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论文范例

医学类论文

医学类论文范文1

(一)诚信的品质

诚信是做人的基本素质,也是做事的基本要求,因此诚信的品质是企业用人首先要考虑的品质,也是最基本的品质。

(二)发展潜力

文凭只是企业的敲门砖,最重要的还是看进入企业以后的发展潜力,个人将来的发展潜力对企业的贡献才是最大的。例如,日本东芝株式会社致力推行“适才所用”和“重担子主义”,这种给员工施加压力的做法目的就是让员工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三)学习能力

大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企业非常看重的一项素质,学习能力强的大学毕业生容易受到企业的青睐。目前一些发展好的正规的企业都重视员工培训这块,这些企业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培训体系,只要员工愿意学习,希望有所提升都可以参加企业提供的培训,对员工的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都有大大提高作用。

(四)团队协作精神

目前很多企业重视员工的团队协作能力,员工个人能力再突出也比不上强烈的团队协作精神受欢迎。企业要求员工要具有团队合作能力,服从企业的管理,认同企业的文化内涵,这对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具有重要的竞争力量。

(五)融合程度

一些大型企业在招聘时会看重毕业生是否认同该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企业文化,只有认同企业文化的员工才能更好地为企业奉献力量。比如,通用电气公司招聘时会选择那些认同自己企业价值观的应聘者,也就是认同“坚持诚信、注重业绩、渴望变革”的价值观。

(六)创新精神

在能够胜任工作和具有创新精神这两者中,企业更为看重的是后者。比如,微软公司在用人上面宁愿选择那些曾经创新失败的人,也不愿意选择那些处事谨慎毫无建树的人,正是因为微软公司看重创新意识和冒险精神,才使得微软成为计算机中的“巨人”企业。

二、医学类高职学生非专业因素的主要方面

第一,是满足学生就业必须的专业岗位的技能和素质,是就业谋生的必需。第二,是合格的医学类高职毕业生所要掌握的一套相对完整的某一领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第三,满足合格的高等教育属性应使学生尽可能在人文素质、思维方法及终身学习能力等方面上为其成就人生的事业打好一定的基础。

三、大学语文对医学类高职学生就业的作用

医学类论文范文2

职业教育是为适应工业化大生产而发展起来的。在我国,高职教育作为相对独立的高等教育,是为适应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升级产业结构、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发展的需要,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教育阶段。在本科院校的转型道路上,艺术类高校要自觉检视自身发展存在的问题,认清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力军。这一培养目标要求以能力培养为主,在理论知识学习上更多地强调综合性、实用性,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使高职学生在掌握熟练技能的基础上,具备适应企事业文化的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

二、遵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一)生源构成多样化

艺术类高校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大部分学生的文化录取分数线较低,录取批次早,相对普通高校学生而言,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尤其艺术类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愿景、理论素质、思维习惯等相对较弱,对枯燥、陈旧的理论学习和文化课的学习兴趣不大,但他们的准职业人特性却十分明显,对未来的职业岗位(群)具有一定的认识及心理准备,对符合自己兴趣的内容具有极强的学习愿望,动手能力较强,热爱劳动,对校园文化活动及社会实践参与度高,热衷于自我表现。因此,艺术类高校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情况,以生为本,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将现实与未来、理论学习与实习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构建适应高职学生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教学组织形式灵活化

根据艺术类高校的发展定位,其学科、专业发展注重实践体系的构建,学制结构安排也比较灵活。一般而言,为实现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人才目标,艺术类高校的实习(实践)时间一般占到高职整体课时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实习(实践)期较长。同样,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校内外实训、顶岗实习的时间也更多。

三、科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研究表明,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同样重要,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艺术类高校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地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基地,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建立高职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可以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深刻的体验和理解,从而真正转化为他们的认识和信念,积极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一)打造实践教学平台

在当前一些艺术类高校的课堂上,照本宣科、回避所谓的敏感问题、一味灌输的教育方式依然存在,忽视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类高校开始主动适应区域化产业结构升级的需求,深化订单式培养、工学结合、仿真实训及顶岗实习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围绕行业发展进行专业设置及谋划专业的发展,要求吸纳企业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与人才评价,将学生受欢迎程度、企业满意度、为经济发展贡献程度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这时,教育内容如果不能与时俱进,不仅不能很好地适应学生群体的特点及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且教育效果同样难以实现。因此,艺术类高校教育必须适应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办学体制的转变,积极为学生打造实践教学平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艺术类人才。

(二)构建实践教学内容骨架

1.丰富实践教学内容

在艺术类高校的实践教学探索中,应该选择实践性和理论性结合比较紧密的课程体系,并结合实践教学基地与学生的专业学习对接,进行相关的课程开发和建设。具体来讲,这类课程的教学应该主要是由本校专业教师承担,有些课程的知识需在平时授课中传授给学生,有些则要在实践开始前或是在实践进行中来完成相关教学工作。

2.自主开发特色课程

艺术类高校一般还应根据实践教学基地的人文地理特点进行课程设计,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实践课程进行培训,开设一些配套的专题学术讲座,并针对这些讲座建设相关课程。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课程的硬件条件完全能够满足教学要求(实践现场的设备、技法、流程等达到要求),但是,艺术类高校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授课教师短缺、没有相应的专业教材、多媒体课件和现场视频的匮乏等,这都需要逐一进行建设,才能达到要求。所以,在一般艺术类高校中,这类课程都由指导教师和实践教学基地的领导来共同完成授课任务。

3.加强实践指导导师的培训

为了使实践教学基地所承担的实践教学任务达到一定的水平与质量,学校应在实践基地的每个写生地点培养一名实践指导兼职教师,加强对参与实践的学生的相关培训与管理。此外,为了加强实践教学的指导工作,学校还要安排至少一名人员(兼职)作为实践基地主管之一,负责对前来实践的师生进行实践安排、实践接待、安全教育、与相关实践事务的协调等;在实践基地人员中或其他到基地实践的高校教师队伍中选拔一批专业实践课教学指导教师来承担学生的实践指导和理论授课任务。

(三)经费保障

医学类论文范文3

以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类院系为例,通过质性研究方法,对艺术类大学生及其党员、基层党支部现状展开调查与分析,对来自华东师范大学音乐学系、美术学系、传播学院等500名大学生,其中含150名党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个人基本情况,对党的认识,支部建设和支部生活的基本情况等,发放问卷500分,回收有效问卷413份,问卷有效率82.6%。通过调查发现,高校艺术类大学生及其党员,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对自身的要求,对社会的认识,对党的了解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支部的现状有鲜明的特点。

(一)大学生及其党员的现状

艺术类大学生群体以“90后”为主体,他们成长的时代是中国经济发展成就最大、社会结构转型最为激烈、科学技术发展最为迅速、人们思想、价值观最为多元的时代。特定的时代孕育了一群有鲜明个性的群体,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现状等更具特点。

1.道德观念基本正确,但个人主义倾向严重。

调查发现,艺术生最崇尚的品质,排在前三位的选项分别是诚信(85.6%)、自信(70.1%)和孝顺(68.5%)。但在社会思潮的冲击下,他们的价值取向往往呈现多元化,具有个人主义倾向,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的主导价值观趋弱。

2.民主意识较强,但理想信念淡漠。

如,在推优对象的选定方法方面,仅13.4%的同学赞成由辅导员结合候选人学习状况及行为表现推荐产生,67.1%的同学赞成由辅导员和班委会提名候选人再通过无记名投票产生,79.2%的同学赞成完全通过无记名投票的方式产生。谈及个人理想信念时,31.1%的同学表示要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仅23.3%的同学对励志类书籍感兴趣。

3.注重专业学习,但轻视综合素质养成。

艺术类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往往视专业为学习的唯一必修内容。再加上目前艺术生专业课多是一对一教学方式,本科生自入学后即实习专业导师制。这些在帮助他们学好专业的同时,给他们造成一种误区,认为专业才是唯一,从而轻视其他通识课的学习和个人能力的锻炼。67.6%的同学表示追求专业上的进步是在校期间最重要的目标,仅32.1%的同学看到了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4.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但抗挫折能力较弱。

艺术类大学生往往思路开阔、思想新颖、学习能力强,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但优越的社会和家庭成长环境,使他们生活较安逸的同时,抗挫折能力较低。一旦遇到困难、挫折,很容易造成心理问题。当被问及面临困境时的处理方法时,57.3%的同学首先会寻求父母的帮助。

5.对入党有需求,但对党的了解不够。

在被调查的非党员学生中,86.7%的同学表示若有机会会考虑加入党组织。在开放性问题部分,要求用三个形容词来形容中国共产党时,排在前5位的是“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与时俱进”、“团结”,其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有35.6%、29.8%、15.2%的选择率,说明同学们对党的印象是正面、积极的。当被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含的内容时,仅23.4的同学选择是正确的,对党的性质,有58.3%的同学认为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说明他们对党的了解深度不够。

(二)高校艺术类大学生党组织的状况

1.组织规模相对较小,影响力较弱。

由于艺术类大学生往往重视专业学习,轻视综合素质的提升。艺术生喜好特立独行,对党的理论和党员遵守的规范有一定的排斥心理,这个给党员发展带来困难。因此,一般艺术类院系党组织规模均相对较小,以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类院系为例,音乐学系325名学生中仅有党员23名,党支部1个,美术学系440名学生中有党员50名,党支部4个,传播学院200名艺术生当中有党员10名。此外,党员发展困难,组织规模相对较小的现状,也导致了基层组织薄弱,增加了党建工作的难度,部分党员出现放松懈怠,也影响了党员在艺术生中的形象,损害了基层党组织的威信。在调查中发现,仅有37.5%的同学认为所在院系的党员能起到先锋模范的作用,33,6%的非党员同学知道本班级党员同学所属支部书记姓名。

2.组织生活单一,支部建设滞后。

艺术类大学生的学习往往采取个别教学或小组教学的形式,容易产生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念,集体主义意识相对淡薄。在调查中发现,仅56.7%的党员表示能积极主动的参加所在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在调查中还发现,65.4%的党支部书记表示仅根据上级指示安排组织生活,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往往主要为发展党员、传达会议精神等。67.5%的党员认为支部组织生活缺乏创新性,缺乏吸引力。41.2%的党员认为在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期,没有明确的评估指标。同时,党支部往往缺乏明确而有效的监督、考评和激励机制等,支部建设举步维艰。

3.党组织建设缺乏持久的动力支持。

在被调查的艺术类院系中,基层学生党支部书记大多是兼职,有些由高年级学生兼任,或者有学生辅导员兼任,或者由其他专业教师兼任,这些人员往往有着繁重的教学、科研、管理、学习等任务和很大的工作压力,而又要做好本支部的党务工作,从而导致有时分身乏术、难以兼顾。而在工作考评时,“对这部分党建工作考虑不多或者基本上不予考虑,严重挫伤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导致基层干部缺乏持久的工作动力”。学生党建队伍的人员配置已不能适应工作的实际需要,缺乏工作合力。综上,对艺术类大学生及其党员、党组织的状况考察,我们发现,艺术类大学生的党建工作面临诸多问题亟待解决,然而搞好艺术类大学生的党建工作却势在必行。

二、加强高校艺术类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高校艺术类大学生党建工作面临诸多问题,然而搞好该项工作却是始终代表党的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必然要求,是引导艺术类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社会主义艺术类专门人才的需要。一是始终代表党的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必然要求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文化的内涵可以通过艺术表现出来。艺术和文化密切联系,文化包含艺术,艺术丰富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表现形式——艺术的发展、壮大。文化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艺术类学生成为先进文化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对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培养,必须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为核心原则,努力培养能够体现时代精神和满足社会需要,民族特色和开放性世界眼光兼备的,能够走综合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高级艺术人才。“做好高校艺术专业学生党建工作,既是坚持核心原则不变的保证,又是实现艺术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更是我党立足当下,放眼未来,保障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举措。”二是引导艺术类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培养社会主义艺术类专门人才的需要新时期,国际局势虽趋于缓和,但东西文化的摩擦和冲击并没有减弱。西方敌对势力往往打着“艺术无国界”的幌子,借助所谓的“文化交流”、“学术研究”,对艺术类学生从思想上进行文化渗透。同时,随着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社会转型加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矛盾逐步凸显,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价值观,对艺术类大学生进行着强烈的冲击。另外,随着近年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艺术类大学生队伍也逐步壮大,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再加上近年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这些都给高校党建工作者带来挑战。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加强和改善高校艺术专业学生党建工作已成为一个重大而紧迫的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命题,它既是党建工作与时俱进的需要,也是党建工作改革创新的体现。

三、创新高校艺术类院系基层学生党建工作

机制的基本思路及实践探索针对高校艺术类院系基层学生党建现状及必要性分析,笔者认为应结合艺术生的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党建工作,创新高校艺术类院系基层学生党建工作机制,构建独具特色的党建工作新局面。

(一)以组织创新为依托,为党建工作提供坚强保障。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合理设置学生党支部。要努力实现“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学生党建工作格局。在低年级学生的党建工作中,党务工作者要加强指导;高年级建立班级或年级党支部之后,尽量由学生担任党支部委员;对部分党员人数较少的院系则可以一个系建立一个学生党支部,配备好学生党支部书记,推动学生党支部的建设。部分艺术类院系由于各专业差异较大,可尝试按专业设置党支部,有针对性地开展支部工作。另外,艺术类大学生专业学习实践的空间和时间相对自由和灵活,有时需要经常外出采风,参观和进行专业创作、演出,这给在校内开展正常的支部生活带来困难。为此可以在学生党员外出学习实践活动中,根据党建工作需要,成立临时党小组或临时党支部,使上级党委的各项工作要求能够及时、全面地覆盖到每名党员同志,各项措施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落实。加强队伍建设,合理调整党建工作中专兼职人员的比例。目前高校党员队伍的扩大和党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对学生党建队伍的配备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高校党组织应着眼于学生党建工作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协调人力资源,合理调整党建工作中专兼职人员的比例,减少兼职党务工作者自身流动对工作的影响;提高发展、培养等具体工作中的专职党务工作者的数量,确保在政治导向工作环节上专业化。同时积极完善专职党务秘书和组工信息员的配置,达到合理配制比例,完善组织体系。运用合理的激励机制,吸引优秀专业教师和专职辅导员参与学生党建。要建设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党建工作队伍,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式的学生党建工作队伍格局,形成强大的党建工作合力。同时,对基层党组织干部要加强培训,“整合培训资源,加强培训内容的时效性,强化实践性培训方式,以进一步提升基层党建干部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履职尽责能力”。

(二)以制度创新为依托,增强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搞好艺术类大学生党建工作,要以健全的制度、明确的规范搭建起基层党建工作的基础平台,确保支部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针对艺术类大学生往往具有自由、散漫的个性,部分党员“身在组织、心在外”的情况,要完善支部监督、考评和激励机制,完善群众工作制度。对艺术类大学生仍要按照党章和有关规定,切实贯彻坚持党员标准、严格掌握政策、严格履行程序、加强教育管理的原则探索建立定期分析评议的党员考核评价体系。同时,正如十八大报告所指出的,要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要及时处理不合格党员,疏通出口,纯洁队伍。如,上海戏剧学院学生党总支设计推出了《创先争优实践手册》,记录学生党员的每一步成长。这本被称作“成长护照”的《创先争优实践手册》参考上海世博护照的做法,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每参加一项活动就由活动组织方签名盖章,一学期一考核,考核结果将作为学生党员推优、发展、转正等环节的参考依据。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的党员参加支部生活情况公示制度,也可给我们提供有益借鉴。在当前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背景下,高校艺术类院系可结合具体工作,完善学生党支部群众工作的实施细则并尝试量化细则,并可动员群众参与支部评建,对党支部工作进行监督,对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评议打分,由院系党校汇总结果,支部表彰先进,鞭策落后。党支部要保障制度落到实处,实现深入细致地开展群众工作。

(三)以模式创新为依托,增强党组织的教育服务功能

艺术类院系要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探索建立党员全过程教育,更新教育方式方法。高校艺术类院系可从新生入学教育和入党教育等方面入手开展工作,对艺术类大学生可紧扣非功利的美学态度,加以正确引导,纯化入党动机,促使共产主义信仰成为其个性的抉择与坚持。从党校培训方面来看,对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均要进行培训。要改变传统的纯粹理论研讨的模式,培训要有针对性,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党组织应通过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深入社会、引导其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如“开展党日创新活动”,“共产党员工程”、青年志愿者进社区及暑期进行“三下乡”等活动,引领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技能奉献给社会并实现个人价值。还可以着力创造环境、搭建平台,打破单一学科孤军奋战的局面,积极创造跨学科、跨领域、跨单位的合作共建模式。如华东师范大学音乐学系在党校培训方面,就多次与其他院系联合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党校培训班,有包括政治学系党委、闵行区吴泾镇党委、等8家校内外单位参加,不同学科背景的学员共同学习、交流、成长,培训效果明显。要探索对艺术类毕业班党员的离校前教育。帮助他们总结思想、澄清认识,明确责任,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各自所从事的行业中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

(四)以活动创新为依托,增加支部生活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艺术类大学生感性意识非常强,可借助直观的、生动的、丰富的素材进行支部生活。在支部活动形式上,除了传统的理论研讨外,可以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创造性的寓教于乐的党建活动。笔者结合华东师范大学部分艺术类院系党建工作的有效举措,认为对艺术类大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可立足于专业特点和时政热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如,华东师范大学音乐学系在诞辰120周年之际,结合专业特点排练由田丰谱曲的《诗词五首》,并于2013年5月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参加第30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纪念作曲家田丰诞辰80周年音乐会,同学们的参与热情很高。通过这次演出活动同学们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党的领袖个人魅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党的性质和作为党员的自豪感和使命感有了更直接的体验,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同时,要坚持组织生活的主体性凸显和生活化介入,体现以人为本,贴合学生实际。艺术类大学生的党建工作必须关切党员的现实需求,构建重视支部组织生活的政治功能与注重党员个人发展的二元价值体系。同时要把党员组织生活看作党员群体现实生活的一部分,避免组织生活与现实生活脱节,艺术类院系在设计组织生活时,可多注意解决党员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善于在循序渐进、潜移默化中帮助艺术生实现进步和发展。如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开展“爱心支教”活动,通过教授民工子弟小学的学生画画,高雅艺术进社区等活动,使学生在享受奉献的快乐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五)以载体创新为依托,扩大党建工作的覆盖面

医学类论文范文4

(一)思想活跃,但缺乏思考问题的基础。

艺术类学生思维活跃,思想跳跃性比较大,但同时也赋有一定的浪漫色彩,在考虑问题时容易忽视现实基础。

(二)情感丰富,好恶分明。

艺术类学生对外界刺激敏感,情绪易受环境的干扰和影响。极个别学生甚至表现为情绪化突出,遇事不冷静,思想偏激,不能够辩证地认识和看待事物的发展。艺术类学生是个特殊群体。他们个性自由、随意,衣着、发型总会与别人有所不同。

(三)自我意识突出。

强调个性化发展,社会化程度不高,集体观念、团队意识相对淡漠,在行为上往往表现出较强的个性及以自我为中心的散漫和较大的随意性。学生的学习风气不浓,厌学现象较为严重,学生行为散漫,由此又加艺术类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难度。

(四)文化基础较弱。

艺术类学生人学考试特殊,设置的是专业、文化课两条线。但是专业课程占的比例比较大,文化课程仅是作为辅助课程来开展的。因此相对而言,艺术类学生文化基础知识面较窄,考虑问题时思想深度不够,文化知识储备不够丰富,对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及西方的优秀文化遗产不能较好地继承和吸收。

(五)融入社会的机会较多,容易受到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

对他们来说专业课成绩至关重要,所以任务重、压力大。在上艺术专业学生的文化课时,教师感到难以适从,学生也感觉苦于应付。所有这些因素导致了教、学两难的境地。

二、新时期艺术类学生自主学习的内涵

“自主学习”这个定义是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的,为自主学习提供理论支撑的主要有:

(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下,通过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和周围环境,经过意义构建获得的。学习者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在一定的情景中构建知识的意义和能力,而不是取决于学习者记忆教师讲授课程的能力。刚进入学校的艺术类学生,因综合素质较低,自我约束能力差,以追求自由和张扬个性为理念,不愿意遵守大众认可的道德行为规范,导致迟到、早退、旷课、打架、夜不归宿、顶撞老师、等等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面对这样的群体,需要从改掉不良行为习惯入手来渗透职业道德素质教育。

(二)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注重人的价值、人的潜力和个别差异,强调情感和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学习自主性等。罗杰斯认为,学习不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机械联结,而是一个有意义的心理过程。意义学习主要包括四个要素:第一,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第二,学习是自我发起的;第三,学习是渗透性的;第四,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术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过程进行智能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表达。

三、新时期艺术类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措施

当前艺术类学生的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诸如过分强调统一严格管理的重要性,而忽视了艺术类学生局部的特殊性;只是注重形式教育,忽略了学生内涵的提升;他们的教学内容很多程度上的一刀切,没有针对学生自己的特点进行分门别类的设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比较欠缺的。因此,根据当前艺术类学生的特点,以及社会对艺术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艺术类学生要不断培养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以适应这个千变万化的世界。

(一)、学校要为艺术类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形成良好的校风

我国古代学者认为学习环境对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如墨子认为“: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着变,其色亦变。”荀子主张“求贤师”、“择良友”。艺术类学生的大部分学习时间还是在学校,因此,校园氛围与环境对营造高效的学习环境很重要。加拿大著名学者、幽默散文家斯蒂芬•利考克教授曾经指出:“对艺术类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他周围的生活和环境,一切他真正学到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靠他自己的积极活动,不是作为被动的听讲者学到的。”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学生感到被疏离,觉得无法融入学校的学习情境,或者学习风气也不是积极向上的,那么他就很容易受影响,掌握学习的基本技能并发展有效的学习技巧的潜力很可能会减小。因此,学校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多组织丰富的课外活动,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国外的大学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非常重视课外活动的作用。

(二)、强化自主学习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的。这一概念是班杜拉(1977)最早提出的,在20世纪80年代,自我效能感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也得到了大量实证研究的支持。自我效能感高的学习者,他们对自身能力自信,相信努力的重要意义,这可能使得他们能更有效地利用学习策略,例如:元认知策略、记忆复述策略、控制策略等等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自我效能感低的学习者则缺乏自信去应对困难,甚至放弃努力,这样也更容易使得他们在学校的学习和未来的生活中遭受失败。因此,强化自主学习效能感,它不仅影响艺术类学生的在校学习成绩,还可以强化自主学习能力。

(三)、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是学习的源泉。每门功课都应该这样开始,使它能引起学生的真正爱好,做法是:向他们证明它是如何的美好、有用、惬意,是如何需要。这些都可以说明人有积极地、主动地掌握某种事物的心理特点,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能力的培养很重要。例如,近几年流行的“愉快教学研究”、“素质教学探讨”,都是以人为本,达到让学生主动学、乐意学的好方法。教育的目的就是要造就热爱学习的自主学习者,让他们明白自主学习的要性,不仅关系到大学期间学习成绩的提高,也关系着未来的适应社会能力。教师应立足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对艺术类学生来说,他们的兴趣主要涉及到的是吹拉弹唱等技术活,要把这些专业性的技能与文化专业课程结合起来进行学习,在文化课程中融入技术课程,培养他们将文化与艺术相互结合的兴趣。

医学类论文范文5

1.教师思想观念比较传统

教师的思想观念指导自己教学行为开展,高校的钢琴教师应该不断学习研究,坚持最先进的理念武装自己,把实用的思想意识融入到教学中来,培养出更多专业素质过硬的优秀学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使用实效的教学方法,在丰富自己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对钢琴有一个全面概括的认识。钢琴艺术可以陶养一个人的情操,在艺术院校中的钢琴教学则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籍于此可以激发一个人的创造力,钢琴教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们的艺术素养,提高教学效果,使每一个学生都更加有兴趣的学习钢琴知识。从长远来看,艺术院校钢琴专业学生参加社会之后很大一部分会加入到钢琴教学之中,传递的是一种理念以及基本的知识,提高国民钢琴素养。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每位教师都应该改变自己思想中的不利因素,及时采用先进的工作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钢琴教学不系统

钢琴课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熟练的掌握钢琴演奏技巧,初步的了解有关琴键的基本理论,知道演奏方法,要能鉴赏钢琴作品,把握不同的曲调风格。钢琴教学还承担着培养文艺接班人的任务,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讲解基本的技能技巧,保证教学顺利的开展。

3.钢琴教学不规范

钢琴教学在实践上可以有比较大的自由度,这导致教学过程的不规范,影响了教学效果的实现。音乐理论知识比较枯燥,不过这是学生艺术之花盛开的源泉,熟练的演奏钢琴曲既需要有高超的技艺,更需要有过来人从旁指点,一个优秀教师可以起到极大的积极作用。教师将专业的知识以及技巧进行演绎,让每一个学生熟练的掌握钢琴演奏技巧,不断提高钢琴教学的规范性。

二、艺术类院校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钢琴水平参次不齐

随着艺术类院校不断增多,音乐专业的招生规模也不断扩大,有一些学生的专业素质不高,从整体上降低了音乐学院的音乐水平,同时人数的增多,专业教师的匮乏,降低了教育质量,这又进一步遏制了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

2.教与用分离

钢琴教学应该将书本知识与演奏实践结合起来,现实中经常存在这样的现象,有些人不能熟练的弹奏钢琴,即便是毕业之后这种现象也会存在,所以,钢琴教学应该注意实际的演奏技巧教学,将教与用有效的结合起来。

3.教学体系不够系统

钢琴教师的职责是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这也是艺术类院校课程设置的基本目的,一个系统的教学体系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在现在的钢琴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学活动只是一种孤立存在的现象,缺乏学科间的关联,没有系统的教学体系。

4.过分追求高难度作品

艺术院校学生已经有了自己成熟的价值观,对于如何进行弹奏有自己的看法,对自己熟悉的曲目都有自己的理解,有时候为了证明自己而执迷于追求高难度作品。这样不能很好的表现音乐作品的艺术特点,也无益于演奏技能的提高,更不利于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

5.无法合理使用教材

目前,艺术院校的钢琴教学依然存在很大的不规范,教材不统一,一些甚至根本就不适合学生的自身学习实际,这不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音乐水平。教材的不合理还会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合理选用教材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三、当前形势下艺术类院校钢琴教学改革的要点

1.集体课和分组教学结合的教学方式

钢琴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教师的大力配合,提高的方法要依据学生音乐素质的高低,对钢琴掌握情况进行教学分组,分成小组之后,用集体课和分组教学的方法授课。根据每个小组具体情况讲授知识,练习演奏内容。钢琴教师与学生应该及时的进行交流,帮助同学们有效的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困惑以及所遇到的难题,这样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提高理论水平以及演奏技术,对教学效率提升也有很大帮助。不同教学形式的使用可以有效的拓展教学渠道,这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最终必将使学生从中受益。

2.制定目标并合理的选择教材

艺术类院校的音乐专业学生具体的钢琴知识基础不同,个人能力也不一样,选用合适的教材对于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很有帮助。钢琴教师要仔细的了解每一个学生,在此基础上正确引导学生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提高自身素质。对于素质较低,音乐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合理使用教材,帮助学生饶有兴趣的去学习,使之明确学习目标,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对于素质较高的学生,要采用恰当的方法来教学,提出合理的要求修正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升艺术感悟力。一个合适的教材可以帮助学生们提高学习效率,使他们更好的掌握钢琴演奏的水平,在选用什么样的教材问题上要认真研究。教材内容要全面系统,要准确的传授演奏技巧,合理的选择要演奏的曲目,要依据学生具体的特点以及认知特点为学生挑选作品,选取那些曲调高雅、技术适中、全面的作品。

3.加大对钢琴作品的赏析

对于艺术类院校的钢琴教学,一定要注意从不同角度进行着手,不仅要让学生仔细的学习钢琴演奏技巧,注意提高教学效果,还应该注意提高对于钢琴作品的欣赏水平。学习方法上的交流轮替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没有积极性学习将会影响学习效率的提高。音乐可以塑造一个人的灵魂,这种相对抽象的艺术对人们心灵的关怀不是其它方式所比拟的。艺术类院校应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优势,利用便利的互联网让学生更好的了解钢琴知识及更多的艺术作品,熟悉钢琴文化以及相关的名曲,激发自己学习钢琴知识的兴趣。学生在了解演奏曲目的时候,要注意对于质量的选择,这些作品必须内容健康、风格独特、多元化。积极向上的音乐内容能够带给学生高级的愉悦感,充分发掘他们潜在的音乐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

4.提高即兴表演的技能

即兴伴奏是在熟练掌握音乐知识,熟悉使用音乐器具的基础上开展的,这也是音乐教师以及从业者在工作中应该掌握的主要技能,课堂教学过程中,同样不可缺少它的参与,这是艺术与现实实践生活相结合的组成部分。即兴演奏作为一个最基本的评判标准,是艺术类学校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之一,艺术类院校学生应该认真学习即兴伴奏。即兴伴奏实用价值非常高,作为一种基本技能,每位钢琴教师都应该加强对学生相关技能的教授。在钢琴教学中要根据教学需要加入进行即兴伴奏的基础知识训练,强化学生快速识谱能力,能根据演奏进程进行及时调整。

5.优化教学设备

大多数艺术类院校的钢琴教学主要使用小琴房,当进行分组授课或者是合奏以及、重奏教学的优化改善教学环境,满足钢琴教学所需要的各种不同需求,为灵活的开展教学提供必要的支持。

6.加强合作性训练和学习

对每个社会人而言,能够与周围人融洽的合作是一种能力,这对于学习提高自己是十分重要的。钢琴的独奏性很强,作为一种比较有艺术感的乐器,艺术院校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素质能力进行培养,这时候适度的技巧是必须的,要培养学生参与钢琴协奏、伴奏的能力,提高学生与别人合作的意识,帮助他们更好的掌握钢琴演奏的奥妙之所在。

四、结束语

医学类论文范文6

1.1广泛的抗菌谱

该类药对G-菌和G+菌均有杀灭作用,尤其是对G-菌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在目前使用的喹诺酮类药物主要分为以下4代。第一代:由于疗效不佳,目前临床上已经很少使用,包括吡咯酸、萘啶酸。第二代:其抗菌谱在临床上有所扩大,包括新恶酸、吡哌酸、甲氧恶喹酸。第三代:主要是包括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其抗菌谱进一步的加强,对部分G+也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第四代:在原有的抗G-菌的效果上,加入了8-甲氧基结构,加强该类药对厌氧菌的抗菌效果,同时还加强了C-7位上的氮双氧环结构的抗G+菌活性,还降低了该药的副作用,不过价格较贵。

1.2抗菌机制

喹诺酮类药的抗菌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菌DNA螺旋酶中的A亚单位,导致DNA在体内不能正常的形成超螺旋结构,使DNA单链暴露于外,致使蛋白质与mRNA再合成上失去了一定的控制,由于染色体的不可逆性的损害导致体内的细菌被灭活。

1.3耐药性

目前在临床上,喹诺酮类药物已经出现了部分的耐药性,尤其是以大肠埃希菌、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等最为常见[2]。例如临床上因大肠埃希菌导致的泌尿生殖道的感染使用本类药物进行治疗,在我国内已经产生50%以上的耐药菌株。

2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上的使用

2.1呼吸系统的感染

喹诺酮类药物对治疗因常见病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效果甚佳。例如,疗、因肠杆菌、假单胞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属等G-菌导致的下呼吸道感染,使用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进行抗菌治疗疗效甚佳;因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导致的急性扁桃体炎、中耳炎、咽炎等细菌性疾病,使用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等治疗效果较好,同时还适用于G-菌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或者是获得性肺炎(因支原体、衣原体导致)疗效甚佳。在临床应用中:针对肺炎链球菌感染(对青霉素产生高度的耐药性)的治疗,喹诺酮类药物中首选治疗药物为左氧氟沙星。除此之外,治疗支原体、衣原体肺炎、军团病等,喹诺酮类药物可有效的代替大环内脂类药物进行治疗,其疗效较好。

2.2消化道的感染及其伤寒

通常,喹诺酮类药物在治疗消化道的感染时,主要是用于因志贺菌属导致的各种细菌性的痢疾、内在的急性胃肠炎(致病性的大肠杆菌、弯曲杆菌等引起)、食物中毒等疾病,该类药物的治疗效果更胜于氨基糖苷类以及头孢菌素类。如,在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上,环丙沙星联合使用西咪替丁等药物,其疗效甚佳。头孢类的头孢曲松钠在治疗伤寒、副伤寒上效果较好,不过,喹诺酮类药中的左氧氟沙星治疗伤寒、副伤寒疗效最好。

2.3泌尿生殖道感染

由于在尿液中氧氟沙星、洛美沙星、左氧氟沙星等的浓度较高,因而在临床治疗中主要是用于尿路感染、尿道感染、前列腺炎、宫颈炎等各种细菌引起的感染;因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尿路感染使用环丙沙星治疗其效果甚佳。通常在临床上治疗单纯性的下尿路感染以及肠道的感染主要采用诺氟沙星,疗效甚佳。

2.4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

喹诺酮类药物中部分抗菌药具有抗结核分支杆菌的作用,如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司帕沙星以及左氧氟沙星等药物;在治疗重症结核疾病以及具有耐药性的结合疾病时,这些抗菌药联合使用其他相关的药物被用作二线药进行治疗、

2.5其他部位的感染

喹诺酮类药物除了对以上系统的感染具有良好的抗菌治疗效果,同时,还对其他部位:妇产科感染、外科感染、骨关节感染、耳鼻咽喉、皮肤软骨组织、眼科等的感染都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除此之外,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上还常代替β-内酰胺类等抗生素药物的治疗。

3喹诺酮类药物的副作用、合理使用、注意事项

3.1常见的副作用

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使用中具有较轻的不良反应,其发生率达5%~10%[3]。一般最常见的副作用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以及胃部的不适等不良症状。不过,这些副作用一般都不是很严重,患者在发生这些症状之后几乎都能耐受。该药在体质上较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中枢神经方面,这主要是因为喹诺酮类药物抑制了受体与γ-氨基丁酸的正常结合,一般症状较轻的患者只是出现头晕、头疼、睡眠不好等症状,若出现的症状较重,会出现抽搐、惊厥、精神失常、色觉分辨能力下降、复视等症状。在副作用中有一种变态反应(皮肤性的疾病):包括皮肤瘙痒、血管神经性的水肿、皮疹、药热等反应,还有可能出现过敏性的休克等。该类药物中氟罗沙星、司氟沙星以及洛美沙星可导致光敏反应,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光照部位的皮肤发生红斑、肿痛、发痒(疼痛性),皮肤甚有可能出现糜烂或者是脱落症状,不过,患者一般在停药之后即可恢复正常。该药的毒理学实验显示:喹诺酮类药物可造成多种幼龄动物的关节、软骨的损害,一般儿童在服用该药之后其关节可出现疼痛、水肿病症。除此之外,该药服用之后可导致肾脏、肝脏等功能的异常现象;还有可能引起心脏的毒性、眼毒性、跟腱炎等疾病,不过,这些现象在停药之后便可恢复正常。

3.2喹诺酮类药物的合理使用

首先,掌握适应症,根据抗菌谱、耐药性、药敏试验等有选择性的使用药物,避免出现滥用药物以及耐药菌住的产生。其次,根据药动学制定合理、正确的给药方案,充分的发挥杀菌疗效,避免出现药物中毒。然后,合理的联合使用药物,β-内酰胺类联合使用喹诺酮类产生协同作用,与抗酸药物联合使用降低药物在体内的吸收,与茶碱或者是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联合使用会增加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与氨基糖苷类合用会导致肾功能的衰竭等。

医学类论文范文7

按照要求,课程的教学模式应契合课程的特点,以求最大限度地实现授课内容的价值。但是,现有的国际贸易实务类课程教学,基本是在教室内完成,其模式以教师讲解理论知识,学生被动接受、记识或加以基本的理解为主要内容。传统的模式重视实务中的理论和规则而轻实践,强调每门课各自的知识点而忽略课程间的联系,缺乏理论联系实际和案例教学,造成学生感觉专业概念太过于抽象而出现理解困难的问题。实际上,这种问题已在学生的专业资格考试与课程考试中反映出来。其次,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缺少体验进出口业务操作过程的机会,一方面造成知识点零散而不能融会贯通,出现知识点靠机械记忆而不能持久掌握的问题;另一方面,造成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低下。他们很难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操作技能和操作方法,很难清晰地把握对外贸易业务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的关键之处,缺乏外贸业务实际操作能力,普遍不能适应广大出口导向型企业用工的需要,从而国贸专业学生在就业时的竞争力劣势日益突出。鉴于此,国际贸易实务类课程需要改革传统的依赖教师讲解的单向传递教学模式,由以教师为主转变为学生积极参与,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思维的培养,注重适应教学内容的更新与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学模式的创新。

二、教学模式的设立内容

教学模式的设立应依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体现素质教育、专业性、务实性和开放性等原则;此外,它还应结合学校人才培养定位的实际要求以及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特色。

1.启发式互动模式。

该模式主要应用于理论教学中。国际贸易实务类课程有其规范的理论教学内容。在这部分,理论教学中应改变教师单向讲授的现象,更多地采用启发式教学,针对讲授内容,提出深层次的、理论联系实践的问题,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与辩论,踊跃提出自己的见解,鼓励他们进行创新性思维,之后,教师再进行评讲。这种启发式互动模式改善了课堂气氛,同时也改善了理论教学的枯燥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其对知识的把握。

2.案例分析或习题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指投入专门的学时用于案例讨论或习题练习,主要用于辅助理论教学。理论教学为专业学习提供分析问题的基础和框架,而案例讨论或习题则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例如,《国际贸易惯例》课程中关于承运人责任及免责问题可以通过案例讨论方式加深学生对惯例条款的理解和应用;《国际结算》课程安排习题课,让学生练习根据信用证内容来缮制票据和结算单据等。另外,教学案例还可以围绕地方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体现实务类课程服务区域经济的特点。

3.专题陈述模式。

该模式,指教师围绕教学重点或难点问题形成专题,通过学生课下准备,继而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陈述与讲解的方式,表达学生对讨论专题的观点。该模式目前在研究生教育中被广泛应用,但本科教学很少涉及。该模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点本身的把握,而且有助于对学生查找文献能力、系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转变为学生积极参与。

4.实习实训教学模式。

该模式主要应用在实践环节,属于动态参与性的教学模式,具体分为两类方式。一是在校内配有计算机及模拟软件条件的模拟实验室进行,例如外贸流程模拟练习基地、国际贸易结算模拟练习基地、模拟交易中心或模拟实验室等,通过模拟实务流程,让学生能够在一个仿真的国际商业环境中切身体会商品进出易的全过程,使其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从事进出易的实际操作技能。教学中,模拟软件的使用率以及与课程内容的针对性是决定该模式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另一种实习实训教学,则是在校外建立实习基地,改变以往合作单位被动接受学生实践实习的局面。学校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不仅有助于解决课堂教学“纸上谈兵”的弊端,增加了学生的工作经验,还可以根据市场需求与反馈,对人才培养的方向与特色有针对性调整,有利于就业率的提高。

5.以赛促学、以考促学模式。

该模式指鼓励学生参加与专业相关的竞赛,鼓励学生考取专业资格证书,并根据竞赛规格与参赛成绩或是考取资格证书的难易含量冲抵学分的教学模式。例如,学生参加教育部与纺织总会举办的“外贸跟单员”大赛,取得一等奖可以折算为1学分,学生考取跟单信用证专家资格考试证书可以折算为2学分等。由于相关大赛或是资格证书的考取必须以对应课程的学习为基础,所以通过该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学习成绩,而且可以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特长发展。

三、教学模式评价体系构建

1.教学模式评价指标体系。

国际贸易实务类课程的教学工作是一个体系,除了教学模式本身的内容外,还应有后续评价环节,从而使课程所使用的教学模式实现动态优化。学校基于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形成对各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其中,启发式互动模式、案例分析或习题教学模式、专题陈述模式、实习实训教学模式,以及以赛促学、以考促学的模式分别命名为模式1至模式5;一级评价指标(准则层)包括学习兴趣度因素、学习主体性因素、实践能力因素、教学效果因素以及就业能力因素;进而,将各项一级准则细化得到二级评价指标(指标层),并给出影响作用选项,用以反映不同教学模式对提高各二级指标的作用。

2.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的应用。

医学类论文范文8

随着高教体制改革,高校扩招措施的实施,各高校纷纷开设了艺术专业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所谓艺术类专业一般包括音乐专业、美术专业、设计专业、传媒专业等,从专业群体来看,这是一个思维风格、心理特点、行为方式具有鲜明专业特点的群体,而与普文、普理的学生相比,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有如下特点:

(一)思维方式上:长于形象,短于逻辑

艺术类大学生的专业要求多是训练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情感体验、较强的审美与表现力,特殊的思维训练和心理体验导致艺术类专业学生特殊的思维定势:形象思维发达,逻辑思维欠缺。形象思维的发达导致他们对诉诸视觉、听觉的线条、色彩、声符以及意象具有较强感受力,且善于联想与想象,情感丰富。逻辑思维的缺乏使得他们在掌握与接受概念、判断、推理、论证的理论知识方面能力较弱。“艺术创作”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生产,伴随着复杂的心理活动与思维活动,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形象性是最突出的美学特征,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都离不开具体可感的形象。尽管好的思维品格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互相配合、协同运行,但不可否认,艺术类专业的学生确实存在着利于专业技能学习的重形象轻逻辑的思维定势。

(二)学习行为上

行为是思维的体现,不同的思维风格可能导致不同的学习兴趣和行为偏好,“艺术类学生受艺术思维特征的影响,一般更习惯于直觉和形象思维,更富于情绪、情感和想象,往往喜欢追求浪漫情调和美感”。故反映在学习过程中,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学习行为更多体现出如下特点:

(1)倾向无纸化阅读:由于受直观和形象思维习惯影响,那类融合了文字、画面、声音、视频的丰富、形象、生动的教学材料更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好奇,更多关注知识载体视觉与听觉的趣味性。“传统的以文字为主体的教材、文学作品正被艺术生所冷落,相反,那些动感的、图形的、虚拟的阅读物正受到他们的青睐。”这种特殊的阅读倾向,值得大学语文课堂思考教学局限与实施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

(2)凭兴趣接受知识:由于想象活跃、情感丰富,对外界刺激敏感,情绪易受环境的干扰影响,极容易出现注意力与兴趣迁移,情绪不够稳定,专注力不够深入与持久,故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多表现为喜欢轻松、新颖、实用的学习氛围,更适于面对有新鲜感的任务,做事喜欢标新立异,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对单一、缺乏新意的学习环境与课堂气氛极易产生抵触情绪,学习更多地依凭个人兴趣,率性而为。

(3)学习过程中重自我表现:艺术专业学生由于创造性思维敏锐,情感世界细腻丰富,人际交往中有较强的自信心,专业特点又决定了他们经常参与竞赛活动与表演活动,有充分的机会表现自己。有研究显示:艺术类学生具有一种立法型思维,这种思维风格的人“喜欢创造并提出自己的规划,用自己的方式做事,喜欢没有预先建构好的问题,自己去搭建结构并决定如何去解决问题”。故作为个体,他们在群体中具有强烈的不受约束的自我意识倾向,不愿受约束而要求行动自由,要求自我表现,有较强的表现欲。

(4)同时也具备一定合作精神:由于思维感性,更易被外部世界影响,也喜欢关注外部世界,故他们对外部的鼓励评价与帮助有较强的心理需求,这种外顷性思维使得他们具备一定的社会参与感,也能很好地与别人合作,所以艺术类专业学生虽个人表现欲强烈,但学习与工作过程中,也具备一定的团体合作精神。

二、艺术类专业大学语文教学策略探析

在承认、了解了受教群体的差异性、特殊性之后,应着眼构建与之匹配的差异化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学习过程的有效控制以及老师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多途径多手段地达到教学效果。针对以上分析的艺术类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大学语文可调整如下教学策略: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专业针对性

欲实现教学效果的整体革新,首先应是教学内容的革新。就艺术类专业的大学语文来说,大学语文教材缺少针对性的问题已成为阻碍艺术专业开展人文教育的一大瓶颈:表现为编辑体系单调,多以文学史或文体类别结集作品、古代作品比例偏多、注重作品的教化功能,强调共性而忽略了艺术类受教对象的专业特性……有鉴于此,对艺术类专业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必须作出选择,而选择的原则是教学内容切合艺术专业背景,能够更为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艺术专业大学语文的内涵应是文学与艺术的有机结合,用文学的语言,人文性建构,与诸种艺术相互交融,去激发学生的艺术思维,用语言文字去完成孕育“艺术创造潜能”的任务。具体做法可尝试如下建构:

(1)创建有艺术专业特色的多元组合的课程结构体系

如可设置一门《大学语文》必修课程,下设《影视欣赏》《新闻写作》《中国文化》等专项选修课,或开设一些如文学与音乐、文学与绘画、诗歌与艺术为题的专题讲座,这种多元组合的课程设置可让艺术类不同专业的学生有机会选择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帮助他们形成多方面的兴趣,从而运用自己的优势思维风格,完成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

(2)结合艺术专业特色编写教材:

编一部偏重艺术类专业特性的特色教材,在编撰过程中注意选文既要有浓郁的文学性,又有很强的专业色彩,如依据艺术的分类,选取与美术摄影、音乐舞蹈、建筑园林各大艺术门类相关的文章作为课文,如嵇康《琴操》诗、萧伯纳《贝多芬百年祭》、范曾《徐悲鸿论》等古今中外文本,这样会使学生由熟悉和相关性产生对整个课程所学专业的兴趣,让学生在文学欣赏的同时浸润艺情。

(二)课堂教学的创新:思维的适配性

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仅仅以一本适宜的教材或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的挑选为依托对学生进行研究教育是不够的,为了使学生从教学中获益,老师的课堂教学方法也应该和学生的思维风格、学习心理、个性行为相匹配。因此,针对艺术类专业的大学语文课堂,教师的教学方法应灵活多变,积极创新,运用与艺术类学生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来教学相长,协调师生的课堂关系。具体来说,有如下教学途径可与学生的艺术思维匹配:

(1)视听法:

也叫“圣克卢法”,是一种强调在一定情境中听觉(音频)和视觉(图片、影视)结合的教学方法。由前所述,艺术类学生由于形象性思维,多崇尚无纸化阅读,源于他们成天与声音、旋律、线条、色彩、视频等专业符号打交道,由纯文字组成的文学界面对他们不够亲和,过于抽象和枯燥。因此,大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应顺应艺术类学生之所长,善于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等方式将文学的知识性、趣味性、文学性以图文、影像的方式将教学内容呈现出来,如诗歌教学中的诗配乐,文学品读中的画面,戏剧学习中的视频、录像、电视片段的播放等。事实上,在文学作品中涉及相应的音乐、舞蹈与绘画知识,作为艺术类专业的大学语文教师,还应下大力气去挖掘。

(2)情境体验法:

具体到大学语文教学上是指教师给学生以自导自演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舞台设计等,将语言文字构筑的文学世界表演出来,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有较强的艺术天赋和艺术表现力,性格上注重自我表现但又具有一定的合作精神,故在讲授古今中外的文学名篇时,可让他们采用角色扮演、诗歌朗诵、动漫展示等方式让学生自编自导,自行设计去体味人物、人物心理与文学场景,让他们在激发专业热情的同时加深文学体验。

(3)课堂讨论式:

情境体验式给学生提供“我的舞台”,课堂讨论式为学生提供“我的讲台”让他们表达“我的观点”。教学中,教师居于绝对的主导地位的一言堂、满堂灌会使学生兴味索然。艺术类专业学生生性自由,张扬自我,爱发表言论。因此,教师可采用引进案例或设置话题的方式,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后再试着将讲台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各种导入式话题、展开式话题、深化式话题中组织语言、表达观点,给他们展示自我风采的机会,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当然,创新的教学方式需要个性化的教师。目前,艺术类专业大学语文的授课教师最迫切的任务是加强自己的艺术修养,向相关领域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院校也应将艺术类专业大语教学的教师相对固定,并提供更多艺术实践继续教育的机会,以使他们积累与艺术相关的专业知识,使自己的大语课堂更具艺术实践性。

(三)考核评价的方式:过程差异性

合理的评价能把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和情感倾向传导给学生,对学生科学、积极的评价也直接激励着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兴趣培养。艺术类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对他们应重视创作过程中创新能力的考查,故传统的“定性评价”只重视结果而忽略学习过程的评判方式,已逐渐证明了对其艺术个性发展的不利,而教改语境下提出的“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则更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参与程度、知识选择能力、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在一定意义上是对“因材施教”思想的回归,对艺术类专业的大语课程考评也应有与艺术思维相对应的革新。

(1)加大过程性评价的比例。

课程最后的评价一般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而比例多为平时成绩占30%或40%。对于艺术类专业的大学语文课程最后成绩总评可改为平时成绩占50%至70%,从分配比上注重过程性评价。

(2)平时成绩可采用模块化评价。

对艺术类专业的考评,可按能力侧重点将考核内容分成几个模块,其中有1—2个模块向平时艺术创作倾斜,如除去期末卷面考评模块后,广告设计专业学生可加入“广告语创作”模块,服装设计专业可加入“作品人物服装设计”模块。同理,别的艺术类专业亦可加入别的“创作模块”,如根据作品文本去谱曲、编舞、绘画、制作flash作品等,打通文学与艺术,让学生在富有创造性的艺术实践中去品评文学经典,提高文学素养。

(3)具体考核方式可考虑“视觉情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