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规范化护理论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血压规范化护理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血压规范化护理论文

1.临床资料

我院的老年内科综合病房2007年10月~2009年10月共收治高血压患者140例,其中,男108例,女32例,年龄最大93岁,最小66岁。其中合并脑出血的8例,脑梗死126例,脑卒中16例,心衰31例,肾衰17例。文化程度:大专8例,高中46例,初中78例,小学27例,文盲1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文化程度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2.护理

2.1心理护理

针对老年患者焦躁、抑郁、易激动等心理特点,护理人员应以诚相待,消除他们的陌生感,耐心听取他们的主诉,深入了解患者存在的各种思想顾虑,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教会患者掌握一定的心理应急方式,减轻压力,保持心理平衡,学会自我调节,提高承受能力,尽量避免高血压诱发因素,以维持血压的稳定。

2.2饮食指导

老年人味觉功能下降,口味偏咸,活动量减少,应选用清淡易消化和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食物,少食多餐,盐摄入每天应<5g,多吃水果及绿叶蔬菜、豆类食物,适当饮用牛奶,要保证摄入足量的钾和钙。体形肥胖者控制摄入总热量,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冠心病者应低脂饮食,脂肪每日摄入量30~40g,禁食肥肉、蛋黄,限制动物脂肪摄入;胆固醇高者禁食动物内脏、蛋黄、鱼籽等。向老年人讲解烟酒对身体的危害,鼓励戒烟,少饮酒,寻求家属帮助,互相监督,以戒除不良嗜好。食物应多样化,以谷类为主,常吃粗粮,少吃加工过的腌制的食物,忌暴饮暴食,预防便秘,保持大便通畅。

2.3应用药物治疗的护理

在采取药物降压时,必须做到温和、适度,药物用量从青壮年用量的1/3~1/2开始,在数周内逐渐加量,2~3个月缓慢达到降压目标。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各类降压药的不良反应,如老年人服药后有晕厥、恶心、乏力应立即平卧,并取头低脚高位以增加脑部血流量。服药后不要站立太久,用药期间不宜太快,动作不宜过,外出活动应有人陪伴,以防晕倒引起外伤。

2.4生活指导

指导患者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合理的休息及睡眠避免劳累,适当地进行体育活动,尤其对心率偏快的轻度高血压患者,进行有氧代谢运动效果较好,运动中须注意安全,最好有人陪伴。对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者可适当使用镇静剂。严重高血压患者应卧床休息,高血压危象者则应绝对卧床。夜间是血压波动的低谷阶段,夜间起床会使患者血压骤升,起床后应先清醒片刻,然后缓慢坐起,再下床站立,防止发生脑供血不足而晕倒摔伤。要保持居室环境清洁,空气清新,避免噪音,早睡早起,冬天注意防寒保暖,夏天注意防暑降温。

2.5健康教育

2.5.1疾病知识指导

向老年患者及其家属解释引起高血压的生理、心理、社会因素及高血压对机体的危害,以引起高度重视,坚持长期的饮食、运动、药物治疗,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将血压控制在正常的水平,以减少对靶器官的进一步损害。

2.5.2用药指导

重复告诉患者及家属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作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直至能准确的描述;协助制定服药时间,指导坚持服药,建立长期治疗的思想准备;服药剂量必须按医嘱执行,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突然撤换药物。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学会自我观察及护理。

2.5.3自我监测指导

教会患者或家属正确测量血压,定期门诊随访复查,告诉患者门诊随访的意义,若出现头晕、头痛、恶心、肢体麻木等病情变化时立即就医。

3.体会

老年高血压具有以下特征:①老年人高血压的血压波动比较大,特别是收缩压。这主要是因为老年患者血管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减退所造成的,所以要注意监测血压,规范用药时间。②老年人高血压易受体位变动的影响,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较高,特别是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中更易发生,这与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减退有关,所以动作要缓慢。③老年人由于动脉硬化容易出现假性高血压现象,这类患者对抗高血压药物的耐受较差,易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所以降压速度不应太快,不应降得太低。④老年人对药物作用不了解,缺乏自我保健意识,加之记忆力减退,易遗忘特点,导致服药依从性差,所以要加强相关知识的多次,重复健康教育。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特点,正确指导其了解高血压病的知识,合理饮食、适当活动、调整良好心态、坚持合理的药物治疗,提供优质护理,加强护患之间的交流对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降低患者的伤残率和病死率等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

作者:卢雪珍 单位:无为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