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戏曲融入高校文化建设的可行性

地方戏曲融入高校文化建设的可行性

摘要:戏曲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将地方戏曲融入高校文化建设,是提高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渠道。高校担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需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地方戏曲这类具有中华传统文化价值的艺术元素,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助于大学生开放心态、开阔视野,实现高校校园文化创新发展与中华传统文化永续传承的双赢。文章从优化教学定位、开展多元化的戏曲教学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等方面探讨地方戏曲融入高校文化建设的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地方戏曲;高校文化;可行性对策;传统文化

地方戏曲艺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融入高校文化建设体系中,将极大丰富高校文化建设的内涵,推动高校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1]。将地方戏曲融入高校文化建设体系,同时可以起到保护地方剧种的作用。本文研究地方戏曲融入高校文化建设的可行性对策,通过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体系模式优化,促进地方戏曲与高校文化建设的融合[2]。

一、地方戏曲融入高校文化建设的现状

戏曲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形式,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的奇葩,全国各地涌现出众多富有地域特色的剧种。地方戏曲在戏曲大观园中异彩纷呈,在很长一个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的教化和娱乐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娱乐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地方戏曲在大众文化生活中的地位有所降低,对青年一代的影响微乎其微。高校作为文化素质较高的青年集中的地方,戏曲文化在其文化构成中的比例极小,地方戏曲艺术亦未能在高校文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3]。

(一)地方戏曲在高校的推广力度不够

某种地方戏曲在一个特定区域诞生并流行,是与当地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同理,地方戏曲的衰落也与当地民众娱乐方式和娱乐习惯的改变有关。在新媒体和新文化的冲击下,戏曲的受众越来越少,相应地,开展戏评和理论研究的人也越来越少,导致戏曲的发展受阻。高校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培养大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爱好和欣赏能力,是高校的职责所在。当代大学生在流行艺术的环境中成长,长期浸润于文化快餐,对传统地方戏曲的内容和表演形式不了解、没兴趣,研究和传承地方戏曲艺术的积极性不高。长期以来,戏曲艺术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互设藩篱,颇有井水不犯河水之势,对处绝对优势地位的普通高校传承戏曲艺术极为不利。能够从事地方戏曲教学的师资力量缺乏,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地方戏曲的普及。地方戏曲在高校的推广力度不够,成为地方戏曲融入高校文化建设的最大障碍。

(二)高校文化建设对地方戏曲重视不够

地方戏曲是特定区域的传统文化符号,离开某一特定区域和特定人群,该地方戏曲就没有相应的市场。流行区域和受众的局限性,戏曲内容与现实脱节的价值倾向,演出团体演出水平的参差不齐,演出场所的简陋,都使得地方戏曲在当代黯然失色,有逐渐淡出主流文化视野之虞。虽然近年来各高校非常重视传统文化进校园,但是收效甚微。地方戏曲文化精神博大精深,剧目整理和戏曲改革工作量巨大,高校具有学术研究和艺术人才优势。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高校在文化建设中要更加重视地方戏曲的传承与传播,加强地方戏曲专业人才队伍建设[4]。当前,高校地方戏曲师资队伍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总体水平有限,亟待加强专业化戏曲教育人才培养,提高戏曲艺术专业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

(三)地方戏曲在高校的传播途径较少

高校学生往往来自全国各地,他们不同的文化背景、文化知识结构等带来其文化认知的迥异。高校心目中的地方戏曲主要指高校所在地的戏曲,这对区域外生源地学生来说会产生极大的陌生感,他们很难短时期内认同、喜欢这样的地方戏曲。加之多数高校戏曲文化氛围普遍不够浓郁,校园媒体、校园文化设施等阵地和学生社团主动传播戏曲的热情不高,致使大学生很少机会接触戏曲艺术。虽然通过传统文化文化进校园可以让大学生领略地方戏曲艺术之美,但这毕竟不是常态化之举。这种状况反映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就是出现校园文化建设的环缺。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地方戏曲这类具有中华传统文化价值的艺术元素,有助于大学生树立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心,因此务必加大地方戏曲的宣传力度不够,开拓地方戏曲的传播途径。

二、地方戏曲融入高校文化建设体系的重要意义

(一)坚定文化自信,推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创新

我国地方戏曲以其浓郁的地域色彩极具文化吸引力和文化张力,悠久的传承传播历史使其早已融入民族血脉。在高校文化建设中主动融入地方戏曲艺术,使地方戏曲成为一所大学、特别是地方戏曲发达地区大学的文化特点,可以极大促进高校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在各种形式的地方戏曲教育教学中,要正确认识和评价地方戏曲的历史地位,在古为今用中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推动高校文化建设创新[5]。

(二)利用地方戏曲文化价值,增强高校文化建设的实效性

地方戏曲具有巨大的文化价值,在以文化人功能和传统剧本流传、声腔体系、舞蹈动作等戏曲演出实践方面保留了诸多文化遗存,将其融入大学生艺术教育体系和高校文化建设体系之中,能够有力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将地方戏曲融入高校文化课程体系,可以增强高校文化建设的实效性。将中华地方戏曲融入到大学生的高校文化建设工作机制中,是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6]。

(三)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提升高校文化建设价值追求

地方戏曲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提升高校文化建设中彰显崇高的价值追求[7]。地方戏曲对大学生精神塑造和道德观引领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通过将地方戏曲融入高校文化建设体系,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慎独、内省、主敬、养气的文化自觉,潜移默化地影响其内在品质。

三、地方戏曲融入高校文化建设的途径

(一)利用新媒体,增强地方戏曲与高校文化建设的融合度

地方戏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高校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受到高等学校的重视。信息技术、互联网应用等极大拓宽了地方戏曲的传播渠道,多媒体教学手段重塑了了地方戏曲教学课堂,有力促进了地方戏曲的教学改革。从推动高校文化建设的高度认识地方戏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改革实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活跃课堂学习气氛。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地方戏曲的知识普及与艺术鉴赏,能够提高地方戏曲与高校文化建设的的融合程度[8]。

(二)准确把握地方戏曲特点,合理确定教学内容

地方戏曲与其他传统艺术一样,精华与糟粕并存,必须用批判继承的眼光审视地方戏曲,在教育教学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地方戏曲作为独特的“这一个”,有着与别种戏曲在剧目与表演形式方面的区别,地方戏曲进高校并不以培养专业地方戏曲创作、表演人才为主,因而让大学生了解某一剧种特点是教育教学的重点。从学院派艺术理论出发研究民间艺术有着方法论上的隔阂,普及式教育与专业式教育有着内容深度广度上的差别,准确凝练地方戏曲的特点对习惯于理论思维的教师来说有不小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有删繁就简的能力,在高校文化建设视域下确定地方戏曲教学重点,在极其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三)针对不同对象,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

高校文化多元化特点,意味着地方戏曲文化仅仅是校园文化系统的一部分,我们不能陷入强调某一文化而忽略其他文化的片面境地,应该允许一部分人喜欢另一部分人不喜欢现象存在。这就要求高校管理者和教师注意区分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宣传地方戏曲文化。在教学课态选择方面,可以有必修选修之别;在教学时间选择方面,可以有固定非固定之别;在授课方式选择上,可以有理论研讨、参与表演、视频欣赏之别。总之,鉴于地方戏曲的特殊性,在地方戏曲融入高校文化建设路径选择上要实事求是,不拘一格。

四、结束语

我国幅员辽阔,地方戏曲艺术丰富多彩,产生并流行于某一特定区域的地方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大观园的奇葩,深入挖掘这一文化宝库,在大学校园推广地方戏曲艺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传统文化进校园,各高校正在努力克服地方戏曲融入高校文化建设中的种种障碍,充分认识地方戏曲在坚定文化自信、推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增强高校文化建设的实效性,提升高校文化建设价值追求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不断开拓利用新媒体、增强地方戏曲与高校文化建设融合度,准确把握地方戏曲特点、合理确定教学内容,针对不同对象、采用灵活教学方式等地方戏曲与高校文化建设融合的渠道,越来越重视发挥地方戏曲的育人作用,地方戏曲艺术在大学校园呈逐步繁荣之势。

参考文献:

[1]信红霞.地方戏曲“一勾勾”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传承价值[J].艺海,2018(12):134-135.

[2]穆云华.“快餐文化”冲击下岭南戏曲频道的生存现状与发展对策[J].视听,2018(12):26-27.

[3]尹天然川.地方戏曲的新媒体传播途径:以“有戏安徽”新媒体矩阵为例[J].新闻世界,2018(09):45-47.

[4]杨瑾.文化融合对古代戏曲繁荣的贡献[J].黑河学院学报,2018,9(08):193-194.

[5]金士友.吉剧艺术的现实处境与振兴策略[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4):58-63.

[6]程军.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基于互联网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背景[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4(06):104-107.

[7]王振.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文化育人的回顾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8(12):90-95.

[8]孙凌杉.浅谈文化育人视域下的高校文化建设[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3(06):100-104.

作者:郭萍倩 张亚锋 单位:宿州学院化学化工学院