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沟通心得体会范例6篇

医患沟通心得体会

医患沟通心得体会范文1

[关键词]医患沟通;医院;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6 ― 0099 ― 02

医疗卫生事业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老病死紧密相关, 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长,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对医疗卫生机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患关系紧张医患冲突不断增加等问题,是医院管理者积极探讨和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正确处理好医患关系已成了当前社会的迫切愿望。在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诸多因素,最主要的就是医患沟通障碍。对医患沟通中存在的问题有一个客观的全面的准确的认识,有利于改善医患沟通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国家卫生部在部署“医院管理年”活动中, 就明确要求各级医院要实行“医患沟通制” 〔1〕。

一、医患沟通概述

(一)医患沟通的概念

所谓沟通就是以人与人之间进行意见、观点、情感等全方位信息交流所达到的人际间建立共识、分享利益并发展关系的过程。沟通是双向的、动态的,具有反馈功能。

医患沟通是沟通的一种特殊形式。就是在医疗卫生和保健工作中,医患双方针对疾病、诊疗、治疗、护理、健康及相关因素等主题,以医方为主导,通过各有特征的全方位信息的多途径交流,使医患双方形成共识并建立信任合作关系,达到维护人类健康、促进医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目的〔2-3〕。

(二)医患沟通的特征

1. 双向互动的沟通

医患沟通的双方都应该积极的主体。医务工作者、患者和家属都希望自己的沟通对象具有积极性,沟通过程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积极过程。在医患沟通过程中,医务工作者应准确判断对方的情况,分析目的和态度等,准确地收集患者信息,才能为诊断、治疗、护理提供依据。

2.明确目的的沟通

在医患沟通中,沟通双方都有各自的动机、目的,都设想自己发出的信息会得到什么样的回应。如患者需要的健康知识是否能得到正确的答案等。也就是医务人员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是以改变对方行为为目的,是一个沟通者对另一个沟通者的心理作用过程。

3. 情境制约的沟通

任何人际沟通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的,所以,情境因素始终对医患沟通产生制约作用。这些因素包括社会、心理、时间、病情、环境等可能影响医患沟通的相关因素,这些相关因素可能有利于医患沟通的进行,也可能医患沟通产生沟通障碍。

(三)医患沟通的意义

1.医患沟通是建立医患关系的基石

医务人员是构成医学实践活动的主体, 医务人员与患者、家属之间的关系是医院的基本人际关系称为医患关系,医患关系是否融洽, 不仅影响和制约着诊断、治疗和护理的效果,也关系着和谐医院的构建。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医患沟通是重要的基石,所以, 加强医患的沟通与交流, 已引起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视并列为规范医疗执业的重要内容。重视和加强医患沟通不断提升患者满意度是非常重要的。

2.医患沟通是促进医学发展的关键

社会一心理一生理现代医学模式的建立和发展,要求以患者为中心进行医疗护理活动, 良好的医患沟通可以使患者处于最佳的接受治疗和护理的状态,有利于康复,现在医患沟通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显得重要,医患沟通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需要,是促进医学发展的关键。

3.医患沟通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保障

作为直接与患者接触的广大医务人员, 必须做到积极主动的沟通, 有爱心的沟通以消除病人对医院的陌生感,从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促进早日康复。因此。医患关系也是医疗质量的具体体现, 也关系着医院的社会声誉。医患沟通是实现医院风气好转的重要内容, 对医疗质量起保障作用。

4.医患沟通是医务人员了解病情、治疗的重要途径

希波克拉底曾说过,医生有“三宝”,语言、药物、手术刀。其中语言是三者中最重要的。医生和护士在采集病史、询问病情时候多采用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收集资料,为诊断、治疗、护理提供重要的依据。在为患者制定的治疗护理方案中一般还包括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沟通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医患沟通存在的问题

(一)技术性沟通多,缺乏人文关怀

在医患沟通中的语言沟通分为技术沟通和非技术沟通,医生了解病情的症状,患者获取医生的医疗建议和医嘱等都是技术沟通,与患者情感方面的交流和安慰较少,医务人员缺乏对患者的人文关怀的理念和意识。

(二)不能更好地运用沟通技巧

医患沟通的最主要目的是观点、意见等信息的传递, 还需要考虑到沟通过程与心理反映的关系。有的医务人员为了提高效率,用高度简洁的语言沟通,给病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没有很高地掌握和运用沟通技巧,所以,没有达到好的沟通效果。

(三)医务人员对医患沟通重要性认识不够

很多医务人员觉得病人是来求医的,缺乏服务意识和对沟通认识不够,医务人员不是以积极的沟通心态对待医患沟通,不积极学习和掌握沟通技巧,使得有些患者及家属由此对医院、医务人员抱有成见,影响了医患沟通效果。

(四)患者的文化知识水平差距大

对医学知识的缺乏,一旦生了病往往在内心有紧张和恐惧感。由于患者对医学知识不可能全面的认识和把握,难以理解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差异性。在医学信息极不对称的情况下,医患沟通中患方难以准确接受和理解医方发出的信息,较难产生医患互动,影响医患沟通效果。

(五)患者疾病的影响

患者的情绪不稳定,在患方情绪波动很大的情况下影响医患沟通的效果。诊疗过程中一旦发生副作用、并发症等,病人或家属就难以理解,而引发纠纷。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也影响沟通效果。心理素质不同的人对疾病、预后、治疗及可能的意外后果有不同的心理负担,医患沟通的效果也不一样。

(六)患者及家属对医疗制度的意见全部归结为医生和护士

来医院就医的患者一般都参加了医疗保险和新农合。但是有时候报销政策稍有不满的地方,就把这些全部归结为医生护士,在医患沟通中抱有敌意,严重影响了医患沟通的效果。

三、进一步改善医患沟通的对策

(一)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制度。

我国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制度,让居民看得起病,彻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

患者生病时,既承受身体上痛苦,也要承担一定的经济压力,各种重压的共同作用,易使其产生极端情绪。完善沟通制度,建立长效的医患沟通机制。医院应积极构建能与患者和社会平等交流、利益共享的沟通系统,把医患沟通进行规范管理,同时各级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医患沟通,建立起以医院和医务人员为主导的沟通制度,确保医患沟通的有效实施。建立健全医患沟通组织机构,制订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职责,明确医患沟通内容。

(二)重视医患沟通的教育和培训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培养医学生的沟通能力的培养,我国医学教育也逐年重视医患沟通知识、能力的培养,列为主要课程内容,国家有规划教材,临床医学专业、护理学专业、药学专业、卫生管理学专业等先后开设了医患沟通学,为医学生到临床工作打下了基础。医院对医务人员的医患沟通的继续医学教育也非常重要,应制定培训制度多各级卫生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沟通技能。各地市卫生部门可以充分发挥当地医学院校的优势,建立培训基地并进行定期考核。

(三)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

物理环境是影响医患沟通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就医环境能使患者和家属产生心理上的信任感,从而有助于积极友好的沟通。因此,医院要加强管理,在提供精湛服务的同时,注意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无论是门诊的治疗环境还是住院的治疗环境都应重视,打造人性化的、有家的氛围的环境,患者心理没有压力。良好的物理环境可以使患者观地感受到医院的优质服务,避免不必要的抵触和攻击情绪的产生,有利于医患沟通和医患关系的建立。

(四)医患双方换位思考互相理解

医务人员要转变思想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多为患者着想、多关心患者、多体贴患者。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患者信任医务人员后的沟通效果更好。医务人员工作不管有多忙在查房、巡视病房、术前、术后健康教育、治疗护理工作中不要因为工作的原因而对患者态度生硬,态度和蔼可亲,才会有好的沟通效果。患者和家属也应该理解医务人员工作的辛苦,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

(五) 加强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对缓解医患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

健康教育能够满足广大居民对医学和健康知识的需求,与医务人员之间产生更多的共同语言,能够了解医务人员的诊疗目的。健康教育的可以在医院、社区、学校、单位开展。形式可以多样化,如健康讲座、培训、宣传图片、健康教育手册、医院的多媒体教育等。在医院对住院的患者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健康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保健意识,增加疾病的防治知识,减少发病率〔4〕。

21世纪人们对自己的健康和自身越来越重视,这要求必然要建立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下的新型医患沟通。良好的医患沟通,有助于医患双方相互正确理解对方,协调医患关系,保证医疗活动的顺利进行,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防范医疗纠纷的保证和基础。

〔参 考 文 献〕

〔1〕 李朝阳. 加强四个体系建设, 提升医德医风水平

〔J〕. 现代医院,2007,(02):134- 135.

〔2〕 王锦帆,尹梅.医患沟通〔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03).

医患沟通心得体会范文2

关键词: 医患沟通;医疗服务质量

近年来,医患纠纷有增加趋势,医患矛盾作为社会矛盾激化的一个焦点备受关注。医患矛盾激化有多种因素,其中,长期以来医患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是重要因素之一。

2005年2月6日卫生部首次公布了对一批部级大型医院医疗服务、费用状况和综合管理情况的调查结果。认为导致医患纠纷的主要原因中:医患沟通不足占50.56%;医疗费用过高占49.72%;服务态度不佳占33.61%;技术水平欠缺占17.56%。医患沟通几乎涉及当今医患关系领域的所有问题。强调医患关系,不可能不涉及医患沟通;改善医患关系,首先要改善医患之间的沟通状态。

1 与患者沟通是医生必须具备的能力

1.1 建立理想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的诸种关系中最基本的社会人际关系。医患关系诸种关系包含着平等关系、道德关系、服务关系、利益关系、文化关系和法律关系。因此理想的医患关系应该是互相平等、尊重、信任、配合的一种良好完满的人际关系。

1.2 建立平等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的改善必须建立在医患双方平等的基础之上,不存在弱者与强者。医患沟通可以消除误解与冲突,可以促进亲密与和谐。现代之所以医患矛盾比较突出,主要有以下原因:(1)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障体系尚不够充分,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够完善;(2)某些社会矛盾交汇并显现在医患关系上;(3)新闻媒体不恰当炒作;(4)医务人员未能完全跟上社会变革的步伐,服务观念滞后,服务言行不规范;(5)患者及社会较普遍存在对部分医务人员和医疗单位不信任的情绪;(6)相当部分医务人员有视部分患者为潜在的投诉者的心理状况。

1.3 现代医学要求医生具备的要素 现代医学要求医生应具备这样4个要素:精湛的医术、良好的医德、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熟知医疗法律法规。医务人员不要一遇见医疗纠纷,就害怕惹官司,其实只要该做的工作都做到位了,打官司也言之有理。具备良好沟通能力的医生可以使医患关系融洽,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世界卫生组织一位顾问曾做过一项调查:当病人诉说症状时,平均19s就被医生打断了;一些年轻医生,很怕或不愿和病人多说话或者与病人交流时显得很没耐心;更有甚者,一些刚从医学院毕业的见习医生,竟然不会问诊。这样,从一开始患者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影响正常的沟通和疾病的诊断。医患之间的沟通带有专业性,因此医生应该起主导作用,埋怨病人拙于表达是错误的。医患沟通最重要的是医生的态度。医生给患者印象的好坏直接影响医患关系之间的关系以及诊断、治疗。良好的形象、和蔼可亲的态度、温馨体贴的语言、端庄文雅的举止,可消除患者对医院及病区的陌生感,使患者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减轻疾苦和促进疾病的康复。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著名的《福冈宣言》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共鸣(同情)应该看作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力的表现。因此,说沟通能力是医生必不可少的能力并不为过。

2 依法行医,规范管理是良好医患关系的根本保证

医院要减少医疗纠纷,最根本的是医务人员要充分熟知卫生法律法规,规范工作制度和操作流程,注意证据的保存和医疗文书保管,并积极举证。假若有病人在输液过程中死亡,医务人员不知道去保存好输液瓶等证据,这样引起纠纷,医院就可能要承担举证不全的后果。有医疗纠纷发生时,医院应及时通知患者或家属,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及时履行告的义务,例如患者或其家属有权复印客观病历、有权共同封存病历及相关药品、物品等;如果患者死亡,还要告知其家属有请求尸检的权利等;使患者或家属感到医院在对待和解决问题上是诚恳的、公正的,是有章可循、有理有依的,这样就可以避免不少不必要的纠纷。

医院不要一味地认为举证责任倒置,就是跟医院过不去,感到很委屈。法律只讲求证据,因而医院完全可以借此进一步改善自己工作。医生不仅要勤于钻研医术、治病救人,也要多学习法律知识;医院不应再像以前那样一有患者或家属来闹,就急着去息事宁人,而应懂得运用法律,及时与患者和家属沟通,以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医患关系应是一种和谐的关系,大家都是为了战胜病魔,现在医生遇到病人就想对方会不会“告我”、病人见医生就想对方会不会“搞我”,这是非常不正常的现象。以前医生遇到急救病人,以抢救病人为第一要务,如果病人病情被签字与不签字耽搁了,这才是对患者的严重不负责任。而现在,医院在抢救病人的同时,也应注意留下证据,防范可能发生的纠纷。更重要的是,医生和病人都应换位思考,多考虑对方的处境和心态,这才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3 医患沟通是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

传统医疗质量概念体现的是及时性、安全性、有效性,即通过科室和个人遵循医疗规章制度,执行操作技术规范,实施自我评价和监控所达到的医疗技术和医疗效果。而现代医疗质量的概念是在现有医学知识的基础上,医疗卫生服务可以提高满意结果可能性的程度,降低不满意结果可能性的程度(美国卫生机构资格认证联合会)。

传统的医院服务着重提供足够的医疗服务,漠视服务者素质问题。现代医院服务通过改变服务者服务理念及素质培养,对每一个服务步骤制定规范并建立查评体系,使具人文关怀的全人治疗服务真正落实在病人从进院到出院的全过程中。

医患沟通是医疗服务中最重要的环节,是直接影响到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更是医院员工在医院经营中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良好的医患沟通不但会使患者和患者家属感到关怀备至、沁人心脾,从而大幅提高满意度,更能在无形之间让患者及其家属成为忠诚的顾客和宣传者,为医院带来额外的社会效益和直接经济效益。

4 医患沟通与医疗服务质量保证

把“医患沟通”纳入医疗质量范围中进行管理,建立完善医患沟通制度,除了要有良好的语言沟通,还要把医患沟通具体内容以客观资料的形式记录下来,如医患沟通初次谈话记录、医患沟通特殊谈话记录等。

医患沟通制度执行的具体内容:疾病的诊断、主要治疗手段,重要检查项目的目的、结果及预后;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如化疗引起的并发症以及药物的副反应等);手术方式、手术的并发症、手术风险及防范措施,医疗、药品费用的使用情况;听取家属的意见和建议,回答家属需要了解的问题[1]。

医患沟通是患者对医生的信任、理解、配合及合理的依从性是顺利完成诊疗计划、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医疗过程是一个密切协作的过程,除医护之间的合作外,更重要的是需要病人的密切配合,如对某些重要的手术、特殊的检查、某个诊疗方案的确定等,都要及时、有效地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详细说明情况,取得病人的理解和配合,这样可以避免某些医疗纠纷的发生,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医患沟通也使患者对医疗技术的局限性和高风险性的了解增多,可增大医生治疗疾病的信心。在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应该对病人尽心尽责,想方设法为病人排忧解难。一旦在服务或操作上发生失误,就应该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以取得病人或亲属的谅解。当病人因病情而烦躁,出言不逊,甚至得罪医务人员时,医务人员更应该体贴关心、谅解病人的行为。医患之间的沟通、谅解可以减少纠纷的发生。

医患沟通也有助于发现和解决患者的社会心理问题,有助于治疗效果的改善。病人到医院看病很希望得到良好的医疗服务,减少痛苦,早日康复。作为医务人员应该充分理解患者的心情,采取换位思考,按照“假如我是一个病人”的思路,充分理解病人的心情,真正做到“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耐心细致、热情周到,主动地利用多种形式与病人或亲属进行交流,使对方心态趋于平静,认为医务人员十分理解他的病痛,医务人员是在关心他、同情他、爱护他,取得医患间的相互理解,使病人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使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改善。

5 体会

加强医患沟通是要让患者“看”得见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听”得到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感受”到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医务人员通过多种形式与患者交流,更加学会尊重病人的权利。在给予他们良好服务的同时,让患者看到、听到、感受到医务人员对他们的帮助与关爱,使患方与社会亦更加尊重、理解、信任医务人员。医务人员在付出爱心的过程中,也将获得体现自身价值的快乐。

医务人员应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医患沟通是自身利益的需求,医患沟通是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部分。医务人员通过医患沟通这种实践,学会更多做人的道理,提高与人交往的技巧和综合素质。减少或避免包括社会矛盾交汇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医患矛盾,使自己不仅成为一名良医,还将成为一个成功的社会人士。

总之,我们要从法律意识、知识结构、继续教育、规章制度、医疗质量管理等多方面构建成功的医患沟通体系,要从心理、语言、行为等多角度、全方位、艺术化处理医患关系角度,来广泛提高医务人员的沟通能力,从而实现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达到进一步改善医患关系以提高医疗质量的目的。

医患沟通心得体会范文3

[关键词] 医患沟通;医学实习生;实践与探讨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3(c)-089-02

防病治病、救死扶伤是医学的神圣职责。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健康服务。近年来,医患关系被社会广泛关注。如何正确看待医患关系,是解决医患关系日益紧张,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前提与基础。医患关系是当前卫生工作的热点问题,也是我国卫生事业改革所要直接触及的重要问题。医疗机构有责任解决好医患纠纷,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作出努力。医院的存在,是以患者的特定需求为前提的,所以医院的管理就须围绕着患者的需求展开,在具体的管理中就是让医务人员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观念。为此,我国医院都提出了和谐医患关系从沟通开始。

1培养临床实习生与患者沟通的能力

我院是省属三甲专科医院,拥有完备的二级学科,病种覆盖面广泛,患者来源丰富,临床诊疗水平较高,并且有一支临床经验丰富的教学队伍。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转折期,在此期间,大学生不但经历生理上的最终成熟,还要在心理上逐步走向成熟,成为一个准社会成员[1]。临床医学实习生是未来的医生,是医疗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必须要面临与患者沟通的问题。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医学实习生成为一名合格医生不可缺少的条件。由于医学实习生刚刚进入临床,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无所适从,在与患者沟通的实践中,他们倍感困惑,常常表现为对医患关系认识不深,法律意识不强,在医患沟通技巧上缺少训练,面对患者时缺乏自信。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带教老师与实习生共同努力,在临床带教中不断加强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2]。先进的教学带教方法只有为先进的教育思想服务,它才具有目标和出发点,具有自由广阔的创作天地,具有活的灵魂。带教老师应将培养临床医学实习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渗透到岗前教育及平时临床教学中,这样,临床实习生从进入医院的第一天起,医患沟通意识不断强化。带教老师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灵活应用,教给实习医生在各种不同情况下处理医患关系、增进医患沟通的方法。

2注意沟通技巧与医疗服务语言处理

医疗服务过程是一个信息互动的过程,医务人员要从患者一方获取与疾病和健康有关的信息,就必须借助语言这一载体。在医疗服务过程中,语言是医患双方沟通和交流的信息载体,也是医疗服务最直接的工具和手段。医疗服务语言必须体现出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临床实习生在病房实习中,从接诊、问诊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在治疗方案的制定、语气表情、举手投足,甚至检查处方的内容等方面,都应体现为患者服务的精神。向患者解释病情时,语言必须兼顾科学性、通俗性,既符合医学科学,又能让患者所懂;向患者解释不良诊断和预后时,要注意言语措辞的技巧性,既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又不给患者造成心理压力和负担。患者得病,承担着生理、心理和经济上的沉重负担,特别希望得到医生的同情和帮助。患者就医时,心理上往往存在着对医务人员潜在的依赖感,这种潜在心理状态能否得到满足,决定了其能否对医务人员产生信任感,而信任程度影响着医患双方的合作程度。也就是说,医患之间的心理交流是满足患者依赖心理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心理交流同样必须借助语言载体来完成。医疗服务语言和心理交流等技巧在沟通中占有重要地位。

3加强医德教育,树立诚信形象

医疗工作是医院的基本任务,而医疗工作都是围绕着医患关系这个中心进行的。只有良好的医患关系,才能促进医患之间的相互信赖和密切合作。这种信赖和合作,既是医疗卫生人员诊治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又是患者的疾病得以及时诊断、恰当治疗和早日康复的保证。所以说,良好的医患关系是提高医院管理、医疗质量以及保证患者康复的前提,是实现医学模式转变的客观需要,也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医学院校的带教老师,必须对临床实习生进行经常性的医疗安全、法律、法规教育。医患关系是一种法律关系,在与患者沟通时,要求临床实习生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切实恪守医疗道德,要保持良好的医德医风。真诚是医患沟通得以延续和深化的保证,真诚使人在沟通时有明确的可知性和预见性,而不真诚或欺骗,会使人产生不安全感和恐惧感[3]。心诚则灵,面对患者,只有抱有真诚的态度,才能使病人放心,才能使患者愿意推心置腹的沟通;同时,换位思考,想患者所想,把患者潜在的需求纳入服务的范围,这样才能使沟通达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注重临床医学实习生整体素质的培养,是带教老师的责任。在临床工作中,注意服务行为和语言的规范是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环节。塑造新时期良好的医务人员职业形象,不仅包括外在的仪表、言谈、举止的修养提高,更应该体现出医务人员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当前,在医疗工作中有的医务人员从未与患者发生矛盾,而有的却时有发生,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沟通过程中的语言技巧与心态问题[4]。可见医患沟通是临床重要一环。正确看待医患关系,避免医患纠纷是必要的。服务态度不好、服务不到位往往会导致患方的不满。一旦患者及家属期盼的目的未能实现,就会导致医疗纠纷。因此,临床医学实习生要学会换位思考,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良好的心情、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提高患者对医务人员工作的顺应性和信任度,树立医院的诚信整体形象。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建立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医患关系成为当务之急。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合理有序地规范和协调社会诸要素的关系,尤其要合理、有效地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5]。通过对临床实习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培养与实践,使临床实习生顺利地完成实习任务,是保障提高医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张建卫, 刘玉新, 金盛华. 大学生压力与应对方式特点的实验研究[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5 (1):7-11.

[2]李莉, 林兴栋, 许双虹. 加强医学实习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06,14(8):35-36.

[3]武晓梅. 军人心理健康指导[M]. 济南: 黄河出版社, 2002.150.

[4]张玲. 医患关系的变化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J].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3(6):65-66.

医患沟通心得体会范文4

1 护患沟通的意义

沟通是一种能力,也是现代医患关系的奠基石。就许多医院目前的情况来说,医患沟通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文献报道:80%的医疗纠纷与服务态度和医患沟通不当有关[2]。作为医务工作者,沟通是职业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工作基本素质之一,故每位医务工作者应学习和不断提高沟通能力;每位医务工作者在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时,也处于医患沟通的主动方,所担当的神圣社会角色就要求医护人员应主动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承担起构建现代医患关系的责任[3]。

2 护患沟通的必要性

护患关系是护理职业有的人际关系,它是护士与患者在一定时期内通过护理与被护理交往形成的人际关系,是相容双向的人际关系。护患沟通是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陪护人员之间的沟通,是处理护患之间关系的主要内容。没有护患沟通,就不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病人的满意,就是我们的工作目的。病人的康复,就是护理工作者的最大心愿。随着人们对健康内涵理解的不断加深,病人既希望从护患沟通中获得健康相关的知识以配合治疗,也希望从护患沟通中得到心理上的支持与安慰。

3 信任,护患沟通的前提

信任是护患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病人授权护士进行护理工作的必备条件,更是护患沟通的前提,充实的专业知识是获得信任的关键。重视病人的心理状态,充分认识到心理、社会和情绪因素在护理中的作用,广泛开展护患沟通,建立一种互动合作的新型护患关系,这种新型护患关系的建立是通过沟通与交往来实现的。在这种新型的护患关系中发挥调整职能作用的是护士。因此,我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以高素质,高质量服务于临床,用心、用情履行神圣的职责。热爱病人,尊重病人,指导病人,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使病人产生亲切感,加深其对护士的信任,真正实现护患有效沟通。

4 护患沟通的技巧

作为护士,不仅要努力使自己具备博学、负责、耐心、细致的优秀品质,加强职业道德和内涵气质的修养,更应该学习人际交流的技巧和方法,只有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良好的文化修养、精湛的专业技术、娴熟的沟通能力,才能有理有据、应对自如[4]。熟悉掌握恰当的沟通技巧,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关键。首先是倾听的技巧,倾听是人性的一种需要,做一个会倾听患者声音的护士,不但要富有耐心,还要主动坚持谈话,主动了解病情,引导患者说话。其次是语言的技巧,语言是沟通的重要手段,护士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语言修养,注意语言的准确性,避免词不达意,注意语言的礼貌性以满足患者希望受到尊重的心理要求,注意语言的艺术性给患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最后是非语言技巧,护士应掌握非语言信息的沟通技巧,运用倾听、表情、眼神、仪表、姿势等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从而使自己了解更多有关患者的健康状况、心理感受等方面的信息,更好的满足患者的需要。

5 艺术,护患沟通的方式

护患沟通过程中应做到“五心,二有,六个多,十个一”。即:耐心,细心,热心,爱心,责任心;有问必答,有叫必应;入院时多介绍一句,让病人感到舒心,手术前多解释一句,让病人消除恐惧,手术后多安慰一句,让病人感到亲切,出院时多关心一句,让病人感到温馨,使护患沟通工作的内容更加充实和具体;微笑多一点,仪表美一点,语言甜一点,观察细一点,操作稳一点,爱心多一点,照顾全一点,要求严一点,效益高一点,服务诚一点。

6 体会

良好的护患沟通,是护理工作的基础;良好的护患沟通,可以缩短护患间的心理差距;良好的护患沟通,也可以防范医患纠纷。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切实做到“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和“以人为本”的人文服务理念,重新认识临床护士责任,适应新的医学模式发展的要求,符合病人的心理,以满足病人日益增长的自我保健、安全意识和对护患沟通的需要。护理工作是一个不断与患者交往的过程,只有乐于沟通、善于沟通、用心与患者沟通,才能让护理服务真正地体现出应有的价值,才能够体现出最佳的医院形象,最终使护理工作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褚旭霞,倪爱珍.营造良好就医环境,体现人文关怀.同济大学学报(医学报),2007,28(增刊).

[2]孙素萍.沟通艺术与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探索[J] .现代医药卫生,2008,40(1):65-66.

医患沟通心得体会范文5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2(b)-092-02

医患沟通是整个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强医患沟通可以增加患者对医务人员及院方的信任,增加医者与患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相互理解,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取得患者最大限度的密切配合,使很多医疗纠纷得以化解或使医疗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1]。因此,为了发挥医者在建设和谐医患关系中的主导作用,医者需要学习和掌握多种沟通手段及沟通技巧。

1 医患沟通的定义及意义

1.1医患沟通定义

沟通(communication)是一个外来语,其一般释义有:通信、传达、传授、交易、联系等。沟通不仅仅是谈话,谈话是沟通的一种手段,却不是唯一手段,人们需要借助各种媒介如语言、表情、动作姿态、行为方式来把自己知道的信息、自己的看法和态度传递给他人。医患沟通是多种手段综合运用的沟通,是为了满足医患关系、医疗目的以及医疗服务情景的需要的特定的人际交流。

1.2医患沟通的意义

医患沟通是达到医学目的的需要,医学是以促进人的健康为目的的,是“仁”学,集中体现了真、善、美。医患沟通是医学诊疗的需要,而诊疗过程必须由医患双方共同参与完成,有效和高质量的服务,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医患沟通的基础上。医患沟通是减少纠纷的需要[2],相当一部分医疗纠纷,不是医疗技术服务的原因引起,而往往是由于医患之间的沟通不畅或是交流质量不高造成的。医患沟通是医学发展的需要,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和医疗仪器的大量使用,临床医生对医疗仪器检查过于依赖,诊断治疗的科学分析、逻辑思维和推理归纳的能力相对较差。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和发展,使医患沟通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显得重要。医患沟通是医学人文精神的需要,医患沟通体现了医疗活动中浓浓的人文情愫,有助于避免医患关系的简单化、唯技术化和医学价值利润最大化的弊端。

2 医患沟通的时间、内容、方法[3]

2.1医患沟通的时间

院前沟通:门诊医师在接诊患者时,应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与辅助检查等对疾病做出初步诊断,对符合入院或有转院指征的患者,应与患者沟通,征求患者的意见,争取患者对各种医疗处置的理解。同时,应将沟通内容记录在门诊病历上,并请患者或家属签字确认。

入院时沟通:病房医师在接收患者入院时,应在入院后8小时内,首次病程记录完成时即与患者或家属进行关于疾病的沟通。急诊入院后2小时内与患者或患者家属进行正式沟通。入院3天内的沟通,在患者入院3天内,医者应向患者或家属介绍患者的疾病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措施以及下一步治疗方案等,同时回答患者提出的有关问题。

住院期间沟通:内容包括患者病情变化时的随时沟通;在有创检查、有风险处置前时;在变更治疗方案时;在贵重药品使用前;在发生欠费且影响患者治疗时;在急、危、重症患者随疾病的转归时;在输血前;在医保目录以外的诊疗项目及药品使用前的沟通等。

出院时沟通:患者出院时,医者应向患者或家属明确说明患者在院时的诊疗情况、出院医嘱及出院后的注意事项以及是否定期随诊等内容。

出院访视沟通:对已出院的患者,医者可采取登门拜访、电话、信函、网络等访视方式进行沟通,了解患者出院后的恢复情况和对出院后用药、休息等情况的康复指导。延伸服务范围,有利于医患情感交流,也有利于在患者心中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

社区卫生服务中沟通[4]:不管服务对象是初次就诊的患者还是多次就诊的熟悉的居民,医务人员都要说明工作的目的和内容。要使用礼貌用语,语气亲切,语调平和;动作轻柔,注意开、关门声音要轻和换拖鞋;送上健康教育资料或小礼品,以表示对其配合工作的感谢;涉及家庭和个人隐私,应予严格保密,不愿回答问题采取“迂回战术”,提出相反或相近的问题;避开或少用“死掉”一词,可用如“过世”“去世”“离开我们”等。

2.2沟通内容

诊疗方案沟通:现病史与既往病史;体格与辅助检查;初步诊断与确定诊断;诊断依据;鉴别诊断;拟行治疗方案等,可提供2种以上治疗方案,并说明利弊以供选择;初期预后判断等。

诊疗过程沟通:医者应向患者或家属介绍患者的疾病诊断、重要检查的目的及结果、主要治疗措施、病情及预后、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药物不良反应、并发症防范、医疗费用、医院的硬件设施及技术力量情况等,并听取患者或家属的意见和建议,回答患者或家属提出的问题,增强患者和家属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医者要加强对目前医学技术局限性、风险性的了解,有的放矢地介绍给患者或家属,使患者和家属心中有数,从而争取他们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保证临床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诊疗转归沟通: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史、遗传因素、所患疾病严重程度以及是否患多种疾病等情况,对患者机体状态进行综合评估,推断疾病转归及预后。

2.3沟通方法

预防为主的沟通: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如发现可能出现问题的患者,应立即将其作为重点沟通对象,针对性地进行沟通。并在各班交班时将值班中发现的可能出现问题的患者和事件作为重要内容进行交班,使下一班医护人员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地做好沟通工作。

分级变换沟通:要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复杂程度以及预后情况,患者或亲属的文化程度及要求不同,由不同级别的医者或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沟通。如主管医师与患者或家属沟通有困难或有障碍时,应另换其他医者或上级医师、科主任与其进行沟通。

书面沟通:对失语或听力障碍者,并需进行某些特殊检查、治疗、重大手术的患者,患者或家属不配合或不理解医疗行为的、或一些特殊的患者,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进行沟通。

集体沟通:当下级医生对某种疾病的解释不肯定时,应当先请示上级医师或与上级医师共同集体沟通。

集中沟通:对带有共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季节性疾病等,可召集患者及家属举行会议,集中沟通,介绍该病发生、发展、疗程、预后、预防及诊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等,回答患者及家属的提问。

协调统一后沟通:诊断不明或疾病病情恶化时,在沟通前,医护之间要相互讨论,统一认识后由上级医师对家属进行解释,避免使患者和家属产生不信任和疑虑的心理。

实物对照讲解沟通:医者可以利用人体解剖图谱或实物标本对照讲解,增加患者或家属的感官认识,便于患者或家属对诊疗过程的理解。

3 医患沟通的技巧性

医疗实践具有个案性,沟通的方式、方法也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定、因情而论[5]。

3.1语言沟通技巧

倾听:是最重要、最基本的一项技巧,医生必须尽可能耐心、专心地倾听患者的叙述,并有所反应,如变换表情和眼神,点头作“嗯、嗯”声,或简单地插一句“我听楚了”等,倾听是发展医患间良好关系最重要的一步。肯定:指肯定患者感受的真实性,切不可妄加否定。如果患者的想法是病态的,不采取否定态度,更不与患者争论。澄清:弄清楚事情的经过及整个事件发展过程中患者的情感体验和情绪反应,要避免连珠炮式的“审问”方式。重构:把患者说的话用不同措辞和句子加以复述,但不改变患者说话的意思和目的。鼓励:鼓励患者表达,用未完成句的形式,也可用正面的叙述启发患者进一步发挥;也可用自己的经历引起患者的共鸣,从而继续交流沟通。针对:患者提出多个问题时,只针对一个问题交流商讨,原则是,某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其他问题的解决。

3.2非语言沟通技巧

超语词性提示:是指我们说话时所用的语调,所强调的词,声音的强度、说话的速度、流畅以及抑扬顿挫等,它会起到帮助表达语意的效果[6]。目光接触沟通:是非言语沟通的主要信息通道。面部表情沟通:面部表情是人的情绪和情感的生理表露,一般是不随意的,但又可以受自我意识调节控制的。医者对患者的表情是以职业道德情感为基础的,弗洛伊德说过:“没有一个人守得住秘密,即使他缄默不语,他的手指尖都会说话,他身体的每个汗孔都泄露他的秘密”,“微笑是最美好的语言”。体态表达沟通:这是指以扬眉毛、扩大鼻孔、撅嘴、挥手、耸肩、弯下腰、点头、摇头等外表姿态进行沟通的方式。接触性沟通:是指身体的接触,心理学家研究,接触的动作有时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4 沟通中的心理学

一个词:沟通中常用“我们”一词,可加强医患双方的同伴意识,让患者产生认同感,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卷人效果”。两个共同点:在和患者沟通中,医者要善于通过“居住地、爱好、孩子、生活习惯、工作性质”等媒介,努力寻找强化双方的共同点,就会使患者不自觉地产生一种“同族意识”,增强彼此的信任[7]。3个距离:心理学家通过研究,根据彼此之间的关系密切程度,把人们之间的心理距离分为3种。恋人距离:0.45 m;朋友距离:0.5~1.5 m;社会距离:1.5 m以上。所以,医者在和患者相处时,要创造多种机会,“闯入”对方的心理接近区域,使彼此之间的关系迅速升温。

[参考文献]

[1]季建林.医患关系的建立与沟通[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4,37(2):180-181.

[2]韩淑英,史文峰.重视沟技巧,改善医患关系[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3,10(5):35-36.

[3]崔隽,于洪.从心理角度谈医患沟通技巧[J].包头医学,2007,31(1):20-22.

[4]李云鹏.试述社区医生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沟通技巧[J].社区卫生保健,2007,6(5):329-330.

[5]阎平慧,李冬梅,屈榆生.医患关系与沟通技巧[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5,3(7):54-55.

[6]孙超.医学认识的语境分析及其意义[J].医学与哲学,2002,23(4):55-57.

医患沟通心得体会范文6

关键词:新医改 医患沟通能力 医学生

随着医学模式从单纯的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医患关系也随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新型的医学目标要求医患关系由医生为主导,病人绝对服从型转变为医生为引导,病人主动参与型的新型医患关系。然而,目前医学教育比较注重医学知识的传授,可以说是一种“专门化”、“职业化”的教育,缺乏对医学外延的拓展和延伸,使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医患关系处理,健康保健意识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不能适应健康观念的转变、新型医患关系的变化等。而良好的医患沟通技能是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医生不可缺少的条件,也给医学教育提出新的挑战。

一、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近年来,医学教育出现了质量标准全球化的新趋势。国际医学教育研究所(IIME)、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等组织,分别提出和制定了关于本科医学教育的基本要求和国际标准,IIME制定的全球医学基本要求和国际标准(GMER)细致地描述了医学院校培养的医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职业价值态度、医学科学基础知识、沟通技能、临床技能、群体保健、信息管理及批判性思维等七个领域。交流沟通技能是其中一项重要指标。国外医学院校十分重视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并逐步建立健全系统化的培养策略,针对医患沟通技能有不同的提法,如临床沟通技能,医学沟通技能等,但其核心集中在医患沟通技能上,目前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己成为英国大部分医学院校的现代大学医学课程的核心部分。同时,美国把它列为21世纪医学生教育课程重点加强的九项内容之一。相比较而言,我国医学教育中对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刚刚起步,尚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

二、现状分析

1.医学教育方面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疗纠纷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2005年2月,卫生部首次公布的部级医疗运行管理调查结果,导致医患纠纷的主要原因中,医患沟通不足占50.56%,技术水平欠缺占17.56%。这表明,医患沟通存在缺陷。尽管有少数医学院校开设了医患沟通技能理论培训课程,但在实际应用中,难以收到明显效果,而且目前没有可以利用的成熟的培训方案。医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沟通能力欠缺,便不同程度并以不同方式显示出来。

2.病人方面

由于病人思想观念不同,对医学教育的理解不一,并非所有的病人都能主动配合临床教育,患者不愿配合临床教学的顾虑是多方面的,有的担心实习生“毛手毛脚”,会对自己身体造成伤害;有的难以忍受大批实习生“观摩”;有的则认为自己是到医院就诊,而不是充当教学道具,在妇科、泌尿科等涉及病人隐性部位的科室,病人不愿有学生在旁观摩,甚至当场拒绝的情形时有发生。在此情况下,医患沟通能力缺乏,极易引起医疗纠纷或投诉。

3.教师方面

1989年,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福冈宣言上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与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但事实上,临床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甚至少数带教教师自身修养及沟通能力缺乏或仅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使得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对沟通技巧、医患关系、医疗安全、人文关怀的认识处于模糊状态,其医患沟通能力也因带教老师的水平而相差校大。

4.实习生方面

医学生对疾病和患者的认识多来自教师课堂中的理论讲解及对教材文字意义上的理解。而医务人员履行救死扶伤的医学职责必须具有精湛的医术,熟练的技能,这些仅靠学习书本中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要到临床实践中得到锻炼才能提高,而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时,由于尚无临床经验,自信心不足,加之对医患关系认识不深,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不强,缺乏医患沟通技巧和策略;尤其是面对负面情绪甚至敌对态度的患者时,容易紧张焦虑,行为拘谨,加之体格检查手法不到位等原因,导致患者对其产生不信任感,使实习生处于被动状态,阻碍了医疗工作的开展。

三、对策与措施

1.完善课程设置,重视学生人文素养水平的提高

我国传统医学课程几乎没有设置“医患关系”或“交流技能”课程,因此,改变传统课程设置体系,构建合理、功能互补的人文社科课程体系,如医学心理学,卫生法学、社会学等,将医学、人文教育,沟通能力培养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具有系统的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知识,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去处理临床问题的思维方式与习惯,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让他们在浩瀚的人类文化熏陶下,全方位、多角度地正确认识人与社会及其相互关系,从而充分认识和理解病人的心态,主动改善协调与病人的关系。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观念,通过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获得病人及家属的信任,使之配合各项操作,从而提高医学实习生的沟通能力和临床实践效果。

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促进人际沟通能力的提高

根据不同的阶段,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内外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通过开展医疗扶贫下乡大学生实践、红十字阳光使者、义诊、健康教育宣传等活动,使学生与患者,健康人群直接接触,锻炼培养学生利用新学到的知识服务社会的能力,培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增强对医学职业的责任感和神圣使命感。

通过课间见习、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将沟通的内容和技巧融入医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通过开展以“医患关系”、“医疗纠纷”等为主题的辩论赛,增强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和法律意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外可以通过标准化病人的培训、模拟门诊、模拟医院的推广,临床示教室的开辟,广泛运用视听教材写多渠道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空间,培养学生的临床能力和医患沟通能力。

3.言传身教,充分发挥带教老师的示范作用

带教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医学生的成长,有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带教老师需加强医患沟通,与病人建立感情,病人出于对主治医生的信任,也愿意配合,带教老师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要尽量为实习生创造机会,在临床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医患沟通能力。当然,这对带教老师也提出来了更高的要求,带教老师要用良好的医德医风去打动病人,用过硬的业务水平赢得病人依赖,使之配合临床教学活动,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加强对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使实习生经过毕业实习走向临床,面对患者时,能够用良好的医德医风,正确的医患沟通方式,热情周到的服务,合适的语言表达,减少医患矛盾,得到患者的理解和合作。

参考文献:

[1]李奇志.加强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J].中华现代医学与临床,2006,4(5):147-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