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堂论文范例

物理课堂论文

物理课堂论文范文1

(一)认真研读教材,明确教学重点、难点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我们只有深入研读教材,吃透教材,才能恰当地确定好每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一方面,我们要认清在原来的教材基础之上新教材在知识方面有何增删,知识呈现的顺序和方式变动如何。另一方面,我们要深入理解本课内容和前后的知识是如何衔接的,有几个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之间是什么联系,哪一个知识点最关键。只要抓住这些,把教材研究透彻,教师上课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教学。

(二)掌握学情,明确教学目标

俗话说得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课前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掌握学情,上课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一方面,我们要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包括学生已经掌握和未掌握哪些知识,以及哪些知识学生能自己学会,哪些需要教师引导;另一方面,我们要把握学生的心理规律、心理特点,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等情况,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内容存在的偏见或误解。只要这样,掌握了这些细节,从学生实际出发,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灵活应用教学方法,就一定能够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正确理解新课程标准,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新课程改革倡导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所谓新型师生关系即是指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在这种师生关系下,教师教学轻松、学生学习愉悦,就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目前的物理课堂教学中很少能够见到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踪影,往往是教师控制着课堂,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课堂教学氛围沉闷,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对此,笔者认为有必要从理解新课程标准做起,建立一个新型师生关系,以构建和谐课堂。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自身角色,以一个平等、合作的身份参与到教学中来。具体来说,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应该是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教师应由以往的组织者、控制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研究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困难,从而为学生营造一种可以充分发挥学习个性、各抒己见、相互争论甚至各执己见的研究性学习环境。这样,师生关系和谐,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就一定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三、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的学科,基本上每节课的知识点都包含一些实验,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这些实验,加强指导,并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培养他们的操作能力,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具体来说,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加强示范操作。学生对教师的所做的示范操作的模仿是形成动作技能的最初阶段,可减少实验的盲目性。示范可采用投影、挂图、示教板、实验小组长等形式。二是指导学生操作。实验操作可根据实验内容采取不同的形式,如独立操作、小组协作操作,放开式讨论操作等。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验中,教师要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好的及时肯定、表扬,使每一个学生都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三是引导学生创造性的操作。如学生会做“测定小灯泡功率”的实验后,教师可布置任务:只有电压表,无电流表,其它仪器自选,测定标有3.8V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这个实验的目的是,在给定条件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来完成实验操作,这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操作能力。

四、改变教学方法,使课堂更加生动、活跃

以往传统教学中,教师大多采取灌输式教学法,直接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不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自然学习起来就吃力,记忆得就不牢固。如今,新课程改革倡导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这就要求物理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将课堂还给学生,从以课本内容为研究对象变为立足于学生,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发展过程,去创设研究物理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得出结论。这样教学,课堂更加生动、活跃,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形成过程,还巩固了他们的记忆,有利于他们形成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需要注意的是,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知识掌握情况不尽相同,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每个学生创造机会,进而让每个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五、结语

物理课堂论文范文2

物理作为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决定了物理知识的学习要注重从实验中获得或借助于实验来验证获得的知识,在学习上表现为注重用实验去探索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客观规律.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基本手段,有其特殊的教学功能:不仅能为学生提供感性的学习素材,而且能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学生拓宽视野、激发兴趣、发展个性、学会合作的良好途径和重要手段.现行教材从教学内容的筛选、组织、呈现到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以“实验”为主要形式.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实验中获得直观、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与规律,同时体验科学的过程与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谓物理课堂实验的有效教学,是指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达到物理课程目标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平的教学.物理课堂实验的有效教学,针对教学价值和课程目标的实现程度来讲,在于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要符合学生终身发展和时代的需求.其实质是相对教学投入,学生的“质”和“量”都能对应预设目标达成,反对低效或无效的教学行为.

2物理课堂中实验的有效教学及优化的尝试

2.1把握“开放”与“收敛”的“度”,设计适切的探究点

课堂实验探究学习是指在有限的课时数和学习活动空间内,以完成预设的学习任务为目标的实验活动.所以在涉及到实验的教学设计中,需要我们精选某一适切部分作为探究点,予以“开放”;其余的部分对比探究点相对淡化,这个淡化是指强化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成份,采用讲授或问答等方式予以“收敛”.从中学生的学习整体过程来观察,其学习物理的积极情感、科学探究能力以及高层次的思维能力仍然能得到很好的均衡和可持续发展.至于实验设计中某个探究点的设计,我们可通过课程标准、教材、现有经验和网络资讯等寻找和筛选出适合眼前学情、符合目前学校教学资源条件的可供选择的方案.

2.2创设能适度调控探究活动方向与水平的情景

情景不但可以激发兴趣、引出问题、驱动思维,在现代课堂教学中,还具有诱导和调控探究活动方向与水平的功能.接下来仍以《流体的压强和流速》这节课引入时所创设的两个情景为例证:

情景1“硬币跳高”实验

教学回放:在距桌子边缘10厘米左右的位置放置一枚一元硬币,在硬币前方15厘米左右的位置摆放一个盘子(平常厨房盛菜用的),盘子里面倒适量水.要求同学不借助于任何器材,也不允许用手帮忙,能让硬币跳到盘子里.师:有什么好方法呢?(同学们热烈地讨论,兴趣很高)一位男生主动来到桌前,嘴对着硬币的底部猛吹一口气,硬币跳得不高也不远,没能落入盘中.多数同学埋怨他的力气不够大,请出全班公认的“大力士”男生上台展示,结果还是失败.师:有没有其它方法?有,请你来展示.又一位男生嘴对着硬币上方(沿水平方向)猛吹一口气,硬币一下子“腾空而起”,直落盘中.教室里顿时响起了惊叹声和热烈的掌声……师:有同学也想上来尝试一下吗?(只有部分同学实验成功,其余同学带着失望和疑惑)师:设问:(1)硬币为什么会跳起来?(2)怎样才能使硬币能跳得更高?

情景2“神奇乒乓球”实验

教学回放:(漏斗口向上放置)乒乓球放进漏斗后,处于静止状态.将漏斗转至口向下,重新将乒乓球放进漏斗中,手指一松开,乒乓球落了下来.师:这是为什么呢?生:乒乓球由于受到重力作用.(继续演示)将漏斗细口朝下,把乒乓球放在漏斗中用手指顶住.师:把手指移开,不借助于任何器材(包括水、胶带纸等),你能让乒乓球浮在漏斗中吗?(同学们热烈地讨论、大胆地尝试)生:对着漏斗的细口向上吸气.师:当我们用力向下吹气时乒乓球将向何处运动?(学生们讨论格外激烈,绝大多数猜想到:乒乓球必定会下落.老师这时“按兵不动”,只是请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来探究.结果是惊奇地发现实验现象竟然与猜想相反!很多学生实验成功,欣喜若狂!同时他们产生疑问:为什么乒乓球不下落?)问题:为什么向下吹气却能够使得乒乓球浮在漏斗中呢?很显然,上述创设的两个情景都可作为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这一节课的引入,都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然而情景1中吹硬币的难度较大,等到上台展示的学生基本上能将硬币吹到盘中,本节课近一半的时间已经过去了.接下来学生要进行另外的分组实验以及对相关实验现象的分析、解释.由于硬币体积小,分析起来相对比较棘手,最终这节课只能虎头蛇尾,匆匆收场.学生对于本节课学习目标的达成也只是模棱两可、糊里糊涂.而在情景2实验中,不仅学生通过吹气来完成实验活动相对容易很多,而且从分析实验现象的角度考虑,乒乓球相对体积大、直观性强,分析起来既明了又直白.这样就为后续知识的学习留有了充足的时间,本节课预设的学习目标最终得以圆满达成.综合比较可以发现:“神奇乒乓球”实验相比起初的“硬币跳高”实验,不仅能很好地调控整节课堂教学活动的方向与进度,而且在实验可操作性、有效性和开放性上一点不逊色,确实值得反思和总结.

3体验和感想

综上所述,加强和深化物理课堂中实验的有效教学及优化策略的研究,笔者认为能够很大程度上:

(1)有效化解和避免课程设置中学科有限课时数与实验教学活动中开放性产生的矛盾间的冲突;

(2)克服实施自主学习、实验探究和交流合作这种学习方式与完成一定学习任务之间带来的矛盾,避免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教学结果.相对于教学投入,教学生成的“质”和“量”都能达成预设的学习目标.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催化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实验教学活动,从而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培养自身的预测、观察和解释、推理等高层次的思维能力;

物理课堂论文范文3

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是物理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好高中物理的必备内容之一,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该得以重视;然而存在部分老师简单的认为对于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只要在新授课教学中简单的介绍给学生就行,再利用相对应的习题进行大量的反复的训练与巩固,以便让学生掌握和理解物理概念与规律,达到自身的教学目的,实践说明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可以说是本末倒置,对高中物理的教与学的效果影响很大,甚至是一种危害,往往是“吃力不讨好”、“事倍功半”的做法和效果.如果我们在高中物理新授课堂教学中,放弃“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去,学生在不断的体验、质疑、生成的循环中刺激着思维的高速运转,学生在交流合作探讨中亲身体验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的形成,从而实现物理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内化,培养了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1高中必修1模块中《牛顿第三定律》是牛顿运动三定律之一,由于在初中物理教材中也涉及到相关的内容,初中物理老师也进行了介绍和讲解,有些研究比较投入的初中物理老师甚至介绍了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和联系,进入高中以后的物理学习中,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结论经常在处理力的合成与分解相关习题时也用到,因而部分老师在这一定律的课堂教学中并不重视,习惯性的一带而过;事实证明,学生只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句话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并不能理解物体处于不同运动的特点、性质、状态下相互作用力的情况,对于拔河比赛等具体问题的分析中经常得出错误的结论,正是由于没有主动参与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而造成的后果,没有主动参与构建的物理知识对学生而言理解是不够深刻的,往往存在造成错误的危险;下面简单介绍下参与式教学在这一节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创设物理情境,导入课题———列举西楚霸王项羽力大能拔山举鼎,但举不动自己的身体,从而引入古人在《论衡•效力篇》中已经认识到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结论,导出物理学家牛顿总结并创立了牛顿第三定律.

(2)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自学———学生在发挥主体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活动发现问题、提出质疑以及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样的设置比部分老师给学生提出固定的思考题要求学生去解决的方式更能体现学生的参与性,学生的思维空间被进一步拓展,这正符合新型师生关系理论的要求.

(3)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全面交流———尽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去,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师:通过自学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由学生提出?生:在一对相互作用力中,究竟哪个是作用力哪个是反作用力呢?师:其中任何一个都可以,这里提出问题让学生联系实际的问题情境思考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生:主要看我们所选的研究对象.师:同学们课桌上的书受到几个力的作用?以及他们的反作用力是什么?生:支持力和重力,支持力的反作用力是书对桌面的压力.师:面对学生重力的反作用力不敢确定的情况下,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重力的施力物体是谁?生:重力的反作用力是物体对地球的吸引力.生:学生又提出问题:牛顿第三定理的内容中的“总是”两字的含义.师:提供学生器材让学生分组进行演示,提出传统仪器的不足之处,师生合作共同运用DIS系统进行演示,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涉及的现象和实例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4)以日常生活实例为载体,感受体验过程师:以自行车后轮的摩擦力方向问题为例,在人脚蹬车的过程中后车轮有向后运动的趋势,这与人走路脚蹬地一样,脚受到地面对其向前的摩擦力,车后轮受到向前的摩擦力.引导学生做小游戏,甲乙两名学生同向站立在一条直线上,后面同学推前面同学,感受自己运动趋势和受摩擦力方向,可以互换角色进行游戏,让学生谈感受和体会.师:以拔河问题为例,让两名同学手拉手进行特殊的拔河比赛,看谁的“力气大”?再让所谓力气大的同学穿上溜冰鞋再进行比赛,看谁能胜?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得出结论.参与式教学的思想在本节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出来,学生亲自参与到实验实践中,体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合作,学生学会了自学,学生在互动中提高了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参与式教学在高中物理习题课教学中的探究与案例分析

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的巩固离不开习题的训练,在现行高考制度下,高中物理基本在高一和高二完成基础内容的教学任务,高三年级基本都是进行复习,对于高三物理的学习存在较多的是习题课堂教学,这样的课堂往往是容量大、难度高,对于习题课如若只是一味的讲解容易造成课堂气氛沉闷,枯燥无味,久而久之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被打消,学习的效率自然不断下降;可见,在高中物理习题课堂教学中恰当的采取参与式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有关物理的教学理论很多,他们唯一相同的是都离不开老师的示范,若高中物理老师在进行习题讲解的过程中,善于利用日常生活中容易得到的一些常用器材,通过精心设计出一些列的实验,创设一些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将物理习题中的抽象情境通过实验的演示和操作过程展现出来,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升教学效果.案例2如图1所示在长为L的轻绳右端系这一质量为m的铁球,左端固定于O点,若铁球从图示位置由静止开始下落,已知细绳开始与水平方向夹角θ=30°,试求:铁球运动到最低点时细绳对铁球的拉力.本题中学生容易形成混淆的地方:①铁球从释放后就做匀速圆周运动,采取牛顿运动定律、向心力公式、机械能守恒定律相结合进行求解;②开始释放铁球做自由落体运动,接下来铁球在细绳的作用下做圆周运动,前后两个运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然而本题中处理问题的关键处是在铁球下落至对称点时,细绳在突然拉紧的瞬间,细绳对铁球存在一个冲量,从而使得铁球的机械能损失一部分,如果物理老师直接讲给学生听,学生难于理解和接受.这里物理老师可以准备铁球和细绳让学生自己参与实验活动的操作和演示,学生在操作中能够明显的感受到在对称点的位置细绳被球“猛拉一下”,对于这道题学生基本都参与探究之中,难点也得以解决.这种教学的手段有时候看似好像在浪费时间,让学生在自我参与的情境下培养学生自学和领悟物理道理的能力,学生的思维和解题能力被大大提高,反而节省了学习的时间,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学生的学业成绩也得到了较快的提高.

三、总结

物理课堂论文范文4

物理知识虽然与生活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感到枯燥乏味。只有有效的激发出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兴趣,才可以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物理知识,只有拥有了足够的兴趣,学生才有可能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问题情景的创设主要作用就是能够激发出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兴趣。只有当学生被创设出来的情景所感染的时候,其积极性才能够被调动起来。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使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更加的精密。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可以使得学生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变得更加的契合。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学生获取直接经验与获取间接经验的关系,防止出现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忽视直接经验积累的倾向。以情景呈现的物理问题,不会出现常见物理习题中的已知量、未知量等,而是需要学生自己去抽象、设置,从而使得学生运用间接经验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情景的创设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传统的物理教学,往往都与实际的物理问题脱节,学生也感受不到物理中与生活有何种的联系,长久下去就会限制的学生的思维。而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可以让学生将物理问题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有助于帮组学生完善其知识结构,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最后问题情景的创设可以对物理教学起到推进的作用。理新课程标准中倡导:“通过改变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倡导学习过程转变成学生不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正是一种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的体现。

二、问题情景创设中对于问题的要求

问题情景的创设对于问题本身有着一定的要求,否则情景的创设会受到影响,使得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其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不能模凌两可,必须要具体明确。问题情景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所提出的问题必须具有清楚的题意,不能够让学生感觉到有歧义;问题必须条理分明,不能让学生觉得听了半天课后,还不知道顺序是什么;问题的表述要正确,不能出现科学性的错误。很多时候有的教师提出的问题不是范围太大,就是问题含糊不清,这些都会影响到物理教学效果。虽然有的时候这些问题会使得课堂气氛变得十分的活跃,但是最后却对学生实际能力没有效果。所以任何一个问题的提出都应该是像出考题一样,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应该进行斟酌。问题的难度要适宜。一个班里的学生肯定存在着差异,这就对于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的时候需要同时考虑到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不好的学生。同时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以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为前提。在进行问题设计的时候必须要有让学生成功的可能性,问题需要具有培养物理思维的的价值。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起一个引导者的作用。问题的提出是为了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获得知识。这时教师最忌讳的是在问题中指出学生应该如果去做,怎么做才是正确的。这样的问题对学生能力提高所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的。如果问题过难,则大多数学生都失去了成功的可能性,这样对他们的自信心是一种打击。长此以往则学生的能力不会有提过,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也会大大降低。但是太简单的问题则会让学生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也不会让学生的能力提高多少。所以在课堂上尽量不提出类似于“是不是”、“对不对”这样的问题。问题要有层次感。物理中时常会遇到许多具有一定难度和深度的问题。对于此类问题,也许成绩好的学生有能力解决,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都不具备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进行问题设计的时候,应该从浅入深的进行设问,慢慢的将学生的思维进行扩展。通过层层剖析、循序推进、最终到达解决问题的彼岸和释疑明理的高峰。对于整体性较强的问题,需要分割成几个并列的或递进的小问题来提问,把一个个小问题解决了,整个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

三、问题情景创设的方法

问题情景的创设重在通过恰当的情景,提出适当的问题。通过问题的提出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生有进行探究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进行问题情景创设的方法主要介绍以下几种。

1.通过物理实验创设出问题情景。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有很多的物理结论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物理实验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通过物理实验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直观且形象的材料,同时实验还可以是课堂教学充满着趣味性、思维性、挑战性、探索性和创造性,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利用实验内容的魅力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研究和分析去思考问题、探索问题,从而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探究物理现象的内在规律。

2.以社会生活为基础,创设出各种问题情景。

物理中有许多的知识都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将各种物理知识融入到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问题以及学生所关系的各种热门课件问题中去,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让学生切实的感觉到物理知识可以学有所用,从而激发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探究性学习的兴趣。

3.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景。

各种知识都是从浅入深,由简到繁,前后的知识都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物理知识也不例外。在进行问题情景创设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过的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关系,创设出各种问题情景。最后达到诱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进行探究学习的目的,从而促进学生知识的增长。

4.与现在在教学中运用的各种新技术息息相关

这就是利用现在的各种现代教育技术以及现代的教学手段为背景,创设出各种问题情景。现代科技为物理教学提供了大量先进的教学设备,如双向闭路电视、多媒体等,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辅助手段,它具有形象、直观、动态逼真、表现力丰富等常规教学手段所无法替代的优势。特别是它能把一些无法看清的现象模拟出来,从而让学生获取足够的感性材料,为思维加工奠定基础。它恰当的使用,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能焕发学生的创造性联想。

四、物理课堂问题情景创设的思考

很多事情都是知易行难,知道是一回事,做起来的时候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在物理课堂进行问题情景创设基本上每一个物理教师都知道。但是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问题情景创设却不是每一个物理教师都能找到答案的。虽然物理知识基本不会改变,但是教师所教授的学生却是会发生改变的。问题情景的创设就是要能够让所有的学生都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在进行问题情景创设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一下几方面。

1.问题情景选择的素材必须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基于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教材内容的全面的、科学的分析。要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中蕴含着有能力价值和情感价值的知识,利用这些知识作为情境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问题的提出必须要具有明确的方向性。

问题的提出就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探索学习的方向,如果方向不明确,学生在进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一定会感到迷茫,最终使得学习的效果下降。而问题具有明确的方向后,可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产生出足够强烈的好奇心支撑他们去进行探究学习。当学生解决了这个问题后,就会感觉到眼前豁然一亮,很多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有很强的成就感

物理课堂论文范文5

开展高效课堂对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从“高效”这两个字的字面意思来看就是课堂教学有效率、质量高。高效课堂简单的来说就是教师在相对短的时间里,让学生得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与能力.获得更丰富的经验。高效课堂能够在有效的时空里,通过恰当的方式,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能够让学生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从而获取有效的知识与能力。同时高效课堂能够在坚守人类基本价值取向的基础上,通过课本上的资源,让学生明白对于错,何谓真理等一系列的客观事实。最终高效课堂的意义就是一句话,能够将教学目标实现最大化和最优化,即是新课程标准中的“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最大化、优化。

二、高效课堂实施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

想要打造高效课堂,就必须要设计一个合理的课堂教学方案。教学方案的设计前提就是必须要明确教学目标。同时明确教学目标是物理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开展高效教学的前提。在最新的《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了物理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目标的设计就必须以此为主要维度。同时还要注意应该将教学目标进行分层优化和个性设计,从而能够使得课堂教学活动能够做到因人施教,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从而能让学生们在独立获取物理知识、探究物理规律、解决物理问题等方面获得实际的成果,让学生们能够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出他们的热情和责任感。

(二)认真阅读教材,有效备课

在阅读教材,进行备课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才能够更好的为课堂教学服务,打造高效课堂。首先是基础内容自求化。教材上有一些基础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没有很大的难度,比较容易理解、掌握。这一部分内容教师应该在教学备课时将这些内容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通过阅读课本、参照学习用书等自行掌握。其次是要做到要点内容问题化。在进行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要点内容设置为问题的形式来进行解决。一个号的为物理问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然后是将难点内容划分为合理的层次。教师必须要通过对教材的阅读,找到其中对于学生来说的难点问题,然后精选例题,通过问题的设置层层递进,做到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

(三)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对高效课堂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要打造高效的物理教学课堂就必须要做好教学设计工作。从教学设计中可以体现出一个教学的教学理念和其教学策略,从中能看出教师的教学思路和轨迹。为了配合新课改,物理新教材的内容、课堂教学结构体系、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关系等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能够在延续传统的教学理念,而应该根据现行的物理课程标准进行有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以及其他的各种可利用的教学资源,选择合适的教学反思和方法,切实有效的提高物理的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能力。现在的学生由于他们平时生活中所接触的各种获取知识的途径已经很多,因此他们在没有学习物理之前就已经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甚至是这些物理现象所蕴含的原理他们也知道。例如:太阳的利用、各种信号的传播、超声波的运用、平面镜能成等大的像等等。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必须要了解到学生们当前的认知实际,然后在根据学生的现有基础与实际能力进行教学设计,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还应该考虑到学生们之间的个体差异。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意以下的几个方面:(1)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到底了解到什么程度了,他们是否已经具备学习新知识所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2)他们掌握的程度如何;(3)即将教学的物理知识中有哪些可以联系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其中又有哪些超出了学生的生活实际;(4)即将教学的物理知识中有哪些需要利用现实情景和实验场景让学生加深理解;(5)哪些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自学就能掌握,哪些需要教师进行点拨;(6)对于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采用何种教学策略,从而让他们都能够获得发展。

(四)课堂教学方式多样、全员参与

课堂教学方式应该多种多样。有效的教学方式是让物理课堂教学保持良好状态的保证,所以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长等,灵活地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适当的设疑,给予学生鼓励、积极的引导等各种手段,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实践中。物理课堂教学,要灵活地运用好各种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每分钟的作用,在教学方法上就要注意驰张结合,动静结合。对重点、难点、关键性知识要讲精、讲透,引导学生讨论,思路要宽,言语要广,讨论要透,使课堂气氛既扎实又热烈。例如通过探究教学方法教学“凸透镜成像”时,让学生在光具座上固定住蜡烛据和光屏的位置,移动凸透镜,观察光屏上成像的情况。有的学生可以在光屏上找到一个放大、一个缩小的两个像,有的学生只找到一个像,有的学生连一个像都没有找到。怎么回事,成像的情况是否与物像之间的距离有关?学生纷纷提出质疑,引发激烈讨论。以此来创设出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们能够进行讨论。接下来就是让学生们进行讨论。如通过“凸透镜成像”实验得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两倍焦距时,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两倍焦距时,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有的同学马上提出:如果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两倍焦距时,光屏上将会得到怎样的像呢?这个过程中,教师以学生的合作伙伴的角色出现,与学生共同讨论和探究。解决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和提出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寻求解决的方法。

(五)多听少讲

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留下充足的空间和时间,保证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思考。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课堂上基本都是教师说了算,学生基本没有多少动脑、动手的时间。学生的一切活动按照教师预设的方案进行,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展。新课程强调过程和方法,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传授和指导学习的方法,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多听少讲,听学生们的发言,听学生们讨论,从他们的发言和讨论中发现他们的弱点以及他们还没有掌握的知识。然后在一旁以引导为主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样有助于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他们的能力。

三、结语

物理课堂论文范文6

学生在阅读教材、自学导学案过程中发现问题,通过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看法,并期待互动探究加以解决,这一过程发生在课前,要求学生独立进行.通过自学,掌握基本规律和方法,初步学会用课本知识解决简单问题,尝试解决中等难度问题,整理出疑难不解问题,准备好质疑问题.对教师的要求: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预学导学案,发现问题并加以探究,在质疑探究过程中把问题引向深入,此外教师要将自学质疑问题的层次设计好,由浅入深,最后要设计一个难度稍大些的问题,将学生自学引导至更高层级,这一过程为上课开始后的互动探究做准备.

2互动探究

互动探究特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往、合作、互助、探讨、研究.在小组内进行,由小组长主持.上课伊始,各小组选出一位同学到讲台前汇报自学成果,提出本小组碰到的疑难问题,班级各小组集体讨论后,自主发言,提出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如果仍然无法解决问题,接下来由教师给予点拨、总结.整个过程要求一人汇报,其他人注意倾听,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质疑或见解.小组长的任务:一是组织组内成员互动、交流,开展“生教生”活动,解决组内成员面临的疑难问题;二是记录组内经过互动、交流后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便于提交到下一个环节(组与组之间的互动、交流)中来;三,负责记录本组成员的创造性思维;四,分配下一环节要汇报的任务.小组长要行使管理职能,确保组内互动的有序进行.对老师的要求:不间断地巡视各组,要管好纪律,并协调小组长激发组员的参与热情;要调控课堂进度;要适时与各小组成员进行互动、交流;要留心收集带有普遍性的疑难问题,思考点拨之法;要记录学生中的典型答案或对策,为后面的环节做好准备.要搞好及时性评价(从知识、习惯、语言、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树立纪律意识和竞争意识.

3展示交流

展示交流指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交流、合作.组与组之间交流、展示,由老师主持,主讲同学到讲台前完成.这一环节包含三个方面.第一、各小组出示本组自学质疑碰到的疑难问题,寻求其他组同学的帮助,在这个过程中,其他小组的同学可自由发言,谈自己或本组同学的解答对策;第二、各小组推选一人或由小组长汇报本组的创新性思维或创造性答案,与其他组同学共享.第三、教师在新课任务结束后,可以同时给出几道典型例题,让学生到黑板前面板演,板演结束后让每个板演的同学讲讲自己的解题思路,与下面的同学进行互动交流,这样学生不仅仅学进去了,而且能够在自身消化后,讲给其他同学听,做到自主学,教别人.对老师的要求:(1)设计好展示程序;(2)利用收集的典型习题及典型问题答案、对策进行引导,防止交流受阻;(3)在学生交流(辩论、辩解、质疑、反驳、补充、点评)过程中适时进行归纳、小结;(4)根据组间交流情况,变换交流合作方式(或演示、或表演、或评价);(5)弄清组际交流合作仍不能解决的问题;(6)及时进行激励评价,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对学生的要求:积极发言,大胆展示,注意倾听,善意批判;畅谈心得,抒发情感,介绍新法,展示奇思,体验成功,享受快乐.

4启迪引领

从内容上讲,是传授方法,启迪思维,指点人生;从作用上讲,是铺路搭桥,扫除障碍,这各环节实际上一直融入在其他各个环节中,这个环节主要侧重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给予他们充分的思考空间,教师需要拨动他们思维的堵塞之处,通过一言半语,引导他们的思路,让他们茅塞顿开.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理清思路,提高能力.另一方面,启迪的过程不是灌输的过程,仍然要遵循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的原则,为学生的思维创设最近发展区.重在引导学生自我生成“三维目标”.对老师的要求:一是未雨绸缪,在备课过程中抓准重点、难点,并尽可能想好点拨、引导之策,包括启发学生运用旧知解决新知;二是用好“生教生”的方法;三是把握点拨的原则,即学生已掌握的部分(或环节)不讲,不能确定学生是否掌握的部分(或环节)也不讲,超课标的谨慎讲.四是把握好点拨的时机.这一一环节可单独进行,也可以在2、3两环节内穿插进行.

5训练测评

发放训练题,当堂完成.以检验学习效果.课堂上的习题训练,要遵循系统性、连续性、梯度性等原则.每节课的练习,一般分为三个部分.A组习题考查的内容:全体学生都应当掌握的基础知识.B组习题的设置,则由知识、方法的单一运用向综合运用过渡.这组习题,在多数学生做完的时候就进行讲评.讲评力求言简意赅,少占时间,并展示个别学生与众不同的解法.C组习题是富有技巧性、灵活性或思维难度大的题目,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去尝试.让分层教学体现在课堂训练中.对老师的要求:(1)要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让学生在解题过程都能得到满足,从而达到分层教学.(2)巡视全班,察看进度,搜集问题以备点评.(3)点评要精当,多鼓励,多肯定,多让学生互评和自评.对学生的要求:独立完成,当堂巩固,及时矫。

6拓展提升

物理课堂论文范文7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亲手去实践,让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学习,促进学生整体和谐发展。要收到好的效果合理分组至关重要。我们认为分组应该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异质搭配的原则。异质是指同一小组的学生在知识、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应该是不同层次的,这样便于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二是男女搭配的原则。就是各个小组内的成员男女比例应基本相同,这样可以优势互补,有效地促进组内的合作与组织的竞争。分好小组后,由组内确立或教师指派本组的组长,同时分设组织员、监督员负责组内工作。

1.分组前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

2.把学生分到小组。

每小组人数大致为4—5人。按学习成绩、男女比例、性格特点和实验操作技能进行分组,尽量合理。最后小组自己确认或老师委派的方式选派首任组长,同时分设组织员、协调员、督察员,以后每月小组成员轮流担任,充分调动每个组员的积极性,以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每学期对小组成员只作一些微调。实验表明:组员基本稳定有利于小组开展合作学习。

3.定期分别召开小组长、组织员、协调员、督察员会议,既培训交流又收集反馈信息,老师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和寻求改进的方法。

会议可先密后疏的方式进行。

二、充分发挥组内成员作用是搞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

比如,我在《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质量及合外力的关系》的教学中,先让学生猜想小车的加速度与其质量及合外力的关系,学生能想到:合力越大,加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为了寻找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我引导学生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每个成员为了完成好自己在实验中的角色,对于教师的指导都能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实验过程中由协调员分工,谁负责仪器操作,谁负责记录,谁负责数据处理等任务,监督员督促本组成员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实验过程,并能准确地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最后由小组长公布本组的实验结果,以供全班交流。当学生看到各小组用不同的数据能归纳出同一个结论时,都非常兴奋,成功的喜悦将是他们后继学习的最大动力。高中物理课尤其是实验课,小组合作能发挥更大的优势,这就要求小组每个成员都应充分发挥作用,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及良好的沟通能力,认真对待自己的任务,共同共同成长进步。

三、合理运作,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作用

根据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要求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合作学习的形式分为课前协作式、课内讨论式、课后研讨式三种。

(一)课前协作式

课前协作式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前分工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包括准备工作)的一种合作方式。比如为了学习某个内容,需要先进行社会调查,以便收集有关的数据,这时就可以将调查的内容分成若干项目,由各小组分别承担进行调查,然后将各小组的调查结果进行汇总。

(二)课内讨论式

课内讨论式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内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合作方式。在讨论的过程中,小组内的成员既可以针对问题自由发表见解,也可以仔细地倾听其他同学发言,还可以进行辩论。在每一次讨论中,小组内的成员有相对明确的分工:组长、记录员、检查员、总结报告员等。

(三)课后研讨式

课后研讨式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后进行合作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可以对课堂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延伸的问题在作进一步的探讨;还可以为了了解(或解决)某一问题(比如课题研究),需要进行实验或调查研究,通过分工与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还可以优生辅导差生,小组共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引导是分不开的。教师必须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担负起更大的调控和管理职责。

四、小组成绩的评定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催化剂

物理课堂论文范文8

目前高中生都是“95”后,他们已经意识到了物理学科的重要性,但是,在学生群体中,依然存在着两级分化的问题,很多学生基础知识薄弱,高中物理课程内容复杂、难度高,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部分教师教学活动存在严重的形式化与重叠化问题,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留下太多的问题,这不仅无法提升教学效果,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高中物理教学成效的提升.在这一背景下,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是十分必要的.

2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前提条件

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是需要具有一定条件的:第一,物理教学活动需要遵循科学的教学规律进行,回归教学本质,帮助学生掌握终身学习的理念,着力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高中物理教学活动需要将新课程改革理念落实到实处,注意转变学生落后、不科学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第三,高中物理教学活动需要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让学生能够掌握物理知识、物理概念、物理规律,能够体会到学法的意义,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

3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3.1精心准备学案

学案决定着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成效,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案是物理课堂的导向,因此,教师必须要精心的为学生来准备学案,学案的准备需要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与认知水平相符,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明确教师的思路,让他们的学习更加具有目的性.例如,在准备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学案时,教师需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该门课程是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运动学知识的巩固,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对这两个知识点有基本的认知,物体下落在学生的生活中也十分常见.这就能够确定学习重点,即重力加速度、自由落体运行的概念与性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教学难点就是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下落与重量的关系.这一节的学习能够确定为三维目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知识技能上,应该让学生理解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发展历史,实验证实方法等;在过程方法上,可以利用伽利略实验帮助学生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认识到猜想的意义;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可以以史实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意志,帮助他们养成科学的学习观念.对于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可以使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应用各类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2科学应用教学策略

科学的教学策略是提升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条件,在教学策略上,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常用的教学模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2.1应用分层教学法

就现阶段来看,很多高中生都存在着两级分化的缺陷,每一位学生的基础水平不同,他们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与学习程度也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必须要拿捏好教学的快慢与难易度,科学使用分层教学法.在教学活动中,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三个层次,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模式.例如,在《摩擦力》的教学活动中,讲解完基本内容指导,可以引导学生来思考如下的问题:“同学们,如果世界没有了摩擦力,那么世界将会怎样呢?”这一问题的知识性并不强,学生可以很快进入想象,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对于优等生,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在将大小不同的力施加在两个叠加木块时,木块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有多大呢?摩擦方向呢?”对于中等生,可以提出如下的问题:“摩擦力和物体运动方向一定相反么?”在这种分层提问模式下,能够为后进生带来学习乐趣,让中等生体验到成功,让优等生得到挑战,这是新课程改革标准中学有所长教学理念的充分表现.

3.2.2应用实验教学法

实验属于高中物理学习的主要途径之一,大多数的物理结论都是来自于实验,应用实验教学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发现漏洞,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教师都在缩减实验时间,这是不利于学生成长的.例如,关于《理想气体定律》这一节的实验教学活动,可以为学生展示如下的实验:在一个500mL的烧瓶中装入400mL的水,将瓶口顶堵住,在石棉网上加热,松开手之后会出现什么问题?在创设出这一情境后,可以引导学生来思考在喷射时,空气体积、空气压强以及温度的变化,分析每一个变化需要遵循何种定律,这既能够激发出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欲望,还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

3.3注重多元化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