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工程范例

影视艺术工程

影视艺术工程范文1

关键词:BIM技术;装饰品;碰撞试验;建筑材料

为了给居民提供更好的就医环境,应做好装饰装修工程相关工作。BIM技术作为综合性应用技术,具备了较多的应用优势,将其应用到装饰装修工程作业中,可建立可靠的应用模型,优化具体的装饰布局,且对提升工程建设效果有积极的意义。

1BIM技术应用价值分析

1.1具备显著的可视化效果。BIM技术具有可视化效果,可直观展示建筑工程装饰装修的效果。(1)应用BIM技术可实现设计人员和业主间的有效沟通,为建筑工程装饰装修效果提供更完善的支持和保障。(2)BIM技术在应用初期,可对业主的实际需求进行分析,通过构建完善的BIM模型,呈现建筑工程装饰装修的效果,使建设单位和其他相关单位更直观分析建筑工程装饰装修的功能、装修的风格等,并结合具体的工程建设要求进行选择和调整,再进行施工。(3)应用BIM技术可融合业主提出各种要求,在不影响建筑工程整体的装饰装修效果的前提下,满足业主对装饰效果的要求,提高工程装饰装修的质量和效果。(4)应用BIM技术可与各种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有效融合,使施工单位可利用相关计算机软件对现场的施工情况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各种施工问题,保证建筑装饰装修的效果。

1.2进行碰撞试验校验。BIM技术作为综合性较强的应用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可利用建立的三维模型完成碰撞校验工作。医院建筑涉及较多的建设内容,在前期设计时多采用分开设计的方式,由于设计单位之间缺乏信息交流,易造成结构出现设计冲突的情况。利用BIM技术完成碰撞试验,可及时发现此类问题,同时可借助建立模型修正冲突参数,使结构设计内容更合理,可为装饰装修工程设计方案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1.3模型完整性更强。在传统的规划设计中,虽然会绘制建筑结构的二维图纸和三维图纸,但在实际应用中,此类图纸的直观性较差,展示的信息内容完整性较低,部分内部结构无法直观展示在图纸中,增加了施工变更问题的发生概率。借助BIM技术可建立医院装饰装修工程的三维模型,在三维模型中可对数据信息进行统一整理,结合相互之间的关联性,在模型中进行直接展示数据的完整性,便于模型分析工作顺利进行。

2BIM技术在医院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的应用要点

2.1装饰空间设计。进行医院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设计时,装饰空间设计属于基础应用内容,BIM技术在该环节中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1)在已知医院地面材料参数、墙体布局的基础上,将新材料或装饰面再次进行制作。例如,在手术室装饰设计中,需要使用细菌不宜附着的装饰材料,且材料颜色应倾向于暖色,如深绿色可以起到缓解医生视觉疲劳的作用。(2)设计人员在开展设计工作时,可借助BIM技术制作医院装饰的模拟动画,展示将呈现的装饰效果,根据展示效果调试装饰空间中的相关内容,可达到更良好的应用效果,提升后续施工过程的顺畅性。(3)在设计中需要对空间形态进行模拟,明确结构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以优化设计内容,构思更完整的景观设计。

2.2装饰品分析。医院在进行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时,会使用到较多的装饰品,装饰品的使用情况会影响装饰后的整体效果,以医院走廊装饰为例,借助BIM技术完成装饰品的内容分析。(1)根据建筑规范要求和医院建设要求,对走廊宽度、楼层高度、护栏、护墙高度等参数进行确定,根据参数建立该医院走廊的三维模型,并标记走廊系统的相应参数。(2)输入预期使用的装饰品信息,包括地面铺装尺寸、走廊扶手高度、包装材料、铺装材料颜色等,并控制拼装过程的应用精度。(3)分析装饰族应用后的模型,在模型制作期间,可对走廊材料参数和样板情况进行调整,重新生成走廊模型,对形成的景观内容进行评估,及时保存确定的最终方案,再将其融入施工计划中,指导施工活动的顺利进行。

2.3进行碰撞试验。医院装饰装修工程在作业过程中,涉及较多的施工内容,如给排水系统设计、供配电系统设计、暖通系统等。大部分线路需要提前预留孔洞,提高结构本身的完整性。可借助BIM技术完成碰撞试验,找出现阶段设计中遗漏的部分,提高分析结果的可靠性。(1)将相关数据信息录入软件中,生成相对独立的模型结构,如墙体模型、走廊模型等,校验单独模型参数的合规性,确保其合理性后,再进入碰撞试验环节。(2)合并单独模型,在模型中出现重叠的内容,会使用突出颜色显示,如墙体尺寸、窗户尺寸重叠,在实际施工中,需要变更施工方案,增加了返工阶段的时间成本。在BIM技术建立的三维模型中,可对出现冲突的结构尺寸及时进行调整,随后再次进行冲突试验,校验尺寸修改后参数的合规性。(3)完成碰撞检测工作后,需要对碰撞检测报告的内容进行编辑,细化相关的应用信息,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2.4装饰装修建材统计。现阶段,BIM技术处于快速推广期,在较多领域中均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建材统计方面具有较好的使用价值。在医院装饰装修工程中,不同区域使用的建筑材料种类存在较大差异,如医院大厅铺装材料可选用普通的材料,手术室内需要选用抗细菌附着性强的材料,增加了装修建材统计阶段的工作量。(1)借助信息技术优势,统计医院不同区域(服务大厅、走廊、手术室、问诊室等)需要满足的建设要求,并对市场中各类材料应用价格进行汇总,促进工程造价计算工作的顺利进行。(2)基于现有资料数据对该工程造价进行合理计算,同时兼顾工程量的计算工作,梳理各施工技术应用工序,拟定可靠的施工计划。(3)在建材使用过程中,需要提前做好突发事件的预测和应急措施拟定,借助BIM技术的虚拟功能,明确其应用效果和改进方向,提升拟定措施的使用价值,为各类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2.5装饰装修线路安装。医院装饰装修工程涉及较多的作业内容,在作业过程中存在交叉作业,对作业过程的协调性提出了较高要求。在传统装饰装修线路铺装作业中,多依靠人工检查的方式完成施工过程校验,根据发现的问题来修改施工计划,具备了较高的容错率。利用BIM技术可在施工前期建设更直观的三维模型,在碰撞试验中对预留孔位置合理性、数量合规性、线路布局和其他结构间冲突性等内容进行分析,在前期做好参数调整工作,减少后续施工变更问题的发生概率。BIM技术在正式施工过程中,可借助同步性较强的三维模型,对目前的施工状态、施工质量进行监督,如果发现线路偏移、线路间冲突的情况时,可及时调整施工计划,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1]。

2.6装饰装修造价计算。与其他建筑工程相同,在医院装饰装修工程作业期间,合理控制工程造价属于较为重要的工作内容。BIM技术的使用,可在工程招投标阶段对使用的材料进行完整采集,进而得到更合理的工程造价计算结果,可提升施工单位中标概率。利用BIM技术可对医院装饰装修工程的设计图纸进行纠错,提升初期设计图纸的合理性,为施工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应用基础。在施工过程中可利用BIM技术完成装饰效果的提前模拟,应用直观的方式查看应用后的施工效果,结合业主提供的反馈意见,对设计方案进行针对性修改,提高业主的服务满意度。在模拟过程中应提前考虑工程量、施工工期、建筑材料等因素,以此细化施工计划,减少施工冲突问题[2]。

2.7运行维护阶段。BIM技术在医院装饰装修工程运行维护阶段具有较好的应用。(1)借助技术优势构建BIM应用模型,将模型和工程运行维护工作相结合,帮助管理人员对该工程设施的空间定位情况进行梳理,同时结合数据信息优化维护管理体系,提高拟定内容的实用价值。(2)利用已建立的管理模型,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故障问题进行定位,再安排维修人员对其进行针对性维修,提前拟定可靠的处理措施,提升装饰工程的维护管理水平,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3]。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医院装饰装修工程中,不同区域使用的建筑材料种类存在较大差异,且不同区域间存在相互独立性与关联性,需要协调各部分关系,以推动作业活动的有序进行。通过将BIM技术应用到医院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活动中,可优化施工各阶段关系,提升施工环境的合理性,减少对施工方案的变更,对加快工程施工进度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杜云峰.BIM技术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20):253-254.

[2]程可文.BIM技术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18):82-83.

影视艺术工程范文2

 

随着三维技术在计算机中的应用,三维动画影视也迅速崛起,影视动画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CG动画时代。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原有的动画设计无论是设计还是创意都已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设计师开始使用计算机三维技术来进行动画设计,动画形式也由原本的二维手绘形式转变为三维动画。计算机便成为动画设计师的新型工具,从此摆脱了传统动画复杂而烦琐的工作,使设计师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动画本身创造性的工作上,这对动画的发展非常有利。从另一方面看,CG动画产业的发展对计算机设计工程师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也促进了三维动画软件的发展。   虽然三维动画现在已经发展得比较不错,然而在动画设计的各个环节制作上依然不是那么简单。在影视三维动画后期中,动画技术的一大难题便是如何将三维动画技术和影视特效紧密的结合,因为这种技术需要强大的软件和运算能力极强的硬件平台来支持,并且动画师和合成师都需要极具艺术性的思维。对如何恰当地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特效艺术,又如何使计算机技术、特效艺术、设计思维三者有机地结合,目前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影视动画特效艺术   影视动画特效,这个从前十分陌生的字眼现在已经真正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从世界第—部完全由三维动画制作的电影《玩具总动员》的上映(如图1)到现在的合成三维影视《变形金刚》和《阿凡达》(如图2)的闪亮登场,计算机三维动画技术已经由以前简单的动画题材转向影视三维动画题材,一个全新的三维电影世界展现在人们面前。这是新世纪电影艺术的一次历史性革命。随着计算机三维动画技术及特效艺术在影视中的应用,影视动画的视觉效果在某些程度上已经超过了电影故事的本身。简单地说,影视特效艺术就是利用人的视觉特性给予人的一种假象。随着计算机在影视领域的延伸和各种制作软件的增加,数字三维特效影像技术逐渐打破了以往影视动画设计的局限性,在视觉效果上弥补了动画原画的不足,增加了影视三维动画的艺术效果。三维动画特效需要与实际中的三维动画原画完美的结合,在制作特效时要严格地对应原画和道具,确保电脑模拟效果和拍摄画面的真实感。   (二)影视三维动画和特效艺术的结合   影视三维动画是建立在以计算机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强大的运算能力来模拟现实。制作三维动画基本角色技术的流程是建模、运动、材质、灯光、渲染。而完成整个影视动画需分为前期角色原画制作、中期动画绑定和后期特效动画合成三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都相互关联、相互作用,而每一部分都是构成最后的绚丽视觉效果所必须认真完成的工作。例如,在三维影视动画《冰河世纪》的制作中,制作人员先依据原画,以点、线、面逐步完善的方式,创建出各种生物生活的几何信息,完成其“建模”;之后是“运动”,通过运动捕捉、骨骼绑定、力场模拟等电脑技术方法来让各种动物按照设计运动起来(如图3);在接下来的“渲染”中,添加虚拟的灯光,通过摄像机来模拟影像。此时生物的肤色和纹理都显得十分清晰和逼真,再经过三维灯光计算,并按照虚拟摄影机的关键帧设置成像之后,《冰河世纪》中的各式各样、表情丰富的动物才能真正地活跃起来。   三维动画是表现的艺术,它通过视听语言讲述一个感人的故事,以表现角色的情感来感染观者。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提高,数字特效也越来越多地应用这种艺术表现,设计师通过3D的粒子特效、流体特效等后期的合成特效建立了全新的三维动画语言范式和风格。同时,特效艺术也为创作者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三维动画创作者的思想也从单纯的技术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通过数字特效技术,动画设计师能够创造出原本没有的景物,能够创作出绚丽的场景,能够更好地感染观众的心灵,还能根据风格和动画剧情的需要调整各种超现实的运动轨迹实现特技镜头。可以说,三维软件的制作过程是动画设计的技术实现手段。但是,在一部三维影视动画作品之中,仅有这单纯的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它只能实现三维动画最基础的“型”和“动”,却不能实现动画的“神”。要实现动画给人以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动画设计师还必须充分设计好三维动画的特效艺术效果。   三、特效艺术在三维影视动画中的几种艺术表现力   (一)特效光影艺术的表现   三维影视动画中,最具冲击力的特效技术便是光影特效技术,动画合成师通过光影的变幻来实现对场景气氛的掌控,特效光影可以将角色人物的内心情感与场景充分地烘托出来。在传统的影视动画当中,动画师在光影的处理上只是按照动画原画中的明暗关系做出简单的光变化处理,光影缺乏生动性表现,即使专门拿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刻画光影变化,并通过专业的二维动画软件的关键帧技术进行光影处理,也很难达到理想的光影效果,更不用说实现场景与角色的互动光影的粒子变换。而利用3D光影特效技术直接调节虚拟灯光的各项参数来实现光与影的互动,再通过各个光影时间帧图层的叠加和明暗度的调节形成场景的强烈艺术表现力,进而实现三维动画的光影特效(如图4)。   (二)镜头转换特效的表现   动画的整体是由若干个分镜头组成的,每个分镜头之间的衔接需要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而特效艺术高度地结合了电影艺术的渲染手法,将电影语言进行了扩展,利用虚拟空间的特效纵深和虚拟摄影机的制作方法,实现了摄像机不易实现的场景拍摄效果。三维技术中的镜头可以实现高难度的镜头效果,从而大大节约了拍摄成本,并以从未有过的视觉体验,在镜头的表现力上取得了极大的突破,实现了三维影视动画镜头的完美衔接。   (三)空间动感特效表现力   特效艺术可以很好地烘托角色,而三维空间动感特效又能够使角色设计和动画场景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在传统的动画设计中,绘制角色与场景是分开的,它是通过元件形式而单独存在。角色与背景的结合也是通过叠放而实现的,这就使得角色与背景缺乏互动。三维空间特效可以使角色以任意角度和任何方式来运动,也可以结合其它动作捕捉和绑定系统来实现更逼真的模拟配合虚拟摄像机运动的特效手段,从而形成十分真实的立体动画的画面。#p#分页标题#e#   (四)交互特效的表现力   在三维动画制作中常常通过对特效的交互行为来实现对角色的描写。三维动画技术的特效制作是通过对设计元素的定义和建立三维模型的方式,来完成设计元素的各种运动路径,从而创造出模拟现实的真实环境,并且通过对角色的定义与环境实现整个画面的互动,使周围环境随角色的动作而发生变化,产生出动态的真实效果,而角色的动态效果往往能够和观看者产生互动行为。这种模拟特效成为动画中不可或缺的视觉特效,也是三维影视动画的一种发展趋势。步入了人们的生活,并且它的发展速度非常之快,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未来的数年将是三维影视动画的时代。影视这个被誉为梦想的代名词的领域,对三维动画技术中的特效艺术早已不再是浅淡的尝试。相信三维动画技术在加入特效艺术制作中会更加如鱼得水,发挥出它最神奇的魔力,将一个个梦一般的世界搬上大银幕。对于三维动画技术在电影里还会有哪些更加让人不可思议的尝试,我们不用去做无谓的猜想,更多的是一种期许。

影视艺术工程范文3

一、光影艺术与美术设计统一性研究

(一)艺术内核的统一性

影视艺术作品实质上是在艺术设计学视阈下,由艺术法则、艺术元素、艺术过程、艺术内容、艺术表现等所有机组织起来的一种意识实体,在这种意识实体之中,光影艺术与美术设计起着举足轻重的关键性作用,同时,光影艺术与美术设计二者又是不可或缺的。正是光影艺术与美术设计,才使得观众能够在观影的过程中,以意识中的伪自我参与了艺术中的伪现实,并徜徉于超现实的意识实体幻象之中。光影艺术的内核在于拟真现实幻觉,美术设计的内核在于拟真平面直觉,实际上,从拟真的目的与意义观察,二者具有艺术上的统一性。因此,以艺术设计学视阈而言,二者所拟真的自我意识并非关系型的,在光影艺术与美术设计的驱策下的拟真自我意识的陌生化游离,早已摆脱了本体自我意识的关系限制,这种光影艺术与美术设计驱策下的自我意识拟真悬置,仅仅只是光影艺术工作与美术设计工作的一种表象而已,深入光影艺术与美术设计内核,我们看到,二者的统一性恰是开启观众艺术幻境之旅的唯一钥匙。[1]

(二)艺术内聚的统一性

由光影艺术与美术设计的艺术内核统一性可见,光影艺术与美术设计,具有相同的衍生内核,这一衍生内核均聚焦于拟真目的,在针对拟真目的聚焦过程中,光影艺术与美术设计工作在影视作品的制作过程中都是离散性的,这种离散性表象之所以未能使得影视作品分崩离析,其中的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光影艺术工作与美术设计工作均具有艺术设计学的内聚性。并且,由于影视作品原始文本的规约,二者的内聚性无论是从表象上,还是从意象上都必须具有最终的统一性。美术设计的拟真平面直觉与光影艺术的拟真立体幻觉内聚的统一性,最大限度地平滑了整个影视艺术时空的陌生性,以至于令观众在这种拟真直觉与拟真幻觉的潜意识驱动及牵引之下,已经意识不到现实时空的背反,由此可见,这种深度融合的时空幻像技巧,已经成为了营造隐喻世界、艺术世界、幻像世界,并打通视觉知觉的唯一钥匙。例如,在《西谎极落之太爆太子太空舱》中,即以后现代的光影艺术技法与美术设计的艺术内聚进行了多元化、多层次化、多时空化的剪切拼贴,从而形成了一种光影艺术与美术设计的高度统一性表达。

(三)艺术内涵统一性

从学界视角而言,艺术设计学是技术、艺术、设计术三者有机融通的一门新兴实用学科,而沟通三者,使其得以有机融通的关键要务则在于为艺术作品确立由艺术规训的,由设计术规约的,由技术规范的趋于完美的统一内涵。众所周知,影视艺术实质上是一种基于陌生视觉氛围营造的异化认同,显然,这种异化认同,不同于现实镜像,因此,如何令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至于产生现实排斥就成为了影视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关键要素,在这一关键要素与现代视觉效果技术的约束下,无论是光影艺术,还是美术设计都着力侧重于艺术内涵的塑造。并且,二者的塑造在其形而上的意义上而言亦必然具有统一性。光影艺术与美术设计,在现代视觉效果的促成之下的艺术内涵的统一性,事实上已经由其震撼的视觉冲击性,与其强烈的艺术设计性,而成为打开影视艺术由现实而象征,由象征而意象的唯一钥匙。

二、光影艺术与美术设计融合性研究

(一)动态与动感的融合性

艺术设计学由于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因此,所渗透于其中,影响于其中的其他学科因素较多,同时,这些因素之间的相融情况亦较为复杂,既往的研究过多地聚焦于艺术设计学的静态性,因此,本节内容将主要针对艺术设计学的动态性加以研究。从影视艺术的动态性与动感性视角而言,一方面,影视艺术的动态性为光影艺术与美术设计提出了动线与动势以及动作与动作设计等方面的较高的艺术设计学要求;另一方面,影视艺术的动感性则为光影艺术与美术设计提出了以动线与动势所曳引着的,以形体动作与动作设计元素表现出来的形诸于艺术设计学规律、规训、规范的要求。由此可见,在影视艺术的动态性与动感性的双重要求之下,光影艺术与美术设计必然会在影视艺术场域内最终形成相互渗透、相互观照、相互融合。例如,在《失业生》一片中,我们看到在表现男女主角浪漫爱情的场景中,即以独运匠心用美术设计进行了巧妙的设计,而光影的运用更是绝妙,无论是男主角手中的灯光,还是映照着男女主角的灯光等,都与美术设计达到了相映成趣的动态与动感的融合性。

(二)动线与动势的融合性

在影视艺术作品之中,光影艺术的动态拟真,与美术设计的静态拟真等都是影视艺术创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影视艺术作品中的动线与动势所带来的由视觉感官对人体各感应机能所产生的运动效应刺激,恰是越来越多的观众喜爱动作片的关键原因所在。光影艺术与美术设计在动线与动势方面也存在着较为强烈的融合性,这种融合性表现为以轨迹的显性或隐性诱导,为关键要素或关键路径的艺术设计学行为,在视觉梯度、视觉位移、视觉透视、视觉消隐等作用之下,形成一种艺术驱策之下的动线与动势的艺术化心理诱导。在更高阶的影视艺术研究过程中,这种动线与动势显然是表现影视作品张力的不可或缺之物,事实上,并非所有导演都能较好地将这种技巧在影视艺术作品之中运用自如。拙劣的动线与动势显然有损于整部影视艺术作品的艺术性,而恰到好处、张力十足、灵动的动线与动势则足以征服世界上最挑剔观众的视觉与心灵。

(三)动作与设计的融合性

光影艺术与美术设计中的动线与动势,为进一步建构光影艺术与美术设计中的动作,提供了必需的建构基础与动作行为指引,在这种动作行为指引之下,所塑造出来的影视艺术作品,使得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在视觉应激感应下,可以快速地做出“不动而动”的动作感应效应。而能够产生这种动作感应效应的,不仅包括外物的运动,而且亦包括外物运动过程中的暂态静画的情景交融。显然,外物的运动过程需要光影艺术在艺术设计下,以物体的运动速度、运动节奏、运动幅度、运动方向等加以表现,而运动过程中的暂态静画则需要以美术设计的图形、色彩、色块、色界、线条、形状、曲直、色度等加以表现,而一旦光影艺术与美术设计在艺术设计的融合之下相辅相成,则美轮美奂的影视艺术作品画面也就由此应运而生了。光影艺术与美术设计动作的融合性在现代视觉效果技术的介入之下表现得愈加明显,所有的光影艺术动作的雏形,都需要首先建构于美术设计的运动架构之中,由此可见,影视艺术的先进技术反而更依赖于美术设计与光影艺术,以及二者的深度融合。

三、光影艺术与美术设计的超文本皈依性研究

(一)超文本性

光影艺术与美术设计的统一性与融合性,分别为影视艺术作品的艺术设计学视阈提供了“共同”与“共通”的艺术性观照。诚然,光影艺术与美术设计同样均为美的造型魔法,而现代视觉效果对影视艺术的支柱性支撑,更使得光影艺术与美术设计这两种造型魔法,在视觉效果的牵曳之下,开始越来越多地融冶于一炉。美术设计与光影艺术相互之间的愈加紧密的协作性,亦更使得二者之间快速地形成了较强的融合性。而正因如此,光影艺术与美术设计的物质性工作成果,才能够最终在影视作品之中,集中地表现为视觉上与精神上的愉悦享受。事实上,光影艺术与美术设计的融合及其为观众所带来的视觉意义上的不可分割性,在艺术设计学的视阈之下,二者深度融合的影视艺术已经一体两面地完形为一种“诞于文本、衍于现实、成于艺术”的超越了原始文本的艺术设计学皈依。

(二)超现实性

在艺术化超越文本的同时,亦以其艺术性而进一步衍化为一种超越现实性与昭示现实性。客观现实的三维空间,以及客观现实与艺术意象的二元对立鸿沟,为观众更加深刻理解影视艺术作品,与更加沉浸感受影视艺术作品带来了隔阂。而光影艺术与美术设计的深度融合不仅能够完成瞬时的过去、现在、未来的三维光影闪现,而且亦能够完成现实、象征、想象的三维光影展现。突破时空体系三维与突破拉康体系三维,恰恰是影视艺术学界自始至终将一力追求的艺术自由王国的极致境界,这种极致境界在艺术设计学视阈下则表现为一种经过概括了的超现实性。影视艺术作品不应像一堵墙一样碍事地挡在观众审美意识对象的客观现实与艺术意象之间,而应如灵魂使者一般,既不知不觉又自然而然地将观众迎入光影艺术与美术设计所一体建构的,艺术设计学视阈下的灵魂殿堂。[2]

(三)光影艺术与美术设计的殊途同归性

光影艺术与美术设计在经历了超文本性与超现实性进阶过程之后,已经分别由艺术皈依与艺术自由实现了深度融合的艺术设计学意义上的艺术升华,艺术设计学所研究的其实就是一种对于拉康三维世界中的底层实在界的一种想象式超越,这种想象式超越的结晶,最终表现为一种观众观影之后大脑中的意象反映。正面或者直接描述实在界的光影艺术与美术设计实际上是一种基于视觉建构所形成的视觉规训,与传递视觉感受的以艺术化表达的光影艺术表现。由此可见,影视艺术中的光影艺术与美术设计显然最终是殊途同归的。影视艺术作为一种超越文本的一种超文本存在,其中的光影艺术与美术设计在不同象限的深度融合性,及其在超文本意义上的皈依性,最终汇聚成为同一象限的殊途同归,这种殊途同归性不仅符合艺术设计学在其视阈下的规训,而且更加符合影视艺术于艺术视域下的规范。

四、结语

美术设计的拟真直觉与光影艺术的拟真幻觉,在艺术设计学的影视艺术视域时空之中,以光影艺术与美术设计共同共通的塑造审美的魔法,为观众谱写了一幕幕美术设计拟真直觉“静中有动”,光影艺术拟真幻觉“动中有静”的二者深度融合所造就的活态艺术范式,这种活态艺术范式以其光影艺术性与美术设计艺术性而不断地定格于全球数以亿计观众的脑海之中,并由艺术幻觉与艺术直觉对观众的现实视觉与现实知觉进行了潜意识的规训。同时,光影艺术与美术设计,二者也在统一性、融合性、皈依性的过程中实现了艺术设计学之于影视艺术的最终完形。

参考文献:

[1]杨晓飞.我国电影美术设计要素及观念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7):143-144.

影视艺术工程范文4

【关键词】技术+;影视艺术;高校教育;战略转型

电影和电视艺术也被称为人类第七大艺术,这一门综合艺术类别结合了时空艺术和视听艺术。在我国影视艺术发展和传播的时间较晚,高校影视艺术的发展是一直到1985年4月,教育部了“关于开设高校电影课程的意见”的相关文件,要求将电影课程作为教学计划中的重要选修课程加入高校大学生的课程中。影视艺术教育的普及是培养我国行业人才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全民影视艺术素养和艺术鉴赏水平的重要手段。而在“技术+”时代的背景下,我国影视艺术在高校的教育中更要凸显专业特色及时代特征,技术创新的教育手段和目标也将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融合了“技术+”基因的影视艺术教育生态也将更加明晰,这其中不仅包含了影视赏析类内容,它还包括电影和电视剧本创作,电影和电视拍摄,后期制作,营销和发行,传播平台和衍生开发。并逐步构建其与教育系统互相影响和融合的新模式。

一、信息技术与“技术+”

1.新兴技术的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顺应新兴技术交互性、全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等优势,研究前沿技术并将其引入到影视艺术教育当中去,伴随技术+的进步,现代信息技术必然承担起“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历史重任。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突破与整合,促进了影视艺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高校的教育领域的拓展和延伸。新媒体技术、人工智能、生物识别、认知计算、数字双胞胎等新兴科技有望在未来与影视艺术教育不断创新和迭代,形成多种技术与艺术的整体演进、群体性突破,必将促使新的教育方式和手段形成,进而推动数字时代影视艺术在高校中结合技术创新的教育战略转型。

2.“技术+”思维

主席指出,“现在人类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的历史阶段。这是一个引领世界的时代,它将极大地促进人类生活,生产和生产力的发展。”从高校影视艺术教育来看,应以培养影视艺术人才为核心,融合新兴技术,结合游戏、文学、动漫、戏剧、电竞多个领域,形成完善的影视艺术教育生态。

二、影视艺术大学教育的现状与困境

高校影视艺术教育主要包括了对影视艺术的欣赏、影视剧本创作分析和影视剧拍摄的技术制作等内容。它包含两个任务:主要是培养该行业从业人员及提升大学生艺术审美方面的新高度。影视艺术教育作为一种新的艺术教育形式,是全面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综合质量的推动力,由于此类教育起步较晚,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高校影视艺术教育现状

目前,高校影视艺术教育的价值尚未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虽然影视艺术教育的发展在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结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此类教育还远未达到普及水平,那么建立符合高校教育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完善的影视教育体系是目前高校影视艺术教育的必然趋势。高校影视艺术教育目前的体现为:首先,影视艺术教育可以影响大学生的情绪乃至个性,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能在影视艺术作品中表现出来,而在促进大学生品德塑造及性格养成等方面都起着积极作用。这一种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影响力,往往让青年人找到共鸣,并且借助影视艺术表达更加深度和真实的情感,所以我们能看到大学生群体中对影视艺术喜爱的人数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期,而对于影视艺术的热爱和追求更是超出了其他层次群众的数量和程度。其次,影视艺术教育改善了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及储备,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影视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结合了众多艺术类别领域及其多学科背景,使其成为一种有助于改善人们知识结构的教育媒介。影视就像一本百科全书,从多个角度和多层面展示了我们所认知的政治、经济、科学、社会和文化生活,甚至是人类未曾证实和了解的未来、科幻、神话……正是通过电影电视教育,大学生不仅实现获取和增强各种知识内容的能力,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力和注意力,培养了大学生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第三,影视艺术教育提升了中国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电影和电视艺术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丰富的表现力,通过与表演、舞蹈、音乐、绘画等艺术元素的融合,使大学生在视听中不仅仅获得美好的感官享受,更是通过不同的视角,品位艺术欣赏艺术,提高审美能力和感知能力。而在现代“技术+”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与新兴科技相结合,从最初的传统影视艺术结构到如今诞生了3D电影、IMAX电影、4K高清等影视技术,而载体也从传统的电视台、电影院转向互联网、新媒体、移动终端等,在未来我们还能看到更多结合“技术+”所带来的科技影视革命的产物。

2.高校影视艺术教育面临的困境

要充分发挥高校影视艺术教育的功能和作用,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出发,完善教学体系,进一步提高建设理念,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我国高校艺术教育本来起步较晚,而影视艺术教育的真正发展只有20多年的历史,处在这样的新兴科技蓬勃的今天,不仅影视行业本身面临这转型的挑战,在高校的影视艺术教育中同样也存着困境和问题。

(1)普及不广泛,产业困境

实施的范围并不全面,主要是因为一些学院和大学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无法将电影和电视艺术教育纳入其学校教学计划的选修课程。社会更倾向于把重点放在重点专业和学科上,导致了不同高校在影视艺术教育方面发展水平的参差不齐。许多高校尚未充分认识到开设此类课程的重要性,忽略和轻视了这一世界公认的综合性艺术的价值和作用力,课时少必然导致普及的人数和力度就弱,最终没有达到高校影视艺术教育真正想要实现的普遍性和教育价值。

(2)师资不足,推广困境

在高校影视艺术教育的教师中,影视类学科的专业很少。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国各大专业都开设了影视教育专业,但由于每年这类专业的毕业生人数不多,多数都投入到一线的影视剧拍摄和制作中去,很少会有进入高校进行专职上课的专业教师。而现有的教师队伍中能够担任此类课程的老师大部分是由其他专业和影视艺术爱好者构成,无法将影视艺术内容准确、专业的进行讲授,也是该专业教育中推广困难的重要因素。

(3)教学不规范,发展困境

不同于电影学院、传媒大学等专门的影视艺术类高校,非该专业类高校的课程体系往往不能够有教科学和专业的课程建设、专业需求和技术保障,也是导致了课程多以皮毛鉴赏课程为主,不能深入到影视艺术真正的技术和艺术价值层面。尤其是在“技术+”时代背景下的影视艺术更将科技与艺术的紧密起来,形成了影视艺术历史上从无如此技术与艺术高度统一的新影视时代,而高校作为国家科技和文化最重要的力量,不能不重视影视艺术教育在这一环节的薄弱和缺失。

三、“技术+”帮助影视艺术院校教育的战略路径选择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建议强调了关于共同技术、前沿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的创新。为建设一个强大的科技国家,强大的太空国家、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要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并提出要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等技术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整合。

1.依托“技术+”,为影视艺术教育创造新需求

一方面,云技术的快速发展增强了影视联合制作的有效沟通和共同创造。随着新兴科技时代的到来,艺术素质教育的价值越来越受到世界的重视,除了绘画、戏剧、音乐、舞蹈等传统艺术教育外,我国的高等院校已经无法回避影视艺术教育的紧迫感。这不仅仅是提升全民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影视艺术教育作为一种综合了视听语言和流行艺术的艺术形式,电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较,影视的接受程度和推广程度,以及受众群体在世界上绝对的公认第一。从无线电视到有线电视,从卫星电视到互联网电视、手机电视,影视艺术以最快的速度和效率进入公共生活。面对每天欣赏电影和电视艺术的大量观众,需要提高对电影和电视艺术的欣赏程度。最受大学生欢迎的电影和电视艺术,却还没有做到高校的全面普及,这种对艺术的渴求度和迫切性急需要高校的具体措施推动该学科的建设。如各高校提供校园网络中影视剧的观看数量及质量,结合新兴媒体举办与影视相关的活动和宣传,推广和了解新媒体艺术与科技的结合与运用,从科技入手文化,通过文化深入科技。只有在高校全面普及影视艺术教育,未来的从业者才能真正吸收影视艺术的艺术精髓,而提高全社会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更加有利于加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弘扬正能量,构建和谐社会。

2.高校影视人才培养融入多方平台,并对内容端进行培育和管理

积极鼓励和培养行业人才,如腾讯影业的年轻电影人才“NEXTIDEA青年影视人才计划”,成立“春藤电影工坊”。阿里影业设立“十亿元资金孵化青年导演”项目和其他项目,选择优秀的年轻演员、年轻的电影制作人和其他创新人才,只有保障行业内能不断培养出优秀的年轻人才,才能保证影视行业创新和活力,并对未来的创新动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3.融合“技术+”构建产教融合平台

要从源头重视高校影视艺术教育,思想高度重视重要前提,高校各级领导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影视艺术教育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加强技术与艺术统一性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将影视艺术教育纳入高校教学计划,积极创造便利条件,建立科学有序、专业深度的教学模式,促进影视艺术教育在高校的顺利开展。同时加强专业性监督和评估,确保此门艺术类课程体现能真正成为学生所爱所用。此外,高校应该对于“技术+”教学的应用加大投入,目前部分高校已经将独立电影院和多媒体影视设备引进校园并投入使用,通过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激发大学生在校园内的影视艺术兴趣,让曾经没有接受过新媒体艺术的农村或落后城市的学生也能切身体会到现代艺术与技术的全新体验,从而对影视艺术的内涵有更加直观的感受。校园内外积极创建各种影视社区组织,开展与电影和电视教育相关的讲座和沙龙,广泛利用新媒体如电视、网络、移动终端等全方位营造影视艺术在高校校园的浓烈氛围。加强影视艺术教育教学人员队伍的建设,因为教师是推广影视艺术教育的前提,没有专业的教师团队,课程,教材,教学方法等都无法谈论。加强影视艺术专业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引进专业院校的人才,科班出身的对口专业才能针对性进行影视艺术教学。而对于部分院校的非专业教师也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加强实践经验,将课堂知识与影视艺术深度结合,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专业素质。完善影视艺术教育教学体系,借鉴优质院校制定专业人次培养方案,优化和完善课程体系,严格执行相关的教学大纲和计划。对于课堂教学不仅要重视内容的专业性,更要体现影视艺术这一技术与艺术高度融合的综合性艺术特征,不能拘泥于讲台与课本,而应该有意识的将“技术+”理念融汇进来,新媒体设备的使用正是将影视艺术与现代社会紧密联系无法分割的载体,不懂得运用技术也就无法更高层次的理解艺术,这也正是新兴技术与艺术在未来深度结合不断创新的重要原因。

4.高校影视艺术教育智库建设

强影视界专家、智库和大学的交流与合作。使综合人力资源结构得以优化,发挥国内在大数据、云计算、数字媒体、空间信息及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先进技术优势,线上与线下结合,在高校推广和输出数字教育的基础设施和智力支撑,实现数字人才本土化的同时,推进中国影视行业相关数字标准的国际化,推动影视艺术与高校教育相关联的经济、文化、教育的交流、合作与发展。若要使该类智库在高校影视艺术教育的建设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应从以下四个层面着手,全面推进、系统运作:其一,坚持理论结合实际,引导开展多维度、多视角与全方位研究,构建与完善重点指标体系;二是加强智库高端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影视艺术教育智力支持体系;其三,深化智库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该智库在影视行业内的影响力,形成高教与影视行业的密切联系;其四,扩展传播话语体系,全面提升影视艺术教育水平,加强智库成果转化。影视艺术不仅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它不仅仅是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一门课程,更是一种综合艺术在高校带动其他专业发展优化教学的一门学科。国内外经验证明,高质量的影视艺术作品不仅是经济价值的体现,更是全民素质教育和艺术普及的重要表现。对于提升整个国力和文化影响力,已经在国际艺术领域的话语权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大学生他们作为影视艺术电影发展进程中的生力军,无法推卸的承担起了创作和推广中国影视行业的重任。只有更好的普及高校的影视艺术教育,在“技术+”的时代背景下,未来的影视市场才有实力创作出更优秀更具文化内涵、艺术价值的,并且能够真正实现技术与艺术高度融合的优质影视作品。这样的高品质影视艺术回馈于大众,必将提升全民的艺术品位与素养,形成良性的中国影视艺术生态。

参考文献:

[1]张维刚.高校影视通识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发展策略研究[J].电影评介,2007(19):65-66.

[2]李轶天.普通高校影视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电影文学,2009(2).

[3]王大清.王代言.谈学生影视艺术教育[J].电影评介,2006(6):66-67.

[4]徐春玲.高等院校的影视艺术教育探讨[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24):229.

影视艺术工程范文5

关键词:新媒体;影视教育;影视;创作

一、引言

在网络、数字等技术的发展之下,对新媒体以及与新媒体有关的研究已经成为时下热点之一,以新媒体教育为核心的高等影视教育也同样成为热点。新媒体主要包括两个重要因素,一是视觉要素,二是听觉要素,这为影视教育参与到新媒体教学中去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二、对新媒体概念的诠释

目前对新媒体的诠释多种多样,不尽相同,原因是其具体概念和包含范围正在不断更新和补充,国内外也没有给出新媒体确切的定义。国外很多学者也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但主要围绕网络技术和网络化的电子媒体而展开。根据新媒体的共性特点以及结合我国新媒体发展现状,可以将新媒体做如下定义:“新媒体是基于通信、计算机、数字广播等技术,以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和卫星等渠道,以手机、电脑、电视等设备为接受终端的媒体”。目前新媒体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无法把握其发展轨迹和发展方向,但其在高等影视教育中已经占有重要的地位,就目前而言,高等影视教育应将与新媒体的结合作为研究和教育的重点,以此积极展开实践,推动两者更为紧密的结合。

三、新媒体影响下高等影视教育的核心

有人指出,21世纪影视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影视媒介教育,而不是影视艺术教育和影视技术教育。为应对新媒体对高等教育的影响,高等影视教育要在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之下,逐渐探索出新的教育模式,而眼下影视教育的核心应该是文化涵养的培养和艺术感的培养。无论在哪个年代,无论影视技术多么进步和发展,对文化的传承始终是影视艺术的一大责任,与本土文化和理念的结合是任何国家影视作品必须做到的。类似于文学作品,当今影视创作需要更多地体现“文以载道”的特性,而不应该取代语言和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深度,若非如此,大量的影视作品将会表现得空洞和浮躁,没有内涵。虽然,新媒体具有鲜明的特点,但是它仍然缺少影视作品的基础性内涵。大部分国外高校在设置课程时,为了保证学生拥有独到的智慧去感知人生和构建影像,而不被快速变化的社会影响,都将通识教育的课程比例提高,有的将近占总课时的一半。新媒体正在迅速发展和壮大,在全球性的竞争在加剧的时代下,受众需要更多的影视作品,而对学生艺术感的培养和发掘则是在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之下对高校影视教育提出的一项新要求。为了将新媒体的特性发掘地更好,文化涵养的培养和艺术感的培养就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

四、新媒体影响下影视教育和产业的结合

新媒体衍生于影视产业的发展,也为影视产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可以看到,新媒体与影视产业是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许多高等院校建立了一些影视产业,主要作为高校影视教育的实习基地,一是为了大力发展影视教育这门学科,同时也体现了以新媒体教育为主,以影视教育为辅的教育思路。这种实习基地创作的视作品一般具有试验性的特点,学生们可以运用新媒体这个工具,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影视作品创作。高校的影视产业基地可以帮助他们推广和发行。通过对新媒体的应用,部分影视作品可以参加竞赛,并在竞赛中得到市场和大众的认可,这也可以为影视产业和新媒体的结合创造很好的基础。人们越来越对重视影视教育和影视产业的互动和整合,并将其不断推广,在新媒体发展的初期阶段,社会上出现了多种不同形态的新媒体,而受众对新媒体具有很大的宽容度,因而,影视产业和新媒体教育结合的模式是很合理且很有效的。

五、结语

新媒体在艺术创作方面和商业领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其出现也为我国的高等影视教育开辟了新道路。新媒体的发展应受到高等影视教育的关注,高等影视教育也应加大对新媒体教育研究的投入,同时融合传统的影视教育并结合当代我国电影市场的规律,制定一套全面的新媒体人才培养体系和方案。新媒体教育仍在发展和探索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但是高等影视教育应树立信心,以开放乐观的态度迎接新媒体的到来。

参考文献:

[1]林玲.新媒体视阈下影视文化的发展探究[J].信息科技探索:2019(11).

[2]卢迪.中国新媒体影视作品类型化的市场分析[J].中国电视,2016(4).

[3]林迅.新媒体艺术[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6):112.

[4]杨继红.新媒体生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5]凌燕.新媒体语境下影视文化价值观的传播[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5,000(012):52-55.

[6]舒畅.新媒介视域下影视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引导[J].新闻研究导刊,2018,009(003):240-241.

[7]吉喆.新媒体视野下网络文学影视改编的对策探析[J].文艺争鸣,2015(2):196-199.

[8]杨茜.新媒体视域下的微电影文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030):425.

影视艺术工程范文6

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已成社会的共识;包括影视鉴赏在内的美育是人文素质培养的有效手段,已是不争的事实。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为彭吉象主编的全国普通高校美育与艺术教育重点教材《影视鉴赏》一书作的序言,阐明了影视鉴赏在“培养他们(大学生)正确的审美理想,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同时要以美引善,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以美启真,增强学生的智力;以美怡情,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总之,要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1]。自1985年国家教育部颁发《关于高等院校开设电影课程的意见》以来,本科院校充实美育课程,把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影视欣赏水平纳入了素质教育的范畴,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相比而言,高职院校则显薄弱。因此,必须加强对高职学生影视鉴赏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

一、影视艺术鉴赏的内涵及审美特征

电影,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以画面与音响为媒介,在特定的多维时空中通过银幕塑造直观的视听形象,再现和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门综合性艺术[2]。它的综合性源于“从诗歌中学得了语言和韵律;从小说中得到了故事和描写;从戏剧中吸取了角色和表演;从摄影中搬来了光线和色彩;从音乐中窃来了音响和流动;从绘画中偷得构图和情趣;从建筑那里临摹了结构与节奏”,并因“吸取了各种艺术的精华,而变成了一门崭新的艺术”[3]。电视只是传输的改进,它以声画为手段的表现特征与电影是一致的;在审美特征和审美规律上与电影是接近、相通和类似的。因此,在电影与电视合流的大背景下,人们将它们合称为“影视”。

影视艺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影视艺术的内容非常丰富,电影包括故事片、艺术片、专题片、纪录片及科教片[4];电视包括电视剧、新闻、服务、教育、娱乐、体育及杂志性专栏在内。本文讨论的是狭义影视艺术,即电影故事片和电视剧的艺术。影视艺术是一种综合艺术,它既具有一般艺术“以审美化的形象反映生活”的审美特征,又具自己独特的美学特征。如结构方式上的蒙太奇、表现方式上的造型性与运动性结合、逼真性与假定性结合[5]、画面上的再现性与表现性结合、构图上的叙事性、表意性、修辞性、整体性的原则、重视音响与音乐作用的运用、长镜头的叙事完整性、表意丰富性、画面开放性等优势的发挥。影视艺术凸显出的视觉性、逼真性、全息性和综合性的特性,决定了进行影视鉴赏必须具备特殊的能力。所谓影视鉴赏,是指人们对影视形象进行感受、顿悟、理解和审美享受时,作出审美评判的过程[6]。影视鉴赏能力,是指鉴赏者在欣赏影视作品时,所具备的鉴别优劣、评判美丑的特殊主观条件。具体地讲,就是对影视作品的敏锐感受力、丰富想象力、审美知觉力、内在情感积聚力、透彻理解力以及二度创造力[7]。

二、培养高职学生影视鉴赏力的意义

21世纪影视是人类重要的两种大众传播媒介,影视艺术成为人们的文化主食。人们通过电影院、网吧、录像、VCD、镭射、互联网等多渠道,可以看到数量非常可观的电影、电视剧。由此可见,影视艺术在人们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影视鉴赏的相对薄弱,影视作品媚俗化倾向导致社会文化欣赏水平下滑的状况严重,高职学生在选择观看的标准上不可避免地存在随意性,一般都是“跟着感觉走”。因此,哪一个学生没看过一些“烂片子”?但更令人忧虑的是,有不少学生只喜欢看“烂片子”。[8]山东农业大学朱宪玲教授曾在高校作过一个关于名著名片看法的调查,其结果是:68%的大学生因不喜欢、没劲、看不懂,而将营养丰富的影视精品、高雅纯正的“精神食粮”拒之了门外。笔者在一些高职院校也了解到,高职学生对电影知识知之甚少,平时观看的多是言情、武打、鬼神、娱乐等一些艺术价值低下的“闹”片。他们在回答“你觉得这部影片怎样”的问题时,都只能简单地说“好看”、“好玩”、“好笑”;一般说不出“为什么好”的道理来。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副教授张道同说:“目前,大学生的总体观影水平实际上并不高,大学电影教育应包括对人类文明的基本成果,尤其是电影发展史上经典艺术作品的普及。”[9]因为优秀的影视艺术作品,如同优秀文学作品一样,可让人汲取精神营养,提升精神境界,拓展知识视野,提高鉴赏水平,进而提升人文素养。正如高尔基所说:“文学的目的就是帮助人了解他自己,就是提高人的信心,激发他追求真理的要求,就是和人们中间的鄙俗作斗争,并善于在人们中间寻找到好的东西;就是在人们的心灵中唤起羞耻、愤怒和英勇,并想尽办法使人变得高尚有力,使他们能以神圣的美的精神鼓舞自己的生活。”因此,低级、色情、暴力、凶杀等低劣作品,给年轻人造成的人生误导的负面影响是不可小视的。

三、影视鉴赏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一)途径高职学生影视鉴赏能力培养的途径是非常广泛的,如社会、家庭和学校。本文只着重谈谈学校培养高职学生影视鉴赏能力的有效方法。

(二)方法首先必须把影视鉴赏能力的培养纳入素质教育的范畴而予以高度的重视。其次要遵循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师引导与学生需求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创设条件开设美育选修课程(如美学原理、名著欣赏、剧本赏析等);另一方面,积极在第二课堂实施影视鉴赏美育活动(如成立影迷协会、举办影视鉴赏讲座、开设影评写作培训等)。笔者在多年的影视鉴赏美育实践中体会到,从如下几方面着手,能有效培养高职学生的影视鉴赏能力。第一,制定“影视鉴赏”系列活动的计划。影视鉴赏既是一种感性活动,也是一种理性活动。要对活动的目的、形式、方法、手段、时间、内容、效果等做到心中有数。第二,精心挑选适合高职学生欣赏特点和需求的中外经典影视作品,使鉴赏活动具有针对性;第三,不断完善美育的手段、形式和方法,使影视鉴赏过程具有融教育性、欣赏性、娱乐性为一体的审美享受特性。第四,在影视鉴赏实践中,培养高职学生的影视鉴赏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1、在观赏优秀的影视作品的中,培养审美的感受力。让学生多看、多听、多感受、多思考,将眼睛和耳朵培养成为审美的器官。#p#分页标题#e#

2、不断培养“有知觉”观赏影视作品的态度。即具有与银幕(荧屏)上的影像世界保持一定心理距离的意识。

3、在系列活动中积累影视文化的鉴赏知识。包括了解中外影视发展的历史,影视语言、结构、手法的特色,理解影视艺术五项基本功能、审美意识的三个层次,影视作品欣赏的七个切入点、影视艺术鉴赏的规律和基本方法,增强理解影视作品深刻内涵、象征意义,具备鉴别、评价思想艺术价值的能力。

影视艺术工程范文7

关键词:虚拟现实;软件;工程;课程

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技术作为一种核心计算机技术,能够通过数据手套、传感头盔等设备,让用户在三维动态环境中体验到实体行为。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打破了原本主要以听觉与视觉为主的感知系统,让用户可以利用触觉、味觉等多种感觉对虚拟环境进行体验。虚拟现实技术涉及到了包括事实计算机模拟、人机接口技术、计算机传感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1]。随着虚拟现实技术在制作技术层面上的不断提升,在许多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已经逐渐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媒体,虚拟现实技术对教学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使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在实际得到更好应用,对其在软件工程相关课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主要以游戏开发与影视制作为主要研究方向。

1虚拟现实技术在软件工程相关课程的应用研究

虚拟现实技术在软件工程相关课程中的应用主要针对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与理论为主要部分之一,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抽象理论概念[2]。而另一部分则是针对一些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无法观察到的事物,为学生提供趋于真实的学习资料。随着虚拟技术在软件工程相关课程中的应用,促进了多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发展。熟练的掌握虚拟技术并将其运用在软件相关课程中能够让学生更好的进行自主学习。与传统文本以及图形等二维表达方式不同,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更好的将软件相关课程中的内容表达出来,在信息与资源现实方面有着更大的优势。而且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了解课程知识中资源的丰富过程,通过合理的编制,将一个形象逼真的虚拟现实环境展现在学生面前。

1.1虚拟现实课程系统类型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在课程中的应用类型主要分为简易型虚拟现实系统、沉浸型虚拟现实系统以及共享型虚拟现实系统三个类型。简易型虚拟系统主要由普通计算机系统组成,通过键盘、鼠标就能让使用者实现与虚拟环境的交互[3]。这种简易型虚拟系统最大的特点就是结构简单且开发成本较低,作为一套经济性较强的虚拟现实系统更加适合进行大面积普及推广;沉浸型虚拟系统相对于简易型虚拟系统来说较为复杂,需要通过使用手带数据手套以及头盔等传感跟踪装置才能与虚拟现实环境进行交互。由于沉浸型虚拟现实系统能够将使用者的感官与外界隔离,让使用者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虚拟现实环境中。沉浸型虚拟现实系统能够让使用者全身心的投入到虚拟现实环境中,但是由于系统设备成本较高,很难得到推广;共享型虚拟现实系统,主要利用远程网络将不同地区的用户进行联系,形成一个共享虚拟空间,使多个用户同时对同一虚拟现实环境进行观察与操作,达到协同工作的目的。

1.2虚拟现实技术在游戏开发课程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由于其真实的仿真水平,能够达到对现实动态的仿真模拟,并且由于其可造作性吸引着大量的参与者。虚拟现实技术在游戏开发课程中,主要针对梦幻工厂、格斗搏杀以及海空大战等无法亲身经历的场景,让游戏者能够得到身临其境的感受,这也成为未来游戏发展一种主流趋势[4]。虚拟现实技术在游戏开发课程中的应用主要分为影像式、几何式以及混合式三种。影像式虚拟技术在游戏开发课程中主要通过利用摄像的方式获取真实的场景环境,将摄影所获得照片通过软件拼接处理,得到360°环场影像。录像则可以通过360°摄像机来对场景影片进行录制。使用这种场景进行游戏场景开发能够得到真实度较高的虚拟现实产经。但是从拍摄角度来看,这种处理方式无法让使用者实现事实位置移动,缺少虚拟环境立体感;而几何式虚拟场景在游戏开发课程中的应用主要通过3D建模的方式实现虚拟现实场景创建,通过程序代码编写实现使用者与虚拟现实场景的互动。这种虚拟游戏长交给你能够让使用者在场景中进行移动,且与场景进行互动,但需要通过一定硬件装备实现。几何式虚拟场景由于采用代码编写的方式其虚拟场景在真实度上会存在一定差异,且需要大量时间与人力资源;而混合式虚拟场景主要将影像式与几何式相结合,通过对两种技术使用比例的调整,同时包含对上述两种虚拟环境下的共同优点,但是在需要更加注意在虚拟场景拼接时出现的问题。

1.3虚拟现实技术在游戏影视制作课程中的应用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电影制作课程带来了新的问题。虚拟现实技术在电影制作课程中的技术应用主要利用包括360°虚拟摄像机在内的多台摄像机,对不同漫游场景与全景画面进行记录。随着这些年来虚拟现实技术的成熟与市场发展形式的变化,虚拟现实技术最开始主要用于影视短片制作,如《二重奏》、《Lost》等。通过虚拟现实这一新技术,能够使观众重新提起对影视作品的关注程度,同时虚拟现实技术在影视制作课程中的应用已经逐渐成型。虚拟技术在影视制作课程中主要场景连接技术。现实虚拟技术想要在影视制作课程中得到应用,需要将故事中心更好的体现出来。目前虚拟技术在影视制作中不仅需要将场景全方位的展现在观众眼前,更需要将观众带入到影视情感联系中。想要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到影视制作课程中,首先需要解决技术问题。影视制作课程可以通过沉浸式的观影体验为学习过程带来前所未有的感受。但是这种技术在学生体验过程中并不适合长时间用于教学。学生在体验过程中表示开始会对这种教学方式有着很大的新鲜感,但是在长时间体验后随着全景视角的开展,这种视角体验会造成学生的眩晕体验,从而导致学生忽略虚拟现实环境中所传达的信息。虚拟现实技术在视觉制作课程中应用,一般来说20分钟是学生能够接受的极限,且由于设备较为复杂,因此影视制作一般采用简易型虚拟现实场景作为课程辅助。

2结束语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到软件工程相关课程研究中,能够提升软件使用过程的真实感,增强软件的感官强度,特别是对于游戏软件的制作,能够从平面视觉变为感官的多维视觉,虚拟现实技术改进了软件工程使用方法,从视觉体验延伸至多种形式,未来,虚拟现实技术与软件融合开发是发展的方向,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软件工程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帮组。

参考文献

[1]谢琼.虚拟现实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评《虚拟/增强现实技术及其应用》[J].江西社会科学,2017,46(11):271.

[2]陆颖隽,程磊.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创新研究—以CADAL为例[J].图书与情报,2017,76(4):8-12.

[3]孙鹏.艺术家应与可强调意识的虚拟现实技术积极谈判对虚拟现实[VR]在中国当代艺术中应用的理论反思[J].新美术,2017,56(10):61-65.

影视艺术工程范文8

目前,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不同院系计算机实验室分布在不同的实训楼,日常维护工作量大。为保证实验室教学环境的稳定,计算机实验室采用云部署技术来统一规划。从结果来看,这一举措有效提高了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效率,解决了很多计算机管理方面的问题,减轻了应对计算机教学活动突发情况的压力。

1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以及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计算机成为必要的教学辅助,原来的计算机实验室出现影响教学发展的端倪。当前,学校计算机实训中心部署采用的是传统的软硬件分别安装配置,硬件和软件操作系统一对一配比。从实训中心计算机环境的管理和部署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教学环境维护任务较大。不同学院开设不同课程所用的软件版本不同,实验室管理者往往只能以每个实验室为单位进行更新维护,工作量大,重复性工作多,尤其在线上期末考试和临时社会考试期间,教学环境维护成本较大[1]。(2)整合实训中心计算机资源难度大。学校有部分实验室仍然采用传统实验室管理,计算机性能不同,安装软件不同,只能面向单一学科或者课程,无法实现计算机资源共享。由于实训中心机器不属于同一批次,其配置和性能存在着较大不同,全部软件安装到一台计算机的可行性不高,会对计算机硬件造成较大负荷,所以只能在专门实训室进行相应课程,难以提高实验室利用效率[2]。(3)实训机器安全系数低。杀毒软件可以降低一些风险,但遇到一些特殊情况时,管理人员只能用更新系统的手段修复计算机环境,严重影响正常教学活动[3-4]。

2智能云教室相关技术

云技术也称云计算,是传统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其最重要的思想就是建立“云”处理与计算能力,减少客户终端处理信息的负担[5]。在信息时代,云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智能云教室是针对PC终端操作系统及软件的快速部署、统一维护及管理等量身定制的集中化、智能化、规范化的云桌面部署方案,其核心功能为:(1)操作系统快速批量部署;(2)客户端机器保护还原保障客户端PC的高性能计算能力。

2.1云部署技术

云部署技术是一种计算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把大量可扩展和弹性的IT相关能力作为一种服务提供给多个客户。(1)P2P等后台同步技术。在客户端操作系统启动后,后台将服务器分配给机器的所有数据同步到本地硬盘,以降低客户端对服务器端的压力,大大缩短后续启动速度。(2)采用高性能本地缓存技术。该技术将服务器交付给客户机的数据高速缓存到本机,与传统的云架构相比,大大提高了系统从服务器读写数据的IO性能比。在云桌面部署中,计算机增量服务器对数据处理如图1所示,图中可以看出数据变化保存本地上传服务器可以自动创建快照,重启之后自动部署更新,能够保持原有软卡方案的性能。

2.2智能云教室系统管理方式

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物联网技术的成熟为学校教学环境的变革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智慧教室也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智慧教室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手段,它是未来教室的一种方式,智慧教室集多重功能为一体,推动智慧校园建设的步伐。

2.2.1系统集中化管理

系统集中化的结果为只需要管理一台中央服务器,构建校园多媒体和计算机实验室集中统一管理平台,可根据实际需要在中央服务器下增设服务器,但管理依然仅针对中央服务器。系统集中化管理需要:(1)根据终端实际布局(如按机房等)采用分组管理,并自动收集各组终端网卡MAC地址,构建终端群组及地址池(其单组最大支持254终端)。(2)构建系统及桌面镜像资源库,终端所需系统环境全部上传并集中存储在中央服务器。(3)建立镜像资源库,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和配置终端模板时调用。

2.2.2系统标准化管理

标准化管理需要对终端硬盘及桌面进行模板化管理,为各组创建一个虚拟硬盘,并从镜像库中为其添加系统及桌面环境等作为终端硬盘模板。终端开机时,系统将共享该模板并自动覆盖到本地硬盘,终端模板及桌面策略化管理,对模板中的系统及桌面进行策略化管理和设置,如:系统选单显示/隐藏、系统引导顺序、系统保护还原设置、USB存储设备及串并口禁用等。2.2.3系统智能化管理智能化管理赋予了新系统即插即用,无须停机停课部署,终端首次网络启动即可直接使用的功能。服务端按需交付并将交付下来的数据缓存和写入终端本地硬盘。多系统时,各系统拥有独立的缓存空间。在终端正常使用中,遵循按需交付优先的原则,服务器主动将模板中的所有数据完全交付到本地硬盘,交付完成后,终端可断网和离线使用。智能化系统可以将数据分为3部分:镜像、磁盘和分组,分别存放不同信息,如图2所示。图2系统数据中心

3云部署计算机实验室的优势

云部署与传统实验室管理当中所用的还原卡有着诸多不同。(1)管理模式:云部署采用服务器集中管理,后台部署不影响正常使用,而还原卡属于单机房单机管理,需要先部署才可以使用。(2)安全机制:云部署是服务器加本地双保障,还原卡只有本地。在日常教学管理过程中,云部署下的云智能教室只需要维护好服务器端,可以无限使用,不用考虑硬件兼容性。

3.1云部署技术的优势

云部署技术架构为虚拟磁盘模式,上传方式采用压缩后上传,耗时较少,占用空间较小,普通PC也可以作为服务器使用,大大降低投入成本。云部署技术的部署方式为P2P部署方式,效率达到每分钟600MB~2GB,其更新可以自动创建一个新的快照,每个快照都可以随时还原和引用。离线使用的情况下,无时间次数限制,操作中不需要事前分组,可以主动加入分组。而同类技术大多利用缓存,需要专业的服务器或服务器群,直接上传耗时较长,占用空间较大,部署时需要从服务器中获取,效率低,节点操作也不方便,有时间和次数的限制,还需要手工逐台加入、逐个分区。系统增量更加方便,对仅有变化的部分进行同传,不做重复性传输,提高维护效率,供日常维护使用。系统自动检测注册表以及硬盘参数信息。数据传输过程如图3所示。

3.2联想云部署的优势

联想云部署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强化了集中管理的本地利用,对服务器依赖不高,联网断网均可使用。云部署可管理200台以上,客户机为主,服务器为辅,多系统完全脱离服务器本地运行,没有系统运行数量限制,可以完全适应各类课程所需实验室环境。云部署下的实验室管理方案支持跨网段、跨路,可管理终端数量达千台以上,真正构建了基于校园网计算机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的集中统一管理平台。通过集中部署代替分散管理,把管理难度降低,减少对实训中心机器维护的时间和经济成本。集中部署把机器响应时间缩短,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机器使用效率,对实训教学提供基础保障的服务。

3.3系统管理的优势

系统应用化管理可以增强实用性,实现多系统共存。系统之间相互独立,实现一机多用,虚拟模板中可配置多个系统环境,同时共存且相互独立。(1)终端开机显示系统选单供学生自由选择,满足各种教学环境的需要,模板交付多个系统到本地,无须应急备份系统。(2)无论模板中配置几个系统,都可完全交付到终端本地,各个系统均可断网离线使用,无须单独搭建、管理和维护本地应急备份系统。(3)系统管理安全系数高,断网离线使用,减少各种网络事故隐患,包括当前系统的继续使用和下节课选择另外的系统使用等。(4)系统支持本地保护还原,确保终端安全稳定运行。(5)无论终端在线还是离线状态,都提供本地保护还原,防范各种破坏,确保终端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系统维护管理简单化。系统维护只需要维护一台服务器,所有的管理维护工作都只针对中央服务器。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只需要维护模版,如系统更新、策略改变、添加系统等都只针对模板,这就使得系统维护更加灵活,终端开机自动更新。学生开机,终端直接在使用中自动完成更新,无须人工干预、无须加班处理,无须停机停课。管理者使用镜像及磁盘共享策略,大幅度减少了工作量,同一镜像可供多个磁盘共享,同一磁盘模版可供多个分组共享,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维护工作量,提高维护效率。在维护过程中,使用者可以任意添加或者删除系统,提高快速响应能力,对模板可任意添加或删除系统,且不影响也无须重新交付模板中其他系统,满足各种突发性和临时性需求,提高快速响应能力。系统管理维护具有便捷性。管理者可以对分散的终端和分散的机房进行集中统一管理。(1)从系统部署方面来看,快速部署操作系统及软件环境到客户机本地硬盘以及快速地响应各种临时性和突发性软件环境需求。(2)从系统维护来看,快速统一地进行系统维护和更新,降低管理维护工作量,减少停机、停课和加班维护时间。(3)从快速搭建实验室环境来看,开机即可进入Windows桌面环境并使用,快速搭建各种系统环境。比如Exam,ATA等考试。实验室环境部署之后,如果后期使用需要修改,进行维护,安装、卸载软件,修改配置不耽误机房空余时间,机房管理人员修改实验室教学环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即使当前更新维护的计算机正在使用,也不会影响正常的计算机教学活动。

4结语

本文探究了云部署技术支撑下的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新模式,得到了如下结论:(1)云部署下的云智能教室是一种灵活的计算机资源应用模式,比起陈旧的模式更加灵活多变,操作界面也更加友好。对于管理人员来说,磁盘模版化积木式管理,可以快速搭建各种系统环境。实验室管理应用云部署,将云概念运用于实训中心计算机管理,给创新教育和管理带来许多启发和思考。(2)基于云部署的计算机实验室实现了实验室计算、存储资源的集中化,多系统共存且相互独立,满足多样化教学需求,具有统一管理、维护升级方便、安全性高、绿色节能、使用周期长的特点,打破了实验教学的时空限制,提供了个性化实验环境。(3)随着校园网、云计算平台的建设以及云技术的成熟,基于云部署下的云智能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已经具备了充分条件,云智能计算机实验室给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提供更好更灵活的软硬件环境,显著提高实验室管理的效率,充分推动实验室管理信息化改革。

作者:郝琰 单位: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

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篇2

目前计算机技术已经在各行业领域广泛应用,各类应用软件更是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极大便利。为了满足中专技校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学校不选购入新机器开展教学工作,计算机实验室传统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管理工作所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等。再加上机房上机信息所需人工汇总录入,导致机房的具体运营情况与历史记录无法统一调度管理[1]。这些都迫切需要开发一个适用于中专技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工作的系统,能够集中管理大量计算机设备,方便学校安排上机课程,提高机房的使用率。因此本文提出应用JSP、MySQL、Hibernate等技术,设计中专技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方便学校机房管理工作人员,统一高效的对机房实施有效管理。

1系统设计需求

需求分析作为软件工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对于设计中专技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需求,从功能层面,随着中专技校计算机实验室的高频率应用,给传统机房管理工作带来极大挑战,本次系统设计旨在能够设计开发一个可以简单操作、高效管理的管理系统。根据本次系统设计功能需求,需要实现用户管理模块、机房管理模块、课程管理模块[2]。从性能层面,一方面,设计此系统主要以中专技校的在校师生为目标用户,对系统反应时间有较高要求,在实际使用中不会感到明显延迟,0.5s以内更新页面,2s以内跳转页面。另一方面,本次设计该实验室管理系统,需要容许师生共同高峰,达到并发容量性能需求,对于同一时间师生800人共同此系统,要保证每秒支持300次并发访问,从而避免师生共同访问高峰期造成宕机情况。

2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对于软件开发至关重要,是否可以深入分析会严重影响系统实现,所以系统开发前的设计环节至关重要。

2.1功能设计

本次设计系统各功能见图1,结合系统设计需求分析,系统功能设计包括实验课程管理、系统帮助、用户管理、机房管理等,此外也有用户登录以及系统设置等功能。需要注意的是设计本系统时,面对管理员、教师、学生这三类不同角色,赋予不同角色的权限也各不相同[4]。

2.2性能设计

本次系统设计性能着重考虑以下四方面:(1)利用多核提高性能,一般情况下一个进程仅可利用一个核心CPU,对大量请求处理过程中,如果单核心设计往往无法满足高吞吐量,所以需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多核心优势,充分利用多进程提高系统性能。(2)为了对系统使用中用户发送HTTP请求,成功解决端口冲突问题,本次系统设计需要反向依据网站,向网站相应端口自动发送具体请求,选择反向。(3)一般情况下服务器数据库采用手动打开方式,然后连接服务器。可是在产品环境内无法由手动完成全部工作,所以就应用Bash脚本用于服务器的启动校本,从而完成服务器开启关闭[6]。(4)对于后端服务器来讲,保证服务器的运行稳定性至关重要,并不能遇到服务器就要停止还要考虑支持故障恢复。假若生产环境中进行某操作造成bug情况,就会停止服务器的正常运行,所以需要建立系统故障恢复机制,充分保障服务器的可靠稳定运行。

3系统实现

3.1系统架构

本次系统客户端设计选择基于J2EE框架,使用JSP配合HTML+CSS编写界面,运用JS编写交互。服务器端选用JavaBean技术,为每个业务层使用Tomcat服务编写服务器完成对应CRUD接口编写,能够将MySQL用于非结构化数据存储,Hibernate作为服务器和数据库交互性驱动[3]。图2为本系统设计整体架构图。

3.2功能模块实现

3.2.1登陆功能

登录界面作为用户操作系统的首个界面,系统登录界面需要面对管理员、教师、学生这三类用户,因此需设计四个登录相关界面。系统执行界面时用户需要选择具体类型,经处理用户输入的用户名与密码,即可跳转相应页面。此功能可以面对系统不同登录对象与相应页面,如学生可以在输入用户名之后,点击登录跳转至学生表内查询相应的学生名字和密码,给出输入正确与否的提示信息。

3.2.2用户管理功能

用户管理主要负责用户的基本信息管理、上机信息管理、充值信息管理这三部分。基本信息管理,师生可以操作系统查看个人基本信息,如姓名、学号、班级、账户余额、注册时间等,以及修改密码。管理员可以对系统全部信息进行查看、修改、删减等操作。上机信息管理,包含在线信息及历史信息,只要学生登录系统就可以记录相应的上机信息,有学号、电脑编号、开始结束时间、花费、时长等。充值信息管理,负责对师生每次使用系统充值信息的详细记录,将这些信息存储于数据库表内,在此数据库表创建类,可以完成数据对象存取访问式操作,这作为实现其他重要功能的基础。

3.2.3机房管理功能

在用户操作系统使用机房后,可以调用程序函数,获取计算机机房的具体应用详情,最终在页面显示。以计算机机房的电脑使用情况为例,可以展示的相关页面是全部机房具体应用详情,部分机房的电脑应用详情。在用户点击机房应用情况后,可以调用功能函数获得机房的使用情况,在页面显示查询sql语句,可以获得机房、电脑的使用情况。在页面中显示机房信息列表,用户可以点击此列表成功“进入”链接,之后接口调用getIn函数并返回success。

3.2.4课程管理功能

师生可以查看院系课表,管理员具备操作系统的超级用户权限,可以随时访问全部课表。师生在应用此系统时,可以查看院系课程,相应的管理员具备查看全部课程的权限,由admin_courselook.jsp为管理员展示课程列表,由stu_courselook.jap为学生展示课程列表,由tea_courselook.jap为教师展示课程列表。管理员具备对课程的删除、新增、编辑等功能,完成课程编辑,对数据库表内的相关数据实时更新,并对之前所得课程记录也实时更新。对于学校排课,此系统还专门设计了教师安排院系课程的功能,在显示课表list界面,教师可以点击“排课”这一链接,即可跳转至tea_arrangeCourese.jsp页面,此处下拉列表内填写相应时间后,可以在此时间段的空闲机房列表内出现。如果填写机房会出现相应的排课情况。用户选择一个机房输入课程编号后,确定可以将教师的编号、课程编号、实验室编号,开始和结束时间,均写入数据库内,即可完成排课操作。

3.2.5系统设置

设置部分定义基本选项包括两功能:修改密码用户可以对自己的密码自行修改,经后台用户可以脚本自动录入,通知用户对自己的密码尽快修改。用户经此按钮正确回到主界面之后,可以重新键入登录信息切换用户。在其他方面设计,需要保证系统界面友好,用户界面应当拥有良好交互设计,方便用户的系统操作。还要确保快速相应,对用户输入及请求可以迅速处理,由于所需较长处理时间,这就要求在处理过程中及时告知用户正在处理,而非界面无响应。数据库作为储存用户信息的地方,本数据库存储数据作为系统设计中抽象数据,例如用户列表、机房列表。

3.3数据库实现

本次系统设计使用Hibernate保存相关数据,DAO操作数据库并根据数据库表一一创建相应文件。在com.stuman.doman包内存储映射文件,以此为例映射文件有相应的类名与数据库表,在学生表id列内映射类id属性。所涉及数据库表应当具备对应持久化类,确保数据库表的各字段持久化。本次系统设计应用MySQL设计管理系统多张数据库表,以数据库设计范式为依据分别设计管理员列表、教师列表、实验室列表、上机列表、电脑列表、课程表、课表等[5]。以管理员列表为例,此表主要负责对管理员系统操作用户的具体信息加以记录,包含管理员的id、密码、姓名、注册时间等属性(见表1)。

4系统测试

4.1测试设计

该系统通过应用JSF+Hibernate框架的机房管理系统工程,src目录用于存放源文件,全部java类均在此目录中定义,WebRoot目录作为时此网站的根目录,用于放置JSP页面,WEB-INF目录用于存放系统配置文件。本次系统的测试环境为Windows10,Eclipse运行环境,Tomcat为辅助软件,硬件CPU2.4GHz,4G运行内存。在开发机房管理系统后,需要对系统测试详细设计,保证系统各功能符合预期。

4.2测试结果

以系统用户界面测试为例,主要测试内容为检查每个链接是否可以正常跳转,完成对系统60个界面的跳转测试,确保全部界面均可正常访问,表2为本次系统的页面链接检查情况。表2系统用户界面检查样例序号操作描述预期结果实际结果1登录界面成功跳转教师界面是否进入教师主界面成功进入教师界面2学生界面成功跳转信息管理界面是否进入用户信息管理界面成功进入信息管理界面…………200课程查询界面成功跳转退出链接是否进入登录界面成功进入登录界面表2系统测试结果发现,用户在登录此系统时,必填项均有相应的提示信息,在信息不完整情况下给出无法登陆的提示信息。对于用户功能正常测试,经检查“提交”按钮,“添加”按钮等功能是否正确。在重复添加主键时,查看系统是否会提示错误,对添加记录包含外键字段,还应当检查外键是否存在错误情况。根据本次系统测试实际情况,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能够极大程度方便师生更高效的利用教学资源,也进一步方便管理员对教学资源的管理,与传统实验室管理相较,设计此系统很大程度简化了繁琐的设计过程,更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师生之间的教与学,提高了教学资源应用率,这样学生的日常学习也就更加容易。再加上此系统所耗费资金成本不高,有实际利用价值在校园学习教育中可以应用。通过设计中应用JSP技术,在Hibernate框架下建立MySQL数据库,设计该数据库可以方便支持Web数据库产品,且作为免费数据库技术也就更方便本次系统的设计开发。最后本系统采用JSP设计实现,不同的系统用户仅需经Web浏览器,便可以在不同登录界面输入正确账号密码,即可成功进入相应应用界面。系统界面友好简洁易操作,此系统能够满足绝大多数操作要求,所以此系统在实际技巧计算机实验室应用可行。

5结语

通过本次针对中专技校开发设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实现了用户信息查询、机房管理、实验课程排课、信息统计等功能。对各功能界面进行一系列测试,发现系统现存部分问题不断完善系统。通过基于B/S架构应用J2EE,JSP与MySQL技术,成功整合教学资源,便捷化系统操作极大的节约了人工成本与时间成本。

作者:罗亚萍 单位:白水县技工学校

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篇3

实验室是高校中非常重要的学习实践场所,它承担着教师和学生的实验教学、实践创作、科学研究等重要功能[1]。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文化艺术追求不断提高,数字影视艺术的不断发展,影视艺术类高校数量越来越多。数字艺术、数字影视等作品创作及技术应用离不开计算机,计算机实验室已成为各高校必备实验室之一。然而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影视艺术类高校与其他高校计算机实验室有很大不同。这类院校实验教学主要侧重数字影视技术、艺术设计等相关领域,学生以艺术生为主。因此对于影视艺术类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以及相关软硬件设施的管理有着不同的要求。

1影视艺术类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现状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艺术与科技的发展也有了较快的发展。各类数字艺术、数字影视作品层出不穷,影视艺术类专业与计算机专业交叉融合得也更加紧密。数字电影技术、数字艺术设计等相关专业对计算机的依赖越来越强,影视艺术类高校对计算机实验室越来越重视[2],有的甚至组建高性能计算机实验室为师生提供实验教学与实践创作的场所。然而此类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在专业人员配备、实验室上机人员管理、软硬件设备管理与维护等方面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1.1计算机专业人才缺乏

在我国高校中,实验室工作人员大都以教辅岗和管理岗的形式进行招聘,理工类、综合类高校实验室对相关工作人员专业背景还有一定的要求,然而在影视艺术类高校中,计算机实验室岗位招聘对专业要求不清晰甚至没有专业背景要求。很多没有计算机相关专业背景的教师承担此类岗位工作[3],甚至出现由影视艺术类专业教师兼职实验室工作的现象。当然某些教师可能对于计算机相关技术比较了解,但是对于大多数影视艺术类专业教师来说,一旦遇到相关技术故障或者网络安全等相关问题,很难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这样就会对学生上机、实验教学等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可能产生教学事故。影视艺术类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相关专业人才的缺乏,不仅与人才招聘相关,还与现有人才的管理制度有很大关系。实验教辅岗位在高校往往处于“次要”地位,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往往得不到理解与认可,成为被忽视的对象,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等方面也不能等同于教师岗[4]。另外,在当前IT行业就业前景非常好的环境下,计算机相关专业人才不愿应聘实验室教辅岗,并且现有专业人才因职业发展受限、岗位不受重视、待遇相对差等问题还出现跳槽外流现象。

1.2上机人员难以管理

影视艺术类高校学生以艺术类的学生为主,此类学生大都追求个性自由,纪律散漫,计算机基础相对薄弱[5],所以在进行实验室教学管理和实践创作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系列问题。实验室规章制度往往成为摆设,不能引起重视,学生经常带食物、水、饮料等进入计算机实验室,下课之后不及时处理产生的垃圾,这样不但对实验室空间环境造成影响,一旦液体滴漏进入计算机或者带电体,将会损坏实验室设备甚至造成安全事故。影视艺术类的学生对艺术都有自己的个性追求,在进行上机操作甚至上课的时候,修改电脑桌面背景,给计算机设置密码,随意安装或卸载计算机软件,不但增加计算机日常维护的工作量,也对计算机安全带来隐患。

1.3计算机硬件管理与维护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硬件配置也在不断地升级,更新换代较快。以前计算机内存小,CPU和显卡性能低,对于图形图像、3D模型渲染等处理效率低下[6]。如今计算机实验室随处可见高性能计算机,运算速度和渲染效率大幅度提升。影视艺术类专业需要进行视频、图形图像处理,模型的设计与建模等创作设计类工作,对计算机内存、显卡和CPU等有着更高的要求。对于艺术设计工作者来说,高端苹果计算机拥有性能高、处理速度快等优势[7],很多艺术类高校逐渐建立起苹果计算机实验室。然而苹果计算机在带来便利的同时,对其管理和维护也带来了挑战。首先,一些实验教师习惯了Windows操作系统,对于Mac操作系统不熟悉,运用起来会遇到一些问题。其次,对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计算机实验室,国内有较成熟的教师机屏幕控制系统,上课时教师机可以控制学生机屏幕进行共享文件、锁定屏幕等功能,这样学生不能随意操作计算机,保证上课效率。对于Mac系统来说,由于其安全访问权限较高,目前国内几乎没有成熟的教师机屏幕控制系统,学生在上课时可以对计算机做任何操作而不受控制,这样对计算机的管理与维护带来了困难。

1.4影视艺术类专业软件正版化问题

对于影视艺术类专业来说,常用的专业软件有影视技术相关的音视频处理软件[8],也有艺术设计相关的图形图像处理以及三维模型建模等艺术创作设计软件。这些软件是相关专业学生进行创作、设计的必备工具。目前计算机实验室常用的有Adobe公司以及Autodesk公司系列软件以及一些专业专用的软件等。然而这些软件大都是国外公司研发的,采购一批此类软件,即使是教育版也要花费不少经费,而且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后期还要不断更新版本、维护升级等。一些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对于计算机软件采购不够重视,没有相应的经费支持[9],安装了盗版、破解版软件进行实验教学,这样的软件可能存在漏洞或者携带计算机病毒,威胁着计算机的安全,对正常教学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还面临触犯相关法律的风险。影视艺术类专业学生进行实验作业或者作品创作设计需要大量的时间,部分学生想要借助实验室的设备在实验室完成创作,这样实验室的电脑上存的文件就会越来越多,而且又不能及时进行清理,这样对实验室的开放时间及安全管理和计算机的日常清理维护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影视艺术类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对策

2.1实验室专业人才管理

学校要对教辅管理人员的工作给予一定的支持,制订合理明确的管理办法与规章制度;对实验室岗位教师职业发展给予一定的重视,鼓励参加相关研讨会,技术交流会,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等[10];为实验室教师提供合理的待遇及职称评定支持,保证专业人才能够进得来,留得住。根据计算机实验规模,至少配备1名计算机专业专职实验室教师,能够解决实验室计算机技术突发状况,保证实验室日常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

2.2上机人员管理

除了制订计算机实验室上机人员行为规章制度之外,还要加大力度对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宣传讲解,把实验室相关规章制度纳入学生入学教育的一部分。对于每门实验课程第一节上课,实验教师告知学生计算机使用规范,并且固定每个学生的上机座位便于管理。课前教师提醒学生禁止带食物、水、饮料等进入实验室,课后提醒清理个人座位垃圾,必要时可以将学生实验室表现与德育分挂钩。

2.3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管理维护

目前,很多高性能计算机可以满足教学工作,高校可以按照实验室建设规模及需求合理配置高端苹果计算机数量。对于在苹果计算机实验室工作的实验室教师提供必要的技术培训。针对影视艺术类专业的特点,对于苹果计算机学生作业文件的清理频率可以每学期进行一次。每天下班前对计算机实验室进行巡查,排查安全隐患,确保计算机实验室的正常运转。影视艺术类高校对计算机实验室建设每年要投入一定的经费,用于实验室硬件的维护,正版软件的采购与升级维护等,规避法律以及网络安全风险,提高实验室教学效率和质量。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