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应用效果

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100)和对照组(n=100)。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病情、用药、手术部位、手术方式、手术器械等采用不同的颜色标识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护理纠纷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患者手术配合度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差错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配合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采取护理标识管理能够显著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手术配合度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标识;手术室;护理质量

手术室护理管理的特点是工作环节复杂,人员流动性大而且管理风险较高。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是直接影响手术室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护理风险是能够引起患者预后不良甚至死亡的诱因[1]。因此,对于降低不良医疗事件的发生率,降低手术护理管理的风险是目前手术室护理风险管控的重点内容[2]。护理标识制度是一种具有较多优点的护理管理模式,它是根据临床护理的实际需要,通过文字或者图形的方式对护理工作中需要特殊警示的工作环节进行管理,这种护理管理模式有利于促进护理工作的有序完成和降低不良医疗事故的发生率[3]。本研究为了观察和分析护理标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效果,选取了200例患者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9月—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200例,纳入标准为:①患者为危重患者,即患者出现心脏、肺、肾脏等重要器官的功能衰竭;②患者为新生儿;③患者为成批交通事故或者工伤事故的外伤急诊患者;④患者为社会上较为有影响力的人物。凡满足以上4条中一条的患者就可纳入本研究。其中观察组100例患者中,男性53例,女性47例,平均年龄(52.4±8.6)岁。对照组100例患者中,男性55例,女性45例,平均年龄(53.5±8.9)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的手术室护理方法。具体内容包括: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常规的访视,护理人员要详细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交代好相关的一些注意事项,护理人员在手术中配合好医师进行麻醉,并且让患者摆正确体位,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做好准备配合抢救。手术后安全地将患者送回病房,与病房的护理人员做好交接。

1.2.2观察组护理方法

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行护理标识管理。护理标识管理的主要措施包括:根据不同的用途将护理标识分为3类:环境标识、警示标识、患者标识。其中警示标识是根据不同的颜色对患者所用的药物进行区分,采用蓝色标识表示外用药物,采用黄色标识表示静脉药物。环境类标识是对手术室的不同区域进行区分,根据不同的颜色的标识来表示不同的区域,以红色的标识表示污染区,以绿色的标识表示清洁区。对于不同的仪器设备、手术器械进行标识,从而方便手术器械和仪器设备的使用,以“火焰”的标识来表示易燃,以“水”图案的标识来表示需要防潮湿。患者标识是采用不同的标识来标记患者的信息和快速身份识别,护理人员在手术前收集患者的信息,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让患者佩戴不同颜色的标识于手腕部,蓝色标识表示普通患者,粉红色标识表示女婴,粉蓝色标识表示男婴,采用耀眼的红色标识表示高龄、全麻、昏迷、易坠床的患者。患者在进行手术前手术室护士需要和病房护士进行交接,核对患者的性别、年龄、诊断、手术部位等信息。患者手术时,对于麻醉、管道、过敏和手术切口等进行标识。麻醉药物应当设置专门的标识,在抽吸和稀释后的针管外贴标识,标明药物的用法。对于输液管、引流管等管道都要进行醒目的标记,减少护理错误的发生。如果患者有药物过敏的情况,应当对过敏药物进行记录,并且标识在输液架的醒目位置处。在护理标识系统建立好以后,对所有的手术室护士进行统一的培训,熟悉不同标识的含义和熟练操作使用护理标识,定期进行考核和学习。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纠纷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患者手术配合度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总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总例数×100%。手术室配合情况分为积极配合、正常配合、不配合,配合率=(积极配合+正常配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组间差异的比较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率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纠纷发生率比较。

2.2两组护理差错发生率的比较。

2.3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中配合情况的比较。

2.4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3讨论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医疗卫生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及其法律环境也逐渐发生变化,人们在接受医疗服务的同时,对医疗服务的质量以及护理服务的质量开始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4]。提高和改善医院医疗服务的质量水平和护理服务质量水平不但是医学科学本身的要求,而且还是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法律义务[5]。尽量减少和避免手术室护理纠纷的发生和护理差错的发生是降低医院法律风险的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6]。手术室患者往往病情较为复杂,甚至病情紧急,因此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容易发生各种差错和纠纷。减少手术室护理中的纠纷和差错对于改善护患关系建立和谐稳定的医疗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7]。对手术室护理管理中采用护理标识管理能够有效地降低护理纠纷和差错[8]。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医学模式所发生的剧烈转变,护理标识管理模式在临床上应用得越来越广泛,受到医护人员与广大患者的广泛关注,促进护理工作者的工作质量的提高。护理标识管理是将日常工作中可能出现错误或者容易发生疏忽或者纰漏的内容,采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标识,从而引起相关护理人员的重视,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工作质量。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在手术室中采用护理标识管理措施不但能够确保手术顺利进行,而且显著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9]。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差错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这是由于护理标识管理能够更好地提示和促进护理人员对自身的工作更为专心和细致,尽量减少和避免工作中的失误。观察组患者的手术配合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护理标识管理模式下能够让患者更好地配合手术操作,显著地提高手术的成功率。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护理标识管理模式的护理措施能够让患者感受到人文关怀,得到护理人员的更加细致的关心,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得到了提升。综上所述,在手术室护理中采取护理标识管理能够显著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手术配合度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小平.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河北医药,2015,37(18):2875-2876.

[2]夏玉萍,蒋晓玲.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77:186-186.

[3]芦虹.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07):257-258.

[4]刘越康,佘迎萍.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15:192-193.

[5]张桂利,张虹,郭婷.手术室护理标识在手术室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52:107+109.

[6]李艳军.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1):14+18.

[7]冯迪.护理标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2,1:133-134.

[8]罗丽坤,罗秀绢.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65):12790-12790.

[9]王琛,陈光铃.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5):274-275.

作者:张娟 曾小贞 单位: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