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双重组织生活的实践

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双重组织生活的实践

摘要:加强党的建设工作是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并轨培养模式下的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党员管理作为全面推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重要内容,目前国内还没有比较成熟的模式。本文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为例,剖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以直属风湿科党支部作为试点,探索双重组织生活新模式,提高研究生党员培养质量。

关键词:临床专硕;双重组织生活;党建;实践探究

双重组织生活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党内政治生活中形成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1]。研究生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高层次人才,是发展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研究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2015年,由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将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简称“临床专硕”)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进行融合,即临床专硕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试行“四证合一”,也称“双轨合一”。并轨后,以往五年才完成的培养任务被缩减至三年,临床专硕比其他专业研究生面临更大的学习和科研等压力,给研究生党建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剖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索双重组织生活新模式,提高组织生活质量,强化临床专硕党建工作。

1现状及问题

从2015年开始试行的“双轨合一”新培养模式,通过整合资源,压缩整体培养周期,节省了很多人力、物力、财力,但同时也给高校基层党建带了巨大的困难和压力。主要表现在:

1.1学生自身认识不足,组织生活积极性不高

一是临床专硕学习压力大,时间步调不一致,组织生活难开展。随着这几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硕士党员人数不断攀升。第一临床医学院目前共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党员257人,其中临床专硕党员223人,占比83.5%。并轨培养模式下的临床专硕每年9月开学后集中上三周课便进入科室进行为期33个月的轮训,在此期间,学生需要在不同科室管病床、上手术、跟门诊、整病例、值夜班,同时还需要看文献、做实验、听报告、写论文。巨大的学业压力使研究生慢慢形成重业务、轻思想的风气,每次组织生活会总是频繁出现党员请假的情况。二是规章制度不规范,组织生活难保障。并轨后,没有针对临床专硕党员的特点而制定相应的组织生活制度,还是按照本科生党建工作的模式,以年级为单位设立党支部进行教育管理,组织生活缺乏吸引力,导致与会党员参与度低,成效不理想。

1.2导师思想教育缺位,党建工作参与性不足

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关键力量,《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教研[2018]1号)和《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广东省教育厅关于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实施意见》(粤学位[2019]1号)等文件明确指出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同时也明确指出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第一条是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2]。并轨后,临床专硕开始忙于各科室轮训,导师与学生的联系“若有若无”,导师在临床技术训练过程中难以实现有效的监督、教育和指导。一方面,导师缺乏参与学生党员教育的组织保障。临床专硕的组织关系在学校,导师的组织关系在医院,导师难以参与到学生党员培养的全过程。另一方面,不少研究生导师还存在思想认识误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的职责,而院校在遴选和审核导师时,也存在重学术、轻思想的现象,因此导师往往更关注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学术水平的培养,忽视学生的思想建设和党性教育。

1.3学校医院协同欠缺,思想教育向心力不强

由于医学专业的特殊性、培养模式的阶段性,临床专硕的培养和管理需要在学校与医院两个不同的单位中不断切换。一方面,研究生党员的党建工作由学校党委统筹开展,党员教育、发展、管理工作主要由研究生辅导员承担[3],而高校对研究生辅导员的配备重视度不够,远达不到200:1的要求。辅导员虽身兼数职,却因临床专硕培养的特殊性,难以介入培养环节。另一方面,研究生党员的专业培养主要依靠研究生导师、研究生管理人员以及轮训所在科室,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存在剥离。学校、医院与研究生之间没有结合并轨后的实际情况,构建起立体化、全方位的党建协同工作模式,临床专硕研究生的党建工作难以形成合力。学校、医院、科室、导师和辅导员在实际管理上,难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影响了党建工作的效果,进而影响并轨后的人才培养。

2实践与探索

在学院(医院)党委指导下,第一临床医学院学生党总支联合直属风湿病科党支部作为试点(以下简称“试点党支部”),探索学生党员双重组织生活新模式,即研究生党员在参加原有建制的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基础上,定期参加导师所在支部组织生活会和实践活动,将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进一步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一是高度重视。在分管领导的主持下,召开专题会议,做好试点动员部署。会后召开第一次组织生活会,师生党员共同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和教育部、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要求,拉开研究生党员双重组织生活探索序幕。二是创新形式。试点党支部近一年以来,先后开展了3次理论研讨和2次社会实践,组织生活形式不仅仅是关起门学,也不单纯是走出去做,而是通过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增强组织生活会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升组织生活会实效。三是注重内涵。邀请老党员、老教授、老专家参加组织生活会,围绕当前国内国际形势、国庆阅兵、教书育人、事业发展、医教研学等方面展开讨论,言传身教,引导学生爱国爱党,传承老党员爱岗敬业精神,不断提升党员“使命担当”意识。

3总结与思考

3.1夯实制度基础,强化双重组织生活制度的刚性

为确保双重组织生活成效,要针对双重组织生活面临的难题和难点,要健全与完善双重组织生活机制,强化双重组织生活制度的刚性和权威,增强党员的主体意识,真正使组织生活严起来、实起来。一方面要强化顶层设计,加强学校与医院互动和联系,形成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医院党委具体负责、导师引领、辅导员直接参与的完整互动协作机制,推进党建协同育人。另一方面,要针对双重组织生活会构建一个制度体系,针对党员发展、培养、教育、考评各个环节,建立相应的党员发展、理论学习、支部管理、民主评议党员和考核评优等制度,确保各项制度接地气、具有操作性。

3.2加强组织领导,重视双重组织生活队伍的建设

随着研究生党员数量的增加,虽然配置了研究生专职辅导员,但在人员配比上远不达标。其次,辅导员队伍趋于年轻化、经验少、阅历浅,难以为研究生党建工作保驾护航。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都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主体,应发挥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作用。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组建一支由党委领导,导师、辅导员、轮训基地人员和研究生党支部支委组成的骨干队伍,协同开展工作。二是建立导师-辅导员-轮训基地人员三级沟通协调平台,将导师和轮训基地人员的意见纳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预备党员转正、正式党员考核、党员评奖评优等环节,确保党员发展质量,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三是加大经费投入,设立双重组织生活专项经费,建立系统的党务骨干培训体系,提高党建工作水平,保证双重组织生活探索稳步推进。

3.3创新组织形式,丰富双重组织生活内容的内涵

一是优化支部设置。结合轮训情况,采取多元化建制方式,按照“学生党员在哪里,学生的党组织就建在哪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发挥在哪里”的思路,设置临时党支部,确保双重组织生活零距离、全覆盖。二是创新组织形式。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力量,针对微信、QQ、微博、博客、腾讯会议等特点及其功能定位的不同,创新组织生活和党员教育管理平台。三是深入挖掘内涵。要充分利用医院教育资源,从老党员、老干部、老教授、老专家等身上深入挖掘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开拓创新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例,丰富双重组织生活内容的内涵,增强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并轨培养模式下,学校和医院应结合具体实际情况,探索出适合新时代背景下的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新模式。本文通过探索双重组织生活新模式,推动党建工作与轮训教育并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完善双重组织生活机制,加强党建队伍建设,丰富组织生活内涵,推动临床专硕党建工作规范、严格、有效开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政治过硬、思想过硬、责任过硬、技术过硬、医德过硬的高质量、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何克祥.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J].理论探索,2019(2):46-50.

[2]杨雷,张德庆.新时代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长效机制的建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8(12):75-76.

[3]梁飞琴,李凌锋,刘晓岚.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医学院校研究生党建工作探讨[J].咸宁学院学报,2012,32(9):161-162.

作者:杨穗嘉 冼绍祥 林昌松 钟天送 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