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留学生人文教育

地方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留学生人文教育

摘要:文章通过对人文精神的诠释和地方院校医学留学生人文教育现状的分析,探讨了人文教育对医学留学生在完善知识结构、适应现代化医学、职业生涯成长和健全品格四方面的必要性,指出了地方医学院校加强来华医学留学生人文教育的途径,即:提高来华医学留学生授课教师人文素养;将人文教育渗透至来华医学留学生医学专业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丰富来华医学留学生课余文化生活。

关键词:人文教育;医学留学生;地方医学院校;医学教育

据教育部统计,近5年,来华留学生中,医学类专业规模居全国各专业第二位,而许多地方医学院校逐渐开始招收医学留学生[1]。医学教育是指依据社会需求,有目的、有规划、有组织地培养医药卫生人才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为社会提供具有较高人文素养和精湛医疗技术的医疗卫生人力资源[2]。医学教育在各学科领域中是国际可比性和通用性较强的专业领域。国际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GlobalMinimumEssentialRequire-ments,GMER)和医学教育国际标准(GlobalStandardsinMedicalEducation)中均对来华医学留学生的人文教育提出了要求。2007年,教育部颁布了《来华留学生医学本科教育(英语授课)质量控制标准暂行规定》。该标准指出,来华医学留学生应具备与时俱进的知识结构、良好的职业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由于医学专业的特殊性质,留学生的医学教育不仅要加强科学精神和临床技能的培养,还需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

1人文精神培养的内涵

人文,作为一种独特的人类所特有的精神现象,是万物的尺度,是人类精神与智慧的载体,是人类有史以来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人类的世代繁衍承传中占据着优先的地位[3]。人文精神是一种广泛存在的人类自我关怀,展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怀,对人类遗留下来的种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以及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4];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5]。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实践活动和意识活动进行一种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6]。人文精神在医学中体现为医生在利用掌握的医学知识和技术,竭尽所能为病人寻求治疗和缓解病痛[7]。以一种感情上的关怀、关心和照顾去善待病人,注重与病人的沟通,尊重病人的想法和意愿,与病人及家属有着良好的互动和交流,形成和谐温馨的医患关系[8]。早在2001年,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IME)了《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GMER),该要求指出,医学院校培养的医生必须具备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及伦理等基本人文素质,医疗实践以这些基本人文素质作为核心,展现世界各国对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要求。因而,医学专业课程应着重体现对来华医学留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将医学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有机融合。

2医学留学生人文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的医学留学生教育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且来华留学生数量逐年递增。由于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其地域、语言、习俗、传统等的特殊性,人文教育存在许多问题。首先,我国的留学生教育大多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缺乏全国统一的人文教育大纲,忽略了人文教育而注重专业知识的教育。留学生医学课程设置中,过分偏重专业课程,人文课程的比例偏少,导致留学生对医生职业的认识不全面。其次,由于地域的差异,地方医学院校留学生人文教育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许多地方医学院校招收医学留学生,只注重留学生的专业课程的师资力量,往往忽略了人文教育的师资,甚至在留学生的整个授课体系中,仅有1~2门课程,甚至无人文教育课程,这样造成医学留学生人文精神的严重缺失。致使他们对职业技术和基础理论的盲目热衷,缺乏人文素养的崇尚,潜意识里只有“病”,无“人”。再次,虽然国际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GlobalMinimumEssentialRequirements,GMER)和医学教育国际标准(GlobalStandardsinMedicalEducation)中有明确的对医学生的人文教育标准,但目前我国在医学留学生的人文素质评价方面无统一的、明确的评价标准。医学院校缺少权衡留学生人文教育培养的标准,导致教师对医学留学生人文教育的轻视,学生也忽视人文教育。最后,大多数来华医学留学生会选择毕业后回生源国进行执业医师考试,地方院校为了保证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通过率,加大对留学生专业课程的师资力量,人文教育只流于形式,主观上忽视对留学生的人文教育。

3医学留学生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3.1医学留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和适应现代化医学的需要

目前,许多地方医学院校的医学留学生几乎不涉猎文史哲等课程,课程结构单一,人文精神基础先天不足。而根据医疗实践显示,缺乏人文关怀、视野狭窄的医疗工作者容易发生医患冲突。不论在哪个国家,应对复杂的医疗环境,都急切需要人文知识作为理论指导。医学发展有两个方面,一是医学人文精神,是每个医生必须具备的社会责任和品质,作为一名合格的医生,需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医患沟通技巧。二是医学知识和技能,在医疗过程中,精湛的医疗技术是一名医生必须具备的技能。在医疗环境中,医生在应对各种疑难杂症的同时,还需从心理、道德、法律、社会等方面综合观察分析病人。因而,来华医学留学生的医学教育顺应现代化的医学需求。

3.2医学留学生职业生涯成长和健全品格的需要

由于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因素,医学留学生来华求学期间,往往会出现自控能力差、交往障碍、人格偏激、易走极端等行为。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医学生承受的压力也随之增大,认知容易出现偏差。通过人文教育,有利于培养医学留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其自信、诚实、仁爱、团结等优良品格,这样才能克服在求学时期出现的各种负面心理及影响。大多数来华医学留学生毕业后选择回生源国行医,但在现今复杂的医疗环境中,与病患进行有效沟通、及时并合理的治疗,在尊重病人的权益的同时,对自身权益也有所保障,这都需要掌握充足的人文知识和过硬的人文素养。

4医学留学生人文教育途径探索

4.1提高来华医学留学生授课教师人文素养

医学留学生来华学医阶段,不论是专业基础课程还是临床课程阶段,留学生与授课教师接触最多,优秀教师的言传身教,不仅是医学留学生的启蒙者和指导者,同样是人文教育的实践者。优秀教师的言行举止、人格魅力、职业技能、知识底蕴、文化素养等对留学生有很强的影响力和感染力。首先,任课教师应持续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备,提高自身人文素质。主动了解班上留学生生源国的文化信仰、医疗状况等,增强跨国文化的交流能力。其次,在不违反留学生文化信仰的情况下,将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中,以中国的传统医德,增强留学生人文素质。最后,定期开展留学生人文教育培训交流会,让留学生懂得如何关爱与尊重患者,并建立人文教师信息库。

4.2将人文教育渗透至来华医学留学生医学专业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

由于目前医学留学生人文课程不够完善,人文素质又影响医生职业生涯,所以,有必要将留学生的人文教育融入到医学专业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中,实现横向渗透。中国的传统理论体系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与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遵循“天人合一”的系统整体观[9]。地方医学院校医学留学生授课教师,可将医学伦理学、医患沟通技巧、医学法律法规等内容,有机融入到医学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临床课程中,增强留学生人文素养及人文关怀意识。在当今国际社会回归自然的医学影响下,医学留学生在华期间,如能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必有益于其未来的职业生涯。

4.3丰富来华医学留学生课余文化生活

地方医学院校的医学留学生人文教育应充分利用学术交流、社会活动、中国传统文化讲座、校园文化活动、社区卫生活动等,通过“隐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将人文教育融入到留学生的课余生活中。学校可举办针对留学生的人文精神、中国历史文化等全英讲座,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以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优秀榜样。也可以组织留学生到社区、医院等医疗环境,让留学生熟悉病人,亲身体会整个医疗过程。还可组织留学生举行医学生宣誓仪式、参观生命意义展厅、为社区群众提供免费医疗服务等公益的医学活动,培养留学生良好的医学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1]范熙,吕嘉春.加强医学留学生人儿年教育的途径探索[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27(4):527-528.

[2]孙娟.新时期医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与策略[J].西北医学教育,2015(3):415-417.

[3]李晓璇.关于重塑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几点研究[J].北方文学,2015(2):206.

[4]周婷,吕嘉春,范熙.关于加强医学留学生临床实习阶段人文教育的途径探索[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6,29(2):354-356.

作者:李松岩 时丽艳 任旷 田洪艳 于洋 刘师兵 徐路 徐冶 单位:吉林医药学院基础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