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培训范例

影视艺术培训

影视艺术培训范文1

关键词:艺术教育;政策改革;艺术教育机构

一、研究背景

美育概念源于18世纪的德国,“美育”一词的首次提出是德国著名美学家席勒在他的《美育书简》中,20世纪初被我国学者所关注和倡导[1]。美育是贯彻“以德育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方面。美育渗透于艺术课程之中,二者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全面提高,中国应试教育形式下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性、整体性及个性得不到发展的问题日益突出。2015年5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同年9月再次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开始实行美育教育改革,为下一步美育教育的全面普及与推进做准备。在2018年,同志在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中强调,要做好美育工作,弘扬中华美育精神。2020年9月22日  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中提出重要讲话“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十四五”时期,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立足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育服务区域发展战略水平。2021年7月28日最新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教育改革政策,次日紧接着《关于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的通知》。美育教育的开展刻不容缓,美育的探索成为艺术教育的重要节点[2],艺术教育是我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中美育的重要构成部分,这也对艺术发展及艺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艺术教育政策的改革及政策的落实是推进艺术教育的关键,艺术教育离不开专业的艺术人才,离不开专业的,系统化的学习,而正确的把握艺术教育的美育主要目标,并且运用现代化管理方式改善原有的管理和教育方式,为艺术教育质量的提升创造良好的条件,推动艺术教育全面覆盖的发展,形成符合社会需要的系统化、规模化、规范化的艺术培训机构,是当前阶段艺术教育实现全面覆盖、教育现代化进行中不可少的重要环节[4]。因此研究艺术教育政策的改革对艺术教育培训行业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影响成为本文的研究目的。

二、艺术教育政策改革背景下湛江市艺术教育培训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政策普及度、政策了解度、政策实施各方面来看,无论是家长、学生还是培训机构对艺术教育政策改革理解程度都有所上升,但认可度还需提高。湛江市艺术教育培训师资结构还不能满足艺术教育政策改革的要求,教学内容还不能满足学生和家长对艺术教育政策改革的需求,管理运营模式未适应艺术教育政策改革带来的变化。并且,缺乏前期的宣传,与具体的政策普及分析,无法使受众了解艺术教育政策并对其认可,从而无法引发对参与艺术学习的想法。活动后期缺乏宣传,无法形成及时反馈,将极大影响艺术教育培训机构的招生。同时,受新冠疫情影响,许多机构纷纷表示线下课程较难进行,生源流动较大,班级人数的控制也比原来要严格,报名人数大大减少,近期来才渐渐回归正常招生。而在新政策中进一步完善相关条例并《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后,更是对机构的课程设置、安排、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湛江市艺术教育实证结果分析

1.实证结果分析

根据问卷发放情况,问卷有效填写人数为505人,家长填写人数为223人,占比44.16%,学生填写人数为117人,占比23.17%,艺术教育机构从业者填写人数为8人,占比1.58%,其他填写人数为157人,占比31.09%,虽然艺术教育机构从业者样本较少,但仍具有一定参考意义。本文将使用最新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对家长部分数据预处理做文字描述,其余数据做描述性分析,呈现广东省湛江市艺术教育行业在艺术教育政策改革后的现状。表1显示了艺术教育政策改革对家长产生影响的二元逻辑斯蒂(Mlogit)回归结果。模型1回归结果显示,了解艺术素质测评改革文件的程度每增加一个单位,改革后选择报班比选择不报班的发生比会增加140.9%;艺术素质测评文件认可度的程度每增加一个单位,改革后选择报班比选择不报班的发生比会减少29.9%中可以看出,将《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等三个文件将学校艺术素质测评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初中和高中阶段学校学生测评结果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将影响部分家长给孩子报班的意愿,并使相关政策的赞同度下降。“双减”政策中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政策的了解程度的程度每增加一个单位,改革后选择报班比选择不报班的发生比会增加87.9%;校外培训范围政策了解程度的程度每增加一个单位,改革后选择报班比选择不报班的发生比会增加118.0%;校外学科管理方法认可度的程度每增加一个单位,改革后选择报班比选择不报班的发生比会增加36.9%,从这三条政策中可以看出,校外培训机构相关管理政策越完善,家长对政策的支持程度越高,报班意愿也越高。模型2回归结果显示,了解艺术素质测评改革文件的程度每增加一个单位,改革后选择学习艺术比选择不学习艺术的发生比会增加177.1%;艺术素质测评文件认可度的程度每增加一个单位,改革后选择学习艺术比选择不学习艺术的发生比会增加0.8%中可以看出,该政策较大推动了家长想让孩子进行艺术学习的意愿。“双减”政策中关于校外培训范围政策了解程度的程度每增加一个单位,改革后选择学习艺术比选择不学习艺术的发生比会增加321.7%;校外学科管理方法认可度的程度每增加一个单位,改革后选择学习艺术比选择不学习艺术的发生比会增加558.8%,并具有显著性的政策中可以看出,校外培训机构相关管理政策越完善,家长对政策整体上的支持程度越高,让孩子参加艺术学习意愿也越高。表2显示了“以政策改革后您在选择艺术培训机构主要看中哪方面?”来进行分析艺术教育政策改革对家长选择机构产生影响的多元逻辑斯蒂(Mlogit)回归结果。控制其他变量保持不变,对素质测评改革了解程度每增加一个单位,家长对教育机构选择偏向地理环境因素而非口碑和信誉度因素的发生比降低43.9%,不具有显著意义(P>0.1);对“双减”政策了解程度每增加一个单位,家长对教育机构选择偏向地理环境因素而非口碑和信誉度因素的发生比增加83.7%,不具有显著意义(P>0.1)。对线下培训课时规范认可程度每增加一个单位,家长对教育机构选择偏向地理环境因素而非口碑和信誉度因素的发生比降低32.6%,具有显著意义(P<0.1);对校外培训范围政策了解程度每增加一个单位,家长对教育机构选择偏向地理环境因素而非口碑和信誉度因素的发生比降低92.2%,具有显著意义(P<0.1)。控制其他变量保持不变,对素质测评改革了解程度每增加一个单位,家长对教育机构选择偏向师资力量因素而非口碑和信誉度因素的发生比降低63%,不具有显著意义(P>0.1);对“双减”政策了解程度每增加一个单位,家长对教育机构选择偏向师资力量因素而非口碑和信誉度因素的发生比降低18.3%,不具有显著意义(P>0.1)。对校外培训范围政策了解程度每增加一个单位,家长对教育机构选择偏向师资力量因素而非口碑和信誉度因素的发生比降低86.7%,具有显著意义(P<0.1);对校外学科管理方法认可程度每增加一个单位,家长对教育机构选择偏向师资力量因素而非口碑和信誉度因素的发生比降低702.2%,具有显著意义(P<0.1)。控制其他变量保持不变,对素质测评改革了解程度每增加一个单位,家长对校外培训范围政策了解程度每增加一个单位,家长对教育机构选择偏向师资力量因素而非口碑和信誉度因素的发生比降低80.5%,具有显著意义(P<0.1)。在口碑和信誉度为参照组与地理环境、人文气氛、师资力量、收费标准对比中可得,家长对教育机构选择中大多更偏向于重视艺术教育培训机构的口碑和信誉度。

2.艺术机构从业者样本分析

关于艺术教育培训行业从业者方向的“贵机构经营模式为?”问题中(如图1所示),占比最多为“与文化教育相结合艺术培训”选项,占比62.5%;最少为“单类艺术培训”选项,占比0%  ;“综合艺术培训”选项,占比37.5%。  “2015年《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等三个文件政策改革后近三年内贵机构开设的艺术培训类项目中,参加什么培训项目的学生人数最多?”问题中(如图2所示),占比最多为“书法美术类”,占比50%。而在中小学生生源是否因为政策改革而发生变化?”问题中(图3所示),占比最多为“无明显变化”选项,占比50%,占比最少为“生源减少很多选项”占比0%;“生源增加很多”选项,占比25%;“生源增加很多”和“生源较少”选项,均占比12.5%。关于艺术教育培训行业从业者方向的“政策改革后现有教师队伍的结构变化是?”问题中(如图4所示),占比最多为“书法美术类老师增加”选项,占比62.5%;最少为“器乐类老师增加”“声乐老师增加”和“影视表演类老师增加”选项,占比12.5%;“中国舞老师增加”选项,占比37.5%;“体育舞蹈(国标舞  啦啦操等)老师增加”选项,占比25%。

四、结论与建议

影视艺术培训范文2

关键词:儿童影视教育培训;带资进组;拍摄许可证

当前,国内各大、中城市中对于儿童影视教育培训的需求十分迫切,儿童影视培训市场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光明的行业预期。国内以北、上、广、深为代表的一线城市,以及众多省会城市和二、三线城市数量众多,每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中城市中,对于5至15岁儿童影视教育的培训市场都在快速发展和迭代,深入分析目前国内儿童影视教育培训市场的现状及存在的优缺点,对于进一步规范发展儿童教育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也是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制订行业政策的有力支撑和依据。

一、儿童影视教育培训市场现状

及存在的弊端目前在国内的各大中城市中,作为儿童家长主体的80后及90后初期的家长们共有8000万至9000万人的规模,而这些家长的孩子以正处在5至15岁的幼儿园及小学、初中阶段,这些孩子们正是当前儿童影视教育培训市场的主体人群和受众。作为家长几乎每个人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同龄人中取得影视表演方面的领先培训经历以及获得优势地位。同时,这些孩子家长们又正处于自身事业发展的上升期,他们之中一部分人在孩子无法获得传统的数、理、化教育学科的优势和领先地位之时,迅速地将眼光和注意力转到了社会大众聚光下的影视表演行业,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快速地成为小明星、小影星。就是在这种社会氛围的影响下,家长的个体需求与儿童影视教育培训市场的无形引导产生了高度契合,更是强力助推了国内儿童影视教育培训市场的快速发展。据统计,目前国内有各类儿童影视教育培训机构共达几万家之多,规模档次不同,办学特色也各有千秋,可谓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这些儿童影视教育培训机构多数是以往的影视表演机构或是成人艺术培训机构转型诞生来的,当前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伴随当前国内城市中众多中产阶层的家长群体越来越多,无疑给儿童影视教育培训机构提供了快速发展的市场土壤,但是真正能做到兼具影视艺术培训及表演市场开拓的儿童影视教育培训机构却是数量不多,占比不高。而贯以“童星梦工厂”“童星摇蓝”“小明星之友”等各种名称的机构却都存在同质化倾向,这也是当前国内儿童影视教育培训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弊端,需要在以后的发展之中加以规范和梳理,使之形成良好的自身发展特色及领先的市场优势。儿童艺术影视培训市场规模巨大,市场潜力惊人,其中儿童才艺培训、儿童影视培训、儿童表演专长培训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从投入产出分析,各家儿童影视教育培训机构的投入也仅限于教师人员、场地投入、服装道具、影视设备等一次性投入,因此市场广阔利润空间十分可观,可谓商机无限。但当前各家儿童影视教育培训机构存在着小、散、乱的特色,导致了儿童影视教育培训市场集中度较低。影视艺术教育是我国青少年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区别于传统的以升学考试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很多大、中城市家长都有此愿望和诉求。艺术教育在欧美及日、韩等国十分普及,也是他们作为国民基本素养教育的基础性学科。当时,随着《全面深化教改,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落实,学生家长也开始逐渐重视音乐、美术等美学素质教育,而且音乐、美术也作为中考的重点考核内容,近两年很多省份明确将音乐、美术考试成绩计入中考分数,这无疑也从考试层面助推了影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为国内儿童影视艺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打了一针强心剂。从另一个侧面考量,当前国内各大中城市存在的消费升级之中,居民对文化、教育、娱乐的支出不断增长,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也在短期内刺激了文化艺术表演市场的快速井喷式增长。随着2020至2025年我国人均GDP的稳步上升,以及国家二胎政策的放开,国内综合性的连锁儿童影视艺术教育培训机构将大量出现,这些连锁儿童影视艺术教育机构具有品牌、教师、统一模式的诸多优势,他们专业性强,市场拓展能力强,并与教育培训的头部企业及互联网巨头横向联合,具有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也将现有儿童影视艺术教育培训中的小、散、乱和无序发展的各种弊端得以正本清源,逐渐规范。

二、带资进组对于儿童影视艺术

教育培训机构的优势及劣势分析带资进组,顾名思义就是演员自身带着资金进入剧组,参与拍摄,也参与后期分成。这也是近年来国内影视表演行业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当前,很多儿童影视艺术教育机构也借鉴了带资进组这一成人影视运营模式,搞起了系列少儿影视剧的拍摄。目前,在儿童影视艺术教育培训市场中,很多机构引进了带资进组的模式,但当前一些只在网络播出的影视作品,采用带资进组的形式比较普遍。所拍摄的儿童影视作品一般不是经广电总局审批通过的具有拍摄许可证的正规影视剧,而只是在一些网络平台播出的网剧。这些儿童影视剧每集一般在20至30分钟,采用儿童影视连续剧的拍摄形式,每集成本较低。带资进组的孩子家长需要根据小演员的主演、配角、众多群演的角色定位分别缴纳39800元,19800元,9800元等几档不同的带资进组费用,一般在15至20天内即可完成一部儿童影视连续剧的拍摄,可谓是儿童影视艺术教育机构生产的流水线。儿童影视剧带资进组的模式,可谓是优点和弊端都十分突出。优点就是用带资进组的方式可以快速筹集拍摄资金,在最短的时间内成组开拍,为有需求的家长及孩子们提供了半个月就可以成为“小明星”的快速通道。也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一部分人快速露脸、快速成名的愿望和需求,因此具有一定的市场生存空间。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这种快速拍摄,以资金作为进组和选角色的主要依据,并不能很好地完成影视表演培训的全过程、全周期性要求,以速成代替了长期艰辛的影视表演艺术培训周期,这在某种程度上无疑是违背了艺术培养的内在规律,因此需要引起社会和广大家长的足够警惕和重视。但现在社会上也有一种说法是,用这种方式,降低了普通百姓的孩子成为明星的门槛,在家长可承受的范围内花费几万元,就可以直接进入“高不可攀”的剧组,将原来人们印象中的“高、大、上”电影剧组,与广大寻常百姓间拉近了距离,因此有其自身的市场空间。

三、如何防止儿童影视艺术教育

培训市场的误区及陷阱应该说当前国内儿童影视艺术培训市场可谓是良莠不齐,乱相频生,因此广大学生特别是学生家长,要充分了解目前儿童影视艺术教育培训的相关内容及细节,擦亮慧眼,避免走入儿童影视艺术教育培训的误区及陷阱。首先,要从思想上端正认识和态度。孩子有志于从事影视表演事业可谓是初心良好,但是任何艺术专业都必须经过日复一日,循序渐进的长期培养,孩子可以一开始快速入门,但是绝无短期速成以及快速成为明星之说,这也是所有学科发展的规律和普遍原则。希望不经刻苦努力而一朝成名肯定是不现实的,也是在当今社会中根本行不通的。其次,各类教育主管部门要切实承担起监管主体责任和功能,严格管理及审核。对于少数打着“带资进组”名头的儿童影视艺术教育培训机构,匆忙上马,以“假集资”的名义行“真跑路”之实,一定要严加打击,将这些少数的假儿童影视艺术教育培训的害群之马清理门户,使这些机构在社会上不能生存。再次,社会媒体及行业组织要本着对广大孩子及家长负责任的态度,加大第三方舆论监督力度,及时曝光个别假冒的儿童影视艺术教育培训机构,揭露他们的不法骗局。最后,儿童影视艺术教育培训行业应加强自律组织,第一时间公布一些信誉良好口碑显著的名优儿童影视艺术教育培训机构,让广大学生家长能够有一个参考名单和体系,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名优儿童影视艺术教育培训机构受到正规培训。

参考文献:

[1]刘丽秋.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相关因素的计量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1(5):1.

影视艺术培训范文3

关键词:东盟;越南;影视传媒;高等教育

一、引言

中国教育部为配合“一带一路”倡议,2016年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教育行动》设计了“四个推进计划”,持续推进我国与各国的教育合作。越南作为我国“一带一路”重要合作伙伴,对越南传媒高等教育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加快相互间的教育合作,助力“四个推进”计划的实施。根据越南政府第14/2005/NQ-CP号决定《越南大学教育2006年至2020年基本与全面的革新》以及第711/Q-TTg号决定《2011年至2020年教育发展战略》,越南的高等教育建设要与国家不断推进工业化建设、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相匹配,要以使越南逐步融入全球化国际关系以及越南人民日常学习需求为导向。

二、越南影视传媒类专业教育现状

在整个国家高等教育的建设导向下,越南影视传媒类专业的高等教育的受重视程度,并不能与其他自然学科相提并论。因此,就目前而言,以河内国家大学、河内理工大学和胡志明市国家大学为代表的综合类大学在影视传媒类专业建设上,尚无建树。相反,以河内戏剧电影学院以及西贡国际电影学院为代表的高等艺术院校和职业技术学院,传媒影视专业培养体系的建设,虽有不足,但已经较为完整。

(一)高等学位教育:影视叙事技能为主导

当下,越南的影视传媒类专业的高等学位教育,由河内戏剧电影学院的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教育为代表。河内戏剧电影学院是一所专业的艺术高等教育学院,办学理念是,为期待从事电影、电视、戏剧方向的学生提供专业化培养。学院拥有深厚的越南国家认同感,并通过培养越南年轻人,为整个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河内戏剧电影学院正计划发展成为越南培训戏剧与电影艺术的主要学校,它将对越南戏剧与电影艺术教育体系的改革产生强烈影响。该学院提供四年制的戏剧、电影、舞台设计等专业的学士学位培养体系,依托学校资源的整合,对学生的就业方向,作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划,如电视编辑专业的学生往往毕业后可以在越南本地的电视台从事编辑工作,或是报纸和杂志编辑部的记者,抑或说曾参与电影电视和传播领域的公司的制作过程,也可以选择进入全国相关艺术培训学院成为老师。该校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是为越南的相关艺术领域提供人才,以提高整个国家的文化竞争力。在培养方案建设方面,河内戏剧电影学院也根据专业的不同,做出了系统的有针对性的规划。以电影导演专业为例,第一学年,向学生讲授黑白摄影技术,户外摄影和室内照明技术,并配合操作摄像机指导学生的构图技巧与机器运动技巧;第二学年,通过指导学生练习外部照明和内部照明等摄影技巧,使学生具备机器运动的框架布局和设计的能力;第三学年,在老师指导和帮助下制作具有内部声音的短片,并尝试独立拍摄完整的短片;第四学年,引导学生练习胶片相机拍摄艺术。通过培养,力图毕业生可从事摄影棚、电影摄制队、各部委电影制作单位的摄制和摄制(摄影导演)工作,或可在全国电影和电视培训学校担任电影行业专业研究人员或研究助教。

(二)职业技能教育:就业适应性为核心

西贡国际电影学院是一所职业技术学院。此类院校旨在,为越南人民提供所需的职业技能培训。该校成立于2002年,为学生提供长期以及短期课程,包括编剧、摄影、导演、摄影总监、电影剪辑、电影,电视节目制作、音效、电影特效,3D动画等。此外,学校还定期与越南乃至世界著名电影电视领域的许多电影摄制者和老师组织讲习班,短期研讨会。学校教室的设计与每个专业的要求相一致,试图提供专业的教学场所。例如,表演教室提供了“声”“台”“形”“表”四门表演基本功的所需的一切空间;电影编辑教室课可以达到每位同学一台电脑等等。除常规专业教室以外,学校还为影视传媒工作室改建了摄像机和照明系统,以服务于课程推进以及横向项目推进,常为社会联营公司承担演员培训、电影后期制作的作用。

三、越南影视传媒类专业教育特征

(一)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导向

不论是河内戏剧电影学院的高等学位教育,还是西贡国际电影学院,影视传媒教育的办学导向更多是以培养学生相关职业技能,继而为越南社会提供更多的艺术人才。对学生艺术理论的培养还远远不足,但结合越南社会发展的众多因素,此培养体系面向传媒生产第一线,以岗位技能为本位,可以培养一批又一批与社会需求相匹配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确保毕业生可以充分满足工作岗位对职业技能的要求。从现阶段看,可以快速推进越南本国传媒人才建设进程。

(二)艺术院校“重艺轻传”

越南影视传媒专业的教育目前由专业院校所承担,河内戏剧电影学院,西贡国际电影学院皆为专业艺术院校,在教学上具有专业素养,可以对艺术人才进行有特点、有针对性的艺术技能培养,但对传播学的教育还没有起步,呈现出明显的“重艺轻传”的特点。其他高校也尚没有涉足相关专业。顺化大学设置了艺术学院,但是没有包含传媒相关专业,河内国家大学、岘港大学、胡志明市国家大学、荣市大学,则暂未发现与传媒相关专业设置。

四、结语

近年来,随着影视传媒产业在越南的不断兴起,如何及时建设、丰富越南综合类大学影视传媒类专业的高等教育,并使之更好与越南社会发展、人民日常生活需求相匹配,则成为主要任务。

参考文献:

[1]司达,赖思含.中国大陆纪录片的海外传播特征——基于日本山形国际纪录电影节参展影片的定量研究[J].艺术评论,2019(189):29-41.

[2]关于《越南大学教育2006年至2020年基本与全面的革新》的第14/2005/NQ-CP号决议[Z].2005-11-02.

[3]关于《2011年至2020年教育发展战略》的第711/Q-TTg号决定[Z].2012-06-13.

[4]河内戏剧电影学院官网[EB/OL].

影视艺术培训范文4

在国家政策的扶植下,影视动画企业急剧扩张,对一线技能人才的需求逐年递增。以我校为例,2012年合作企业需求量与在校学生数比例达到3•1∶1,比去年增加约40%。笔者调研的同类院校也有相近的发展态势。但是,2011年我校动漫专业招生数同比下降22%,有的同类院校甚至下降了50%,没有一所院校呈上升态势。这虽与高考考生人数同比下降有直接关系,但也反映出一个严重的问题,即产业发展难以促进专业发展,高就业率专业并不一定受到考生们的青睐。笔者通过调研发现,造成以上情况的因素有多种,如动漫产业影响力较弱、部分媒体对高职动漫教育水平评价较低等,其中重要因素是毕业生对产业现状和高职教育评价不高,调研结果显示其中主要负面评价有:a)就业初期薪酬较低;b)就业层次低,发展空间小;c)专业学习过程中花费较大;d)对学校专业教育满意度不足。以上部分因素与行业现状、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一定关系,并非学校教学改革所能解决,但这些负面评价对动漫专业发展带来的影响不可忽视。

教育费用过高的情况分析相对于学习费用本已较高的艺术设计类其他专业,影视动画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还需要有更多的成本投入,除必备的个人电脑外,数位板、摄影或摄像设备也必不可少。这些教育投入虽然略高,仍能够被学生和家长理解。但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学生除缴纳在校学习期间的费用,还需要向准备就职的企业缴纳“额外”的学费,例如顶岗实习培训和企业订单班,学生为此倍感困惑。a)顶岗实习培训在笔者接触到的合作企业中,除了少数对动画技术要求不高的文化传媒类企业能够提供带薪实习外,所有的影视动画公司都提出了岗前培训方案,即向学生收取一定学习费用,进行三到六个月的专项能力培训,根据培训考核成绩上岗。综合各项费用,影视动画专业学生需要多付出近一年的学费(5000元)才能上岗就业。就业第一年的薪酬水平约2500~3000元/月。b)企业订单班部分院校与动漫企业合作开设定向培养的企业订单班保障学生100%就业,其专业教育由企业教师进行,之后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就读企业订单班,学生每年需要多缴纳约60%的学费,较顶岗实习培训费更高。就业第一年的薪酬水平约3000~3500元/月。由此可见,家庭教育投入成本过高为影视动画专业的招生设置了门槛,抵消了行业需求的增长,使招生规模难以扩大。其核心问题在于,现阶段院校自身的教育水平难以完全满足企业需求,不得不借助企业力量完善影视动画人才的培养工作。动漫行业的人员流动率很高,但由于院校培养力量不足,只有少数规模较大的企业可以投入技术力量与学校合办企业订单班,大部分企业只能选择岗前培训方式。企业投入了人力和资源,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不得不采用收费手段,防止学生学成后跳槽。以上种种,造成企业、院校和学生三方对动漫专业的教育现状均感到不满。

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

现今不少高职专业也存在着高收费订单班或顶岗实习收费等问题,然而影视动画专业就业中几乎全部需要多付费问题是极为罕见的,这一方面凸显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严重问题,也说明影视动画行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经笔者分析主要有以下两点:(1)生产制作体系有别于以设计师创意表现为核心的平面设计、室内设计等主要艺术设计类专业,动画产业是一种艺术性和生产性相结合的工业化生产体系,行业的岗位和分工已被细化,动辄数十集的动画片需要几十乃至几百人协作完成。构建影视动画专业的教学体系,必须熟悉生产过程,并按照行动导向方式构建与企业生产相符合的模块化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应首先由具备丰富实践经验并达到项目主管级别的企业高端技术人才对主要就业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对典型工作的能力要求进一步解构,从而给出职业能力的具体要求,再由富有教学经验的高校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素质、人才培养的规律设定课程模块,规划教学模式,设计教学内容。正是由于影视动画产业的高速发展,业内高端人才薪酬水平高、职业前景广阔,职业院校难以吸引到这类高层次人才来校任教。此外,职业教育有着自身的特点,即使有高水平、高文凭的企业教师,掌握职业教育规律也需要一段时间。影视动画专业开设时间短,这注定了专业所需的高端“双师型”教师难以在短时间内打造。(2)岗位能力需求大规模、流水线式的生产方式要求大多数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专项的职业能力。在职业教育中如强化专项职业技能的培养就能有效促进学生就业。例如,在机械加工行业中,车、铣、刨、磨等各工种有一定的能力差异,但单一工种的能力要求基本相同,掌握好一个工种的技能,到各类企业中都能较快上岗。但是,影视动画专业教学中强化专项能力作用却不明显,这是由于影视动画企业差异性造成的。影视动画企业虽然也可以划分出角色造型师、原画师、动画师、剪辑师等岗位,但各企业的岗位职能差别很大。首先,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的岗位构成完全不同。即使同为一种类别,相同的岗位的能力需求也会不同,表现在制作软件、职能分工等方面的差异上。此外,动画制作技术更新的速度很快,造成各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也在不断变化中。现阶段大部分高职院校影视动画专业的学生数量不多,师资和设备投入有限,难以针对性地开设更加细分的教学方向。即使部分院校已尝试开设,但在课程结构、教学内容上也难以平衡取舍。这些因素造成院校的教学难以适应企业的需求,学生的专项技能与不同企业的上岗要求难以吻合。因此,到院校招聘的动画公司,考核时大多只能重视美术造型基础、专业基础素质,对制作软件操作能力并不期冀。甚至部分企业仅以美术能力为考核要点面向艺术类各专业招聘,这也反衬出动画专业的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差距。

解决人才培养问题的对策建议

高职影视动画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是由行业发展现状、专业特点、高职办学能力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固然有些因素并非依靠院校自身努力就能够改变,但教学改革并不应当仅仅依靠国家政策、教育投入,更应当依靠现有资源,进行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笔者认为,深化影视动画专业“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改革,是以上问题最可行的解决办法。(1)校企合作的“双师型”队伍建设如前所述,高端的“双师型”教师是动漫专业师资建设的核心。近年来,高职示范性院校和骨干院校建设中逐步重视这一问题,部分院校高薪聘请企业动画导演、艺术总监为专业带头人。但这种模式并不能适用于普通高职院校,如从企业招聘中层技术人员,由于受能力素质、行业视野、教学能力的限制,其结果是对专业建设有所改善,但成效并不显著。笔者认为,教学队伍的建设应当从自身抓起,加强教师培训,从现有的队伍中选拔优秀师资培养“双师型”人才。而“跟岗进修”是校企合作师资培训最有效的手段,即专业教师定期参加合作企业顶岗实习培训。其优势体现在如下方面:一是“跟岗进修”的教师与学生同步参加培训,在及时更新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能够深入理解工作岗位的能力需求与变化,找出专业教学差距,总结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二是“跟岗进修”带来的教学改革适应合作企业的人才需求,有利于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三是“跟岗进修”的教师培训费用最低,培训时间的灵活度也最高。(2)校企合作的专项能力培养我校在早期影视动画专业建设中,由于对产业结构研究不足,对主要就业岗位的职能难以把握,课程体系构建以“通用型”动画人才培养为出发点,其结果导致学生的上岗能力偏弱。近年来,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展开,笔者逐渐认识到,有针对性地加强专项能力培养对于影视动画专业的建设发展势在必行。由于不同企业的岗位能力需求不同,课程的设置必须依托长期合作且人才需求量较大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中,应当与合作企业深度合作,充分听取企业高级技术人员的意见和建议,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中的主要就业岗位,分析主要工作任务,对典型工作的能力要求进一步解构,从而得出专项职业能力的具体要求。由于近年来动画企业数量的大幅度增加,行业的发展逐步走向成熟,企业的标准化程度越来越高,相对于以前较窄的就业岗位并不会影响学生的自由择业,反而更有利于学生就业。但是,在强化专项能力培养的同时也应当注意到,专业的长期发展不能仅仅依赖于几个企业,减少主要就业岗位不能以学生就业层次为代价。在课程体系调整中,删减不必要的岗位方向课程后,更多的教学时间应留给美术造型能力、创意表现能力、专业综合素质的教育上,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p#分页标题#e#

影视艺术培训范文5

1.泛滥的商业化和功利化

在过去,中国高校教育同商业生产之间的关联并不是十分紧密。为了改变这一情况,近年来各高校开始推崇“教育产业化”。受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等主导因素的影响,影视艺术教育在产业化运作方面显得尤为突出,虽然取得了不少成就,却也出现了矫枉过正的现象。在浮躁急进心态的影响下,不少学生片面地理解了“成功”一词的含义,总把学业的收获寄希望于走捷径,忽视了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暴露出急功近利的严重问题。与此同时,众多娱乐产业的飞速发展使得影视演艺、节目策划、后期制作等方面的职业出现了较大的市场空缺,这使得高校对影视艺术进一步提高了重视程度。如某些高校开设艺术教育类课程时为了迎合教育市场里学生的功利性追求和商业化的利益刺激,不仅减少资金投入,还在师资力量尚未足够的情况下就草草地进购了一批质量不够优良的教学器材,与此同时却设置了较高的生源上限和学费标准,导致学生在无法获得高效学习的同时仍要缴纳高昂的费用。目前,各个高校都开始或已经在艺术大类的专业下开设影视方向,或以普及影视类课程为目的设置更多的影视艺术选修课并成立影视学院,藉此吸引大量的社会资金来缓和学校的财政压力。

2.影视艺术教育师资匮乏

在过去,我国的影视艺术教育建设相当不完善,众多的老一辈教师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尝试掌握了电视技术基础、摄像技术以及节目制作编辑等课程的教学方法,为中国影视艺术教育的繁荣奠定了基础。然而旧有的师资水平不再能完全适应社会需求的飞跃性提高。早期开设影视专业的中国高校仅有北京和上海的几所,毕业生人数也比较少。现在虽然有更多影视艺术类专业的高素质人才补充到影视教师的行列中,但所占比例还不高,科班出身的更可谓是百里挑一。年轻教师们的教学经验有所欠缺,水平也有待提高。总体上,目前高校影视专业的师资力量还是比较欠缺和薄弱的。影视艺术教育的从业者大多不是来自艺术专业院校,而是知识背景构成复杂的“自学者”,水平层次良莠不齐。部分高校的艺术类院系甚至连一个专业的影视艺术类教师都没有,影视广告、影视编导、影视表演、数字媒体技术等影视艺术专业类课程的教学不是由外聘教师担任,就是由新闻传播、摄影艺术、文学艺术等类别的相关非专业的教师来承担。这些教师对影视艺术教育有着自己的理解,但教学技巧仍不够全面和精湛,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可见,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大众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使得影视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走上了不均衡的急剧扩张的规模化道路。

3.教学内容陈旧、体系固化难以创新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的观念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而教学内容的更新换代势必也要同行业动态的变化紧密相连,否则会让高校教育逐渐进入固步自封、止步不前的怪圈。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对于日新月异的影视艺术教育来说尤为重要。然而现在众多高校仍然使用着陈旧的影视艺术教材,这样会让人才的培养脱节于社会,乃至降低高校影视艺术专业的生命力。经过数年的探索和尝试,国内高校通过引进西方先进的教学理论,围绕着影视艺术的人才培养目标、指导方针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但各地区高校新兴的影视艺术类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差别不大。放眼至全国的影视艺术类专业学生来看,总体的差异性也比较小。固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降低了高校影视艺术类毕业生对相关电视传媒行业公司的吸引力,人们开始质疑高校教育的质量。为达到与时俱进的要求,影视艺术教育体系迫切需要进行创新和改革。

4.学科发展不均衡

影视艺术有着很强的综合性,其因较为宽广的涵盖面被应用在社会的各个方面。然而现今各高校在建设影视艺术类专业的时候往往只注重较为热门的如表演和电视艺术等方面的课程,却忽视了电影专业和录音专业等方面的人才培养,这使得影视艺术教育形成了片面而不均衡的发展态势。片面化的格局不仅会限制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也会使得高校影视艺术专业类的人才市场鱼龙混杂,乃至降低整体的质量,因此这也是一个需要我们去关注并改善的问题。

二、改善高校影视艺术教育现状的对策

1.引导教育产业化回归教育本身

首先我们应该认清影视产业同影视艺术教育之间的联系。我国的政府公告明确指出,影视艺术类课程要在大学美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高校应当引领学生回归到影视艺术教育艺术性的本质诉求中,与此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影视作品是文化工业的重要产物。所以高校不仅要发挥好影视艺术在美育方面的主要功能,也要兼顾到影视艺术的商业化特征。所谓的“教育产业化”是教育学科同企业文化的一体化,是学校优质集中的知识理论资源同企业创新意识的结合。在这个大的前提下,高校有必要放缓扩大影视艺术类招生的脚步,转而把精力在基础教育设施的建设、市场需求的调查研究以及人才实践平台的搭建等方面。通过坚持学校传道授业的核心追求,高校教育一定能够逐渐摆脱愈演愈烈的功利化态势,从而更好地作为一个载体对灿烂多彩的影视艺术文化进行传承和发展。我们不仅要超越高校狭小的空间限制,铺建健全开放的影视艺术产业化道路,也要坚持人本思想,将影视艺术的人才培养引导回教育本质的职能之上。

2.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影视艺术包罗万象,这也要求教师在做好本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广泛吸收音乐、文学、舞蹈、美术、历史、哲学及心理学等各个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和研究来建构起较为完整的教育知识结构。博采众长、积少成多,全方位的学习将有益于教师提升影视艺术教学的质量,加快学识与能力之间的转化过程。当前各高校的影视艺术教育正处在一个较为关键的时期,只有具备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一人才基础,我们才能有信心做出更多改革和创新。因此,各高校不仅要大力引进影视专业的教育人才,还要提供相应的经费和政策支持以达到鼓励的目的。首先,在各类人才中,各高校尤其应该注意吸纳策划型、创作型以及海归型等几种类型的师资力量,打造教学与时代紧密相连的新亮点。其次,我们还可以对目前任职的教师进行专业培养,由主管教育部门通过各种形式的考核选拔出优秀的教师参加到外出的访学活动中,以完成有针对性的进一步深造。最后,高校可以通过增加影视艺术课题数量,举办影视艺术类别的文化活动来达到集思广益的目的,进一步鼓励教师参与到影视艺术的教育及科研工作中来,以提高教学质量及科研水平。

3.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育体系

为了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我们首先应该在影视艺术类课程的设置上进行更加合理和细致的分配。例如,在影视文学、影视艺术鉴赏等原有课程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增加影视策划与制作、影视文化传播、影视教育等课程。我们要从小处出发,主动了解国际影视艺术教育的动态,引进更多的外文教材,学习西方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此基础上,各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专长开设不同的影视艺术类课程供学生进行自由选择,并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进一步充实教学内容。在当前逐渐固化的影视教育体系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吸收成功先例的宝贵经验,将影视艺术的技术性同民族文化性相结合,注重学科发展的时代性,以达到对体系进行改革的目的。比如,为了形成影视艺术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设立影视艺术教研交流中心或者影视艺术教育基地这一类别的学术型机构,并由专业的教师主导机构的教学经验分享及公开课等活动。最理想的情况是,每两千个学生就能够配备一名专事教学的影视艺术类教师。而各个学校则可以以影视艺术教研机构为依托来开展校间的活动,以达到资源和信息共享的目的,从而改变一个或几个教师闭门造车、孤军奋战的局面。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我们则可以广泛使用互动课、讨论课、采风课、试验课、鉴赏课和读书课等多种教学形式,以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影视艺术教育体系的改革进程。

4.均衡各学科发展

影视艺术培训范文6

【关键词】技术+;影视艺术;高校教育;战略转型

电影和电视艺术也被称为人类第七大艺术,这一门综合艺术类别结合了时空艺术和视听艺术。在我国影视艺术发展和传播的时间较晚,高校影视艺术的发展是一直到1985年4月,教育部了“关于开设高校电影课程的意见”的相关文件,要求将电影课程作为教学计划中的重要选修课程加入高校大学生的课程中。影视艺术教育的普及是培养我国行业人才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全民影视艺术素养和艺术鉴赏水平的重要手段。而在“技术+”时代的背景下,我国影视艺术在高校的教育中更要凸显专业特色及时代特征,技术创新的教育手段和目标也将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融合了“技术+”基因的影视艺术教育生态也将更加明晰,这其中不仅包含了影视赏析类内容,它还包括电影和电视剧本创作,电影和电视拍摄,后期制作,营销和发行,传播平台和衍生开发。并逐步构建其与教育系统互相影响和融合的新模式。

一、信息技术与“技术+”

1.新兴技术的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顺应新兴技术交互性、全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等优势,研究前沿技术并将其引入到影视艺术教育当中去,伴随技术+的进步,现代信息技术必然承担起“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历史重任。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突破与整合,促进了影视艺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高校的教育领域的拓展和延伸。新媒体技术、人工智能、生物识别、认知计算、数字双胞胎等新兴科技有望在未来与影视艺术教育不断创新和迭代,形成多种技术与艺术的整体演进、群体性突破,必将促使新的教育方式和手段形成,进而推动数字时代影视艺术在高校中结合技术创新的教育战略转型。

2.“技术+”思维

主席指出,“现在人类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的历史阶段。这是一个引领世界的时代,它将极大地促进人类生活,生产和生产力的发展。”从高校影视艺术教育来看,应以培养影视艺术人才为核心,融合新兴技术,结合游戏、文学、动漫、戏剧、电竞多个领域,形成完善的影视艺术教育生态。

二、影视艺术大学教育的现状与困境

高校影视艺术教育主要包括了对影视艺术的欣赏、影视剧本创作分析和影视剧拍摄的技术制作等内容。它包含两个任务:主要是培养该行业从业人员及提升大学生艺术审美方面的新高度。影视艺术教育作为一种新的艺术教育形式,是全面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综合质量的推动力,由于此类教育起步较晚,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高校影视艺术教育现状

目前,高校影视艺术教育的价值尚未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虽然影视艺术教育的发展在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结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此类教育还远未达到普及水平,那么建立符合高校教育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完善的影视教育体系是目前高校影视艺术教育的必然趋势。高校影视艺术教育目前的体现为:首先,影视艺术教育可以影响大学生的情绪乃至个性,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能在影视艺术作品中表现出来,而在促进大学生品德塑造及性格养成等方面都起着积极作用。这一种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影响力,往往让青年人找到共鸣,并且借助影视艺术表达更加深度和真实的情感,所以我们能看到大学生群体中对影视艺术喜爱的人数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期,而对于影视艺术的热爱和追求更是超出了其他层次群众的数量和程度。其次,影视艺术教育改善了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及储备,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影视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结合了众多艺术类别领域及其多学科背景,使其成为一种有助于改善人们知识结构的教育媒介。影视就像一本百科全书,从多个角度和多层面展示了我们所认知的政治、经济、科学、社会和文化生活,甚至是人类未曾证实和了解的未来、科幻、神话……正是通过电影电视教育,大学生不仅实现获取和增强各种知识内容的能力,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力和注意力,培养了大学生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第三,影视艺术教育提升了中国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电影和电视艺术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丰富的表现力,通过与表演、舞蹈、音乐、绘画等艺术元素的融合,使大学生在视听中不仅仅获得美好的感官享受,更是通过不同的视角,品位艺术欣赏艺术,提高审美能力和感知能力。而在现代“技术+”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与新兴科技相结合,从最初的传统影视艺术结构到如今诞生了3D电影、IMAX电影、4K高清等影视技术,而载体也从传统的电视台、电影院转向互联网、新媒体、移动终端等,在未来我们还能看到更多结合“技术+”所带来的科技影视革命的产物。

2.高校影视艺术教育面临的困境

要充分发挥高校影视艺术教育的功能和作用,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出发,完善教学体系,进一步提高建设理念,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我国高校艺术教育本来起步较晚,而影视艺术教育的真正发展只有20多年的历史,处在这样的新兴科技蓬勃的今天,不仅影视行业本身面临这转型的挑战,在高校的影视艺术教育中同样也存着困境和问题。

(1)普及不广泛,产业困境

实施的范围并不全面,主要是因为一些学院和大学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无法将电影和电视艺术教育纳入其学校教学计划的选修课程。社会更倾向于把重点放在重点专业和学科上,导致了不同高校在影视艺术教育方面发展水平的参差不齐。许多高校尚未充分认识到开设此类课程的重要性,忽略和轻视了这一世界公认的综合性艺术的价值和作用力,课时少必然导致普及的人数和力度就弱,最终没有达到高校影视艺术教育真正想要实现的普遍性和教育价值。

(2)师资不足,推广困境

在高校影视艺术教育的教师中,影视类学科的专业很少。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国各大专业都开设了影视教育专业,但由于每年这类专业的毕业生人数不多,多数都投入到一线的影视剧拍摄和制作中去,很少会有进入高校进行专职上课的专业教师。而现有的教师队伍中能够担任此类课程的老师大部分是由其他专业和影视艺术爱好者构成,无法将影视艺术内容准确、专业的进行讲授,也是该专业教育中推广困难的重要因素。

(3)教学不规范,发展困境

不同于电影学院、传媒大学等专门的影视艺术类高校,非该专业类高校的课程体系往往不能够有教科学和专业的课程建设、专业需求和技术保障,也是导致了课程多以皮毛鉴赏课程为主,不能深入到影视艺术真正的技术和艺术价值层面。尤其是在“技术+”时代背景下的影视艺术更将科技与艺术的紧密起来,形成了影视艺术历史上从无如此技术与艺术高度统一的新影视时代,而高校作为国家科技和文化最重要的力量,不能不重视影视艺术教育在这一环节的薄弱和缺失。

三、“技术+”帮助影视艺术院校教育的战略路径选择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建议强调了关于共同技术、前沿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的创新。为建设一个强大的科技国家,强大的太空国家、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要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并提出要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等技术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整合。

1.依托“技术+”,为影视艺术教育创造新需求

一方面,云技术的快速发展增强了影视联合制作的有效沟通和共同创造。随着新兴科技时代的到来,艺术素质教育的价值越来越受到世界的重视,除了绘画、戏剧、音乐、舞蹈等传统艺术教育外,我国的高等院校已经无法回避影视艺术教育的紧迫感。这不仅仅是提升全民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影视艺术教育作为一种综合了视听语言和流行艺术的艺术形式,电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较,影视的接受程度和推广程度,以及受众群体在世界上绝对的公认第一。从无线电视到有线电视,从卫星电视到互联网电视、手机电视,影视艺术以最快的速度和效率进入公共生活。面对每天欣赏电影和电视艺术的大量观众,需要提高对电影和电视艺术的欣赏程度。最受大学生欢迎的电影和电视艺术,却还没有做到高校的全面普及,这种对艺术的渴求度和迫切性急需要高校的具体措施推动该学科的建设。如各高校提供校园网络中影视剧的观看数量及质量,结合新兴媒体举办与影视相关的活动和宣传,推广和了解新媒体艺术与科技的结合与运用,从科技入手文化,通过文化深入科技。只有在高校全面普及影视艺术教育,未来的从业者才能真正吸收影视艺术的艺术精髓,而提高全社会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更加有利于加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弘扬正能量,构建和谐社会。

2.高校影视人才培养融入多方平台,并对内容端进行培育和管理

积极鼓励和培养行业人才,如腾讯影业的年轻电影人才“NEXTIDEA青年影视人才计划”,成立“春藤电影工坊”。阿里影业设立“十亿元资金孵化青年导演”项目和其他项目,选择优秀的年轻演员、年轻的电影制作人和其他创新人才,只有保障行业内能不断培养出优秀的年轻人才,才能保证影视行业创新和活力,并对未来的创新动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3.融合“技术+”构建产教融合平台

要从源头重视高校影视艺术教育,思想高度重视重要前提,高校各级领导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影视艺术教育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加强技术与艺术统一性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将影视艺术教育纳入高校教学计划,积极创造便利条件,建立科学有序、专业深度的教学模式,促进影视艺术教育在高校的顺利开展。同时加强专业性监督和评估,确保此门艺术类课程体现能真正成为学生所爱所用。此外,高校应该对于“技术+”教学的应用加大投入,目前部分高校已经将独立电影院和多媒体影视设备引进校园并投入使用,通过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激发大学生在校园内的影视艺术兴趣,让曾经没有接受过新媒体艺术的农村或落后城市的学生也能切身体会到现代艺术与技术的全新体验,从而对影视艺术的内涵有更加直观的感受。校园内外积极创建各种影视社区组织,开展与电影和电视教育相关的讲座和沙龙,广泛利用新媒体如电视、网络、移动终端等全方位营造影视艺术在高校校园的浓烈氛围。加强影视艺术教育教学人员队伍的建设,因为教师是推广影视艺术教育的前提,没有专业的教师团队,课程,教材,教学方法等都无法谈论。加强影视艺术专业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引进专业院校的人才,科班出身的对口专业才能针对性进行影视艺术教学。而对于部分院校的非专业教师也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加强实践经验,将课堂知识与影视艺术深度结合,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专业素质。完善影视艺术教育教学体系,借鉴优质院校制定专业人次培养方案,优化和完善课程体系,严格执行相关的教学大纲和计划。对于课堂教学不仅要重视内容的专业性,更要体现影视艺术这一技术与艺术高度融合的综合性艺术特征,不能拘泥于讲台与课本,而应该有意识的将“技术+”理念融汇进来,新媒体设备的使用正是将影视艺术与现代社会紧密联系无法分割的载体,不懂得运用技术也就无法更高层次的理解艺术,这也正是新兴技术与艺术在未来深度结合不断创新的重要原因。

4.高校影视艺术教育智库建设

强影视界专家、智库和大学的交流与合作。使综合人力资源结构得以优化,发挥国内在大数据、云计算、数字媒体、空间信息及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先进技术优势,线上与线下结合,在高校推广和输出数字教育的基础设施和智力支撑,实现数字人才本土化的同时,推进中国影视行业相关数字标准的国际化,推动影视艺术与高校教育相关联的经济、文化、教育的交流、合作与发展。若要使该类智库在高校影视艺术教育的建设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应从以下四个层面着手,全面推进、系统运作:其一,坚持理论结合实际,引导开展多维度、多视角与全方位研究,构建与完善重点指标体系;二是加强智库高端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影视艺术教育智力支持体系;其三,深化智库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该智库在影视行业内的影响力,形成高教与影视行业的密切联系;其四,扩展传播话语体系,全面提升影视艺术教育水平,加强智库成果转化。影视艺术不仅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它不仅仅是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一门课程,更是一种综合艺术在高校带动其他专业发展优化教学的一门学科。国内外经验证明,高质量的影视艺术作品不仅是经济价值的体现,更是全民素质教育和艺术普及的重要表现。对于提升整个国力和文化影响力,已经在国际艺术领域的话语权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大学生他们作为影视艺术电影发展进程中的生力军,无法推卸的承担起了创作和推广中国影视行业的重任。只有更好的普及高校的影视艺术教育,在“技术+”的时代背景下,未来的影视市场才有实力创作出更优秀更具文化内涵、艺术价值的,并且能够真正实现技术与艺术高度融合的优质影视作品。这样的高品质影视艺术回馈于大众,必将提升全民的艺术品位与素养,形成良性的中国影视艺术生态。

参考文献:

[1]张维刚.高校影视通识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发展策略研究[J].电影评介,2007(19):65-66.

[2]李轶天.普通高校影视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电影文学,2009(2).

[3]王大清.王代言.谈学生影视艺术教育[J].电影评介,2006(6):66-67.

[4]徐春玲.高等院校的影视艺术教育探讨[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24):229.

影视艺术培训范文7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电视这个新兴行业的快速发展,诞生了一种全新的音乐种类———电视音乐。我国拍摄的众多电视剧的主题曲与插曲不但传承了电影歌曲的丰富经验,而且创作题材内容、表现形式和表现方法更加多样化,经典的电视歌曲和插曲不断涌现,例如:《太阳岛上》(电视片《哈尔滨的夏天》主题曲)、《好人一生平安》(电视连续剧《渴望》插曲)、《枉凝眉》(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插曲)、《少年壮志不言愁》(视连续剧《便衣警察》插曲)、《重整河山待后生》(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插曲)、《敢问路在何方》(电视连续剧《西游记》插曲)、《长江之歌》(专题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游子吟》(电视连续剧《虾球传》主题歌)、《千万次地问》(电视连续剧《北京人在纽约》插曲)等等。

很多电影电视歌曲早已是中国艺术歌曲的经典之作,给学校的声乐教学以及舞台表演提供了极为丰富多彩的歌曲曲目资源。运用好前辈艺术家们留给我们的丰富异常的歌曲曲目资源,必将大大丰富我们的声乐教学。长时间以来,我国各高校的声乐教学以演唱那些艺术歌曲以及中外著名歌剧片断为主,歌曲教材的选取面非常狭窄。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音乐艺术院校的大幅度扩招,让那些音乐基础不好、嗓音条件较差的学生演唱这些歌曲曲目,就显得较为困难,由于声乐演唱是追求美、展现美的艺术,但美之展现力求要游刃有余,因此,不唱那些难度较高的音乐作品,而挑选那些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影视歌曲,更加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理。学生们能歌唱其特别喜爱的曲目,不但能摒弃以前那种以老师为核心的旧有教学模式,还能够通过登录互联网、观看光碟等方式来学习,学生学习兴趣也大大提升。

 

影视歌曲可以激发学生的艺术想象力

在歌唱声乐曲目的时候,艺术想象乃是走进人物角色、走进故事情节之桥梁,歌唱者要让虚幻之内容变成内心真实的感受,肯定需要有非常丰富的艺术想象力,而电影电视歌曲是影视作品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歌曲既和影视剧荧屏的完美结合在一起,可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我们可以在声乐教学中充分发挥这个优势。伴随声乐教学活动的深入展开,学生在演唱声乐作品的同时,也会不知不觉地走进影视情节,如临其境,真切感受到直观的形象,在学习声乐的同时一起调动听觉视觉系统,不但不会再单调无味的感觉,而且在歌唱时也能更好地演绎歌曲的美感,迸发出激情。

艺术想象一定要始终贯穿在歌唱的全过程,如果想象暂时中断,随之情感也会暂时中断。经典的影视剧成功地塑造了人物角色,也能激发歌唱者歌唱的激情与丰富的想象空间。人们经常看到很多学生在歌唱声乐作品时木讷、呆板、声音苍白无力,毫无生气,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可是没有生动的丰富的想象力,是大部分学生最主要的问题。对此,在声乐教学中笔者往往应用影视歌曲那没有时空限制的特点,融入生活、提升学生的歌唱兴趣,依据学生的喜好来挑选声乐作品,把音乐所展现的内涵生活化、通俗化。与此同时牢牢把握住歌曲情绪抽象等重要环节,依据他们的特点,让抽象的音乐艺术长出生活的双翅,让学生们能够走进教材,变成教材的参与者。在歌唱声乐作品时,运用形象思维,展开艺术想象,根据自己所看到的故事情节,想象着自己就是故事的主人公,然后以主角的位置去考虑问题、演绎歌曲、表现其意蕴。

影视音乐是一种非常动听的、听觉与时间相互融合的艺术,它运用跳动的音乐符号、优美动听的声音,美丽之画面,让听者能够切实展开想象力,去感知音乐所描绘的景色。伴随优美的画面、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以及动听的音乐旋律,你能够感受到高峻雄伟的大山,宽广无垠的平原、奔腾咆哮的江水、潺潺的溪流、汹涌之海洋与角色之喜怒哀乐;通过音乐,人们还能看到花朵在怒放,鸟儿在歌唱,青青的草原,金黄的农田,累累的硕果,耀眼的红日,皑皑的白雪……各种真实与虚幻之美,通过影视音乐的艺术性得到了真切的展现。

欣赏影视歌曲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影视歌曲是影视剧内容的缩影,是因影视剧而出现的一种崭新的音乐艺术。对于歌唱者来讲,若要准确理解好此种艺术,需要具备全面综合的艺术思维与审美情趣。这里面涵盖有文学素养、艺术领悟力、情感展现等很多方面。

影视歌曲与大众化歌曲相同,厚实的文学素养以及艺术素养是演唱好影视歌曲的根本前提。就像清朝李渔《闲情偶记》所说的那样“欲唱好曲者,必先求明师讲明曲义,师或不解,不妨转询文人,得其义而后唱,唱时以精神贯串其中,务求酷肖。变死音为活曲,化歌者为文人,只在能解二字;解之时义大矣哉。”对音乐作品其思想内涵与艺术表现手法是表演者在演唱歌曲前必须了解的一个环节。比如著名作曲家王立平创作的《红楼梦》系列曲目,歌词大都是书中原词,这就需要表演者必须有较高的书本阅读能力和较强的表现能力,不能仅仅凭声音去简单演唱。文学素养是从事艺术活动之基础,也是赏析艺术之基础,深厚的文学知识功底、积极活跃的想象思维,能够提升人之艺术审美能力,强化人对音乐作品内涵的深切感受。

在声乐教学中,先让学生熟悉作者、曲目创作的社会背景、故事梗概、人物角色内心活动和诗词文本。然后让学生演唱的时候不但音色要优美,而且要表现出符合人物个性和处境的诚挚感情。比如在教演唱《葬花吟》此首歌曲的时候,让学生先了解林黛玉的身世、分析其个性特征、体会她寄人篱下的心情,经过细细品味,大多数同学都为林黛玉的悲苦人生而感动。在反复练习之后,学生的歌唱使人感觉简直就是一位饱受风霜倍受摧残而又弱不禁风的姑娘,在空旷幻境中讲述其悲苦人生。那略带悲戚、忧郁的歌声,让人物角色的艺术形象更加丰满贴切。所以,演唱技巧的培训是一重要方面,尤其是演唱的艺术性与时代感的展现与外化。如果要实现艺术与技巧性的紧密结合,纯粹从歌唱入手是远远不够的。人们还需要返回到影视歌曲的审美方面来进行探索性的研习。

演唱是情感的艺术,是感情交流的中介,在歌曲的艺术创作过程中,首先让词、曲作家在创作过程中把他们自己的感情体会融入到作品之中,再让歌唱者依据歌曲的思想内涵,调动自身的情感去感悟作品,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对歌曲作艺术的重新创造,进而把歌曲的思想情感展现给听众。所以,演唱的艺术创造是连接歌曲创作者和听众之间情感的桥梁,是实现演唱艺术审美价值的关键。

声乐教学中着力培育学生的艺术思维与审美情趣,激起学生运用丰富的电影电视资源优势,在表演影视歌曲时展现出极强的感情反映与审美欢娱感受,让学生们由有声有色的感受内化为感情之审美。审美累积最终使人格得到高度升华。

结语

影视艺术培训范文8

动漫专业培养定位与社会需求脱节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基本上延续本科模式的教育体系,动漫教育与就业能力之间脱节,部分高职仍将动漫专业定位为艺术门类中的操作性专业,不重视对学生创意、经营、管理、策划以及市场意识以及沟通能力的培养,把太多的精力花在理论知识和软件应用上,脱离了企业的实际需求,教育没有符合市场的需求,与市场之间脱钩,导致高职院校与动漫企业需求严重脱节。以至于不少企业在招聘员工之后不得不花时间再对新进员工进行岗位培训,成本大大提高。

专业没置和课程设置不合理,忽略艺术修养培养动漫专业是科学与艺术融合的学科门类,强调艺术和技术并重,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理论素质和丰富的操作经验,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文学修养和全面的艺术表达内涵。但是,从当前我国高职的专业设置来看,忽略市场规律,缺少动画创作与管理专业,作品缺乏创新;从课程设置来看,过度强调动漫软件的使用,偏重动画技术的课程,忽视与影视相关的人文课程,专业课程千篇一律,没有形成特色。

校企合作机制不健全,多数仍停留在表面上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层次普遍偏低,深度不够。尤其是技术开发方面欠缺合作。调查表明,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在实施校企合作机制,但基本都停留在表面上,没有落到实处。

师资力量薄弱,专业教师紧缺由于动漫专业是新兴的专业,多数学校的教师都是从计算机、教育技术等专业转变过来,他们有很好的软件开发与设计能力,但缺乏影视创作能力。部分学校教师虽然毕业于艺术专业,具备有很好的艺术设计能量,但缺乏技术和创作能力。这些都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

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动漫产品的开发集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环节为一体,动漫专业课程的设置应该充分体现其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根据动漫的制作流程和动漫岗位设置的要求,我们构建合理科学的特色的课程体系。首先,把美术基础与艺术设计课融为一体,构建专业基础实课程体系,通过开设素描、色彩、动画场景设计等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巩固学生的美术基础,提高动手能力;其次,通过3DMax、Maya、影视动画制作等软件操作课程,拓展实践课的课程体系,增强课程设置的实践性;最后,根据动漫企业的动漫产品制作流程,构建企业参与教学的实践课程体系,让学生了解并体会一线动漫企业所需要具备的技能和素养,毕业后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整合教育资源,构建动漫教学基地,加快各层次的动漫人才培养目前国内许多高校的漫专业已经建立动漫教学基地,规模大小不一,他们的经验可以借鉴。例如,浙江传媒学院与浙江广电集团联合组建浙江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基地教学特色鲜明,在动画人才培养、时动画技术研发、动画节目交流等方面的探索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宁波大学科技学院依托周边区域的影视动漫行业,建立起以动漫专业产学研为一体的动漫教学基地,吸纳动画制作公司等创新创业团队培养具高素质和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北京电影学院与北京宏福集团共同组建中国影视动漫游产学研基地,以动画学院的教学与科研为主,依托海内外的影视动漫教育培训中心的技术优势,组建影视动漫形象主题乐园,举办高水平的国际动漫影视艺术节及高峰论坛,推动动漫人才培养进程,促进北京地方动漫产业的健康发展。

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企联动培养机制,解决人才瓶颈校企合作方式是国际普遍认同的学校和用人单位合作培养学生最成功的教育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强化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重视学习与劳作的“双交叉”,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澳大利亚TAFE体系等等都是校企合作发展职业教育的成功范例。因此,建立特色的高职动漫校企合作模式迫在眉睫。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要构建一种校企联动的培养机制,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动漫人才。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平台,学校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意的支持,确保企业人才供给。其次,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政府引导机制,改革职业院校人事制度改革,吸引和鼓励动漫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与此同时,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专业实践,推动“双师型”队伍建设的快速发展。

内培外引,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组建科学的教师团队高职院校要培养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又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学生,必须要具备既能具备理论教学又能总是实践教学的“双师”型教师,这是完成高职人才培养的前提。根据当前的市场发展与人才需求现状,可以采取“内引外陪”的模式进行培养。学院根据师资队伍现状,制定科学合理的师资培训计划,选调一批基础知识扎实,业务过硬的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动漫企业进行挂职训练,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和企业管理经验。为了激发培训教师的积极性,学院要制定稳定和激励的学员培训制度,对培训的内容进行考核,把考核内容和学员的待遇挂钩,确保培训的质量。“外引”是引进动漫企业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工程师,这些教师可以直接指导学生的实训工作,同时可以承担学院教师的技能培训工作,引进的方式要灵活多样,确保双方利益的基础上实施“选聘”程序。在师资队伍完备的基础上,为了保障项目教学的顺利进行,必须构建科学的教学团队,共同完成课程项目的策划、教学进程的控制、授课内容的安排等工作。

结合企业人才需求,实施“双证制教育”由于动漫行业的设备投入资金大、软件的更新快,许多高职院校由于资金短缺,导致相关动漫专业的设备投入并不完善。与此同时,师资对新技术的掌握相对滞后,导致了现在学生毕业后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根据当前动漫人才需求现状,理想的办法是把学历位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也去考取技能型证书。即所谓的“双证教育”模式。它是指学生在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同时获得学历证书,学习期间,不仅注重学历素质教育更加强职业教育和实践素质教育,让学生大量参与项目实践及企业实践,极大的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使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得到全面提升,让学生毕业即拥有良好的职业竞争优势,成为企业适用人才。影视动画专业几乎是一个全能型专业,学员通过“双证教育”模式能学到很多知识,构建完善的影视动画技术,适合在动画公司、电影制作公司、游戏公司、广告公司、电视台、教育机构、杂志社、出版社、房地产、网络媒体等方面工作,这些行业都是当前和以后一段时期内热门的行业,学员会有很好的发展前途。#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