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媒平台实施医生媒介素养教育探析

校媒平台实施医生媒介素养教育探析

摘要:新乡医学院(河南省本科省属医学高校)党委宣传部牵头组织,以学校校报、校园网、官方微信、微博等校园媒体为平台,以党委宣传部新闻和宣传工作者为师资队伍,近7年来深入持续实施未来医生(在读医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建设了较为成熟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有效提升了未来医生的媒介素养,有利于改善未来的医患关系,树立和传播中国医生的美好形象。

关键词:路径与成效;校媒;未来医生;媒介素养教育

新乡医学院(河南省本科省属医学高校)党委宣传部组织,以学校校报、校园网、官方微信、微博等校园媒体为平台,近7年来深入持续实施未来医生(在读医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建设了较为成熟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有效提升了未来医生的媒介素养,有利于改善未来的医患关系,树立和传播中国医生的美好形象。

一、对未来医生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于2009年实施“新医改”,医疗服务回归“公益性”,至今已收到显著成效。但医患关系却日益紧张,医患纠纷愈演愈烈,“伤医”事件不断,医生救死扶伤的美好形象被颠覆,造成了尖锐的社会问题;形成了患者就医恐慌,也严重打击了医生和未来医生(正在接受医学高等教育的医学生)的积极性,导致了医疗危机。有研究发现,“媒体因素不是影响医患关系的主导型因素,但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①。有学者指出,医生群体缺失媒介素养,不善于使用媒介和主动参与信息传播,导致了信息传播的偏差和传播途径的不畅,加剧了医疗危机的形成。英国学者约翰·B·汤普森在其《意识形态与现代文化》书中说,今天的大众传播媒介居于意识形态生产和传播场合的中心地位。美国传播学者斯坦利·巴兰也指出,媒介信息可以引发从一个意识形态到另一个意识形态的普遍转化。未来医生在长期接受西医教育、参与国际交流的同时,难免受西方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时刻,未来医生牢固树立主流意识心态显得尤为重要。媒介素养教育是如何增进人的媒介认知能力、使用能力、批判能力和参与能力的优质公民教育。传播学者Masterman指出,媒介素养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批判解读能力。培养未来医生对媒介和信息的认知、批评性解读和使用、参与能力,对消解医疗危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树立和传播医生良好形象、树立主流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也显得尤为必要。因此,在全球化和我国社会转型背景下,对未来医生实施媒介素养教育能够为政府卫生部门和医院提升未来医生的传播力(如媒体沟通能力、健康传播能力、中华文明传播能力等),树立和传播中国好医生形象,改善医患关系、消解医患矛盾和医疗纠纷,矫正社会问题提供干预方案和建议。

二、结合校媒平台特点,创新未来医生媒介素养

教育教学体系2011年,该校党委宣传部牵头主导,协同学生工作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社会科学部、基层院系,在全校范围内实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借鉴国内学校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参考英国电影学院的大学生媒介素养课程综述,②结合河南省医疗卫生人员媒介素养教育程度调研结果,设计了未来医生CTL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体系。

(一)教学形式

以实践教学为主体,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理论课以《大学生媒介素养》选修课为主体,每学年16个课时;以社会媒体记者、新闻传播学者新闻实务专题讲座为补充。实践课以校园媒体为实践载体进行,指导学生参与信息生产,重点培养未来医生的新闻采写编发等专业素质。

(二)教学内容

一是媒体认知:了解基本的媒介知识,如主流媒体自媒体等的性质、功能及运作、作用和基本属性;学习如何客观判断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价值等;二是媒体使用:了解和掌握如何利用媒介学习、发展和提升专业技术、审美水平和道德修养;掌握与媒体沟通的技巧与方法、学会利用媒介传达声音和意见,甚至利用媒体传播医疗业务及健康知识等新闻信息。

(三)师资建设

以党委宣传部新闻宣传工作者为主体,依托大学语文教研室组建媒介素养教育教师队伍。目前共有教师6名,其中教授一名、副教授一名,讲师4名;均为学校专职思想政治课教师。

(四)教育目标

构建了未来医生CTL媒介素养教育目标体系。以“认识、理解和应用”为目的,设定了4个评价标准。一是能够认识到媒介信息的内涵与实质。二是能够分辨不同的媒介形态和信息真伪。三是能够运用智慧、技能和策略来参与设计和生产媒介信息。四是能够对拟态环境有更深刻的认识,并能够有效利用媒介助力成长。

三、发挥校媒平台优势,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成果与成效

(一)以《大学生媒介素养》选修课为主体,强化理论教学效果

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学语文教研室,开设了《大学生媒介素养》选修课,共16个学时,供大一至大三学生选修。每年春季开课,四年来平均每年有483名同学选修,分两个大班上课。课程内容分为三大板块,即:媒介素养与大学生成长成才、认识和理解媒介相关知识、新闻实务理论知识。分别由学有专长的老师授课。同时,不定期聘请思想政治理论和新闻传播学者、社会知名媒体编辑记者来校讲学,补充《大学生媒介素养》选修课课程体系中的一些不足。

(二)发挥校媒平台的凝聚力,优化实践课师资队伍,吸引优秀的未来医生

在扎实开展理论学习培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积极接触媒介,利用媒介。作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理论联系实践的落脚点,学校大力推动校园媒体的建设和发展,依托校报、校园网、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微博、微信等校园媒体,组建新乡医学院广播台、大学生通讯社、《新乡医学院报》记者团、新媒体学生工作站、大学生数字制作工作室、新闻摄影工作室、新媒体爱好者协会等多个校级学生媒体组织,建立了10余支基层院系、学生组织新闻通讯员队伍,每年可吸纳在校大学生600余人,直接参与学校校内媒体的日常运作。这些学生已成为学校舆论宣传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补充力量,个人也在校园媒体的实践平台上得到了锻炼与成长。在教育工程实施过程中,学校面向各职能部门、教学单位、基层院系选拔一批具有专业新闻知识的宣传工作者、具有较高思想政治水平的理论研究者、具有丰富基层经验的学生管理者组建媒介素养教育工程的师资队伍。经过培训和考察后,由学校党委为其发放证书,聘任其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工程导师,截至目前媒介素养教育工程导师人数已达20余人。在媒介素养教育工程导师数量和质量获得保障的基础上,学校探索实施了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工程导师制培养模式,从全校范围内选拔综合素质相对较高的学生参与到此培养模式中,与导师组成培养教育团队,开展“点对点、一对一”的培养教育。学校制定《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导师制培养章程》明确导师责任、学生义务,确立奖惩机制,鼓励团队主动开展有益的培训教育活动,激励各团队间合作竞争,切实发挥导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引领作用。

(三)通过校园媒体综合资源的辐射带动,不断强化实践教学载体建设

1.依托校园文化建设,实施大学社媒介素养教育工程自2011年以来,新乡医学院紧紧围绕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这一根本目的,以媒介素养教育为主,辅以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法制教育、爱校荣校教育等教育内容,启动并实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工程,包括明德演讲比赛、博学辩论会、致爱读书会、至用社会实践四个实践活动,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活动,激发学生接受教育的激情和主动性,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被动灌输转变为主动汲取。2.借助社会媒体,扩大实践教学阵地学校联系社会媒体参与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过程中,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邀请社会媒体专业记者来校采风报告,选拔优秀大学生走进社会媒体见习学习。目前,学校已与《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大河报》《东方今报》《平原晚报》大河网等中央、省市级媒体形成稳固的合作关系。党委宣传部以各个校媒平台的学生团体为单位,分别选拔推荐综合素质较高、具有一定新闻写作基础的学生分赴社会媒体进行实习见习,截至目前已有20余名学生在《河南日报》《东方今报》见习实习。与此同时,学校积极邀请社会媒体走进校园,面对面与学生交流辅导,目前《河南科技报》、大河网、《平原晚报》已在学校成立大学生记者站,并定期开展校园活动,成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党委宣传部与《中国青年报》河南记者站合作,派出优秀大学生在中青报河南记者站的组织下,分赴信阳市潢川县、郑州客运段、许昌学院、郑州轻工业学院等地开展联动采访活动,接受专业新闻记者一对一的新闻写作辅导,深入社会基层,体察百业苦乐。

四、结语

自2011年学校启动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以来,校园媒体的发展日趋强盛。为了服务校园媒体的发展,学校筹措专项经费用于其日常运作,协调专门场地、物资用于日常活动的开展,抽调专业教职工担任校园媒体学生团队的指导老师指导学生成长。目前校园媒体已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学生记者,他们在中央、省市级社会媒体上发表新闻稿件总量达200余篇,在全省各类新闻奖项评选中获得各类奖项50多项。校园媒体,已成为在校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同时,新乡医学院以校园媒体为平台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也取得了切实成效,有效提升了未来医生的媒介素养。

作者:崔静 单位:新乡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