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学活动范例

舞蹈教学活动

舞蹈教学活动范文1

[关键词]舞蹈教学模式;学前教育;专业分析

引言

学前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启蒙阶段,对于整个教育质量的提升及全民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学前教育活动需要借助优秀的幼儿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教师的路径,舞蹈作为学前专业的主要教学内容应受到足够的重视。为了保证学前教育专业输入人才的质量,因此应积极改善学前教育专业的理念及方式,解决学前教育专业中存在的问题。

一、舞蹈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的价值

(一)基于学前教育发展分析

基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维度分析,舞蹈教学模式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学前教育专业中开设舞蹈教学活动,有助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是提高学前教育专业整体水平及教学质量的重要路径。舞蹈教学模式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开展,能够为学前教育活动培养出更多具有综合素质及全面性的高精尖教育人才,积极拓宽学前教育专业的就业深度,实现本专业的教育实践活动想更深层次发展。

(二)基于学前教育计划分析

基于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维度分析,舞蹈教学模式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开展,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的规范整合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性,能够帮助学前教育专业中教学活动更加丰富且有效开展,促进学前教育专业的系统化发展。新时期社会背景下对于人才的综合能力及综合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应从学前教育开始,通过对学前教育工作者舞蹈素质的提升,能够保证学前教育的质量及水平,是学前教育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满足社会经济建设发展对于人才的培养。

(三)基于学前教育学习分析

基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活动维度分析,舞蹈教学模式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开展尤为重要。学前教育专业开展舞蹈教学活动,能够为学生营造较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舞蹈的学习活动,通过学习舞蹈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身体协调能力。与此同时学前教育专业开展舞蹈学习活动,是培养学习者审美能力及艺术气质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学生的内在素质优化发展,在学生走向学前教育岗位中,更加具有自信息及职业素养。

(四)基于舞蹈教学自身分析

基于学前教育舞蹈教学课程自身分析,舞蹈教学模式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对于舞蹈艺术自身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学前教育专业中舞蹈课程的学习,能够帮助学前教育工作者更加深层次的认识舞蹈艺术,并掌握基本的舞蹈技能,基于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基本工作性质,能够实现舞蹈文化的传播发展,有助于推动我国的舞蹈文化创新,并推进我国文化产业及文化事业的进步发挥在那。在学前专业中开设舞蹈教学内容有助于相应舞蹈文化的群众性、文化性及社会性,确保舞蹈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全面、科学的发展。

二、舞蹈教学模式在学前教育专业的问题分析

(一)学生舞蹈基础薄弱

根据相关的调查结果现实,学前教育专业开展舞蹈教学活动主要的困难为学生的舞蹈基础薄弱,仅有少数的学生在入学之前接受过舞蹈学习,因此学生在舞蹈学习过程中缺少信心,甚至产生抗拒心理,尽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内容较为简单,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仍存在一定难度。例如在针对湖南省某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学生在上大学前并未接触过舞蹈学习互动,由于舞蹈基础的薄弱及身体条件受限,因此学生对于舞蹈学习的兴趣较低,学前专业舞蹈教学整体水平不高。因此,基于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开展舞蹈教学活动,无论对于教师或是学生存在一定的难度。

(二)教学方式有待创新

现阶段学前教育专业开展舞蹈教学活动,教学的内容及教学形式较为单一,由于受专业课程的限制,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开展多为技能课程,并未带领学习者深入了解舞蹈的文化及舞蹈鉴赏,因此学生的舞蹈知识学习结构较为单一,不利于整体舞蹈素质的提升。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培训活动中,主要的教学方式为教师师范,学生进行模仿学习,这种教育方式趣味性较低,与此同时不利于学生独立自主思维的培养。基于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及能力差别,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应开展具有个性化及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做到因材施教的科学教学方式。

(三)教学环境有待完善

学前教育专业中舞蹈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具有专业性的舞蹈教学环境及教学设施,继而保证舞蹈教学的质量。现阶段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活动的教学环境及教学设施不够完善,由于受资金及教学场地的限制,舞蹈教学场地及教学设施无法切实满足学生的舞蹈学习需求,与此同时由于高职院校对于舞蹈教育重视不足,因此对于舞蹈教学基础保障工作质量有待提升。

(四)教学考核机制缺失

科学合理的教学考核评价模式应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通过对学生舞蹈技能的掌握及表现力判断学生的学习成果。现阶段高职院校针对学前专业学生舞蹈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主要采用总结性评价模式,即在学习期末由学生进行舞蹈表演,教师根据学生的舞蹈表演进行评定。这种教学评价模式缺少科学性及合理性,一定程度上会挫伤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及主动性,与此同时长期进行充分知识的复习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舞蹈创新能力及舞蹈审美能力,不仅不利于学生的舞蹈素质提升,也将影响教师对于学生舞蹈能力进行准确客观的判断。

三、舞蹈教学模式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改善路径

(一)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学前教育专业开展舞蹈教学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审美能力,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活动开展应设定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学习需求及兴趣爱好制定教学计划。首先,基于宏观维度制定教学目标,应将培养学生的基本舞蹈素质为基础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学习舞蹈知识及技能的重要性。从理念及行动两个角度加强学生的岗位发展素质,确保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教学能力及职业道德素养。其次,基于微观维度分析学生舞蹈学习的目标设定,可将教学目标与情感、认知、技能等多方面进行结合。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是应将初步设定学生的学习目标,根据教学目标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例如在傣族舞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针对已经学过的傣族舞基本步伐及动律进行练习,并鼓励学生尝试进行简单的舞蹈编排。

(二)改善舞蹈教学的形式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活动中,教学模式的创新极为重要。首先,教师应重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将舞蹈基础的理论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结合舞蹈技能动作练习,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提高教学的质量及效率。其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增加舞蹈欣赏课程,通过舞蹈欣赏课程培养学生的舞蹈审美能力及舞蹈创作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对舞蹈的旋律、节奏感及舞蹈结构进行了解,提高学生对于舞蹈艺术的掌握能力。其次,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差异性及学生学习需求的差异性,选择适合的舞蹈教学方式,其中主要的教学方式包含自主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心理暗示法、多媒体教学法等。

(三)丰富舞蹈教学的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活动中存在教学内容枯燥的问题,因此教师应积极丰富舞蹈教学的内容。首先,舞蹈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及性格特点,大学生的求职欲望较为强烈,并且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及艺术素养,但同时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且身体骨骼发育完全,因此教师在进行舞蹈训练时,用选择适合大学生身体柔软度的舞蹈动作,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及学习自信心,避免出现下叉、下腰等难度系数较高的舞蹈动作。其次,教师应积极拓展舞蹈教学内容的选择范围,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舞蹈形式进行教学,并结合新时期的时展潮流。例如随着《热血街舞团》的播出,在青年群体中掀起了“街舞热”,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应紧跟时代的潮流及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简单易学的街舞动作开展舞蹈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热情。

(四)完善教学评价的机制

教学评价活动是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定的重要过程,能够保证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促进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完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评价机制,可将学生幼儿舞蹈编排结合至教学评价内容中,教师可组织学生针对制定的幼儿歌曲进行舞蹈编排,教师根据学生的编排合理性、安全性、趣味性、艺术性等多个方面进行考核,并将学生的舞蹈编排成绩结合至总成绩中。与此同时应将终结性的评价方式改为发展性评价模式,保证教学评价活动的科学性及合理性。

四、结语

学前教育专业是为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培养人才的方式,基于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背景下,对于学前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不断丰富发展,其中包含开展舞蹈教育活动。舞蹈教学模式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改善路径选择,应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改善舞蹈教学的内容及形式,并完善舞蹈教学评价机制,通过舞蹈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岩,郭晓希.提高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舞蹈教学能力的探究与对策[J].大众文艺,2015(5):245-246.

[2]孙宏,李亚楠,王丹.基于幼儿园舞蹈教育现状浅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J].大众文艺,2015(14):216-217.

[3]金庆玲.基于《专业标准》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研究[J].文史博览(理论),2015(5):71-74.

舞蹈教学活动范文2

【关键词】高职院校;舞蹈教学;综合素质;培养措施;现状

高职舞蹈教学活动中,融合了音乐、运动、表演等多种教学元素,深受学生喜爱的同时,因其具有的独特艺术性和观赏性,对高职院校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根据现阶段对高职院校舞蹈教学情况的研究来看,当前高职院校舞蹈教学内容并不能满足新课改中对素质教育的标准,无法对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艺术修养等综合素质进行有效培养,高职舞蹈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课程之一,作用并不突出。

一、高职舞蹈教学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的现状

在高职舞蹈教学活动中,高职舞蹈教师应该摈弃传统的舞蹈教学观念,跟上时展的潮流,在教学评价体系的有效改革下,以现阶段的价值创作原理作为方法指导,灵活创新舞蹈教学方法,提高舞蹈教学质量。然而,在现阶段的高职舞蹈教学现状中,仍有许多问题需要积极探索新途径,弥补其教学方面的不足。

(一)舞蹈教师缺乏对素质教育的正确认识

在现阶段的高职舞蹈教学活动中,舞蹈教师缺乏对素质教育的正确认识或认识不足的现象已经成为常态。舞蹈教学在学生整体素质培养方面的不足,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在高职院校的推行效果,无法在学生提高创新能力和文化素养的过程中给予帮助,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提高。

(二)学生缺乏对舞蹈的学习意识

在现阶段的高职舞蹈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作用的缺失,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学生对舞蹈教学的不重视。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许多学生在接受学校安排的舞蹈教育课程之前,并未接触过相关舞蹈训练,再加上舞蹈基础课程中舞蹈功底和基本素质的教育课程十分枯燥乏味,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出现逆反心理;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已经在之前接受过系统的训练,对舞蹈基础练习环节便会抱有敷衍心理。在这种情况下,高职舞蹈教育自然无法起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三)舞蹈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形式落后

在社会经济、科技、教育思想的不断发展中,部分高职院校的舞蹈教学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缺少素质教育的融入环节,且缺乏对舞蹈教育实用性的重视,只是将舞蹈素材知识的传授作为教学任务[1]。加上部分高职院校舞蹈教学环境较差,缺乏专用的舞蹈想教学场所,在无法保证舞蹈基础教学的情况下,高职舞蹈教学活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自然只能成为纸上谈兵。

二、促进高职舞蹈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实践措施

在高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对肢体语言的运用,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舞蹈教学中蕴含的独特艺术渲染力,可以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通过肢体动作的表达,感知音乐节奏,对舞者的思想情感进行抒发[2]。对于舞蹈来说,它是历史物质文明和现代精神文明的结合产物,将素质教育应用在高职舞蹈教学活动中,可以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有效提升,真正感受到艺术之美。

(一)在高职舞蹈教学中树立正确的德育教学观念

在高职院校的舞蹈教学活动中,课程设计的主要教学目的即通过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和优美舞蹈形象的鉴赏,提升学生的整体审美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的情操得到有效陶冶,以加强学生的艺术行为修养,是高职舞蹈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从舞蹈教师的角度出发,需要在舞蹈课堂教学的表演训练中,融入以德育人的教学观念,帮助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其合作精神的养成。针对这一观点,舞蹈教师在开展高职舞蹈教学活动的同时,需要将审美能力和德育教育进行紧密结合,通过对高职舞蹈教学中艺术之美的呈现,激发学生对于美的创作欲望,提升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促进学生正确审美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通过高职舞蹈教学与德育教学观念的有效结合,对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审美感知能力进行有效培养[3]。

(二)提升在高职舞蹈教学中的创新能力

高职舞蹈教学中,体现出对学习者较高的脑力和体力要求,学生在接受舞蹈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舞蹈动作的技巧和舞蹈理论同时掌握,以便形成自己的舞蹈学习知识体系。因此,在高职舞蹈教学活动的展开中,舞蹈教师不仅需要让学生对动作进行正确模仿,还需要着重指引学生对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贯性和规律进行观察,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提高学生在舞蹈学习过程中的观察力。且根据调查研究发现,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具有较强的表现能力和创作力。高职舞蹈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活动时,可以充分考虑这一特质,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营造出有利于培养其综合素质的舞蹈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对舞蹈的创新,促进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长远发展。

(三)在高职院校中营造素质教育氛围

在高职院校展开舞蹈教学的活动中,其根本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出具备综合素质的专业舞蹈艺术人才,因此,在高职舞蹈的日常教学活动中,需要结合这一目标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首先,高职院校可以定期组织培训,对舞蹈教师进行综合素质方面的培养,且通过教学质量考核行为,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舞蹈教师的素质培养。将文化素质修养作为开展舞蹈教学的前提条件,营造出适合开展素质教育的校园氛围,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通过举办校园文化节、舞蹈竞赛、校园舞会等活动,提高素质教育在舞蹈教学中的影响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由于高职院校内的学生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舞蹈教师在开展舞蹈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结合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同,分层次展开教学。

(四)注重高职舞蹈教学中的实用性

在高职院校的教育中,舞蹈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对此,高职舞蹈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将其充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对学生传授相应的舞蹈知识和技能时,还需要积极探索新思路,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寻找舞台表演的机会。在学生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扩大高职院校自身的影响力,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重要促进作用。高职院校的舞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社会实践与教育理念的结合,在基础理论中,注重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答疑问,并且给予学生自行练习的时间。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选择自己喜欢的舞蹈进行学习,舞蹈教师在这一阶段,可以主动引导学生对相关舞蹈节目进行创新和改编,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将教学实践与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结合,可以有效发挥学生在舞蹈学习中的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三、结语

高职舞蹈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是对学生的气质、风度等艺术修养进行提高,间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及相关舞蹈教师,必须积极主动地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结合社会、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对课堂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增加其趣味性和实用性,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并有效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促进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对于学生反馈的问题,舞蹈教师要及时答疑,通过多方面的共同作用,提高现阶段高职院校舞蹈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为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

[1]黄德龙.基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大学舞蹈教学改革对策研究[J].艺术品鉴,2017(2):335.

[2]孔姿燕.高职院校舞蹈教学与教师综合素质对应关系之我见[J].大众文艺,2016(19):243.

[3]陈慧军,阙庆华.高职舞蹈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及优化[J].音乐时空,2015(13):132.

舞蹈教学活动范文3

关键词:传统茶歌茶舞;当前舞蹈教学;价值启示;人文理念;艺术内涵

真正的茶歌茶舞艺术,更多是从劳动者的采茶生活中来寻找灵感。我们在茶歌茶舞艺术的舞台上,自然的会发现整个茶舞蹈动作中,有很多与采茶劳作活动相关的肢体艺术,这也是采茶舞艺术应用与传承的重要支撑点。在创新舞蹈教学活动应用茶舞茶歌艺术时,要注重对这些接近生活艺术形式进行根本性理解,通过深层次把握生活气息,从而真正、有效品读该艺术的人文内涵。

1传统茶歌茶舞艺术的文化内涵分析和艺术传承认知

茶舞茶歌艺术的形成过程中,茶叶是其中所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基础,依赖于茶叶产业的兴起,才形成了一系列的文化。所以,从根本上说,想要真正有效的理解这一艺术形式,就必须充分重视对茶叶产业发展的具体认知。只有深层次理解茶歌茶舞艺术,才使得该艺术实现生存和发展。就基础内因看,茶舞茶歌艺术更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诠释,恰恰也是一种精神理念的本质化传递,其中传递出来的不仅仅是茶文化的精神理念,更多的是充满积极人生观的合理引导。采茶舞在作为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唐朝时期,人们从最初的品茶到斗茶,特别是在茶丰收的时节,在宫廷中会出现一些常见的庆典活动,以及祭祀活动,茶艺的表演,就在这些活动中占据主要地位,而舞蹈更是丰富整个茶文化艺术形式的重要内容。茶歌采茶舞艺术,在最初的形成时期来源于生活中的相关素材,大多是由茶工或者茶农在田间劳作过程中,所具体创作的。当然,采茶舞需要有曲调的配合,最初人们口口相传的一些歌曲和曲调艺术,就发展成为采茶舞艺术的伴奏音乐,不同区域的民族风情的不同,整个茶歌采茶舞艺术,从服饰到曲风都有着很大的差异。在整个采茶舞艺术中,茶叶丰收的喜悦和满足会对人们产生深层次的影响。大众往往会自发的庆祝,在该艺术不断的发展和资源要素整合进程中,整个采茶舞和茶歌日益成熟,丰富的歌曲素材为采茶舞蹈的艺术化表达提供了重要基础,反之,采茶舞蹈在表演过程中,其通过自身生动立体化的表演机制,从而提升整个茶歌艺术的影响力和价值所在。采茶舞的情感色彩,决定了该艺术同样有着精神理念的传递与影响功能。所以,很多成熟而完善的采茶舞艺术中,都成为富有艺术性的综合体系,茶歌茶舞艺术,从曲调上的伴奏选择到肢体动作上的具体编排等等,恰恰都是融合了茶文化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思维。因此,对于舞蹈教学活动的创新实施来说,其中需要展现必要的情感理念和人文思维,这些正是整个茶舞茶歌艺术的优势所在。

2当前舞蹈教学活动的欠缺不足

就目前整个时代背景而言,教学创新已经成为不争事实。舞蹈艺术是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该艺术更是为了表达这一情感,并且在大众具体生活中收集素材。在当前全新教学理念不断推进背景下,我们对舞蹈教学活动的创新实施,有了更为完善的认知,传统舞蹈教学活动中,缺乏对合理艺术的融入认知,加上整个教学理念过于单一,其更多只是将“舞蹈教学”理解为具体的“舞蹈艺术”教学活动,忽略了文化思维、艺术素养等多种元素的价值认知与应用,从而影响了学生参与舞蹈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价值,更重要的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创新动力不足,其与当前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之间“渐行渐远”。把茶歌茶舞艺术与舞蹈教学活动相结合,以一种深厚的艺术形式呈现在学生参与舞蹈艺术的学习过程中,从而既容易被学生所具体接受,同时也为整个舞蹈教学活动的优化创新创造必然条件。从茶歌茶舞艺术本身的价值内涵看,其不仅成为舞蹈教学活动的资源内涵,同时也能够作为学生参与舞蹈学习的内在理念,因此,将该元素融入应用到整个舞蹈教学活动的创新体系之中,将为学生培养机制的全面创新,注入“新力量”。

3融入传统茶歌茶舞艺术创新舞蹈教学活动的实施策略

对于当前舞蹈教学活动的创新实施来说,如果能够将人文素养放在培养活动的核心位置,其将实现整个教学活动的本质化创新与优化。选择传统茶歌茶舞艺术,则是立足学生培养机制全面优化背景下,所形成的全新认知。就舞蹈教学活动的本质实施来说,培养学生掌握扎实舞蹈动作的基础上,诠释层次化的精神理念和人文思维,将不仅是完善舞蹈知识与技能动作,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也为学生参与舞蹈教学的兴趣培养、习惯引导,乃至引导学生对舞蹈运动形成必要了解。结合茶歌茶舞艺术的独特性和内涵性看,整个舞蹈教学活动中,如果能够合理应用元素,其能够有效补充课堂教学,助力教学革新。在当前舞蹈教学创新过程中,其具体关注的是教学内容的创新,以及教学理念的本质性优化,尤其是需要选择合适的舞蹈元素,丰富舞蹈教学的文化色彩,从而展现深层次的内涵。在舞蹈教学活动实施中,要充分注重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结合舞蹈教学的难度和层次性看,要充分注重提升学生参与舞蹈艺术学习的重要推动力,因此找准学生参与舞蹈艺术的兴趣点,结合科学有效的教学元素融入,通过将传统茶歌茶舞艺术的具体内容,进行充分整合,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进而引发学生参与舞蹈学习的整体兴趣。结合传统茶歌茶舞艺术的价值内涵看,其中对当前舞蹈教学活动的整体实施与全面优化,有着核心诉求和影响。当然,在针对采茶舞的编排和艺术创作过程中,要注意:首先是把富有中国风元素的茶歌茶舞艺术内容融合舞蹈教学活动中,对于舞蹈教学活动来说,我们所要打造的课堂,不仅仅是充满艺术色彩的课堂,更重要的是展现完善而内涵化的文化内涵及精神思维。所以要把积极的中国元素融合到舞蹈教学活动的创新之中。其二,要重视对茶歌茶舞艺术进行必要创新,在充分展现茶舞艺术的精髓和魅力前提下,结合时展诠释,及时更新艺术表现形式,这就对采茶舞艺术应用提出了时代化要求,要不断升华采茶舞艺术中所包含的精神内涵,依托精神内涵,创作出更有时代气息的舞蹈教学课堂,为采茶舞开辟新的天地。说到采茶舞,单单就其中所包含的艺术性来说,也是有着丰富的内容。舞蹈,自身所包含的元素很直观,从基础来看,只有理解舞蹈艺术的情感思维,才能把握出舞蹈教学的内涵元素。从采茶中而来的舞蹈,自然很多的肢体动作等都是和采茶的劳作有关联的。所以,要在深度挖掘采茶舞艺术的价值内涵前提下,丰富人文思维和价值认知,从而创新舞蹈艺术教学机制。随着舞蹈教育机制日益完善,如今舞蹈教学体系也实现了深度而完善发展。结合目前舞蹈教学活动的实施状况看,其中更多只是机械化的实施教学活动,未能注重必要的文化建设和精神理念融入,所以整个舞蹈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其不仅无法适应舞蹈教学活动的时代诉求,同时更是限制了学生参与舞蹈教学活动的整体效果。因此,在当前舞蹈教学活动创新环境中,引入综合化的茶歌茶舞元素,有针对的实施舞蹈教学创新,从而在整体丰富学生参与整个舞蹈教育活动的具体内容,实现舞蹈教育活动的创新目标。

4结语

采茶舞蹈艺术的形式,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经过不断的筛选,日益完善且富有时代气息。在起初的小众群体传播,到充满艺术性的,并且走上更大的表演舞台,整个采茶舞茶歌艺术实现了本质性飞跃。特别是在当前茶艺文化逐渐兴起的时代背景下,采茶舞艺术作为整个茶文化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其借助于茶艺的繁荣,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提升,得到了社会大众的欣赏和认可。这也为采茶舞茶歌艺术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徐颖怡,江梦莹.“以人为本”视阈下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课程模式研究———以厦门理工学院体育舞蹈选项课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11):216-218.

[2]杨瑞庆,顾鹤冲,毛宇.扎根黑土,引领东北舞蹈文化吉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探索引领东北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思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2):132-133.

舞蹈教学活动范文4

关键词:茶舞艺术;民间舞蹈教学;传承机制;创新体系;内涵思维

如今我们对整个教学活动的价值认知和理解已经进入较为成熟的新时期。在教学理念创新发展时,为了使民间舞蹈教学活动得以丰富发展,并且实现该艺术的最佳活力就至关重要,因此,就需要从丰富完善的文化艺术素材中,探究出适合融入整个民间舞蹈教学活动之中,从而丰富和优化整个民间舞蹈艺术的具体教学过程。

1茶舞艺术的内涵理念分析

茶舞艺术就是整个茶文化体系的生动诠释与表达,当然在茶舞艺术中,我们看到其中所具体传递的不仅是一种舞蹈艺术形式,更是成熟的文化思维和习惯。可以说,优美的舞蹈姿势和趣味形象的舞蹈艺术等等,其中所向我们展示的是成熟茶文化的艺术魅力和成熟的情感理解。茶舞中所表达的情感是茶文化机制的成熟表现,这恰恰也是当前我们理解茶文化的关键所在。客观的看,我国有着丰富完善的艺术资源,无论是具体的艺术思维,或者是丰富多样的艺术资源,实际上都是基于大众理解和认知,乃至具体的文化传承所形成的艺术元素。就茶舞艺术的文化前提和艺术理念看,其中所具体展现的不仅是舞蹈艺术,也是极其诠释我国生动特色的舞蹈艺术机制。当然,我国传统文化是由大众所创造的,所以从本源上看,茶舞艺术就是民间舞蹈艺术的重要诠释,其中有着浓厚的大众认同创造与感知,同时也有着舞蹈艺术的价值呈现。舞蹈艺术中包含的情感理念和舞蹈色彩,都是当前我们在理解和认知、甚至是有传承创新该艺术的关键前提。

2民间舞蹈艺术的内涵诠释与表达

在民间舞蹈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其中所传递和表达的不仅仅是一种规范化的教学内容,同时其中对舞蹈艺术的表现方法,甚至是具体的舞蹈技术能力等等,都有着层次化诠释与表达。

2.1民间舞蹈是生动、形象的立体化表演艺术

当然,就民间舞蹈的丰富多样和生动形象看,其中所具有的节奏韵律和舞蹈风格,以及具体的价值情感理念等等,都是当前民间舞蹈教学的内涵所在。所以,民间舞蹈艺术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体系中极具艺术色彩和情感特征的综合艺术体系,更是当前我们在开展舞蹈艺术教学活动的核心与前提。

2.2民间舞蹈是浓厚地域色彩的表演艺术

民间舞蹈艺术有着浓厚的风格特点和地域特色,加上舞蹈艺术本身就是基于相关生活理念所形成的文化艺术,所以想要实现该舞蹈艺术的最佳教学效果,就需要在整个民间舞蹈教学活动在创新发展进程中,融入必要的美学理念和舞蹈艺术内涵,从而实现该教学活动的最佳效果。

2.3民间舞蹈是极具传承价值和情感思维的表演机制

民间舞蹈艺术是在我国千年发展历史中,不断传递演进,并且全面流传所形成的艺术体系。当然从该艺术的具体表现看,其中所展现的浓厚色彩、丰富多彩等诸多趣味,就成为当前我们了解大众生活的重要艺术形式。因此,在该艺术中,其生动形象的表达了社会大众自身的审美心态和艺术情趣,从而构成实现了我国传统艺术的重要内涵。

3民间舞蹈教学活动的实施诉求

对于民间舞蹈教学活动的整体实施来说,必须要认识到在不同地区和民族,都形成了极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艺术。所以,在当前具体开展该艺术教学活动时,必须注重融入多种思维内容,从而提升其实际影响力。

3.1舞动技能与心理感知相融合:推动民间舞蹈教学创新提升该艺术不仅仅是该教学活动的内容,其教学素材更是在不断发展的传承与应用中所形成的舞蹈艺术。所以在整个民间舞蹈教学活动实施时,要注重将民间舞蹈艺术中的形体训练和舞蹈动作,以及具体的心智诉求等等相融合,进而有效解决当前学生在参与该舞蹈教学活动中的灵活性和柔韧性等系统化培养诉求。

3.2灵性和艺术内涵相结合:诠释民间舞蹈教学的本质对于舞蹈艺术教学来说,其中充满灵性和艺术内涵,所以学生不仅仅要掌握必要的舞蹈艺术动作,同时也需要学生要掌握不同民间舞蹈艺术中所具体诠释的审美心理和艺术特色,甚至是通过系统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品读到舞蹈中所包含的文化思维,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掌握必要的舞蹈艺术时,也形成必要的人文精神理念和艺术思维。

3.3立体化和生动化相融入:展现民间舞蹈教学的追求对于民间舞蹈教学活动的整体实施来说,其中所需要的的不仅仅是舞蹈艺术教学,更重要的是人才培养过程的优化,尤其是要通过系统化的教学机制,从而为当前传统舞蹈艺术的传承发展培养力量。我们应该以立体化和生动化的形式来诠释和表达整个民间舞蹈教学的艺术特色。

3.4以情感感知和生活理念:破解民间舞蹈教学的发展危机同时也需要认识到当前民间舞蹈艺术在具体传承教学过程中,存在较大困境,尤其是现代舞蹈艺术带来的巨大冲击,直接威胁到民间舞蹈艺术的教学传承,所以,探究合适的舞蹈艺术形式融入其中,才能满足其整体创新。在系统化的茶舞艺术中,我们看到其不仅仅是民间舞蹈艺术的内涵诠释,更重要的是其中也融入和包含了大众的生活理解和情感认知,因此,不妨说合理应用茶舞艺术,其将为当前民间舞蹈教学创新奠定基础。

4融入茶舞艺术的民间舞蹈教学传承与创新机制

民间舞蹈艺术是一种传统艺术,其中所诠释和表达的艺术色彩正是当前我们传承该艺术体系的关键所在,在对该传统艺术进行传承与创新时,就需要注重发挥教育活动的价值,通过将传统艺术形式与教育机制相结合,从而实现该艺术的深度传承。

4.1诠释茶舞艺术的文化特征和乡土气息:把握民间舞教学创新的“核心”茶舞艺术的内涵是丰富的,其中包含了广大茶农在采茶、制茶中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茶农自身对茶和茶文化的理解与认知。在系统化的茶舞体系中,我们看到了浓厚的茶文化色彩,所以在我国诸多茶叶产地,实际上都是茶舞艺术的文化传承。正是因为茶舞艺术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文化特征,所以我们能够在茶舞艺术中品读的浓厚的茶生活气息,当然在其从生活元素发展传承为具体的舞蹈艺术之后,其中在具体诠释舞蹈动作的同时,也有着浓厚的舞蹈艺术效果。

4.2融入茶舞艺术的人文色彩和艺术内涵:把握民间舞教学创新的“本质”对于民间舞蹈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来说,极具艺术内涵和文化色彩的民间舞蹈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层次化审美鉴赏能力和鉴评能力,同时更是能够为民间舞蹈艺术的创新发展奠定重要基础。所以,在当前民间舞蹈教学创新实施中,就需要充分考虑诸多因素,从而实现整个教学活动的创新发展与全面提升。如何才能让民间舞蹈教学更为有效的发挥自身价值,实际上不仅仅是该艺术教学创新的基础,也为该艺术的创新提升提供保障。

4.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演:把握民间舞教学创新的“重点”当然,当前民间舞蹈艺术教学活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其需要通过选择合适的舞蹈艺术和文化元素,从而实现该教学活动的全面创新。可以说,在全新的民间舞蹈教学中,学生不仅应该是整个民间舞蹈艺术的欣赏者,更是该艺术的创作者,因此学生自身的具体参与时,也要融入和展现自身的情感理念,所以,在当前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中,选择能够激发学生认同和理解的舞蹈艺术,就发展成为当前教学创新的关键与本质。

5结语

在当前整个民间舞蹈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无论是民间舞蹈艺术的教学方法,乃至民间舞蹈教学环境等,都需要在层次化融入审美内涵的同时,丰富诠释该舞蹈艺术的价值色彩,因此,学生在接受系统化的民间舞蹈教学活动之后,也可以深度体会民间舞蹈艺术中所表达的美学色彩和人文价值。

参考文献

[1]徐颖怡,江梦莹.“以人为本”视阈下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课程模式研究———以厦门理工学院体育舞蹈选项课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11):216-218.

[2]杨瑞庆,顾鹤冲,毛宇.扎根黑土,引领东北舞蹈文化吉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探索引领东北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思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2):132-133.

舞蹈教学活动范文5

【关键词】情感教学;小学舞蹈教学;运用

作为一门将肢体作为主要表达形式的艺术,无论是对舞蹈进行学习还是表演,情感因素都是不容忽视的,想要通过开展舞蹈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更加细腻的情绪与感受,情感教学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由此可以看出,以小学舞蹈教学为立足点,对情感教学的应用方向与实际意义进行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小学舞蹈教学的开展现状

随着新课改的大力推行,人们开始认识到以舞蹈为代表的各类艺术课程对学生而言具有的重要性,因此,现阶段,大部分小学都已经开展了舞蹈教学的课程,但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小学教师在开展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普遍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学生肢体动作是否标准的方面,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大量的动作练习,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很容易对舞蹈出现认知偏差,甚至将舞蹈学习和游戏画上等号,另外还存在一部分学生由于无法准确掌握舞蹈动作,进而产生厌烦的心理,上述两种情况中任意一种的出现,都会导致舞蹈教学无法取得应有的效果。虽然对教师教学成果进行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对舞蹈知识的理解,以及能否自行完成舞蹈表演,但是如果教师过于重视某个特定目标,就会导致教学瓶颈的出现,学生无法体会到舞蹈的乐趣,教师也无法实现高效的舞蹈教学,这与舞蹈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

二、情感对舞蹈教学的重要性

实践结果表明,对任何学科而言,如果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存在过于重视认知从而忽略了情感重要性的情况存在,都会带来相应的问题。上述情况主要体现在教学理念、方法和内容三个方面:其一,在教学理念方面,即重视对智商的提升,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其二,在教学方法方面,即重视对知识的灌输与获取,而忽略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激发,在应试教育为主要背景的时代,这一现象的存在极为普遍,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对学生积极性的挫伤;其三,在教学内容方面,即重视对系统化知识与内容的教学,而忽略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具有的重要意义。对舞蹈教学而言也是如此,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对情感教学加以应用,关注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如何在开展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达成提高学生精神层次的目标;另一方面,如何通过将情绪机制和其他心理机制进行协调的方式,保证教学效率的提升。也就是说,教师需要通过情感教学的方式,使学生对舞蹈具有的正面作用进行了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舞蹈教学整体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三、应用情感教学开展小学舞蹈教学的方法

1.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加以创新

对小学生而言,开展舞蹈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对舞蹈所具有的魅力和创造力进行切身的体会,并将其作为对情绪、情感进行展现的途径之一,但是在传统教学理念指导下所开展的舞蹈教学活动,所对应的教学方式通常是教师对某些舞蹈动作进行示范,然后再引导学生对其加以模仿,实践结果表明,应用这种方式所开展的舞蹈教学活动,由于缺乏应有的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兴趣,也就自然无法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加以创新,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多元化的情感体会,最终实现对学生情感进行发展的目标。例如,在完成对民族舞或其他舞种所对应基础动作的教学后,教师可以选择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舞蹈教学,将班级内的学生划分为相应的小组,然后再在每组内选定一名组长,让学生在一周或是特定的时间内完成音乐的选择、舞蹈的编排和练习,并将自己在这段时间内产生的心理感受如实记录,教师则负责对学生所展示的舞蹈进行拍照,并结合相应的心得内容在班级或是校园内进行展示。通过实践可以发现,小组合作与小学生所处年龄段具有的特点更为契合,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将小组合作模式进行适时的插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使他们主动对舞蹈所涉及的知识与技术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并产生相应的心理自豪感。

2.对情绪、情感的交流引起重视

在开展舞蹈教学活动之初,教师应当对学生心理上具有的紧张感加以缓解,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没有负担的对肢体动作加以表达,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所处年龄段的特点,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到舞蹈教学的内涵所在,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抱有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现阶段,在各小学舞蹈课堂上较为常见的、缓解学生心理紧张感的方法即为“你做我猜”,就是学生自己选择或教师指定两人一组,其中一人对曾经在学习过的某个舞蹈动作,或是代表某部电影、某首歌曲的舞蹈动作加以展示,另一人则根据他的表演对所对应的舞蹈、电影或歌曲进行猜测,当游戏告一段落后,教师应当在对规定的时间内猜测准确率最好的小组进行奖励,这样做既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合作和表达的能力,并且在无形之中消除了原有的紧张感和隔阂感,这对于接下来舞蹈教学活动的开展是非常有利的。

3.创设相应的教学环境

舞蹈是人们通过对生活中常见情绪与行为进行艺术加工所产生的,因此,不同的舞蹈所传达的情绪是不同的,在小学阶段对舞蹈进行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对生活中所遇到各类事物带来的情绪与感受进行更好地体会,并形成所谓的“通感”。也就是说,在开展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舞蹈具有的特征创设能够培养学生“通感”的教学环境,这样做的目的是为舞蹈教学顺利进行奠定基础,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大部分学校都已经配备了完善的多媒体设备用以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这为教学环境的创设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因此,教师应当具备对多媒体设备进行合理应用的能力,并能够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完成对教学环境进行创设的工作。以“芭蕾舞”为例,在针对芭蕾舞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从小学生所处年龄段具有的共性特征出发,选择在开展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对包括视频和图像在内的各类影像资料进行合理应用,首先让学生对教学主题加以明确,然后再通过对《天鹅湖》等著名芭蕾舞剧的影像资料进行播放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对全方位、立体化的感受芭蕾舞的美感所在,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在视频观看过程中产生的心灵触动,对芭蕾舞进行描述,在此基础上再开展正式的芭蕾舞教学,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开展小学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对情感教学进行合理应用,最明显的作用在于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学生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舞蹈学习的过程中,这样更利于学生对舞蹈所承载并表达的情绪进行准确感知,可以说,舞蹈教学活动的开展,为学生们表达自己内心情绪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也使学生获得了相应的自豪感。这不仅是舞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具有积极作用的体现,更加标志着舞蹈教学的成功。

参考文献:

[1]于争艳.奥尔夫音乐在高职学前专业舞蹈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D].辽宁师范大学,2012.

[2]董红.启发式教学在小学舞蹈教学中的运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2,(13):51-53.

舞蹈教学活动范文6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学;审美能力;重要性;路径

舞蹈是人们利用肢体动作创造美、表达个人情感的重要艺术表达形式,高校舞蹈教学活动的开展具备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价值,让学生能更好地从事与舞蹈创作、训练与表演相关的工作,大学生通过舞蹈学习全面性掌握舞蹈理论知识学习舞蹈动作技巧。[1]审美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认识美、评价美的能力。学生的审美能力并非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在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不断对其进行思想方面的教育以及引导。但高校大学生在审美能力培养过程中极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高校舞蹈教学环节中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2]舞蹈是极为讲究美感的艺术,为此高校舞蹈教学活动需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审美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借助合理化的舞蹈教学方法不断提升学生的舞蹈欣赏能力与表现能力。

一、审美能力

一般情况下,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从培养其对美的认知能力与评价能力开始。由于审美能力本身具备极为鲜明的时展特征,不同时代背景下人们的艺术审美标准存在一定差异性,所采取的审美能力培养方法也不同。[3]舞蹈教学的开展可有效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提升大学生对舞蹈艺术作品的理解。在舞蹈学习过程中,高校学生可利用舞蹈肢体语言来配合音乐节奏的变化,充分展现出人体美感。学生在舞蹈表演过程中可亲身感受音乐节奏的韵律感,继而深刻感受舞蹈艺术所带来的情感体验,而在学生四肢与躯体完美协调的前提下可充分展现出学生不同的形态、舞姿,让学生深刻体验舞蹈美的方方面面,全面提升审美能力。

二、高校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一)提升学生对美的感受力

舞蹈作品本身蕴含极为丰富的情感思想,而不同舞蹈种类也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舞蹈教学期间需要组织开展舞蹈鉴赏活动,带领学生以审美性眼光分析舞蹈动作,给予学生良好的美学知识学习体验。在进行欢快类型舞蹈教学时,学生可跟着音乐节拍表现肢体语言,在舞蹈活动中也要告知学生舞蹈作品的美学内涵,让学生产生美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享受情感愉悦。[4]

(二)丰富学生对美的想象力

审美想象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期性实践活动影响,高校舞蹈教学需要根据学生的审美需求以及理想发展开展审美活动。舞蹈教学活动的开展可让学生建立健康的审美意识,大学生在具备审美想象力前提下进行审美活动,不断去追求美、发现美,借助作品的情感表达,让大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想象力。如在进行《看秧歌》舞蹈教学时,学生在舞蹈表演时自然而然会想象劳动人民劳作的场景以及大丰收的欢乐场景,继而有效提升学生对于美好事物的想象能力。

(三)培养学生对美的创造力

艺术创造力是学生舞蹈表演的最高呈现方式,创造性思维是构成高校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性因素,只有学生具备一定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利用肢体语言来充分发挥舞蹈思想,让舞蹈生更加适应舞蹈设计以及编排等工作环节。高校舞蹈教学工作的开展,可充分提升学生的舞蹈艺术创作热情,借助高校舞蹈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欣赏舞蹈作品魅力,强化高校学生对于舞蹈知识、舞蹈技巧的掌握,深度理解学习舞蹈作品的背景、文化与风格,让学生能够对舞蹈作品产生更加深入的思考,培养并发展学生在舞蹈艺术美方面的创造力。

三、高校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路径

(一)引导学生不断感悟舞蹈美感

高校舞蹈教学活动本身具备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价值,在审美教学活动具体实施期间需要引导学生深度感悟音乐、舞姿等蕴含的美感。第一,高校舞蹈教学在带领学生进行舞蹈基本功训练过程中,不仅需要向学生讲解各个舞蹈动作技巧,也要帮助学生掌握利用舞姿展现舞蹈情感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感受舞姿的变化性,继而全面提升舞蹈训练与表演水平,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第二,高校舞蹈教师需要为学生选择优秀的舞蹈作品作为教学素材,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舞蹈作品所蕴含的内涵,引领学生体验舞姿的视觉美感,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于舞蹈作品的审美能力。第三,舞蹈教学期间可通过外延与内涵两种路径来强化学生的审美趣味。在进行外延舞蹈教学环节中,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高校学生的审美能力,可选取歌剧、音乐剧等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给学生带来全新的舞蹈创造体验。而在进行内涵层面教学过程中,则是培养学生对舞台布景、灯光以及音乐等多种元素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不断感悟舞蹈表演中的美感。

(二)借助舞蹈动作培养学生审美观念审美能力

并非天生存在,是人们从实践过程中获得。学生的舞蹈审美观念也要从舞蹈教学方面感知,教师需不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舞蹈教学活动,借助潜移默化美学因素的影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第一,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需不断从多种路径带领学生感受舞蹈艺术魅力,继而强化学生对舞蹈美感认同程度,让学生能够从心理上对舞蹈教学内容产生愉悦心理,提升大学生的审美能力。第二,高校舞蹈教学期间需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引领学生在舞蹈学习过程中感受形体美、动作美以及服饰美等多种美感,激发学生对于舞蹈技巧及知识的学习积极性。此外高校舞蹈教师也要尽可能地展现出舞蹈作品的造型美感,让学生享受并沉浸在舞蹈艺术创造的美学氛围中,借助舞蹈美的魅力让学生产生正确的审美意向。第三,舞蹈教师需善于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合理、科学的舞蹈训练模式下,帮助学生逐步匀称身体形态,让学生的气质更为高雅。同时高校舞蹈教师也要尽可能挖出各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学生表现出的舞蹈美感进行表扬,让学生在舞蹈学习表演中积极表达自身的情感,自信地展现出舞蹈动作美。

(三)借助舞蹈情景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

高校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明确培养学生审美想象力的必要性,通过设置舞蹈教学情景,加以舞美与灯光的渲染,让学生快速进入舞蹈角色中,在舞蹈情景中不断激发自身的想象力,利用各式各样的舞蹈情景来满足学生美的表现欲望,让学生在舞蹈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审美享受。此外舞蹈教师可利用舞蹈情景中的音乐因素,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舞蹈氛围,培养并强化高校学生的审美想象力,给学生带来美的启迪。

(四)强化学生表达美的能力

教师不仅需要引导学生探索美、感知美与品位美,同时也要立足舞蹈艺术所具备的表演性特征等,借助舞蹈训练与创作来提升学生舞蹈美的表达能力。教师可不断引导学生开展高质量的舞蹈创作,学生在舞蹈作品中可通过创造特定的舞姿来表达个人思想情感,展现对美的认知。与此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舞蹈训练活动,深刻领悟舞蹈作品的主题思想,分析舞蹈角色性格特征,在明确舞蹈情感的基础上正确处理舞蹈工作,确保学生呈现出的舞蹈作品能够展现出应有的视觉美感以及思想主题。此外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登台表演舞蹈作品,逐步丰富学生专业性的表演经验,学生也能借助专业化的表演点评明确自身的优缺点,了解到什么样的舞姿形态与动作技巧能够达到想要的效果,强化舞蹈表达能力。

四、高校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保障策略

(一)提升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

教师对于学生而言具备引导以及启迪的作用,高素质、专业性极强的舞蹈教师可有效提升大学生审美能力。为此高校在进行舞蹈教师聘请时,需要严格把控教师的教学水平、专业素质,优化舞蹈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与此同时,高校也需要对舞蹈教师开展系列培训活动,为其专业能力发展提供机会,进一步丰富教师的知识储备量。教师要想提升自身的舞蹈教学能力,需要逐步挖掘舞蹈作品所蕴含的内涵价值,及时抓住教学契机对大学生开展审美教学活动,让大学生在舞蹈技能学习的同时,也能充分感受到舞蹈的美感,让学生形成对美的正确认知。

(二)丰富舞蹈教学资源

舞蹈教学资源是开展舞蹈教学活动的重要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借助丰富的舞蹈教学资源逐步强化学生的个人审美能力。为此高校需要提升在舞蹈教育方面的投入,逐步完善教学所需的基础性设施,利用多功能的教学设备来确保舞蹈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高校也需要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逐步融入舞蹈意识,借助舞蹈汇演、艺术文化节等活动,帮助学生深入挖掘舞蹈文化。

(三)转变教师的教学模式

为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需要明确自身的人本教学思想,有意识提升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逐步强化学生的舞蹈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水平,实现对学生精神层面的有效培养,全面掌握高校学生对美的实际需求。与此同时,教师需要不断创新自身的舞蹈教学模式,在舞蹈教学环节期间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开展启发性的舞蹈教育,也可利用新媒体技术来让学生享受远程教育,借助多种舞蹈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舞蹈作品,继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优化教师的教学环境

教学场地以及音乐设备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为高质量舞蹈锻炼活动的开展提供愉悦的学习环境。为了提升学生的舞蹈审美能力,教师需要逐步优化课堂教学环境,完善高校舞蹈场地与设施,通过设置优质的形体房、舞场、排练室等舞蹈场地,配置木地板、镜子、音响等设备,逐步完善舞蹈场地,为高校舞蹈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宽松的教学环境。与此同时,高校也要重视舞蹈服饰、装饰品等方面的配备活动,在舞蹈教学环节中需要提升服饰与装饰品方面的运用水平,提升舞蹈表演的美感,让高校学生在舞蹈学习中发现美,继而全面提升高校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合理化安排教学内容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知识更新换代速度极快,也给高校舞蹈教学活动的开展带来困难。现如今舞蹈知识跟随科学技术发展呈现出科学化与系统化的发展特征,高校舞蹈教学活动开展期间不仅需要锻炼高校学生的舞蹈技能,也要将培养高校学生的审美意识提上日程。现如今的高校舞蹈教学普遍存在重视技术教学轻审美教学的情况。为此高校舞蹈教师需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舞蹈基础以及心理特征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强化舞蹈理论与美学理论知识的教学比重,在舞蹈教学中有意识培养高校学生的舞蹈气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舞蹈风格,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强化舞蹈与音乐配合程度

舞蹈本身是形体、动作以及音乐充分结合后的艺术作品,具备优雅、高尚的特征。音乐本身是舞蹈的重要构成,是彰显舞蹈作品情感的重要基础。在舞蹈教学期间为了实现舞蹈与音乐的充分融合,在舞蹈练习中需要重视音乐节奏与旋律,强调舞蹈动作与音乐旋律的协调性,强调舞蹈本身的节奏感与音乐的旋律美。此外,为了强化舞蹈与音乐的配合程度,学生需要在舞蹈练习中逐步增强自身的音乐情感体验,借助情感体验深入发掘舞蹈的音乐美与舞蹈美。

(七)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为有效培养并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高校舞蹈教学活动的开展也需要让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通过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继而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为此,舞蹈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以学生的舞蹈鉴赏水平以及学生心理特征作为依据,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舞蹈当中的美学特征,培养高校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学生在舞蹈练习期间可自觉发现美、鉴赏美。同时,舞蹈教师可通过形体美、动作美的教学活动,设置相应的美学问题,继而引发学生对于舞蹈的美学思考,全面提升舞蹈审美能力。

五、结语

现如今我国对于学生审美能力教育的重视逐步提升。舞蹈作为开展美育活动的重要路径,对于学生塑造良好的艺术审美能力有着促进作用。为此高校舞蹈教师需不断带领学生感受舞蹈美感,强化学生本身的舞蹈美表达能力,同时舞蹈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舞蹈教学内容与模式,不断优化舞蹈教学环境,强化高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飞扬.阐述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舞蹈教育的现状及发展[J].戏剧之家,2021,(33):147-148.

[2]蒋帅.网课视域下翻转课堂纳入高校体育舞蹈教学路径分析[J].科技视界,2021,(29):20-21.

[3]苏菲.刍议高校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舞蹈表现力的途径[J].山西青年,2021,(19):117-118.

舞蹈教学活动范文7

学前教育专业主要为整个社会培养优秀合格的学前教育专业任课老师,他们不仅要学习一定的专业文化知识,同时还要提高课堂活动组织能力,能有效组织学生进行舞蹈、美术、体育学习等,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知识。为促进该目标顺利实现,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而幼儿舞蹈教学能力是其中之一,做好该项工作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更好适应教育教学工作需要。

幼儿教育担负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重任,为实现该目标,需要做好舞蹈、美术、体育等各项教学工作。为有效开展教学,离不开高素质任课老师的培养,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目的是培养优秀合格的教师队伍,促进他们舞蹈教学技能提高,满足幼儿舞蹈教学工作需要。

(二)提高舞蹈任课老师综合素质。

衡量舞蹈任课老师综合素质的指标是多样的,其中舞蹈教学能力是非常关键的一项指标。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有利于推动学前教育专业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促进任课老师综合素质提升,为整个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教师队伍。

(三)促进教学效果教学质量提升。

为培养优秀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加强课堂教学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的幼儿舞蹈教学能力,应该完善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加强实践锻炼,引导学生提高舞蹈专业知识技能,增强舞蹈课堂组织能力,能灵活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调动幼儿学习舞蹈知识的兴趣,促进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提升。

二、幼儿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缺失

虽然很多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注重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的幼儿舞蹈教学能力,但由于课程安排不合理、教学管理不到位等因素制约,目前幼儿舞蹈教学能力培养仍然存在不足,对他们今后从事教学活动也带来不利影响。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一些学校在培养学前教育幼儿舞蹈教师队伍时,没有明确教学目标,课程设置不合理,过分强调基本理论知识学习。忽视教学实践和学生的舞蹈基本功训练,舞蹈教学能力培养不足,学生的舞蹈专业技能欠缺,音乐节奏感不强,影响教学活动开展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老师综合素质提高。

(二)舞蹈技能培养不足。

例如,舞蹈动作示范能力培养不足,学生的动作示范和模仿不到位,动作示范过程中,手、脚、身体、面部的协调性不够,容易导致教学中动作不熟练情况发生,难以有效调动幼儿进行动作模仿和示范。其次,幼儿舞蹈创编能力培养不足,对幼儿的了解程度不够,不熟悉幼儿的心理特征,难以创造亲切、好玩、易学的幼儿舞蹈作品。一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专业知识缺乏,舞蹈艺术修养不足,影响教学能力和舞蹈创编能力提高。

(三)实践教学被忽视。

要想提高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实践教学是不容忽视的内容,但一些学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例如,学校演出活动不足,很少去幼儿园参加实践,未能与幼儿亲自交往,对幼儿舞蹈教学和排练的了解不足。由于缺乏实践,影响学生教学能力提升,对今后从事教学活动也带来不利影响。

三、幼儿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对策

为应对教学工作存在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幼儿舞蹈教学能力,为将来从事教学活动奠定良好基础。结合学前教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笔者认为今后应该从以下方面采取改进和完善对策。

(一)明确目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是为整个社会培养优秀的幼儿教师队伍,增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培养既懂专业知识,又懂实践技能的专业人才,为幼儿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创造便利。在该目标的指导下,学校应该精选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活动,推动教学工作顺利进行。首先,注重舞蹈基本功的训练。着眼于舞蹈知识和技能与教学能力的整合,满足幼儿舞蹈教育教学需要,体现舞蹈课程特点,重视舞蹈简单的知识和基本形体训练,对每个动作进行详细讲解,逐一训练,首先掌握正确的舞蹈站立姿势,然后进行形体基础训练,学习芭蕾和中国古典舞的手位、脚位,增强学生身体和动作的协调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气质和音乐节奏感,满足幼儿舞蹈教师所必备的素质。基本功训练时选取技能、技巧难度适中的素材,例如,腿的软度训练时选择压腿和踢腿,“跳”的训练时选择“一位小跳”,“翻”的训练时选择“踏步翻身”,“转”的训练时选择平转。其次,注重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以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傣族舞蹈为主,掌握舞蹈的动律特征,把握各民族舞蹈的典型特色。从而训练学生身体的灵活性与协调性,并提高舞蹈表演能力与鉴赏能力,为舞蹈教学和创编奠定基础。最后还要重视幼儿舞蹈学习,学习幼儿舞蹈理论和教学方法,包括幼儿律动、集体舞、表演舞等,了解幼儿舞蹈教学方式,为以后开展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二)口传身授,培养学生教学技能。

将舞蹈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起来,一边讲解和体会,一边开展舞蹈教学。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在理解并掌握舞蹈动作语言内涵的同时,培养学生教学语言的口头表达能力,并且语言表达应该口语化和通俗化,简单易懂,适合幼儿语言特点。确保语言准确、生动、亲切,动作讲解和知识传递用准确的语言表达,用生动的语言唤起学生求知欲望,也让学生容易记住,并且语言要亲切,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另外还要注重动作示范能力的培养。由任课老师示范,让学生模仿和训练,并在模仿过程中重新组合,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舞蹈教学效果。

(三)创新方法,培养舞蹈创编能力。

研究并熟悉幼儿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和动作特点,然后根据这些特点,创编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舞蹈,让他们感到亲切、易学、好玩,在充满乐趣和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幼儿舞蹈。另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还要拥有广博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舞蹈专业修养,掌握舞蹈理论,在舞蹈基本训练和教学中,合理安排舞蹈创编课,让学生掌握舞蹈创编的规律、特点,把握创编技巧。学会确立主题,合理编排形体动作,设置舞蹈表演的每个环节,对舞蹈短句进行组合,然后通过加工处理,形成稳定的舞蹈组合,完成舞蹈创编任务,有效指导舞蹈创编和教学。

(四)注重实践,改进教学考评方法。

为提高学生的幼儿舞蹈教学能力,教学中应该注重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并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技能。例如,参加学校演出活动,由教师编排,学生上台演出,展示学生的舞蹈表演技能,发现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并有针对性的改进和完善。还可以组织学生对幼儿园参加实践锻炼,亲自与幼儿交往,体验幼儿舞蹈教学和编排工作,增进对这些内容的了解,在实践中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弥补理论学习的不足,更好适应将来工作需要。学校应该尽量创造实践机会,让学生到幼儿园参加实践锻炼,首先听课,然后过渡到上课,帮助幼儿园教师编排舞蹈节目,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学以致用,促进学生课堂组织能力和幼儿舞蹈创编能力提高,为以后开展幼儿舞蹈教学奠定坚实基础。另外还要完善考核评价方法,将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结合起来,培养会舞蹈、能编排、善于教学的综合型人才。将学生的教学能力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考核分为舞蹈基础和舞蹈实践两个部分,全面考核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教学能力和创编能力,更为有效的指导教学工作,促进课堂教学效果提升。

四、结束语

舞蹈教学活动范文8

一、新媒体时代的教育信息化之路

(一)新媒体的内涵

新媒体一词,源自英文中的newmedia,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从学界研究现状来看,新媒体的含义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指时展中出现的有别于传统媒介的媒体,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特征,没有确切的所指,第二种在特指以基于网络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媒体形态,如新闻网站、交互式网络电视、手机应用等。文章中所提到的新媒体特指第二种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是新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是新媒体诞生的前提条件,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如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新媒体的形态也在发展;其次是新渠道,互联网、局域网、无线通信网以及卫星等是新媒体传播的渠道。再次是新终端,初期的新媒体以计算机为终端,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手机成为新媒体的主要终端。最后是新服务,新媒体具有更强的服务能力,除了传媒外,娱乐、教育等也是新媒体的主要服务功能。

(二)新媒体在教育信息化中的作用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中心内容。新世纪以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不仅初步构建了覆盖全国的教育信息化体系,教育教学形态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线上教学成为教育教学的新常态,对此,新媒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基于网页的新媒体,如网站等,亦或是基于手机应用的新媒体,如微信等,均成为教学活动的有效平台,在创新教学形态,推动教学活动深入开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新媒体时代舞蹈与音乐线上教学的优势

(一)突破教学难点

舞蹈与音乐教学内容丰富,学生在舞蹈与音乐学习中存在着不少的难点,而机械式的舞蹈与音乐训练则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影响教学活动开展的效果。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教师变革教学形态、突破教学难点,提供了有力的帮助。传播资源的融合性是新媒体的主要特征之一,借助新媒体,教师可以调用文字、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不同的资源,创设对应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舞蹈与音乐风格特点。不仅如此,对一些复杂的舞蹈动作,教师在教学示范中往往存在力不从心的现象。对此,利用新媒体可以将舞蹈动作拆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拓展教学时空

传统的舞蹈与音乐教学受到时间、空间的双重制约,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无法形成全天候的学习氛围,对学生舞蹈与音乐学习的效果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舞蹈与音乐教学突破时空限制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一方面,教师可以将舞蹈与音乐教学的内容以视频的形式上传到网络平台中,为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提供便利,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借助直播平台开展直播教学。多元化的线上教学方式突破了传统线下教学的不足,使舞蹈与音乐教学从线下教学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开展,既丰富了舞蹈与音乐教学的形态,也为学生舞蹈与音乐学习效果的强化与巩固奠定了基础。

(三)培养学习能力

受凯洛夫教学法的影响,传统的舞蹈与音乐教学以讲授式教学为主,教师、教材占据了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仅仅在被动地学习舞蹈与音乐知识、开展舞蹈与音乐训练,既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对此,新媒体在舞蹈与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有着重要的价值。从课内教学的角度而言,新媒体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重塑了课堂教学的形态,教学活动从师生的双向交互转变为教师、学生、新媒体的多向交互。从课外自学的角度而言,新媒体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课外自学的机会,如利用慕课开展学习活动,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新媒体时代舞蹈与音乐线上教学的对策

(一)开发线上教学资源

新媒体时代舞蹈与音乐线上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形态,与传统的舞蹈与音乐教学有着很大的差别,线下舞蹈与音乐资源已经无法满足新媒体时代舞蹈与音乐线上教学的需求,对此,教师要以线上教学资源的开发为基础性工作,首先,推动线下资源的线上转化。教师要从线上教学的特征出发,借助多媒体课件制作、视频录制、扫描等方法来转化线下资源,以教学资源的无缝衔接来实现线下教学到线上教学的转变。其次,创新线上教学资源的形态。教师在舞蹈与音乐线上教学资源的开发中要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创新、丰富教学资源的形态。最后,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教育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网络空间中的教学资源不断增加,为新媒体时代舞蹈与音乐线上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巨量的资源储备。教师在资源开发中要重视网络空间中既有的资源,发挥好慕课等教学平台的作用,扩大学生的舞蹈与音乐学习视野。

(二)充分利用社交软件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活面貌,其中,社交领域是新媒体最为成熟的领域,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软件,不仅具有即时通讯的功能,在教育教学中同样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因此,教师在新媒体时代的舞蹈与音乐线上教学中要重视社交软件的作用,充分发挥好社交软件的教学价值,首先,以社交软件强化师生交流。与线下教学相比,线上教学最大的局限在于师生交流不足,社交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为师生交流提供渠道;其次,以社交软件开展教学活动。微信内置的公众号功能不仅是新媒体的重要形态,也是教师实施线上教学的有效载体。

(三)妙用新兴网络平台

线上教学在舞蹈与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有一段时间,但从当前舞蹈与音乐线上教学的现状来看,多以传统课堂加线上教学为主,如微课教学等,存在一定的不足。2020年肺炎的爆发使得课堂教学无法实施,以网络直播为代表的线上教学就成为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的保障。网络直播以学生的居家在线学习为形式,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线上教学的目标。教师要重视网络直播的作用,将直播教学作为新媒体时代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利用好“钉钉”等平台,推动舞蹈与音乐教学形态的变革与发展。不仅如此,短视频平台也为学生表现自我提供了空间,成为学生平常舞蹈与音乐练习的有效资源。

(四)利用手机教学软件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更新换代与智能手机制造技术的突飞猛进,手机逐渐取代计算机成为网络时代信息接收的主要终端,各种不同类型的手机应用则是新媒体的主要形态。尽管社交软件、短视频软件等在舞蹈与音乐线上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毕竟不属于专业教学软件。从舞蹈与音乐线上教学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专业的舞蹈与音乐教学APP是线上教学的必然选择。当前,网络中的舞蹈与音乐教学APP已经为数不少,既有综合性的APP,也有专业性的APP,为舞蹈与音乐线上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与其他软件相比,手机教学软件无论在舞蹈与音乐资源的存量上,亦或在舞蹈与音乐教学开展的便捷性上,均有着显著的优势。教师可以从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出发,选择针对性强的教学APP,推动舞蹈与音乐线上教学的开展。新媒体作为网络信息时代的新型媒体形态,不仅丰富了信息呈现的形式,也极大地提升了信息传播的速度。新媒体在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教师在舞蹈与音乐教学中要以新媒体作为舞蹈与音乐线上教学的支撑,从资源开发、社交软件利用、短视频平台应用以及教学软件应用等多个角度出发,采取好教学措施。

参考文献:

[1]王伟男:《浅析新媒体时代舞蹈艺术的特点与表现形式》,《北方音乐》,2017年第23期,第33-36页。

[2]潘龙:《新媒体时代舞蹈的呈现方式和传播途径研究》,《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第03期,第44-4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