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城市文化建设研究

地方城市文化建设研究

1、对城市文化等相关概念的认识

1.1“文化”

到目前为止,还很少有某一个概念理解起来同“文化”一词这样复杂。关于“文化”的定义,古今中外至今也没有形成统一的界定。我国《现代汉语词典》将其定义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即其涵容的“器物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这是基于文化广义上的定义。而狭义的定义,即文化学意义上的文化,特指意识形态领域的精神文化,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人类发展的历程即是由文化进而文明的过程。在十七大的报告中指出,“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在壮大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加强国防力量的同时,使国家文化软实力有一个大提高。”不管文化产业还是文化事业,现在都可以归结到文化软实力的范畴。20世纪80年代,小平同志有过一句名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小平同志强调说“在经济科技高速发展中,一手硬一手软,重视了经济建设,忽略了精神文明建设”。而2013年的十八大,正式把文化软实力建设提高到国家战略的层面,足见中央政府对“文化”建设的重视。有识之士也注意到这是“中国理论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中央政府第一次从理论角度认识到经济与文化的不可分割的社会关系。这也成为我们今天的城市文化建设的理论政策基础。

1.2城市与文化

每一个城市有每一个城市的特点,就像人一样,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的体味。这种“体味”给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人和进入这个城市的人以鲜明的印象或独特的感悟。城市所展现的恰恰是城市的文化。“城市”与“文化”的联姻,是在历史进程中自然发生的,是历史进步的必然产物。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的有机体,更多地具有地理、行政、区域、经济单位概念的意义,文化,则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气质,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和人们综合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城市和人共同造就城市文化。宏观地看,城市文化是文化的一种表现,是构成整个国家社会文化的最主要的部分,是人类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创造的或自然形成的以城市地域空间为特点的文化模式,内容广泛而复杂。具象地看,城市文化又因城而异,城市文化是构建城市精神的基础,涵盖了精神的内容。

1.3城市文化构成要素

城市文化应包括的内容:道德观、世界观、价值观、生活哲学、民族精神、群体人格、文化习俗、社会结构、伦理亲情关系、宗教信仰、日常生活、符号系统等各个方面。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可以将城市的历史文化、发展变迁、功能地位、社会结构、人口构成、文化产品、精神风气,还有市民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人格类型、价值准则及其人际间的交流和交叉作用等都归入文化。城市文化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区域、一个国家的文化范式,与城市对于社会、人类的意义相吻合,标志着一种社会体制下的文化语境。

(1)空间特征———城市所处地理位置和环境,不可替代地成为城市第一层文化底色,使城市具有自己与生俱来、与众不同的地域特色。

(2)时间维度———城市的历史和独特的人文传统,是城市文化的第二特征,是城市文化底蕴的力量源泉,是城市抹不去的文化烙印。

(3)制度、原则———是城市文化建设能否顺利、持续推进的工作基础和保障,直接影响着城市文化的属性、形态和发展,规定着城市文化发展的机制与走向。

(4)物态环境———城市街区规划,商业布局,产业布局,直观而立体地凸现着城市的气质、形象,是城市文化品位的显性标记和感性认知对象。

(5)城市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活动和精神文化产品的产出———是城市文化发育、发展的标识,直接从数量和质量上反映城市文化的状态。

(6)经济政策与经济状况———经济发达程度决定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从根本上规定和制约着城市文化发展的潜力和未来高度,也制约着人们的文化消费心理和水平。

(7)民俗民风———构建城市文化的还有城市人口结构,市民素质、生活方式、风俗人情、价值观念、行为特征、人格心理、婚姻家庭、闲暇生活、消费心理、饮食习惯……,难以穷尽。

(8)城市文化精神———文化建设的最终的目的在于为现在社会的人们建立起一种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主流精神,即城市文化精神,展现出一种文明的、优雅的、合理的人生方式,而这种方式尝试接近完美社会的人类理想、接近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

1.4城市文化的价值

城市文化是衡量一个城市是否具有持久生命力和持续保有集聚人气影响力的最重要的考量因素。城市的管理者早已经意识到这点,一个城市如果没有文化的底蕴和城市文明精神,就像人没有了生命一样。当前,我国许多城市都在积极研究自身的定位和发展问题,如香港一直致力于世界性城市建设,北京市把“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写进北京市“十二五”规划纲要,上海市以成功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契机聚焦世界城市建设。我省哈尔滨市利用哈洽会、国际冰雪节打造东方的巴黎。而地处中国东北部的佳木斯市将利用三江国际旅游节、三江国际泼雪节等活动打造东极明珠。

2、佳木斯市城市文化建设的原则

一个城市的文化建设,首重观念的更新,原则的建立,否则就容易流于形式。

(1)去行政化原则。城市文化应该是社会经济、文化的综合体现,不应该成为政治游戏的玩偶或阶级斗争的工具,也不应该是城市地方官员的“面子工程”,城市文化不是某一个人的“名片”,换一个行政长官就换一个“面孔”。城市文化既属于现在的城市市民,也属于这个城市未来的市民。城市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效的工程,需要一届届政府努力地去维护、推动、实现和再发展。

(2)前瞻性原则。城市文化建设应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既不可脱离实际,又应比现存状态有明显提升,有明确的目标感,有可以追求和努力的空间。这种前瞻性所关注的不仅有城市本身的因素,还要考虑城市所在的区域位置、作用,以及时代潮流、文化走向等因素,并具有一种广阔的全球化的视野。

(3)本土化原则。城市文化不是空中楼阁,不能脱离该城市的历史遗传和地域特色,更不能脱离目前的城市现状,而应该是构筑在原有基础上的改造和创新,若全盘摒弃原有的地域精神痕迹,也就丧失了其本身的特色,所谓城市文化也就变得“千城一貌”,毫无意义。

(4)以人为本原则。城市文化建设必须一切从人本身出发,体现以人为本原则。一切服从于唤醒人的自知、提升人的素质的需要,关心人的长远发展的全过程,侧重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5)柔性原则。文化的魅力在于以柔克刚,城市文化以柔软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人、改造人。与法律和制度的“刚性”相反,城市文化应该属于软文化的范畴,应该遵循一种柔性的原则,更多通过内心情感的调动、环境氛围的营造、文化活动的感染以及榜样的力量等文化的手段而达至。

(6)全民参与原则。城市文化大讨论应引起全民关注,争取全民参与,不能沦为一种浮于表面的“文化活动”,而应沉淀为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建设”。要让市民意识到自己对城市负有的义务和责任,使之充分享受城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时,同时也是一个精神文化的参与者和维护者。这些原则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缺一不可,这些原则的坚守,是城市文化建设能否获得成功的前提保障。

3、佳木斯市城市文化建设的内容

3.1佳木斯市城市发展现状城市经济、文化建设发展滞后,城市总体发展模式单一,城市文化没有精神内核。

3.2佳木斯市城市文化底蕴及城市文化发展的优势条件

(1)天赐的地理区位优势,是连接欧亚大陆桥的枢纽,有近30年远东贸易的经验。

(2)佳木斯市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积淀,如金代五国城遗址。有较丰富的少数民族(赫哲族,鄂伦春族、满族)人文传统,赫哲人民居旧址,鱼皮画等民族手工艺术品。

(3)世界三大黑土湿地之一的三江湿地,是纯自然的美丽风景之一;三江环绕,水草丰美,丘陵纵横,花木繁茂。

(4)有一定影响的现代人文活动,如三江国际旅游节文化、五月杏花节文化、三江国际泼雪节文化、三江知青节文化,为佳木斯市城市文化建设的长远战略规划提供了经验支撑。

3.3佳木斯市城市文化精神塑造策略

(1)城市文化精神发掘的原则。坚持植根历史、体现传统、反映当前、引领未来的四原则。

(2)城市文化发掘的方向和把握的要点。展示民族风情,弘扬传统文化;展现悠久的湿地文化,建立学术交流平台;高效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独特旅游资源;做好主题文化产业,经营主题文化实体;加强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转变观念,多方融资;注意环保,污染性企业治理、汽车规模控制、生活垃圾处理要高标准。注意文化建设的“物态环境”(硬件因素)和“人文环境”(软件因素)的和谐关系。控制城市建筑纵向空间的规模,不要一味追求高度。

(3)城市文化精神的选择。城市文化精神,是一个城市具有的强势文化,它能够突出反映一个城市的文化特质,能够贯通其他经济、社会、人文、建筑等资源形成城市发展的张力,它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符号、文化名片。城市文化精神使一个城市卓尔不群、魅力独特。塑造城市文化精神的目的,就是用独具特色的文化形象打造城市的品牌,营造自身特有的魅力,以其文化力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城市主题文化是具有相当影响力和独具特色吸引力的一种文化,它能形成竞争对手不具备的难以模仿性、不可替代性、不可重复性的核心竞争力。城市精神大讨论和城市精神的提炼确立,是城市历史上值得记忆的伟大社会实践活动,是浩大的精神文化建设工程。而文化建设代表了一种思想观念和一种生活方式,它引导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生存需求、物质需求的同时唤起对精神需求的渴望。要确定城市的文化精神,首先需对城市的自然环境、历史沿革、文化内涵等基本背景深入了解,感受这座城市最独特的地方,找出它的若干特质,充分挖掘城市的地方特色和历史人文风情,结合区域城市发展方向,找出城市与众不同的主题符号和主题系统,确定最符合城市形象的文化精神主旨:拓荒精神、奉献精神(天下粮仓)、地球的生命(三江湿地)、东北延安、东方第一城,围绕上述关键词来设计佳木斯市城市文化精神。

3.4城市文化建设的架构

可以简单地归结为城市文化的空间形态、城市文化的层次结构和城市文化的发展机制。

3.5城市文化建设的实施

要注重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联系,兼顾城市文化建设的层次化、深度化和广度化,固定政府承担历史责任的角色,提高政府城市化公共管理和服务的水平。

(1)文化建设实施的政府角色定位。

(2)文化建设实施的政策保障体系。

(3)文化建设实施的监控体系。

(4)文化建设实施的效果评估体系。城市文化建设的过程监督机制和效果评估机制,对当下的城市文化开发和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关系着城市文化建设的成败。总之,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佳木斯市只有不断挖掘城市的文化积淀,弘扬佳木斯地区民族文化,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历史资源、教育人文资源,走文化兴市的发展道路,才能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这个城市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

作者:王政新 单位:黑龙江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