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论文范例

小学阅读论文

小学阅读论文范文1

一、链接作者,拨动情感之弦

在阅读教学中,能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达到“共鸣”是课堂追求的最高境界。这不仅需要沉下心来读进去,更需要一些与作者相关的资料。因此,教师要精心选择拓展内容来丰富文章的内涵,拨动学生情感之弦,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如笔者教学《墨竹图题诗》时,为了让学生体会郑燮情系百姓、爱民为民的质朴情怀,播放音乐,创设情景(冷雨敲窗,风吹疏竹,发出萧萧之声),屏幕上引入“郑燮不幸的一生”:他生于日渐破落的书香门第,四岁母亲去世,14岁继母又去世,39岁,妻徐氏去世,31岁儿子夭折;52岁饶氏生子,57岁其子又夭折,61岁被罢官。“未成曲调先有情”,教师低沉地叙述着: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幼年丧母,中年丧妻,老年丧子。这样的夜晚想起去世的亲人,感叹身世的悲惨是人之常情。一下子把学生引入精心选择的拓展内容,仿佛身临其境。师不禁吟起: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慈母呼唤声。“看着屏幕上的这些资料,谁也来说说?”学生接着吟起: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贤妻哀号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娇儿啼哭声……这样一个冷雨敲窗,风吹疏竹的夜晚更适于自悲自怜。可是,听着萧萧竹声,郑燮没有想到———慈母呼唤声、贤妻哀号声、娇儿啼哭声,却感觉是———民间疾苦声。在这精心创设的氛围中,通过资料的补充,诗句的对比,学生受到诗情的浸染,感悟文本的心境已悄然进入状态。这样的“链接”,学生进入了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积累语言的境界,充分感受到了郑燮一心爱民为民的情怀,对郑燮的敬佩之感油然而生且更为深刻。

二、链接内容,加深情感体验

拓展阅读属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师课前应充分解读教材,捕捉文本空白,搜集相关内容作为补充。课堂拓展要做到“锦上添花”,必须对原有文本实现层次上的提升,激发学生情感,走进人物内心。如笔者教学《普罗米修斯的故事》,理解“普罗米修斯忍受了这一切苦痛而不哼一声,决不乞求宙斯仁慈,决不对自己做过的事说一句懊悔的话。”这一句话时,找到古希腊神话中关于这部分的内容进行了拓展:看到普罗米修斯受到残酷的惩罚,好心的天神冲到高加索山上,对他说:“普罗米修斯,认输吧,这样的折磨宙斯是不会停止的,去向宙斯认错,争取他的饶恕吧,这样就不用再忍受折磨了。”(创设情境)“他会接受劝告吗?他后悔了吗?屈服了吗?”(生齐读:普罗米修斯忍受……懊悔的话。)“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在这个教学片断中,准确地把握了文本蕴涵的价值取向后,做了独具匠心的课外拓展。这样的“链接”,让学生加深了情感体验,人物形象变得更加鲜活、丰满。学生与文本内涵深入接触,深刻地感受到普罗米修斯带给人类的不仅仅是火种,而精神火种才是更值得称道的。

三、链接原著,凸显思想主题

小学语文教材的许多课文都选于名家名篇,文质兼美。但有一部分入选时经过改动,或不再是原汁原味的语言,或不再有完整的情感主线……要让学生熏陶更本真的语言,深入地理解文本内涵,获得更全面的阅读感受,就需要链接原著,选择相关的内容进行比较或补充。如《“诺曼底”号遇难记》是法国大文豪雨果的短篇小说,是文字美、精神更美的“文学精品”。原文中有一句话“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正面赞扬了船长是一位真正的英雄,起到了点明中心、总结全文的作用,却没有编入教材。教学这课时,笔者链接原著,抓住文本的“领”,从这句话入手:雨果高度赞美了哈尔威船长———可以想象当时雨果写下这句话的时候内心是多么的感动,才会对哈尔威船长有这么高的赞誉啊!接着引领学生以句中的“忠于职守”“做人之道”这两个词为突破口,从理解词语到从文中找到体现“忠于职守”“做人之道”的语段,品味英雄的语言、行为,走进船长精神世界。每部分的学习都以这句话作小结:难怪雨果这样赞美他!这样的“链接”,让学生从词句的品味、段落的赏析回归到整体的情感体悟。一遍又一遍逐层深入地诵读,在学生的心灵上亮起了一盏闪闪的明灯。给学生提供了理解课文的支撑点,颇有“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不仅会意了“忠于职守”“做人之道”这些原本较难理解的词语意思,而且对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也有了正确的认识和体验,凸显了文章的思想主题。

四、链接背景,丰富人物形象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文本内涵的理解往往存在着差距,或因对生活背景了解不清,或因时代相隔久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许多障碍,文本感悟不深,情感体验不强,甚至导致对文本价值的曲解。这时相关的文本拓展让学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如笔者教学《墨竹图题诗》时,为了让学生了解“竹品即人品。郑燮笔下的竹,往往就是自己思想和人品的化身”,“补”上了课文的背景知识等材料,丰富人物的形象。

(一)郑燮到潍县任知县,正值山东受灾,饥民无数。当时灾情严重,他毅然决定开仓放粮。有人劝阻,让他向上级请示。他却说,有什么事情由我来承担,因此得罪了上级被罢官。朋友说他糊涂,他写“难得糊涂”四个字表明自己的态度。(节选《郑燮传》)

(二)为了老百姓,郑燮最终被罢官。他被贬官后离开潍县,三头毛驴一车书,两袖清风而去,做县令长达十二年之久,却清廉如此,送行的人见了都很感动,依依不舍。临行前,郑板桥向潍县的百姓赠画留念,题诗一首:“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鱼竿。”这里的“链接”不是游离文本的附加物,而是对文本深藏的意蕴和包裹的价值取向进行拓展延伸。不同意蕴的多个文本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不仅丰富了文本内涵,而且在阅读这些相关背景材料时,学生拓宽了视野,拉近了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更好地体验、感悟,生成文本价值。

五、总结

“真正的、严格意义上的、有信度的衔接应该是服务于课文教学的主题、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能够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的一种教学活动。”适度的“衔接”、高效的“衔接”、智慧的“衔接”,为语文课堂打开了一扇通往大千世界的窗。让有信度的衔接为语文阅读教学插上翅膀,飞翔在更广阔的天地。

作者:黄海樱 单位:泉州市西隅中心小学

第二篇: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浅议

一、拓展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拓宽他们的阅读面,增加他们的阅读量,从而使语文课程学习更加开放、更有活力。拓展阅读作为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其独特的内容和形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尤其是名人轶事、童话故事、成语故事、神话故事、百科知识等内容,更是十分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只要教师指导得当,便能让学生轻松爱上阅读。

(二)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所倡导的就是以教材为中心,适时、适量向课外延伸,让学生从课内到课外、从精读到博读广泛阅读。如果教师能够引起重视,在教学时为学生明确阅读范围和阅读量,让学生走出课堂,立足文本,走向生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增长见识,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三)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在小学阶段,语文习作一般要求学生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事物,但小学生毕竟年纪小,他们所接触的事物少,常常被现实制约着,加上在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有所欠缺,写作时总会出现空洞无味的情况。拓展阅读鼓励学生多读、多看、多思考,尤其是其中有很多大家的文学作品,学生完全可以从中领悟名家的文化思想,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并将其化为己用,迅速提升写作水平。

二、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现状

不可否认,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认识到了拓展阅读的重要性,在教学时不断积累经验、探索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改进和完善。首先,拓展阅读兴趣不高。有的学生对拓展阅读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只要将书本上的内容学好、学透就可以了,完全没必要浪费课余时间进行拓展阅读;有的学生怕苦怕累,懒于寻找课外阅读资料,即使阅读也只是应付了事,毫无效果。其次,拓展阅读内容片面。一本好的书籍就像是一个良师益友,它会督促你、影响你,让你成长。但长期以来,学生对拓展阅读书籍的选择过于单一、片面,有的甚至毫无学习价值,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拓展阅读效果。再次,拓展阅读数量不足。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把小学阅读分成了三个大学段,并明确规定了每一个学段必须达到的最低阅读量,但实际上学生的阅读量远远没有达到这一标准,阅读效果不明显。

三、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阅读兴趣

要想让拓展阅读更加高效,教师不仅要把握好学习的节奏,还要以具备亲和力的语言和和蔼可亲的态度,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尤其是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刚刚接触拓展阅读,兴趣的激发至关重要。作为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引导工作,切不可忽视基础差的学生,必要时还要亲自示范,将阅读材料泛读一遍,一句一句带动学生,帮助他们提高语感,积累词汇。当学生遇到难点,产生疑问时,教师要细心指导,及时为学生排除疑难。一旦有了和谐的阅读氛围,学生便能主动阅读、深入阅读。

(二)扩大阅读范围,提升综合素养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可见,不同的书籍能够产生不同的价值,从而使人获得全面发展。作为拓展学生知识面的主渠道,语文阅读教学同样也要向课外延伸,以多样化的材料吸引学生,让学生全面提高综合素养。比如,鼓励学生到图书馆、报馆、书店等文化中心进行自主阅读,内容既可是语文方面,又可以是数学、历史、地理等方面,既可以是小说、杂志,又可以是科学技术,只要是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自我发展的,就可以广泛涉猎。而一旦遇到较艰涩、较难懂的内容时,学生可视情况而定,仔细读、反复读,进而真正理解其中的知识和所传达的思想。久而久之,学生一定能够从中受益良多,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综合素养。

(三)开拓阅读交流平台,增加阅读数量

在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拓展各种阅读交流的渠道,创建阅读交流的平台,倡导学生积极阐述自己的阅读成果,互相交流阅读心得,鼓励学生多阅读优秀的读物。比如,定期组织开展阅读交流活动,展示各种优秀的阅读物供学生挑选和交流,开展阅读网站建设,倡导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将自己的阅读心得上传到网站等,这些活动在为学生搭建交流平台的同时,也为学生的拓展阅读提供了助力。为了能在活动中有优秀的表现,学生便会自主进行多种资料的收集工作,而这也在无形中增加了他们的阅读数量。

四、总结

总之,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阅读占据了很大的一个比重,广大教师必须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总结其中存在的不足,努力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提升综合素养。

作者:王红娟 单位:河北省隆尧县东良校区

第三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价值定位探析

一、聚焦字词特色,感受生动传神

“特色字词”是指那些表达效果独特、读来让人眼前一亮、读后让人回味无穷的关键传神的着墨之处。这种凸显价值的语言形式,有时候可以是常用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或者是关键词语的精妙之处,还可能是一处修辞的巧妙组合。优秀的教师总能凭借敏锐的语文眼光精准地找到它们,并适时地转化成教学内容。比如,苏教版第十一册《姥姥的剪纸》一课中体现姥姥剪纸“熟能生巧”的六个“剪”,就用得相当精妙。教学中抓住这一组排比句式,采用图文对照、诗行呈现、配乐朗读等形式就可较好地品读出散文语言的画面感与诗意美。再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槐乡五月》中有一句话:“发辫上戴着槐花,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其中的“飘”字,形象地传达出小姑娘的欢悦之情。教学中,通过换词比较、情景再现等手段,就可以引导学生感悟想象出作者恰当的用词,体会作者的言语表达技巧。

二、聚焦语段特色,透视表达效果

优秀的文学作品,语言都非常有个性,其巧妙的表达方式总能在一些特殊的语段中显现。如果在教学中仅仅只停留于精妙词句的挖掘,却忽略整体上对重点语句、段落的宏观领悟和把握,文本言语形式的特有魅力和独到效果将会大大弱化。所以,老师要有清晰的语段结构品味能力和意识,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并破解作者构段谋篇布局的妙处,从而实现语文能力的有效提升。比如,特级教师薛法根在教授苏教版五年级的一篇议论文《谈礼貌》时,以敏锐的视角抓住了文中用来论述观点的段落在结构上的独特性:都是先简要地概述事情,接着用一句话阐述讲礼貌的意义。“叙述+议论”的段落结构方式和其他的文体是截然不同的,找到了这一文体独有的特性,也就找到了本文最佳的教学价值。薛法根老师在教学时,用三个板块引导学生发现文本中独特的构建秘妙。比如,第一板块:让学生通读,做到“异中求同”。让学生整体比读三个故事,然后仔细发现这三个不同的故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此时,教师点拨学生仔细关注段落语言形式上的秘密(体会怎么写)。接着进入第二板块:让学生比较读,做到“同中求异”。老师引导学生把三个故事的三处议论的语句进行深入比较,并提示学生,同样是议论的描写,有什么不同之处呢?通过反复比较,学生很快就能发现语段中的不同之处:借用俗语来引发议论;说明礼貌待人的作用;论述礼貌对于我们每个人成长的意义所在。教学中,就是这样一层一层地深入挖掘,有纵深地往前推进。学生很快就有效地把握了三个故事为什么这样排序的内在原因以及三个故事之间的关联性。最后进入第三板块:让学生学写改编,迁移语段的结构。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三个故事,让学生逐一说清哪一故事与文本的论点是契合的,请说明自己的理由;然后请学生将这个《讲礼貌》的故事改编成一二百字的小短文,并写上几句与故事内容相合的议论;最后让学生两相比较:我们改编的这个故事语段,可以拿来置换掉文中的哪一处语段,为什么?分别说出原因。这样的语言实践活动将阅读理解、表达运用、思维发展融为一体,为言语的共生与发展打下了基础。

三、聚焦文体特色,习得表达技巧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虽然没有以文体作为编排单元,但各类文体还是相当丰富。不同文体具有不同的风格和表达方式:叙事作品重场景描写的细节刻画,说明性文章善用各种说明方法准确表达意思,说理性文章则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层次分明地说清事理。阅读教学中,文体意识强烈的老师,就能敏锐地把握各种文体特色,引导学生品读出基于特定文体的表达方式、谋篇布局以及遣词造句的共性,从而在文体意识关照下习得该类文体的固有表达技巧。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典型的说理性文章。一位老师通过不同文体比读的形式,将“简明举例”这种说理文特征进行了很好的展现。老师先让学生自主发现本课在列举事例时,对李时珍不辞辛苦编写《本草纲目》这个事实,仅用了四十多个字就说清,点到为止,然后再与四年级的另一篇写人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进行对比,其描写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察访药材不怕劳苦却用了几百字,文中细节丰富,描写生动,这是为什么呢?通过对比,学生体会到说理文提供论据只需要把事情简明说清,不必放大细节,语言准确简练、事实清晰到位会让说理文更具说服力。对比之后,老师再让学生模仿这种“简明举例”的方法,改写同册教材《装满昆虫的布袋》,用事实论据的方式说明“持之以恒终能取得成功”的道理。学生有了前面环节的对比感悟,对说理文的言语秘妙有了清楚的认识,改写便水到渠成。

作者:马静 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

第四篇:后现代课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析

一、引言

阅读是一种对话过程,在教师、学生、文本三者间完成。依据调查显示,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种新的观念形成了。后现代课程观作为创新观念,要求教师要以开放性、多样性、丰富性的视角,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本文将摒弃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观念,以后现代课程的眼光,从以下几点展开论述。

二、小学阅读教学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上存在着很多问题,着重体现在教学活动性和质量上面。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模式缺乏灵活性,教学呈现机械化。死板、生硬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降低了学生的阅读水平。课堂中存在着较多的超出教师教案之外的内容,教师因为突发状况,没有教案辅助,所以处理问题较为慌乱,延缓了教学进度。有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以实际出发,采用朗读教案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一味地追赶教学进度,将45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完全占用,忽略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采用单一呆板的教学模式,照本宣科,不看实际情况给学生进行教学,势必会降低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不喜欢阅读课也在情理之中。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效果必然会有所影响。少数教师从思想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师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将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学习。教师试图改变生硬的传统教学模式,实行开放式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出发点是好的,但实际情况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转变成满堂学的教学方式。两种极端教学的相互碰撞,体现了教师没有对阅读教学中师生角色进行清晰定位。由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和小学生的角色模糊不清,定位不明确,使得小学生在阅读课堂上过度自由,无组织无纪律的课堂行为频频发生。放羊式的教学模式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创新,但会影响阅读教学的效果,不利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一)各抒己见,百家争鸣

小学语文除工具学科这一身份外还是人文学科,其涉及到的内容多种多样。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们从不同的角度阅读同一篇文章就会有不同的见解。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能抑制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不能统一学生思维,要允许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教师在备课时应该规划好课堂时间,在课堂上布置阅读任务,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的时间通读全文,之后以问答形式检测学生阅读的情况。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设计阅读讨论题,让学生仔细阅读,阅读后阐述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教师应该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见解。比如小学生可以用有情感的朗诵形式,向大家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小学生还可以用画图形式,依据自己的理解,画出文章所表现的内容。例如:教师在带领小学生阅读文章《瀑布》时,可以先带领学生通读文章,然后让学生自主阅读。完成阅读后,教师可以问问学生们都读到哪些内容,让学生举手发言。《瀑布》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用其他形式展现文章中的美景。学生可以声情并茂地朗诵自己喜欢的句子;也可以依据文章内容画出一幅美景图向大家展示自己,还可以附加语言辅助阐明自己观点。

(二)树立平等观念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活动时,要树立平等观念。师生关系的和睦相处,师生间的正常交流,应该以平等、民主的方式进行。教师要用平等商议的方式来解决与学生的思想矛盾。如《一块面包》这篇文章,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营造出民主商议的气氛。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给予总结,依据文章内容,劝导学生珍惜粮食。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权在于学生,教师只是担任引导者的身份。教师树立平等观念,有利于亲近学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灵活教学,运用道具

被编入小学语文阅读课本的文章都是一些语言优美,情感丰富的文章。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很强,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直观的方式进行教学,有助于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比如阅读《草船借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相关图片,帮助学生理解。阅读教材中涉及音乐的文章,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音乐;有关历史的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阅读,利用课后时间播放相关视频,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教师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利于摆脱沉闷枯燥的传统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轻松快乐地阅读。

(四)拓展阅读

阅读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上,课外时间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阅读任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并针对阅读的文章,依据自己喜好,写读后感,学生之间可以自主选择沟通的对象,进行阅读交流。教师可以在教室创设图书角,给小学生提供阅读条件。

四、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学是以阅读教学为中心的,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本文通过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从各抒己见,百家争鸣、灵活教学、运用道具、拓展阅读等方面,阐明了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观点并提出了一些策略,以供参考。

作者:孙丹 单位:石家庄市裕东小学

第五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析

一、以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托,有条理地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

新版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目标表述为:要求小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默读时有一定的速度,具体的量化标准为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学会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从以上具体的教学目标的表述和对教材内容的研究来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的,随着年级的升高,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是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每个学期具体的教学目标,制定好一个学期的教学规划,使教学工作在规划指导下有条不紊的展开。

二、调动学生的自主性

自主性是人的品格特性,是人的素质的基本内核。作为一个社会的人,这种基本素质体现在自身特性与社会特性两个方面。个体自身特性方面有主体性、主动性、上进心、判断力、独创性、自信心等;社会特性方面有自我控制、自律性、责任感等。在自主性发展的过程中,这些特性都融会在自主性态度和自主性行为之中,构成一个人的统一的品格特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以学生为中心,鼓励他们自主阅读,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师生之间可以多就某一篇课文或课外读物展开读后感受的分享,鼓励学生们将自己的所见所想大胆的说出来。很多的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学生自主性的发挥,生硬地照搬教学参考书,机械地介绍作者、写作背景等资料,甚至阅读题的答案也要统一,这种做法只能给学生们带来更多的受挫感,从而使学生失去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从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阅读的目标表述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阅读更多的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

三、应着力培养小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兴趣和热情是做任何事情最好的源动力,小学生一旦培养起对阅读的兴趣,有了阅读的热情,阅读能力的提升只是个时间问题。小学低年级阶段,孩子们识字量有限,阅读教学中往往需要教师的带读,让学生们带着疑问,带着对未知的好奇去阅读是激发他们兴趣的好方法。比如,在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时,教师可以用以下问题来导入:你见过雪地里的小画家吗?他们会画些什么呢……让学生带着一些类似的问题去开始阅读,他们的专注度会大幅提升,更容易投入到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去。在读完课文之后,教师也可以启发大家思考一些问题:你还在雪地里见过其他小画家吗?你自己做过雪地里的小画家吗……以此将课文进一步与生活联系起来,给孩子们分享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阅读带来的快乐。另外,我们会发现,小学生间的阅读水平是有差异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多启发多鼓励,以免部分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会产生受挫心理,从而丧失对阅读的兴趣。教师要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课外读物,让他们在如饥似渴中不知不觉地提升自身的阅读水平。

四、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养成,于己是个人修身益智的终生大事;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则是关系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国家大事。首先,要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如教师可以帮助孩子们组建阅读兴趣小组,让学生定期分享阅读的体会心得,还应该跟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让家长为孩子树立热爱阅读的榜样。其次,避免阅读的功利化。很多家长抱着阅读可以提高识字量、写作能力等各种目的指导孩子阅读,对此,教师要指定一些孩子不感兴趣的书,如作文集、名家名作等,让孩子培养兴趣。还有些家长会让孩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去查字典,而边读书边查字典会浪费很多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就可能被困干扰而感觉阅读是非常枯燥的事情。所以,孩子如果能投入在阅读当中,沉浸在阅读所带来的快乐当中,家长和教师就不要有太多的干涉。最后,还要多让孩子们接触到适龄的读物,丰富他们的视野,让他们有更多的选择,让他们把阅读当成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

五、总结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调动他们阅读的自主性,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和热情,帮助他们养着良好的阅读习惯。

作者:李晓微 单位:河北唐山南堡开发区第四小学

第六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提高浅议

一、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必要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语文新课程标准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阅读教学和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这几点:阅读课选取的教材文学性高了,添加了很多诗歌,突出了语文的人文性;学生有了更多的阅读时间;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合作明显加强了,课堂氛围更加的活跃和生动……这些都是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变化。但是,从阅读课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和目前阅读课堂的教学现状来分析,和预期目标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一)以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来衡量我们的阅读教学

从识字方面来说,小学阶段经过六年的语文学习之后,还是会有很多学生出现字词写得不正确、不端正的现象,一篇作文中错别字比比皆是。从阅读方面来看,学生上了六年的阅读课,读了不下三百篇文章,可是还是有很多学生不知道怎么读书,主要表现在:抓不住文章的重点和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和情感,不会写读书心得,不能够通过阅读汲取文章中的精华和营养,更不会通过阅读学习作者所运用的表达方法提高赏析能力,而且缺乏对阅读的兴趣。从语言表达方面来说,很多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很差,意思表达不清楚,写一篇小短文也很难做到文通字顺。当然,有些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是可以的,但我说的是大多数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所以,要解决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必须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二)从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来分析

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语文阅读教学一度围绕着学生的考试而进行。有些学生甚至到了五、六年级还不会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不会记笔记。主要原因就是教师为了学生的考试成绩,往往会把这些重点直接抄写到黑板上,让学生抄写背诵,这是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学生背过了知识点,却仍然不会读书。又如写作文,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只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讲解,考试之前会选上几篇优秀作文当范文,让学生背诵模仿,分数提高了,写作能力却毫无发展……在围绕考试的应试教育中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学生语文考试的分数特别高,但是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学下来并没有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单纯的背诵记忆其实就是一种作弊,对于学生的发展毫无益处,并且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发展。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反对形式主义,要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一)阅读教学要能够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小学生要掌握三千个汉字,并且要书写正确、规范;理解教材中的文章,具有独立的阅读和赏析能力,能够通过阅读汲取知识,体验丰富情感,提高道德修养;能够写出简单通顺的文章;能够正确使用常见的标点符号;能够顺畅礼貌地和别人沟通交流等。

(二)具体的文章教学体现实效性

1.阅读教学要有目的性

阅读教学要全面落实课前设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通过阅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完成由不会读到会读,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进步过程,使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都有所提高,并且能够感悟到文章中表达的情感,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

2.阅读教学要科学性

阅读教学的科学性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准确地把握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理解文章中出现的语言以及在运用中的准确性、规范性和扎实性,同时教师要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教学活动的时间安排也要科学合理。

3.阅读教学要有创造性

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照本宣科,而是要在学习教材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创新思维发展的最佳时期,阅读教学要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引导学生展开大胆的想象,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善于质疑问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设计出丰富多彩的训练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当中来,调动学生活跃的思维,鼓励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简言之,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会读书、爱读书的良好习惯上。

三、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方法

(一)教师要认识到语言是交流的工具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语言是人类用来沟通交流的工具,所以,要学好语文,其实就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在语文教学的具体实践工作中,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1)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汉语的能力;(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情感体验;(3)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4)充实学生的知识领域,拓展学生广阔的视野;(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课堂,因此,阅读课就要让学生学会读书和写作,学会与人交流,这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只有将这个核心突出出来,才能体现出语文教学的魅力所在,才能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

(二)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实现阅读教学实效性

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只有理解和感悟是不够的,学生必须要进行大量的语言训练。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一些仿写、续写或者改写之类的小练笔,加强学生的写作训练。在阅读课上,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写作指导,让学生完成阅读之后进行一定的写作训练,在学生理解文章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四、总结

小学阅读论文范文2

对于活泼好动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机械的单词记忆是枯燥的,因此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将枯燥的语言现象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生动活泼的形式,运用趣味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去认读单词。例如妙用chant去巩固词汇认读。小学生活泼、好动,让他们枯燥地背诵英语单词,犹如把他们捆绑起来,学生能情绪高涨吗?而采用chant的教学手段,将语言与情境结合,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学习氛围,学生在获得愉悦的同时,更激活了学习的心理内驱力,能够解决小学生单词遗忘率高的难题。如在教Book1Unit2Colour,在教完八个颜色单词后,我根据平时观察学生的文具,结合第一单元的单词编了一首chant:Aredpencil,ablackpencil,acolourfulpencil!Awhitebook,agreenbook,acolourfulbook!Ayellowruler,abrownruler,acolourfulruler!Anorangebag,abluebag,acolourfulbag!朗读这首chant前,我先让学生把拥有的相应文具拿出来,要求他们在朗读时当读到相应的文具就举起来。全班学生立即兴奋起来,纷纷拿出自己的文具跃跃欲试。学生一边看着黑板大声地朗读,一边高高举起自己相应的文具。在愉快的玩做和朗读中,学生轻松地对两个单元的单词进行复习认读,与此同时,还在语境中学会了一个新单词colourful。

二、图片助学,巩固学生对句子的理解

对句子的理解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低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图片具有直观易懂的特点,能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句子的意思。在教学中我发现低年级学生有“学得快,忘得快”的特点,他们在课堂上把课文读得滚瓜烂熟,并能理解其意思,可是单独给出一个句子,他们却在理解方面有时仍然存在一定困难。因此我在复习句子时,利用了教材的插图资源,或搜索出与句子情境相对应的图片,设计形式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对句子的理解。在教学中,我利用教材的插图和搜索到的图片制作成课件,并在黑板上写出图片对应的句子。再把全班分成四个大组进行比赛:每次我指着黑板上其中的一个句子,让全班学生朗读两次,然后滚动课件的几幅图片,当出示到该句子对应的图片时,学生就站起来大声朗读该句子。哪一组中的学生最快最多站起来朗读就能加分。在竞赛加分的推动下,全班学生热情高涨,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大屏幕,一看到句子对应的图片立即站起来朗读。经过反复多次的游戏操练,学生不但能把句子背下来,还在图片的帮助下巩固了对句子的理解。以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句子,不仅降低学生理解句子的难度,还让学得轻松有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故事教学,提升学生的语篇阅读能力

201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中语言技能分级标准的一级标准指出: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简单的小故事。要从低年级就开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仅靠枯燥的文字阅读材料难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需要不断有新鲜的内容进行兴奋点的刺激,因此把故事引入教学中,能让学生很自然地融入故事的情节中去,对所学的内容饶有兴致。故事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有语境的语言素材,使用有意义的、有语境的语言素材学习目标语言,便于学生理解语言的意义和语言运用的具体情况。结合新课标和教材,我采用故事教学法,促进学生语篇阅读能力。零散的单词教学只能起到词汇教学的效果,教师应尽量在每节课能渗透阅读教学,因此我在新授词汇课时,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所具备的的知识设计故事作为主线,通过故事教学法来呈现新的单词和句型,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去体会目标语言,因为故事具有趣味性,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还能进行阅读教学。我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体验,使得在整个单词新授过程,学生就像在阅读故事一样,轻松愉快地学会了新单词及句型,并在故事创设语境的整体情境中理解目标语言的运用。这样在简单的语篇教学中逐步渗透阅读技巧,为学生以后的阅读能力提高打下坚实良好的基础。

四、总结

小学阅读论文范文3

摘要:

现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境界的提高要求越来越高,阅读成了人们提高精神境界的主要途径之一,阅读习惯从小养成,是很多人的观点。现在小学生语文教学中阅读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小学生阅读教学还存在诸多不足。本文简要介绍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和教学内容与目标,并提出一些教学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对策略

阅读是现代人们不要的素质之一。现在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受生活的压力也在增大,人们变得浮躁,所以人们通过阅读平复心中的浮躁,沉淀情绪,缓解压力。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应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小学生阶段学习中,阅读是重要的学习部分,小学老师在课堂上不能照搬课本上的知识,还需要引导小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老师也需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及时发现小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即使调整教学方式,指定更完善的教学策略。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科技不断发展,人们的需求与以往大有不同,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元化,我国对教育也进行多次改革,尤其是基础教育的改革,变得更加注重学生各方面的素质的培养。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国开始使用新课标课程,提倡以人为本,倡导全人教育,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各方面能力,重视价值观等,这些到面前为止已经在全国施行,并且从开始的不适应、有缺陷变得逐渐完善,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会合作,提升自学能力,这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旋律。在人们学习过程中阅读无时无刻不再进行阅读,小学生的阅读带有拼音,它可以促使小学生学习识字,并且小学生的阅读内容多是童话故事和名人故事,带有趣味性,并且带有教育意义,简单小学生做人原则,随着小学生级别上升,阅读内容变成祖国文化,各地的文化传统文化,阅读教学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由此可见,小学生的阅读教学极其重要,并且阅读教学时间占大部分时间,阅读教学的成与败关系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能否圆满实现,所以小学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小学教育的重要性,小学生受到老师的引导,并且自身努力学习,若小学生在此期间获得较高水平的阅读能力,无疑对他们的人生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

2小学生教学要求

2.1阅读理理念:

小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不同,小学老师要尊重学生从阅读中获得的知识,注重培养学生感情态度和价值观,不能将老师的思维方式强加于学生,抑制学生的思维,老师应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其次,学生在阅读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教会学生多种阅读方法,用探究性阅读方式取代接受型阅读方式,激发学生独立阅读的欲望。

2.2阅读目标与内容:

学生阅读的主要目标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阅读教学要求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重视朗读和默读;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度、略读和浏览;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提高阅读品味。阅读教学过程中提供的阅读范文多是带有教育意义的,例如,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等一些名人故事,还有一些一些地域文化的文章,扩大学生的眼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2.3阅读评价:

阅读评价不仅考虑学生是否完成阅读目标和任务,更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感受,用形成性评价代替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双向结合,发现小学生的不足,采取相应解决办法。

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3.1语文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素养:

现在社会节奏加快,人们生活压力变大,难免情绪会变得浮躁,阅读可以净化心灵,缓解压力,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达到这个要求很不容易,老师要规划好自己读书计划,使自己渐渐平复下来,将生活中的是做好分类,有序的解决问题,抽出时间送给阅读,深入理解文章思想,提升境界。为人师者,要以身作则,阅读群书能丰富老师的文化涵养,间接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好处,使其喜欢上阅读。老师应当阅读什么样的书籍呢,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经典书籍是老师的首选,经典书籍因为时代变迁而失去其意义,经典书籍是智慧的结晶,教育了无数的人。

3.2语文教师要依靠自己,独立深入地研究文本:

朱熹说过:“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教育不是复制人才,而是培养创新人才。创新型的老师能引导培养创新型人才,在阅读教学中,老师对文本理解深度有关学生在阅读上的造诣。现在网络热词泛滥,过度使用网络,会陷入思维定式之中,没有创新。所以,老师要凭借自己的努力深入理解文本,与学生分享,并且不断向学生提问,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和阅读期待值,促进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并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心灵体验,肯定学生的阅读成果,增强学生的阅读勇气和信心,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成就感。

3.3语文教师应转变阅读教学观念,建设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观: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都是以老师为主的,老师主导课堂,现在的教学模式中主要以学生为主,老师将课堂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建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要达到这样的效果,老师应该有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有助于获得学生想法,适时调整教学方案。

4结束语

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主要方式,教学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小学阅读教学课堂中,老师发挥主要作用,引导学生开拓思维,学会独立思考,增强对余力的探索能力,老师在课堂上多提问,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发展。尤其是在学生教育初级阶段老师要树立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尊重学生每一个想法,为学生营造丰富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接近自然、社会和生活,使学生获得语文界最前沿的知识,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促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终身阅读的理念,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鲁振华 单位:吉林省大安市大岗子小学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上海: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3]朱熹.童蒙须知.读书写文章第四中国教育大系.历代教育论著选评[J]..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

[4]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第二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造思维培养策探析

摘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创造思维进行培养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手段。创造思维培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一部分,也是提高语文教学的有利途径。因此,如何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造思维的培养,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共同课题。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仍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这样严重制约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造思维;策略

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一个环节,其作用不可小觑,它不仅在小学语文课中占的比例最大,而且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语文阅读教学是让学生通过文章,感受作者的内心与作者达到心灵共鸣的一个过程,它没有既定的标准可言,只能通过文中语言的表达来发挥自己思维的创新,去感知作者所要表达的这思想。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通过各种方法和渠道,为学生提供创造思维的环境,让他们积极大胆的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和创造精神。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意义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创造思维进行培养,得益于以下几点:一,小学阶段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在初步形成的过程,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是学习汉语知识,更是通过文章的学习,来感受人文情怀,提高自身的情操和素质,为国家以后的发展储备高素质、高修养的人才;二,小学正处于学识的初级阶段,相对来说,学习的时间上比较宽裕,因此教师对小学语文阅读进行教学时,学生有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再加上教师对课文的适当引导,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扩展思维,深层次的对文章做以理解;三,通过语文阅读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思维方式,学生根据文章的表达,可以了解到作者所用的渲染手法以及想要表达的文意等,这些都可以通过语文阅读很好的训练学生的思考问题能力,帮助学生扩展思维。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创造思维进行培养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造思维培养的具体策略

(一)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调查表明,目前多数学校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仍是以教师作为主导者,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学生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兴趣并不浓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很少有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师教学中去的。而且在语文阅读考核中,成绩并不理想,也没有引起校方以及家长的过多关注。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应重视语文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积极作用,并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学习的热情。要做到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尊重、爱护和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个性,做学习中的主人。

(二)创设氛围,激发学生在语文阅读中的创造潜能

每一位学生都是作为一个独立个体而存在的,社会也是有千千万万个独立个体组合而成,因此不能忽视学生作为个体在学习中的作用。同时,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多数学校在教学中还是以教师为中心,过分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忽视其才能的发展,从而使学生失去了施展才能的空间和机会。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才能的挖掘,用发展的眼观来看待学生,不仅要看到学生的不足之处并及时予以纠正、引导,还应看到学生的长处,鼓励并发挥其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创设轻松、愉悦的环境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大胆提问,勇于设想,敢于表达,这样才会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三)重视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发散思维培养是创造思维的基础,而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就需要教师坚持对学生进行语文阅读指导,同时为学生创造可以思考的契机,这样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打破固封模式,突破惯性思维,更全面的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例如,三年级的一篇课文阅读《七色花》,教师可以问学生:如果你拥有了这朵花,你会用它来实现什么愿望?让学生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充分展现出发散思维的作用。其实,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思维培养的方式还有很多种,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去探寻和实践,根据学生自身不同的性格特征,找到适合他们学习的方法。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扩展训练

我国现在正处于信息化时代,多数学校也引进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适当的引用多媒体设备,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形式,为学生展现一种全新的,静态与动态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了解现代化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同时,多媒体设备可以延伸许多课本以外的知识,这样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对课文进行延伸,以达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扩展训练的目的。

三、结语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课题,它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打来了极大地益处。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积极大胆的发言,正确对待他们的兴趣爱好,并适当对他们的学习进行指导、评价。只有这样才可以提升学生的创造思维,让学生在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培养创造思维,为国家以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作者:王志学 单位:公主岭市西四小学校

参考文献:

[1]李军.创造性思维训练在阅读教学中的培养[J].小学语文教学.2013(01).

[2]黄红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书育人.2013(04).

[3]唐一彪.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能力培养[J].新视角.2009(06).

[4]刘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5(04):47.

第三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整体把握能力培养探析

摘要: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阅读课文能准确全面地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和主旨。整体把握能力是语文素养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小学生由于认识水平低,抽象思维差,加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整体阅读能力训练的淡化、弱化现象,造成了小学生整体阅读能力的低下。克服这一弊端的有效方法就是采取“整体”阅读法教学,即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从整体上培养学生的感知、理解和情感体验的能力。

关键词:

阅读教学;整体把握;能力

新课标中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整体把握的能力。”“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新课程提倡“整体把握”阅读方式,其意图就是提高学生统摄、驾驭全篇的水平,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由此可见,重视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能力,是阅读教学的必然内在要求,要从整体把握文章入手。

1培养学生整体网络意识

阅读每一篇文章,都要让学生把课文看作一个整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切忌将课文肢解成单独的段落、句子、词语。如果这样,老师只是给学生注入零散的知识,谈不上阅读欣赏,更谈不上培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从解词到课文解析,都要考虑整体对部分的制约关系。

2引导学生抓点睛之笔

2.1抓题眼。

题眼就是课文题目中的关键词,它是文章的“眼睛”与“窗口”。可采用审题入手,让学生把握文章的整体。

2.2抓文眼。

及时抓整体结构中的一个和作品整体性质密切相关的重要部分。学生阅读课文大可不必字字琢磨,句句推敲,枝枝节节,随文爬行,搞繁冗分析,而是引导学生在反复阅读中寻找文眼,把它放在文章的整体中去品出其中味道来。如读《早发白帝城》抓住“轻”字;读《墨梅》抓住“不要人夸好颜色”一语双关,咀嚼其中的情味。

2.3抓中心句。

课文往往有一个最能表达全篇中心的句子,围绕中心句去阅读课文,层层渗透,从而加深对课文整体的认识。

2.4抓六要素。

对于记事的文章,弄清课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也就达到了抓住课文整体的目的。

2.5抓过渡段。

过渡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抓住了过渡段就清楚了文章前面写什么,后面写什么,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整体。

3杜绝断章取义地解读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知觉本身显示出一种整体性,一种形式,一种格式塔,在力图加以分析时,这种整体性就会被破坏。一些教师把课文中一些词语提取出来,孤立地讲这个词用得准确,那个词用得形象生动,甚至把所谓“抠字眼”作为精读课的重要内容,这样肢解了感知经验的整体性,在教学实践中,往往造成理解上的片面性,甚至把意思完全弄偏了。如学《长征》一诗中“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暖”“寒”两词时解释说:描写的是金沙江水流湍急拍打高耸入云的悬崖,看起来使人产生暖的感觉;横贯在大渡河上的木板被拆去,铁索悬挂在波涛汹涌的江面上,看去使人心惊胆寒。这样一分析,把诗味都分析光了,因为这里这样写不在于说明温暖和寒冷,而是渲染“暖”表达的是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欢快心情,“寒”表达的是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这才是整体上把握了形象。

4介绍文章产生的背景

脱离作品产生的文化、社会及作者的世界观、艺术观,难免造成对作品理解的偏颇以致失误。因此,阅读时背景介绍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4.1背景介绍可放在阅读之前。

这样对学生的知觉会产生一种倾向影响,为学生同化新知识进行铺垫和信息前导。

4.2背景介绍可放在阅读之后。

让学生回过头重新知觉课文中提到的信息,对注意和学习产生一种逆向影响,一半比较含蓄、隐晦、言近旨远的作品,适合用此种介绍方法。

4.3背景介绍可分散穿插于诗文的相关部分进行介绍。

这类文章的背景比较复杂,引用典故较多,背景介绍不宜安排于读前读后。如王昌龄的《出塞》中就涉及到李广的典故。

5把分段作为一种方式

分段、概括段意曾经是阅读教学训练的重点,过去段落的训练曾把我们引向琐碎的桎梏中,忽视了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在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教学中,对于段落及概念,我们是完全不能回避的,关键在于应该把分段、概括段意作为从整体上把握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来对待。那种一开始就要学生分段,就抽空了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性理解。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因此,分析段落必须注意到段落的内在联系,尤其要注意每一段落在整体中的作用。

6结束语

总之,阅读教学中,只有将“整体把握”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才能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善于实施整体教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整体把握”的能力。

作者:安丽静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前城小学

参考文献

[1]赵喜梅.语文教学要注重整体感知能力的培养[J].语文天地,2011(8).

[2]徐岳.关于概括能力的培养[J].读写新概念,2000(9).

[3]徐廷坤.在阅读教学中训练概括能力[J].教研天地,2001(5).

[4]杨万扣.现代文阅读中概括能力的培养[J].语文教学研究,1999(9).

第四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感朗读有效性探析

摘要:

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教学是奠定学生基本学习能力与人文理解能力的基础环节,而该课程教授过程中的阅读教学是其重点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教学的大力推广,传统阅读教学方式的弊端在逐渐暴露和落后于时代。因此,教师应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增强情感朗读教学方式,以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感朗读;有效性分析

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模式,需要教师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营造良好的阅读教学环境,从而使学生充满学习自主性与对知识的渴求欲望投入到阅读课程中来。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提出,各种各样的新型教学方式层出不穷。情感朗读就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常用教学方式。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简要分析情感朗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所具有的教学效果。

一、有效阅读教学无法实现的原因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知识信息与建立基础能力的关键时期,需要教师重视教学课程的内容设计对学生能力激发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追求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以及教学效果的有效性研究也是理所当然。只有保证了教学课程的有效性才能促进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帮助学生在阅读中获取和筛选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但是,在实际的阅读教学课程中依旧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部分,需要教师在教学课程中加以重视与注意。

(一)教师的专业水准参差不齐

面对同一篇优秀的阅读文本,不同的教师所表现出的教学效果千差万别,最为关键的原因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专业性水准有差异。平庸的教师采用固定不变的教学流程,将一篇优美的课文也讲得黯然失色,所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学生难以融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中,不能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专业性水准高的教师,能够突破教学环境局限性,充分调动身边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与灵活的教学手段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教学能力平庸的教师则为学生实现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加上了人为的阻力。

(二)教学方式的僵化与单一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与教师教学方式的单一性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却忽略了教学方式的重要性,导致教学过程缺乏特色,阻碍教学效果的顺利推进。在教学中缺乏创新性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新鲜感,难以调动学习的热情,这些因素都是导致阅读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的原因。

二、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必要性

朗读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学习活动中获得语言能力,增强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以实现良好阅读效果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对文本朗诵的过程实际上是与作品内容同化和顺化的过程,将文章的思想情感纳入自己的认知体系,所以朗读教学实际上就是学生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不断内化的过程。朗读教学的实质是引导学生将对文本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小学阶段是学生语文能力起步的初级阶段。而朗读这一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经常被教师所采用。在朗读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会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必须将文本的语言文字内化为自己可以理解的元素再将其表达出来。而将这些元素的内化过程远远超过了教师对文本讲解的刺激强度。比如,在学习《荷花》这篇文章时,在教师反复引导学生朗读文章的情况下,很容易让学生对荷花娇艳欲滴的形象有一个切实的感受。特别是作者运用“有的……有的……有的……”这种排比句式,既加强了对荷花的细节描写又规整了语言的表达形式。所以,朗读教学过程可以演变为学生的语言习得的过程。小学阶段的教学是学生接受能力和记忆能力最好的时期,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指导学生在对文本的诵读过程中了解语言的表达形式,并运用语言熟练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就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与对文本的理解能力。朗读教学能增强学生的感知理解能力。朗读教学是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第一步。因此,教师必须督促学生在对文本的反复诵读中调动自己原有的语言背景与学习素材,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深层把握,从而将对文本内容的感性理解逐渐上升为理性层面。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偏小,在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难以持续的保持注意力,而朗读教学则是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专注度的操作方式。而且,对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发声速度比认字速度要快,可在诵读的过程中反复理解,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部分文本在阅读中难以理解的含义一经学生朗读就可以顺利掌握。比如,在学习《看雪》这篇文章时,对文章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段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强调两岸人民希望祖国统一的愿望。对此,教师可带领学生深情朗读原文,从中体会到看雪这一日常行为中所包含这思念祖国故土的情感。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注意对原文生字词的掌握,更需要把握对文章的断句、节奏、强调等朗读技巧的重视,并帮助学生在朗读的训练中提升语言表现力。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依据文本内容的差异性有选择性地引导学生采用朗读的方式加强多文本内容的理解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诵读的教学过程也是锻炼学生思维认知能力的过程。诵读的教学方式绝不仅仅是有口无心式的表层教学,学生在对文本朗读的过程更是调动思维能力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过程。比如,在学习《金色的草地》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重点抓住“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作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立足点。这句话中的金色代表了草地或者自然界的生物在作者的眼中代表不一样的意义,那么文章背后的深层含义是什么?与此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也可以调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回忆自己心目中金色的草地。这样,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可以抓住文章的关键字词,从而可使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内涵。现在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在对文本内容朗读的过程中运用声音将文本形象再现,可以提升学生的文本鉴赏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可以运用抒情的朗读方式将学生带入文章的情境之中,以激发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共鸣。

三、小学低年级朗读教学的注意事项

1.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中,教师应该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朗读时间。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由于认知基础的薄弱以及心理特征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学生的注意力难以持久的集中在课程上,再加上学生认识的字不够多,这就给学生的朗读带来了直接的隐患。面对这些教学挑战,都需要教师舍得投入时间与精力,在带领学生重复朗读的过程中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具体表现在,教师可以在初次阅读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主朗读,而在第二次阅读中就需要教师依据学生不懂的知识重点和难点重复教学,在不断的反复中强化学生的记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教师应努力提升自身的素养。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承担者,而且,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身处在教学一线的教师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在博采众长中提升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并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读报,向身边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请教教学方法,不断地以更高的要求敦促自己,从而成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人民教师。

3.依据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

由于地域的差异性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生活环境都有很大的差异性。这就需要教师依据教学环境的现实情况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对于偏远地区的学生来说,个人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且家长的思想观念较为陈旧落后,这就需要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大多数中等学习能力的学生上。对于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教学重点应该主要集中在训练学生掌握流利的普通话,让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得到保证。

4.处理好讲解与朗读之间的内在关系。

较为常规的教学方式大多以教师在课程上的讲解为主,但对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多少则没有明确的认识。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讲解是为学生的理解服务的。因此,教师应该处理好讲解与导读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调动主观能动性,自主地去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

四、结语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语言感知能力与文本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情感朗读方式是较为常见的,且能够激发学生对文本内容理解能力的教学方式。在朗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与思维理解能力都能够在内化作者思想情感的过程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因此,面对朗读教学所产生的正面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注重增强个人教学的专业化水准,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吸收文本内容的过程中建立自己的思维意识,培养个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看待问题的独特角度,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思想内涵,使得学生在对文本内容的深入解读中获得批判研究能力,从而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吕珠源 单位:广东省海丰县海城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张文学.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2(8).

[2]孙艳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提问艺术[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4):1.

[3]陆云峰.素读:多维文化冲突中的根性觉醒———对现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积极审视与本质探寻[J].江苏教育研究,2008(6).

[4]邱旭红.入文境感文情知文律———阅读教学感悟语言的三个层次[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9(10).

第五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施对策浅议

摘要:

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不可不提的一项内容。尤其是小学阶段,学生知识面比较狭窄,缺乏一定的学习能力,而阅读教学是为学生更好地输入知识的途径,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渠道,因此其地位尤其重要。然而,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大大影响了阅读教学的效率。为此,本文将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展开研究,并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对策提出自己的见解,以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施对策

引言:

阅读是知识的输入阶段,只有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不断输入知识,扩展知识面,提高学习能力。为此,小学阶段教师就应该注重阅读教学,着眼于阅读教学的现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从而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阅读技巧不足、缺乏读写意识、阅读习惯不良等问题,影响了阅读水平的提高,亟待引起重视。

1.1阅读技巧不足:

阅读需要讲求技巧,技巧是弥补学生阅读理解的重要砝码。然而,由于刚刚接触阅读的时间不长,很多小学生缺乏阅读技巧,而教师也较少传授阅读的技巧,导致小学生在阅读方面事倍功半,逐渐丧失了阅读的信心。

1.2缺乏读写意识:

听、说、读、写四项能力中,听和说是相辅相成的,读和写是互补共进的,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如果具备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意识,那么不仅可以大大提高阅读的效率,还能促进写作水平的提升。然而当前的小学生以及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并没有树立良好的读写意识,以致阅读效率也难以提升。

1.3阅读习惯不良: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积三十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尤为重要的。但是小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阅读时坐姿不正确,句子读不通顺、不当返读、指读、逐字阅读等,这些不良的阅读习惯,影响到了学生的阅读效率,甚至还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尤其需要引起重视。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对策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不断传授学生科学有效的阅读技巧,培养学生读写意识,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多措并举促进阅读教学的实施。

2.1传授学生阅读技巧:

小学生缺乏阅读经验,所以在阅读技巧方面存在欠缺,为此教师应该注重传授学生阅读技巧,教给学生一些小策略。比如:在阅读过程中,从题目入手,重点阅读文章每段的第一句话,阅读结尾,因为这些句子都是能体现文章主旨的语句;抓经常出现的关键词,这是文章的文眼;读问题,带着问题去进行阅读;阅读时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勾画,画出本课生字词,并注上音……这些技巧都可以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的阅读经验更丰富,使其阅读效率得以提升。

2.2培养学生读写意识:

读和写之间存在着互补的关系,理清这个关系,可以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齐头并进。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对课文内容理解,有意识地带领学生理解课文的表现情况,理解语言的形式,并融入最基本的写作知识,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么样立意、选材、安顿层次结构和遣词造句的。可是教学中一定要将有关知识用最浅显的、适应小学生认知本领的语言来表述。假设,不妨将“立意”说成是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或中心意思,将“选材”表明为针对主要意思所要写的内容等等。这样一来,学生通过写作知识了解了阅读教学中的重点,通过阅读技巧又了解了写作的要点。读写结合,大大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2.3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阅读不仅需要阅读技巧,更需要良好的阅读习惯,因为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为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以下几种阅读习惯:(1)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阅读坐姿:阅读坐姿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视力,还影响到了学生的脊柱发育。为此,教师应该要求学生保持良好的阅读坐姿,对不良的坐姿进行督促和提醒,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2)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恰当使用工具书,是一个十分有效的阅读辅助方法。为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教学生在预习、朗读、自学的过程中适时使用工具书,利用工具书及时解决疑惑,加深印象。(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阅读卫生,就是阅读过程中爱护书籍,不在书本上乱涂乱画,勾画重点时要整齐、美观。(4)培养学生边读边记的阅读习惯:很多时候,学生阅读过后就会忘得一干二净,如此阅读就会低效甚至无效。因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边读边记的阅读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记录下自己喜欢的字词,抄写优美的句子等,以加深印象。(5)培养学生专心阅读的习惯:所谓专心,就是身心合一,聚精会神。为此,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安静的阅读环境,阅读时应尽力避免干扰,做到安静,空气清新,光线适度;保证学生作息合理,因为作息不定时是分散注意的主要因素,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有利于专心阅读习惯的养成;保证学生的学习地点的固定,学习场所单纯固定,可以控制心理倾向;还要培养学生形成默读的习惯,因为默读能提高阅读速度,提高阅读专注度。做到这些,就能逐渐使学生养成专心阅读的好习惯。

3结语

小学生的阅读教学是一项重点,也是一项难点。由多年教学经验可以得知,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需要从一点一滴出发,教授学生阅读技巧,使学生掌握技巧,游刃有余;培养学生读写意识,使学生的阅读同写作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使学生在良好的阅读习惯中受益终身。当然,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创新阅读形式、加强课外阅读等,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得出更完善、更高效的阅读教学模式。

作者:田云友 单位:湖北省来凤县翔凤镇小学

参考文献

[1]李振国.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1(17).

[2]蔡银霞.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之初探[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05).

[3]谢启华.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教学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1(13).

第六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漫谈

哈维兰曾经说过:良好的阅读对于心灵就如良好的眼镜对于眼睛一样,它带你遍及于生活的细微之处.在我看来良好的阅读不仅可以让小朋友看到生活当中的细微之处,还能让小朋友建立好的价值观,为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我认为新时代的阅读应该有明确的阅读理念,激发阅读兴趣,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老师应该扮演引导者支持者的角色。

1明确阅读理念,以读为本

著名文学家王登峰说道:吟诵是我们中华民族、中华儿女引以自豪的留给世界的珍贵文化遗产,它会带给我们对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和辉煌灿烂的成果以更真切的了解,已经成为传承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要有中国心、中国情。爱国首先就是爱我们的传统文化。吟诵对提高国人的综合素质、文化修养,改善整个社会风气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小学生阅读的时候一定要着重培养他们读的能力,在慢慢吟诵的过程中了解作者的情感,慢慢感受,慢慢领会,直到自己能理解。例如在课文《东郭先生和狼》一文中,狼伸伸腰,舔舔嘴,对东郭先生说:“我现在饿得很,先生,如果找不到东西吃,我一定会饿死的。先生既然救了我,就把好事做到底,让我吃了你吧!”说着,就向东郭先生扑过去。在读这一句时有些小朋友读出了狼的狡黠和奸诈,而有些小朋友的语气却很拼平淡,没有当时那种场面的感觉……在课堂上要充分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性,发挥每个孩子的潜能。

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做什么都没那么吃力和无奈了,所以作为老师的我们,一定要有耐心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学到《我的伯父鲁迅》许多同学都遇到了困难,自信心顿时没有了,我提出一个问题:伯父的鼻子为什么又塌又平呢?有针对性的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学生很快的能进入情境,独立思考这个问题,并乐于去发现问题,并解决这个问题。兴趣是学生阅读的源泉和动力。

3把主动阅读的权利交给孩子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里都是以课堂,教材,教师为中心,很明显孩子没有主动学习的权利,都是老师的满堂灌,但是自从美国学者杜威提出了新三中心说:以学生为中心,以经验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给了我们重重的一击,其实在阅读方面也是如此,孩子才是阅读的主体,而且他们也有自己观点和意见,他们想要主动去阅读,老师就应该给他们机会,主动阅读习惯的培养,孩子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还能培养表达方面的能力,对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非常有帮助。

4抓住契机,适时引导学生

在《课程标准》里有提到,老师应该作为孩子的支持者,帮助者,和引导者,提供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引导。在孩子阅读出现误区或者困难的时候老师不应该直接就告诉他们答案,这样没有意义,也没有达到教学的目的,著名教学家苏格拉底也比较提倡“产婆术”即启发法,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一步一步进行引导和启发,让他们自己探索出最后的结果,这样才能让小朋友在学习中成长和进步,老师也可以以同伴者或者阅读中的角色介入来帮助他们。作为老师要抓住时机,适时介入。

5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学贵有疑”,知识往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而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必要前提。阅读也不例外。能抓住重点,抓住关键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种能力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阅读中要提出自己的疑问,要探讨疑难问题。阅读应是开放性的,阅读不仅在课堂,也在课外,如图书馆、网络等。阅读应是挑战性的,要敢于探究未知的,要张扬个性,要有创新。阅读还应是实践性的,要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方法进行综合运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6注重积累,培养语感

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所以丰富的积累、良好的语感,全部通过阅读来实现。首先要加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有益读物。另外还要注意在阅读中的积累,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的篇段,通过阅读积累形象材料、情感材料、思维材料以及佳词好句,以此来增强语感,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7重视阅读感受的体验

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阅读又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在阅读中要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要充分尊重学生鲜活的生命存在,牢固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阅读过程中要落实“对话”的理念,转变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是阅读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感受。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以读为主,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中,在相互讨论中,在小组交流中,在合作学习中动口、动脑、动手去学习阅读,去理解词句。学生有自己的心得,有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有自己的评价,有自己的体验,有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让阅读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快乐的精神体验的过程。

8结语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平台,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适时引导,老师的协助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互配合,相互合作,最终达到师生共同进步的目的。老师也不能故步自封,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创新的作用,让课堂充满吸引力和魅力。

作者:帅瑜 单位:江西南昌市洪都小学

第七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摘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因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发生许多颠覆性变化,师生之间要适应并切实贯彻新课改后新教学理念,运用生动、民主、引导探讨的阅读学习方式。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的现状,阐述了其教学过程中的缺陷,并对其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所助益。

关键词:

阅读教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方式

阅读是增加阅历、获得知识、扩散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有效途径。同时,阅读还影响着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和精神文明的形成。小学教学模式在新课程理念的推动下,由传统机械“填鸭式”教育方式逐步向启发探讨型教学方式转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体由老师转变为学生,授课模式由植入变为导学。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也应当与时俱进。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1.1基础知识不牢:

基础知识是任何课程的学习前提。以前,部分语文教师将冗繁的课堂或家庭作业当作基础知识训练的唯一手段,学生被动完成学习任务,学习质量大打折扣。学生的知识量少,知识面窄,知识基础不牢,致使学生课本乃至学生生涯的学习能力都备受影响。对此,加强对学生在阅读基础方面的能力,成为当前加强阅读的重要的方式。

1.2教学课程枯燥乏味:

目前我国小学学生学习时间分配主要在课堂,语文课程教学中长期由教师领导教学为主,单一的由教师领读或点名学生阅读等语文阅读学习模式,让学生哈欠连连,索然寡味。学生没有参与感、没有情感交流,无法真正达到阅读教学的预期目的。

1.3不重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老师,皮亚杰说:“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知识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然而在我国升学机制影响下,教育机构注重学生学科成绩,长期强调升学率,对学生植入式教育,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但得不到培养,甚至被生生浇灭。

1.4阅读教学模式死板:

语文学习是艰苦而复杂的脑力劳动,语文学习目的的实现需要长久持续的努力。站在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习习惯是思维定势和行为定势。其中思维定势由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来决定。作为授业者,不能固守传统教学模式,这对开发学生自主学习思维能力形成严重阻碍。但是,在阅读教学中模式单一、死板,如在教学中仅仅通过教师的讲授,忽视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因此,加强在阅读教学中合作、探究、讨论等方法的应用,成为提高学生阅读教学的重要的方式和方法。

2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

2.1牢固语文阅读知识基础:

阅读知识教学是小学阅读教学体系的基础,这一要素在阅读过程中不可缺失,否则无法开展往后的阅读学习活动。阅读的整个思想构架和阅读的效率以及课堂的精彩性很大程度决定于小学生阅读知识的丰富量。鉴于阅读知识教学与其知识教学的区别,要牢固学生阅读知识基础,教师应使用各种有效工具及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趣味性的对基础知识进行练习加固。这样才能提高学生阅读中的理解能力,增加阅读的全面性。为学生整体阅读能力和语文学科学习能力提供帮助。

2.2设立合理阅读教学流程:

阅读课设计应先划分大板块,在建立大框架后,根据每一课具体内容进行填充重组。就小学阅读教学而言,课程中的情境设置非常实用,其通过创立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想象,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此外,根据文章语言特色,还应设立语言情境,加深学生阅读理解。通过这些步骤,真正让学生沉浸在阅读中,沉浸在作者文章的思想感情中。

2.3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个体而言并非一成不变的,就群体来看也并非如出一辙的。学生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和不同的学习阶段其阅读兴趣表现出极大差异性。群体阅读兴趣间则因性别、性格的不同各有所好。小学语文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认同学生的阅读感受,引导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根据学生求知欲特性,因材施教,激发学生个性化、多角度的阅读兴趣。在兴趣的牵引下,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发展,学习的主动性和执着性也能被调动起来。

2.4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洛克威尔说过:“真知灼见,首先来自多思善疑”。善于思考,多有疑问,可以保持思维发散状态,发展思维维度。小学阶段学生好奇心、好问性、求知欲都处于高度活跃时期,教师应抓住机会因材施教,积极诱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运用动脑、动手、动口的方式为自己的问释疑佐证,再通过课堂课外与同学或家长的争辩讨论、观察试验达到释疑。引导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主体能定性积极思考,不仅有助于加强学生学习参与感,活跃课堂学习气氛,更能帮助学生掌握正确思考质疑方法,提高学生独立思考水平,从而养成好的阅读、学习习惯。

3结语

小学阅读论文范文4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阅读教学主要是通过阅读这一手段训练学生对书面语言的理解。阅读教学主要侧重于读,也就是以阅读课文为主然后结合词句与听、说、写结合在一起的训练。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内容比较丰富,有利于学生阅读训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将阅读教学和语文教学结合在一起,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能够学会如何读懂一篇文章,并且举一反三,在以后的阅读中能够学会自己思考,然后对文章做出自己的见解,并且通过这种阅读训练,学生在写作的结构、构思方面的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二)有助于开阔视野、发展智力

小学语文课本所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一些童话故事和描述大自然神奇魅力的文章,学生通过阅读这些文章,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小学生正是想象力丰富的年纪,他们所经历、所去过的地方并不多,通过阅读他们可以了解到外面的大千世界,了解到大自然的神奇,可以接触到一些日常生活中不常见的事物。比如《我爱大自然》可以让学生了解万物的神奇,开发学生的想象力。通过阅读不仅仅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同时,小学生正是思想观、价值观刚刚萌芽的时期,在《小英雄雨来》这堂课中,通过阅读他们可以了解到小英雄雨来的爱国精神、奉献精神以及对大自然要持敬畏的态度,认识到热爱大自然就是热爱我们的家园等等,这些都有利于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通过阅读可以让小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且还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以及发展思维,开拓智力,提高他们对事物的认知能力等。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语文学习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内容都是存在一定的固定模式的。在小学中学习到的文章都是语言形式和内容的体现,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学会从整体来进行思考,全方位地对这篇文章进行思考,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有助于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并且在阅读中,很多文章都会涉及到感恩父母,同学之间需要互帮互助的内容,比如《游子吟》中感恩母爱的伟大无私,可以让学生学会感恩,这些都有助于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和教育。与此同时,在阅读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阅读,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最后再由教师进行讲解,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阅读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要点

基于阅读法在小学语文中的重要作用,如何让阅读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出最大的功效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我们当前所需要考虑的问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知有效的阅读法正确运用的意义,下面我就针对阅读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来谈一下。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有效阅读是学生理解文章的第一步,但是,小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并不是天生就有的,相反,它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上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将文章的导读语设计好,相信很多人在看一篇文章的时候都喜欢读一下摘要,从而决定看或是不看,一段吸引人的摘要会引起人的阅读兴趣,那么一段吸引人的导读语同样可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对阅读产生兴趣,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阅读。

(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在教学中一定要循序渐进,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是一个环节,教师正确的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从最基础的内容着手,讲解的内容在最开始的阶段不能过难,不然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因而一定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对于一些比较难懂的课文,例如水浒里的片段《逼上梁山》,由于不能设身处地地体会梁山英雄的情感,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行为便显得晦涩难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该由浅入深,先读懂大意,然后进行仔细剖析,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三)加强朗诵

小学阅读论文范文5

1.由于语文教学教师的语文阅读教学能力限制,比如理论教学基础知识掌握不足或者不牢固,导致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出现盲目性。

在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一直忽视阅读教学,不怎么重视这个项目,近些年,随着教学的改革虽然把阅读教学提高到重视程度,但是实际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这是因为只是单纯的为了实验改革教学方法,导致语文阅读教学理论基础的长期缺乏,没有形成一套可行的语文教学理论体系,才会出现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盲目性。因此,长期依赖教师的教学权威,学生逐渐对语文阅读学习没有了兴趣,也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

2.语文教学教师在制定语文教学计划中对阅读教学没有明确的目标,因而也就没有按目标制定的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它是教学的过程的首要任务,是整个教学的核心部分。如果一个教学过程,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没有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和方法,那么它的教学任务根本不可能顺利完成。然而,在我国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没有明确的教学计划和目标,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大都是根据教学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发挥,随想随讲,随意性很强。这样的教学对学生来说非常被动,因为在没有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最终会致使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水平低下。

3.传统的阅读教学都是教师是主体,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接受,主动参与很少,因而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学习的主动性。

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历来都是教师的主体性发挥作用,而学生的主体性常被忽视,即便是在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也普遍存在的现象。由于这种现象的存在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大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就不让广大学生对语文阅读产生学习兴趣,最后又导致整个教学效果不理想。

4.科学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评价标准体系的缺失,导致不能对现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效果进行有效评估。

一直以来,我国还没有建立一套科学地评价语文阅读教学评价体系,没有一个科学的评价标准。教学教师就是在这种教学环境下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难免会导致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想到哪里就讲哪里的随意教学。这种教学始终是教师本位,学生依然是很被动,而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始终都不理想。

二、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有效措施

1.一定要明白确定阅读教学的实效性,重点抓在阅读教学中的实际效果。

我们之所以重视阅读教学,就是引文它能够大大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的阅读能力和运用所学文字知识的能力,能够达到教学计划里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实际效果。所以,在以后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一定要把阅读的实际效果当做首要任务,围绕教学的实际效果这个目标,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真正注重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不能以阅读是否通畅和速度是否快速为评价标准,我们应该关注学生是否通过阅读掌握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否能够通过阅读得来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这样语文阅读教学才可能真正收到实际效果。

2.教师要做好备课工作,学生要做好预习工作,双管齐下,两手都要抓。

我们都知道,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的实际效果,一方面依赖于老师的备课,这是关键的步骤,老师在课前应当做好相关工作,明确教学目标,制定详细地教学计划,做到有备无患;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进行自主思维的预先理解和学习,为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可是现阶段,一些语文备课工作流于形式,备课没有实效性,所以课堂教学就不能顺利完成,也达不到预期效果。所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定要重视备课和预习工作,同时明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合理把控教学内容、得当分配课时。这就要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提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能力,结合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情况做好备课和布置预习工作,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进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3.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课堂实际对阅读教学进行综合把握。

第一,依托课本,认真学习讲授,挖掘课本里知识魅力,让学生充分吸收这“养分”并转化成自己的知识,以提高自身的语文知识素养和水平,为后面的深层次阅读教学打下奠定基础。第二,结合学生和课堂的实际,改变一成不变的单一授课模式,开展多种多样的阅读教学。在课堂中,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学习并掌握课文的字、词、句里的知识,从而不断提升学生对文句的阅读、感知和理解能力。进而提高提升阅读教学效果。

4.为了保障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提高和教学方式进步,一定要建立相关的评价机制。

小学阅读论文范文6

一、培养学生自读自问的良好阅读习惯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反复阅读文章,从文章中发现问题,理解情感。在培养学生自读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展示课题的形式引导学生的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自由选择阅读文章的形式和方法,为学生提供展示情感朗读的情景和条件,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创新思维都得到培养。学生充分阅读后,教师要提出相关的阅读要求或问题,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阅读感悟,提出问题,促使学生真正做到自读。

阅读教学中学生自问习惯的培养,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发现阅读中的问题,促使学生自己去思考和发现问题的答案,激发他们的探究精神,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要营造轻松的课堂学习气氛,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要给学生以鼓励和肯定,这样才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其次要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发现问题,怎样更加善于提问,老师要多问学生看到文章会想到什么,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到语文阅读的乐趣。

二、创新教学方式和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方式和策略,深化阅读理解,能够从本质上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在进行教学设计前,首先要划分学生的年龄段,根据学生认知能力和规律的不同设计阅读教学内容和方式,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合理的教学设计首先要明确语文阅读的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其次就是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和策略。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新课标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要求,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规律,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来制定教学计划。

例如,在《麋鹿》这篇课文的教学中,首先要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生僻和重要的字词,从而更好地读懂这篇课文,然后教师要结合文章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通过一些视频、图片对麋鹿的外形进行简单但是有特点的描述,然后引导学生用学生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通过这种方式的阅读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在阅读、观察、自己描述的过程中对文章内容有新的、更深入的了解,而且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三、总结

综上所述,语文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特定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读、自问、自悟,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主动探索语文阅读中的知识,同时还要创新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方式和策略,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对于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提高以及品质、价值观的培养,都有着积极作用,探究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意义重大。

作者:李军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施桥中心小学

第二篇

一、拓展性阅读教学在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课堂阅读拓展形式单一

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拓展阅读教学中采用的拓展形式常常比较单一,致使学生阅读兴趣不高。如在讲述关于春天的教材作品时,教师通常在引导学生进行课文学习的基础上又让学生进行古诗《春夜喜雨》的背诵,并让学生通过古诗的背诵和课文的学习来想象春天的情境,这种单一化的拓展方式只是学生低水平的阅读重复,不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从而抑制了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

2.教学目标不明确导致拓展过度

教师在教材作品的讲述中要根据教学需要对作者以及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必要的补充阅读,让学生在背景材料的阅读中增加对文章的理解和认识。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一些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没有明确的认识和把握,导致他们在进行文章背景资料的拓展时存在着过度拓展的现象,使得许多拓展内容与教材作品的联系并不大,从而容易使学生产生注意力分散的现象,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拓展性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拓展性阅读教学的实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但教师在实施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并没有真正发挥拓展性阅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从而导致了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要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教材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通过积极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以增强学生的语文能力。

1.加强对阅读资料的搜集,丰富拓展阅读形式

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实施不仅要求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教材内容的阅读训练和积累,还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对阅读资料的搜集,以作为学生教材文本阅读的有效补充,从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语文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在充分利用语文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阅读空间的拓展,以优化学生的阅读环境,促进他们阅读视野的拓展。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对相关阅读资料的搜集,从而丰富拓展性阅读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能够更轻松地走入课堂,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2.强化对阅读信息的整合,拓展教材阅读的内涵

教师在讲述语文课文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加强对所搜集的阅读资料的整合,通过对课文内容的适度拓展使学生更全面的了解课文内容,例如通过整合拓展阅读材料,使学生较为详细的了解文章写作背景,有助于学生深层次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从而产生共鸣,以达到激发他们对课文的阅读兴趣的目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的重难点对学生进行阅读拓展,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扩大阅读空间,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涵的理解,增强他们的对课文的感悟能力,进而克服学习中的难点,树立对语文学习的信心。

3.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是学生进行课堂阅读的补充,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式。在小学语文的拓展阅读教学实施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设立图书角或布置课下阅读任务等形式来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让学生在良好的阅读环境中逐渐培养阅读的兴趣,促使他们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课时计划,定期举办课外语文知识竞赛活动。例如,设置和课文内容联系紧密的课外问题,让不同小组的学生进行抢答,并给予获胜者一定的奖励。以这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学生为了在竞赛中获胜会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阅读效率会得到较大提高,另一方面通过课外阅读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三、总结

总之,拓展性阅读作为学生语文课堂阅读的延伸,是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和探究性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性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加强对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通过对阅读材料的搜集、整合以及开外阅读活动的组织来不断拓展语文阅读教学,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他们综合素养的提高。

作者:刘艳芳 单位:辽宁省阜新市海州区铁路小学

第三篇

一、互动阅读:以意激情,情意相合

互动阅读,建立在互动质疑的基础之上。而质疑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出疑难问题。想别人之未想,思别人之未思,问别人之未问。因此,在一切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质疑地位独特,不仅是积极思维的表现,而且是好奇、探究欲望的显露,教师应呵护有加,教师只有引导学生体会文中关键词句的表情达意作用,才能激发对文本的个性体验。苏教版第七册第九课《九寨沟》一文,以生动的笔触,饱蘸的浓墨谱写了九寨沟的神奇与美妙。为了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我采取了互动阅读法,通过引导学生听读、自读、互读,在互动中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入境会文。

首先,我以声情并茂的范读,把学生带入到美的情境中,让学生在优美的倾听中充分升华情感共鸣,体验到文章蕴藏的美意。再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来读,在中间再穿插各种图片资料,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与体会。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交流,整体意蕴。在充分的朗读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内容和方式呈现给大家。通过如上这样由“扶”到“放”的阅读方式,让学生在读、说、记中,不断感受小动物的可爱,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二、延伸阅读:以境激情,情境共生

2011《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尝试以生活显示情境,盘活学生的生活积累,将阅读过程向纵深延伸,从而将学生导入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在阅读教学中,如果遇到“跌宕起伏”的文章,可顺势引导学生作延伸阅读,在延伸中激发情感,体验意蕴。这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可以深刻理解中心思想。

苏教版教材第十册的《二泉映月》一文文质兼美、意蕴深远。课前,我通过播放《二泉映月》的曲子,设置了这样的悬念:这首曲子是谁创作的呢?悠扬的乐曲让学生很进入了情境,通过乐曲的几次聆听,学生渐渐走近了作者。然后抛出文章的主旨:阿炳是怎样进行创作的呢?学生通过查阅有关阿炳的资料,了解了阿炳的坎坷经历,这样,学生就很快地走进了阿柄的内心世界。在小结部分,我又出示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先生对《二泉映月》的高度赞誉,使学生对阿炳产生了由衷的敬意———阿炳在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还能坚持创作,且创作出如此优美的曲子,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然后我又引出这个话题:“此时此刻,你想对已经离开我们的阿炳说点什么呢?”这个话题,引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从而将课堂推向了高潮。

三、总结

小学阅读论文范文7

1.复述课文。

这是英语阅读的基础性要求。实际上,学生要想真正复述好课文,必须先反复的阅读。当学生“读”好后,教师可以让他们结合板书,结合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或插图,用自己的话或课文中的原句来把课文的主要情节、内容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表述出来。如教学六(上)Unit4《Thenandnow》中“Grammartime”时,学生通过“游戏热身,复习旧知”后,我让他们复述表格中的句子(表格略)——学生先阅读表格信息,再逐一复述表格中呈现的句子;接着进行“小组活动,趣味造句”。

2.表演课文。

当前使用的译林版教科书中能让学生表演的课文非常多。所以,我们可根据教学的需要组织学生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表演课文。这样,不但能让学生在愉悦轻松、和谐融洽的氛围里速记、熟记课文,而且还使他们在读和表演中切身体悟英语语言文化。当然表演形式是不拘一格的,可以是同桌表演,也可以是小组表演,还可以是男女生表演等等,只要学生们能够全员全程参加就行。

3.续扩(改)课文。

续扩(改)课文,必须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多次的反复阅读,再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创造性的补写活动。这里可以让学生给课文中的故事续写结尾,可以让学生扩写课文,也可以是改写。当然篇幅的长短不限。也可结合课堂教学的情况,让学生口述,节省时空,提高效益,给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的天地,激活他们的创新思维。当然,除了这些策略外还有很多,但所有这些都必须是以学生阅读、熟读课文为基础;只有这样,这些策略才能给学生的英语阅读带来强大的动力。

二、加强阅读技巧的指导,推动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做任何一件事,单纯靠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给学生“授之以渔”,让他们学会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如经常使用预读、略读、浏览、依上下文猜测、推测等方法去灵活合理地阅读课文。当然,无论什么阅读都没有一个“刻板”的模式,应是“与时俱进”的,所以要指导学生能够初步根据自己的阅读目标来调整自己的阅读速度、掌控自己的阅读时空等等,也就是让他们学会调控和调换自己的阅读方式方法。那种固定的“读”法只能僵化学生的思维,也只会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内在需求逐步衰退。对此,我们可以调动学生,鼓励他们,让他们学会配合性阅读、讨论性阅读和比赛性阅读等等。

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好的习惯成就人的一生。对于英语教学活动也是一样的,要想让学生读好英语,提升阅读能力,就必须使他们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笔者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现略举一二,如逐步养成学生进行默读的习惯。通过平时的听课发现:很多英语老师往往忽视了对学生默读方法的指导,他们常常要求学生阅读是读出声音来,其实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阅读速度,同时也会消耗学生的精力、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笔者认为,在小学高年级的英语教学活动中,应设法给学生增加默读的训练。譬如明确要求学生一次只读一个短语块、默读时杜绝出声、学会从语境简单推测生词的含义、避免指读等等。又如训练学生整体阅读与整体思考的习惯。在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树立“整体”的思想,逐步传授给他们联系上下文猜测词、句意义的策略,教育他们在阅读中碰到陌生的短语或词汇不慌张、不回避,根据课文中的“线索”再结合构词法、反(同)义词、因果关系等等去猜测词义。另外,一定要训练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要割裂句子和课文,坚持读完整篇课文或整段落课文再抓住主要思想整体考虑问题理解文章。

四、结语

小学阅读论文范文8

相对于传统的文学作品,图画书有独特的体裁特征,通常由“图像”和“语言”两个符号系统共同呈现,是“图画”和“文字”结合而成的“复合”文本;图画书作品体现现代社会的思想与文化,具有教育学、美学、文学的内涵,反映作者和绘者个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及艺术个性,图画书艺术的新颖、独特、广阔、丰富与深刻,决定了图画书的阅读、图画书图画和文字的解读、理解、判断和评价,需要建立在所欣赏图画书作品的文本特质基础上。三年级的一个班实验了图画书作品《黎明》的班级阅读指导。《黎明》描绘的是山中湖边的黎明以及黎明到来的过程,凭借水彩画及水墨晕染的技法,作者刻画了空旷中隐现的山影树影,水面逐渐升腾的雾气,近岸的水草和岸边的小船,盘旋空中的蝙蝠与伫足树枝上的小鸟,呈现出黎明渐近时分,光影明暗中各种物象影影绰绰的轮廓与朦朦胧胧的美感,极具化境写意的神韵和艺术感染力。诗画一体是《黎明》鲜明的艺术特点,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从设计上就注意把握了这一特点,首先以一小段古琴曲让学生安静下来,然后自己舒缓轻声地一页页读出文字,学生很快调动自己的感官,沉浸到作品的情境中,虽然没有太多的故事情节、没有夸张趣致的人物,他们仍然饶有兴致地仔细观察、体会、想象,当“?乃一声山水绿”的画卷打开,全班都情不自禁发出由衷的赞叹。配合这一文本高潮,教师介绍了《黎明》的创作背景,指出作者的创意灵感源自中国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渔翁》,并将诗歌全文呈现出来,指出作品清新隽永的诗歌品格与韵致,以及表现出的中国诗画明净空灵、疏朗开阔的意境与风范。因为是中年级的学生,教师没有对此加以更多的阐发,而是留出10分钟的时间,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各自开始重复阅读、小声讨论,让课程自然结束。教师总结这一课程时特别提到事先查阅文献的重要性,认为把握作品特点可以让阅读指导密切结合文本内容,突出特点,讲出特色,应该通过了解图画书作品的创作时代、作家背景,参照导读、书评在内专业评论与评价,确定作品阅读的重点、难点及兴趣点,进而设计出有针对性有特色的阅读教学指导方案,并预留调整与策应的空间。

二、图画书的阅读课程应该以学生为主体

其实,由于图画书多以图为主,形象而直观,儿童读者有兴趣也能够完成自主阅读,而图画书艺术又有其特殊性,在图文共同又分别讲述故事的前提下,读者本来就需要在阅读中连接图文内容,整合和构建故事系统,许多作品要表现的内容包含在图画画面细节中,或隐含在包括扉页、环衬、封面封底在内的装帧设计里,需要读者主动感知与关注,获取、加工其中的视觉信息,体味和领略其中的奥秘与趣味。儿童具有读图的天赋,他们能够调动 自己的想象与联想,很快进入图画书的艺术空间,我们的图画书阅读课应配合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成为阅读主体,策动他们进行自主发现与探究的阅读。二年级的一堂图画书欣赏课选择了《菊花娃娃》。《菊花娃娃》是中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本土原创的图画书作品,曹文轩认为图画书与文学文本一样,传达思想情感与美,不应认定其必须以图画为主,减少文字量或弱化故事,所以这个作品具有长篇的文字,图文配合方式也较为传统。针对这一文本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教师采用自己读出文字学生一边聆听一边阅读图画的基本方式,有意放缓翻页的节奏,不时通过停顿或静默让学生自由讨论。从整体阅读过程看,绝大多数同学都自然进入了作品图文的阅读,他们对图画书整体与局部,包括色彩与构图、媒材与装帧设计都有仔细的关注,从现场的学生反应可以看出,《菊花娃娃》深沉意蕴与真挚情感打动了他们。事实证明低年级的学生班级,在教师的有效策动下,能够自主开展并完成文字量大、有长度和深度的阅读。阅读讨论是组织学生开展自主阅读的有效途径,教师在设计问答环节时要谨慎而节制,避免一问到底、发问不止,要对应作品的阅读要点或阅读难点进行必要而有效的发问,略去平行的无关紧要的细节性追问,一方面不干扰学生阅读的连贯过程,另一方面也留下一些他们自主发现的空间。学生的主动提问更有价值,合并学生自己的个性化回答,会生成自由而充分的讨论,是图画书阅读指导课最必要也最有意义的部分。《菊花娃娃》阅读课堂就以学生提问为主,看到封面他们就提出了“菊花娃娃是怎样的,为什么要叫菊花娃娃的问题”,教师没有回应,而是悬念推进阅读,不久学生在过程中自己解决了这一问题。整堂课教师很少提问,只在作品最重要的戏剧到来之前,问出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该不该将第108个娃娃送给那个小姑娘”,学生各自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愿望回答后,教师没有评价,而是翻过书页,念出作品的文字。在学生的感动和震撼中将阅读课堂教学也推向高潮。显然这样的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活动,能卓有成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让所有参与者获得阅读成就感及自信心,养成阅读兴趣和习惯。学生课后非常出色的图画或文字形式阅读回应证明了这一点。

三、图画书课程应以阅读为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