疗)。

2影响医患关系的因素

2.1社会因素

社会大环境下,经济迅猛发展,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同相对不平衡的医疗建设之间存在着矛盾。患者及其家属到医院就诊时的期望值过高,认为到了医院就到了保险箱,疾病只能往好的方向转归,否则就是医院失职。就像商品买卖一样,患者稍有不满意,就要进行投诉甚至要诉诸法律。殊不知医患之间应该是鱼水情谊,与商品交易截然不同。当今环境下医患关系紧张,我们的法律起到了一定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医院有责无责都要向患者支付赔偿金,因为患者是弱势群体,法律同情弱者!这种人性化的法律操作使得医疗范畴内正常的损伤、不可避免的药物副作用等等就变成了“纠纷”或法律诉讼。

2.2医生因素

医生的职业是神圣而伟大的。任何社会形态和社会发展阶段,医者都是怀着仁爱之心尽力挽救每一名患者的,当然在社会主义新中国更应体现出人民至上、患者至上的优越性,医务工作者更应该高度重视、充分尊重患者的权利。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趋利的思想受到猛烈刺激,各行各业特别看重GDP指标,医疗界受商品经济大潮的影响,少数医务工作者在医疗过程中可能会收受患者贿赂,收受药品回扣,增加患者经济负担等,致使患者信任度降低。医患互信链条的松动,直接影响患者的感受,医疗行为中稍有不周极易引发矛盾或纠纷。

2.3患者因素

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对医院期望值过高,把医院看成是商品供应商,认为进入医院就好比进入保险箱,没有医院解决不了的痛苦、更没有医院看不好的病。患者抱着这样的心态就医,可想医患关系如何能融洽了!要知道医院永远是人民的医院,看病不是修理机器,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以最少的投入换取患者最大的康复,以最小的创伤换取伤者最大的功能保留,希望患者不要佩戴上有色眼镜看待医生的诊疗行为。社会上流传一句顺口溜“得了病作手术,做完手术告大夫”就是现今一部分患者或家属的心态写照。

2.4媒体因素

媒体宣传是为社会服务的,是政府的喉舌,职责是大力宣传正面的、积极向上的主流价值,号召全社会理解和支持乃至推动正义事业向良性方向更好的发展。改革开放初期,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扶困帮贫等在社会主流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非典”时期白衣天使不惧危险,从容应对瘟神救死扶伤的感人场面在当时的特殊时期把医务人员的高尚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些正面的宣传离不开媒体的功绩。现今的个别媒体、个别记者偏离了航向,正面的、主流的、向上的新闻宣传和报道的少了,转而去发掘并加工炒作一些医务工作中的个别失误、差错,把医务界的弊病修饰放大传播,让社会感觉到整个医务界的医生职业道德缺失、医生的良知缺失!媒体的片面报道和渲染,加重了医患矛盾处理的难度的同时也丑化了医生在社会当中的形象。

2.5法律因素

医患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高尚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医生的服务可以说是一种崇高而无私的奉献,患者接受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服务,不能等同于社会上的广义的服务和被服务。每一名医务工作者在解除患者的疾苦时都会全身心地投入所有精力,尽力挽回患者的生命,可以说医务工作者真正是“上天派下来拯救人间疾苦的天使”。像脑外科生命中枢脑干部的手术要求极其细微细致,王忠诚院士曾经为患者切除颅内占位连续工作22小时,患者脑部的功能区得到最大程度的保留,院士得到的是成功后心灵的慰籍而非金钱的回报!要知道医学是无止境的,人类在同疾病的斗争中不断研究、认识和掌握疾病、最终战胜疾病,这是社会发展的规律。有些患者到了病不能医的地步,却要让医者还其健康的体魄,不能达到目的就诉诸法律。患者绕开医患司法鉴定的程序,按平常的经济纠纷方法诉讼到法院,法院往往会接受患者的诉讼,判决时以同情“弱者”的观念让医院给予患者经济赔偿。

3重树医患关系良性循环的途径

3.1加大政府投入

公立医院是政府出资兴办的,应该充分体现政府医院的公益性,不应以赢利为目的。为此政府应该加大投入,不能让医院去解决医务人员的工资福利等问题,而应该参照国家公务员待遇。医院不再为职工的工资和福利发愁,全身心地把精力投入到为患者服务的正确道路上来,减少过度检查、过度医疗,降低患者就医费用,减轻患者负担。

3.2提高国民素质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服务的关系。礼仪、谦让、道德、敬业、仁爱等贯穿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要想社会和谐健康发展,必须有良好的国民素质。医患关系只是众多社会关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医生尊重自己的病人,患者信赖心仪的医生,双方互信互敬,患方不忌医,医者以仁爱之心认真对待病人,尽其所能全身心解除患者疾苦,帮患者恢复健康是己任。患者应该毫无顾忌的把自己的患病经过、诱因、以往的诊治过程向医生讲述,利于医生全面分析,做出正确的诊断,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3.3医院进一步改进服务质量

国民素质需要提高,医务人员同样应该改进服务态度,转变服务作风,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认真研修患病心理学,能够站在患者和家属的角度同服务对象进行交流,注意服务细节,赢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和支持,使其更好地配合医生共同战胜疾病。医务工作者良好的服务态度、高尚的医德医风、规范的医疗服务行为等,能够得到患者及其家属认同就会拉近医患关系,避免或减少易患纠纷。

3.4建立完善的沟通机制

医患双方在疾病诊治方面存在信息不对称,患者及其家属希望医务人员尽可能详细地介绍与疾病相关的知识。所以,作为医务人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同患者或家属进行交流、沟通,医患共同去与疾病进行斗争。开弓没有回头箭,医务人员要给自己留有余地,不要把话说绝说满。人类在和疾病斗争中,永远是先有病,后有对策。人类在同疾病的斗争中,人永远是被动的,但人类同疾病斗争的决心是积极的。

3.5建立医疗告知制度

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拥有知情权,医务人员应该及时告知患者疾病的真实进展和下一步诊治事项、诊疗步骤、疾病转归等,如果需要有善意的隐瞒,要避开患者但要同其家属说明白,尤其强调一点还要向患者或家属讲明费用情况,很多纠纷的焦点还是要集中到费用方面的。

4结论

新形势下医患关系不是很和谐,发生矛盾后不太好处理,是社会的普遍现象,涉及到各行各业。究其原因有社会道德约束力下降、社会公信力下降、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降低、社会趋利行为、人民法律意识增强等因素影响,国家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全社会正大力提倡创建和谐社会、和谐城市、和谐社区等活动。正确处理现阶段的医患关系,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宣传教育部门要大力宣扬社会主义道德,提高全民整体素质;政府加大对医院的投入,不应让医院为生计而想出各种创造利润的途径和办法,最终让患者买单。

社会大环境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人们之间的信任危机,但医患之间的交往还在继续,医患关系急需恢复到良性循环的方向上来。要改善这种状况是医患双方的事,患者要充分信任医务工作者,就诊时等于把生命的寄托全部交付医生,作为医生更要全身心为患者及其家属着想,要为患者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既经济又实用的治疗方案,同时还要兼顾患者今后功能恢复、生存能力等。医患之间能够做到换位思考,多加强交流和沟通,社会宣传方面少报道些不和谐画面,政府加大对医院的投入,放宽报销政策,医患之间的关系就一定会变得很和谐、很融洽!

本文作者:陈希深、付立君、卢春迎、吴平、沈淑俊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门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