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急救护理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急救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的急救护理方法。[方法]成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急救护理小组,对2015年11月—2018年3月我院急诊收治入院的36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实施急救护理。[结果]31例病人痊愈出院,痊愈率86.11%;4例病人好转出院,均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好转率11.11%;1例病人死亡,病死率2.78%。[结论]本组急救护理效果良好,病人生存率显著提高。

关键词:急诊;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急救护理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广大农村地区寒冷季节比较常见的急症[1],系吸入高浓度一氧化碳所致的急性脑缺氧性疾病[2],且以昏迷为首发症状,常合并多脏器的严重损害以及各种并发症,若不采取积极的治疗还可引起后遗症,严重威胁病人生命,影响其生活质量[3-4]。因此,及时高效的急救护理就显得极为重要,是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抢救成功的关键。现将我院对急诊收治入院的36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的急救护理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1月—2018年3月我院急诊收治入院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36例,其中,男17例,女19例;年龄12~70岁,平均43.5岁;重度中毒5例,中度中毒20例,轻度中毒11例。

2急救护理

2.1成立急救护理小组

成立由监护护士、处置护士及急诊内科医生共同组成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急救护理小组,依据科室现行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救治程序,分解明确小组各成员职责及其配合衔接。并对各成员职责及成员间配合衔接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2.2实施急救护理

病人经“120”转运入院后,急救护理小组第一时间接诊,依据各自职责及配合衔接方案,迅速同时展开病人的急救护理工作。监护护士立即将病人安置于通风良好的病室,给予吸氧,时间不超过24h,轻中度中毒者采用4~6mL/min鼻导管或面罩给氧,重度中毒者给予8~10mL/min高流量面罩吸氧,待生命体征平稳后,送高压氧治疗[5-6]。在病人吸氧时,监护护士还应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状况及症状改善情况。同时,监护护士要严密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准确记录病人出入量,了解碳氧血红蛋白的测定情况,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变化、瞳孔、皮肤颜色,特别是病人的体温和呼吸的变化,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小组急诊内科医生,给予及时处理。处置护士立即为病人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采血并正确给予病人脱水药、解痉剂、抗生素及脑功能恢复等药物,控制静脉输液速度,密切观察药物作用及反应,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小组医生处置;对高热病人给予物理降温、使用冰帽冰毯;对抽搐者加床挡防护;对意识障碍出现尿失禁或不能自行排尿者常规留置尿管;对昏迷病人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及时给予排痰,去除分泌物,常规留置胃管或肠内营养管。小组急诊内科医生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与诊断,制定与组织实施抢救治疗方案,根据监护护士提供的监护情况数据,不断调整与完善抢救治疗方案,同时,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安抚,消除病人及家属的紧张、焦虑情绪,并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预后,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治疗信心。

2.3后续护理

待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或抢救苏醒后,安排病人卧床休息,强化对病人的观察,做好病人的基础护理、营养护理及皮肤护理,加强病人的整体护理与预见性护理[7-9]。

3结果

36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经急救护理,31例痊愈出院,痊愈率86.11%;4例好转出院,但均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好转率11.11%;1例死亡,病死率2.78%。

4讨论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急救护理效果的提高,对挽救病人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10],加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可引起全身病变,主要表现为四肢无力、呼吸困难、胸闷、意识不清、视物和运动功能障碍等,严重者会危及生命,造成病人死亡,部分病人会遗留有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11-14]。因此,此类病人的抢救必须争分夺秒,注重急救护理效果的提高,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细胞缺氧造成的中枢神经受累及后遗症的发生[15],从而改善病人预后,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成立急救护理小组,明确小组成员的各自职责,分工合作,接诊后立即同时展开病人急救护理工作,打破了以往此类病人医生主导、护士配合的传统抢救模式,使抢救工作更为有的放矢、紧凑流畅,有效缩短了病人的抢救时间,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各成员的专业优势,促进了急救护理措施的快速实施和及时调整完善,从而大大提高了病人痊愈率与生存率,降低了病人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风险。总之,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实施的急救护理,及时准确,效果良好,保证了病人的生命安全,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任敏立 单位: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