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专业范例

影视艺术专业

影视艺术专业范文1

[关键词]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摄影实验室;摄影艺术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的发展和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和使用产品的审美需求也不断攀升。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趋势,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各高校二十几年来开设了大量艺术设计类专业,为社会提供了大量艺术设计、室内艺术设计、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产品艺术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环境艺术设计、公共艺术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等专业人才。而为这些专业提供基础实验教学辅助的摄影实验室也应运而生,伴随着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成长而不断发展。

一、艺术设计类专业摄影实验室基本状况

开设艺术设计类专业的高校一般会根据专业设置情况建设摄影实验室。建设的目的通常为承担本校开设的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摄影基础实验教学。同时,为加强非艺术类专业学生美育和通识教育,摄影实验室经常承担非专业学生摄影知识公选课的实验教学。此外,为科研创新实验教学如慕课等提供摄影摄像服务。以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摄影实验室承担的任务为例,一是为纺织服装学院服装设计、服装工程开设有关摄影的基础课程;二是承担其他专业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摄影任务;三是为研究生、教师、研究室及产业界的科研、生产需求提供摄影条件。高校摄影实验室因专业设置的不同,在场地建设、设备配置方面有所不同。实验场地面积从一百到几百平方米不等,设备的配置和投入经费多少也根据专业不同而有所侧重。如苏州科技大学传媒实验教学中心摄影实验室使用面积为100平方米,有仪器设备15种72台(件)。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服装摄影实验室建筑面积约150平方米,仪器设备35件,总价值40多万元。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摄影实验室面积250平方米,设有传统冲放暗房、数字图像工作室、摄影棚,拥有40台传统相机、20台套传统放大系统,70台尼康数码单反相机、30台套后期图像处理输出系统,完整的摄影棚摄影设施。桂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摄影实验室面积200平方米,设有理论教学评片室、摄影棚、录音棚,拥有数码单反相机、VR全景摄像机、数字化摄像机、摄影无人机等先进设备,总价值100多万元。开设的实验课程主要有摄影基础、商业摄影、服装摄影、新闻摄影、广告摄影、网络摄影、建筑摄影、微电影制作、摄影与摄像、摄影技术与艺术等。开出的基本实验项目如下:照相机(传统照相机和数码照相机)的基本使用,摄影感光材料的应用,摄影测光与曝光应用实验、摄影景深技术应用实验、数码照相机使用实验、摄影用光实验、摄影构图实验、摄影技法实验,包括风光摄影、人像摄影、花卉摄影、夜景摄影、运动摄影、微距摄影等。摄影实验室由实验教学指导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大多为兼任)管理,有1~4人,大多具有较规范的安全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

二、艺术设计专业摄影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建设经费投入高,设备更新换代快

建立一个专业的摄影摄像实验室,在场地和设备方面需要大量的投入。如场地方面,因为摄影摇臂的高度,对建筑的层高有较高的要求。摄影实验室如果开设服务于动画、影视等方面的课程(摄影摄像对声音的要求高),那么场地的选择、室内装修的隔音等也需要较高费用。摄影摄像及后期制作设备购置费用较高,如满足教学实验要求的基本款的单反相机套机费用8000元左右,其他如专业的镜头、影棚闪光灯、摄影机等都价格不菲。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数码摄影摄像设备更新换代极快。为了使学生在校期间所学能够跟上社会的发展,促进学生就业,高校摄影实验室不得不每年购置新型摄影摄像产品,以满足教学所需。而大多数院校由于经费、场地的不足,在摄影实验室的建设方面远远跟不上教学的需求,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实操效果。

(二)维护管理费用高,设备损坏老化快

摄影摄像设备属于精密仪器设备,配件多、镜头等部件易损坏,需要购买者精心保管,爱护使用。对于个人购买者而言,由于设备为一人所用,对设备的特点了解和使用力度也单一,因此能够保持设备较好的状态。但作为摄影实验室的设备,经多人使用,且大多为初学使用设备的学生,部件的重复使用率高、力度不统一,非常容易造成设备老化、损坏。而损坏设备的维修费用也较高,如桂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摄影实验室每个学期都会出现设备问题,需要较大的维修支出。如果学院的维修经费不足,就会出现设备不能及时修理的情况。

(三)摄影技术发展快,实验队伍要更新

随着科技的发展,摄影技术和知识也不断地发展变化。除了不断深化的艺术探索,新设备、新技术也在不断涌现。而高校对实验管理队伍建设的相对轻视,使实验教学管理人员技术更新、知识更新的欲望不强、步子不大。比如近两年出现的无人机摄影、摄像技术,就需要先前会玩单反的摄影教师去学习使用无人机操作技术。此外,大多数摄影实验室都要承担相关专业的实验课程,这就需要摄影实验教师不断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使摄影实验课程与专业课程实现有效对接。

三、艺术设计专业摄影实验室建设发展的方向

(一)开发和使用摄影虚拟仿真系统

如前所述,由于摄影实验室对场地、设备要求较高,投入经费较大,个别学校的摄影实验室存在教学器材陈旧、维修经费少的问题。这严重影响了摄影教学效果,造成学生知识技能单一、陈旧,无法适应社会职业技能需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无法满足“器”的情况下,高校应另辟捷径,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利用当今最先进的VR技术,大力宣传推广摄影虚拟仿真系统。使用摄影虚拟仿真系统进行教学,首先要在虚拟场景中,让学生观察了解相机模型,掌握相机主要部件和功能,仿真调节焦距学会对焦、仿真调节测光学会测光,学会快门使用、光圈调节,仿真进行各类题材摄影训练。通过摄影虚拟仿真系统,学生无需借助相机实物就可以先行掌握相关摄影器材保养、拍摄技术和知识。其次,如有实物设备,即使数量不多,也可分组配发实物相机等设备,让学生在实验中再真实重复虚拟学习的技术环节,加深记忆和熟练程度。虚拟仿真系统在摄影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解决了实验室无法购买昂贵的摄影器材但又需要安排相关摄影课程的难题,避免或者极大降低了设备在教学实验过程中人为造成的损伤磕碰等问题,还可以节省大量购置和维修费用。

(二)大力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摄影实验室要建设发展得更好、更专业,除了硬件要投入、方式要更新,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是关键所在。由于摄影艺术技术含量高、知识更新快,为了使学生的知识和技术能够满足社会实际需求,学校应该注意:必须定期组织安排实验教师参加各类新设备、新知识的培训,提高实验教师知识的全面性和先进性;必须加大聘请摄影专业的、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士来校讲座力度,从社会专业人员那里获得大量摄影作品和实操经验分享。此外,高校摄影实验室还应积极开展与社会摄影团体之间的交流合作,开展摄影教学经验交流,鼓励摄影实验教师积极参加各类赛事,提高摄影教学与科研水平。通过上述交流也可以让实验教师和学生感受社会最新摄影资讯和摄影技术,使专业理论知识和社会最新实操经验能结合起来。这样既能提高实验教师教学水平,又能促进学生成长,让他们尽快适应社会需求。同时,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实验教师要结合在摄影实验室开设的专业课程,学习和了解相关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验教学环节有重点地帮助学生提高专业水平。如摄影实验室开设的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摄影课程,实验教师应学习了解服装与服饰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要求,从而有重点地教学服装服饰拍摄方法、拍摄重点,突出服饰而不是突出人物。总之,知识的不断更新和不断复合是摄影实验教师队伍成长的方向。

参考文献:

[1]DonaldAlexanderSheff.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09.

[2]傅卫.浅谈摄影实验室建设及发展思路[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0):9.

[3]梁勇进.浅析高校摄影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J].周末文汇学术导刊,2006(2).

影视艺术专业范文2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英语;课程融合;课程成绩;认同度

随着医学影像设备的不断发展,国内众多医疗机构中进口设备配置数量和性能逐年提升,对影像检查技术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1-2]。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职业标准内容,专业英语成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其主要培养目标是使学生能够进行影像技术专业知识的英文表述,正确操作进口设备的英文操作系统,学会与被检者进行英文交流等。然而,目前受到师资条件、规划教材及实训设备等因素影响,专业英语教学中主要存在: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不匹配,仅注重词汇的积累和中英互译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陈旧,讲授法、翻转课堂等模式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能力培养问题,教学效果需要改进;课程评价方式单一,理论考核模式缺乏对学习过程和职业能力的评价,需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3-4]。本研究以北京卫生职业学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英语教学为例,通过与专业核心课程的知识、技能和素养的融合式教学模式,制定工作过程导向案例议题、探究式教学实施方案和多元的课程评价体系,探讨课程融合模式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1课程融合模式研究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选取北京卫生职业学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三年制的79名专科学生,将其中2016级40名学生纳入对照组,2017级39名学生纳入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英语课程融合教学模式,融合课程以《医学影像设备》《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和《医学影像诊断学》为主要观察对象。两组学生的男女比例、前导专业课成绩及授课教师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课程融合模式

1.2.1教学内容设计

根据课程改革实际需要,成立由课程主讲教师和专业核心课程主讲教师组成的研究小组,讨论制定课程的知识、技能和素养融合式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包括:①专业知识层面,教学内容涵盖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医学影像设备、放射物理与防护的英文知识;②专业技能层面,培养学生对进口影像设备英文系统的识别和操作能力,英文诊断报告和文献的阅读能力,医患间英文沟通表达能力;③职业素养层面,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协作意识和职业操守[5-6]。

1.2.2教学模式改革

基于课程融合理念的指导,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设置为:①基础模块包括医患沟通和辐射防护、电磁禁忌,分别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汇报和主题研讨交流的方式组织学生学习;②技能模块包括数字X射线摄影(digitalradiography,DR)、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X-raycomputed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等的成像原理、影像设备和检查技术,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操作英文系统、英文表述成像进程和设备结构的能力;③拓展模块包括医学图像质量及诊断、英文文献,主要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意识和职业素养。教学方法从易到难,并注重合作学习和交流分享,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2.3评价体系构建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英语采用过程性小组评价和终结性双重评价相结合方式,构建课程多元评价体系。①过程性小组评价注重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和集体学习效果的评估,共同开展主题、案例等内容的学习分享,成绩纳入小组每位同学的评分项;②终结性双重评价是指最后的理论与实践一体考核,由主讲教师和专业教师共同制定并监督实施,包括理论考核内容的编制、实践操作考核项目的选定及考评活动的组织实施,评价模式既满足与专业课程的有效衔接,又客观评估课程主讲教师的教学效果[9-10]。

1.3观察指标

1.3.1课程成绩

包括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英语和专业融合课成绩,观察评价教学改革效果及对专业课程学习的意义。两组专业英语采用统一的标准化试卷进行测试;专业融合课程参照全国卫生职业资格考试模式,采用上机考试形式,考试内容选取自标准试题库。

1.3.2学生认同度

通过调查问卷方式,分析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和职业岗位应用价值的认同度,对教师教学方法和学习氛围的认同度,对自身学习效果和成绩客观性的认同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两组观察指标数据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课程融合模式研究结果

本研究面向参与研究的2016级和2017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79份,回收问卷79份,问卷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79份,有效问卷率100%。

2.1两组学生课程成绩比较

考核成绩显示,对照组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英语、医学影像设备、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和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考核成绩分别为(72.62±8.96)分、(75.72±9.85)分、(79.38±10.42)分和(67.18±9.44)分;观察组为(77.26±10.36)分、(81.23±10.17)分、(85.51±9.17)分和(72.13±7.89)分,观察组课程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6,t=2.430,t=2.757,t=2.511;P<0.05)。

2.2两组学生认同度比较

调查问卷显示,对照组学生对课程认同度、教师认同度和学生自身认同度分别为(74.30±12.38)%、(82.35±10.26)%和(77.25±10.36)%;观察组学生的认同度分别为(81.65±8.54)%、(88.25±7.23)%和(91.40±5.61)%,观察组学生的认同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5,t=2.102,t=5.376;P<0.05)。

3课程融合模式应用效果

本研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课程融合的教学模式[11]。观察组的课程教学内容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3个层面进行专业课程融合,基础模块、技能模块和拓展模块分别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主题研讨交流、案例分析和探究学习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制定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并采用过程性小组评价和终结性双重评价相结合方式,构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英语的课程评价体系。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课程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学生认同度均高于对照组。表明课程融合模式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英语教学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得到了学生较高的认可,并对专业融合课程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近三年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追踪调研数据分析显示,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水平是医院放射科提出的一项普遍需求。回顾分析课程教学的发展进程和相关数据,体现在专业、教师和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以及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匹配度不够,课程定位和教学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

4结语

影视艺术专业范文3

关键词:医学检验专业英语;教学方式;教学改革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开展,中国的医学检验专业也需与国际接轨,因此,培养精通英语的高素质高水平的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已经成为国内医学院的教育目标之一[1]。为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医学检验学生,在原来《专业英语》课程的基础上,河北北方学院医学检验学院特开设《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英语》课程,提高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更有利于提升学生阅读专业外文文献以及进口仪器使用说明书的水平。笔者针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英语的教学做了问卷调查,深入了解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情况,并探索教师如何更好地开展专业英语教学。

一、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英语的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有必要开展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英语教学,并且认为专业英语对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有帮助,不仅可以提升他们的专业英语学习水平,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英文阅读和写作能力。但是,部分学生只重视专业课学习而忽略了英语学习,很多学生甚至连英语四六级证书都难以考到,因此,这些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学习感到更加困难。其他院校关于医学生完成英文专业论文情况的调查显示,听、说能力存在问题的学生占比为61%和52%,写作能力存在问题的学生占81%,而阅读和翻译能力存在问题的学生明显较少[2]。笔者的问卷调查结果也发现,大部分学生的英语阅读和翻译能力较强,而英语听力和口语能力较弱,英文写作非常困难,与上述其他院校的统计结果大致相符。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英语作为非常必要的一门学科,教学中仍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英语主要存在的问题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为让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学好这门课程,让学生学有所用,让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英语成为学生将来工作中的有利工具[3]。如何实现该教学目标,仍然存在很多具体问题:

(一)教材

目前,应用于医学检验相关专业的专业英语教材较少,存在着与检验专业要求不相符[4],版块设置不能有效地令学生牢记专业词汇等诸多问题。教材中的专业词汇缺少延伸拓展,不能使学生很好地理解词汇。教材中出现的词汇有其常规意思,也有其专业释义,学生释义不准往往是由教材对特殊词汇的标注不完善导致的。因此,编写符合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专业英语教材迫在眉睫。

(二)教师

当今专业英语的专业认知度和水平不断提高,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英语对授课教师英语水平尤其是口语和专业水平要求越来越严格。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英语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的英语水平、专业知识及其教学能力均成为提高这门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三)课堂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英语的课堂教学需求。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对于课堂气氛的形成尤为重要。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希望教师授课以英文课件为主,内容中可含有少量中文。同时,大部分学生偏爱多媒体教学和自编教材,接受专业词汇用英文而其他内容中英文并用的授课方式。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学好这门课程至关重要。

(四)教学考核

人们对教学考核方式持有不同观点,单一的闭卷考试已经与教学考核发展趋势不符,迫切需要建立更适应学生复杂的考核方式。单一闭卷考试模式以试卷考试成绩作为主要的考核手段,往往造成学生在考试前临时记忆课本知识以应付考试,却不能真正令学生掌握该课程知识[1]。在对学生的考核过程中,应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选择多种形式的考核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该课程,提高医学检验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五)学生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英语对学生英文水平和专业知识的要求较高,个别学生专业知识不过关往往导致其不能很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学生的英文水平及理解能力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其专业英语的学习[5]。

三、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英语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围绕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英语教学方面的诸多问题,笔者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英语的教学实践中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进行了革新,并将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与思考与同行分享。

(一)自编教材

由于能够使用的教材偏少,根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由医学检验学院贾天军院长和张效云老师主编的教材《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英语》问世,该教材使用已有两年多时间,学生普遍反映良好,他们认为该教材与检验专业密切相关,既能够巩固检验专业知识,又能提升英文水平。

(二)强化师资力量

该课程授课教师学历均为硕士以上,部分教师具有博士学历,他们具备较强的英文授课能力,在专业授课中累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另外,学院设立集体备课和研讨等多种方式让任课教师互相交流和分享好的教学经验和方法。通过教学观摩让任课教师互相学习,提高其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三)趣味教学

教师在授课前给出课程安排,并采用提问、对抗赛和翻转课堂多种教学形式,努力在教学中增加师生互动环节,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中插入英文图片、动画及视频,丰富了课件内容,令讲授更加生动,令学生理解更加深刻。在某些章节内容讲授过程中,教师采取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学生分组进行课前预习,并查阅一些与检验技术相关的最新知识和发展现状,结合所学内容作出PPT课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讲解和交流,教师对学术的讲解进行补充和完善,并给予适当鼓励,锻炼学生的口语与自主学习能力等。

(四)考核改革

首先,增设开卷考试,开卷考试有利于督促学生平常认真听讲以及做笔记,有利于专业英语的学习。其次,增设平时成绩,制作平时成绩考核表,根据学生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给出成绩。再次,增设期中考核,如给出相应英文专业知识文本,让学生阅读并翻译成中文,作为中期考核成绩。考核方式更加多样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能充分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五)增强学生自学意识

首先,在课程讲授之初,教师就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专业英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会提前将课程内容告知学生,让学生做好预习,课上全程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其次,充分发挥网络学习优势,教师适当布置课后作业,给学生提供课程网站及其他网络资源,让其查找参考国外文献,进一步提高学生英文专业知识的阅读及翻译能力。总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英语对医学检验技术及相关专业的学习至关重要,而目前关于该课程的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通过对河北北方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充分认识到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不足,通过教材编写、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的改革,提高教学效果,为培养出高水平医学检验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园,王飞.检验医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索[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4):556-558.

[2]赵晖,吕虹,张国军,等.检验专业医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继续医学教育,2015(4):57-58.

[3]吕虹,宋蓓,康熙雄,等.医学检验《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实践[J].继续医学教育,2016(1):41-43.

[4]季敬章,李敏.医学检验专业英语课程“听说”新模式的建立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5(8):66.

影视艺术专业范文4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实习教学;器官-系统整合;CBL;RBL;导师制;教学互促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学的深入发展,医学影像学在现代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医学影像学重要部分,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也从单一的普通X线摄影,逐渐发展成为涵盖多层螺旋CT、双能源CT、高场强MR及SPECT等全方位多体系的成像系统。作为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医务人员,不仅需要掌握医疗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日常操作,更重要的是具备根据不同器官或疾病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技术和扫描方案,高质量完成检查,满足临床诊疗的需求的能力。对于影像技术专业学生来说,临床实习就是其实现其理论知识向临床实践能力转化的重要环节。但目前影像技术实习教学仍存在较多问题,如:带教老师讲解不充分、临床操作不足、师生沟通不足等[1],无法完全满足现代医学技术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进行影像技术临床实习教学方式改革,切实提高实习效果,并进一步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是目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趋势和发展方向。

1目前影像技术专业临床实习教学存在的不足

1.1实习模式固化单一。由于影像检查设备成像原理不同而位置相对固定的原因,影像技术实习通常需以检查设备为基础进行实习计划安排。以放射科为例,检查设备分为X线、CT、MRI三大类,学生需在三类设备之间进行轮转学习,而学习时间的长短主要参考检查技术的复杂程度。其中,MRI由于成像原理复杂、扫描序列较多、且不同部位和疾病扫描方案差异较大,通常实习时间多于X线及CT。虽然按设备轮流实习的模式可保证学生全面接触各种检查设备的临床操作,但对于部分初始就以MR作为第一学习设备的同学而言,其理论知识抽象、扫描序列繁多,同学们在实习过程中较其它设备往往需要更长的适应期、学习难度较大[2],而当后期轮转至CT和X线时,难免对部分MR技术产生遗忘,实习效果欠佳。

1.2教学方式陈旧。目前影像技术实习的教学方式多以当班老师在操作过程中实时指导和口头传授为主。常见的教学实际情况就是“遇见什么就学什么,发现什么就教什么”,教学内容随意性明显,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同时,由于带教老师也为科室的工作人员,需要服从日常工作安排进行岗位轮换,无法针对某一组同学进行连续和系统性教学,难免造成授课老师之间知识点重复或遗漏的情况。而带教老师教学能力参差不齐、实习内容缺乏阶段性总结和重难点分析等,也是造成实习效果不尽人意的重要原因。

1.3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不足。我国教育部自2013年批准设立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本科以来,各大高校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性较强的影像技术专业人才,但面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快速发展、医工交叉模式的兴起,对医学影像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仍然相对缺乏。根据2016年我国提出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人才培养需具备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3]。未来高素质的医学影像技术人才不仅需要扎实的临床工作能力,还需具备发现问题、独立思考、科研探索的能力,以保证个人在未来职业中的可持续发展。而传统临床实习教学内容往往拘泥于临床日常工作能力的培养,对于部分学有余力、有进一步深造需求的同学来说,教学内容缺乏启发性和先进性,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科研思维能力培养效果欠佳。

2影像技术实习教学改革初探

2.1导师负责制和导师评价制在实习教学中的应用。针对实习过程中带教老师工作轮换制及教学能力差异性的问题,本教研室采用了导师负责制进行教学工作调整。即首先将实习同学按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与职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组,尽量保证每一实习小组内包括班干部、成绩优良和较差的同学,形成梯队式、互助式的实习小组模式,由班干部担任小组长,负责学生考勤和实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收集。教研室内部则根据教师的工作、教学能力选拔优秀的老师担任实习导师,一组实习同学固定一名导师,导师工作安排根据实习同学的实习进度进行安排。导师需提前制定实习教学范围、重难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经科室审核通过后再实施教学,避免教学内容的随意性和重复性。在实习过程中,导师定期与实习小组组长进行对接,沟通实习过程中同学的专业问题,适时进行解答,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每一实习周期结束后,由学生对导师进行评价、教研室进行考核。即由学生填写本组导师考核评价表,对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等多项指标进行考评,对考评分数较低的导师,教研室针对其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和调整,形成教、学互促的良好机制,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2.2在实习教学中以器官系统为基础辅以理论小课教学。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临床实习教学并不应只局限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学,还应及时总结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才能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以基础和临床相结合为导向,实现各系统中各器官为基础的教学整合是现代医学教学的有效实施方式[4]。近年来,国内众多医学院校均进行了以器官—系统整合试点教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5]。我校也首先在临床医学专业进行了器官—系统教学实践,有效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意愿及整体知识点梳理,同时也提高了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6]。因此,本教研室将器官—系统教学的模式首次引入影像技术的临床实习教学,对实习内容按神经、骨肌、心胸、腹部进行系统分类,打破各检查设备之间的壁垒,再根据各器官的解剖、疾病病理生理特点、临床检查目的、设备成像原理和检查方案等重新进行知识点整理,结合学生实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定期小课的方式进行讲解,使知识点更符合临床“实战”,让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之间不断思考和应用,从而加强对疾病影像表现、检查目的,以及适合的检查方式之间的认知,培养其临床综合思维能力。

2.3CBL及RBL教学方式在实习中的应用。日常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工作条件的限制,教学手段仍多以口头单向输入式教学为主,难免造成传统教学“填鸭式”的授课局面,而理论小课的授课方式可更为灵活。因此,教研室采用了“以病例为基础学习的方式(case-basedlearning,CBL)”和“以研究为基础学习(research-basedlearning,RBL)”多种教学方式联合应用的小课教学模式。以结直肠癌检查为例,导师会在课前提出结直肠癌“检查方式、扫描方案如何制定”“临床检查主要目的”等核心问题让学生思考和查阅资料。学生通过课前准备,发现自身实习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带着问题再进行学习。课中,授课教师首先模拟结直肠癌临床检查申请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对课前问题进行回答和讨论。互动结束后,教师讲解结直肠的影像解剖和CT、MR的成像特点,随后指出结直肠腺癌的病理生理特点:为发生于黏膜层并逐渐向肠壁深层-肠壁外侵犯的病变,影像表现主要为肠壁增厚或肿块、肠腔狭窄、周围侵犯及转移,临床行影像检查目的主要为发现病灶并进行术前初步评估,但结肠和直肠在检查方式选择上存在差别。结肠范围广、活动度相对较大,CT可实现快速、大范围成像,因此结肠癌需采用全腹部CT增强扫描方案,而MR虽然软组织分辨率高于CT,但图像采集时间较长,不适于结肠检查。直肠由于直肠系膜和系膜筋膜的固定作用,活动度相对较小,可通过检查前肌注抗M胆碱药降低肠道蠕动带来的伪影,因此MR可清晰显示直肠肠壁及周围各层次解剖结构,成为了目前结肠癌术前评估的主要方式。在多项MR扫描序列中,3D高分辨T2WI序列以层厚薄可进行多平面后处理的优势,是最重要的扫描序列。但进行该序列扫描时,检查者应注意辨认直肠癌病灶,并垂直于病变段肠管进行斜轴位扫描,以获得更为准确的图像提高诊断分期的准确性,但如为直肠下段癌,还应完整包括肛管,以便准确评估病灶对肛管括约肌的浸润深度,为临床专科医师选择手术方式提供参考。通过对器官解剖、疾病特点、临床检查需求、检查方式应用逐层推进式的讲解,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使其更符合以专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多学科协作、个性化医疗的发展需求[7]。此外,针对部分学有余力、希望继续深造的同学,我们在CBL教学的同时适量补充以RBL教学。RBL是一种更偏向于研究的教学模式,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有更高的要求,可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和开展医学研究的能力[8]。即当某些临床问题以现有的检查方式无法解决的时候,需个人进行进一步基础或临床研究探索,以寻求解决方案。仍以直肠癌为例,虽然MR在肿瘤的T分期上准确性较高,但对转移淋巴结的评价上仍是难点。教师通过引入最新研究文献,对DWI、IVIM、DCE等MR功能定量研究序列或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在转移淋巴结评估上进行综述和研究方法解读,不仅对学生的科研思维起到了启发的作用,也对教师自身科研能力提高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2.4职业荣誉感和医德医风在实习教学中的培养过去由于人们对影像技术工作性质的不了解,影像技术工作人员常常被称为“拍片人”。部分学生也因此对职业产生了误解,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不强,影响了实习的积极性。在实习教学过程中,导师利用实习间隙与学生进行交流,通过自身、科室内或国内优秀影像技术人才的先进事例的列举,展示影像技术专业良好的发展前景,从而树立学生的职业荣誉感。同时,影像技术也是医学影像专业中与患者接触最为频繁、直接的专业,良好的医德医风是成为一名优秀医务工作者的前提。尤其是在检查过程中,面对部分不能良好配合检查的患者,带教导师以身作则,对患者多一份耐心和理解,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尽可能快速、保质保量完成检查,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感受职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医者仁心。

3小结

影视艺术专业范文5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协同教学;园林技术;专业课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先后次序,理中有实,实中有理。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这是一种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1]协同教学则是在重点技能教学中,相关专业教师共同参与,指导技能训练。一方面避免了部分学生距离太远看不清,听不清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又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同时,还能有效地维持好教学秩序。

一、学生的素质现状,适合“理实一体化”教学

职业院校的学生单招生和转段生较多,生源复杂,文化基础相对较差,部分学生由于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高中阶段的教育,在学习习惯、行为方式和心理特点上不同于普招学生。大部分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形象思维长于逻辑思维,实践学习长于理论学习,动手能力长于动脑能力。[2]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讲授专业课,教学效果较差。“理实一体化”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融于一体进行组合教学,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理实一体化”在教学中的应用要点

(一)把课堂搬到实训场所,加强实践,穿插理论。根据学校教学任务安排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地把课堂搬到实训场所,现场教学,加强实践操作,突出技能训练。在教授实践技能的同时,介绍与操作相关的理论知识。比如,在学习园林苗木移栽这个知识点时,就把课堂搬到实训基地,指导学生进行选苗、起苗、运输、整地作畦、挖定植穴、栽植、浇水、栽后管理等一系列环节的操作,同时穿插讲解苗木移栽的概念、特点、苗木移栽成活的原理和影响移栽成活的因素,把每项操作的技术要点与保障苗木成活这个具体目标紧密联系。这样,学生能够在学中做、做中学,在学练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技能,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优化教学内容。根据行业要求,确定具体项目。在每个项目中找出代表性的技能,重点学习、强化,而其余的相关技术,指导学生做拓展练习。比如,在园林苗木嫁接繁殖这个项目上,根据植物生长的特点,与农时相结合,重点突出讲授“带木质芽接”和“‘丁’字形芽接”这两种嫁接方法。并且,把原本教材上安排在一起的内容,分成两个不同的时间进行教学,即“带木质芽接”在春季进行,“‘丁’字形芽接”在夏季进行。其他嫁接方法只做演示教学,指导学生在课余时间自己训练。

(三)协同教学。在教授具有强代表性的技能时,集中教学,停课训练,本专业相关专业教师共同参与指导。所占用的其他课程的教学时间,在那些课程的集中教学、训练时,可以相应地补回去。不影响各门课程的总的教学时数。

(四)训练步骤。1.讲。讲解,讲解训练操作的相关理论、原理、方法、步骤、注意事项。2.练。教师讲解完成后,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相关专业教师也分开,跟组指导。在学生操作练习的每个步骤中,做到“示范、训练、讲评”相结合,通过反复练习,掌握操作技能。3.析。学生在实践环节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抓住,指导学生用理论进行剖析,促使学生理解消化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五)技能巩固。课堂时间是有限的,为了加强学生技能,可以适当地安排一些训练任务,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学生技能掌握后,联系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积极参与进去,与生产紧密结合。

(六)鼓励学生课余去拜师学艺。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课余时间,主动去校外向本专业相关的生产能手或在校内找相关教师拜师学艺。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既增长了见识,又熟练了技能,同时为学生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

(七)赛教融合。检验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学生通过参加专业比赛,寻找自己的不足。动员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专业相关的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教融合。教师和学生通过比赛的方式还能了解到最新的专业技能,与其他的教师和学生相互交流,适当调整课程教学标准,完善教学体制,对于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4]

(八)理论教学。园林技术专业的课程,有些与农时、气候、气象因素等关系密切,在教学活动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一般情况下,教学活动主要采取“做中讲,做中学”。在不利于课堂外教学的情况下,还要采用课堂教学,集中讲授重点理论知识,分析、讨论难点问题,弥补理论知识学习的不足。由于加强了实践教学,课堂教学时间大大缩短。那些在实践教学中实在顾不上讲,或不能深入讲解的部分,出成试题,也可以附上答案,交给学生自行学习。职业院校的学生普遍不擅长理论知识的学习,在文字方面的学习惰性较大;对于碎片文字的记忆能力远大于大段的文字的记忆。因此,可把学生分组,将理论知识分给各组,指导学生每人负责其中一部分的内容,以选择、判断、填空等形式整理成题,教师审核后,附上答案,在全班共享。采用这种方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论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在平行班实验,比对照班理论测试成绩提高28.3%。

(九)考核。以技能操作为主,加强过程考核。过程考核和实践考核相结合。为要培养学生的协同能力,学生在技能训练时多数是以分组的方式进行的。这样一来,免不了有些学生滥竽充数,企图浑水摸鱼。因此要加强过程考核,重视形成性成绩,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考试的公平性。同时也要注重理论知识考核。可以考虑在期末考试中取消理论部分,理论测试成绩不计入期末成绩,但要进行理论知识测试,并要求学生必须通过理论测试,方可记录实践操作成绩。理论测试在后半学期进行,可给每人提供2~3次机会。

三、讨论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这就需要有足够的实训条件。但是,园林技术专业的多数教学课程的实训材料是有生命的园林植物,不能短时间内多次、反复进行实训操作。还有些实训项目成本太高,无法保障每位学生都能进行实际操作。比如:大树移栽,只能根据现有的条件,辅助利用图片、视频、PPT等方式进行教学,或者在校内外绿化施工时,趁机参观学习。如果能开发出类似游戏的实训软件,可以弥补实践教学的不足。

影视艺术专业范文6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研究

前言

医学影像学得到了世界各界人士的密切关注,在新时期下,需要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加大对影像学医学资料的研究力度,从而有效提高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质量[1]。传统的教学方法跟不上时展的步伐,因此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是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的必然趋势,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特点来选用合适的教学模式,通过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当前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我国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的模式较为单一,教学方法不灵活,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同时缺乏对教材中医学影像学难点内容的重点讲解,教学工作没有针对性,这种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当前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的要求,单纯的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教学效率低,专业教学效果不明显。

2.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当前医学影像学课程设置的过程中,没有根据学生特点来设置课程,教学资源匮乏,从而使医学影像学的教学工作受到了一定影响,学生的兴趣不高,在课堂上没有理解教学内容,过多的设置了必修课程,医学影像学的课程设置没有顺应时展潮流。对实践过程不够关注,在学生自身自觉性不强的情况下,导致了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质量不高。

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分析

1.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的探究欲望,比如在课堂上积极采用多元化方式来引导学生,营造了和谐良好的教学环境,促使学生全神贯注的投入到医学影像学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来构建高效课堂,在此环节,师生进行角色互换,将必须学习变为我爱学习,我要学习,教师成为学生学习中的好伙伴,丰富了课堂信息,充分发挥了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将医学影像学专业课程知识以更形象、生动的形式展示出来。借助胶片、多媒体来冲破传统教学的限制,使得学生可以随时学习,在线学习,教学资源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学习专业知识,一边在线学习,一边进行问题分析,提高了学习效率,便于对已有的知识系统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应用多元化模式来开展医学影像学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学习感受,积极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使得学生学习的外部动机及时转变为内部动机,以多元化的方式提高了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质量。

2.以探究式方法来指导学生

在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及时营造和谐、良好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比如在课堂上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不仅创设了和谐的教学氛围,还促进了师生交流,并给学生提供了宽敞的实践平台,在实践中,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及时提出疑问然后进行合作探究,帮助学生及时解开了困惑,解决了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中的难题。将影像诊断方法与实际的投照方法结合起来,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了自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3.重视实践教学

在医学影像学专业课程教学的环节,开展了影像诊断实验、影像设备学实验、医学影像技术实验等实践指导活动,在多媒体教室将学生进行分组。此次实践教学是从教学中的难点、重点出发,及时创新了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以新颖、实践性的方式来指导学生,活跃了课堂气氛,及时将难点与重点进行穿插,有针对性的开展了医学影像学专业实践活动,提高了教学质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根据教学目标给学生提出了一些具有开拓性和创造性的问题,结合实际生活来开展实践教学,使得学生及时明确了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目标[2]。

三、结束语

教学资源匮乏,从而使医学影像学的教学工作受到了一定影响,学生的兴趣不高。对于这一问题,必须要提高重视,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以探究式方法来指导学生,增强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闫悦.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与效果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6(12):24.

影视艺术专业范文7

【关键词】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医学教育;影响;对策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是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评价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现代社会化大教育条件下,落实教育任务到医师和个人,是衡量教育质量的深刻体现,也无疑彰显着教育与考试的深刻关系,而从现行的资格考试中,衡量考试对教育的影响,并通过路径创新对医学教育进行改革,从直接程度上将带动卫生资格考试技术的进步,同时更好的提升我国教育教学水平[1]。

1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对医学教育的影响

1.1正面作用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进步,现行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中,教材与教学的正面结合及使用工具联通,在直接程度上实现了教学内容的进步和改革。在现实的工作岗位中,明确了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对医学教育的正面影响,同时结合岗位的执业资格考试也满足了社会化需求对卫生事业的要求。据专业数据统计结果,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对医学教育正面影响具体如下:

1.1.1检测学生能力和水平

我国举行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多年,且多年间,在发挥检测功效,检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能力和专业水平起了正面、科学、可信的衡量水准,实现了社会领域内的可信度。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核内容设计面广、科学性强,检验学生水平能力强,能够全面的检测学生职业水平。

1.1.2为指导教师教学起了导向作用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检验学员的职业技能是否符合《卫生专业技术教学大纲》要求。从授课方式,授课内容到授课行为落实,一种日常教学中起着方向性作用的衡量模式和衡量行为中,涵盖了方向性索引作用,同时也为目标化教学和针对性教学的落实实施提供了助力。

1.2负面影响

负面影响主要来源于教育教学深化改革中,过于注重成绩,而忽视了教育教学本身的特性,同时,与临床相比,其产生的弊病在教学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2]。

1.2.1为考试而学习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作为医学类学生的叩门砖,医院用人单位把取得该专业资格证书作为就业的基本条件,这就偏离了教育教学的真正意义,尤其是一些高技能、低操作水平的毕业生在临床工作中,带来了不安全隐患[3]。

1.2.2忽略技能培养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通过率和应试水平,是现存对医学生技能培养缺失的主要反应。进而注重应试技巧,忽略临床实践操作能力,尤其是选择题的猜度力,是考试中不全面衡量医学生水准的体现。

2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现存状态

我国部级专业技术考试中,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是规模最大、参加考试人数最多的考试类型之一。从考试现状来看,作为考核评价医、药、护、技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方式,其所产生的正面影响和负面效应的研究中,以优化考试方式,调整考试形式,通过进一步改革,建立起更加符合我国特色的临床医生能力和水平的评价体系和考核模式,成为当下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4]。

2.1考试内容和形式创新

考试内容满足我国人事制度的改革,立足人事部与卫计委组织实践,通过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四大类考核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闭卷考试和笔试以及临床操作为重点工作内容,从深化改革和实践角度出发,探寻教育教学的深度改革,考试还引入人机对话机制,实施考试试题和科目分组联系,而后通过完善考试形式,实现对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深度剖析。

2.2测评体系创新

以题库建设为例,实施必要且能动性高的考试活动和高效率现代化技术手段,对考试领域内测评体系进行更新,是在理论考核测评成绩基础上,实施的建设性内容架构,也是给予理论实施基础之上,实施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安全性检验指标[5]。

2.3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发挥的正面作用

2.3.1考评制度中沿用考试与评审相结合方式

为发挥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正面效应,推进卫生高级职称晋升工作的公平与科学。二者的融合发展,可通过二次筛查,实现考评前的初筛,而后对职称晋升中考核难的问题,进行深度挖掘[6]。

2.3.2发挥考试与教育的严谨性作用

卫生专业中、初级考试自施行以来,在促进医学生自主学习、人才发展、提升医疗卫生行业水平上,起了举足轻重作用,而多年来通过策略改革和发展,在评价体系和测评公允上,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考试制度实行和尝试,为促进学生继续教育提供了社会化舞台[7]。

3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对医学教育的启示

医学教育在专业设计上尽可能地深入剖析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以满足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在课堂上设置反映参评人员实际操作技能的病案分析题,还要尽可能的真实反映参考人员的业务素质与实践能力,在制度化、体制化的管理中,分析考虑影响考试成绩的主客观因素,制定出适合考试和满足卫生职业需求的合格管理方法。科学合理地划定合格线确保考试制度发挥正面作用,除了完善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考试完善高职评审制度外,还要充分考虑年龄及区县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因素的影响,针对城乡医师素质、业务水平、实践操作能力等的区别对待和合理把握,将更能体现技能考试的深刻内涵[8]。

4结束语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对医学教育起了正面影响和负面效应,其中发挥正面效应可在教育教学人才选拔机制上更客观更真实,为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参考文献

[1]袁园.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现状分析及对医学教育的启示[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6,27(2):62-64.

[2]吴文明,袁园,唐文.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视域下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改革[J].基础医学教育,2016,18(2):157-159.

[3]张全.天津市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成绩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7,31(2):87-89.

[4]芮勇宇,王前,耿穗娜,等.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理论课教学改革探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9(5):564-566.

[5]郑恒,汤之明,张少华,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2,32(3):420-424.

[6]孙秀娜,马亮亮,卢书明,等.医师资格考试新改革--分段式考试之所见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1):129-131.

[7]李长宁.我国卫生人员结构与规模供需策略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118-124.

影视艺术专业范文8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知识结构涉及到医学与理学两大板块的内容,其教学内容与生化、生理、人体系统解剖、电子电工、计算机、化学、物理、数学等均具有密切相关性,包含有丰富的信息量[1-3]。为此,采用一种科学合理教学模式与方法,有利于对整体教学活动进行宏观把握,不仅是专业教学理论实践化的需求,而且也是培养高素质医学影像技术人才的重要保障。

1教学模式

1.1“双中心”教学模式

设立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目的不仅在于培养专业化的技术人才,还要求该专业学生具备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为了有效达到以上目的,应该更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应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充分激发学生的专业知识探索欲望与激情,将其自觉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促使其对知识形成过程主动探索,将其科研能力显著提高[4-5]。

1.2行为修正教学模式

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作为依据,对环境刺激对学习者行为结果带来的影响进行高度重视。一般而言,大部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主要从事临床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工作,检查过程中一旦出现操作不当的现象,便可能将患者的伤痛加重或者造成新损伤。为了避免以上情况出现,在校期间应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的检查操作行为进行大力培养,通过操作行为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来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行为偏差合理纠正。

1.3注重人格发展的教学模式

以人本主义教学思想与个别化教学理论作为依据,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充分强调,将其独立学习能力提高。随着医学影像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与大型影像设备的高成本投入,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能力得到一定培养,但是始终比临床实际落后。为此,在教学理念上要充分重视学生对基本技能、理论知识以及基础知识的掌握、理解。在校期间,因为学生的实践能力、知识水平和临床现状存在有一定差异性,所以要确保其在“三基”平台上将个人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促使专业知识广度与深度得到拓展,更好更快的接轨临床[6-9]。

2教学方法

2.1对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进行充分利用

因为大型影像设备价格昂贵,使用成本较高,所以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实验教学受到了一定限制,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对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进行充分利用,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充分应用各种教学软件:包括超声、电路集成、电子电工基本电路的应用、报告书写、影像诊断学阅片等,主要优势在于教学模式不会受到任何限制,实验教师可以充分结合个人辅导与群体辅导的教学模式。(2)充分应用网络虚拟实验室:采用网络技术处理数字化实验教学资源,构建网络虚拟实验室,全天候开放,没有人值守,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实训或者实验,一直到将各项基本操作技能完全掌握。(3)充分应用仿真实验室:对高仿真软件进行充分利用,以此来模拟临床实际,对学生进行实训,包括故障排除仿真软件、影像设备故障现象仿真软件、MRI与CT仿真操作软件,学生进行仿真操作之后,能够及早与临床实际进行接触,对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实践能力进行大力培养。

2.2采用多媒体演示的教学方式

现阶段,理论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演示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主要特点为集动画、视频、图片以及文字等各种媒体形式为一体,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大量信息进行传递。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也具有双面性,如果对其进行合理应用,则能够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促使学生更好更快的理解与掌握知识重点与难点;如果没有对其进行合理应用,则会降低教学质量。教学活动的主体为教师,多媒体演示属于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一般而言,教学过程中主要会应用两种多媒体形式,其一为基于教师本身的教学模式,其二为基于多媒体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板画、板书、手势、眼神以及语气均在进行信息传递,对基于教师本身的多媒体教学形式进行利用之后,能够充分实现和学生之间的学、教互动,促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2.3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师授课过程中除了要对学生临床影像技能培养进行高度重视之外,还要将师生之间的交流增加。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某些经典案例适当插入,对师生之间的交流进行有效促进。除此之外,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一对一的交流形式,对学生独立操作设备的能力进行大力培养。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重视言传身教,从自身做起,促使自身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对其岗位责任感潜移默化的提高。

3结语

为了实现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教学目标,促使教学质量提高,要将专业培养目标、课程特点以及专业知识结构作为依据,寻找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要将教学目标、教学条件、课程特点作为依据,对教学模式进行合理选择,充分体现出学科特点的主动适应性。除了应用本研究中提出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之外,要充分结合多种教学方式,对其进行最优化组合,以此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朱捷,邹明珠,陈起航,等.启发式教学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医学影像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5,14(6):611-614.

[2]王敏,刘希胜,王建伟.慕课结合课堂教学:医学影像教学改革的新思路[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6,15(1):72-75.

[3]唐曦,吴少平,黄丽,等.《医学影像诊断学》“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与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5,14(10):1002-1006.

[4]韩瑞旸,曹玮.基于网络平台的数字化系统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10(6):909-912.

[5]蔡武,龚建平,蒋震,等.PBL联合MDT互动阅片在医学影像学研究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6,15(9):947-950.

[6]梁丰丽,李文菲,马雪英,等.国内医学影像学PBL教学效果的Meta分析[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6,15(6):553-560.

[7]邹利光,文利,张松,等.器官系统为基础课程教学结合案例为基础讨论教学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6,9(6):697-699.

[8]蔡莉,段楚玮,张丽芳,等.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实习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5):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