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实训总结范例

礼仪实训总结

礼仪实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网络自媒体;国际商务礼仪;实训

1问卷调查背景

随着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掌握国际商务礼仪应成为我们英语专业学生的必备技能。近年来,网络自媒体发展的趋势也是势不可挡,把握好时代的脉搏,利用好有效资源,才能在各行各业中脱颖而出。因此,我们成立的国际商务礼仪实训工作室,以网络自媒体为平台实际或模拟开展商业活动,为学生创造学习和实践商务礼仪的实训环境。“商务礼仪”,大家对这四个字并不陌生,但是具体了解的究竟有多少呢?因此,我们做了以下的一份问卷调查。

2问卷调查目的

为了了解广大大学生对于国际商务礼仪的看法、态度以及所持的立场。

3调查方式

在本次问卷调查中,我们团队采取了网络随机问卷调查,向各大高校的学生转发问卷链接。

4调研结果分析

4.1问卷调查主要以在校大学生为主

96.3%的人学历为本科,3.7%在高中/中专以下。98.15%的年龄在25岁以下,有68.52的女生,31.48%的男生。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女生占更大的比例,男生对国际商务礼仪的兴趣不如女生浓厚。商务礼仪,不仅包括言行举止,还有个人的着装打扮,因此女生在这方面的学习会更实用一些。我们这一项目,将会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为以后在国际性商务交往中奠定有效的沟通基础。

4.2对商务礼仪的了解

68.52%的人表示有点了解,31.48%表示不了解。由此可以看出,对国际商务礼仪的知识普及有待加强。学生不仅要在开设的课程中努力学习理论知识,还应在空余时间投入到实践中来。96.3%的人认为有必要学习商务礼仪,且大部分人认为需要良好的英语基础。在如今的社会,英语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今后从事国际商务的学生来说,掌握好应有的商务礼仪及流利的英语表达,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能。98.15%的学生认为,商务谈判需要化妆。化妆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个人形象,还表达了对交谈对方应有的尊重。

4.3对商务礼仪的态度

96.3%认为有必要学习商务礼仪,且90.74%的学生表示了其对于学习商务礼仪的兴趣。当然,100%的人认为商务礼仪的学习有利于今后的工作。因此,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大部分学生对商务礼仪持有浓厚、积极的态度。通过我们的研究调查,如果有相关商务礼仪课程,37.04%的学生想要报名,14.81%不报名,48.15%的学生会根据费用再决定是否报名。因此,在学习中,经济情况成为了一项考虑因素。

4.4对商务礼仪的了解途径

75.93%的学生是通过上课了解到相关知识,62.96%主要靠自己找资料。从抖音和B站上学习的学生分别占27.78%、40.74%。通过视频学习和自己找资料的数据可以看出,同学们对于自主加强商务礼仪学习的积极性是可观的。尤其是当今自媒体发达的时代,网络资源相对丰富很多,这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途径,增强了学习内容的丰富性。

5大学生学习国际商务礼仪的难点

5.1难在语言

首先,国际商务礼仪那必定是与外国人进行商务合作的场合,需要有一定的英语或者其他外语基础,其中会涉及很多商务英语专业名词的知识,这不仅对大部分大学生有很大的挑战,甚至有些商贸英语方向的同学也不会觉得容易。

5.2难在环境

我们大学生在学校里本身就很难接触到商务合作场合,也很少会有讲外语的机会和环境,最多只有学校开设的课程。所以我们没办法很直接的接触到商务合作中到底会遇到什么情况,会需要我们怎么处理,需要用何种礼仪和姿态去接待外宾。再加上国际商务礼仪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科目,校内实训教学设施不够完善,会直接影响国际商务礼仪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5.3难在触及面广

国际商务礼仪的重点就在“国际”。因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文化和传统是不一样的,所以他们的习惯和要求也必定是不一样的。所以商务合作中就需要考虑到那两个国家的习惯和需求,这需要很全面的知识,已经超出了商贸知识,还需要很多的历史知识和其他,所以触及面非常广。就算是一个小方面也有可能触及别人的禁忌,所以这一点很难也很重要。

5.4难在网络自媒体资源复杂

网络自媒体平台众多,其中鱼龙混杂,我们很难直奔主题的找到我们需要的并且正确的资讯,很多会干扰我们的学习并且我们难以分辨对错。以上都是我们工作室工作时遇到的困难,也是我们总结出来的大学生学习国际商务礼仪时可能会遇到的难题。那么我们之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多个解决方案和措施。

6解决措施

(1)多找一些国际商务相关的参考书,或者相关词典,学习更多的国际商务知识。了解更多的国际商务知识也有利于了解国际商务礼仪。遇到不懂的知识和难点的时候可以询问国贸相关老师,也可以在知乎或贴吧或微博上问题,会有不少这个专业的或者了解的人给你解答。但是也需要有筛选地获取。(2)历史文化课一定要认真听讲。了解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的文化是非常重要的。(3)可以在抖音、美拍、微信公众平台获取国际商务礼仪知识,利用自己手上的资源进行学习。(4)和小伙伴一起模拟国际商务会议,然后进行模拟实训,这是非常有帮助的。总之,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这个工作室的同学也是从不了解到一步步摸索然后通过我们的工作室给大家传播这些国际商务礼仪知识。因为他涉及范围广,需要我们耐心好学,自己搜集各类资料和资讯,通过网络自媒体平台获取自己需要的资料,作为学生,一大优势就是可以去咨询老师,相信大多数老师如果了解一定会给你答疑解惑。

7总结

创立基于网络自媒体的国际商务礼仪实训工作室,旨在创建更高效、便捷的网络分享平台,给予大学生和其他受众全方位的学习支持服务。国际商务礼仪既是交往礼仪也是交往技巧,它是个人素质的体现,也是人际沟通的桥梁。

参考文献

[1]陈瑜.商务礼仪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应用方法探析[J].中国市场,2019,(03):101-102.

[2]韦婉莉.高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3):144-145.

礼仪实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护理学;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教学改革

一、引言

目前,由于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开始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医疗护理作为医疗服务的重点内容,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现代医疗观念的转变,护理的工作重心开始从“疾病”向“患者”的方向转变,这就需要护理人员能够掌握更好的护理礼仪,在护理的过程中,更多的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思想。

二、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改革的意义

我国的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是从1997年开始设立的,在医疗护理的过程中,良好的礼仪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环节,其在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的现代医疗现状中的作用越发突出。目前,一大批医疗院校只是将护理教育当做一种职业培训来看待,教学活动只是专注于对学生专业知识以及技能的训练与培养。而在学生的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却基本流于形式。这就直接造成了一些医护人员在实习或临床期间对自己的言行举止不够注意,难以与病患进行良性的交流,影响和谐医患关系的形成。现阶段,人才已经成为了各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专业的知识技能以及工作经验,良好的人文素质更是判定人才素质的关键因素。在医疗护理领域,扎实的护理知识与技能只是进行护理工作的基础,良好的护理礼仪以及人文素质才是现代医疗行业最迫切的需要。要想开展好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应该具备良好的礼仪,能够与病患进行良好的沟通,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形成。目前,我国的各大医疗院校都已经开设了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并初步树立起了护理人员的人文素质培养观念。但是,相比于专业知识与技能课程的开设情况来说,其在师资配置、课程设置、教学观念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这也是护理礼仪课程急需教学改革的原因。对此,各医疗院校应该立足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理念,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实现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的教学改革。

三、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教学改革的途径

(一)重视实践教学的作用

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从课程类型上来说,是一门应用型的课程,因此,其教学应该侧重实践的作用,以大量的实践,促进学生对课程目标的理解,并积累重要的实践经验。一般来说,这门课程的教学结构应该以实践为主,理论教学为辅,以更突出的体现人文教育的特色。对此,应该针对课程的内容,建立专门的实训室,以此配合护理礼仪教学的实践以及培训,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教师应该重视课程内容的设置,注意所讲授内容的可实际操作性,并尽量结合实践活动开展。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模拟医疗现场的护理环境,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践时间,以此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

(二)优化实训教学

实训是医疗护理专业常见的教学方式,对护理礼仪的教学同样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对此,教师应该集思广益,对实训课程进行合理的优化,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实训模块的设计方面,应该立足护理职业的实际工作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模块实训,使实训的内容更加贴近护理工作的现实情况,发挥实训教学的最大价值。例如:在实际的医院护理工作中,对患者的基础护理是最基本的工作内容,教师可以将这一方面的礼仪作为实训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实训,并在实训的过程中逐渐积累经验,将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之中。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主体,是影响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想实现对护理人员礼仪素质的培养,首先要切实加强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目前,从事护理礼仪课程的教师大部分都是由其他科目的教师兼任,专门的礼仪教师非常少,这就造成了教师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经验比较匮乏,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对此,院校应该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使其不但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此,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方面,加强对院校内部人才的培养。例如:定期开展教学培训、组织教师交流会、专家讲座等等,以此加强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为教师创造更多的提高与进步的机会,逐步提高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应该加强对双师型人才的引进。对于双师型的教育人才,院校应该给其提供良好的教学与科研环境,鼓励其进行积极的项目科研,对于优秀的科研成果,应该及时给予奖励,以此发挥双师型人才的最大价值,实现整个院校师资结构的改革。

(四)建设一体化的课堂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在护理礼仪方面具有明显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这直接导致了学生理论与实际联系的困难。对此,院校应该结合行业的人才需求情况,建立一体化的护理礼仪教学课堂。前面说过,护理礼仪是一门应用型课程,其开设的最大价值就是将理论有机地应用与实践,使学生的工作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对此,院校可以开设多元化的实践活动,例如:教育下临床、进社区,形成教学与实践为一体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学生的小组调研、课后讨论、课上互动等有机学习体系,使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水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的医疗模式已经开始了由疾病中心向患者中心的转移,相比于以往的医疗护理,人们更加重视护理的人本观念。对此,各大医疗院校应该结合客观实际情况,推进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的课程改革,使院校培养的护理人员不但具有专业的护理知识以及技能,更具备优良的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桑莹莹.“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教学改革与实践———以皖西卫生职业学院护理系为例[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7,07:81-82.

礼仪实训总结范文3

传统的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依旧被礼仪课堂采纳,除此以外,还采用了示范法、指导法(个别指导和分组指导)、点评法(老师点评、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情境模拟法等。根据教学任务和需要将各种方法灵活地综合运用。例如,在仪容仪表教学部分,除了结合课本,利用多媒体展示化妆的步骤和技巧外,教师还将学生带到形象设计室内进行现场操作,让学生当模特,教师亲自为其打底妆、画眼妆等;打领带、系丝巾等教学环节都可依此方式授课,所谓“言传身教”,教师的亲身示范能产生巨大的吸引力,近距离地观察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技能更加了解,再辅助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够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技能。在示范的过程中,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现场反馈得到第一手资料,按照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程度灵活地调整教学进度和重点,针对性强的授课方式能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在仪态教学部分,采用的是多媒体教学+讲解+示范+练习+指导+拍摄+点评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先播放相关视频和图片,让学生从直观上感知什么站姿得体恰当,什么站姿失态不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由老师讲解站姿要领,亲自做示范,接着手把手地指导学生进行规范动作的训练。单纯的动作练习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厌倦,此时可播放音乐,缓解学生的疲惫感,同时陶冶情操,提升审美品位和文化修养。期间挑选个别学生做重点指导,指出其不足和优点,还采用了分组演示的方式,将他人视为第二面镜子(第一面镜子为形体训练房内的镜子),让学生在参照对比的过程中更加明白动作的规范,这种学生相互间的学习和点评更能增加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练习后是分阶段考核环节,由学生自行选乐和分组练习,最后用DV录下每个小组的配乐展示,然后现场用投影仪回放给学生,这种及时的反馈形式能让学生站在第三方角度客观看待自己的表现,清楚地了解并掌握动作规范。观看过程中笑声不断,掌声不停。在轻松热烈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掌握了站姿要领,获得了成就感,提高了审美和表现能力,而且自信和团队合作意识也得到了增强。

在握手礼仪教学部分,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式。先将学生进行分组,告诉他们本堂课需要完成的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学习,接着设定不同的情境,要求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这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的检验,也是对学生职业技能的演练,更是对学生团队合作、随机应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每组表演结束后由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最后由教师对表演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将之回归到理论,同时教师自己也可查漏补缺,改进下一次的教学。教师和学生都切实做到“做中学,学中做”,都获得提升。

二、革新考核形式

传统的一纸化理论考核形式使得礼仪课程考试流于形式,根本无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运用,无法实现开设该课程的目标。礼仪的考核应侧重于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际礼仪素养的提升。具体说起来,礼仪课程分数应当由平时成绩、形成性成绩、最终考核和奖励分四部分构成。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依旧纳入平时成绩,这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建立即时的考核评价记录系统,每次教学任务完成后都应有相应的考核项目,如书面作业、讨论、表演等,教师记录每个项目的得分,这种形成性考核记录的形式体现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最终的考核成绩来自于特定礼仪主题的微电影,即学生自己创设一个主题,如参加面试、接待访客等,采用各种摄影设备进行拍摄的作品。

从剧本、台词、人物设计、服装化妆、场地布置、到后期的字幕、配音配乐、剪辑合成等,统统交由学生自己完成,这对他们的综合素质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被充分调动起来,学习热情异常高涨。期末考核的时候按照分组的顺序,先集体观看每组动手制作的作品,接着是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点评,三方面的综合评价形成考核成绩。播放和点评完后,该组学生结合他人和老师的点评再次进行现场表演。老师和全班同学依据该组综合表现评出“最佳编剧奖”、“最佳男(女)演员”等奖项,老师或其他领导现场颁奖、拍照留念等。将学生感兴趣的颁奖仪式搬到课堂上,学生欣喜不已,纷纷表示这是他们上过的印象最深刻的课。奖励分给予参加校内外礼仪活动的学生,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在社会实践中践行礼仪。

三、改革的方向

(一)打造礼仪实训室,积极编写礼仪实训教材,为礼仪教学提供有力的“硬件”保障。礼仪实训室配备基本的礼仪教学设施和道具,逼真环境的呈现能够减少学生情境模拟实训的随意性和失范性,为其提供了一个锻炼实践技能的基地。以职业和岗位需求为导向,编写操作性强的礼仪实训教材,便于学生操作和自主学习。

(二)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学校加强对礼仪教师的培训和培养,打造一支专业技术过硬的精良教学团队。同时,礼仪教师应努力寻求机会进行自我增值和充电,还必须有高度自律性,使自身的形象与言谈举止符合礼仪规范,起到表率作用,产生说服力和公信力。

(三)拓展延伸礼仪课堂,探求校企合作途径。打破固定教室的限制,将礼仪课堂延伸拓展,校园、公司乃至社会都可以成为礼仪学习的课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相关活动,如职业形象设计比赛、礼仪展示比赛等,组建校园礼仪队,为学院或企业提供礼仪服务。争取校外社会实践的机会,在校外实习基地参与实习,立身践行礼仪。

礼仪实训总结范文4

摘要:

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化教学手段,特点优势明显。短小精悍,内容紧缩,感观性强。将它应用于高职商英专业的实践课教学对于提高商英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以学生为中心,提高专业的信息化程度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以高职商英实践课程《国际商务礼仪》为例,讨论微课在高职商英专业实践课程中的有效应用,并检验其应用效果,为其它课程的实施提出建议。

关键词:

微课;高职;英语

一背景

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重要的使命就是要培养社会生产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至2015年)》中指出:加快发展教育信息化过程,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与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践课程在专业课程中占有很大比例,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掌握外贸流程操作、单据操作、语言沟通等方面的技能。但在当前,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这一部分的课程往往还是采用课堂讲授法,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因此,运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提高高职商英实践课程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已经迫在眉睫。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化教学手段,特点优势明显。短小精悍,内容紧缩,感观性强。将它应用于高职商英专业的实践课教学对于提高商英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以学生为中心,提高专业的信息化程度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课程简介

本文以高职商英实践课程《国际商务礼仪》为例,讨论微课在高职商英专业实践课程中的有效应用,并检验其应用效果,为其它课程的实施提出建议。本研究所依托的课程是《国际商务礼仪》课程,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一门实践课,培养学生对外交流中的礼仪规范。

三微课实施的软硬件条件

《国际商务礼仪》课程在微课应用方面,硬件上有学校有专门的礼仪实训室,商务谈判实训室,课程本身也建立了网站。软件方面,课程的任课教师经验丰富,学生对礼仪课程兴趣较为浓厚。

四微课内容的选择

《国际商务礼仪》课程每周学时2节,共15周。内容包括:礼仪概况;商务仪表礼仪;商务着装礼仪;商务餐饮礼仪;商务会面礼仪;商务谈判礼仪;商务会展礼仪;礼品馈赠礼仪;不同国家礼仪文化等。每个知识点选取微课素材的时候本着简单易懂,基础性为主的原则开展。

五微课的《国际商务礼仪》课程中的应用

微课应用的具体教学流程如下:(1)课前若干天教师在《国际商务礼仪》课程网站上课前任务,让学生分小组完成课前任务,学生在完成课前任务后将小组作业再上传到网上去,等待教师批改。这一过程对教师的要求是精心设计课前任务,将任务细化。对学生的要求是小组合作积极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课前对所要学习的知识点预习。教师对学生以小组提交的作业,认真批改,发现学生在自我预习中出现的问题,为课堂面授做准备。(2)课前一天教师简单介绍微课的主要内容,将微课视频到《国际商务礼仪》课程网站上去,学生观看微课视频。(3)课堂教师就微课讲授的内容,在课堂上简单的提问,了解微课的知识传授效果。课堂上的主要时间用于学生的实践,教师起的是辅助作用。(4)课后教师对学生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在网站互动区与学生开展互动。同时利用微博,微信与学生开展交流。关于课堂知识的延伸,教师再次使用微课的形式,鼓励学生观看。下面是具体一节课的操作流程:设计摘要:教学题目:《西餐餐桌礼仪》WesternTableManners课程:国际商务礼仪学时安排:2课时年级2012级所选教材:《国际商务礼仪英文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国际商务礼仪实训教程》设计依据:依据国际商务礼仪教学大纲、学习者特征分析、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创设一个融多种信息化手段和教法学法于一体的情境性、社会性课堂环境,引导学生从自主学习西餐餐桌礼仪的基本规范入手,教师辅助学生进行发现性学习,将西餐餐桌礼仪知识与餐厅英语相结合,最终运用于实践。

(一)学习目标与内容

1.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西餐餐桌礼仪,学生将餐厅英语口语会话与西餐餐桌礼仪知识结合起来实践。(2)过程与手段:采用音频、视频、校园学习平台等信息化手段,将西餐餐桌基本礼仪转化成音、色、意的集合,实现助学助教功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达到对学生将来职场交际起帮助作用的目的。

2.学习内容。(1)教材分析:本课程将《国际商务礼仪英文教程》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的《国际商务礼仪实训教程》相结合。本课内容选自二十一世纪商务英语系列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国际商务礼仪英文教程》的第五章餐桌礼仪.本章节是围绕西餐餐桌礼仪方面进行谈论的,贴近生活。(2)学习形式:开展小组讨论,合作协同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观看FLASH纠错、编写餐厅英语对话的任务,教师按照评价标准采用多元评价方式。(3)学习结果:使学生在掌握西餐餐桌礼仪的同时,真正将语言与技能相结合。

3.学习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西餐用餐时的基本餐桌礼仪;(2)掌握西餐馆宴请时的英语口语交际。教学难点:将以上两者结合起来,运用于实践。问题设计:(1)课前学习环节:♦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的强大信息量,搜索学习西餐餐厅基本礼仪。(2)课题导入环节:♦观看FLASH动画,开展小组讨论,纠错。(3)实践环节:♦编写西餐厅交际对话。

(二)学习评价设计

1.测试形式与工具(打√)。(1)课堂提问√;(2)书面练习√;(3)测试;(4)学生自主网上测试;(5)合作完成√;(6)其他

2.测试内容。(1)每组进行西餐厅英语对话表演,由学生和教师点评,教师进行鼓励性评价。(2)课前要求学生要求自主查找西餐用餐礼仪,形成书面报告,教师给予评价。(3)课后作业布置西餐厅宴请策划,小组完成后上传至网络,进行开放性评价。

(三)教学后记

通过将信息化技术与教学内容的融合,我们实现了可观测,可体验,可交流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此外,还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也做出了巨大的作用。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思想的火焰,信息化无疑的点燃火焰的那根火柴!

六微课的《国际商务礼仪》课程中的应用

课后经过对教师和学生的调查,发现微课可以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大部分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的时候能够集中注意力。授课教师认为,微课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持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

作者:牛抗 单位: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宋智鹏.微课在高职高专实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中国人,2014,04:202.

[2]何彩霞.试析小学英语的教学现状及改进办法[J].学周刊,2014,02:124.

[3]张一川,钱扬义.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J].远程教育杂志,2013,06:26-33.

[4]李巧芳,杨文美.我国微课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30:12-14.

[5]李小刚,王运武,马德俊,靳素丽.微型学习视野下的微课程设计及教学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10:31-35.

[6]钟显添.“微课”小环境下教师的教学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16:46-47.

[7]刘虹.高校艺术教育资源库的建设思路[J].软件,2013,34(10):15-16.

[8]张作辉.浅谈计算机教育教学的分组模式[J].软件,2014,35(1):132-133.

[9]余恒芳.工程教育模式下的计信专业核心领域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J].软件,2014,35(2):155-156.

[10]张颖.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计算机教学模式探析[J].软件,2014,35(2):186-187.

[11]戴浩.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协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软件,2014,35(3):210-213.

[12]付达杰,李静.基于Web挖掘的教育资源推荐服务系统设计与分析[J].软件,2014,35(7):33-35.

[13]殷勇,郑广成.中高职计算机类现代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研究[J].软件,2014,35(10):63-66

第二篇:高校商务英语口译课程开发

摘要: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还处于不断探索之中,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商务英语口译课程也应该不断适应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需要。现今,商务英语口译课程的开设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依据企业研修的实践,有必要开发更加有针对性的商务英语口译课程,使其课程内容真正服务学生的需求。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商务英语口译;课程开发

1商务口译课程现状

近年来,关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讨论愈来愈热烈,随着对这一类型探讨的逐步深入,教育工作者和有关专家已就我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基本达成一致:我国共有三大类高等院校,分别是研究型大学、地方性普通本科院校以及高职高专。对于占全国本科高校90%以上的地方性普通本科院校,教育部2014年下发的要求已经明确,约有一半的此类高校需要转型。这类高校处于研究型大学学术教育和高职高专技能教育的中间地带,如何真正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顺利地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课题。英语专业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中的转型压力更为艰巨,原因在于英语专业多年来过热的发展,造成几乎每个高校都有英语专业的局面,加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影响,招生规模越来越大,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已经面临供大于求的形势。“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各层次的英语在学人数大约有3000万人。”[1]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如何能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寻得一席之地,应该具备怎样的职业素养,是从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的角度就必须解决的问题。在高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口译课程被列入英语专业技能课程一类中,是专业必修课,而与英语专业有关联的其他专业知识课程,如商务课程则被列入相关专业知识课程一类,是相关专业知识选修课。在描述总体教学要求时,对于翻译水平的标准主要集中于笔译的要求上,对于口译,只有简单一句话,“能担任一般外事活动的口译。”[2]虽然在英语专业课程描述中对口译课也有专门的介绍,但是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仍然针对性不够强,原因在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依据“高等学校总的培养目标和相应的科类培养目标,并结合本专业所需人才的特点来确定的。”〔3〕应用型本科人才应该是“面向一定的经济社会领域的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3]口译作为对实践要求非常高的一门课,亟需与相关专业知识更好地结合起来,依据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从历史来看,“一些最初的在使用不同语言的团体中的中介联络是为了满足贸易和交换货物的需要,为了‘经商’,这就使商务口译成为了最原始的口译。”[4]同时,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和商务英语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要求,口译在课程系统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在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时,相关口译课程并没有体现出商务英语口译的特点,应用性和实用性不强。在对学生的走访中发现,学生一方面对口译十分重视,另一方面又感到现有课程针对性不强。高校的口译课多选用综合类口译教材,内容偏重口译技巧和理论的讲解,并搭配相应的篇章翻译,选材一般会涉及人文、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范围涉猎较广。而对于英语商务方向的学生来说,这样的训练与他们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不一致,缺乏真正的商务口译实践训练,因此在毕业时所掌握的口译技能并不能使他们符合企业口译的需求。笔者通过自己的企业研修调查获知,具有较高口译水平的复合型商务人才是他们所需要的,而这种人才在英语专业毕业生中却并不常见。所以,通过分析高校口译教学与实践需求之间的偏差,开发适合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商务英语口译课程是十分有必要的。

2商务英语口译课程开发

2.1面临的困境

对于口译课程当下存在的问题,有学者提出三点,包括师资力量、教育思想(比如教材)及资料与设备。[5]对于商务英语口译课程的开发,这几个问题会更加凸显。商务英语口译课程需要教师既具有扎实的口译功底,即语言能力,还需要对商务口译的内容有实践经验,这样的要求对于大多数埋头于教学科研的教师来说,是很难同时具备的。由于国内教育体制的现状,教师走出去或是校外口译专家走进来都有一定难度,这就造成真正适合教商务英语口译的教师资源不多。从教育思想的角度来看,商务英语口译的教学往往和一般口译课程教学并无大异,经常采用单句口译和段落口译的方法,并没有考虑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选用的教材也未必符合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现在已出版的商务英语口译教材,大多数都选用较长篇章的商务文章,主要针对翻译专门人才,更像是偏重商务阅读和笔译,而不是商务口译的实践需求。近些年来,许多高校对语言实验室都加大投入,有的学校也新建了同传实训室,但是利用率并不高,也没能根据商务英语口译的特点设计针对性的实训计划。对于现代教育技术及新媒介的科学性合理性应用来满足商务英语口译的实践训练需求,还需更多的探索和实践。在具体课程设置方面,大部分高校一般会开设基础口译至中级口译的课程,只有为数不多的高校开设了商务英语口译课程,即便开设了这一课程,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商务英语口译课程一般会在英语专业第三学年第五学期或是第六学期开设,占2个学分,周学时为2课时,一学期16周32课时。这样的设置首先问题在于课时安排量偏少,由于这门课程涉及英语和商务两方面的知识内容,每周一次的课程安排不能保证学生能够很好地消化课程内容。同时,这样的课程设置也没有考虑课程实践学时,商务英语口译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在授课的同时,应该加入实践学分。另外,在课程的接续性上,也需注意到先修课程的开设,如基础口译及商务类课程的铺垫,这样商务英语口译课程的设置会更科学,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从课程测试角度来看,商务英语口译测试通常会采用传统口译课程的测试模式,由教师朗读或是放录音的方式,要求学生完成单句或是段落的口译,进行录音并由任课老师进行评分。这样的测试方式比较单一,且较少关注学生平时表现,也没有强调在商务环境下学生的实际能力表现,不能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应该在平时课程中,多引入一些模拟场景或是真实场景训练,并记入平时成绩,同时应该增加章节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评价方式,加强过程性考核管理,也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反思。

2.2课程设置

在谈及专业口译教学的原则时,有专家提出了“技能性、实践性、理论性、阶段性”四大原则。[6]根据这些原则,同时依据应用型大学的特点,开发符合其特色的教材是十分有必要的。由于应用型大学位于高职高专和学术型大学之间,所以在教材的开发上既不能完全遵照高职高专院校的纯技能培养目标,也不能依照学术型大学学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笔者在结合企业研究的实践和应用型大学的特点后,试图将口译理论和商务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开发适合实情的商务英语口译教材。该教材分为15个单元,可供16周(一周4学时)使用,主要针对英语专业商务方向的学生,代替传统的基础口译至中级口译的课程。教材从口译基本理论和商务活动流程两条线出发,在向学生引入口译课程的同时,将商务过程内容融合在其中,使学生在口译技能的指导下,按照商务活动的整个工作流程,了解并逐步掌握商务英语口译实务知识,提高实战能力。章节安排将商务活动与口译技巧结合起来,并根据不同话题的特点,灵活调整课时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每一话题的内容。如“迎来送往”“礼仪祝辞”“晚宴聚会“等话题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也是口译者在商务活动场合会经常遇到的情况,这些章节的学时安排会多加一个实训环节,要求学生在章节学习后,总结该话题所需要的词汇、套语和表达方式等,分小组课后查找相关资料,课上进行仿真实训。或由教师联系实训基地,带学生观摩或是实地亲身参与话题实践。如“电子商务”“交通物流”“企业文化”这样的话题,与真实商务活动有紧密关系,且是时下较为热门的话题,学生需要对这样的商务话题有了解,并有一定的掌握。话题“商务政策”和“国际经济组织”属于商务背景环境,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涉猎即可。每个章节包括五个部分的内容,分别为口译技能、主题练习、实训环节、译员俱乐部和质量评估。以第三章“礼仪祝辞”为例,第一部分是对口译技能“从听词到听意”的讲解和训练,先区别口译听辨和学生所熟知的英语听力训练,再解释为什么要从听词过渡到听意,进而说明如何做到听意。围绕这一技能,设置了单句意义复述、段落意义概述和篇章意义概述三部分的练习,材料均选自商务篇章。虽然这一部分内容并没有与“礼仪祝辞”的主题直接相关,但却是学生更好地进行商务口译的前提准备。特别是对于应用型大学的英语商务专业学生来说,不同于高职高专仅强调技能的培养模式,他们应该从理论出发,再与实践相结合,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整个上午口译的过程。“主题练习”是每个商务话题的针对性练习,包括译前准备、单句口译、对话口译和篇章口译四个部分。在“礼仪祝辞”中,译前准备主要是向学生介绍这一主题包含的内容,提起对该主题的关注。接下来单句口译选取礼仪祝辞的套语或常用句式以英汉、汉英互译的方式,使学生做好词汇和句型准备。(由于该主题不使用对话口译的形式,故在此省略了这一环节。)篇章口译选用了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致辞(汉译英)和公司签约仪式致辞(英译汉)两个篇章,采用最常见的交替传译的形式,锻炼学生关于该话题整体篇章口译的能力。第三部分“实训环节”是检验学生内容掌握的重要环节。在技能和主题完成准备后,要求学生分小组按照指定场景或模拟礼仪祝辞场景进行口译活动。学生可以根据对话题的理解查找资料,编写内容,一名学生作为发言人,另一名学生(可以是其他小组)作为译员来进行仿真现场口译,实训场所应该尽量选在有条件的口译实训室进行,一方面有设备的保证,另一方面也会使活动更加逼真。这样的角色扮演有助于学生融入现场氛围中,增强了现场紧迫感,训练学生作为译员的心理素质和临场应对的能力,这在没有真实场景的环境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商务口译活动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活动,学生必须有临场不惧的心理准备。当然,如能有现场口译观摩或是亲身实践的机会就更好了。第四部分“译员俱乐部”是单元话题的补充和引申,包含文化沙龙和词汇拓展环节,如结合“礼仪祝辞”话题,可在这部分介绍口译礼仪,向学生说明在商务口译场合译员应该注意的礼节性知识,了解到口译活动是一项跨文化交际活动,译员应该具备跨文化的视角,而这种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需要对双语文化都有很好的把握,若想成为一名称职的译员,文化知识的积累必不可少。词汇拓展环节根据主题特点,增加相关词汇内容,让学生能进一步拓展自己的词汇储备,更加从容地应对不同场合下的口译任务。第五部分质量评估是对每一章所学内容的总结和评价,是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这有助于“建构一个积极的学习推动体系”。[7]这部分分为同伴评估和单元评估两个方面。同伴评估主要是从口译质量三个主要标准,即准确性、流利性有时效性出发,由同学或是老师来对主题练习或实训环节的口译内容作出评价。单元评估是从每单元的课程目标出发,包含口译技能、篇章口译、实训环节等,由学生提出反馈,并由教师作出评论和总结,进而评判学生是否达到了该单元的课程目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否应该相应作出一些调整,以便促进今后的教学。

3结语

应用型本科高校面临着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阵痛,而对于英语专业商务方向而言,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尤为迫切。培养具有英语和商务复合知识的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应用型本科高校英语专业发展的目标。商务英语口译是结合了口译和商务知识的复合型课程,能够较好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从课程设置出发,应该将商务英语口译课程纳入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并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特点,编写适合的教材,采用更合理的方式进行测试,使该课程能够真正服务学生的需要,顺应改革的趋势和要求。

作者:黄真真 单位:常熟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戴炜栋.高校外语专业教育发展报告(1978-2008)[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57.

[2]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0.

[3]钱国英,徐立清,应雄.高等教育转型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78.

[4]弗朗兹•波赫哈克.口译研究概论[M].仲伟合,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12.

[5]李郁,张泳.商务英语专业口译课程教学与考试改革新探[J].外语界,2005(3):33.

[6]仲伟合.专业口译教学的原则和方法[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18(3):6-7

第三篇:高校商务英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摘要:

文章拟从教师维度探讨商务英语教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教师跨文化敏感度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相关性。研究者主要通过测试、问卷和访谈收集数据,利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分析数据。研究发现:商务英语教师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引导学生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商务英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敏感度与本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具有显著性影响。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敏感度;协作学习;自主学习

引言

伴随2007年商务英语专业的获批,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有效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培养熟悉商务领域专业知识,同时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逐渐成为外语教学的重中之重。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是“一项由学校通过培养目标确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材料选择,通过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设计、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等途径进行的关于个人世界观、价值观、身份认同、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教育活动”(张红玲,2012:4)。宋莉(2008)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到,外语教学的过程是“学习者与他者文化之间以及他们各自相关的语言+文化对话性的互动过程”,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将学生培养为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跨文化人”。杨盈、庄恩平(2008:21)认为“贯穿外语教学的中心理念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能力”,同时他们呼吁“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应当渗透于外语语言技能培养的每个环节中”。国内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培养的研究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作者借助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设定主题词为“商务英语”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精确查找发表时间2005年-2015年的全部文献,搜索结果为5篇;模糊查找到的文献数量是337条。其中80%为初探、试论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涉及语用失误、文化冲突、文化导入、交际教学法等的论述;10%为策略研究;另有10%为结合具体某一课程或教材的研究。但是,语言和文化的密切关系决定外语教学仍然会触及相关文化,成为文化教学的一个工具(张红玲,2007)。可见,基于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案例研究成果堪称凤毛麟角。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实验以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学院14级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为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确定以下研究问题:商务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商务英语教师跨文化敏感度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相关性。

(二)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

实验采用测试和访谈作为研究工具,依据陈国明和Starosta跨文化敏感度的理论,设计试题和访谈提纲,测试包括前测和后测,访谈对象为学生和教师。参照陈国明和Starosta测试跨文化敏感度的五个维度(互动投入、尊重文化差异、互动信心、互动享受和互动专注),即二十四个项目,实验班教师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例如情境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鼓励学生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陈国明和Starosta测试跨文化敏感度的二十四个项目,均指向参与者,例如“我不喜欢和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我认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很狭隘”;“我认为,我国的文化优于其他文化”;“在和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时,我时常会觉得不舒服”等等。因此研究人员在教学实践中强调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另外,研究者发现其所包含的因素与众多学者针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调查及成因的分析一致。例如,康莉等(2005)提出,“文化定势、文化偏见”是影响中国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深层障碍之一。王旭(2015)指出,“缺乏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机会与信心,面对跨文化交际场景很难应对自如,导致交际愉悦感、关注感及参与度降低”。为促进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实验班教师在充分挖掘《体验商务英语》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寻找适合单元主题的跨文化商务沟通案例,鼓励学生以多思维视角进行思考、引导学生在“文化碰撞”交际中建构跨文化意识,真正践行学以致用。同时,在教学实践中,商务英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注重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进行模拟国际会议等活动时,交际双方不仅要重视言语交际,也要关注对方的衣着、手势、眼神、体态和举止等身体语言,对时空的态度和处理以及环境的布置等。

(三)数据结果与分析

研究人员运用统计软件SPSS17.0分析测试成绩的平均值,后测结果:实验班和对照班总分的显著水平为0.966,>0.05,说明本研究中商务英语教师跨文化敏感度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不具有显著性影响。测试结果分析:跨文化敏感度较高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不具有显著性影响。可能的原因:第一,受试者方面,在教学实验过程中,无法排除其它因素的影响,所以教师的跨文化敏感度因素影响不显著。与大学英语的学生相比,教学实验过程中,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同时在学习其他相关课程,这些课程难免会在不同程度上涉及跨文化交际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渠道复杂、难以衡量各影响因子的权重。第二,教学实验执行者方面,在使用《体验商务英语》教材过程中,对照班的教师尽管未提前有针对性的进行跨文化敏感度等知识的拓展,但我院商务英语教师普遍学习热情高涨、工作积极认真,教学态度严谨,所以会自主地、不断地进行知识的拓展和延伸,追求专业素质的提高。所以,对照班的教师和实验班的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无法具体地、准确地、实时地衡量。第三,仅仅通过测试来评价教学实验的效果,有失严谨。毕竟,考试具有一定的偶然性。访谈结果分析:第一,学生普遍认同实验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学习积极性明显增强”,“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对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更加自信了,有勇气主动和外国人进行英语交谈”等等。第二,实验班教师反馈,尽管商务英语教师对跨文化敏感度、跨文化商务交际具有充分的认识和把握,但是各国文化包罗万象,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穷尽所有文化冲突的阐释,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值得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讨。第三,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处理学生在进行模仿练习时出现的问题值得深思。例如,同学们在进行模仿练习的时候,会暴露出很多细小的问题,立即指出并一一分析,耗时耗力。因此,需要教师进一步探寻最合适的时机、最有效的办法来解决这种现象。

二、结束语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验,研究人员反思如下:第一,为促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不断提高,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势在必行。例如教师可以思考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如何设计一些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了解自己的学习特点等等。第二,小组协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如何指导、如何评价,才能更大程度地提升学生学习效果这一问题需要继续思考。第三,教师应该加强集体备课意识、提高集体备课质量,在教师中实现“合作学习”,以求共同发展。

作者:王丽恒 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学院

参考文献

[2]康莉,李艳,高松晖.大学英语大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深层障碍[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3).

[3]宋莉.跨文化交际法中国英语教学模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

[4]王旭.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调查及其培养策略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0).

[5]杨盈,庄恩平.跨文化外语教学:教材与教法———外语教学跨文化能力模式的应用[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8(2).

礼仪实训总结范文5

项目教学法师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手段,它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情景导入,任务明确;收集资料,制定方案;自主协作,具体实施;点拨引导,过程检查;展示成果,修正完善,评估检查,拓展升华六个步骤。在整个项目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侧重点放在了执行项目的过程中,而淡化了最终的项目结果,教师在这里不再是课堂的“司令员”,而变成了“指导员”,指导和监督学生的项目执行过程。项目教学法有如下特点:学习者和需求的指导。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使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对项目有了认同感,这样不仅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激发了好奇心和创造力。自我管理。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自我组织贯穿整个项目教学法,在较为理想的学习状态下从资料收集、制定方案、具体实施、评价总结都应该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只是从中协助项目朝好的方向发展,以求项目最后顺利完成。工作关联性。以往学生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在很大原因是教师教授的内容和实际工作有很大的区别,简单的说就是上课内容是上课内容,工作是工作,毫无关联性。在面对将来要直接踏上工作岗位的职校学生来说,能在今后工作中用到的知识和技能才是他们最想学习到的。项目教学法面对就业的教学的活动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项目活动及其产生的工作关联的意义。

二、汽车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汽车市场营销课程近十年来才在职业类院校汽车专业课程学习中开设,教学历程较短,采用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只会造成学生听课累,教师讲课累的“双累”结果。传统教学中教师教课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实训主要以教师演练为主,这些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汽车市场本身的更新换代的速度较快,这就造成了汽车市场营销是一门要求时效性很强的课程,它要求教授课程的教师紧跟汽车市场的脉搏,同时又要对未来汽车市场有一定的预估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多半只有理论教学经验,缺乏对企业的实践了解,这就造成了教学中只能采用书中的案例来讲解,而实时性的事件转换成书中的案例至少需要等待三年的时间,书本与实际的脱节最终造成了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双累”局面。

三、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设计

1.确定项目和设计情景。

从教学内容确定的选题通常来自现实工作的素材或需要解决的项目任务,目的就是让学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与现实工作联系起来有助于今后学生的就业。

2.项目开展前准备。

根据课程的需要,为了方便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相应的实践操作,要配备相关的如汽车进、销、存管理件,以及汽车保险与理赔软件,模拟销售展厅等。并根据不同的项目教学前期准备的设备及场地也有所不同,但是所有的项目教学的前期准备工作都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

3.项目教学实例分析。

以展厅礼仪为例,运用项目教学法的具体要求,展开教学实验研究。(1)信息收集。查阅汽车4S店的销售服务资料,从中摘抄相关客户接待的内容。(2)确定计划。客户接待的运用项目任务主要包括,销售顾问的服饰礼仪任务、展厅接待礼仪任务、接电话礼仪任务。(3)实训目标。培养学生掌握汽车销售服务人员个人的仪容和仪表,以及与客户交往的礼仪,熟悉和掌握汽车销售展厅接待的流程。(4)使用工具。实训车间(销售展厅)、洽谈桌。(5)分组要求。①依据: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知识结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男女搭配等进行分组。②人数:每组人员5~6人,共6组,每组设立项目负责人1名。③学习方式:采用协作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对每一组进行巡回指导,并且不断鼓励他们,使学生能够完善自己的学习计划。(6)实施计划。在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做完之后,学生开始实施计划,在此期间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全程跟踪参与项目,引导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项目中去,并适当的让各个小组之间进行讨论交流。(7)总结评价。项目结束之后,由每个组派2名学生,扮演销售人员和客户展示整个客户接待过程,再让组里面的其他同学,讲解在完成客户接待整个项目中的感受,然后交由教师对他们的项目结果和项目执行过程进行评价,总结项目中的不足之处,制定出修改的方案。

四、结论和反思

礼仪实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推销技巧;“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教学创新

推销技巧是高职院校营销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对培养学生推销能力,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有重要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推销技巧课程也要结合学校办学情况及学生需求进行创新。“翻转课堂”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也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本文以”翻转课堂”为依托,探究推销技巧课程的创新。

一、“翻转课堂”概述

1.内涵

“翻转课堂”最早出现于美国,是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位化学老师利用录制好的视频给缺课的学生补课,后来发展为利用视频进行课前预习,以提升课堂互动。“翻转课堂”在中国的研究与应用始于2012年,现广泛应用于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学中。高职教育在扩大规模的同时,越来越注重质量和内涵的发展,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科学应用“翻转课堂”技术手段,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通过知识拓展减少学生学习新知识时的挫败感,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特点

首先,教师角色发生转变。在“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由知识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策划者与引导者。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遇到问题时向教师求助,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教会学生辨别资源、利用资源、分析资源。在“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更加通畅,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反馈,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调整。其次,课堂时间重新分配。“翻转课堂”主要是线上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时间明显减少,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源进行课前线上预习,并通过协作完成任务。学生在“翻转课堂”模式下,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完成新知识学习,并将问题反馈给教师,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教师也实现了课堂上与学生的有效互动。最后,学生角色的转变。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利用网络进行线上个性化学习,学生的学习范围拓宽了,从传统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变成课前主动获取知识。学生可以控制学习的时间、内容、地点、学习量等,在项目任务的高度参与下,学生的学习更有深度和针对性。

二、“翻转课堂”应用于推销技巧课程的意义

1.实现了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深度认知

“翻转课堂”以线上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对推销技巧的知识由浅向深发展。在课前,学生观看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制作的视频进行自主学习,在完成教师设定的任务时,实现浅层的知识记忆向深度思考的过渡。在课堂上,教师根据推销技巧讲授内容,针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及探究,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分享自己的观点,在知识构建过程中实现了学以致用。这种探讨过程纠正了学生课前自主预习的偏差。在课后,学生通过视频作业探究教师设计的开放性问题,将课堂知识进行迁移,有效实现高阶思维的发展。

2.实现了知识内容的整合与联系

课前,在“翻转课堂”模式下,通过视频展示课堂重点知识,学生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在课中,教师围绕教学重点和学生预习过程中的难点进行集中讲授,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整合,并深化了知识深度,构建了推销技巧知识网络。课后,学生在问题情境下通过对课前、课中学习内容的调用,实现了知识迁移并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多项能力。

三、基于“翻转课堂”的推销技巧课程创新设计

下面以推销技巧课程中的推销拜访礼仪一节内容为例,依托知识、技能、素质三个目标,突出拜访礼仪操作步骤,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拜访基本礼仪。

1.课前启化

教师精心设计视频内容,并将录制的视频与学习任务单一起发送到班级的云平台上,同时通过班级微信群推送学习通知,明确学生要根据教学目标完成课前学习任务。课前学习任务包括两项内容:一是通过视频观看进行解说,二是观看视频后进行拜访情境创设,并写好剧本。任务一,观看视频,并找出小芳拜访过程中的错误。学生可以结合教师上传到云平台的视频或其他网络资料掌握拜访的基本礼仪,根据自己的理解找出视频中小芳的错误。找到错误后,学生要根据自己的知识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解说词,并上传到云平台。任务二,写剧本。学生观看了粗心小芳的视频后,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拜访场景,如保险推销、培训推销、保健推销、化妆品推销等,并根据基本拜访礼仪要求设计推销过程、写作剧本。剧本以word形式上传到云平台,后教师根据学生上传的解说词和剧本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进行评价,并掌握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2.课中内化

在课堂上以情境创设、任务探究、技能实训、总结回顾为主线开展教学活动。首先,情境创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视频,并为学生设置问题:小芳在这次拜访中哪里做得不对?为什么不对?其次,任务探究。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罗列小芳拜访过程中的错误。学生要依照自己撰写的解说词进行课堂解说,结合教师的问题展开辩论,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帮助学生巩固拜访基本礼仪和步骤。学生完成问题回答后,教师对学生的解说进行点评,并结合学生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后教师结合课前给学生提供的“优雅的小兰”的推销拜访礼仪视频,引导学生掌握如何正确拜访。教师对两段拜访视频中同一步骤的不同操作进行图片对比展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再次,技能实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特定的推销情境,如保险推销、培训推销等,并根据实际推销过程进行情景模拟,巩固学生的推销技能和礼仪。学生的技能实训可以通过擂台游戏的形式进行,使学生在竞争中通过协作与探究掌握正确拜访的步骤,熟练正确拜访的礼仪。学生在实训后,由其他小组对其表演情况进行评价,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最后,总结回顾。结束任务探究及实训后,教师要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要想给客户留下好印象,必须熟练掌握拜访礼仪,并勤加练习。后教师为学生布置作业,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学生依托云平台复习推销拜访礼仪知识,完成作业,同时预习下节课的知识。学生可以在课后整改剧本,完善表演,录制视频并上传到云平台进行PK。对本次课,学生要撰写学习心得并上传,为教师的批改和后期互评提供支撑。教师可以在云平台上每周一题,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

3.课后转化

课堂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在班级云平台上传测试题目,学生通过解答题目巩固、拓展、提高课堂知识。课后,学生遇到问题可以随时通过微信与老师沟通,通过良性互动提高学习效率。

四、结语

“翻转课堂”在推销技巧课程中的应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课程改革的需求,是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通过“翻转课堂”,学生可以自主掌握学习时间、地点和内容,有效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时间,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袁航.“翻转课堂”在现代推销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报告,2018(22):225-226.

[2]孙小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推销与谈判》课程中的应用探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11):116,109.

礼仪实训总结范文7

【关键词】公共关系;模块化;教学改革

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树立良好形象,借助传播沟通手段取得公众认可的科学、艺术及管理职能。公共关系学是研究其规律、行为的多学科交叉应用型学科。该学科在社会生活中应用及其广泛,只要是社会组织都需要拥有良好的公共关系,亟需专业人才运用公关手段帮其树立良好社会形象。这就要求相关专业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来,而目前传统教学无法满足人才培养所需。因此,该门课程亟需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模块化教学改革。

1模块化教学概述

从“模块化”这一概念被引入到教育领域以来,最具代表性的模式便是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的“MES”模式和加拿大的“CBE”模式。其中“MES”全称ModulesofEmployableSkills,模块式技能培训。其是以某一职业的岗位工作完成程序为主线,以岗位任务为模块,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而“CBE”全称CompetencyBasedEducation,能力本位教育。该模式强调从职业所需能力出发,侧重岗位能力培养。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块化教学更加强调技能及能力培养。在教学中不再是单一的信息输送,而是由教师主导、学生参与,实现信息双向沟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了,同时对知识的掌握也不再局限于课本理论,而可应用到现实生活工作当中。学生对于工作技能能力的提升,这也就更能贴合社会企业实际的用人需求。

2公共关系学课程模块化教学优化设置

2.1课程目标

公共关系学作为公共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重点强调学生技能及能力培养。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公关意识,具备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团队合作及公关策划能力,并具备处理公关危机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模块化教学更符合公共关系学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

2.2模块化构建

1)基础理论模块。在公共关系课程当中基础理论模块包括:公共关系的概念、公共关系产生与发展、公共关系三要素。这三部分属于公关知识的理论先导,只有掌握这些知识点才能为后期进行公共关系活动打下基础,该部分强调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可通过情景导入、案例分析等方法激发学生兴趣,避免纯知识讲授的枯燥乏味。同时,通过课前搜集资料、课中小组讨论、课后完成习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研究问题的精神,且可以加强抽象知识点的理解记忆。2)实践应用模块。该模块包括有:公共关系调研、公关礼仪、公关专题活动、公关危机处理这四个部分内容。作为实践应用模块,重点强调将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当中去。这就需要根据能力培养目标设置课程项目任务,以能力为导向由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完成项目任务,通过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如,在公关调研部分,重点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人际交往、随机应变等能力。教师可根据实际所需安排某一具体调研任务,学生分小组进行调研,团队内分工协作制作问卷、搜集整理信息并分析整理调研结果,经小组讨论形成调研报告,并在课堂PPT汇报调研成果。通过该调研活动的开展,学生能深刻了解调研问卷设计及分析的方法和技巧,掌握调研问卷处理方法。再如,在公关礼仪部分,重点培养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及自我调节能力。在该部分可举办公关礼仪大赛,环节设置为:形态服饰礼仪展示、交往礼仪知识抢答、求职面试礼仪现场模拟等。通过大赛使学生掌握公关礼仪知识、在模拟场景中体验公关礼仪的魅力。3)拓展创新模块。公共关系课程的拓展创新模块由CIS设计和公共关系策划两部分组成,重点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及创新精神。CIS设计部分,通过实训提出现实企业的设计要求,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CIS设计方案。公共关系策划部分,可由教师带领联系企业,通过对企业深度走访及调研全面了解企业概况、业务范围、日常公关活动策划方案等信息,通过获取的一手资料撰写公共关系策划报告书并进行项目成果汇报,由指导教师、企业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评审团队,根据策划科学性、可行性、创意性及项目成果汇报时的思路清晰程度对公关策划报告书进行评比。也可为本校大学生策划各种校园活动或为学校提供校庆策划方案等,因为这些活动贴近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因此更能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这些活动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提升学生公共关系策划水平,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加强对未来工作岗位的适应性,实现公共关系活动创新性与可行性的有机统一。

3公共关系课程模块化教学的实施

3.1教学前期精心准备

为保障公共关系课程模块化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首先需要从师资队伍建设出发,培养教师模块化教学意识,能将系统知识进行整合梳理对学生提出模块化能力要求,根据每一模块的具体能力要求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及教学资源,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同时,提升教师公关实践水平,可通在企业挂职锻炼、参加实践创新师资培训等实现。只有提升教师自身业务能力及水平才能保障实践过程中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给予指导。其次,教学案例库建设。根据模块内容需要不断充实教学案例库,结合时事热点更新案例库,选取案例贴近大学生生活,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能力。最后,搭建实践习平台。可通过企业家进校园、学生进企业实践习等方式实现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根据模块内容的要求规范学生实践习行为,交流实践习心得体会,指导学生完成实践习任务目标,并根据成果给予相应点评。

3.2教学过程不断完善

在模块化教学过程中,由于实践课时相对较多,理论课时被压缩,因此课堂时间需要有效率的利用。这就需要学生课前对学习内容进行了解,课后对内容进行总结记忆。同时,为了增强课程趣味性,带动学生学习兴趣,课程中有效互动也显得十分重要。以上问题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依托网络平台,例如在教学过程中使用雨课堂、蓝墨云班课等APP,通过这些软件的应用实现课前指导预习,课堂中交流互动,课后完成练习作业,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效果。

3.3完善配套考核体系

如何在模块化教学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成果进行综合评价,这就需要对考核体系重新调整,全方位检验教学效果。考试成绩不再单一由闭卷卷面成绩主导,而是加大平时表现成绩。平时表现成绩的构成除了出勤率、课堂表现及课后作业外需加入实训成绩。实训成绩就是每次实训项目成绩,该成绩根据实训项目内容由多方打分构成。例如,公共关系策划实训成绩=小组自评×20%+组间互评×20%+策划评委组打分×60%。其中策划评委组由指导教师及实践习单位组成,保证分数能体现该策划的实用价值。不同模块内容布置的实训任务不同,实训成果可以是小论文也可以是调研报告、公关策划书等等。总之通过考核形式的丰富化,能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实现集思广益,又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使其更具创新精神。

4结论

公关关系学是一门应用型极强的学科,传统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才培养方案的需求。需根据社会企业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要求,对公关知识内容进行模块化设置。以提升学生相关职业能力为目标,调整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成为企业需要的应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朱运海,陈海艳.旅游文化类课程模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8,39(9):80-84.

[2]边云岗,樊建锋.应用型高校“电子商务概论”模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2018(10):102-107.

[3]董秋云.公共关系学教学改革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8,4(7):153-154.

[4]冉汇真,杨兴坤,朱家明.论多元教学方法在模块教学中的应用——以《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4(11):150-152.

[5]刘依卿.模块化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公共关系学实训课程中的运用[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16(3):70-73.

礼仪实训总结范文8

关键词:职业院校;旅游专业;礼仪教育;教学改革

一、礼仪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服饰礼仪

服饰是旅游服务最为主要的外在体现之一,是服务人员个人形象的组成部分,也是消费者评价服务质量的基本依据。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服饰需要简洁大方、端庄稳重,能够使消费者产生信任感,并感受到一定的优越性。在服务行业,消费者的优越性是维持“合作”关系的必要前提,因此,要以合适的服装来衬托消费者。此外,还需要重视服饰的方便性,为服务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有利的客观条件。

(二)仪容礼仪

仪容礼仪能够充分体现旅游服务人员的精神面貌,对服务质量也有着直接影响。现代文化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仪容礼仪,在旅游服务行业,良好的仪容礼仪可以体现出对消费者的尊重与重视,使其获得更好的旅游体验。仪容良好主要包括内在、自然以及修饰三个部分,做好这三部分的统一结合,往往能够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一印象会使消费者对服务质量有更高的评价。

(三)仪态礼仪

仪态礼仪以服务人员的肢体动作为主,按照礼仪教育的规范要求,处于工作状态的服务人员必须以正确的站姿、坐姿等体现专业素养。不同的仪态有着不同的内涵,亦被称为仪态语,可传达相应的消息。旅游服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并正确使用仪态语,学会从消费者的姿态读懂他们内心的想法,并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服务。

(四)语言礼仪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交谈过程中真诚的态度与礼貌的用语是语言礼仪的基本要求。旅游服务人员应重视交谈时的态度与用语,讲求语言美,充分发挥语言礼仪的作用,使消费者感受到尊重,从而获得愉悦的游玩心情。语言礼仪也包括倾听,认真倾听消费者的话语极其重要,因此,旅游服务人员在服务交谈过程中需要时刻保持冷静,以亲切认真的态度倾听消费者的反馈[1]。

二、职校旅游专业开展礼仪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旅游专业学生的审美意识

礼仪教育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服装礼仪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有着重要作用。消费者对旅游服务质量的评价与服务人员的外在体现息息相关,若能够基于一定的审美意识,以端庄大方的着装、良好的仪容、优雅的仪态以及礼貌的语言开展旅游服务,则会有效地提升消费者的旅游体验满意度,对旅游行业的长远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有利于提升旅游专业学生的个人素养

礼仪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使学生学会以端正的态度与消费者进行交流,并有效解决存在的矛盾与问题。例如:由于某一因素出现消费者投诉问题,服务人员充分应用礼仪知识了解投诉的原因,并稳定消费者的情绪,避免矛盾激化,再采取有效的措施化解矛盾,处理消费者的消极情绪,能够改变其对服务质量的评价。另外,礼仪教育还能促进多方面的积极合作,促进旅游业的稳定发展。

(三)有利于增强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

旅游行业有着极强的服务性,要求相关服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职业院校旅游专业涉及范围较广,礼仪教育是其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贯穿于该专业的各个教学环节。科学且合理的礼仪教育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使他们能够以良好的礼仪化解工作过程中的矛盾,并以优质的服务与消费者进行交流,满足消费者的诉求[2]。另外,礼仪教育能够使学生学会始终以积极的心态提供优质的服务,学会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妥善处理相应的问题,不断充实自我,进而达到提升职业素养的目的。

三、现阶段职业院校礼仪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理论与实践脱节是现阶段职业院校礼仪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这一问题对教学的可行性有着直接影响。从广义上来看,职校旅游专业礼仪课程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特点,不仅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有着较高的要求,还更加重视实际应用方式与应用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二者的充分融合。对大部分学生来说,礼仪方面的理论知识简单易懂,能够在短时间内了解并牢记,但将其运用到实际当中则较为困难,更不用说充分应用在工作过程中。实训课堂上,部分学生还可以表现自如,正确使用各种知识,但教学课堂外就会出现动作生硬、错误仪态等现象,严重影响旅游专业礼仪教育的质量与效果。礼仪教育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原因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缺乏良好的教学环境。现阶段,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职业院校并不重视礼仪教育,仍旧将教学重点放在其他专业课程上,没有为礼仪教育提供相应的教学设备与教学环境,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第二,礼仪教育涉及个人道德与素养,能够反映服务人员的综合素养,其目的是使学生学会礼貌待人、尊重他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长期性特点。第三,礼仪教育也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今,大部分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过于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略了专业的应用性,更认识不到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四、加强职业院校旅游专业礼仪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合理应用情景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

情景教学法是现阶段现代教育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直接的积极影响,因此,职业院校教师应当重视此种教学方法的合理应用,使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礼仪知识。大多数的礼仪知识来源于历史与传统文化,具有广泛性与易懂性的特点[3]。在学习过程中若是单纯地死记硬背,则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情景教学法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从创新的角度出发,将礼仪教育与生活实际结合,并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能够在多元化的情境下展开更加高效的学习。另外,在情景教学中还应当重视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效增强学生对礼仪知识的认可,使他们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积累经验,为以后职业生涯的顺利发展奠定基础。

(二)创设相应的校园环境,营造学习氛围

校园环境的创设是增强学生学习感悟的外在条件,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体验等多方面都有一定的作用,因此,职业院校应当结合教学现状,优化并完善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首先,职校应针对全校学生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如文明用语、尊敬他人、礼貌问候、不制造噪声等,使学生可以在这些规章制度的约束下严格要求自己。其次,职校应加强礼仪教育硬件设施的配置,如单独的礼仪训练室、先进的教学设备等,使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展有效的学习。最后,职校应重视文化环境的熏陶,将历史文化与传统文化融入校园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使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到更多的礼仪知识。

(三)教师树立正确榜样,有效感染学生

树立正确的榜样也是礼仪教育的重要环节,在职校教育中,教师是树立榜样的主体,其行为举止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若是教师能够以良好的礼仪展开教学,则会有效地提升礼仪教育效果。基于此,教师应做到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指做到知识与实践的充分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较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身的行为举止,感染学生的思想,得到学生的认可,进而使学生能够依照榜样来纠正不良行为,达到高效率教学的目的。

(四)优化教学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发展

对于学生来说,有效且合理的评价机制是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的主要方式,不仅可以实现高效教学,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优化教学评价机制首先要全面考虑职校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学习能力,采取相应的措施“量身定做”评价机制。旅游专业礼仪教育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因此,教师首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二者的分值,最大程度上避免出现理论成绩过高、实践成绩不合格,或者与之相反的情况[4]。随后,教师应仔细划分实践评价的各个部分,如将仪态、语言、化妆等单独罗列,设定评分标准,形成理论、过程、操作以及结果四种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机制,使学生能够严格地要求自己,进而获得更高的评价。综上所述,新时代背景下职业院校旅游专业的礼仪教育对我国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必须全面了解礼仪教育的内容,并认识到现阶段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合理应用情景教学法、创设相应的校园环境、教师树立正确榜样、优化教学评价机制等方面做起,不断创新并完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从而进一步培养出更多的专业服务型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华.全域旅游背景下提高旅游专业学生礼仪修养探微[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4):35-37.

[2]曾曼琼.高职旅游礼仪实训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宜昌高职院校为个案调查[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10-13.

[3]包曾婷,王虹.高校旅游专业形体礼仪课程“理论+实践”教学模式初探——以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宿州学院学报,2012(12):1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